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地震)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841a27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8.png)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自然灾害地震的成因与防范
![自然灾害地震的成因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d2789ee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a.png)
自然灾害地震的成因与防范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现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许多地区,地震频繁且破坏性巨大,因此了解地震的成因并采取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地震的成因以及可以采取的防范方法。
一、地震成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地壳断裂和地壳运动两个方面。
地壳断裂:地壳由若干块构成,这些块称为地块。
当地块之间发生滑动或断裂时,地震便会发生。
地壳断裂通常发生在地震带,这些地区的地壳应力较大,断裂现象相对频繁。
地壳运动:地球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地热能,地热能不断往地壳上层传递,形成了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地壳板块的推移、挤压和撞击等,这些运动也会导致地震的发生。
二、地震防范方法为了降低地震造成的危害,人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建筑物抗震设计:在地震频发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使用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建筑材料,并加强建筑物的结构以提高抗震能力。
2. 加固旧建筑:许多地震发生在历史悠久的老城区,这些区域的建筑通常缺乏抗震设计。
因此,对于这些建筑,我们应该进行加固,使其更加耐震。
3. 社会救灾体系建设:地震发生后,人们需要及时获得救援和支援。
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救灾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预警系统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救援队伍的培训和组织等。
4. 加强宣传教育:地震预防不仅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也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
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防范的认识和意识,是非常关键的。
5. 地震监测和预警:通过地震监测站点和设备,及时监测地震活动,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警。
这将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结论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了解地震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减轻地震灾害影响的关键。
通过建筑物抗震设计、加固旧建筑、建立社会救灾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和地震监测和预警等措施,可以降低地震造成的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什么是自然灾害?
![什么是自然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35884f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1.png)
什么是自然灾害?一、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不同于人为灾害,是自然界自主运作的结果。
二、类型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崩塌、道路的破坏以及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中断。
2.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风速可以达到超过100公里每小时。
台风经常导致强风、暴雨、洪水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3. 洪水洪水是由雨水或融雪引起的水体超出其本来容量的现象。
洪水会引发重大损失,包括建筑物、农业和基础设施的损坏,当然还包括人员伤亡。
4. 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具有强烈毁灭性的自然灾害。
它由迅速流动的泥浆混合物形成,可能由地质活动、暴雨引起。
三、应对措施1. 加强预警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预测和预警非常重要,例如在发生地震和台风前,相关部门可发布预警和紧急消息,让人们及时躲避。
2. 建立应急救援机制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及时响应和救援非常重要。
地方政府应设置紧急响应机制并磨练应急抢险队伍,以便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
此外,应确保救援队伍具备足够的装备和训练。
3. 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基础设施也可以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例如,修建固定结构的抗震建筑物和改善排水系统,可以降低因地震和洪水引起的损失。
四、结论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减少其损失。
预测和预警、应急救援和改善基础设施等手段可以缓解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策略也有助于减少造成灾害的人为因素,例如环保和气候变化。
世界上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世界上的自然灾害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4d3af7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2.png)
世界上的自然灾害有哪些1.地震: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造成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地壳运动、板块交界处的应力积累和释放,以及地下岩石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2.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是地球内部熔融岩浆冲破地壳,喷发到地表的一种自然现象。
火山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岩石的物理化学变化。
3.洪水:洪水是指在短时间内,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水位迅速上升,淹没周边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
洪水的原因可能是强降水、冰雪融化、湖泊决堤等。
4.台风:台风是一种具有旋转性的热带气旋,由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和科里奥利力共同作用形成。
台风过境时,可带来强风、暴雨、洪水等灾害。
5.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旋转气旋,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龙卷风的形成与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湿度、风切变等因素有关。
6.干旱:干旱是指在长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壤干燥、植被枯萎等现象。
干旱的原因可能是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异常等。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等地,由于强降水、冰川融化等原因,造成山体滑坡,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等物质沿坡面流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8.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表沙尘吹起,形成强烈的尘土天气。
沙尘暴多发生在沙漠地区,也可由人类活动引发。
9.海啸:海啸是指海底地壳运动、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原因引起的海面大规模波动。
海啸可以迅速传播,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10.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森林、草原等植被燃烧的一种自然现象。
森林火灾的原因可能是雷击、人为纵火、野外用火等。
11.霜冻:霜冻是指气温低于0℃的天气现象,可能导致农作物冻害、植物死亡等。
霜冻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
12.冰雹:冰雹是指在雷暴天气中,冰块随着强风被带到地面的一种自然现象。
冰雹的直径可达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对地面设施和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
13.霾:霾是指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能见度降低的一种现象。
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
![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d09a74b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8.png)
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力量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灾害无情地摧毁了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痛苦。
本文将介绍一些世界各地常见的自然灾害,并探讨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1. 地震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断裂时释放出的能量所造成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可分为强烈地震和微震,其中强烈地震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倒塌。
地震的主要危害包括地面晃动、火灾、瓦斯泄漏等。
应对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等。
2. 台风台风是一种强大的气象系统,常伴随着强风、暴雨和强大的海浪。
台风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如洪水、风灾等。
为了应对台风,人们可以加固建筑物、开展适当的疏散和紧急救援措施,并提高公众的防台风意识。
3. 洪水洪水通常是由暴雨引起的,当降雨量超过河流或湖泊的排水能力时,水体会泛滥并淹没周围的土地。
洪水会破坏农田、城市设施和人们的住房,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为了减少洪水带来的灾害,人们可以修建堤坝、加强防洪工程,以及做好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
4.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的缺水现象,通常与降雨不足或干燥的气候有关。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
解决干旱问题的措施包括建设水库、引水工程,以及发展节水措施和水资源管理等。
5. 飓风飓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具有狂风、暴雨和强大的风暴潮的特点。
飓风常常在夏季或秋季形成,并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人们可以采取飓风警报、疏散和紧急救援等措施来避免或减少飓风造成的损失。
6.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
这些灾害常常发生在山区或地势较陡峭的地方,当地质结构不稳定时容易发生。
为了应对地质灾害,人们可以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选择合适的居住地点,以及开展相关的工程治理。
7. 火灾火灾是由火源引发的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建筑物损毁和财产丧失。
为了预防火灾,人们应加强火灾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火灾监测和报警系统的能力,以及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消防设计。
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内容
![自然灾害安全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dfad45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7.png)
自然灾害安全知识1. 简介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和物质造成严重破坏的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山火等。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地震、台风、洪水和山火等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和应对自然灾害。
2. 地震安全知识2.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导致地球表面的震动。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房屋倒塌、道路损坏、人员伤亡等。
2.2 地震前的预防措施•建立地震应急预警系统,及时向公众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确保其能够承受地震的冲击。
•定期进行地震演练,提高公众应对地震的能力。
2.3 地震时的应对措施•在地震发生时,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在桌子下、床下或墙角等避难处。
•离开建筑物和高大建筑物,以免受到坍塌的影响。
•避免使用电梯,选择使用楼梯下楼。
•在地震停止后,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危险,谨慎行动。
3. 台风安全知识3.1 台风的定义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具有强大的风力和暴雨,可能导致洪水、风灾和海啸等灾害。
3.2 台风前的预防措施•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台风的动态和路径。
•做好防风和防水准备,修剪树木、收拾杂物,确保周围环境干净整洁。
•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备足食品、水和药品等。
3.3 台风期间的应对措施•紧闭门窗,确保房屋的密封性。
•远离海岸和河流,避免受到风暴潮和洪水的影响。
•避免外出,尽量待在安全的地方。
•避免接触电器设备和水源,以免触电。
4. 洪水安全知识4.1 洪水的定义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河流决堤或山洪暴发等原因引起的水位上升,可能导致城市内涝、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等。
4.2 洪水前的预防措施•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降雨情况和洪水警报。
•做好排水设施的维护和清理工作,确保排水畅通。
•将贵重物品和重要文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4.3 洪水期间的应对措施•立即撤离低洼地区和河岸边,前往高处避难。
关于地震的资料
![关于地震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175c8ac6529647d272852a1.png)
关于地震的资料
关于地震的资料
关于地震的资料(一):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
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
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
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主要资料
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不仅仅发生在地壳之中,也会发生在软流层当中。
据地
震部门测定,深源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300~700km处。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里。
[1]从这一点来看,传统的
板块挤压地层断裂学说并不能合理解释深源地震,因为720公里
深处并不存在固态物质。
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
地震影响十分广泛,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由
整理]。
自然灾害:地震的成因和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地震的成因和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856c2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d.png)
自然灾害:地震的成因和防范措施一、地震的成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所引起的地壳运动。
主要有以下两种成因:1. 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构造活动是指板块之间相对运动导致地壳断裂和变形,进而产生地震。
常见的构造活动有: - 正断层:两个板块沿着相对移动的方向发生相互推压,形成高倾斜角度的山脉。
- 逆断层:两个板块相对摩擦引起其中一个板块上升。
- 横断层:两个板块平行滑移引起错位,类似于冰川滑行。
2. 热力活动引发的地震热力活动包括火山爆发和岩浆运动,由于岩浆温度异常高使周围岩石受热膨胀,产生强大的能量,而迅速释放这些能量会导致地震。
二、防范措施尽管无法完全阻止地震发生,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可以减少人们和财产受到的损失。
1. 建筑设计方面的措施•强化建筑结构:采用抗震设计标准,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力量。
•使用抗震材料:使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
•考虑地基条件:在建设过程中要对地基进行调查和评估,选择适合的地点建设。
2. 公共教育和预警系统•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地震风险和应对措施的认识,增加他们在发生地震时自救自护之能力。
•建立预警系统: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给居民或企业,使其有时间采取行动。
3. 政府应急管理与规划•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预案,包括疏散、救援等紧急行动计划。
•制定土地规划法规:严格控制高风险区域内新建大型工业设施和居民区。
4. 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加强地震监测:建立和完善地震观测网络,提高预测和预警能力。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国家地震监测机构的合作,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以上是关于自然灾害中地震的成因和防范措施的一些内容。
通过了解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bee252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5.png)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txt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是由地球的自然力量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了解自然灾害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保护人类的生命财产。
以下是几种常见自然灾害及其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1. 地震:
- 原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活动。
- 防范措施:建筑物要满足地震安全标准,加强建筑物结构,进行地震应急演练。
2. 洪水:
- 原因:降雨量过多、河流泛滥或堤坝决口等。
- 防范措施:加强治理河流、堤坝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对洪水的预警和排水能力。
3. 台风:
- 原因:热带海域的低气压演变而成的风暴。
- 防范措施: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做好台风来临前的人
员疏散和物资准备工作。
4. 干旱:
- 原因:降雨量不足,导致水源枯竭。
- 防范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节水意识,建设灌溉系统,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
5. 地质灾害:
- 原因:地形地貌变化,岩石滑坡、滑坡等。
- 防范措施:严禁在危险地带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风险
评估,进行安全撤离和重建。
6. 火灾:
- 原因:人为疏忽、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
- 防范措施:加强火灾防范宣传教育,提高火灾安全意识,做
好火灾设备和逃生通道的维护。
总之,要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灾害和损失,我们需了解不同灾害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能提高我们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5c7bdd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c.png)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性的、不可抗拒的、严重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飓风、洪水、干旱、台风等。
本文旨在介绍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
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发生振动所引起的现象。
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球板块运动引起。
地震破坏性很大,能够引发房屋倒塌、地面开裂等严重影响。
地震强度通常使用里氏震级进行衡量,通过地震预警系统和地震监测来提前警示和测量地震。
二、飓风飓风是一种巨大的气旋性风暴,通常由海洋上的热带低气压系统形成。
飓风强度可分为几个等级,例如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和飓风。
飓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可以提前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进而泛滥、波及至周边地区的现象。
洪水通常由持续性暴雨、融雪和水库的溃坝等因素引起。
洪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低洼地区和沿岸地区的影响更为严重。
四、干旱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降水,导致水资源短缺的气候现象。
干旱会导致土地干燥、植被凋零、粮食歉收和水资源匮乏等问题。
对于干旱地区的居民来说,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采取节水措施非常重要。
五、台风台风是一种呈盘旋状的热带气旋风暴,通常由海洋上的低气压转变而成。
台风带来的大风和暴雨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房屋被毁、交通中断和农作物受损等。
目前科学家们通过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对台风进行监测和预测,以提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自然灾害虽然无法预测和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减轻其对人类的危害。
加强灾害预警机制、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加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都是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手段。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和自我保护有所帮助。
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世界十大自然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b11f48f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6.png)
世界十大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大自然当中发生的一种现象,往往自然灾害都是不可抗拒的,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1. 飓风巨峰也有的地方叫做台风,是由于海面蒸发的蒸汽引起的一种自然灾害,也是自然灾害当中比较恐怖的一种,是能够引发生命危险的灾害。
2. 地震地震是因为地壳运动突然释放能量产生的震波地震的等级有很多种,一般比较小的地震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如果6级以上的大面积地震就可能造成破坏很大,也会造成生命危险。
3. 龙卷风龙卷风也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气候。
而且龙卷风异常凶猛,非常暴力,一般大型的龙卷风对于环境的破坏很大,也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4.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也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在地表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会把有毒气体释放到空气当中。
5. 海啸海啸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自然灾害。
而这种自然灾害也有可能是人为原因性引起的。
形成这种自然灾害的时候,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险。
6. 洪水洪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由于大量降雨导致的洪水泛滥,当河流湖泊超过了容量之后,水就会流到其他的地方,产生洪水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有可能带来人员伤亡。
7. 野火野火在很多地方都可能发生,也许由于干燥的环境,也许是因为人为原因等,人们都知道水火无情,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做好防范。
8. 干旱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不足,就会形成干旱有的时候干旱的地区,甚至是常年不降雨,对于当地的农业以及各方面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9. 雪崩血崩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自然现象,当你在野外遇到雪崩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生还的可能性,这种是由于大块的血丝或者岩石从半山腰滑落下去,在冬季十分危险,尤其是在雪山地区经常发生。
10. 山体滑坡身体滑坡是属于地面的灾害,当过度的降雨导致身体松动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山体滑坡的状况。
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经济和人员损失。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47d12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1.png)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自然灾害是指由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现象。
在人类社会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和火灾等。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
地震是由地壳中的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波的传播造成的灾害。
地震通常分为地震前震、地震主震和余震三个阶段。
地震前震往往表现为地震活动的逐渐加剧,预示着地震的到来。
地震主震是指地震波的传播最强烈的阶段,地震破坏力最大。
而余震则是指主震后地壳仍然持续运动产生的余波。
地震造成的破坏有很多,如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具有旋转风暴和强降雨的特点。
台风一般伴随着狂风暴雨、海浪暴涨、飓风等天气现象。
台风破坏力强大,不仅可以导致建筑物毁坏、电力中断、交通瘫痪等问题,还会造成水灾和滑坡等次生灾害。
因此,防范台风灾害非常重要,包括加固建筑物、疏散人员等应急措施。
洪水是由于长时间暴雨或冰雪融化等引发水量超过河道容量,造成溢出而形成的灾害。
洪水常常会导致道路、桥梁被冲毁、农田被淹、民居受损等问题。
同时,洪水还会带来水污染、疾病传播等健康问题。
对于洪水来说,防范和抗灾减灾是首要任务,包括加强监测预警、做好河道整治和建立完善的防洪设施等。
干旱是指地区降水量偏少,导致土地过干缺水的自然现象。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了应对干旱灾害,需要采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用水效率等措施。
泥石流是指在陡坡上发生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或泥石混合物流下的自然灾害。
泥石流通常由降雨引发,且常伴有山洪、塌方等次生灾害。
泥石流具有速度快、破坏性强的特点,对河流附近的居民和设施造成威胁。
预防泥石流灾害的方法包括良好的土地规划、森林保护、减少人为活动等。
火灾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不受控制的火焰燃烧,造成破坏和伤亡的灾害。
自然灾害常识
![自然灾害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2acce4b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c.png)
自然灾害常识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大规模灾害事件,如地震、海啸、风暴、洪水、干旱、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常识:
1. 地震:地震是地壳内部地质变动造成的地表震动。
地震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可以造成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海啸等严重后果。
2. 海啸:海啸是由于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海底滑坡等原因引起的大规模海洋波浪,会在靠近海岸时形成高大的巨浪,造成巨大破坏力和生命危险。
3. 风暴:风暴一般是指飓风、台风和龙卷风等强大气旋性天气,伴有狂风、暴雨、雷电等天气现象。
风暴可造成建筑物损坏、农作物毁坏、水域泛滥等灾害。
4. 洪水:洪水是指江河湖泊的水位快速上升,超过河道容量时所造成的一种自然灾害。
洪水可以淹没低 lying 的区域,造成
人员伤亡、房屋崩塌、桥梁损毁等影响。
5. 干旱: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降水或降水量较少导致土地和水源严重缺水。
干旱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困扰水资源供应、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等。
6.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山坡上的大量泥石松动、滑坡或泥石堆积而形成的一种巨大流动性灾害。
泥石流可以迅速地冲毁房
屋、道路和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的表现,伴随着火山口的气体、岩浆、火山灰和烟尘等物质的喷出。
火山喷发会引发火山喷发爆炸和火山灰降落,对周围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对于自然灾害,人们可以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合理规划建设、采取科学防灾措施等来减轻其影响,提高社区和个人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然灾害知识点
![自然灾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292d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f.png)
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等多种形式。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了解和学习自然灾害的知识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自然灾害的知识点,并探讨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地壳因地下岩石断裂而发生的振动现象。
它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常常导致房屋倒塌、道路破损等损失。
地震的强弱通常使用里氏震级进行衡量,其中7级以上的地震被视为强烈地震。
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震:1. 地震带:地震频发区域被称为地震带。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包括日本、菲律宾、智利等国家。
2. 震级与震源深度: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的指标,数值越大代表地震越强烈。
与之相关的是震源深度,即地震发生的深度,越浅的地震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坏。
3. 震中与震源:震中是地震最初发生的地点,而震源则是地震的实际地点,往往位于地下数千米深处。
二、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具有强大的风力和降水量。
它常常带来暴雨、强风和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现象,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破坏。
了解以下几个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台风:1. 台风名称:世界各地对台风的命名不尽相同,例如在西太平洋地区,台风会被赋予种类似名字的名称,如“海燕”、“燕子”等。
2. 台风路径:台风的路径通常会受到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了解台风的预测和路径有助于及早做好防范工作。
3. 影响范围:台风的影响范围通常包括强风、暴雨、风暴潮等。
了解台风的影响范围有助于预测和准备相应的救援工作。
三、洪水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或河流、湖泊泥石流等原因造成的水位上涨并泛滥的现象。
洪水常常导致水毁房屋、农田被淹等情况,给人类造成严重损失。
以下是一些了解洪水的知识点:1. 洪水形成原因:洪水形成的原因包括山体塌方、暴雨、融雪、河床狭窄等。
了解洪水形成的原因有助于预测和准备相应的防范措施。
2. 洪水等级:洪水的等级通常以洪水淹没的区域和严重程度为标准进行划分。
灾害的名词解释大全
![灾害的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8bf56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4.png)
灾害的名词解释大全灾害是指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和伤害的事件或现象。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灾害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些常见的灾害类型和其相关特征。
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的事件或现象。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龙卷风、干旱、火灾等。
这些灾害往往由气候、地质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导致,其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可控性。
2. 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导致地壳发生快速、短暂的振动。
地震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具有破坏性、突发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其强度通常以里氏震级来衡量。
3. 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海洋、暴雨等原因导致水体体积急剧增加,超过河道、湖泊和海洋的容量而溢出压倒所引发的水灾。
洪水往往会造成河水泛滥、农田和城市淹没、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4. 台风台风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上大规模的低气压系统,其带来的风暴降雨、强风等现象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
台风具有能量强、持续时间长、路径不确定等特点,造成了沿海地区的严重灾害,如风灾、海啸和洪涝等。
5.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缺乏降水的气候现象,导致土地水分枯竭,植被枯黄,农田减产等后果。
干旱的发生不仅给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还会导致水资源紧缺和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6. 火灾火灾是指火焰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扩散,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的灾害。
火灾常常由各种原因引发,如电器短路、火种不慎、化学品泄漏等。
火灾的发生通常具有快速性、燃烧性和扩散性等特点。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然而,还有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7.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通过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来解决。
地震灾害概述(1000字)
![地震灾害概述(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37bf6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a.png)
地震灾害概述(1000字)地震是地球内部因构造运动而产生的振动现象,可以引发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指由地震引起的破坏性事件,包括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基础设施破坏等。
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以下是对地震灾害的概述。
1. 地震的原因:地震是由于地球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断裂释放出的能量所引起。
当地壳产生应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
2. 地震带和震源:地震常常集中在地质构造活跃的地震带上,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等。
地震带上的断层带是地震的震源区域。
3. 测定地震规模:科学家使用地震仪器测量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来确定地震规模。
震级通常使用里氏震级(由地震波振幅确定)或体波震级(由地震波到达时间和振幅确定)来表示。
4. 地震灾害的影响:强烈地震会引发巨大破坏,包括建筑物倒塌、道路破坏、桥梁崩塌、火灾爆发等。
地震还可能引发土壤液化、山体滑坡、海啸和次生灾害,如洪水、火山喷发等。
5.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往往十分严重。
强烈的地震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同时破坏基础设施和建筑物,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6. 防震减灾措施:为减少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震减灾措施。
这包括建立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推动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等。
7. 国际合作与研究:地震灾害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间的合作与研究。
各国共享地震数据和经验,并加强科学研究,以促进地震预测和减灾技术的发展。
总之,地震灾害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科学研究、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和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减少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几种常见自然灾害是如何形成的?
![几种常见自然灾害是如何形成的?](https://img.taocdn.com/s3/m/0d3da21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4.png)
几种常见自然灾害是如何形成的?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和山火等。
以下是这些自然灾害形成的基本原因和过程:1.地震:地震是由地壳中的断裂和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震动。
当地壳板块发生相对漂移或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地震能量,导致地震发生。
地震通常由板块边界上的地震带和断层活动引起。
地震可以造成房屋倒塌、土地滑坡和触发海啸等。
2.洪水:洪水是由大量降雨、融雪、河流溢出或水坝决堤等原因导致水体超出正常水位并涌入陆地造成的现象。
洪水通常是由强降雨、地形因素、土地利用变化、河道堵塞或水库调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
洪水可能导致土地淹没、房屋破坏、生命和财产损失。
3.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由海洋表面温暖的水蒸气提供能量,并受到地球自转和上层风力的影响所形成。
当海洋表面温度超过26°C且蒸发形成对流时,产生低气压,进而聚集成有旋转的热带气旋,即台风。
台风通常伴随着狂风、降雨和风暴潮,可能导致强风破坏、洪涝和海浪侵蚀。
4.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缺乏降水、地表水和土壤湿度下降的气象现象。
干旱通常由大气环流、降水模式变化、气候异常和地下水补给不足等因素引起。
干旱可以导致水源和农田的减少,影响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人们的生活。
5.山火:山火是指山区和草原地带发生的大面积火灾。
山火通常由干旱的天气条件、多燃料积聚、闪电、人类活动、火种等多种因素引起。
山火可以迅速蔓延,烧毁植被、造成空气污染、损害生物多样性,还可能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是由地球的地壳运动、气候系统、自然力量的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决定的。
了解这些原因和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然而,自然灾害是不可完全控制的,因此也需要适应、应对和减灾的策略和措施。
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旱灾、风灾
![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旱灾、风灾](https://img.taocdn.com/s3/m/ab6585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a.png)
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旱灾、风灾知识点: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通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还会引起次生灾害,如山崩、滑坡、海啸等。
2.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域因降雨、融雪、冰凌等原因导致水位急剧上升,淹没周边土地和建筑物,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洪水分为流域性洪水、地区性洪水和城市洪水等类型。
3.火灾:火灾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引发的火灾事件,火势迅速蔓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自然灾害。
火灾的原因包括雷击、电线短路、炉火失控、吸烟不慎等。
4.旱灾:旱灾是指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地干燥、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
旱灾分为阶段性旱灾和区域性旱灾。
5.风灾:风灾是指强风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破坏,包括台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风灾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细节可能因教材和课本的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习题及方法:1.习题: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迅速跳楼逃生B. 躲到墙角或家具下C. 乘坐电梯下楼D. 恐惧不敢动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B。
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到墙角或坚固的家具下,保护头部,避免被坠落的物品砸伤。
不要选择跳楼逃生或乘坐电梯下楼,这会增加危险。
2.习题:下列哪种情况最容易引发火灾?B. 电线短路C. 炉火失控D. 吸烟不慎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D。
吸烟不慎是最容易引发火灾的行为,因为烟头燃烧过程中可能会掉落在易燃物品上,引发火灾。
雷击、电线短路和炉火失控也可能导致火灾,但相对而言,吸烟不慎更容易发生。
3.习题:旱灾通常发生在哪些地区?A. 沿海地区B. 内陆干旱地区D. 湖泊流域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B。
旱灾通常发生在内陆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降水量较少,土地容易干燥,农作物生长受影响。
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
![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c206b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4.png)
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灾害的分类、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应对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灾害的分类根据灾害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将自然灾害分为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干旱等多种类型。
1. 地震: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释放能量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引起地面震动、地裂、滑坡、地面液化等灾害。
地震的强度可以用里氏地震等级来衡量,主要分为微震、轻微震、中度震、强震、剧烈震等级。
2. 洪水:洪水是指由于大雨、融雪或河流堤坝决口等因素,造成河流或积水区水位上涨,超过警戒水位,进而引发的大面积泛滥。
洪水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淹没和冲毁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具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特点。
台风通常形成在热带海洋上,会沿着一定路径移动,并在登陆后带来剧烈风雨。
台风造成的破坏主要包括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
4. 暴雨: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降下的大量降水,通常会引发洪涝灾害。
暴雨会导致降水量超过排水能力,造成水浸、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交通、农田和建筑物等造成威胁。
5. 干旱:干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持续缺水现象。
干旱通常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减产、牲畜死亡等问题,给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二、常见的自然灾害1. 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洪水、台风和干旱。
- 地震:中国位于特大地震带的边缘,经常发生地震活动。
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洪水:中国的河流众多,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洪水灾害时有发生。
例如,1998年的长江洪水给中国南方地区带来了重大灾害。
- 台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
例如,2019年的超强台风“利奇马”给浙江、上海等地造成了严重影响。
- 干旱:中国的西北地区常年缺水,在干旱期间常常出现干旱灾害。
六大灾害的概念
![六大灾害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fe31b4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b.png)
六大灾害的概念
六大灾害是指自然灾害中最具规模和破坏力的六类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泥石流和海啸。
1. 地震:地震是地壳中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自然现象,会造成地面震动、地裂缝和地质滑坡等破坏。
地震可以引发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以及其他次生灾害。
2. 台风:台风是指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形成的强烈气旋,带有高速风和暴雨。
它可以引发狂风、暴雨、海浪潮汐和风暴潮等现象,造成建筑物倒塌、洪涝灾害和严重的人员伤亡。
3. 洪水:洪水是指由暴雨、台风、融雪或河流湖泊漫溢等因素引起的水位上升。
洪水可以造成城市街道、居民区和农田的淹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受阻和污水泛滥等灾害。
4. 干旱:干旱是指生态系统或人类社会长期缺乏水资源的一种极端天气现象。
干旱会导致土地脱水、缺水和作物凋谢,破坏农田、畜牧业和水资源,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饥荒和贫困。
5. 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河谷中的水土流动现象,通常发生在降雨频繁的地区。
泥石流由降雨引起的大量土壤和岩石混合物快速流动而成,可以摧毁建筑物、损坏农田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6. 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其他地质活动引起的海洋波浪。
当海洋底部的能量释放时,会引发巨大的波浪高度,进而席卷沿海地区,造成破坏性洪水、水灾和人员伤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小专题
一、定义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
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内涝、高温、雷电、大雾、灰霾、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道路结冰、龙卷风、冰雹、暴风雪、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等等。
二、辨析
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
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台风次生灾害:房屋、桥梁以及山体等在台风中受到洪水长时间的冲刷、浸泡,但是当时没有发生坍塌,待台风、洪水退去后,由于上述原因而出现了房屋、桥梁坍塌或者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这就是次生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火灾、水灾(海啸、水库垮坝等)、传染性疾病(如瘟疫)、毒气泄漏与扩散(如核电站泄露放射性物质)、其他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停产(含文化、教育事业)、生命线工程被破坏(通讯、交通、供水、供电等)、社会动乱(大规模逃亡、抢劫等)。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
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
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主要包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
三、地震
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几个关键词: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速度较快,能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速度较慢,只能穿过固体。
纵波会引起受灾物上下颠簸,破坏力较弱;横波会引起受灾物左右晃动,破坏力较大。
横波的传播速度比更具破坏性的纵波要快——这意味着地震警报有可能会先于地面震动到达,这给人足够的时间寻找掩护。
日本有世界上最好的地震预警系统。
这个由约一千个地震计组成的网路,覆盖全日本,可以觉察和分析震波,并在地震计预测震动强烈时发出警告。
2011年0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数百万日本人在周五大地震发生前大约一分钟得知了地震的消息。
电视警报出现后一分钟,第一次强烈震动撼动了首都东京地区,高层建筑开始摇晃,数百万人逃到室外。
而这短短的一分钟预警,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
在地震发生时,震级相同,烈度不同。
而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
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
模拟综合题练习一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地图
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日本气象厅表示,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东京有强烈震感。
美国地质勘探局将日本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从里氏8.9级修正为里氏8.8级。
北京小部分区域有震感,对中国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
不过,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
北京时间3月13日,日本气象厅再次将震级修改为9.0级。
截至3月17日10时,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造成5583人死亡、15000人失踪。
材料三: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在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盈江县副县长李智仁说,截至16时,地震已造成16人死亡,140多人受伤。
1.材料一中,①为千岛寒流,②为日本暖流,③为日本海,④为太平洋。
①
②洋流交汇处形成了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原因是: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得比较厉害,将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海面,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儿提供了充足
的食物。
2.根据材料一二,日本频发地震的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洋地震带),地质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3.简答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不利条件:日本领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
4.地震发生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1号至4号均发生氢气爆炸。
5、6号机组正在进行定期维修。
经过两周的紧急维修,目前情况得到控制,但附近海域海水辐射超标严重。
试分析一下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及发展核电站的利弊。
答案:日本领土狭小,能源资源严重贫乏,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日本非常重视核电站的发展。
发展核电站的好处是供电稳定且电量大、对周边环境污染小、长远来看用电成本较低,是一种清洁能源。
不利的地方是修建成本较高、建设周期长,一旦发生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5.我国也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我国在防震减震方面应做好哪些措施?
答案:一、建筑物建设要按照抗震设防的标准和要求来做,要注意提高其抗震等级,已有房屋要注意加固加牢;二、加大投入,要建立全国的地震实时监测网络,定期向公众报告;三、通过科普知识的宣传来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的素质;
四、各地要建立并建全灾害预布及处理中心,以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