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分类.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的定义

分析化学的定义

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

2. 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

3. 结构分析──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三、分析化学的分类按分析原理分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经典分析法。

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滴定分析)。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低、分析速度慢。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包括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

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1.分析方法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要定量进行➢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用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1.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1) 取样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3) 分离及测定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要定量进行➢反应速度较快➢容易确定滴定终点4.滴定方式a.直接滴定法b.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c.返滴定法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d.置换滴定法络合滴定多用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

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7.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推荐下载】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推荐下载】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练习题

分析化学练习题

分析化学课堂练习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按分析的方法原理分类,分析化学可以分为( C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B.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C.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D.常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E.理性分析和仲裁分析2.按照分析的领域分类,分析化学可分为(D )A.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B.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C.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和痕量组分分析D.卫生分析、药物分析和工业分析等E.无损分析、遥测分析和光学分析3.从分析任务看,分析化学的内容包括( E )A.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B.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C.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D.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E.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4.常量分析的称样量一般在(B )A.1g以上B.0.1g以上C.0.01-0.1gD.0.001-0.01gE.0.001-0.0001g5.滴定分析法属于(C )A.定性分析B.仪器分析C.化学分析D.无机分析E.微量分析6.采集试样的原则是试样具有(C )A.典型性B.统一性C.代表性D.随意性E.不均匀性7.电化学分析法属于( B )A.化学分析B.仪器分析C.重量分析D.光学分析E.定性分析8.依据取样量的多少,分析化学任务可分为( A )A.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B.重量分析、定量分析、痕量分析C.无机分析、有机分析、定量分析D.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滴定分析E.定性分析、光学分析、色谱分析9.下列不属于仪器分析法的是( D )A.光学分析法B.电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D.滴定分析法E.永停滴定法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采样试样的原则是“试样具有代表性”B.采样试样的原则是“试样具有典型性”C.化学分析法可以测定任何试样的含量或浓度D.仪器分析法可以测定任何试样的含量或浓度E.化学分析法常用于确定未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化学分析是以待测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B.仪器分析是以待测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C.滴定分析是以待测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D.光学分析是以待测物质的发光性为基础的分析方法E.定性分析是以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为目的的分析工作二、多项选择题1.分析化学是研究(BD )A.物质性质和应用的科学B.定性、定量、结构分析方法的科学C.物质组成和制备的科学D.分析方法及其理论、实验技术的科学E.以上都正确2.人体体液中待测组分含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是(ABD )A.mmol/LB.mg/LC.百分浓度D.mg/24hE.体积分数3.完成分析工作任务的一般程序是(ABCDE )A.采集试样B.制备试样C.确定待测组分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形态D.测定待测组分的相对含量E.处理分析数据、表示分析结果4.化学分析法的特点(AC )A.仪器设备简单、价格低廉B.测定结果准确、适于测定微量组分C.耗时费力,无法测定微量组分D.仪器设备简单、测定时省时省力E.测定误差大、应该废弃5.仪器分析的特点(BDE )A.仪器昂贵、一般不用B.灵敏、快速、准确C.仪器简单、操作方便D.适于测定微量组分E.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三、判断题1.化学分析是以待测物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基础而建立的分析方法(√)2.仪器分析是以待测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3.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待测组分的化学性质(×)4.滴定分析的任务是确定试样组分、存在状态及化学性质等(×)5.光学分析是以光信号为测量参数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 定量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第四章 定量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无机分析 Inorganic analysis (元素、离子、化合物等) 有机分析 Organic analysis (元素、官能团、结构) 生化分析 Biochemical analysis (蛋白质分析、氨基酸分析、核 酸分析、糖类分析等)
3. 按测定原理(分析方法)分类
化 学 分 析
重量分析
误差E越小,表示测定结果越接近真值,准确度越高;反之,误 差E越大,准确度越低。误差有正负之分,正误差表示测定结果 偏高,负误差表示测定结果偏低。
通常用相对误差RE来衡量测定的准确度,原因是相对误差可反 映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在测定结果中所占分数,能更合理地反映测 定准确度。举例如下:
[例1] 已知两试样的真实质量分别为:0.5126g和5.1251g。用分析天平称量两试 样,质量分别为:0.5125g和5.1250g。求两者称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 X1 X 2 | 相对相差= X 1, 2
5)极差和相对极差
极差指一组平行测定结果中最大者与最小者之差。
极差R=Xmax — Xmin;
相对极差=R/X
此法适于说明少数几次测定结果的离散程度。
第四章 定量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4.1 分析化学概述
• 4.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任务 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得物质化学组成,结构 信息,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它所 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 这些组分在物质中是如何存在的,以及各 个组分的相对含量是多少,以及如何表征 物质的化学结构。
( 2) 产生的原因
a.偶然因素 b.滴定管读数
3. 过失误差
4、误差的减免 1). 系统误差的减免
(1) 方法误差—— 采用标准方法,对比实验 (2) 仪器误差—— 校正仪器

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发展

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发展

0.1~10
<0.1
0.01~1
<0.01
2. 分析化学的分类
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产部分要求
3 分析化学发展
分析化学历史悠久
无机定性分析曾一度是化学科学的前沿
公元一世纪橡子提取物检验铁 十七世纪Boyle将石蕊作酸碱指示剂 1751年Margraf 硫氰酸盐检验Fe(III)
分析化学发展经历3次重大变革
第一个重要阶段:
20世纪起初的20-30年间分析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物理化学的溶液理论发展,推动化学分析快速发展 用物理化学中的溶液平衡理论、动力学等研究分析化学中的
基本理论问题:沉淀的形成和共沉淀;指示剂变色原理;滴
定曲线和终点误差;缓冲原理及催化和诱导反应等。建立了 溶液中四大平衡理论。
第二个重要阶段:
20世纪40年代,仪器分析的发展。 分析化学与物理学及电子学结合的时代。 原子能和半导体技术兴起,如要求超纯材料, 99.99999%, 砷化镓,要测定其杂质,化学分析法无法解决,促进了仪 器分析和各种分离方法的发展。
第三个重要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分析化学发展到分析科学阶段
现代分析化学把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精密仪 器制造、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成为一门多 学科性的综合科学。
学习情境一:实验室安全及三废处理
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发展
主讲:梁小英
分析化学的分类
按分析对象分
2. 分析化学的分类
2. 分析化学的分类
按试样用量分类


试样质量/ mg >100 10~100
试液/mL >10 1~10
常量(Macro)分析 半微量(semimicro) 微量(micro) 超微量(ultramicro)

化学种类分类

化学种类分类

化学种类分类
化学种类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
1. 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碳元素为主要成分,含有少量杂原子如氢、氧、氮等),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不包含碳和氢元素,如金属、非金属、离子等)。

2. 分析化学与合成化学:分析化学主要研究物质成分、结构、质量等信息的分析测试方法;合成化学主要研究新化合物的制备合成方法。

3. 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过程和原理;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

4. 然科学与人工合成化学:然科学主要研究天然界中化学物质的结构、来源、生物活性等;人工合成化学主要研究人类通过化学合成制备新的有机化合物和材料。

5. 无机和有机材料化学:无机材料化学主要研究无机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能;有机材料化学主要研究有机材料的合成、结构和应用。

分析化学(第6版)整套教学课件

分析化学(第6版)整套教学课件
分析化学(第6版)
绪论
第1章 绪论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的分类 ♣分析化学的发展 ♣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 ---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的分 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化学学科中的信息科学, 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科学技术的眼睛。
按测定原理或分析方法分类
化学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

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

仪器分析
质为基础;物理和物理化学 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电
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放射化学分析

二、分析化学的分类
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1. 灵敏度低 适合于高含量或常量(>1%) 2. 准确度高
实际工作中,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并无明 显的界限,当对其产生的原因尚未知时,往往当 作偶然误差对待,进行统计处理。
三、误差的分类及减免方法
减免误差的方法
1)系统误差的减免
对照试验:纠正方法误差
标准试样 测定试样 同条件下平行试验,找出校正值
空白试验:纠正试剂、器皿带入的系统误差
不加入试样 测定试样
同条件下试验,找出校正值
析除外)
5. 仪器价格昂贵、维修困难、
维护要求高 化学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是互为补充的,而且前者又是后
者的基础。
二、分析化学的分类
按分析对象分类
无机分析
分 (无机化合物)



有机分析
(有机化合物)
元素、离子、原子团 化合物组成 各组分含量
元素分析; 官能团分析 结构分析

2024版分析化学完整版课件

2024版分析化学完整版课件
优点
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微量和常量组分分析。
分类
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
缺点
对标准溶液和指示剂的要求较高,易受干扰因素影响。
光度分析法
原理
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 射等光学性质与物质浓度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
分类
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度法等。
优点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分析化学
古代人们通过简单的试验和观察,积累了一些关于物质性质的经验和知识,如炼金术、医药 学等。
近代分析化学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分析化学开始从经验性向理 论性转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如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等。
包括现场快速检测法、实验室分析法等, 涉及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技术。
包括物理法(如换土、深耕翻土等)、 化学法(如淋洗、氧化还原等)和生物 法(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同 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还需要 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如针对重金属 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电动修复、热解 吸等技术进行治理。
偏差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识别与消除。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概念
非零数字及其后面所有数字的总称,表示测量结 果的精确程度。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加减法、乘除法、乘方与开方等运算中有效数字 的保留规则。
数值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等修约方法。
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基本步骤 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结 果表达。
误差分析

第六章 分析化学概论

第六章 分析化学概论
精密度不高,准确度一定不高(丙和丁)。
二、 误差来源及减免方法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1. 系统误差 某些固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特点:a.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大小正负 可以测定;单向性、可测性 b.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重复出现;重现性 c.用适当方法进行校正或加以消除。可消除 分类:(1)方法误差——分析方法本身不够完善 (反应不完全、终点不一致) 例: 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
S 0.12% S r 100 % 100 % 0.32% 38.01% x
R=38.18%-37.86%=0.32% 误差的计算一般保持1~2位有效数字
例6-3 测定某元素:
甲测定结果
平均值
6.96%
标准偏差
0.03%
乙测定结果 7.06% 0.03% 若多次 测定的总体平均值为7.02%,试比较甲乙测定结果的 优劣. 7.06% - 7.02%
③同一方法,同一试样由多个分析人员进行分析,称为 “内检”,对照分析结果可检验各分析人员的操作误 差. ④同一方法,同一试样由不同实验室进行分析,称为 “外检”,对照分析结果,可检验实验室之间的仪器或 试剂误差. (3)回收试验——用选定的方法对已测知含量的试 样加入一定量待测成分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观察已 知量的检出情况,判断选用方法是否有系统误差. (4)空白实验——不加试样测定、扣空白。用于检 验并消除由试剂、蒸馏水及容器引入杂质或待测组分 造成的系统误差 。 (5)校正仪器——可消除仪器不准确所引起的误差 (校正砝码、滴定管)
减免方法:以上几种误差都是系统误差,是恒定的 、可测的,可减免。检验和减免系统误差的措施: (1)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据具体要求选择 (2)对照实验——用标准试样、标准方法、内检、 外检做对照试验。 检验和消除方法误差: ①用标准试样作对照实验:用所选定的方法对已知准 确结果的标准试样进行多次测定,将测定值与标准值 比较,若符合,该方法可行,否则找出校正系数.②用 国家颁布的标准方法或公认的经典方法与自行选定 的分析方法测定同一份试样,若符合,该方法可行;否 则找出校正系数.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分析:
*
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沉淀滴定
电化学分析
光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波谱分析
滴定分析
电导、电位、电解、库仑极谱、伏安
发射、吸收,荧光、光度
气相、液相、离子、超临界、薄层、毛细管电泳
红外、核磁、质谱
化学分析
分 析 化 学
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的作用
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分子科学、遗传密码 在化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新物质鉴定 结构与性能 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作用:质量控制与自动检测 分析化学与社会:环境、体育、破案
*
第三节 定量分析数据处理
一、误差的种类、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减免
1. 系统误差 (1) 特点 a.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恒定; b.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 重复出现; c.影响准确度,不影响精密度; d.可以消除差——选择的方法不够完善
*
2. Q 检验法 步骤: (1) 数据排列 X1 X2 …… Xn (2) 求极差 Xn - X1 (3) 求可疑数据与相邻数据之差 Xn - Xn-1 或 X2 -X1 (4) 计算:
01
例: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当
b.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缺陷
02
例:天平两臂不等,砝码未校正;滴定管,容量瓶未校正。
03
例:蒸馏水不合格;试剂纯度不够(含待测组份或干扰离子)。
04
例:对指示剂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滴定管读数不准。
2.偶然误差
( 1) 特点 不恒定 难以校正 服从正态分布(统计规律) ( 2) 产生的原因 偶然因素 滴定管读数
*
3.注意点
分数;比例系数;实验次数等不记位数;

《分析化学》总复习详解

《分析化学》总复习详解
置信度:在某一定范围内测定值或误差出现的概率 。 置信区间:在一定的置信度下,以测定结果为中
心,估计总体平均值的取值范围, 称置信区间。
(1) 已知总体标准偏差σ时
x u
(2) 已知样本标准偏差s时
xP , f ts
10/19/2018
2013化教分析化学
24
六、显著性检验
b. 试剂误差(Reagent Error):试剂或蒸馏水纯度不够。
c. 仪器误差(Instrumental Error):如容量器皿刻度不 准又未经校正,电子仪器“噪声”过大等造成。 d. 人为误差(Personal Errors,主观误差、操作误差):如观 察颜色偏深或偏浅,第二次读数总是想与第一次重复等造成。 注:人为误差与过失误差的区别
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
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10/19/2018
2013化教分析化学
2
按原理分类
酸碱 光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 滴定分析 基础发展 化学 分析 仪器 分析 色谱分析 质谱分析 热分析
配位 氧化还原 Hale Waihona Puke 淀重量分析分析化学
10/19/2018
2013化教分析化学
3
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 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
2、偏差(Deviation)
绝对偏差 di:测定结果(xi)与平均值( x )之差。 相对偏差 dr: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xi x d i x i x dr 100 % x (有正负号之分)
10/19/2018 2013化教分析化学 12
平均偏差:
各偏差值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单次测定的平均 偏差,又称算术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

分析化学分类

分析化学分类
❖ 例行分析 一般化验室对日常生产中的原材料或产品的
分析,又称常规分析。 ❖ 仲裁分析
不同单位对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要求权威部 门用指定的方法,准确测定,进行裁判原分析结 果是否正确的方法,也称裁判分析。仲裁分析对 分析方法和结果准确度要求很高。
(三)方法原理分类
❖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 化学分析
又称经典分析方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 础,分为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法两大类。
仪器、设备简单,常量、常量组分分析结果 准确,其相对误差一般能控制在0.2%以内,
应用广泛。但对于微量和痕量组分分析,灵 敏度低、准确度不高,也不适用于快速分析。
酸碱滴定法
试液体积
>10mL 1~10mL 0.01~1mL <0.01mL
(五)相对含量分类
分析方法 组分含量
常量组分分 析
>1%
微量组分分 析
0.01% ~1%
痕量组分分析
<0.01%
注意:试样用量分类和相对含量的分类容易混淆。 例如,痕量组分分析不一定是微量分析,自来水中痕 量污染物分析是常量分析。
(六)分析要求分类
化 滴定分析法 学
络合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沉淀法

重量分析法
气化法
(三)方法原理分类
❖ 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
磁、声)为基础,借助于特殊的仪器,形成各分 支学科(光学、电化学、热、色谱、质谱分析法 等)。
仪器分析法特点是快速、灵敏,所需试样量 少,常量组分准确度低,适于微量、痕量成分分 析。仪器分析发展很快,应用日趋广泛,
(一)分析任务分类
❖ 定性分析 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

分析化学分类

分析化学分类

分析化学分类
根据分析任务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1)根据分析对象可以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无机分析的对象是无机物,有机分析的对象是有机物。

在无机分析中,通常要求鉴定试样是由哪些元素、离子、原子团或化合物组成,测定各成分的百分含量,有时也要作晶体结构的测定;在有机分析中,不仅要求鉴定组成元素,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官能团的分析和结构分析。

(2)根据分析时依据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可以分为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根据具体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例行分析、快速分析和仲裁分析。

例行分析是指一般化验室日常生产中的分析,又叫常规分析;快速分析是例行分析的一种,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报出结果,分析误差一般允许较大;仲裁分析是不同单位对分析结果有争论时,要求有关单位用指定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分析,以判断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按试样的用量,一般可分为常量(>0.1g)、半微量(0.01~0.1g)和微量(1~10mg)分析。

(4)在无机定性化学分析中,一般采用半微量法,而在定量化学分析
中,常采用常量分析法。

依所分析的组分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又粗略地分为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和痕量组分分析(<0.01%)。

许多复杂混合物和一些物质中的微量或痕量组分的分析,需要进行分离和富集。

这就产生了一系列分离技术,例如萃取、蒸馏、离子交换、色谱、沉淀和浮选分离等,这些分离技术是分析化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析方法的六个分类

分析方法的六个分类

分析方法的六个分类
有关分析化学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析方法的六个分类”,具体内容如下,请考生查看!
一、按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
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
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
二、按对象分类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三、按测定原理分类
(一)化学分析: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分类:定性分析
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
反应式:mC+nR→CmRn X V W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
(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
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
常量组分分析:>1%;
微量组分分析:0.01%——1%;
痕量组分分析;< 0.01%
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
常量分析 >0.1g >10ml
半微量 0.1——0.01g 10——1ml 微量 10——0.1mg 1——0.01ml 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 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
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以化学反应为 为基础的分析 方法,称为化 学分析法,包 括滴定分析法 和重量分析法.
2.仪器分析法

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 起来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仪器分析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光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热化学分析法, 色谱分析等。
一、定量分析过程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某种或某组分的含 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取样:分析试样具有代表性; 2.样品处理: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湿法分 析); 3.分离及测定 4.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统计学)
四 滴定分析方法分类 : 滴定分析方法:根据标准溶液与待测物质反 应类型的不同,滴定分析法分为: 酸碱滴定: H+ + OH- → H2O 络合滴定: Zn2+ + H2Y2- →ZnY2- + 2H+ 氧化还原滴定: Cr2O72- + 6Fe2++14H+→2Cr3+ + 6Fe3+ + 7H2O 沉淀滴定: Ag+ + Cl- → AgCl↓
分析系 杨明明
目 录 Contents
绪论 滴定分析概论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酸碱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重量分析法

分析化学的定义
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得物质化学组成,结构信息,分 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
分析化学的任务


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分析 测量各组成的含量——定量分析 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构象、形态、能态——结构分 析、构象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 表征组成、含量、结构、形态、能态的动力学特征— —动态分析

五、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要求和滴定方式 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 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即反应按 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这是定量的基础。 2 反应必须定量地进行, 达到99.9%以上。 3 必须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对于速度较慢 的 反应,用加热或加催化剂来加快反应的进 行。 4 必须有适当简便的方法确定终点。 5 共存物不干扰测定。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滴定突跃的作用:它是指示剂选择的主要依据,凡是指示剂的变色区间全部或部分在滴定突跃区间内的指示剂都可用以指示终点。

1.指示剂:在络合滴定中,通常利用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络合物的显色剂来指示溶液中[M&#39;]的变化以确定终点,这种显色剂称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2.例12
3.络合滴定为什么要在缓冲溶液中进行:
(2)盐效应:溶液中存在大量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3)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
(4)络合效应:存在络合剂与构晶离子形成配位体,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络合效应
(5)其他因素:
A.温度:T↑,S↑,溶解损失↑(合理控制)
B.溶剂极性:溶剂极性↓,S↓,溶解损失↓(加入有机溶剂)
4.影响沉淀颗粒大小和形态的因素:
聚集速度:构晶离子聚集成晶核后进一步堆积成沉淀微粒的速度
定向速度:构晶离子以一定顺序排列于晶格内的速度
聚集速度<定向排列速度→晶形沉淀
聚集速度>定向排列速度→无定形沉淀

1.比尔定律的因素(2个)
(一)光学因素
(1)非单色光的影响:Beer定律应用的重要前提——入射光为单色光
(3)显色剂有颜色,可选择不加试样溶液的试剂空白作参比溶液;
(4)若显色剂、试液中其
它组分在测量波长处有吸收,则可在试液中加入适当掩蔽剂将待测组分掩蔽后再加显色剂,作为参比溶液。
(5)改变加入试剂的顺序,使被测组分不发生显色反应,可以此溶液作为参比溶液。
(1)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2)有的酸和碱在某对共轭酸碱中是碱,但在另一对共轭酸碱对中是酸;

分析化学总结

分析化学总结
1加减法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
2乘除法应以几个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离散特性、集中趋势)多次重复测量
公式:
X为测量值μ为总体平均值σ为总体标准偏差
总体平均值的估计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对于有限次测定则有:(s为单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
称样本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不均匀的固体物料:如矿石、固体废弃物、土壤等取样较困难。一般参照采样公式:
Q=Kd^a Q平均试样最低质量(Kg);d平均粒径(mm);a、K经验常数。
第三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真值:(1)理论真值(2)约定真值(3)相对真值
误差:
1绝对误差:
2相对误差:
偏差:
1绝对偏差:
2平均偏差:
3相对平均偏差
4单次测定的标准偏差:
条件稳定常数
例5-10计算pH=5.00的0.10mol/L AlY溶液中,游离F-浓度为0.010mol/L时,AlY的条件平衡常数。例5-11计算pH = 11,[NH3] = 0.1mol/L时的lgK’ZnY值。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及氧化还原滴定法
能斯特方程:
结论:电极电位较大的电对,是较强氧化剂。
1、不同的配合物各有其一定的稳定常数。
2、同型的配合物,稳定常数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3、当同一金属离子与不同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稳定性不同时,则可用能形成稳定配合物的配位剂把较不稳定的配位剂置换出来。
配位剂
无机配位剂缺点:
(1)许多无机配合物不稳定,不符合滴定反应要求。
(2)在配位过程中有分级配位现象产生。
例5-6在pH=1.5的溶液中,含有浓度均为0.010mol/L的EDTA、Fe3+和Ca2+,对于EDTA与Fe3+配位的主反应,计算αY(Ca)及αY值。(KFeY=1025.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广泛。但对于微量和痕量组分分析,灵 敏度低、准确度不高,也不适用于快速分析。
4
分析化学 分析方法的分类
酸碱滴定法
化 滴定分析法 学
络合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沉淀法

重量分析法
气化法 5
(三)方法原理分类
分析化学 分析方法的分类
❖ 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
❖ 有机分析
对象是有机物,组成元素主要是C、H、N、 O、S等,但结构复杂,分析的重点是官能团分 析和结构分析。
3
(三)方法原理分类
分析化学 分析方法的分类
❖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 化学分析
又称经典分析方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 础,分为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法两大类。
仪器、设备简单,常量、常量组分分析结果 准确,其相对误差一般能控制在0.2%以内,
>10mL 1~10mL 0.01~1mL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mL
8
(五)相对含量分类
分析化学 分析方法的分类
分析方法 组分含量
常量组分分 析
>1%
微量组分分 析
0.01% ~1%
痕量组分分析
<0.01%
注意:试样用量分类和相对含量的分类容易混淆。 例如,痕量组分分析不一定是微量分析,自来水中痕 量污染物分析是常量分析。
磁、声)为基础,借助于特殊的仪器,形成各分 支学科(光学、电化学、热、色谱、质谱分析法 等)。
仪器分析法特点是快速、灵敏,所需试样量 少,常量组分准确度低,适于微量、痕量成分分 析。仪器分析发展很快,应用日趋广泛,
6
分析化学 分析方法的分类
吸光光度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光学分析法 紫外吸收光谱法

发射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析方法的分类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陈凯
分析化学
(一)分析任务分类
分析化学 分析方法的分类
❖ 定性分析 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
物组成。 ❖ 定量分析
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 ❖ 结构分析
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2
(二)分析对象分类
分析化学 分析方法的分类
❖ 无机分析
对象是无机物,通常鉴定试样是由哪些元素、 离子、原子团或化合物组成,测定各成分的含量。
9
(六)分析要求分类
分析化学 分析方法的分类
❖ 例行分析 一般化验室对日常生产中的原材料或产品的
分析,又称常规分析。 ❖ 仲裁分析
不同单位对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要求权威部 门用指定的方法,准确测定,进行裁判原分析结 果是否正确的方法,也称裁判分析。仲裁分析对 分析方法和结果准确度要求很高。
10

荧光分析法

电重量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电容量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
法 色谱法
极谱分析法
质谱法
电子探针和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等等
7
(四)试样用量分类
分析化学 分析方法的分类
方法
常量分析 半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 超微量分析
试样质量
>0.1g 0.01~0.1g 0.1~10mg <0.1mg
试液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