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实质利弊及社会恐慌
转基因作物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社会和经济影响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中,使其具备抗虫、抗病、抗草药等特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应用与推广。
然而,转基因作物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作物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社会影响转基因作物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基因作物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传统农业生产依赖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转基因作物的引入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和农民工作的风险。
同时,转基因作物的抗病虫特性有助于减少农产品的损失,提高生产效益。
其次,转基因作物增加了粮食产量和改善了食品质量。
转基因作物具备抗虫、抗病的特性,减少了农作物受灾的情况,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通过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善作物的品质,如提高水稻的抗旱性和耐盐性,增加小麦的蛋白质含量等,进一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
再次,转基因作物可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以增加营养价值,比如向大米中添加维生素A,解决儿童维生素缺乏病的问题。
此外,转基因作物还能改善畜禽饲养,提高肉类和乳制品的质量,并减少传统养殖对大量草原资源的侵蚀。
二、经济影响转基因作物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基因作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转基因作物具备抗虫、抗病的特性,减少了农作物受灾的风险,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这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出口,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转基因作物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成本。
转基因作物具有自身抗虫、抗病特性,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此外,转基因作物的高产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再次,转基因作物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转基因作物的抗病虫特性和改良品质,使其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给农产品带来了更高的附加值,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转基因作物的推广还带动了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它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生命形态或者稀有物种,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为人类解决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类措手不及的问题。
本文列举了作者在读书过程中总结的转基因技术利与弊的一些方面,同时提出作者对其所进行的一些思考。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一.转基因技术给农业带来的革命由于在提高生产力以及提高产品品质上的突出成绩,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正在进行的农业技术改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抗病虫害的农作物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杀虫基因,将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后,植物体内能合成毒蛋白,被害虫吞食后可导致害虫死亡。
在抗病害方面,人们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等导入植物体内,利用它们的表达产物对付病毒的侵害;2.利用植物生产疫苗传统的生化方法生产疫苗成本高、危险性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某些植物具备了产生人类需要的疫苗的能力。
种植这种植物来生产疫苗成本低、产量大、危险系数小,而且食用植物疫苗不需要注射器,可以避免注射器传染疾病的威胁。
二.转基因技术给畜牧业带来的变化1.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优质高产动物品种的遗传改良,即提高其抗性、品质和产量,为增加肉、蛋、奶及其他畜产品的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美国,奶牛的品种改良在过去30年中使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提高了一倍。
目前在一年305天的泌乳期内,许多大量养殖牛群的平均产奶量已经达到5450公斤--6300公斤,个别高产奶牛可达到13620公斤。
而生物技术专家将生长激素基因和来自北大西洋鱼类的耐寒性基因转入耐寒性较差的鲶鱼体内,有望得到既耐寒又生长快的鲶鱼新品种。
2.利用动物生产药物利用转基因技术,人类把人的基因嵌入到哺乳类动物的受精卵中,使动物乳腺有目的的生产某些蛋白质。
例如荷兰科学家利用奶牛生产抗菌素乳铁蛋白、美国科学家实现了利用猪生产以用蛋白质人类蛋白C、法国科学家让转基因兔子生产凝血因子7和红细胞生成素等等。
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分析转基因技术是近年来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它通过改变生物基因的方式来实现特定目的。
尽管存在着广泛讨论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中带来了诸多的优点和好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展开一番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这一领域。
一、优点1.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转基因技术通过向植物中加入有益的基因,如耐旱、耐虫等基因,可以使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
这种技术能够使植物更加耐受环境变化,不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保护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常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它们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不良影响,而转基因作物中有些基因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3. 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全球的饥荒问题全球饥饿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缓解饥荒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向作物中加入高产量、抗病虫害等基因,可以使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满足人类粮食需求。
二、缺点1. 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虽然经过各种测试和试验,应用转基因技术的食品没有发现对人体的明显危害,但是无法排除潜在的危险性。
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影响人体免疫力和生殖力等方面的健康问题。
2. 基因污染的风险转基因植物和传统植物的交叉影响可能会导致基因污染。
如果转基因植物沾染到传统植物上,有可能导致传统植物的品质发生变异,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3. 单一化风险大规模种植同一种转基因作物会让农作物生产的过程过于单一化,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生产的大面积失败。
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化、多样化的种植方式,来保证种植过程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面对目前的转基因技术,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它的科学特性,从而更加准确地做出判断。
同时,政府和科研机构应该在科学安全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社会利益和民众安全,加强监管,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原则得到贯彻。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开篇明义,首先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
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
后来人们造出基因改造食品,因其安全性未确定,尚有争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基因世纪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此,大量的转基因食品、花卉奔向了市场。
例如2005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不仅带去了荣耀,也附带的带去了一些植物种子。
例如带去的青椒的种子,强大的宇宙辐射让种子发生了变异,内部的基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果,种出来的请教,形状与原来纯种的青椒有明显不同,我们把这种新型的转基因变异青椒叫做“太空椒”。
这种青椒,个头大,颜色浅,营养含量高。
备受大多数消费者喜爱。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福音,但新的问题也随之涌现,对于转基因技术走进生活这一事件,质疑声不绝于耳,许多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出了疑问,为此,科学界也使争论得沸沸扬扬。
有些人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基因发生了原本不应有的变化,那么使用这样的食品会不会影响我们自身的性状?怕吃了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Outer Gene)后会改变人的遗传性状,比如吃了转基因猪肉会变得好动,喝了转基因牛奶后易患恋乳症等等。
实际上,单纯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吃进大量外源性基因,如你吃的粮食、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中都含有它们各自的基因,这些基因对于人类来说就是外源基因。
所以说食用了外源基因并不会影响我们的遗传性状,何况外源基因进入胃肠道后经消化后被分解掉了,根本不可能保持原来的基因功能。
但是,是不是就可以说,转基因食品就绝对安全呢?我想,现在我们还不能如此肯定吧。
在这个科技十分发达的当今社会,什么事情发生都是有可能的。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转基因技术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这项技术自诞生以来,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担忧和质疑。
先来说说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好处。
在农业方面,转基因作物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转基因技术,农作物可以获得抗病虫害的能力。
这意味着农民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转基因棉花能够抵抗棉铃虫的侵害,大大减少了农药的喷洒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引入特定的基因,使作物具有更好的生长特性,如更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更高效的养分吸收等,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这对于解决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粮食需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转基因作物还可以增强其抗逆性,比如耐旱、耐盐等。
在一些气候条件恶劣、土地资源有限的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保障粮食的稳定供应。
在医药领域,转基因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出大量的药用蛋白和疫苗。
例如,通过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微生物中,可以大规模生产胰岛素等药物,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转基因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潜在的价值。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能够分解有害物质的植物,用于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它带来的一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转基因技术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风险。
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传播等方式扩散到野生植物中,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如果转基因作物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可能会导致一些本土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目前的科学研究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危害,但由于转基因技术改变了食物的基因组成,长期食用是否会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仍存在不确定性。
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与负面影响分析

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与负面影响分析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的生物技术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然而,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一些负面影响逐渐浮现。
本文将对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相关负面影响展开分析。
首先,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使得农作物具备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优势,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然而,一些人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表示担忧。
他们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并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转基因作物的推广面临着公众的质疑和反对。
其次,转基因技术在医药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但同样存在负面影响。
一方面,转基因药物的研发开发大大提高了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
例如,基因治疗技术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罕见病和遗传性疾病,对患者来说是福音。
但另一方面,由于转基因药物的独特性质和作用机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一些转基因药物可能引发免疫反应、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的食物可以增加营养价值、改善食品质量,以及提高食品的抗虫能力和保存能力。
然而,一些人对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表示担忧,担心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争议焦点,公众有权选择是否食用转基因食品,但实际上很多国家并未制定明确的转基因食品标识政策。
除了以上的影响,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带来了多方面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一方面,转基因技术的高投入和专利控制使得转基因技术成果的应用受限,限制了普通农民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另一方面,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加剧农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导致资源不均衡分配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此外,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和营利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农业种子的专利控制和对传统农业和品种的破坏。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与风险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与风险转基因技术,即将某些特定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体中,则可
能产生更具优越性质的新品种。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巨大,包
括解决人口增长和粮食短缺等问题,但也存在风险,要慎重对待。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传统的杂交育
种需要长时间进行选择和试验,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应用一些高
效率的方法,例如将耐旱、耐病以及增加产量的基因加入到作物中,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这种方法在发展中国家特别实用,
帮助许多农民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
其次,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善动物的生产效率。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家畜的生长速度,使其对疾病更加耐受,并提高它
们生产高质量肉类或奶制品的效率。
这种技术在食品产业中也有
很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存在风险。
细心人们可以发现,一些人也
担心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影响,尽管至今尚未发现任何直接结果,但仍暗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据称,转基因作物生产中使用的杀
虫剂和除草剂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是许多人
觉得应该放弃转基因技术的原因之一。
此外,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难免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
如果有转基因作物的不慎流入自然环境,就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大量不可修复的损害。
综上,尽管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所带来的风险。
我们应该负责任地规范和使用转基因技术以及审慎地考虑其应用对环境和健康所带来的影响。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人类在不断地追寻食物生产和医疗领域的新技术。
转基因技术作为这些努力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当今一个热门的话题。
转基因是指将一种生物体的基因从其原来的位置移入到另一个物种或品种去,从而创造出新的物种。
虽然转基因技术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影响,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利:延长食物保质期和增产转基因技术带来了许多在农业方面的好处。
它可以改善作物的质量,例如增加一个作物的营养价值,或增加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作物转基因使得农民可以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然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收成。
转基因农作物还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因为它们在贮藏期间不易腐烂,在超市和商店可以存留更长的时间。
这意味着转基因技术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减少浪费,并为许多穷困的地区提供更多的食物和营养。
转基因技术在避免食物短缺问题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为农作物被设计成更加强大并且更加抗病虫害,在逆境(例如灾荒,干旱)下仍然可以实现高产量。
这对于那些因干旱或其他极端气候条件而无法产生足够的食物的国家来说,是比较有益的。
弊:食品安全让公众感到疑虑的是,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健康风险。
对转基因食品的健康风险仍然有待研究。
某些研究已经表明,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增加食品中毒素的含量,以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我们需要对小鼠的喂食试验产生了一些不确定的结果,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在持续研究中应得到进一步评估。
相较于吸引人的商品和减少生产成本,食品安全应该是我们主要的关注点。
另一个争议点是基因漂移(gene flow)。
这是指转基因作物中的基因在周围的非转基因作物中散播,从而对非转基因作物产生影响。
如果在邻近地区种植的转基因玉米或大豆的花粉飘到传粉的或风媒植物的花中,可能会改变那些非转基因植物的遗传信息。
这不仅仅是对那些无意中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的问题,而且是生态系统的整体问题。
没有一项技术能适用于所有场合和人口。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便生产和使用,同时保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方法。
转基因技术利与弊

• 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种 病原菌,存在着光滑型(Smooth简称S型)和 粗糙型(Rough简称R型) 两种不同类型。其 中光滑型的菌株产生荚膜,有毒,在人体 内它导致肺炎,在小鼠体中它导致败血症, 并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粗 糙型的菌株不产生荚膜,无毒,在人或动 物体内不会导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
• 格里菲斯以R型和S型菌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遗 传物质的实验,他将活的、无毒的RⅡ型(无荚 膜,菌落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 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小 白鼠安然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Ⅲ型(有荚膜, 菌落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 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的 RⅡ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 内, 结果小白鼠患病死亡,并从小白鼠体内分离出 活的SⅢ型菌。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转化作用, 实验表明,SⅢ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 RⅡ型活菌转化产生SⅢ型菌,这种转化的物质 (转化因子)是什么?格里菲斯对此并未做出回 答。
(一)转基因技术的好处
•
• 现在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
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
(1)在药用领域,已有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
程胰岛素和基因工程干扰素等药物。解决了很多医学方 面的难题,制作出许多疾病的疫苗,对人类有重大贡献。 例如利用酵母菌的转基因乙肝疫苗的大量生产、以及全 面和免费疫苗接种的开展,使我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
(3)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现代高科技技术,正在逐渐发 展成熟阶段,许多未知的事情还需要科研工作者仔细研 究探索,有缺点在所难免,世上无完美人,也无完美技 术,凡事有利有弊,不能因为一些隐患就阻挡科技进程。 目前人类又有哪项发展和发明不是在一定程度破坏环境 以及影响人类健康呢?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分析与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分析与发展趋势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的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性状或产生新的遗传性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被视作一项有极大潜力的技术。
但是,转基因技术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争议,这些争议除了基于科学的观点外还包括道德、法律等多方面内容。
在农业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品质、抵抗虫害、耐受干旱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不仅如此,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植物病害和害虫抗性转基因植物,对粮食储存和合理运用有重要意义。
一些有益的基因可以被导入转基因作物,这些新型作物不仅口感更佳、富含营养,而且价格更加经济实惠。
但是,一些人担心,如果基因工程技术失控,导致了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将对生态环境等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医药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一些生命重要分子的性质,协助制备基因工程药物。
例如,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出具有特定治疗效果的重组蛋白、抗体、疫苗等,从而取代时常难以获得的传统制剂。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提供诊断和预防疾病的新方案。
针对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转基因技术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些新手段。
但是,由于基因工程技术技能精湛会导致价格昂贵,同时也容易受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的影响,使更多的患者无法获得转基因技术的治疗。
在工业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某些生物质量、性状,导出新材料、新产品。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微生物产酶大量生产肽类、蛋白质等天然产物,还可以利用转基因植物和微生物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和其他新材料。
这些新型材料、产品,可以满足社会对环境、生态、健康方面的需求,但同时也会涉及到相关的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这需要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中的许多难题得到解决,从而有望提高货物的质量和减少种植的耗费。
然而,转基因技术仍存在许多争议点。
例如,一些反对者认为,没有足够的先验知识,很难预测转基因植物带来的安全风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基因工程技术常常被跨国公司用于实现垄断。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调研报告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调研报告转基因技术是通过人为方式将不同物种的基因进行组合或改变,从而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调控。
这项技术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存在一些利弊,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解决食品安全和饥饿问题。
通过转基因,科学家可以将一些具有抗性和高产量的基因导入到传统的农作物中,使其具备更强的抗性和高产能力。
这样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化肥的施用,提高土壤质量和环境保护。
同时,对斑点病、纹枯病等作物病害的抗性改良也可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提高农民的收入。
其次,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植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植物产生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例如,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水稻富含维生素A,缓解许多发展中国家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善水果的品质,使得它们更加美味和可口。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引入,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比如对其它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传粉昆虫、土壤微生物等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潜在威胁。
其次,由于基因的导入和改变,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尽管现有的科学研究没有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害,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测。
此外,转基因食品的引入也可能会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担忧和恐惧,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外,转基因技术还引发了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观点有很大的分歧,部分人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自然基因的破坏,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这些担忧涉及到道德、宗教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基因工程,是指将生物体内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按照人类的意愿在体外进行加工操作后,再引入受体生物,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稳定存在并表达,从而生产出人们所期望得到的产物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
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转基因技术,它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生命形态或者稀有物种,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为人类解决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类措手不及的问题。
本文列举了作者在读书过程中总结的转基因技术利与弊的一些方面,同时提出作者对其所进行的一些思考。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一.转基因技术给农业带来的革命由于在提高生产力以及提高产品品质上的突出成绩,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正在进行的农业技术改造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抗病虫害的农作物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杀虫基因,其中应用最广的是Bt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Bt毒蛋白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将该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后,植物体内能合成Bt毒蛋白,被害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最早从菜豆中分离,虫吞食后可导致害虫死亡;害虫食入它的表达产物后会无法消化某些必需蛋白质从而导致死亡。
另外,动物的毒素基因以及植物凝集素基因也被应用于杀虫并且成绩斐然。
在抗病害方面,人们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病毒的卫星RNA基因、异种植物编码的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利用它们的表达产物对付病毒的侵害;将植物抗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获得抗真菌的能力等等。
利用植物生产疫苗2.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类时时刻刻在与疾病做着顽强的斗争,而疫苗是人类在斗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
传统的生化方法生产疫苗成本高、危险性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某些植物具备了产生人类需要的疫苗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家米奇海因正在培育可以防止霍兰产生的苜蓿苗。
他将霍乱的抗原基因切下来,把这些基因导入到能够引起植物冠瘿病的土壤杆菌细胞中,让苜蓿感染这种带有外来基因的冠瘿病毒。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科学家发明转基因技术的初衷是想利用该技术造福人类,既可加速农作物和牲畜品种的改进速度,提升人类食品的质量,又能够生产宝贵的药用蛋白,为生病者带来福音。
比方说,抗虫的转基因玉米不会被虫咬,能够让人们放心食用;将能产生人体疫苗的基因转入植物食品,人们就能够在食用食品的同时增添自己对疾病的抵挡力。
可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涉能否会造成潜伏的尚不行能预知的危险?大批转基因生物会不会损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一些科学家们开始担忧对生物、植物生命进行的“任意改正”,创建出的新式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
它们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类新的污染源很难被除去。
还有,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资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也还没有有定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也作了大批研究,出现了很多有关报导,如英国的威望科学杂志《自然》登载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惹起世界震惊。
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而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
4 天以后,有 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没有精神。
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一般玉米花粉的菜叶,就没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
论文据此推测, BT 转基因玉米花粉中含有毒素。
另据报导,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说,与一般大豆对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
与普通大豆对比,两种转基因大豆中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12%~ 14%,还有巴西坚果事件等。
面对国际上出现的各种对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很多科学家、学术集体纷繁以各样形式发布对转基因技术的支持态度。
由美国 Tuskegee 大学 Prakash 教授 2000 年 1 月草拟的题为“科学家支持农业生物技术的申明”,已搜集到世界上 3 000 多位科学家的署名,此中包含 DNA 双螺旋构造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James Watson,绿色革命的首创人、诺贝尔奖得主Norman Borlaug ,世界粮食奖获取者、国际水稻研究所首席育种家Gurdev Khush 。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一、转基因可能会带来的有利方面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
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由此可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种植成本。
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
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
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一个新的品种,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
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
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
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
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翻一番,达到130亿,而从1996年起到2025年的30年间,世界上粮食需求将增长一倍。
我国的粮食问题更为严重,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13亿人口,而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供需差距会更巨大。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似乎正成为应对这种未来危机的选项。
目前世界上已有21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2005年已达到9000万公顷,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6%,而且近年来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市场价值在2005年达到50亿美元。
其中,美国是推广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全球的60%,其次是阿根廷、巴西,然后是中国。
转基因作物中大豆最多,其次是玉米、棉花和油菜——目前全球的大豆中有60%以上都是转基因大豆,而同样的比例在棉花是28%,油菜是18%,玉米是14%。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无疑是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瓶颈。
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和所面临的挑战

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和所面临的挑战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随着1983年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物类抗体的烟草培育成功,转基因技术开始受到科学家们和普通民众的热切关注。
而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各种争论也从未停止。
本文就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和所面临的挑战两大方面进行展开。
转基因技术优势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使农作物增产。
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在传统作物中植入快速生长基因后,农作物的特性得到了改善,不仅可缩短生长期而且还可增加作物产量,使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也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告别缺粮的历史。
其次,转基因技术使农作物性状大大改善。
通过基因改变,使传统作物具备了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因此可大大减少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防止基因污染。
比如有一种叫“棉铃虫”的昆虫,是棉花的头号“灾星”。
而有一种叫苏云杆菌的细菌可以分泌一种杀死棉铃虫的物质,是棉铃虫的“克星”。
科学家将苏云杆菌里生产这物质的基因转入到棉花里,这样的棉花也可以产生杀死棉铃虫的物质。
棉铃虫吃了棉花的叶子,自然也就命归西天了。
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除虫方面,也可以应用在除草方面使农业生产上减少很多生长干扰因素。
除此之外,人们利用转基因技术创造出很多“吞噬”汞、降解农药DDT、分解石油污染的“超级菌”,在环境治理方面发挥了奇妙作用。
第三,转基因技术在医学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饮食总类日益丰富,糖尿病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
但是如果从动物胰脏中提取胰岛素,一个病人一年的用量相当于从40头牛的胰脏中提取的胰岛素量,造成胰岛素价格昂贵且供不应求。
后来,科学家尝试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将胰岛素基因插入到细菌的质粒中,通过细菌繁殖开始生产人胰岛素,由于短时间里细菌繁殖速度快,所以能生产出大量胰岛素,解决胰岛素供不应求、价格昂贵的问题。
(生物科技)转基因生物利弊辩论

(生物科技)转基因生物利弊辩论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基因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转基因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修改或插入外源基因,使其具备特定的性状或功能,从而达到人类需求的一种技术。
但是,转基因生物的利弊争议也在不断地被讨论和争论。
下面从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转基因生物的好处1. 提高粮食和作物产量。
通过转基因技术对植物进行适当的改造,可以增加作物的抗旱、抗虫、抗病的能力,提高物种适应力和生产力。
同时,还可以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让它们能够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生长。
2.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真正实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而且,转基因生物中的基因编码有助于增加作物生长效率,减少种植面积和灌溉方式,从而方便经济发展。
3. 为医学研究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包括基于DNA技术的探测和诊断工具以及基于蛋白质的药物研究和治疗。
1. 健康风险的不确定性。
由于转基因生物中的基因是人为地改造和加入的,所以长期食用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健康风险。
例如,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 生态风险的不确定性。
转基因生物中的基因对自然界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与野生物种相交配,产生突变而改变物种的基因构成,威胁生态平衡。
此外,转基因作物对昆虫、花粉等生态环境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3.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转基因技术还存在物种间基因转移的不确定性,以及作物种植田间杂交的难以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食品安全。
特别是在转基因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转基因生物的利弊有着双重性:有助于增加农产品产量和环保,同时也存在安全性和健康风险。
因此,在推广和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同时,必须掌握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和安全性,确保生产和加工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
这才是我们更好地利用此项技术的前提条件。
试析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试析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本文主要結合作者高中生物关于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点,论述了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和弊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更好为人类服务有一定帮助。
标签:转基因技术优势弊端一、转基因技术的优势1.提高作物产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有约8.7亿的人口,还处于长期饥饿状态,而且随着全球人口数量不断激增,这个数量还会呈现进一步增加趋势。
如何在有限的土壤上,满足人类粮食需求,就成为现阶段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而借助现代转基因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展育种,能够将种子内部的劣质基因去除,通过基因编辑、基因重组等手段,对原有的种质资源进行改良,在短时间内培育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解决人类温饱问题。
2.控制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通过将优势基因引入到种质资源中,能够大大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能,例如抗旱、抗寒、抗虫、抗盐碱、抗病害的能力显著提升。
农作物种子抗逆性能增加的同时,会势必降低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从而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不合理农药化肥在土壤中的残余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避免土壤严重污染,减少环境污染。
在今后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全球化学农药投入量约40%左右[1]。
3.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截止到2010年,批准转基因农作物实现商业化推广应用的国家已经有25个,这25国家批准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有24种,我国就是其中国家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转基因农作物如大豆、棉花、玉米、油菜,在这些国家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得到了扩展。
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农业劳动力成本投入大大下降,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和应用,还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节省出来的劳动成本,能够投入到其他产业,增加农民群众额外的经济收入,同时还能够节约大量土地,将更多土地资源解放出来,将更多土地资源解放出来,发展其他农业产业,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风险和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风险和安全性转基因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备受争议的科学技术之一。
它是一种通过对不同种属的生物进行基因改造,达到改进生物产量、减轻生物遭受自然灾害的痛苦和提高产品的耐用性,从而为人类带来经济和生活上的好处的技术。
尽管这种技术在提高农作物健康度、耐旱、耐虫方面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是它的风险和安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转基因生物技术存在的风险是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预测的破坏。
因为改变了一个生物个体的基因表达模式,有可能在改变其生长周期、能量循环、分泌物排放等方面会与自然环境脱节,从而对该生物群体的数量和分布带来不利影响。
这种影响除了对该物种本身的影响外,还可能波及到共生群落和整个生态系统。
因此,在环保方面,转基因生物的技术应该十分谨慎和细致。
其次,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
由于转基因生物的不可控性,转基因技术的转移和利用,有可能会在许多不可预测的环节出现安全问题。
例如,转基因水稻的试验数据,其中有些转基因水稻是含有人体没有达到的毒素和抗生素的基因,对于人体健康可能带来严重危害。
此外,多种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中可能会存在着染色体异常等因素,因此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应该进行更为严格的科学评估,以保障人们的健康。
但是,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负面宣传,有时候也会超出其本身的实际情况。
比如,有论述称经过转基因技术改造的膜叶菌株可能会导致对蝗虫、蚜虫等有害昆虫的完全灭绝,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混乱和失衡。
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物种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无法切实可行,甚至会导致更多的安全问题和生态不平衡。
为此,正确看待转基因技术风险问题,可以帮助人们用科学的眼光更客观地处理这一感性和有争议的议题。
在保护南极等敏感区域和生态系统的动物,应该多采用有毒性的对害虫无害的方式,避免以那种粗暴而残酷的手段袭击生物多样性生命群体。
综上所述,包括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在内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风险和安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实质利弊及社会恐慌——聚焦转基因食品的技术异化摘要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最新的育种技术,其在生物学甚至科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
虽然其从产生到发展已经经过了三十年的时间,但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及生活,还是遭到了各方的质疑。
尤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其潜在的危险不可预知性是民众所不能接受的。
对于转基因技术本身的发展,普通民众并无异议,但对于其商业化,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全面考虑,只能是酿成技术异化的恶果。
关键词:转基因,利益和风险分配,技术异化,知情权一、转基因技术在世界背景下的产生及发展基因作为一种生物学上的重要发现,现如今对社会大众已经并不陌生。
基因问题的相关研究也已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对此,各个国家及其民众,无不表现出高规格的重视、尊重及支持态度。
但是将基因的相关技术大规模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普通人还是想都不敢想。
基因的相关技术,似乎只存在于实验室和影视作品中更符合大部分的想象。
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就不仅仅涉及到科学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演变成覆盖伦理、健康、安全、社会、哲学等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了。
这其中,尤其是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食品的相关领域中,受到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安全,是关乎个人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甚至是人类生存的重要问题。
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和政治动荡,甚至会酿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转基因技术迄今为止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已成为新的科技革命的主体之一,相关研究的进展和突破也大大加速了农作物更新换代的速度及种植业结构的变革,转基因技术因此也被认为是继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后的第3次技术革命[1]。
在这样的科学发展背景下,各国纷纷启动并大力支持本国的基因组学相关研究。
各国都将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作为国际科技竞赛甚至是经济比拼的重点。
在这样新技术发展需要的驱动下,转基因技术在全世界迅猛发展。
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转基因技术被认为是难得的历史机遇,甚至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新契机。
但事实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及背后相关大型跨国公司起步早,资金雄厚,迄今为止依然在该项新技术的竞赛领跑,发展中国家依然占据劣势地位。
在这样的客观事实面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明显忍受不了落后,有相当一部分,想要抢占转基因技术在推广应用上的先机。
甚至颇有些失去理智地进行大面积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在实践上紧跟美国的步伐,但却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众置于试验品的尴尬境地下,最后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对环境有不良影响,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检验。
转基因技术最初实验成功始于1983年,通过一种借助于农杆菌的方法获得了首个引入外源基因的植物[2]。
这之后,仅仅经过了四年,就在美国开展了第一例抗虫转基因番茄的田间应用实验。
1994年,也是在美国,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作为第一例进入到应用阶段的转基因作物被正式投放市场。
时至今日,转基因技术所衍生的物种数量、作物种植面积呈几何式增长。
一直以来,对转基因技术的疑问都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在对该项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没有完整评估的情况下,就大刀阔斧地推进其商业化推广进程,进行多种类、大面积的种植。
大约始于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从单纯的实验阶段向商业化种植阶段迅猛的发展,其中主要的转基因作物为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
截至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已开放种植国家数、作物种植种类数量以及各类作物种植面积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对于这项技术飞速社会化应用的现状,不仅普通民众云里雾里不知该喜还是忧,甚至连一些所谓的专家在转基因问题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甚至由此引发了多个层面的争论。
当然,这些不同的声音大体分为两类,赞同者与怀疑者。
其中,美国作为转基因技术最为成熟的技术前沿国家,其对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可谓不遗余力。
即使仅仅是为了美国存在的掌握转基因技术的大型跨国公司的利益,美国也势必要将转基因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以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
但由于各种原因,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推广曾一度受到各国的抵制,最后美国不得不在多个国际组织对于转基因技术推广进行限定的各类条文规章面前低头妥协。
但在既得利益面前,美国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是不可能放弃对转基因食品的推广的,暂时的妥协只是为了更好的继续转基因食品产业,况且相当一部分抵制美国转基因技术顺利应用的声音是来自于同样掌握着前沿技术的美国的对手那里,他们的出发点并不仅仅是对人类未来的担忧,他们只是想在庞大的转基因食品产业中分一杯羹罢了[3]。
二、社会各界的态度对于转基因技术应用于人类日常饮食中这一议题,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的主要争论点有着很大的差异。
很长一段时间,争论的答案只停留在如何应对转基因食品,而未追问转基因技术的社会性本质。
关于转基因技术商业化的争论,其实实质上是一场由利益和风险分配问题所引发的争论。
首先,目前市面上所应用的转基因食品技术的专利,大多是掌握在大型跨国企业的手中的。
这就造成了转基因食品技术由大型利益集团所垄断的局面。
而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些利益集团往往会采用只对自己有利的手段来保证自己利益的延续以及最大化。
比如使用终结者技术,使种子无法正常留存作下一年耕种之用,农民只能每年向种子公司购买新的种子,这无疑是将跨国集团的投资风险转嫁到了农民身上,农民的利益与便利被跨国集团毫不留情的牺牲掉。
另一方面,对于转基因食品上是否需要做明显标注,也曾一度引发国际的激烈讨论,甚至时至今日还不能完全达成共识。
如果民众毫不抵抗地接受了转基因食品,就相当于当代人享受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眼前的好处,而由后代人承受可能的灾难,这很显然可能戳中了一些现在正洋洋得意享受着转基因食品便利的当代人的想法,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与代际正义相悖的[4]。
如果在转基因食品上进行标注,很显然会影响生产企业的利益,这会使消费者在购买时潜意识认为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
而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由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没有明确证据能够证明是有害的,因此一些既得利益相关者就鼓吹“没有证据证明有害即是无害”,这显然是一种滑稽的强权逻辑。
由于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是一种严重的获得利益私有化而治理代价社会化的行为,对于各国来说,将其大力推广其实都应该是一件不宜操之过急的事情。
在现代传统作物还能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今天,对于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应该大力进行,但推广却着实应该慎之又慎。
我国曾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参与国之一,对于基因相关的技术并不陌生。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掌握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资源,在技术上领跑其他发展中国家。
另外也是最早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但从近年来看,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世界排名却一降再降,先后被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和印度赶超,这一事实反应了我国对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清醒而谨慎的态度。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今天,通过最新的新闻消息等可以获得我国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最新政策。
从中国国内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所占面积来看,政府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态度还是理性而保守的。
目前看来,批准在中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抗虫棉和转基因木瓜,其他一切种植行为都是非法的。
从理性角度来讲,这是中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大潮中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必然之举。
但另一方面,中国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数量却不容小觑,尤其是大豆,从绝对数量上来讲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数字是惊人的,另外从市面上出售的转基因大豆油占比来讲,其市场份额也是惊人的。
也因此,普通民众对转基因作物有着相当的担忧和恐慌,加之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鼓吹转基因阴谋论,底层民众对转基因技术反响不容乐观。
从互联网各类林林总总的新闻报道显示,中国是否会成为世界首个批准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国家,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民众的关注与担忧。
农业部表示,对转基因的态度是明确的:一是在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二是在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5]。
转基因技术商业化的发展线路要遵循:先是非食用,然后是间接使用,最后是食用,即先是非食用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才是主粮作物。
但国内科研人员在新技术面前就显得要急躁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表示,从科研角度讲,这些作物都是中国急需发展的,从技术发展来说没有先后之分。
这样的言论虽然冰冷的支出了技术发展亟待实践验证的事实,但也着实欠缺了对现实情况的考虑。
技术的推广,应该建立在对技术各方面影响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科学不能只靠一腔热血,不能喊口号似的用目的指挥行为,而应谨慎的衡量技术的发展程度以此指导实践的发展阶段。
如果盲目的激进的进行推广,只能造成民众的强烈反对甚至是技术异化。
而且面对转基因这样有着影响整个生态环境能力的重大技术,稍有不慎,不止人类只能自食苦果,还可能造成整个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灾难。
三、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转基因技术既然能够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必然有其对食品生产过程或者食品最后口味等性状优化的地方。
转基因食品技术最初的应用主要是从防治病虫害角度出发的,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例转基因作物是增产的[6]。
但是另外一方面,对于任何一种农作物来说,其可能发生的都不只是一种病虫害,虽然可能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特定作物可能受到一种病虫害的危害,但单纯通过转基因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相反,还存在着由基因逃逸而衍生出超级杂草的可能性,这也是社会各界一直以来所担忧的。
虽然目前为止,由于研究人员对于这一领域的操作比较谨慎,并没有发现某一转基因作物产生毒性蛋白或者致敏性蛋白的问题,但是基因通过各种可能难以预料的方式危及农作物资源和生态安全一直是悬在人们心上的一把刀。
以我国转基因食品番木瓜为例,可以说是因为番木瓜环斑病毒严重影响的番木瓜的产量,才依靠转基因技术攻克了这个难题,并使得番木瓜种植产业在我国繁荣发展的[7]。
转基因技术给普通民众食用番木瓜的确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当民众知道喜欢的食物是转基因食品时,通常情况下都会下意识减少自己的使用量。
因此尽管转基因技术在人类正确运用的情况下,显现出它对人类生活的益处,但我们对它的监督依然不能松懈,尤其要注意保障民众的知情权,绝不能昧着良心为了某些私人利益而使同胞沦为实验品。
四、转基因食品面临的问题及民众的恐慌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国际社会持不同的观点的两方始终在进行争论,支持方最主要的证据是实质等同性原则和无罪推论原则。
但这两个支持者的主要武器却是经不起推敲的:食品安全评估不仅仅简单地是对其化学成分的评估,更是对其生产过程安全性的考量;新的遗传背景下的相互作用不可精确预测[8]。
因此不论支持者如何宣称转基因食品的必要性及安全性,也无法阻挡反对者对转基因食品做进一步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