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和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有理数﹣2的相反数是()

A.2B.C.﹣2D.﹣

解析:直接利用相反数的定义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解:有理数﹣2的相反数是:2.

故选:A.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2.(3分)下列四个几何体中,俯视图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B.C.D.

解析: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

参考答案:解:选项A的俯视图是三角形,选项B、C、D的俯视图均为圆.

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掌握定义是关键.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三视图中.

3.(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1的图象是()

A.B.

C.D.

解析:依据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经过点(0,1)和(﹣1,0),即可得到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参考答案:解:一次函数y=x+1中,令x=0,则y=1;令y=0,则x=﹣1,

∴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经过点(0,1)和(﹣1,0),

∴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与坐标轴不平行的一条直线.

4.(3分)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若∠CAB=30°,则∠ACB的度数是()

A.45°B.55°C.65°D.75°

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解答即可.

参考答案:解:如图所示:

∵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图形,

∴ED∥FA,∠EBC=∠CBA,

∴∠EBC=∠ACB,∠CAB=∠DBA=30°,

∵∠EBC+∠CBA+∠ABD=180°,

∴∠ACB+∠ACB+30°=180°,

∴∠ACB=75°,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3分)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km的荆州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min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2倍,求骑车学生的速度.若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km/h,则可列方程为()A.﹣=20B.﹣=20

C.﹣=D.﹣=

解析: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km/h,则乘车学生的速度为2xkm/h,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结合骑车的学生比乘车的学生多用20min

(即h),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此题得解.

参考答案:解: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km/h,则乘车学生的速度为2xkm/h,

依题意,得:﹣=.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6.(3分)若x为实数,在“(+1)□x”的“□”中添上一种运算符号(在“+,﹣,×,÷”中选择)后,其运算的结果为有理数,则x不可能是()

A.+1B.﹣1C.2D.1﹣

解析:根据题意,添上一种运算符号后一判断即可.

参考答案:解:A.(+1)﹣(+1)=0,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1)=2,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1)与无论是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结果都是无理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1)(1﹣)=﹣2,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记平方差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b)(a﹣b)=a2﹣b2.

7.(3分)如图,点E在菱形ABCD的AB边上,点F在BC边的延长线上,连接CE,DF,对于下列条件:①BE=CF;②CE⊥AB,

DF⊥BC;③CE=DF;④∠BCE=∠CDF.只选取其中一条添加,不能确定△BCE≌△CDF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参考答案:解:∵四边形BCD是菱形,

∴BC=CD,AB∥CD,

∴∠B=∠DCF,

①∵添加BE=CF,

∴△BCE≌△CDF(SAS),

②∵添加CE⊥AB,DF⊥BC,

∴∠CEB=∠F=90°,

∴△BCE≌△CDF(AAS),

③∵添加CE=DF,

不能确定△BCE≌△CDF;

④∵添加∠BCE=∠CDF,

∴△BCE≌△CDF(ASA),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8.(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的斜边OA在第一象限,并与x轴的正半轴夹角为30°.C为OA的中点,BC=1,则点A的坐标为()

A.(,)B.(,1)C.(2,1)D.(2,)

解析:根据题画出图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B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B的值,进而可得点A的坐标.

参考答案:解:如图,

∵Rt△OAB的斜边OA在第一象限,并与x轴的正半轴夹角为30°.∴∠AOD=30°,

∴AD=OA,

∵C为OA的中点,

∴AD=AC=OC=BC=1,

∴OA=2,

∴OD=,

则点A的坐标为:(,1).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坐标与图形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以上知识.

9.(3分)定义新运算“a*b”: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b)(a﹣b)﹣1,其中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例4*3=(4+3)(4﹣3)﹣1=7﹣1=6.若x*k=x(k为实数)是关于x的方程,则它的根的情况为()

A.有一个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解析:利用新定义得到(x+k)(x﹣k)﹣1=x,再把方程化为一般式后计算判别式的值,然后利用△>0可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参考答案:解:∵x*k=x(k为实数)是关于x的方程,

∴(x+k)(x﹣k)﹣1=x,

整理得x2﹣x﹣k2﹣1=0,

∵△=(﹣1)2﹣4(﹣k2﹣1)

=4k2+5>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4ac有如下关系: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

无实数根.

10.(3分)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点A,B,C均在网格交点上,⊙O是△ABC的外接圆,则cos∠BAC的值为()

A.B.C.D.

解析:作直径BD,连接C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AC=∠BDC,根据余弦的定义解答即可.

参考答案:解:如图,作直径BD,连接CD,

由勾股定理得,BD==2,

在Rt△BDC中,cos∠BDC===,

由圆周角定理得,∠BAC=∠BDC,

∴cos∠BAC=cos∠BDC=,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掌握圆周角定理、余弦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3分)若a=(π﹣2020)0,b=﹣()﹣1,c=|﹣3|,则a,b,c的大小关系为b<a<c.(用“<”号连接)

解析:利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解:∵a=(π﹣2020)0=1,b=﹣()﹣1=﹣2,c=|﹣3|=3,

∴b<a<c.

故答案为:b<a<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的关键.

12.(3分)若单项式2x m y3与3xy m+n是同类项,则的值为2.解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列出方程,求出n,m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

参考答案:解:根据题意得:m=1,m+n=3,

解得n=2,

所以2m+n=2+2=4,

==2.

故答案是:2.

点拨: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和同类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算术平方根和同类项的定义,要注意同类项定义中的两个“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是易混点,因此成了中考的常考点.13.(3分)已知:△ABC,求作:△ABC的外接圆.作法:①分别作线段BC,AC的垂直平分线EF和MN,它们相交于点O;②以点O为圆心,OB的长为半径画圆.如图,⊙O即为所求,以上作图用到的数学依据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只需写一条)

解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A=OC=OB,然后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判断点A、C在⊙O上.

参考答案:解:∵点O为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OA=OC=OB,

∴⊙O为△ABC的外接圆.

故答案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

14.(3分)若标有A,B,C的三只灯笼按图所示悬挂,每次摘取一

只(摘B前需先摘C),直到摘完,则最后一只摘到B的概率是.

解析:画出树状图,由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解:画树状图如图:

共有3个可能的结果,最后一只摘到B的结果有2个,

∴最后一只摘到B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点拨: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以及概率公式;画出树状图是解题的关键.

15.(3分)“健康荆州,你我同行”,市民小张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动起来”号召,坚持在某环形步道上跑步.已知此步道外形近似于如图所示的Rt△ABC,其中∠C=90°,AB与BC间另有步道DE 相连,D地在AB正中位置,E地与C地相距1km.若tan∠ABC =,∠DEB=45°,小张某天沿A→C→E→B→D→A路线跑一圈,则他跑了24km.

解析:过D点作DF⊥BC,设EF=xkm,则DF=xkm,BF=xkm,在Rt△BF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D,进一步求得AB,再根据三角函数可求x,可得BC=8km,AC=6km,AB=10km,从而求解.

参考答案:解:过D点作DF⊥BC,

设EF=xkm,则DF=xkm,BF=xkm,

在Rt△BFD中,BD==xkm,

∵D地在AB正中位置,

∴AB=2BD=xkm,

∵tan∠ABC=,

∴cos∠ABC=,

∴=,

解得x=3,

则BC=8km,AC=6km,AB=10km,

小张某天沿A→C→E→B→D→A路线跑一圈,他跑了8+10+6=24(km).

故答案为:24.

点拨: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16.(3分)我们约定:(a,b,c)为函数y=ax2+bx+c的“关联数”,当其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时,该交点为“整交点”.若关联数为(m,﹣m﹣2,2)的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整交点(m为正整数),则这个函数图象上整交点的坐标为(1,0)、(2,0)或(0,2).

解析:根据题意令y=0,将关联数(m,﹣m﹣2,2)代入函数y =ax2+bx+c,则有mx2+(﹣m﹣2)x+2=0,利用求根公式可得m,将m代入可得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令x=0,可得y=c=2,即得这个函数图象上整交点的坐标(0,2).

参考答案:解:根据题意,令y=0,将关联数(m,﹣m﹣2,2)代入函数y=ax2+bx+c,则有mx2+(﹣m﹣2)x+2=0,

△=(﹣m﹣2)2﹣4×2m=(m﹣2)2>0,

∴mx2+(﹣m﹣2)x+2=0有两个根,

由求根公式可得x=

x=

x1==1,此时m为不等于0的任意数,不合题意;

x2==,当m=1或2时符合题意;x2=2或1;

x3==,当m=1或2时符合题意;x3=2或1;

x4==1,此时m为不等于0的任意数,不合题意;

所以这个函数图象上整交点的坐标为(2,0),(1,0);

令x=0,可得y=c=2,即得这个函数图象上整交点的坐标(0,2).综上所述,这个函数图象上整交点的坐标为(2,0),(1,0)或(0,2);

故答案为:(2,0),(1,0)或(0,2).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特征,理解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8个小题,共72分)

17.(8分)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是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

解析:先化简分式,然后将a的整数解代入求值.

参考答案:解:原式=?

=.

解不等式组中的①,得a≥2.

解不等式②,得a<4.

则2≤a<4.

所以a的最小整数值是2,

所以,原式==.

点拨: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18.(8分)阅读下列“问题”与“提示”后,将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求出x的值.

【问题】解方程:x2+2x+4﹣5=0.

【提示】可以用“换元法”解方程.

解:设=t(t≥0),则有x2+2x=t2

原方程可化为:t2+4t﹣5=0

【续解】

解析: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t2+4t﹣5=0得到t1=﹣5,t2=1,再分别解方程=﹣5和方程=1,然后进行检验确定原方程的解.

参考答案:解:(t+5)(t﹣1)=0,

t+5=0或t﹣1=0,

∴t1=﹣5,t2=1,

当t=﹣5时,=﹣5,此方程无解;

当t=1时,=1,则x2+2x=1,配方得(x+1)2=2,解得x1=﹣1+,x2=﹣1﹣;

经检验,原方程的解为x 1=﹣1+,x2=﹣1﹣.

点拨:本题考查了解无理方程:解无理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来解,在变形时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

解题方法.注意:用乘方法来解无理方程,往往会产生增根,应注意验根.

19.(8分)如图,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DBE,点C 的对应点E恰好落在AB的延长线上,连接AD.

(1)求证:BC∥AD;

(2)若AB=4,BC=1,求A,C两点旋转所经过的路径长之和.

解析:(1)只要证明∠CBE=∠DAB=60°即可,

(2)由题意,BA=BD=4,BC=BE=1,∠ABD=∠CBE=60°,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参考答案:(1)证明:由题意,△ABC≌△DBE,且∠ABD∠CBE=60°,

∴AB=DB,

∴△ABD是等边三角形,

∴∠DAB=60°,

∴∠CBE=∠DAB,

∴BC∥AD.

(2)解:由题意,BA=BD=4,BC=BE=1,∠ABD=∠CBE=60°,

∴A,C 两点旋转所经过的路径长之和=+=.点拨:本题考查轨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弧长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0.(8分)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某中学组织七、八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了“禁毒知识”网上竞赛活动.为了解竞赛情况,从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了10名同学的成绩(满分为100分),收集数据为:七年级90,95,95,80,90,80,85,90,85,100;八年级85,85,95,80,95,90,90,90,100,90.

整理数据:

分数

80859095100人数

年级

七年级22321

八年级124a1

分析数据: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七年级89b9039

八年级c90d30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直接写出表格中a,b,c,d的值;

(2)通过数据分析,你认为哪个年级的成绩比较好?请说明理由;(3)该校七、八年级共有600人,本次竞赛成绩不低于90分的为“优秀”.估计这两个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达到“优秀”?

解析:(1)根据提供数据确定八年级95分的人数,利用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分别确定其他未知数的值即可;

(2)利用平均数、众数及方差确定哪个年级的成绩好即可;(3)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即可.

参考答案:解:(1)观察八年级95分的有2人,故a=2;

七年级的中位数为,故b=90;

八年级的平均数为:[85+85+95+80+95+90+90+90+100+90]=90,故c=90;

八年级中90分的最多,故d=90;

(2)七、八年级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相同,但八年级的平均成绩比七年级高,且从方差看,八年级学生成绩更整齐,综上,八年级的学生成绩好;

(3)∵600×=390(人),

∴估计该校七、八年级这次竞赛达到优秀的有390人.

点拨: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方差等统计基础知识,

明确相关统计量表示的意义及相关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1.(8分)九年级某数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后,进一步研究了函数y=的图象与性质共探究过程如下:(1)绘制函数图象,如图1.

列表:下表是x与y的几组对应值,其中m=1;

x…﹣3﹣2﹣1﹣123…

y…12442m…

描点:根据表中各组对应值(x,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了各点;

连线: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画出了部分图象.请你把图象补充完整;

(2)通过观察图1,写出该函数的两条性质;

①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②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①观察发现:如图2.若直线y=2交函数y=的图象于A,B两点,连接OA,过点B作BC∥OA交x轴于C.则S四边形OABC =4;

②探究思考:将①中“直线y=2”改为“直线y=a(a>0)”,其他条件不变,则S四边形OABC=4;

③类比猜想:若直线y=a(a>0)交函数y=(k>0)的图象于A,B两点,连接OA,过点B作BC∥OA交x轴于C,则S四

边形OABC=2k.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的变化规律得出当x<0时,xy=﹣2,而当x>0时,xy=2,求出m的值;补全图象;

(2)根据(1)中的图象,得出两条图象的性质;

(3)由图象的对称性,和四边形的面积与k的关系,得出答案.参考答案:解:(1)当x<0时,xy=﹣2,而当x>0时,xy=2,∴m=1,

故答案为:1;补全图象如图所示:

(2)故答案为:①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②当x<0时,y 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如图,①由A,B两点关于y轴对称,由题意可得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且S四边形OABC=4S△OAM=4×|k|=2|k|=4,

②同①可知:S四边形OABC=2|k|=4,

③S四边形OABC=2|k|=2k,

故答案为:4,4,2k.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