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词序的发展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史》词序的发展
词序是汉语语法的主要内容。就一般说,汉语的词序是固定的。从历史上看,汉语词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变化。
主—动—宾的词序,是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词序。但是,在上古汉语里,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就是宾语可以放在动词的前面。
在甲骨文里,宾语的位置比较自由,名词宾语也可放在动词的前面。如:
①贞:方不我.正?(《殷契拾掇》1.258)(方国不会攻打我们吧?)
②弜(bì,不)小牢
..用?(《殷虚文字外编》42)(不用小牢?)(否定句)
③弜用三牢
..?(《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585)(不用三牢?)(否定句)
④贞:牛.取,亡禍?(《殷虚文字缀合》327)(取牛。)(肯定句)
到了先秦时代,由于语言的发展,这种结构分为三种情况:(一)代词宾语无条件地放在动词前面。主要有“是”、“自”、
“相”等代词。例如:
①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书经·大诰》)
(献:贤。予.翼:助我.。这些天有十位贤者来帮助我。)
②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经·小雅·节南山》)
(赫赫:显盛貌。具:俱。尔.瞻:看着你。)
(1)在指示代词当中,“是”字比较能保存原始的结构。在某
些情况下,“是”字可以自由地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葛之覃兮……是.刈是.濩,为絺为綌。(《诗经·周南·葛覃》)
(覃:延,长。是:代葛藤。絺:细葛布。綌xì:粗葛布。)
②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
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2)代词“是”做介词“以”的宾语的时候,在上古一般是放
在介词的前面的;而且“是以”这个结构作为凝固形式一直流传在后代的文言文里。例如: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
..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②非我与吾子之罪,几天与之也。吾是以
..泣也。(庄子·徐无鬼)
③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3)“是”与“谓”构成凝固形式“是谓”。“是谓”译成现代汉语是“人们把它叫做”或“我们把它叫做”。例如:
①此三材者而无失其次,是谓
..人主之道也。(荀子·君道)
②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
..惠暴而宽贼也。(荀子·正论)
(惠:仁爱。宽:饶恕。)
除此之外,还有“自”字和“相”字。“自”字作为代词宾语的时候,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如:
①山木自寇
..也。(庄子·人间世)
..也,膏火自煎
“相”字是代词性的副词,所以也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
这些结构之所以被认为残迹,是因为到了先秦时代,除了凝固形式之外,一般已不再用“主语·代词宾语·动词”这种结构方式了。正常的结构已变为:“主语·动词·代词宾语”。例如:
①起予
..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起:发挥,阐明。商呀,你真能阐发我的意思
......,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了。)
②故天弃我
..,不有康食。(《书经·西伯勘黎》)
(所以上天抛弃我们
....,不让我们得到糟糠之食。)
③其谁能睹是
..而不乐也哉?(《荀子·王霸》)
完全保存着旧形式,又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第二是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第三是用结构助词标志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例如:
①吾谁欺
..?欺天乎?(《论语·子罕》)
②无父何怙
..?无母何恃
..?(《诗经·小雅·蓼莪》)
③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孟子·离娄上》)
④客何好
..?……客何能
..?(《战国策·齐策》)
⑤何以
..知其然?(《墨子·辞过》)
(有例外:如《论语·子张》:“子夏云何
..?”《国语·晋语二》:“荀息谓何?”)
其中“何以”这个结构一直流传到后来的书面语言里,成为一个凝固的形式。例如:
①卿等何以
..得存?(《世说新语·政事》)
(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
①不患人之不己
..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②谏而不入,则莫之继
...也。(《左传·晋灵公不君》)
③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伐檀)
④我无尔诈
...。(《左传·宣公十五年》)
...,尔无我虞
(这个规则在先秦时要求不是很严。如《诗》:“不知我
...者谓我何
求。”《论语·阳货》:“其未得之
...也,患得之。”《吕览·贵因》:“西
伯将何之?无欺我
...也。”)
(四)动词前有结构助词“是、之、焉、於、之为”等,名词宾语也前置。例如:
①日居月诸,下士是.冒。(《诗经·北风·日月》)
(居、诸:语助词,无义。冒:照。太阳呀、月亮,照在大地上。)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
年》)
【国君不为自己出亡在外而忧虑,反而替我们群臣担忧,(这对我们)是莫大的恩惠。】
③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④非夫人之为
..恸而谁为?(《论语》)
⑤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
【我们周王室东迁,完全是依靠晋国和郑国帮助
.........。】
⑥王贪而无信,唯.蔡於.感。(《左传·昭公十一年》)
【感:通“憾”,恨。楚王贪婪而不讲信用,他只恨蔡国
...不肯顺服。】
⑦赫赫南仲,玁狁于.襄。(《诗经·小雅·出车》)
(赫赫:显赫,此处的意思是“威风貌”。襄:除,此为“战胜”之意。)
⑧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
..听。(孟子·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