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 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下第1课 文明的 产生与 早期发 展课件 (29张 PPT)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
两河流域文明
2
古埃及文明
3
古印度文明
4
古希腊文明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下第1课 文明的 产生与 早期发 展课件 (29张 PPT)
多元: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关键词:阶级、国家、文字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下第1课 文明的 产生与 早期发 展课件 (29张 PPT)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下第1课 文明的 产生与 早期发 展课件 (29张 PPT)
阶级对立
02.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有 剩 余 产 品 后 , 部 落 酋 长 和 首 领 们 利 用 职 权 把 公 共 产 品 据 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两大阶级。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 服者称为奴隶,奴隶制成为第一种剥削和压迫形式。奴隶 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北 非 尼 罗 河
利比亚沙漠, 北有地中海, 干旱少雨。 但流经这一 区域的尼罗
5 页
流 河每年均有 域 泛滥而且准
时,泛滥而
不成灾。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文化
文字:象形文字
法老具有至上 的权威;
书写材料:纸莎草 建筑:金字塔 历法:制定了世界上
建立比较完善 的官僚系统。
第一部太阳历 数学:能够计算圆周 率、开平方根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地区出 现城市国家
前2900年
汉谟拉比基本统 一两河流域
前18世纪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课件(共23张)
你知道这里展示的六幅图片是哪些著名古代建筑吗?
文明 ??
文明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
食物采集者
食物生产者
流浪 定居采集 生产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事物的采集者变成事物的生产者。
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古代埃及文明变得稳定而保守,自信而乐观,并没有产生与两河流域相应的法律。法老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强大的君权取代了法律的权威。
3、古代印度文明产生的条件
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有着茂盛的热带森林,雨水丰沛。自然环境相对封闭,开伯尔山口是山脉之间的低地,直达印度河平原。成为外族入侵突破口。人们将各种自然现象神化,使印度成为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沃土。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文产明生
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并结合教材,说一说,文明产生的标志是什么?阶级、城市、国家、文字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地理位置:基本上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北纬三十度附近,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
地理环境:多临近大河流域,水源灌溉,土地肥沃,阳光充沛,适合农业发展
大 河文 明
海洋文 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古希腊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制度
世界文学瑰宝、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君 主 专 制
民主政治
小结: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练一练
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2、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来自(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 (共27张PPT)
种姓 制度
文字:象形文字 建筑:犍陀罗的建筑和雕刻融 合了印度和希腊艺术深刻影响 周边地区文化发展。 历法:在天文、历法、医学方 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 发明了0;提出按位记值的方法 宗教:婆罗门教;释迦摩尼创 立佛教 文学作品: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文明的标志 阶级 国家 文字 城市
产生原因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战俘沦为奴隶 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 记事、管理的需要 农耕文明要求定居 ; 政治宗教活动 ; 战争兼并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 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击 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阅读教材、填空,了解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
1、原始社会,人类主要靠______和狩猎为生。 2、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后,人类变成食物的_________ 。 3、农业的发展使__________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并促 进了交换和______。 4、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发 展为早期______。 5、剩余产品的出现,推动__________产生和______分 化,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_____开始 形成。
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
史料3:……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
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
根据史料,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古尼罗河流域文明
古埃及
时间
古 埃 公元 及前 文 3100 明 年左
右
地域 范围
自然环境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知识清单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阶段特征】总体特征:(远古-5世纪)人类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世界古代多元文明的诞生、发展及相互交流。
政治:①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②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先后建立地区性大国;希腊城邦国家形成了奴隶制民主制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人类文明呈现出起源多元、发展多样的格局。
③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逐渐连成一片。
经济:①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是采集和渔猎;②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受地理环境影响,古代世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③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不同文明区域有直接或间接的经贸往来。
文化:①古代各个文明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辉煌的文化成就,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②古代世界各地区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文化交流。
【课程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时空观念】第1 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知识梳理】一、人类文明的产生构成文明的要素的几种说法:1.三要素:城市、文字、礼仪或宗教2.四要素:+金属器的使用(黄铜、青铜、铁器?)3.五要素:+国家的形成文明的产生1.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1)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就: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洲的玉米和南瓜等。
在这些地区,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2)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①社会分工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早期文明产生历程:
采集 生产力 农耕
渔猎
畜牧
社会分工 生产力 剩余
劳动生产率
私有
阶级
矛盾
提高
国家 记事 管理
文字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文明
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习目标
二、古代文明 的特点
思考
依据右图及教材第 3页正文内容,说 明古代文明呈现的 特点是什么?原因 是什么?
城邦政治发展起来。
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
②雅典:民主政治(多数公民掌权,公
亚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学基础。
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力)
中外历史纲要(下)
古代希腊简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知识拓展:“希腊三贤”的主要思想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 即知识”;“认识你自己”;重视教育的 作用。(要求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 成为 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伯海,这种“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 前3000年
地理位置导致印度在地理上自成一
公元前
6世纪
格……自然疆界上,高山、大河、森林、
沙漠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成一个个“蜂
窝状”的文明单元,也会导致印度在人
文上形成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并存
的局面,这样的天然屏障在交通不发达
的古代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蒋敬《印度文明分散性特征研究》
古埃及象形文字,距今5000多年 前,古埃及出现的象形文字是最 古老的文字,由法老王那默尔的 铠甲关节板上的最早期象形刻记 起(公元前3100年),到现在仍使
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 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 的数值。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长如果 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 3.14159,这就是圆周率。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教材分析】《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是必修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第一课。
本节内容是世界史部分的开篇,简述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为后文讲述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古时期的世界等内容奠定相关史实基础。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总体讲述文明的产生的条件与标志,二是讲述了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等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教材对古代文明叙述的面比较多,但是对于各个文明的具体叙述又比较浅,都是点到为止,而且还有像古代印度文明等比较新且比较难处理的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有必要结合课标和学情进行适当取舍。
【课标要求】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各自产生的时间与空间,并能够列举各主要文明发源地的文明成就。
(2)了解早期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感受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的深刻影响。
(3)能够通过不同文明区域的对比分析,了解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能够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4)在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感受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创造文明的伟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文明多样性,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伟大。
(二)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利用唯物史观讲解文明起源,理解文明起源问题,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素养。
【时空观念】将各个古代文明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去认知,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术语描述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能够利用已有的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史料实证】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能够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能够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18张ppt)
3.古代文明形成多元性的原因 海洋文明
岛屿、山恋叠嶂
大河文明 平原
商贸发达
农业国
民主
专制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 地理环境
决定因素或 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 唯一因素 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
本课小结
区域
代表文明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君主专制制度;
古巴比伦文明 《汉君谟拉比法典》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文明的产生 1.文明的内涵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 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 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 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 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 或科学等。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高2.25 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 1.90米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 又名“石柱法”,现存法国卢 浮宫。
汉
太
谟 拉 比
权 柄
阳 神 沙
王
玛
什
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
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石雕
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
(4)古代希腊文明
约公元前2000年,爱琴文明形成。 克里特文明:前3000年-前1400年
前2000年代初进入青铜时代,出现线形 文字“A"(尚未译解),产生君主制国家,井 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物。 迈锡尼文明:前16世纪上半叶——前12世纪
人教统编版 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材分析】教材侧重文明的产生过程及文明古国的情况,主干知识明确,条理清晰,没有对具体知识详尽讲解,需要学生结合初中所学和教材,梳理知识结构。
教师结合教材适当展开分析。
【学习目标】1、认识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并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2、掌握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能够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树立高远的世界眼光。
【学习重难点】1、重点:人类三次分工、古代主要文明政治制度及文化成就。
2、难点: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不同。
【思维导图】【学习线索】【知识梳理】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农耕与畜牧(1)产生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和中国等地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和大豆;中南美洲培育出甘薯、玉米等农作物。
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牛等动物。
(2)发展农耕和畜牧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率提高,人类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产生,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人类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奴隶制是人类社会第一种剥削和压追形式。
3、文字的产生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的产生,促使专门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的工作者出现。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1、西亚两河流域⑴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向文明过渡。
⑵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⑷文化成就: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发明60进位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31张PPT)
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 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 节日。
③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 至上权威,还体现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 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④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 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亡灵书》残片
5.古希腊文明:
(1)条件。 ①处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多山少平原,陆上 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②城邦数量众多,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2)起源:公元前2千纪,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城邦制度。
①形成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 ②特征:小国寡民。 ③代表:斯巴达(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和雅 典(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 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施行同态复仇法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现存法国卢浮宫
【情境探究】《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
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
出该法典的主要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
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
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莎草纸质,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
【情境探究】依据图片和材料 分析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历史解释)
埃及金字塔—法老的陵墓
古埃及固有的特点,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就是对死后生活的关心。古埃及人 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 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厚葬。 —令狐若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3)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
高中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经济(1)农业的产生①农业: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
②畜牧业: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2)手工业的产生条件:随着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产生: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3)商业的产生: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4)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的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5)城市的产生: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政治(1)阶级的出现①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②产生: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2)奴隶制的产生①产生: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②阶级矛盾: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3)国家的形成①背景: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
②形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3.文化: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五大文明(1)出现: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2)特点: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两河流域(1)自然环境: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材分析】
教材侧重文明的产生过程及文明古国的情况,主干知识明确,条理清晰,没有对具体知识详尽讲解,需要学生结合初中所学和教材,梳理知识结构。
教师结合教材适当展开分析。
【学习目标】
1、认识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并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2、掌握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能够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树立高远的世界眼光。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人类三次分工、古代主要文明政治制度及文化成就。
2、难点: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不同。
【思维导图】
【学习线索】
【知识梳理】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耕与畜牧
(1)产生
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和中国等地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和大豆;中南美洲培育出甘薯、玉米等农作物。
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牛等动物。
(2)发展
农耕和畜牧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国家的产生
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率提高,人类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产生,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人类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奴隶制是人类社会第一种剥削和压追形式。
3、文字的产生
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的产生,促使专门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的工作者出现。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1、西亚两河流域
⑴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向文明过渡。
⑵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⑷文化成就: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发明60进位制。
2、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⑴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⑵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
⑶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⑷文化:象形文字、太阳历、能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纸莎草
3、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⑴古代印度文明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⑵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⑶公元前6—前4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影响最大的是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冲击了种姓制度。
4、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
⑴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兴起,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⑵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
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
⑶古希腊文化:神话、悲剧、喜剧,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⑷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且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5)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局限性
局限性: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侨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
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问题探究】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和成因
史料一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
……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全球通史》
(1)根据史料一,说明希腊的地理特征及对政治体制、经济类型造成的影响。
【提示】特征:山地、岛屿众多,且不少地区彼此隔绝。
影响:政治上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疆域广阔的中央集权国家;经济上农耕经济不发达。
史料二公元前8世纪初,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大,渴望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盗、商人或殖民者。
……这种贸易使希腊本国的经济急速发展,农业生产迅速商品化。
——《全球通史》
(2)根据史料二,分析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对希腊经济产生的影响。
【提示】有利于希腊农业商品化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史料三特有的地理条件催生了古希腊“特有的政治文明”,使古希腊在上古时期的天空中划下了一道“亮丽的光彩”,进而撒下了现代文明的种子。
——《古希腊社会契约文化探源》
(3)史料三中“特有的政治文明”指什么?“亮丽的光彩”指什么?
【提示】“特有的政治文明”:城邦制政体。
“亮丽的光彩”:民主制。
【习题巩固】
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实现第一次生产力飞跃。
这主要得益于 ( )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B.大河流域的水资源
C.铁器农具的出现
D.国家的正式形成
2.人类社会发展建立了合理规则,彻底脱离了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兽性,文明才在真正意义上产生。
下列
不属于人类文明诞生标志的是( )
A.私有制的出现
B.国家的形成
C.文字的出现
D.阶级的产生
3.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下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 )
4.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又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是
( )
A.《吉尔伽美什》
B.《汉谟拉比法典》
C.太阳历
D.希腊神话
5.“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 由其双臂造成刹帝制, 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
罗。
”材料表明古代印度( )
A.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C.社会普遍信奉佛教
D.已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6.古中国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的地缘共同点是( )
A.大河文明
B.海洋文明
C.森林文明
D.高原文明
参考答案:AAD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