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库的概念和设计理论

合集下载

地下水库的概念和设计理论

地下水库的概念和设计理论
地下河岩溶 无回灌 地下河岩溶 取决于断裂构造 裂隙岩溶
回灌堵塞问题
存在
未发现
未发现 裂隙岩溶 无 岩溶地下河
开采工程布置 水库功能
环境地质问题
无限制条件 供水 防洪 防海水侵染
恢复地下水生态等 土壤次生盐碱化等
受限于断裂构造 供水 防洪等
受限于岩溶构造 供水 防洪 发电 航运等
淹没等
储水介质分类表 根据储水介质的不同可进行地下水库的一级分类 在同一类储水介质的地
地下水库设计理论
地下水库动态设计法
地下水库动态设计法的概念 从已建的地下水库来看 绝大部分都采用水均衡法进行地下水的
调蓄分析和计算 然后进行地下水库设计 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是无法反映地下水库的实际水位 影响
了地下水库设计的可靠性 目前虽有利用地下水动力学原理进行地下水动态分析的研究 但在地下水
库设计中还没有体现地下水动力学的方法 本文在水均衡法和地下水动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地下水
环境因素是决定地下水库能否兴利的重要因素 它包括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指库区污染和回灌水 等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另一方面指建库后的地下水位 水质是否会带来不利的环境问题 如地下水位 的反复升降是否会引起大范围的地面沉降等
可持续条件是指建立地下水库不是一次性的 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要求地下含水层现在 和将来都不会因兴建地下水库丧失自己的使用功能
灌能力 进行地下水库建筑物的设计
地下水库动态设计法的优点 可以预报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位降深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
真实地反映实际的地下水位和库容
考虑库区最低地下水位对地下水调蓄的影响 的含义是允许
库区内某点的地下水位在一定时段内低于最低设计水位 但该点在整个时段内的平均地下水位应不低

胶东半岛地下水库

胶东半岛地下水库
胶东半岛地下水库理论技术 与勘查评价



引言 自然条件概述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胶东半岛地下水库属性 基本概念 地下水库建设基本条件 地下水库类型 地下水库系统构成 地下水库建设适宜区分析 地下水库工程及其运行管理 人工工程
地下水库运行管理 地下水库勘查评价(以烟台市夹河地下水库为 例) 目的任务 烟台市夹河地下水库勘查评价 区域环境地质条件(自然地理地质与环境)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库建设条件) 截渗坝选址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地下水库效能评价 综合评价 青岛大沽河地下水库简介 结语
地下水库建设适宜区分析 在胶东半岛适宜建设地下水库的地段为河流中下游山间 河谷地带及滨海平原区 ,地下水库的具体选址还应着 重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建库目的:在胶东半岛,地下水库建设一般都要兼顾地下水的开 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多数以利于地下水开发为主,但在有的 地段偏重考虑生态环境保护。 用水需求:用水需求是建设地下水库的前提,要当前用水和长远 规划相结合、平时供水和应急相结合,统筹规划地下水库的布局 和建设安排。 建坝条件:主要指截渗坝位置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和截渗坝的 施工难度。 除已建成的地下水库外,在具备建库条件的龙口市中村河、蓬莱 市平畅河、牟平区沁水河、荣成市龙河、文登市老母猪河、黄垒 河、青岛市白沙河等地均有建设地下水库的需求和意义(详见 图 、表 ),有的已列入政府建设规划
• • • • • •
烟台市夹河地下水库勘查评价
区域环境地质条件(自然地理、地质与环境) 自然地理:地貌单元属鲁东丘陵区的一部分,地形总体南高北低,
山丘高程一般100~200m。由夹河冲积所形成的山间河谷平原和 下游的滨海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地面高程一般5~25m,地形 坡降3~7‰。夹河是胶东半岛的主要河流之一,分为东西两支, 总流域面积2296km2(图 )。东支为外夹河,全长68km,该支 流未建有大的地表水库;西支为内夹河,全长75km,中游建有 门楼水库,为烟台市的重要供水水源,设计兴利库容1.26亿m3。 本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12.5℃,最高气温38.4℃,最低气温-13.1℃。烟台市多年平均降 水量652.9 mm(1951-2007年).

地下水库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地下水库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批示 “ 决不 能让 民勤成 为第二个 罗布泊 ” 的石羊河上 的红崖 山水 库为例 ,00年蒸发水 量损失 1 x 0 , 20 . 17 多年 平均 蒸 5 m3 发水量损失 11x 0 3 . l 7 。根据 民勤气象站 资料统计 , 4 m 多年 平 均降水量 15 m 降水量 主要集 中在 6 9月 ,- 降水量 1 m, - 6 9月 大约 占全 年 的 7 .% , 发量 2 6 39舢 , 降水量 的 2 66 蒸 4. 是 3
分布错位是加剧干旱 区水 资源短 缺问题 的关键 。 降雨和蒸 发 是水循环过程 中控制 区域水 资源总量的两个关 键因素 , 如 恰 同调水和节水都能有效解决 水资 源短缺问题一样。 构建节 水 型社会 已成为我 国水 资源短 缺地 区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方面 , 但对减 少水循环 过程 中无 效蒸发 的特 殊重要性 明显认识 不 足 。事实上 , 年蒸 发量 2 00 mm地 区的水库 , m 水 面 在 0 1k 2
水资 源是 基础性的 自然资源 和战略性经济资 源 , 是生态 环境的控制性要素 , 国民经济和 国家 安全 中具有重要 的战 在 略地位。 由陕西 、 甘肃 、 宁夏 、 内蒙古 、 青海和新疆 6 、 省 自治
区构 成的我 国西 北地 区 总面积 3 5万 kn, 源丰 富 , 4 r 资 2 民族
最为脆弱 的地 区, 水资源是制 约其发展 的核 心 因素。地下水库是指修 建于地下 并以含 水层为调蓄 空间的蓄水 实体 , 它与地表 水库具有 相似的功能 , 尤其适应于蒸发量大的干旱地 区。既 能缓解水 资源短缺 的矛盾 , 能防止水土 流失 , 又
改善生 态环境 , 是与 自然环境 和谐 的水资源调控工程 , 2 世 纪水资源调控的最主要手段。西北地 区具备修 建地 下 是 1

地下水库修建条件及其在沿海地区的应用

地下水库修建条件及其在沿海地区的应用
对于河道上修建的拦洪蓄水坝, 在增加了当地 地下水补给量的同时, 容易造成河床表部透水层的 堵塞, 给清理堵塞层增加了很大困难。因此, 这种 方法比较适用于季节性河流或流量较小且水质较好 的河流。
4 地下水库的勘察
对于拟建库区周围各种可能影响补给工程的因
工程勘察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37
36 工程勘察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应用。
1 地下水库的概念及作用
地下水库是指修建于地层中并以含水层为水资 源调蓄空间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与地表水 库相比, 地下水库具有如下特点: ¹ 库面无效蒸发 损失量小, 提高了蓄水的有效利用率, 节约了水资 源; º 不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不动迁, 不筑高坝, 建库投资少, 但水资源开发成本较高; » 无淹没、 淤积, 不导致库区外围出现次 生盐渍化、沼泽化、 山体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 相应的生态地质环境负 效应较小; ¼与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联合运用, 可以有效地进行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½ 利 用水循环, 通过土颗粒的吸附作用和岩 ( 土) 层的 过滤作用, 保护、改善水质, 可避免人为污染, 但 一旦污染后将会难于治理[ 2,3] 。
对于人工补给方法除了考虑工程设施、水文地 质条件、水动力平衡和补给技术外, 尚须考虑因补 给地下水所获得的社会、经济成本与效益, 因此应 该建立完整的补给计划和方案。
3 地下水库的组成
地下水库除具备水文地质方面的基础条件外, 还必须修建水利工程。
综合国内外地下水库的建设经验及工程实例, 地下水库的主体应包括以下 4 个基本部分: ¹ 由天 然储水构造所组成的地下蓄水空间; º 拦截地下径 流的截渗坝 ( 在 隔水 边界完 整的储 水构造 也可不 建) ; » 地表拦 洪蓄水工 程和人工 引渗补给 工程; ¼地下水开采工程; 由此形成了储水 ) 拦水 ) 引水 ) 开采水的地下水补给、开发利用系统。此外地下 水库还应包括一些辅助工程, 如地表排污工程、污 水处理和防护工程、滨海地下截渗坝内残留咸水体 处理工程、滨海河道海水 ( 潮汐) 拦截工程、地下 水资源与环境管理监测系统等。

地下水库 地上水库

地下水库  地上水库
5.地下水库具有减少蒸发量、水质好不易污染、不移民投资小、不占用 地表面积、防止海水倒灌等优点。(这种水库在西北干旱地区和滨海地 区均受到同点
3.地下水库要有含水层补给工程,即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天然渗入、井、 渠、沟引渗等)将地表水引入地下含水层中,地表水库不需要这种工程。
4.地表水库的很多功能如航运、发电、养殖、旅游等是地下水库所不具 备的。但地下水库还可以防止地面沉降、滋润生态环境、增加对降水资 源的截留、调节小气候、储冷储热等外延功能。
有坝地下水库:主要在山前坡积区。由于地面坡度陡,地下水 的水力坡度陡,流速大,其下游都有出口。有些地区的地下水 还会出现承压现象,这就要修筑截流地下坝。
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库的不同点
1.它们拦截和储存的对象不同。地表水库拦截地表径流,地下水库拦截 地下径流。
2.地表水库将水储存在地表的峡谷、洼地中;地下水库将水储存在天然 含水层(储水构造)的介质中。
地下水库是指修建于地下并以含水层为调蓄空间的蓄水实体, 就是把水蓄在土壤孔隙、岩石的孔隙、裂隙或溶洞里。
地下水库一定有拦水坝吗
无坝地下水库: 一般都建在平原地区的古河道上。这种地质含 水层好,地势平坦,地下水力坡度平缓,流速较缓。所以,即 使不筑坝流出去的水量也是很有限的。如果周围存在一个封闭 的含水层构造,更可不用筑坝了。

浅析地下水库的修建

浅析地下水库的修建

浅析地下水库的修建作者:李澜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31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对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因素。

在环境保护方面,水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地表水库占地多、安全系数低,并可能诱发地震。

为了更好的解决用水问题,地下水库应时而生。

地下水库拥有其他水库所没有的优点,作为一种新生的工程,其技术理论还不够完善。

关于地下水库的修建,我们应该持有何种态度?[关键词]地下水库;水资源;含水层中图分类号:P641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062-01一.地下水库的提出水资源是稀缺战略性资源,对社会经济和对地球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性质,所以我们要对其进行调节。

传统的调节方式是修建地表水库。

随着人水矛盾越来越尖锐,人类为了解决用水问题而大量开采地下水,由此产生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

这使人们意识到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所带来的严峻形势。

为了弥补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人们又开始注重地下水的补给。

但这毕竟是一种被动的补救措施,人们开始思考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途径。

[1]二.地下水库的定义《水文地质术语》中,定义为:地层中能储存外来补给水源又便于开发利用的地下储水层。

[2]林学钰提出:地下水库是便于开发和利用,具有水的供给、储存、混合和输送的储水地区。

赵天石提出:地下水库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来储存水资源,是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

天然储水空间即含水层,包括空隙、孔隙、裂隙、溶洞和坚硬岩石。

杜汉学提出:地下水库就是存在于地下的大型天然储水空间,范围较广、厚度较大的大型层状孔隙含水层,也可以是大型含水断裂带、大型岩溶储水空间等。

他认为为使社会易于接受,将一些地区的大型储水构造或厚大含水层命名为“地下水库”。

李旺林提出:地下水库是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修建的具有调节、拦蓄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特殊水库。

杜新强、李砚阁等提出:地下水库是以岩石空隙为空间,人工干预作用下而形成的调蓄能力较强的水利工程。

地下水库设计理论初探

地下水库设计理论初探

地下水库设计理论初探李旺林1,3 束龙仓2 殷宗泽1(1.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南京 210024;2.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 南京 210024;3.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济南 250013)【摘要】 探讨了地下水库的基本概念和建立地下水库的基本条件,介绍了地下水库的分类方法,探索性提出了地下水库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介绍了山东王河地下水库的设计实例。

【关键词】 地下水库 定义 分类 地下水库工程学0 前言地下水库不同于地下水人工补给,它不是地下水资源超采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而是一种有目的、主动性的储存、调节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的一种工程措施。

本文在总结山东地下水库实践的基础上,并结合国内外其它的地下水库,分析探讨地下水库的基本问题,初步构造了地下水库设计理论框架,最后简单介绍了山东王河地下水库的设计情况。

1 地下水库的发展简史地下水库的发展离不开地下水人工补给的历史,美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家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补给地下水实践。

如美国加州沿海岸线一带的注水井,每年回灌处理后的几十亿方地下水,阻止了海水的继续入侵。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滨海砂丘人工补给设施,利用洪水季节淡化莱茵河水,注进天然入渗井和大井,年回灌量达4000万立米。

俄罗斯编制了地下水回灌系统设计及工程运行指南。

可以说国外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技术是比较成熟和先进的。

我国大规模的地下水人工补给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上海为解决地面沉降问题,进行了深井回补地下水的实践。

随着地下水人工补给的发展,地下水库由设想变为现实。

日本于1972年在长崎县野母崎町桦岛建成了第一座地下水库,尽管仅9000立方米的库容,毕竟是世界上早期的地下水库。

1975年在河北省兴建的具有深井回灌系统和开采系统的南宫地下水库,却标志着我国地下水库的开始。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为解决干旱和海水入侵问题,又兴起了建造地下水库的高潮,北京进行了西郊地下水库的试验,山东从1990年开始,先后兴建了黄水河地下水库、王河地下水库和大沽河地下水库等,辽宁省也修建了龙河地下水库、三涧地地下水库,南方贵州省也兴建了普定县马官地下水库等。

地下水库

地下水库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水资源短缺是许多地方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 有些地方采用在地下含水层设置地下水坝的方式储存水量,扩大 蓄水效益。下右图为位于台湾岛西面台湾海峡南部的澎湖列岛主 岛马公地区的一座地下水库,其地下水坝的长度为820米,厚度为 0. 55米,主要提供马公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为缺水的 马公提供水 资源。下左图为澎湖列岛位置示意图。 (1)分析马公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2)相对于地表水,地下水作为 水资源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3)相对于地上水库,地下 水库具有哪些优点?
地理视野|地下水库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还存在着不同程 度的“水荒”。特别是某些地区的干旱 季节常有严重缺水的现象,而在丰水期 尤其是暴雨季节,又有大量的地表径流 和地下水白白地流失而被浪费的现象。 因此,进一步解决水的贮存,调节大气 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成为当 务之急。于是地下水库应运而生!
04 中国首座地下水库——重庆海底沟 海底沟地下水库是中国重庆市江北区境内的一座水库, 西南地区最大的地下水库,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水库 正常库容为442万立方米,集雨面积为63平方千米,海 拔为368.58米。 在1966年8月26日的深夜里,工人们正在为第二天煤矿 的掘进准备,钻探时,突然冒出一股压力很大泥浆,接 着采取爆破措施将水排出。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水 的出现,水流喷出的高度的超出了工人们的想象,足足 有10多米高。经过地质队勘察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洞, 里面装满了水。此时正是“农业学大寨”的时候,加上 该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长期饱受缺水之苦,当地人 设想:能不能利用这个地下洞穴建个水库?它常年不枯, 可以解决当地农田的灌溉问题。
(2)水量稳定,水质 好,不易蒸发。 (3)不占用土地资源、 安全性高、投资低

话说地下水库

话说地下水库

话说地下水库
张桂芳;姚章村
【期刊名称】《水利天地》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地下水库是指由地下砂砾石孔隙、岩石裂隙或溶洞所形成的,或建筑地下截水墙,截蓄地下水或潜流而形成的有确定范围的贮水空间。

无论在什么时候,地球上的淡水大约都有三分之二是蓄存于地下水库中。

地下水库与地上水库一样具有供水、蓄水、输水和水质掺和等各种用途,对水资源的调节有着巨大作用,但人们往往对其缺乏认知,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张桂芳;姚章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850农场水务局,158400;黑龙江省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1500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23
【相关文献】
1.基于GMS和ArcGIS的地下水库库容计算——以大庆西部地下水库为例
2.地下水库人工补给的模型研究--以大沽河地下水库为例
3.天然地下水库和人工地下水库
4.地下水库调控指标的划分与确定——以那陵格勒河冲洪积扇地下水库为例
5.说实话说短话说暖心话领导干部正话风要善于讲好这\"三种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地下水库可行性研究

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地下水库可行性研究

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地下水库可行性研究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以来令人担忧,尤其在一些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供应更加紧张。

为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并寻求新的水资源的获取方式。

而其中,地下水库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地下水库的概念和特点地下水库是指在地下人工挖掘或通过井口直接向地下输送水资源,通过透水性好的地层将水存储于地下储层中,在需要时通过简单的提水机或水泵把水提升至地面利用的一种技术。

相比于地面水库,地下水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可以长期存储水资源,且不会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

(2)地下水库的位置相对隐蔽,不会占用地面宝贵的土地资源。

(3)地下水库可以避免水资源的蒸发和污染,保证水质的纯净。

因此,地下水库在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地下水库可行性研究和建设条件地下水库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水文地质条件。

建设地下水库的地方需要具备透水性好的地层,水源丰富且水质好,并保证不与周围的地下水资源产生干扰。

(2)技术条件。

地下水库建设需要采用专业的挖掘工具和设施,并需要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

(3)经济条件。

地下水库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投资成本,因此需要考虑建设成本和建设后的运营成本,并评估其经济效益。

(4)社会环境条件。

地下水库的建设需要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通过宣传和沟通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的认识和接受度。

在上述条件齐备的情况下,地下水库建设就可以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实施。

三、地下水库的优势和应用案例地下水库的优势在于水资源的存储容量大,且可以避免水资源的蒸发和污染,保证水质。

此外,在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以中国为例,中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严重,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广地下水库的建设。

1988年,中国甘肃省天祝县成功建设了世界第一口地下水库,这一技术也被逐渐应用到了新疆、内蒙古等干旱地区。

地下水库

地下水库

地下水库21世纪,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有两大难点:一是有限的地球表面空间将不足以容纳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二是水资源的短缺将越来越严重。

如何解决这两大难题是关系到人类能否持续生存下去的关键。

我认为地下水库的出现将是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很有效的策略之一。

如今,大量的地下水正在被开采,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已降至近百米,再加上不少地方还有大量的矿坑废井,这为地下水库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般来说,广义的地下水库是指地下水比较集中的地区,比如说冲积扇、河谷、历史遗留下来的河道、盆地、向斜等地貌以及构造、岩石地层控制地下水富集的场所,形成天然地下水库。

这样定义包括的范围很广。

而狭义的地下水库则是指在自然形成或者经过人类改造过的地下水富集区,采用人工方法减少地下水的排泄量,增加地下水的补给、蓄存和开采量。

所谓的人工方法,包括构筑暗坝或挡水墙拦截地下水径流量。

比如可以采用抽水井工程,降低地下水位,腾出地下水库库容来实现。

地下水库和地上水库相比,有着不少好处:第一,它节省了大量的地表空间,避免出现修建地上水库要大规模移民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性。

第二,由于目前地上水库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而地下水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比较小。

因此修建地下水库,可以多方面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通过人工补给含水层抬升地下水位,可以消减因地下水超采形成的降落漏斗,缓解地面沉降,减少由于抽水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地裂缝,阻止海水入侵,恢复湿地面积,缓解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等。

第三,地下水库灵活多变,即使是在大山大河底下也可以修建。

第四,地下水受到地面污染物的影响较小,因而水质也比较好。

第五,在地下修建水库,还可以减少水蒸发所带来的浪费。

第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必将在地下修建商业街、各种娱乐场所甚至是地下城市。

到时候,如果修建了地下水库,人类就可以利用其来取水甚至是用来发电,那将是多么的方便啊。

水库设计的理念

水库设计的理念

水库设计的理念水库设计的理念旨在充分利用水资源,为人们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并通过水库的建设和管理来保护环境、减轻洪涝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库设计的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库设计的理念应注重人民的需求。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水库的设计应以满足人民的用水需要为出发点,确保人们的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用水的可靠性。

水库的规模和资源利用能力应与当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其次,水库设计的理念应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水库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库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库建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第三,水库设计的理念应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库建设不仅要解决水源供应的问题,还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不同季节和干旱年份的水量变化,确保在水资源稀缺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调度和节约用水。

此外,水库建设还应结合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地安排水库的位置、容量和供水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的作用。

最后,水库设计的理念应注重科技创新和管理现代化。

水库设计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信息技术,提高水库的建设和管理效率,提高水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水库运行和维护成本。

同时,还应加强水库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水库的水位、泥沙、污染物等信息,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水库设计的理念应注重满足人民的需求、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科技创新和管理现代化。

只有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水库设计才能真正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为人们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

水库及大坝设计全套资料

水库及大坝设计全套资料

水库及大坝设计全套资料引言水库及大坝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将介绍水库及大坝设计的全套资料内容,并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展示。

通过本文档的阅读,读者将获得关于水库及大坝设计的基本信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1. 概述水库及大坝是一项基础设施工程,用于储存和调节水资源。

水库主要包括水库堤坝、溢洪道、泄水建筑物、取水口等。

大坝则是水库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阻挡水流和形成蓄水体积。

2. 设计步骤水库及大坝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2.1. 取得工程背景资料在进行水库及大坝设计之前,需要先取得相关的工程背景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水资源勘测、水文资料、地质资料等,用于对工程规模和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和确定。

2.2. 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水库及大坝设计的基础,它包括确定工程规划和建设目标、选取合适的大坝类型、确定水库容量等。

2.3. 水动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水动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是水库及大坝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水流的模拟和大坝结构的强度分析,确定水库及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和技术标准,确定大坝结构的具体参数。

包括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结构形式,设计引水设施、溢洪道和泄水建筑物等。

2.5. 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是将设计方案具体细化为施工图纸,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参考。

包括平面布置图、断面图、细部构造图等。

3. 资料要求水库及大坝设计资料通常包括以下内容:3.1. 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是对水库及大坝设计过程的总结和说明,包括工程概况、设计目标、主要设计参数和结果、安全评价等。

3.2. 施工图纸施工图纸是水库及大坝设计的具体呈现,包括平面布置图、断面图、结构图等。

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作业。

3.3.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水库及大坝设计的依据,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设计规范等。

设计人员应根据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地下水库调蓄初探

地下水库调蓄初探

地下水库调蓄初探摘要:阐述了地下水库的概念特征、地下水库建立的条件及库址的选择及地下水位的储蓄,分析了地下水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库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库;调蓄;探究1地下水库的概念特征1.1地下水库的定义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天然储水空间,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

天然储水空间就是含水层,包括坚硬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空隙、孔隙、裂隙、溶洞等,目前还没有严格和通用的定义。

地下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基本原理是在丰水期将多余的地表水储存在地下水库中,干旱缺水时期大量取用,以这种周期性补给、开采的运行方式调节水资源供需的时空矛盾。

1.2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的差异1.2.1 拦截和储存的对象不同。

地表水库拦截地表径流,地下水库拦截地下径流。

1,2.2地表水库将水储存在地表的峡谷、洼地中,仅是水的单相体系;地下水库将水储存在天然含水层(储水结构)的介质中,为“水——岩”两相体系。

它的存在和运动更为复杂。

1,2.3地表水库必须要有拦水工程——水坝,而地下水库有些需要有截水工程——地下水坝,有些情况不需要修建地下截水坝。

1.2.4地下水库要有含水层补给工程,即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将地表水引入地下含水层中,这是实现调蓄的基本条件之一,地表水库不需要这项工程。

1.2.5地表水库的很多功能如航运、发电、养殖等是地下水库所不具备的,地下水库也有一些特殊功能,如储蓄功能等。

1.3地下水库的优点虽然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都是以储存和调节水资源为基本目的的水资源开发工程,但与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还具有以下优点。

①可将部分地表水转入地下进行多年调节,提高水资源可调蓄空间;②地下水库水温稳定,可储冷储热,节省能源;③就地蓄水,就地取水,可以丰蓄枯采,调节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匀,最大限度地利用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④地下水库蒸发损耗小;⑤不占用土地资源;⑥水库泥沙淤积较少;⑦由于含水层的过滤作用,水质良好,不易污染;⑧能改良土壤,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⑨工程投资少见效快;⑩地下水蓄水安全,不会带来大的灾害(如地震,滑坡,溃坝等)。

地下水库的概念_分类和分级问题研究_杜新强

地下水库的概念_分类和分级问题研究_杜新强

第4卷 第2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 o l.4 2008年4月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a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p r.2008 地下水库的概念、分类和分级问题研究*杜新强1,李砚阁2,冶雪艳1(1.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春 130026;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 210024)摘 要:地下水库在水资源调控领域里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地下水库的工程实践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理论研究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工作规范。

从概念上理解,地下水库应作为系统工程来对待,并非单一的储水库区;按照储水介质不同可以将地下水库划分孔隙地下水库、岩溶地下水库和裂隙地下水库三大类,进一步按地下水库所处的地貌单元不同划分具体类型;参照地表水库的分级标准,将地下水库按照总库容划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

关键词:地下水库;地下水资源;水利工程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836(2008)02-0209-06S t u d y o nC o n c e p t,T y p e s a n dG r a d e s 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D UX i n-q i a n g1,L I Y A N-g e2,Y EX u e-y a n1(1.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R e s o u r c e s,J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c h u n130026;2.N a n j i n g A c a d e m y o f H y d r o S c i e n c e,N a n j i n g210024)A b s t r a c t: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 i s p l a y i n g a m o r e a n d m o r e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t h e f i e l d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r e g u l a-t i o n,a n dt h ee n g i n e e r i n gp r a c t i c e s f o r i t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h a dc e r t a i ne x p e r i e n c eb a s i s,b u t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s t u d yo n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 i s i n t h e p r i m a r y p h a s e y e t,t h e i r u n i f i e dt h e o r y s y s t e m a n d w o r k c r i t e r i o n h a s n't b e e nf o r m e d.T h e c o n c e p t,t y p e a n dg r a d e 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 a r e t h e p r i m a r y t h e o r e t i c a l i s s u e s 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b u t t h e s e i s s u e s h a v n't b e e n s t u d i e d s p e c i a l l y a n d s u c hs i t u a t i o n i s u n f a v o r a b l e t o b u i l d i n g a n dd e v e l o p i n g t h e 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 t h e o r y s y s t e m.F r o mt h e c o n c e p t 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s u c hr e s e r v o i r i s a k i n d o f 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s y s-t e me n g i n e e r i n g b u t n o t o n l y t h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t o r a g e a r e a.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t o r a g e m e d i a,t h e g r o u n d w-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c a nb e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op o r o u sm ed i ag r o u n d w a te r r e s e r v o i r,k a r s t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 a n df i s s u r e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f u r t h e r m o r e,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d i f f e r e n t p h y s i o g n o m y e l e m e n t w h e r e t h e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w a s b u i l d,t h e r e a r e e l e v e ni d i o g r a p h i c t y p e s 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B a s e do nt h e g r a d e c r i t e r i o nf o r s u r f a c e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t h e 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 w a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g r a d e s a s f o l l o w s:o v e r s i z e s c a l e,l a r g e s c a l e,m i d d l e s c a l ea n d l i t t l es c a l e.K e y w o r d s: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g r o u n d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修建地表水库一直是水资源人工调控领域中的主流方法,可用于防洪、供水、发电以及灌溉等目的。

浅析地下水库的修建

浅析地下水库的修建
度 较大 的大 型层状 孔 隙含水 层 , 也可 以是 大型 含水断 裂带 、 大 型岩 溶储 水空 间
等。 他 认为 为使 社会 易于 接受 , 将 一些地 区 的大型 储水 构造 或厚大 含水层 命名
为“ 地 下 水库 ” 。
【 3 ] 杜新 强 , 李砚 阁 , 冶雪 艳 . 地下 水库 的概 念 、 分类 和分 级 问题研 究【 J ] . 地
建 筑 与工 程
பைடு நூலகம்
l ■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B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f e w
浅 析 地 下 水 库 的 修 建

( 郑 州大 学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1 )
[ 摘 要] 随着 社会 的发 展 , 水 资源 对经 济 的发展 已经成 为制 约 因素 。 在环 境保 护方 面 , 水 也 承担着 重 要的作 用 。 然 而 传统 的地 表水 库 占地多 、 安全 系数 低 , 并 可 能诱 发地震 。 为 了更 好的解 决用水 问题 , 地 下水库 应 时而生 。 地 下水 库拥有 其他 水库所 没有 的优点 , 作 为一 种新生 的工 程 , 其技术 理论 还不 够完善 。 关于地 下 水库 的 修建 , 我们 应该 持有何 种 态度 ? [ 关键 词] 地 下水 库 , 水资 源 ; 含水 层 中图分 类号 : P 6 4 1 1 2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4 ) 3 1 — 0 0 6 2 — 0 1
下空 间与 工 程学 报 , 2 0 0 8 ( 2 ) .
李旺 林提 出 : 地下 水库 是用天 然地 下储 水空 间修建 的具有调 节 、 拦 蓄和 利

水库设计的理念

水库设计的理念

水库设计的理念水库设计的理念是基于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库设计理念的核心是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库,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首先,水库设计的理念是以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水需求为前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需求不断增加。

水库设计要考虑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用水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水库的规模和蓄水量,确保水资源的供应和分配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其次,水库设计的理念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水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运用生态补偿和生态恢复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河流上下游的水生态环境,确保水库的健康运行和动态平衡。

再次,水库设计的理念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节约。

水库建设和运行要协调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水和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科学的灌溉和供水技术,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此外,水库设计的理念是防洪减灾和保护水安全。

水库在防洪减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水库蓄水量和排放流量,可以有效降低洪水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水库设计要考虑水质安全问题,采取防止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破坏的措施,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最后,水库设计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

水库的设计和建设应该考虑长远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水库,建立和完善水库的监测和评估体系,解决水库长期运行中的问题,确保水库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相适应。

综上所述,水库设计的理念是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导向。

水库设计要以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水需求为前提,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水资源,防洪减灾和保护水安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理念是科学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库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发展的需要。

只有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水库建设和运行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地下水库基本概念的一点认识

对地下水库基本概念的一点认识

对地下水库基本概念的一点认识【摘要】随着水资源在人类活动的广泛利用,一个被世人称为“环保型水资源开发工程”—地下水库,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和绿色环保效应倍受人们的关注。

无论在国内、外,这类工程实践越来越多,尤其在滨海地区。

笔者通过本公司的工程实践,对地下水库的基本概念取得了点滴的认识,主要包括地下水库的类型和地下水库基本功能及地下水库发展前景与存在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地下水;地下水资源调蓄;地下水库;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0 前言据世界“水组织”最新估算,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6%,减掉冰盖、冰川等,那么地下水几乎占有了淡水资源的全部。

地下水泛指充分饱和了的土层和地质层中的地下水位以下的水体。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资源最基本来源之一,由于陆域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气降水系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陆地水资源在时空领域分布上亦不均衡。

地表径流(面状、线状、常年性和季节性等)和各类地下径流的存在,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水资源浪费,如何利用各种工程手段,有效的拦截这些径流取之利用,成为现今专家、学者广泛观注的课题。

“地表储水体系”即地表水库,成为迄今为止水利工程建设的主体。

对于地下水库的概念,世人之今还比较陌生,工程实例也较少,仅在国内及少数省份以探索、研究的方式开发利用,缺乏根本性的认识。

国外一些学者经过系统的研究分析,将地下水库称之为“环保型水资源开发工程”。

近几年这类工程,国外发展速度很快,日本、以色列、美国、荷兰、前苏联、法国等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开始这方面的工程实践。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也相继在北京、河北、山东、大连等地试验性的建设了一批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库(见表1),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还有一批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正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孕育施工,有力地显示了这种环保型水资源开发方式的强大生命力,尤其在水资源贫乏海水入侵严重的滨海地区,实践意义更为重大,不失为一种即可充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又可有效地防止海水入侵的可靠的地下水开发模式。

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的区别

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的区别

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的区别一、地表水库拦截地表径流,将水储存在地表的峡谷、洼地中;地下水库拦截地下径流,将水储存在天然含水层(储水构造)的介质中,形成“水-岩”两相体系。

它的存在和运动更为复杂,定量描述这种运动的科学是地下水动力学。

二、地表水库必须要有拦水工程———水坝,有的地下水库要有截水工程———地下水坝。

例如在滨海河谷地区开发地下水经常导致海水入侵等问题。

通过地下截水工程,不仅拦截了地下径流形成地下水库,而且还阻挡了海水沿含水层的渗流侵入,有效地防止海水入侵。

有些情况不需要修建地下截水坝,例如边界完整的地下水盆地。

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示意图(①—原始地下水位;②—建库后坝内地下水位;③—海水位;④—地下水坝;⑤—地下水库咸水残留体;⑥—建库后坝外地下水位)三、地下水库要有含水层补给工程,即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天然渗入、井、渠、沟引渗等)将地表水引入地下含水层中,这是实现调蓄的基本条件之一,地表水库不需要这种工程。

四、地下水库所不具备的地表水库的很多功能如航运、发电、养殖、旅游等,那么地下水库具备什么功能呢?蓄水功能地下水库的蓄水功能以一般构建在赋水介质空隙内的库容空间为基础。

遵循“以丰补欠”的原则,利用巨大的贮水空间,地下水库可以在丰水期蓄积大量的水,以备枯水期之用。

从而优化水资源在时间上的配置。

调水功能选择合适的地点和途径,通过相应的工程手段,人为干预库区地下水的补入与采出。

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将经济合理地用于地下水库的水资源调入库中。

另一方面,在恰当的时间最有效地将库中水调出到需水单位。

由此完成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功效。

其他功能地下水库还可以防止地面沉降、滋润生态环境、增加对降水资源的截留、调节小气候、储冷储热等。

这些都属外延功能,以蓄水和调水功能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目前仍未将地下水库和地下含水层、储水构造的概念严格地区别开来, 赵天石[ 2] 虽然将地下水 库看作地下水开发工程, 但其他大部分人将地下水库的概念限制在水文地质学的范畴内, 且时常有人将 地下水库和地下含水层混为一谈。地下水库不同于地下含水层, 在于人为地干预了地下水流的天然调
收稿日期: 2005-07-12 基金项目: 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 SCX2003- 5) 作者简介: 李旺林( 1964- ) , 山西榆社人, 博士生,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水工结构和地下水库。E-mail: cswlw@ jnnc. com
21009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地下水库的基本概念, 提出了地下 水库的 储水介 质分类 法。在完善 地下储 水空间 和水源 两个基
本建库条件的基础上, 补充了地下水库的可持续、环境和生态 3 个建库条 件。文中以王 河地下水库 为例, 提出和介
绍了地下水库的动态设计法, 并认为地下水库的基本设计理论包括 6 个方面: 地下水库 建库理论、地下水 水文学理
文献[ 1] 分类比较直观、简单, 可以清楚地反映有无地下坝, 代表了当时地下水库分类的观点, 但由 于当时建设的地下水库较少, 它无法恰当地概括当今新出现的地下水库, 也无法反映地下水流的特征, 而地下水流的特征决定着地下水库回灌和开采工程的布置等; 文献[ 2] 分类具有地方特色, 但分类依据 较多, 且无法概括所有的地下水库。随着地下水库建设的发展, 目前的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地下水库交 流和实践的需要, 需要进一步研究能够反映地下水库本质特征的分类方法。 212 地下水库的储水介质分类法 21211 储水介质分类法 储水介质分类法是根据储存地下水载体的不同进行地下水库分类的一种方 法。利用储水介质进行地下水库分类, 主要有以下理由: ( 1) 储水介质可以反映地下水贮存形式的差别 及地下水流运动特征和规律的不同; ( 2) 储水介质影响地下水库建筑物的布置。由表 1 可以看出不同储 水介质的地下水库具有十分明显的本质差别, 因此说储水介质能够区别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库的主要特 征, 建议推荐储水介质分类法。
) 613 )
节能力和扩大了地下含水层的蓄水能力。笼统地将大型储水构造命名为/ 地下水库0是不科学的, 仿照 地表湖泊, 可将天然的大型储水构造命名为地下湖。
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特殊的水库。 它包含 3 层意思: ( 1) 地下水库位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天然的地下储水空间中, 天然地下储水空间指地下 储水构造, 由岩体和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裂隙和溶隙组成; ( 2) 强调地下水库具有人为地拦蓄和调节地 下水流的作用; ( 3) 指明地下水库是一种将水存放于地下的特殊的水库, 是一种新型的蓄水水利工程。
在谈到地下水库的同时, 应注意地下水库与地下水人工补给的区别。地下水人工补给只是地下水 资源被超采后的一种被动的补救措施, 是单纯的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储量。
2 地下水库基本分类的探讨
211 我国目前的地下水库分类和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的地下水库分类有两种: ( 1) 文献[ 1] 根据工程构 筑形式将地下水库分为有坝、无坝和混合类型三类; ( 2) 文献[ 2] 根据地下水库的介质、地貌成因、位置和 人为开采情况将辽宁省的地下水库分为调蓄型、开采漏斗型、河谷型、陆地岩溶型及滨海岩溶型 5 种。
有坝 无坝 有坝 无坝
王河地下水库、黄水河地下水库 南宫地下水库, 大庆地下水库
岩溶介质地下水库
地下河及管道岩溶 裂隙岩溶
马官地下水库
松散与岩溶介质
傅家桥地下水库
混合介质地下水库
裂隙与岩溶介质
松散与裂隙介质
3 地下水库的建库条件
311 地下水库的建库条件 建库条件指建立地下水库所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目前一般考虑两 个最基本的建库条件, 即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和水源。此外, 作者认为还必须考虑可持续条件、环境条件 和生态条件, 特别是环境条件有时会成为建库的决定因素。
地下储水空间中的孔隙、裂隙和溶隙构成地下水库的库容, 地下储水空间常指各种含水构造, 如冲 洪积扇、地下岩溶等。地下水库库区由库区边界所围成的相对封闭的地下储水空间组成, 库区边界包括 进水边界、泄水边界及由地下分水岭、水库的决定性条件。水源通常指通过本流域或跨流域引来的没有污染的地下水、 地表水, 以及中水、矿坑排水等。地下水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实现了人工调节地下水流, 它包括三方面 的调节措施: 一是通过建造地下坝抬高地下水位, 截住和多蓄地下水; 二是通过人工入渗补给地下水, 增 强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能力; 三是通过开采地下水, 预留地下蓄水空间, 相应地增大地下水的蓄水量。
环境因素是决定地下水库能否兴利的重要因素, 它包括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指库区污染和回灌水 等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另一方面指建库后的地下水位、水质是否会带来不利的环境问题, 如地下水位 的反复升降是否会引起大范围的地面沉降等。
可持续条件是指建立地下水库不是一次性的, 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要求地下含水层现在 和将来都不会因兴建地下水库丧失自己的使用功能。
) 614 )
( 1) 型( 1 @ 107 > Va \1 @ 106 m3 ) 、小( 2) 型( 1 @ 106 > Va \1 @ 105 m3 ) 五类地下水库。/ 有效库容0指地下水
库中参与地下水调节的最大库容。与地面水库不同, 地下水深度可能超过几百米, 深层地下水所占的库
容有可能成为库容的主体, 而参与调节的库容有限, 因此用总库容难以真实地反映地下水库的实际规
2006 年 5 月 文章编号: 0559- 9350( 2006) 05- 0613- 06
水利
SHUILI
学报
XUEBAO
第 37 卷 第 5 期
地下水库的概念和设计理论
李旺林1, 3 , 束龙仓2 , 殷宗泽1
( 11 河海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8; 21 河海大学 水资源环境学院, 江苏 南京 31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表 1 地下水库的主要特征和区别
项目 储水空间 含水层分布 水流特性 地下坝截渗或挡水方式
回灌工程布置
松散介质地下水库 松散介质中的孔隙
比较均匀 孔隙渗流 采用各种方式
无限制条件
裂隙介质地下水库 断裂岩层中的裂隙
取决于断裂构造 裂隙渗流
采用灌浆的方式
受限于断裂构造
岩溶介质地下水库
岩溶中的溶隙 取决于岩溶构造 裂隙渗流、管道流、明流 采用灌浆方式( 裂隙岩溶) 或筑坝方式
4 地下水库设计理论
411 地下水库动态设计法
) 615 )
41111 地下水库动态设计法的概念 从已建的地下水库来看, 绝大部分都采用水均衡法进行地下水的 调蓄分析和计算, 然后进行地下水库设计。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是无法反映地下水库的实际水位, 影响 了地下水库设计的可靠性。目前虽有利用地下水动力学原理进行地下水动态分析的研究, 但在地下水 库设计中还没有体现地下水动力学的方法。本文在水均衡法和地下水动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地下水 库的动态设计法。
我国学者提出的地下水库定义有: ( 1) 林学钰[ 1] 提出地下水库是一个便于开发和利用地下水的储水 地区, 具有多种功能, 包括水的供给、储存、混合和输送; ( 2) 赵天石[ 2] 提出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 储水空间, 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 ( 3) 杜汉学[3] 2002 年提出地下水库就是指存在于地下的 天然大型储水空间, 并认为为便于社会接受, 将一些地区的厚大含水层或大型储水构造应进一步命名为 / 地下水库0。
生态条件指建立地下水库是否会对植物、生物的生存带来不良的生态问题。 312 地下水库储水空间的基本要求 为能满足地下水库调蓄地下水的功能, 地下水库储水空间应满足 4 个基本条件。( 1) 库容条件。储水空间必须提供足够的库容, 同时应具有充分的连通性, 保证地下水 在整个库区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 2) 水量交换条件。储水空间必须满足地表水和地下水快速进行 水量交换的条件, 即需要天然储水空间本身具有或通过工程措施能够达到足够的渗透性; ( 3) 可利用条 件。储水空间必须满足可利用、经济开采地下水的要求, 这要求含水层的埋深适宜; ( 4) 封闭性条件。储 水空间的底部应存在相对不透水层, 除进水、出水边界外, 储水空间的四周边界应相对封闭或通过工程 措施使之相对封闭, 库区不存在无法控制的导水性断裂, 以避免过量的渗漏。
( 地下河岩溶) 无回灌( 地下河岩溶) , 取决于断裂构造( 裂隙岩溶)
回灌堵塞问题
存在
未发现
未发现( 裂隙岩溶) , 无( 岩溶地下河)
开采工程布置 水库功能
环境地质问题
无限制条件 供水、防洪、防海水侵染、
恢复地下水生态等 土壤次生盐碱化等
受限于断裂构造 供水、防洪等
受限于岩溶构造 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等
淹没等
21212 储水介质分类表 根据储水介质的不同可进行地下水库的一级分类。在同一类储水介质的地 下水库中, 也存在着个性上的差异, 由此进行二级分类。如松散介质地下水库的主要差别在于有无地下 坝, 岩溶介质地下水库的主要区别在于岩溶构造的不同等。储水介质分类法详见表 2, 应说明的是随着 地下水库建设的发展, 储水介质分类法也会得到补充和完善。 213 其他的分类方法 管理分类法是按地下水库有效库容 Va 的大小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将地下 水库分为大( 1) 型( Va \1 @ 109 m3 ) 、大( 2) 型( 1 @ 109 > Va \1 @ 108 m3 ) 、中型( 1 @ 108 > Va \1 @ 107 m3 ) 、小
模。管理分类法的优点就在于能够根据水库的大小进行分级管理。
埋藏分类法是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它将地下水库分为潜水、承压水和潜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