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185442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e.png)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亚铁离子(Fe2+)和铁离子(Fe3+)是铁元素(Fe)的两种氧化态。
在化学反应中,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过程,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转化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当亚铁离子和氧气接触时,氧气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并生成水。
这个反应可以简化为:4Fe2+ + O2 → 4Fe3+ + 2H2O反之,当铁离子和还原剂(如铁离子还原酶)接触时,铁离子会被还原成亚铁离子,同时还原剂被氧化。
这个反应可以简化为:4Fe3+ + 4e- → 4Fe2+这种氧化还原反应是生物体内一些关键生化过程的基础。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在生物体内起着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特别是在血液和细胞的代谢过程中。
亚铁离子在体内主要存在于铁蛋白中,这是一种可以储存和运输铁离子的蛋白质。
铁蛋白能够将亚铁离子吸附在其分子结构中,从而有效地避免其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
当亚铁离子需要被释放时,铁蛋白会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其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从而释放出来。
铁离子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它能够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而在组织中释放氧气。
当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被氧气氧化成铁红蛋白时,它会失去对氧气的亲和力,从而将氧气释放出来。
铁离子在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细胞需要铁离子来合成DNA,RNA和许多重要的蛋白质。
铁离子还参与细胞中的呼吸链反应,这是一种将食物转化为可使用能量的过程。
此外,铁离子还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以及许多其他生物化学过程。
然而,亚铁离子和铁离子过量或缺乏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不利影响。
当体内铁离子过量时,它们可以与细胞和组织中的其它物质结合,形成自由基,导致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和DNA的突变。
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作品
![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ae08700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a.png)
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作品教学设计作品: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价铁和亚铁的特性和性质。
2.掌握三价铁和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过程。
4.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价铁和亚铁的相关知识介绍PPT、实验设计和操作指导、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
2.学生准备:学生预先阅读相关知识,了解三价铁和亚铁的概念和性质。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先通过PPT简单介绍三价铁和亚铁的概念和性质,引发学生对此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有关三价铁和亚铁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三价铁和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并介绍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强调在转化过程中的温度、pH值、氧气和还原剂的作用。
通过实例和示意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4-5人。
实验材料准备:a.实验试管:每组5支b.实验试剂:三价铁溶液、亚铁溶液、酸性条件的溶液(2.0mol/L 盐酸、2.0mol/L硫酸)c.实验器材:滴管、玻璃棒、移液管、钢针操作步骤:a.将三价铁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酸性溶液后搅拌均匀。
b.分别加入亚铁溶液和空气,观察溶液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c.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析三价铁和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
4.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三价铁和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讨论转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出转化的方程式,并进行讲解。
教师适时总结和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完善对知识的掌握。
5.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掌握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四、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课堂的提问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对三价铁和亚铁的认识和理解情况。
《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与转变》教学设计
![《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与转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2df53943323968011c92e1.png)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上饶县中学郭谣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学习掌握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②通过学习,了解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③进一步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提高对理论认知水平。
④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操作、自主分析现象,最终得出相应结论的过程,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同时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大胆置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索精神。
②锻炼自己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③培养自己不怕困难,面对失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①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的重要化合物”开发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在上一章中,教材安排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教学。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编者之所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安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前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进一步熟悉理论,增强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最终达到能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境界。
首先,我依据课标,根据教材,从所教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他们的终生发展而设计“Fe2+与Fe3+的相互转化”这一探究性学习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教学的良好素材。
其次,此处的实验反应原理简单,操作也多是试管实验,适合安排实验探究。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积累宝贵经验。
第三,“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在途径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
2、学情分析:首先,教材在第一章中就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使得学生有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让这节课的探究活动成为了可能。
其次,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课件)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987d9ffab069dc5122015e.png)
Dr.Feng
说课内容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方法
4、教学过程 5、教学评价与反思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2
1 教材分析
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Ⅰ
专题三第二单元第2课时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3
1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习氧化还原和 离子反应的基础上,介绍Fe2+ 和Fe3+的性质、相互转化及检 验等。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 使学生加深对氧化还原和离 子反应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 用,使学生学以致用,将化 学学习与生产生活联系
堂
开拓思维,启迪智慧
的
回归课本习题
主
人
Dr.Feng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14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15
2
教学目标
了解Fe、Fe2+和 Fe3+的化学性质及 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了解Fe2+和Fe3+的 常用检验方法。 体验在理论指导下 进行实验探究的过 程
3
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铁及其化合 物间的转化。 方法:探究物质性 质的科学方法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 养;实验方案的设 计。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苹果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多吃苹果可以补铁,这是真的吗?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11
LOGO5 教学评价与反思
实验创新点
有兴趣 有机会 有能力
取材源于生活和课本
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
铁离子与亚铁离子互换教案
![铁离子与亚铁离子互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139c2414791711cc791736.png)
一教学中问题《铁化合物及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内容是以两者间相互转化为主,兼带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的一节归纳总结课。
对这节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学生以前的知识积累直接告诉学生哪些物质可以实现两者间的相互转化,并且补充一些新的例子,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后通过练习相关的方程式来巩固。
总体来说,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一节课除了方程式,还是方程式。
二解决问题办法怎样使这节课变得新奇有趣,并且让同学容易接受,就成了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调节课堂气氛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入师生互动,如增加提问和学生实验等,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部分枯燥的内容。
根据教师的思路,可将本节课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通过实验时用的试剂FeSO4溶液的保存,引入铁化合物及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第二、三部分是通过实验的演示分别来说明两者的转化,并且提供一些可以实现转化的例子;第四部分是归纳总结,结合Fe向Fe2+和Fe3+的转化以及Fe2+和Fe3+向Fe的转化,得出“铁三角”。
其中二、三两个部分的实验是根据教科书中《活动与探究》改编来,提供实验仪器和试剂,通过讲述原理及要求,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实验的步骤,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描述实验现象,最后再由教师来归纳总结。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探究实验: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探究目的:探究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条件试剂:0.1mol·L-1FeCl3溶液、0.1mol·L-1FeSO4溶液、新制氯水、铁粉、KSCN溶液要求:1、请根据氧化还原基本原理,提出有关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条件的假设2、设计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且记录现象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实验以探究实验一:Fe2+ → Fe3+为例:引导:Fe2+ → Fe3+需要氧化剂,上面哪些试剂符合这一要求呢?答:新制氯水和双氧水问:那这个实验要如何设计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新制实验设计:向盛有1mL 0.1mol·L-1 FeSO4的氯水,振荡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08832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e.png)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性质;2.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互相转化反应;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2.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反应。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反应过程;2.分析和解决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亚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颜色、氧化还原性等。
(2)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颜色、氧化还原性等。
(3)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反应。
2.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知识;(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亚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为Fe2+,呈淡绿色,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
(2)介绍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为Fe3+,呈黄色,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
(3)讲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反应:亚铁离子可以被氧气氧化为铁离子,而铁离子也可以被还原为亚铁离子。
3.实验演示(25分钟)(1)实验1:将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滴加入含有氧气的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2)实验2:将含有铁离子的溶液滴加入还原剂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过程和实验现象。
4.讨论与分析(25分钟)(1)讨论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过程,并总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分析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与计算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彭爱军《Fe3+、Fe2+的鉴定与转换》教学设计
![彭爱军《Fe3+、Fe2+的鉴定与转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46f3f627284b73f24250ff.png)
《Fe3+、Fe2+的鉴定与转换》教学设计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彭爱军【课题】Fe3+、Fe2+的鉴定与转换【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及相互转化。
2、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中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对探究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在试验和探究过程中,积累一些科学假设、对比实验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体验合作和动手过程的积极的情绪,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Fe3+、Fe2+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究性式学习方法的熟练掌握【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硫酸亚铁补血口服液、FeSO4、铁粉、氢氧化钠溶液、新制氯水、H2O2、硝酸、维生素C、硫氰化钾、酸性KMnO4、FeCl2溶液、FeCl3溶液【教学过程】【引入】展示一种补血口服液。
【提问】药店里有很多补血口服液,那么,补血“补”的到底是Fe3+还是Fe2+呢?【板书】Fe3+、Fe2+的鉴定与转换一、Fe3+、Fe2+的鉴定【探究1】学生利用前面的已有知识储备和桌上的试剂进行实验探究。
观察FeSO4、FeCl3,看是否可以从物理性质上加以鉴别?【学生】讨论、归纳: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Cl3溶液为棕黄色。
【板书】 1、看颜色鉴定:Fe2+溶液为浅绿色,Fe3+溶液为棕黄色【提问】口服液的颜色并不是上述二种颜色(口服液的其他成分的颜色干扰),那怎么鉴定呢?【引导】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分析得出方案:转化为氢氧化物后鉴定。
【探究2】学生小组实验。
【学生】归纳结论。
【板书】 2、转化为氢氧化物后鉴定:Fe3++3OH-=Fe(OH)3↓红褐色沉淀Fe2++2OH-=Fe(OH)2↓白色絮状沉淀,进而转化为灰绿色、红褐色沉淀。
4Fe(OH)2+O2+H2O=4Fe(OH)3【过渡】查找资料可知Fe3+与KSCN溶液反应可以显示出红色。
化学《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教案
![化学《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a9116351e79b89690226dc.png)
Fe2+ 和Fe3+ 的转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Fe、Fe2+ 和Fe3+的复原性和氧化性。
2.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Fe2+ 和Fe3+的相互转化探究实验,学生学会用氧化复原反响原理。
2.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氧化复原反响的普遍存在,并能举例说明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氧化复原反响。
2.通过了解铁与人体健康的内容,知道化学无处不在,并且能更好地为人类效劳。
教学重点难点:1.用氧化复原反响原理预测和验证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2.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3.学生掌握铁各个价态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稳固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
教学过程:〔学生已经贮备铁、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Fe3+的检验和氧化复原反响等知识。
〕展示:复原铁粉、FeCl2溶液、FeCl3溶液,观察颜色状态。
思考交流1:根据氧化复原反响的相关知识,分析Fe、FeCl2、FeCl3中铁元素的价态,指出Fe、Fe2+ 和Fe3+中,哪些具有复原性,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既具有复原性又具有氧化性学生:具有复原性:Fe和Fe2+具有氧化性:Fe3+既具有复原性又具有氧化性:Fe2+设疑:Fe2+ 怎样才能转变为Fe3+,Fe3+ 怎样才能转变为Fe2+呢学生:实验1 FeCl3溶液中参加铁粉充分反响后,溶液棕黄色变浅绿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
2Fe3+ + Fe == 3Fe2+实验2上层清液加氯水,溶液变红色。
2Fe2++ Cl2 == 2Fe3+ + 2Cl-学生总结:Fe2+ 能被较强的氧化剂氧化成Fe3+;Fe3+ 能被较强的复原剂复原成Fe2+。
思考交流2:化学实验室在FeSO4溶液里加铁粉防止Fe2+氧化;工业上利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印刷线路板。
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中吗写出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2Fe3+ + Fe == 3Fe2+,2Fe3+ + Cu == 2Fe2+ + Cu2+思考交流3:提供试剂药品:细铁钉,锌片、FeCl2溶液、FeCl3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氯水、KSCN 溶液。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
![“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71f9f5915f804d2a16c194.png)
•20XX年江苏省高中化学优秀课评比“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苏教版 20XX年6月第5版)叶书林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仅限于Fe3+分别与Fe、Cu的反应,的反应。
以及Fe2+与Cl2【教材分析】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最常见的变价金属,铁在生命领域、现代社会均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以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主要内容,介绍了铁离子的检验,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与相互转化条件,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从教材表面看,对学生的知识、能量要求并不高,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巩固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更是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与生命健康、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极好时机。
【学生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四星级高中的学生,他们基础较好,求知欲望强,乐于展现自我。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在初中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了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有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
在能力层面上,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完整的实验探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在心理层面上,学生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有极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却不知实际问题的处理远比书本知识复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2)学会用多种方法鉴别铁离子、亚铁离子。
(3)了解铁离子、亚铁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https://img.taocdn.com/s3/m/95b9030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9.png)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过程;2. 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反应;3. 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义与性质;2.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3.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反应;4.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例,简要介绍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的互相转化和化学反应;2. 实验操作:布置有关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法,促进学习的互动和交流;4. 学生报告:每位学生选定一个亚铁离子或铁离子相关的主题,独立完成调研和报告。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义与性质1. 用PPT简要介绍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概念和性质。
2. 提出问题,通过讲解和互动探讨帮助学生理解反应中亚铁离子与铁离子发生的电子转移过程。
第二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1. 介绍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的方法,如加氧气氧化等,重点讲解氧化反应中亚铁离子的电子转移过程以及原子结构的变化。
2. 介绍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的方法,如加入还原剂等,重点分析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路径和原子结构的变化。
第三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反应1. 讲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常见化学反应,如还原、氧化、络合、沉淀反应等。
并结合实例,分析反应中离子的电荷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布置有关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化学反应的实验,掌握反应条件和实验方法,分析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课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1. 介绍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常见定量分析方法,如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等,掌握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2. 通过实验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操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教案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adacff0722192e4436f696.png)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教案随着教师考试临近,想必许多考生都在为没有合适的示范教案而烦恼,常常困扰于课程内容太多无法删减,时间自然也无法保障。
本文以化学学科《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为例,为您呈现10-20分钟的课堂教案,精简的速写教案将成为您备考的参考依据。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Fe2+和Fe3+的性质及转化,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得科学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规律,培养严谨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2价铁和+3价铁的转化。
【难点】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实验导入演示实验:教师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学生仔细观察。
(刚开始生成了白色沉淀,过了一会儿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提问学生:发生了什么反应?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讲解: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发生了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
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首先先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然后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1:结合实验,引导分析提出问题:"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化合价从正二价变为正三价,化合价升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要实现亚铁离子与铁离子间的相互转化需要加入什么?"学生思考回答:"要实现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应加氧化剂。
要实现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应加入还原剂。
"活动2:实验探究,实现转化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可以做氧化剂的物质和还原剂的物质。
学生:铁粉可以作为还原剂,新制氯水可以作氧化剂。
引导提问:KSCN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验证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学生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教师评价。
环节三:巩固提高思考:在加入氧化剂完成二价铁转化成三价铁实验时,滴加KSCN溶液、新制氯水后先后顺序的区别。
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作品.docx
![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作品.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dd3678b4b35eefdc8d333b4.png)
Fe3+和Fe2+的转化一、教材分析1、学生分析⑴新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铁离子的检验方法,故可以让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Fe3+和Fe2+相互转化所需要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
⑵新课学习中,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铁元素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按“生活→化学→生活”的主线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素养。
2、教学内容分析用江西南昌县刘家村的“怪水”现象引入新课 ,演示“茶水→墨水→茶水”实验 ,由此揭秘Fe3+、Fe2+之间相互转化。
茶水变色实验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结合进一步分析实现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条件,并利用实验验证I2不能完成二价铁离子到三价铁离子的转化。
最后回归生活,解释补铁药品外加薄膜衣以及与维生素C搭配使用更利于吸收的原理,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证明。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掌握Fe3+、Fe2+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⑵学会书写Fe3+和Fe2+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⑶学会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观察Fe3+和Fe2+相互转化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和分析能力。
⑵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分析Fe3+和Fe2+相互转化的条件。
⑶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拓展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刘家村“怪水”现象的情境、“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的实验、生活中的补铁药品,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培养化学联系生活的意识,增强用化学来解释生活现象的观点。
(3)了解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的原理,强化铁离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Fe3+、Fe2+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教学难点:I2能否氧化Fe2+以及补铁药品与维生素搭配使用的原理四、教学指导理论与策略设计1、设计思想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实现了Fe3+、Fe2+之间的相互转化,重点是归纳Fe3+、Fe2+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掌握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1.3亚铁离子、铁离子的检验与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
![3.1.3亚铁离子、铁离子的检验与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5f364d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1.png)
探究主题以色识铁——Fe2+与Fe3+的检验与转化课题Fe2+与Fe3+的检验与转化年级高一教材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课时 1核心概念、关键能力(本课程的主要概念、知识及能力)Fe2+与Fe3+的检验方法、转化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实验方案,掌握检验Fe2+与Fe3+的方法和操作,并能用反应方程式正确表示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客观记录,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培养证据意识。
3.通过生活补铁,能应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解决补铁选择的相关问题,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创新设计(本节课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学过程创造性设计的亮点)本节课是小组实验,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方、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等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掌握检验Fe2+与Fe3+的方法,并迁移到生活中菠菜补贴情境,设计方案检验铁元素。
学习任务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Fe2+与Fe3+的检验方法Fe2+与Fe3+的转化学习方式小组实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约4~5克),是人体细胞的必需成分,如果缺铁,人就会发生缺铁性的贫血,而且也会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和新陈代谢的紊乱。
人们会通过食物来获取铁元素。
哪些食物中含有铁元素呢?除了食补,也会服用保健品补铁剂来补铁。
今天就以“色”识铁,一起来学习Fe2+、Fe3+的检验与转化。
观察、思考蔬菜、肉类从生活情境缺铁造成缺铁性补铁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实验探究下面是某品牌的补铁剂,该补铁剂中铁元素以哪种形式存在,请同学们进行猜想。
如果你是药片质检员,想要检测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你会怎么做?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实验框中准确找到FeCl2溶液、FeCl3溶液。
请一位同学它的方法。
【演示】稀释实验如果把溶液稀释二十倍,观察颜色还科学吗?还有什么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别取一滴管的FeCl3于试管1中、FeCl2于试管2中,分别滴加半滴管的NaOH溶液,观察现象。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教学设计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6ccfb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a.png)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铁单质、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
(2)理解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铁单质、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
(2)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2、教学难点(1)不同价态铁的相互转化条件。
(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铁粉、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氯水、KSCN 溶液、铁粉、铜片、锌片、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铁物质的图片,如铁钉、铁锅、铁锈等,引导学生思考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铁的不同存在形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二)新课讲授1、铁单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过展示铁粉和铁块,让学生观察铁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回顾铁与氧气、酸、盐溶液等的反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如:Fe + O₂=点燃= Fe₃O₄Fe + 2HCl = FeCl₂+ H₂↑Fe + CuSO₄= FeSO₄+ Cu2、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1)颜色展示氯化亚铁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得出亚铁离子溶液呈浅绿色,铁离子溶液呈黄色的结论。
(2)化学性质①与碱的反应向氯化亚铁溶液和氯化铁溶液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FeCl₂+ 2NaOH = Fe(OH)₂↓ + 2NaClFeCl₃+ 3NaOH = Fe(OH)₃↓ + 3NaCl②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实验探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亚铁 和 铁离子之间的转化 导学案
![亚铁 和 铁离子之间的转化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c0d6c633687e21ae45a915.png)
②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为红色,则溶液中一定有Fe3+,一定没有Fe2+
4.如何证明溶液中只有Fe2+没有Fe3+?
二、基础感知
1.鉴别Fe2+和Fe3+的方法有: 观察法 SCN—法 碱液法 KMnO4(溴水)法 铜片法。思考:这些方法现象有何不同?
【重点难点】
重点:Fe2+、Fe3+的检验和鉴别方法;铁三角的转化与验和鉴别方法;方程式的书写。
【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1.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
Fe(OH)2Fe2O3Fe(OH)3Fe2+Fe3+
KSCN(硫氰化钾)Fe(SCN)3
2.写出FeCl3与K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描述实验现象。
Fe+ Fe3+= Fe2++ MnO4—+ H+=
铁盐和亚铁盐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对课本61页的学习,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检验Fe2+、Fe3+的方法。
2.学生通过教师讲评,能归纳出鉴别Fe2+、Fe3+的方法。
3.学生通过教师讲评,能准确说出Fe2+、Fe3+之间相互转化所加的试剂。
4.学生通过教师讲评和氧化还原的思想,能总结出与Fe2+、Fe3+不共存的离子。
2.Fe、Fe2+、Fe3+的转化(提示:强氧化剂有Cl2、Br2、HNO3、浓H2SO4、KMnO4,强还原剂有Al、Zn、CO、H2。弱氧化剂有S、H+、Cu2+、Fe3+,弱还原剂Fe、Cu、I—、S2—、HS—、SO2、SO3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名师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af24cb3169a4517623a3d5.png)
《Fe2+与Fe3+的性质与转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内容出处: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三第二单元的第二部分《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共分2课时,本教学设计只针对第2课时《Fe3+与Fe2+的性质与转化》。
核心化学知识:Fe3+的性质及检验;Fe2+的性质及检验;Fe3+与Fe2+的相互转化;Fe3+与Fe2+的用途。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知道铁、铜是人类使用最早、最广泛的两种金属;在初中时学习的“铁、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氧气、酸、盐等)”等,知道铁盐与碱反应能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高中已经学习了“氯气与铁、铜的反应”,同时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能力基础:在“研究物质实验方法”、“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一些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够用化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基础实验能力;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
情感基础:喜欢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学习,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教学设计的三个亮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视频,创设情境
【活动】视频回顾,引入新课
【活动】教师演示:Fe3+的检验
【活动】学生实验一:检验“××铁片”中是否存在Fe3+
【活动】学生实验二:证明溶液中存在F e2+(Fe2+转化为Fe3+)
【活动】教师演示:制备Fe(OH)2
【活动】学生实验三:除去Fe2+溶液中的Fe3+(Fe3+转化为Fe2+)
【活动】学生实验四:FeCl3溶液腐蚀电路板
【活动】小结:Fe2+与Fe3+性质与转化。
1《铁及其化合物(三)》教学设计
![1《铁及其化合物(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34f92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9.png)
存在,这是一种非常准确的检验方法。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结合成硫氰化铁。请注意,硫氰化铁是一种易溶于水但是难电离的物质,因此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呈离子形式。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含有亚铁离子的盐溶液遇到硫氰化钾溶液时没有颜色变化。那么,亚铁离子可以如何检验呢?
读题。本题选B。向溶液中滴加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后,没有明显变化,再滴加新制氯水,氯水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此时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有硫氰化铁生成,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原本存在着硫氰根离子。因此A选项正确。氯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氯气的氧化性比铁离子强,B选项错误。实验的第一步,在含有硫氰根离子的溶液中加入含亚铁离子的溶液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二者不能形成红色物质,C选项正确。加入氯水后,溶液变红,说明亚铁离子已经被氧化为铁离子了。D选项正确。
请同学们写出用氯化铁溶液腐蚀覆铜板时的离子方程式:
请思考,腐蚀覆铜板之后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哪些阳离子?
请同学们思考1.如何检验使用后的腐蚀液中是否存在Fe3+?可以利用同学们刚刚学习的铁离子的检验方法,用KSCN溶液检验Fe3+。取少量使用后的腐蚀液,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其中还存在三价铁离子。2.如何检验使用后的腐蚀液中所含有的Fe2+?由于使用后的腐蚀液中一般会有三价铁离子残存,此时用我们刚刚学习的方法检验亚铁离子是否可行呢?先在待测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再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成红色。这个方法在这里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因为溶液中残留的三价铁离子会干扰亚铁离子的检验。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溶液中所含铁元素主要为+2价呢?由于使用后的腐蚀液中的主要成分应该是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残留的氯化铁,其中只有亚铁离子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我们可以取少量腐蚀液,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比如几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若溶液褪色,就可以说明其中含有还原性粒子Fe2+。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https://img.taocdn.com/s3/m/19bcb0dbbcd126fff6050b29.png)
《Fe2+与Fe3+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绍兴县鉴湖中学高一备课组一、设计思想:本节课主要研究的Fe2+与Fe3+的性质区别和转化,根据新课程内容特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可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
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最后由学生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重点介绍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
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增加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以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与难点: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2、重点与难点: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3、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科学中已经学习了铁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硫单质、酸的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在专题2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在本部分第一课时学习铁的化学性质,了解了铁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可能生成二价铁也可能生成三价铁以后,自然会产生“Fe2+和Fe3+有什么区别,Fe2+和Fe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学习心理,结合学生已经接触的常见氧化剂和常见还原剂,通过对Fe2+和Fe3+的性质、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更好地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提出假说、设计探究方案、获得探究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使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2、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名师学案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与转化》名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cfe88c31b765ce040814d6.png)
《Fe2与Fe3的性质与转化》名师导学案1
学生实验一:
1.取少量“***铁片”粉末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一分为二;
2.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振荡,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现象说明:“***铁片”粉末中_______Fe3。
学生实验二:
1.取上述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试管,滴加少量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
2.滤纸上的沉淀最终变成__________色。
以上现象说明:“***铁片”粉末中含有_______。
学生实验三:
1.血红色溶液一分为二;
2.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充分振荡,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支试管中加入一片维生素C片,充分振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实验四:
1.画有图案的铜片放入培养皿;
2.镊子夹取一小团蘸有FeCl3溶液的棉花,擦拭铜片表面;
3.用水冲洗铜片表面;
4.镊子夹取一小团蘸有酒精的棉花,擦拭铜片表面;
5.用水冲洗铜片表面;
6.用滤纸擦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2+与Fe3+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
绍兴县鉴湖中学高一备课组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Fe2+与Fe3+的性质区别和转化,根据新课程内容特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可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
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最后由学生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
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增加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以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3、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科学中已经学习了铁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硫单质、酸的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在专题2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在本部分第一课时学习铁的化学性质,了解了铁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可能生成二价铁也可能生成三价铁以后,自然会产生“Fe2+和Fe3+有什么区别,Fe2+和Fe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学习心理,结合学生已经接触的常见氧化剂和常见还原剂,通过对Fe2+和Fe3+的性质、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更好地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提出假说、设计探究方案、获得探究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
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使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对学生进行事物间相互转化及转化条件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用品:(四人一组),铁粉、0.1mol/LFeCl3溶液、0.1mol/L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溴水、铜片、双氧水、毛笔、小烧杯、试管、试管夹。
2、教师用品:与学生用品相同。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结果,指导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
溶液都变成血红色:Cl2+2Fe2+==2Cl-+2Fe3+ Br2+2Fe2+==2Br-+2Fe3+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实验五:
用玻棒蘸取FeCl3溶液,滴在湿润的淀粉-KI试纸,观察现象;用滴管吸取一定量的FeCl3溶液均匀地在铜片上划一个“+”,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结果,指导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2I-+ 2Fe3+ ==I2 + 2Fe2+
铜片上出现一个“+”凹槽:Cu + 2Fe3+ == Cu2+ + 2Fe2+
演示实验二:
在试管里注入少量0.1mol/L FeCl3溶液,加入Vc粉末,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现象:溶液的黄色逐渐变浅,滴入几滴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血红色!
结论:Vc粉末具有还原性,能将Fe3+还原成Fe2+!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铁三角”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自主构建“铁三角”。
三、学以致用、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交流讨论归
纳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如何应
用Fe2+与 Fe3+相互转化的性质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归纳:
1、防止切开的苹果“生锈”,可用保鲜膜
以隔绝空气;
2、配制含Fe2+的溶液加铁粉;
七、教学内容小结:
本节课是新课改下的一堂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量学生实验。
真正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设计新实验,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
使学生整体把握本节主要内容,有利于掌握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