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教师语言表达对幼儿活动质量影响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幼儿园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是纽带,是活动中师幼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表述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效果。
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经历了一个初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判断与思维的过程,无一不是依靠语言进行的。
教师的语言在数学活动中对引导幼儿感知、探索、解答、归纳数学知识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的语言除了要简明扼要外,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性,则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当代的幼儿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述水平,巧妙地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启发幼儿积极思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文将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导入部分、中间部分、结束部分的教师语言表述进行阐述。
一、导入部分(1)教师的语言采取生动性、趣味性,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导入活动设置情境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具的演示,再结合采取生动、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融入到活动中去,促使幼儿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生动趣味性的语言可以蕴含着游戏的成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除了生动趣味,还要注意启发性,毕竟是数学活动,是为了启发幼儿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案例:大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红红的生日》,从中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规律,提出本次学习的内容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列图案。
教师在导入部分边说边演示课件,师:“今天是小朋友红红的生日,她可高兴了,一早就出去邀请朋友。
还把自己的家布置得漂漂亮亮,瞧挂上新窗帘,看窗帘上有什么图案,它们按什么规律排列?”幼:“按照黄色、红色图案排列”师:“对了除了颜色的排列,还按照什么规律排列?”幼:“按照一个红、两个红、三个红的规律往下排”。
师:“图案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增多,这是按数量递增的规律排序。
”师:“瞧,还准备了一个魔法蛋糕,一起看看,蛋糕上的图案有哪些,按什么规律排列?一层层地看。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对幼儿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总结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对幼儿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总结1. 引言幼儿早期语言发展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语言教学中示范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模仿和示范来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对幼儿表达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总结,旨在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2. 研究背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幼儿早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表达能力对于幼儿的学习和社交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作为早期语言教育的重要场所,语言教学中示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3.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的定义和特点语言教学中的示范是通过模仿和示范的方式来引导和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示范可以包括正确的发音、说话的节奏和流畅度等方面。
示范应当具有明确的目标,方法和评估标准。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的特点包括简单易懂、有趣生动、情感融入等。
4.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对幼儿表达能力的影响4.1 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示范可以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本要素,包括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等。
通过观察和模仿示范的方式,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技巧,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2 培养幼儿的表达信心示范是一种正面的激励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示范中,教师可以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赞扬幼儿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表达信心。
4.3 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示范应当包括情感的表达,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情感表达和互动来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
4.4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示范的方式,幼儿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来教授幼儿不同的表达技巧,如用恰当的词汇、流利的语音语调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4.5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示范可以通过合作方式进行,例如幼儿之间的对话、小组讨论等。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数学语言的特征与发展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数学语言的特征与发展首先,教师的数学语言应该简单明了。
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较小,对于数学概念和操作还不够熟悉,因此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应该使用简单明了、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进行教学。
教师要避免使用复杂的数学术语和概念,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解释数学问题,以便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
其次,教师的数学语言应该生动有趣。
幼儿在学习数学时容易感到枯燥和无聊,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和故事情节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唱歌、游戏等方式来让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再次,教师的数学语言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主要以探索、观察和操作为主,他们对于数学的理解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实际经验的积累来实现的。
因此,教师的数学语言应该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幼儿从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的数学语言应该是引导性的。
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幼儿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引导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数学语言应该是引导性的,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引导中让幼儿自主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为了发展教师的数学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提升:1.提高数学知识水平:教师应该系统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数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
2.学习数学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学习和研究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数学学习特点,掌握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教学方法。
3.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参加各类数学教学培训和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一起交流经验,分享教学心得,并从中获取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4.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教师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表达,积极接受家长和同事的建议和意见。
数学活动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数学活动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过程指的是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中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过程,需要操作活动来完成。
按照皮亚杰所揭示的“儿童的数理逻辑知识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物体的操作和他动作的内化”数学教育思想,使数教育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向幼儿的“动”为主,但也不放弃传统数教育中积累的好的教学经验。
因此,我们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形式来开展数活动,并初步尝试在正式与非正式的数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环境,让幼儿在非正式的数活动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而数的非正式活动正是通过一个比较宽松、自然的环境,让幼儿在贴近生活的状态下,自发自主地运用语言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
1.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
许多刚入园的孩子都较胆小,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或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
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
在非正式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自言自语是孩子一大特征之一,我们要善于捕捉一点。
如:我班的季向阳小朋友,就是这样的孩子。
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后,就选择在活动室的一角玩,自己一个人边说边玩,而且能较快地根据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
为了让他能更大胆地说,我就经常有意地靠近他,鼓励他去讲一讲,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地表扬,老师的一个笑容、一个抚摸、都将成为让幼儿说话的一把金钥匙。
因为非正式活动中没有外在的压力,几次下来,他慢慢地会主动地跟我说。
于是,我又让他试着说给旁边的同伴听,几周下来,我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只是一直以来不敢说。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数学语言的运用价值现状与对策 文档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数学语言的运用:价值、现状与对策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数学描述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为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学习数学思维,学会运用正确的语言对数学问题加以描述和表征很重要,它有助于幼儿从“数学行动”走向“数学语言”,从具体表象走向概括抽象。
〔1〕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有助于师幼、同伴间进行数学交流(分享经验与思维),在短时间内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数学能力。
然而,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运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存在重操作、轻交流的现象。
本研究基于数学语言的内涵及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对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数学语言运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概念解读与价值厘定(一)数学语言与幼儿园教师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随着知识的产生、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运用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是一种体现数学思维特点的特殊语言。
〔2〕广义上讲,一切用来描述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联系的语言都是数学语言,它是数学思维、数学交流、数学意识与元认知的载体。
〔3〕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教师除需以还需借助能够体现数引导数学思维外,口语形式表达数学概念、.学概念或数学思维的实物或操作材料进行表达。
根据语言的表达方式,可将幼儿园教师的数学语言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声的数学语言,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和数学概念有关或能够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教学口语;二是无声的数学语言,包括在进行数学活动时为辅助活动所使用的,用来表示数学概念的实物、图片、符号等。
(二)数学语言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价值人们在生活中会经常使用到数学语言,如关于股市行情、彩票中奖几率、利息利率、空气质量、降雨概率等。
数学语言也经常出现在幼儿的生活中,如购物价格、游戏比分、门牌号码、日历、体温计等,无一不是数学语言在幼儿生活中的体现。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A. A. 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大班语言培养的数学活动如何通过数学活动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大班语言培养的数学活动如何通过数学活动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教育中,语言和数学是两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于他们的沟通、思维和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数学活动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从数学活动对幼儿的语言培养意义、数学活动的运用以及数学活动与语言能力提升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数学活动对幼儿的语言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需要进行各种口头交流和思维表达,这要求他们具备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通过参与数学活动,幼儿可以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学会聆听和表达。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他们互相交流、提问和回答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口语和语言表达技巧的提升。
其次,数学活动的运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行口头交流,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数学问题的小组讨论,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力来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答案。
此外,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幼儿通过参与游戏来学习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
这种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讨论和表达的欲望。
最后,数学活动与语言能力提升存在紧密的关联性。
通过数学活动,幼儿能够学习和掌握大量的数学表达词汇和专业术语,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能力。
同时,数学活动还能够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这对于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数学活动,幼儿可以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推理过程,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数学活动还能够帮助幼儿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加强他们对问题细节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这对于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通过数学活动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数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和讨论,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与教学效果
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与教学效果幼儿园教师是孩子们教育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优秀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还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一、语言表达对教学的影响1. 语言表达的清晰度与准确性在幼儿园教学中,老师需要将复杂的知识和概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清晰且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避免产生误解和困惑。
此外,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老师的语言表达对于他们语言习得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2. 语言表达的亲和力与表现力亲和力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对教师的情感表达非常敏感,因此老师需要通过语言表达来传递爱与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还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建议1. 丰富知识储备作为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教师才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因此,建议幼儿园老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论和方法。
2. 注重语言表达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提高。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多读书、多写作业和多与同事进行交流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积极参加培训和专业交流活动也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3. 借鉴优秀语言表达的经验与其他优秀的语言表达者交流和学习,可以帮助幼儿园老师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参考优秀的教育专家、作家或演讲者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4. 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教师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与教学效果
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与教学效果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教育的重要阶段,而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语言表达对幼儿园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幼儿园老师通过语言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和教育交流,因此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幼儿园老师需要用亲切、简单易懂的语言与孩子们交流,让他们产生亲近感。
儿童是非常敏感的,他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只有通过有效的语言表达才能建立起信任和亲近的关系。
其次,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老师需要具备清晰的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教学内容,让孩子们易于理解。
同时,老师还需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幼儿园是孩子们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老师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因此,幼儿园老师需要用规范、正确的语言表达示范给孩子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改进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为了提高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改进方法:首先,加强专业培训。
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或研讨会,学习有效的语言表达技巧。
这些培训可以帮助老师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次,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老师应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关注孩子们的需求和反应。
通过观察,老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用恰当的语言回应他们的需求。
再次,与同行交流。
幼儿园老师可以与同事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语言表达技巧。
这种互相学习和互相借鉴的氛围可以帮助每个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幼儿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语言表达,比如图表、图片、视频等。
简析幼儿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简析幼儿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摘要:在幼儿教学活动中,作为幼儿教师要在掌握规范化语言的基础上,做到情感性、趣味性、激励性、暗示性、适应性和简明扼要性,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幼儿们伴着我们的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阐述了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语言表达方式,简要分析了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语言表达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旨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活动表达方式影响语言是一门艺术,作为幼儿教师要在掌握规范化、标准化语言的基础上,转换角度,讲求艺术,与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
同时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语言表达方式1.指令性语言:要求幼儿“去干什么”。
这是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表明了幼儿活动的方向程序,带有明确的行动指向性。
如:“吃完饭的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排队。
”2.限制性语言:要求幼儿“不去干什么”。
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常带有预防或终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常常与第一种方式配合起来使用。
如:“不许倒着滑滑梯。
”3.请求性语言(或求助性语言):即“请求谁谁干什么”。
如:“请你把门关上,好吗?”4.评价性语言:判断幼儿“做得对错”。
评价性语言往往紧随幼儿的行为之后出现,并伴随着一定的指令性或限制性语言,对幼儿具有参照和导向的作用。
如:“小明坐得最端正。
”“他回答得真好,声音很响亮,大家为他鼓鼓掌。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语言表达方式对幼儿的影响分析1.幼儿教师语言表达方式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也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因此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之一。
除了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外,教师的语言引导无疑是学习兴趣产生和保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幼儿爱听、乐意听,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减轻幼儿的认知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幼儿对幼儿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对幼儿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总结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对幼儿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总结一、研究背景幼儿园是幼儿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幼儿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阶段,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则是语言习得的核心要素之一。
然而,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多种因素,如环境、家庭教育、社会经验等,人们对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规律尚且不了解。
此外,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模仿和示范等,但研究表明,示范可能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因此,进行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对幼儿表达能力的影响的研究,旨在探究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规律,以及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程度,为幼儿语言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提供参考。
二、样本收集与实验设计本研究选取了某市区两所幼儿园的3-5岁的幼儿作为样本,共计160人,其中男性幼儿87人,女性幼儿73人。
根据幼儿园内部的不同教学实践方式,将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人。
本研究采用了三种方式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分别是口头表述、书写表述和情境表达。
实验组开展的语言教学采用了示范教学的方式,对照组则进行了常规教学。
针对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的三个方面的变化,本研究采用了成对双样本t检验法进行比较分析。
三、研究结果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语言表达能力的三个方面,即口头表述、书写表述和情境表达方面,实验组的成绩明显更高。
其中,实验组幼儿的口头表述成绩平均值较对照组高4.92分;书写表述成绩平均值较对照组高3.87分;情境表达成绩平均值较对照组高6.54分。
差异显著性分别为0.021、0.038、0.003。
整体比较,实验组的语言表达能力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
因此,本研究推论出,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采用示范教学对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示范教学方式确实能够对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起到较为明显的正面效果。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活动中,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讨论,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
数学活动中语言表的重要性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
各个学科领域都可提供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数学活动中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清楚、不准确的情况,但这正是幼儿在整理并提炼自己思维的表现。
语言表达可以帮助幼儿反思、调整自己的操作活动。
反复多次的表达和思维加工会促使幼儿从说不清楚、说不准确向说清楚、说准确转变,从而推动幼儿思维流畅性和准确性的发展。
(一)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讨论数学活动中的多个环节都需要幼儿表达。
例如,倾听教师讲解后需反馈对数学操作规则的理解或对操作程序的记忆;操作过程中要请同伴帮忙;小结环节中需要和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与想法等。
教师常常会发现,数学活动中幼儿会采用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问题解决策略,同一操作活动甚至会得到多种操作结果。
在出现多种方法和结果时,幼儿往往会与同伴辩论,以“捍卫”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通过辩论,幼儿会逐步理清思路、整理表达、反思操作,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如果不借助幼儿的语言表达,单纯从操作结果是无法看出幼儿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发展水平的。
因此,教师除了要全程观察幼儿的操作外,更需要倾听幼儿对操作过程和结果的表述,以此了解幼儿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思维发展水平。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促进幼儿数学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提供表达的机会和范例,鼓励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赞赏幼儿的积极表达等。
(一)在数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幼儿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一个完整的数学活动通常包括引入、演示操作、介绍小组活动规则、幼儿分组操作和交流评价等环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表达研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表达研究1. 引言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表达研究,包括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旨在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2. 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语言表达是幼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对于幼儿的社交、学习和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语言表达,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幼儿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阅读、写作和数学等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充当幼儿语言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展示,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学会倾听、理解、表达和交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
4.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4.1 提供多样化的语言输入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输入的清晰和准确,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模型。
4.2 创设情境激发语言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对话交流等活动,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和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表达,如购物、医院、邮局等,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4.3 鼓励幼儿参与讨论和交流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幼儿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幼儿陈述自己的意见,并互相倾听和尊重。
4.4 注重语言反馈和纠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给予幼儿语言反馈和纠正,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研究
(3)教师情绪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和行为表现。积极的教师情绪能够激发幼 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而消极的教师情绪则可能导致 幼儿出现不良行为和习惯。
2、教师情绪对师幼互动的影响 原因
教师情绪对师幼互动的影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状态。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到成人情 绪的影响,特别是他们信赖和尊敬的教师。因此,教师的情绪状态会对幼儿的 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
文献综述
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对于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言语行为、言语策略、言语质量等。研究趋势从最 初的描述性研究逐渐向实证研究转变,研究者开始教师言语对幼儿发展和师幼 互动效果的影响。然而,已有研究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对教师言语的分类和 评估标准不一致,缺乏长期、全面的跟踪研究等。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上,进一步深化对教师言语的理解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谢谢观看
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一是加强教师的言语交往 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和教育技能;二是创建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言语交往;三是加强师幼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建立平等的师 幼关系;四是鼓励幼儿在言语交往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幼儿的自信 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其对幼儿情感发展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培训、 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和 情感发展,进而在师幼互动中更好地和支持幼儿。
3、鼓励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幼儿园应倡导积极的教 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鼓励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与幼儿互动,发挥教师的榜 样作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研究方法
语言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作用
C LM S O U N 桎国 征 选 l文 登
■ 文/ 燕 杜
幼儿在数 学活动中进行操作探 索 . 经 历 了初 步 分 析 与 综 合 、 象 与概 括 、 抽 以
及 判 断 与 推 理 的 思 维 过 程 .这 些 过 程 无
一
物体大小 、 颜色 、 排列形式等 素来 判断 价 , 流 好 的思 维 方 法 , 养 幼 儿 好 的 学 交 培 物体数 链的多少 。然后我足 这样设计提 习习惯 :对个别在 活动中表现好 的幼 儿 问的 :这 有什么 ,它们 哪个 多 ,哪个 要 给 予 充 分 的 肯 定 ,以 激 发 幼 儿 的 积 锹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策略研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策略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策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
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
幼儿在语言、思维和认知等方面都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开阔和独立。
2.幼儿的兴趣和情感需求强烈。
幼儿园是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大家庭,幼儿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构建。
3.数字概念的抽象性强。
数字并不是实物,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幼儿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和体验才能理解数字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
4.幼儿的学习方式多样性。
幼儿喜欢在游戏、表演和手工制作中进行学习,他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探究和表达。
三、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策略的研究教师语言策略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语言技巧和策略,包括肢体语言、口头语言、情感语言等等。
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策略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师语言策略:1.提问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引导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进行体验、操作、观察和总结等多种形式来加深幼儿对于数字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反馈策略。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数学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4.模仿策略。
教师通过模仿和演示等方式来帮助幼儿学习数学技能和运算方法,并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四、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策略的应用1.活动设计。
【幼儿园资料】-数学活动教师语言表达对幼儿活动质量影响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倡导幼儿自主进展的理念,要把这种观念转化为行为,必需通过实践,而良好的师幼互动则是最好的实践行为。
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指的是幼儿园老师通过自己带有良性情感和符合幼儿心理进展规律的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等,使幼儿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素质进展,并表现出健康、良性的心理表征。
老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对儿童的进展更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幼儿园中,老师不仅承担着对儿童生活的照看、管理和学问、技能的传授,更承担着对幼儿行为和情绪的指导、评价、把握,是儿童进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因此,老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质量直接影响儿童的进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老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在活动中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师幼互动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表达是老师实现互动的外部体现,因为幼儿还不能接受文字语言信号,老师往往采用有声言语进行信息的传播、情况的交流、指令的发布、行为的评价等来指导幼儿,更重要的是它能有目的地影响幼儿认知学习和思维过程,影响幼儿思考问题、表达思想、推断和想象等能力的进展,并能促进和提高幼儿与环境中的人和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质量。
所以,对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老师语言表达的研究,对老师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改进教育方式,更好的促进幼儿进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数学活动是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渠道。
老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是数学学问的传授者。
要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活动的质量,老师务必在语言表达上留意艺术。
因为老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学问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进展。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学问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
因此,老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学问是相当重要的。
然而,有的老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抵触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活动教师语言表达对幼儿活动质量影响的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倡导幼儿自主发展的理念,要把这种观念转化为行为,必须通过实践,而良好的师幼互动则是最好的实践行为。
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指的是幼儿园教师通过自己带有良性情感和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等,使幼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素质发展,并表现出健康、良性的心理表征。
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对儿童的发展更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幼儿园中,教师不仅承担着对儿童生活的照顾、管理和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承担着对幼儿行为和情绪的指导、评价、控制,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因此,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质量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在活动中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师实现互动的外部体现,因为幼儿还不能接受文字语言信号,教师往往采用有声言语进行信息的传播、情况的交流、指令的发布、行为的评价等来指导幼儿,更重要的是它能有目的地影响幼儿认知学习和思维过程,影响幼儿思考问题、表达思想、判断和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并能促进和提高幼儿与环境中的人和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质量。
所以,对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教师语言表达的研究,对教师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改进教育方式,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数学活动是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渠道。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
要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活动的质量,教师务必在语言表达上注意艺术。
因为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
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
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
现在我从数学活动的导入、活动过程、活动评价三个方面阐述教师语言表达对幼儿活动质量的影响。
一、导入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导入是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而新颖、别致的导入为数学活动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导入是一个活动的伊始,幼儿的心理难免准备不充分,注意力还没有充分集中起来,如何使幼儿参与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来,教师的引导必需要讲究艺术。
案例一:数学活动《超市大整理》导入部分,教师说:“我是哈哈超市的总经理,哈哈超市要开业了,我进了许多货品,要怎么整齐地摆放到这些货柜中,让顾客很快地拿到他所需要的货品呢?”听完教师的问题,幼儿就很快操作起自己手中的材料。
教师原先的意图是想通过问题指导幼儿将货品按类摆放到货柜上,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幼儿只是将货品一样一样整齐地摆放到货柜上。
同样是数学活动《超市大整理》导入部分,教师变换了一种指导语言,却使幼儿活动的结果截然不同。
案例二:教师:“我是哈哈超市的总经理,哈哈超市要开业了,我进了许多货品,都有哪些货品呢?”幼儿:“西瓜、玩具汽车、书包……”师:“我要请你们将这些货品摆放到货柜上,这里有几个货柜呢?”幼:“三个。
”师:“那这些货品要怎么分,摆放到这三个货柜上,让顾客一进超市就能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将货柜按类摆放到三个货柜上。
在同一个活动中,教师同样是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呢?教师第一次的提问看似开放的问题,其实过于空泛,目的不明确。
教师的语言能直接引起幼儿对观察对象的注意,使他们有选择地感知观察对象。
第二次,教师是将问题具体化,直接指向观察的对象,让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使幼儿在自己的思考讲述中,自觉地理解了知识,而不用去告诉他们。
在小班数学活动《复习感知5以内的数量》中,教师主要是通过分组操作材料的形式让幼儿复习5以内的数量。
一个教师在导入环节是扮演兔妈妈,以游戏化的语言,请兔宝宝根据材料上的提示制作相关数量的物品放进超市中,而对操作的方法只是简单地介绍,结果幼儿操作的目的性不明确。
而另一个教师在导入环节以神秘化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直接出示活动材料,“你们猜猜看这个珠子可以怎么玩呀?看标志上有几个图形,就串几个珠子。
”对操作材料进行简单地介绍,并重点介绍示范了新材料的操作方法,然后幼儿就很快投入到活动中,目的明确地操作起来。
两个教师由于导入语言性质的不同,导致了幼儿的操作呈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可见,要“导”在关键处,“导”在要害处,抓住活动的主要的重点、难点(即关键),或幼儿思维容易受阻的地方(即要害处),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而这些问题的语言要简洁明了,目的性明确,把活动的“筋骨”抽出来,将有助于幼儿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导入部分,教师首先要考虑数学活动内容,然后考虑采用的导入方式,根据导入方式设计相应的导入语言,大大提高幼儿活动的质量。
在导入部分,教师的语言应采取生动性、趣味性,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这样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语义简明,语句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词语准确,目的性强,避免将活动最终结果直接告诉幼儿。
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1)在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语言提示,可以帮助和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现时的活动情景结合起来,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获得新的学习经验。
因此,教师的语言在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引发幼儿思考,而不是代替幼儿想和做,要体现双向交流,方可呈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做而有思的氛围,从而促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新的发现、新的表现。
教师的语言要有开放性,指向性明确,能给幼儿以启发。
如在数学活动《超市大整理》中,幼儿在为货品分类时,出现了两种情况,大部分幼儿能将货品分类摆放到货柜上,个别幼儿还能将货品进行二次分类。
在操作过程中,有个幼儿能将两个货柜上的货品进行二次分类,但有一个货柜只是分类。
于是教师将这位幼儿的操作材料展示给大家看,说:“请你们检查一下,货柜上的物品都摆放对了吗?”大家共同认定都对了,但幼儿并未发现其中的二次分类,于是教师紧接着问:“前面两个货柜和后面一个货柜分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吗?”这时幼儿发现了前两个货柜的货品摆放的方法更方便顾客拿到自己所需的东西。
教师说:“你们也试试摆摆看,让顾客更方便拿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后来大部分幼儿基本上都懂得二次分类更方便顾客。
通过教师简单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分类经验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个提升。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指导的语言应具有层次比较丰富的多适应性。
所谓多适应性,就是适应各种不同的幼儿。
因为即使是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其个性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幼儿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等方面的可接受性也不同。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应当必须选定在幼儿现有语言接受能力的起点上,并能够促进幼儿思维发展这个范围之内。
(3)指导语言过多会降低幼儿活动的主动性。
在活动过程中,提问、讲解、说明的频次非常高,体现出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不可动摇。
作为教师,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机会和条件进行主动的语言发展,而是老问孩子问题,而且问的又是有预成答案的问题,希望幼儿顺着自己的思路回答,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幼儿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
在数学《美丽的序列》活动中,一幼儿在认真地用图形对皇冠进行有规律地装饰,教师发现他的装饰中没有规律,于是就立即介入,问:“你是按什么规律装饰的?”幼儿说不出来。
教师紧接着又问:“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还是回答不出来。
这位教师的做法操之过急,没有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对儿童主动参与、大胆否定、善于质疑的品质发展不利。
因此,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语言要平等谦和,既不专断,又不优柔,既有明确的指示性又能给幼儿灵活性,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
(4)积极的指令和建议。
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指令必不可少,因为幼儿是直觉思维时期,不容易克制自己,很容易产生争先恐后、七嘴八舌的现象,为了让活动顺利的开展,教师只能通过发出很多指令使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
老师应该告诉幼儿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如“请你再大声些!”“XX,请你回答这个问题。
”而不要一味地指责他们不能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事实证明,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再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信心百倍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5)教师对幼儿问题的回答、对幼儿想法的适当反馈,是对幼儿探索行为的最大支持和保护。
例如:一次排序活动中,在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用什么方法串手镯时,几个幼儿对方淇串的手镯提出了异议,认为她串的手镯没有规律。
于是教师说:“方淇,你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串手镯的?”方淇说:“我是用一粒黑两粒白的规律串的。
”一个幼儿说:“他中间还多了一粒黑的,就没有规律了。
”教师说:“方淇说说你自己的想法!”方淇说:“因为这样两边一样,戴起来就更漂亮了。
”教师对方淇的想法予以了肯定。
活动结束时,教师还表扬了方淇爱动脑筋。
老师对方淇主动思考的发现和鼓励,对方淇后来的探索过程起到了直接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三、在活动评价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例如,我们经常看到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回答错了的时候,就向全班小朋友说:“大家说××说得对吗?”导致全班幼儿大声否定。
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
有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
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使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幼儿渴望得到评价的心理需要也得不总而言之。
因此教师对幼儿评价的语言应有明确的目的,委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更能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是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因素。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幼儿教师不懈的努力,从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力求使自己成为真正适应新时期幼儿教育发展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