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2篇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2篇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精选2篇(一)教案:科目:科学年级:中班课题:《站起来》教学目的:1. 学习站立的根本动作。

2. 进步学生的平衡才能。

3. 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

教学准备:1. 平整的地面。

2. 音乐或节奏器材。

3. 画有各种动物的海报或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准备一些画有不同动物图片的海报或卡片,例如:狗、猫、鸟、鱼等。

2. 让学生看各种动物的图片,并问:“哪个动物会站起来?”等学生答复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站起来。

主体活动:1. 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站立姿势,告诉学生脚要并拢,挺直腰杆,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

2. 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示范,一边说一边自己尝试站起来的动作。

老师可以边拿着音乐或节奏器材,边说:“大家站起来,两只脚并拢,挺直腰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3.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进展站起来的练习,如练习从坐姿到站立姿势的过程,从躺姿到站立姿势的过程,从小组合作站立等等。

可以配适宜当的音乐或节奏器材,增加兴趣性。

4. 引导学生进展站立的游戏,例如:站立赛,两个学生同时站起来,看谁站得快、站得高等。

总结活动:1. 让学生自由讨论站立过程中的感受和困难。

2. 引导学生总结站立的正确动作和要领。

教学反思:这堂科学课的教学目的是让中班学生学会站立的根本动作,进步他们的平衡才能和肌肉力量。

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站立,并且也在玩乐中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和力量的增强。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用了多种形式:从引入活动中通过图片引发学生的考虑和好奇心,到主体活动中通过示范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配合音乐或节奏器材,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动作的标准和有节奏地进展动作练习。

同时,也结合了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通过这次教学理论,我发现学生在玩乐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进步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站立过程中还存在困难,如保持平衡等,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细节和稳固,提供更多的练习时机和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了解人体站立的原理和必要性。

2.学生掌握人体站立的动作技能。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追求进步,不断尝试的态度。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人体站立的原理和必要性。

2.学生掌握人体站立的动作技能。

2.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人体站立原理的难度。

2.学生掌握人体站立的正确姿势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教学内容•什么是站立?•为什么要站立?•如何站立?•站立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8分钟)1.老师放一段小视频,让学生观看。

2.询问学生这个小视频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步:告知学习目标(5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知晓在本节课中需要学习到什么内容。

第三步:学习内容与综合知识(25分钟)1.学生观看教学课件,了解站立的基本知识。

2.老师解释站立的原理和必要性。

3.老师示范站立的正确姿势和动作,再让学生自己模仿。

4.教师实际演示站立时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注意。

第四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1.分别让学生站立,检查他们的姿势是否正确。

2.请学生模拟其他人出现摔倒时的站起来的正确方式,并让其他学生评价他们的站立方式是否正确。

第五步:(2分钟)1.教师对本次学习进行和归纳。

2.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学习不足。

四、教学反思本次科学教学针对掌握动作技能和了解动作原理两项教学目标,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科学知识,同时通过站立的配合动作加深学生对该技能的理解。

但是,教学反馈结果表明,部分学生并不能够准确地理解站立的基本规律,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加强相应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能力。

另外,在本次课中,通过让学生模拟站起来的场景,向学生传递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重要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在掌握技能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并且要恰当地进行权衡。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一、教学内容《站起来》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作用》,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力的作用,探索不同方式使物体“站起来”,了解简单机械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作用,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物体“站起来”的不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探索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了解力的作用。

难点:理解简单机械原理,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小球、斜面、滑轮、绳子、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小球、斜面、滑轮、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倒地的积木,提问:“如何让这个积木站起来?”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讲解与探索(10分钟)(1)教师讲解力的作用,引导幼儿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2)教师示范用不同的方法使积木“站起来”,如用手推、用小球滚动、用斜面等。

(3)幼儿分组操作,探索使积木“站起来”的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种方法(如用滑轮和绳子),讲解如何使积木“站起来”,并引导幼儿理解简单机械原理。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练习,尝试用所学的各种方法使积木“站起来”。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2. 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手推、小球滚动、斜面、滑轮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一个倒地的玩具“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力的作用,掌握了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力的作用,了解不同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精选

《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精选

《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站起来”。

通过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幼儿了解简单物理原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站起来的基本原理,知道力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站起来的原理,知道力的作用。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如小球、书本等)、动画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一个小女孩从地上站起来。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小女孩是如何站起来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站起来”。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实物(如小球、书本等),让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会站起来?(2)教师通过动画课件,讲解站起来的基本原理,让幼儿了解力的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自己站起来的过程,并分享给同伴。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它们是如何站起来的?六、板书设计1. 站起来2. 内容:(1)站起来的原理:力的作用(2)生活中的例子:小球、书本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站起来的过程,并解释原理。

2. 答案示例:我站起来的过程:先用双手撑在地上,然后用力向上,站起来。

原理:力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站起来的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力的概念理解不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了解其原理。

(2)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站起来的过程,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作用》,详细内容为“站起来”。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幼儿了解力的作用原理,掌握用力使物体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作用原理,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用力使物体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的方法。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原理,学会用力使物体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玩具汽车、小球、绳子、木棒、图卡等。

学具:每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白板、记号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木棒,提问:“你们能想办法让这个木棒站起来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尝试。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卡讲解力的作用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教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力使物体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4. 小组讨论(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讨论用力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站起来2. 板书内容:力的作用原理用力使物体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用力使一个静止的物品从桌子上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用力使物体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的方法。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力的作用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观察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开展科学小实验,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力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它们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站起来》。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站起来的基本原理,探索力的作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站起来的基本原理,理解力的作用。

2.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站起来的原理,探索力的作用。

重点:使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掌握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小球、平衡木、玩具汽车等。

学具:纸张、胶棒、剪刀、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积木、小球、平衡木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能站起来?”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一个积木,演示如何使其站起来。

(2)引导幼儿讨论:“积木为什么能站起来?”3. 随堂练习(5分钟)(1)分发纸张、胶棒、剪刀等学具,让幼儿尝试制作一个能站起来的物体。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与展示(5分钟)(1)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经验。

(2)讨论在制作过程中,哪些方法更容易使物体站起来。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尝试用身边物品制作一个能站起来的物体。

六、板书设计1. 站起来的原理2. 力的作用3. 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身边物品制作一个能站起来的物体。

答案:略。

2. 作业要求:作品美观、稳固,能够体现力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掌握了站起来的原理,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力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力的作用,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站起来。

例如:物体的形状、大小、重量等。

鼓励幼儿在课后进行探索实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身体的秘密》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为探索人体站立的基本原理,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协同作用,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体验站起来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站立的基本原理,知道骨骼和肌肉在站立过程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体站立的基本原理,骨骼和肌肉的协同作用。

教学重点:让孩子通过实践操作,体验站起来的过程,了解站立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骨骼模型、肌肉模型、教学挂图、站立原理动画视频。

2. 学具:每人一份骨骼和肌肉拼图、彩泥、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让幼儿尝试从坐姿变为站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站起来。

2. 新课内容展示:(1)播放站立原理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讲解骨骼和肌肉在站立过程中的作用。

(3)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3. 实践操作:(1)让幼儿用骨骼和肌肉拼图进行拼图游戏,加深对站立原理的理解。

(2)用彩泥、画纸、画笔创作自己的站立人像,展示骨骼和肌肉的协同作用。

4.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讲解站立时骨骼和肌肉的配合,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站立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幼儿两人一组,互相帮助,完成站立动作,并解释站立时骨骼和肌肉的作用。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骨骼和肌肉的协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站起来2. 主要内容:(1)人体站立的基本原理(2)骨骼和肌肉的协同作用(3)实践操作:拼图、创作站立人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站起来的样子,并标注骨骼和肌肉。

2. 答案:幼儿作品,骨骼和肌肉标注正确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1)通过实践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探索与发现》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二节“站起来的秘密”。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不同物体站立的方式,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观察并记录站立物体的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站立的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通过实践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能力,让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体站立的原因。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玩具汽车、铅笔、橡皮、纸杯、小球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具,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物体站立的方式。

讲解活动要求,让幼儿尝试让不同物体站起来。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积木为例,讲解积木站立的原因,引导幼儿观察积木的底部形状。

拓展至其他物体,让幼儿思考如何让这些物体站起来。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实践操作,让物体站起来。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

4. 记录与展示(10分钟)引导幼儿用画笔、记录表记录自己小组的发现。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进行拓展思考。

六、板书设计1. 站起来2. 内容:不同物体站立的方式积木、玩具汽车、铅笔、橡皮、纸杯、小球等物体站立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家里的物体,尝试让它们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瓶子、书本、手机等,站立方法如倒放、斜放、借助辅助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让站立物体更稳定,引入更多关于力的知识。

组织家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索过程,共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物体站立的原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教育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提高幼儿的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意识。

活动准备:1. 平坦的地面空间。

2. 音乐播放器。

活动过程:引入:1. 老师让幼儿坐在地上抬起双手,观察他们的手指和手掌。

问:“大家看到自己的手指和手掌了吗?你们的手指和手掌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通过手指和手掌做什么动作呢?”身体控制练习:2. 老师播放音乐,让幼儿站起来。

然后,老师指挥幼儿做一系列的身体控制练习,如踮起脚尖、扭动臀部、转动腰部等。

每个练习持续约30秒,鼓励幼儿跟随指导进行。

平衡游戏:3. 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平衡游戏。

首先,让幼儿尝试单脚站立,观察他们保持平衡的状态。

然后,让他们尝试双脚离开地面,保持平衡。

最后,鼓励他们尝试行走或跳跃时保持平衡。

讨论和分享:4. 完成活动后,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在活动中的体会和观察。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觉得哪些动作更容易保持平衡,哪些动作更容易失去平衡,并解释原因。

活动延伸:身体部位认知:1. 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描绘不同的身体部位,如头部、手臂、腿等。

让幼儿观察并辨识这些身体部位。

鼓励幼儿用手指指向相应的身体部位,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健康习惯培养:2. 借助相关图片或书籍,引导幼儿认识深呼吸对身体的好处,并教授他们正确的深呼吸方法。

鼓励幼儿每天多进行深呼吸练习,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坐立行走的习惯。

活动反思:通过《站起来》这个科学教案,幼儿能够认识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身体控制练习和平衡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并培养他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意识。

通过延伸活动,进一步拓展幼儿对不同身体部位的认知和健康习惯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科学发展,设计更多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科学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索,为他们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站起来”。

通过让幼儿观察和实验,探索不同材料的物体站起来需要的力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材料的物体站立起来的难易程度,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材料的物体站立起来的难易程度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的物体(如木块、塑料块、金属块等)、平衡木、实验记录表。

2. 学具:小剪刀、胶带、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并尝试让不同材质的物体站立起来,引导幼儿发现站立起来的物体与材质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a. 展示木块、塑料块、金属块,让幼儿猜测哪个物体容易站立起来。

b. 邀请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c. 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站立起来的难易程度。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站起来》2. 板书内容:a. 不同材质的物体:木块、塑料块、金属块b. 实验结果:木块容易站立起来,塑料块较难,金属块最难c. 结论:物体站立起来的难易程度与物体材质有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尝试让它们站立起来,记录实验结果,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实验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探索其他影响物体站立起来的因素,如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材料的物体站立起来的难易程度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站起来》优质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站起来》优质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站起来》优质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详细内容为“站起来——探索平衡与稳定”。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理解平衡与稳定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衡与稳定的含义,能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二者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平衡与稳定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掌握平衡与稳定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衡木、不倒翁、积木等。

2. 学具:每人一套积木、一次性纸杯、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走上平衡木,体验平衡的感觉。

讨论如何保持平衡,引出平衡与稳定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不倒翁,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它不会倒。

讲解平衡与稳定的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积木搭建不同形状的塔,观察哪种形状更稳定。

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4. 动手操作(10分钟)每组幼儿用一次性纸杯和小球设计一个平衡装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各组展示自己的平衡装置,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平衡与稳定2. 影响平衡与稳定的因素3. 平衡装置设计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版的平衡装置,并拍照记录。

2. 答案:幼儿可根据所学知识,利用家中的物品(如筷子、小球、瓶子等)设计平衡装置。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家长协助拍照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对平衡与稳定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探索更多关于平衡与稳定的知识。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过程4. 动手操作的指导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使用直观的教具,如平衡木、不倒翁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形象地理解平衡与稳定。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到站立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动作,引导幼儿尝试站立,并能够站立久一些时间;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能够发现周围的事物和身体的变化;3.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自信心,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站立的意义与好处通过图片、视频和幼儿的身体感受,让幼儿认识到站立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动作,讲解站立的意义和好处。

鼓励幼儿站起来,互相帮助和支持,尝试站立并保持站立的时间。

2. 观察身体变化让幼儿站立、坐下、俯身等动作,观察身体的变化,以及在站立和坐下时身体的重心变化。

引导幼儿探究身体变化的原因,讲解身体重心的概念,以及重心位置对身体平衡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关注力和观察力。

3. 建立自信在讲解站立的意义和好处时,鼓励幼儿勇敢尝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互相支持,相互鼓励,并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表现,建立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幼儿认识到站立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动作,引导幼儿尝试站立,并能够站立久一些时间;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能够发现周围的事物和身体的变化;3.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自信心,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认识到身体重心的概念,并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到重心的变化与身体平衡之间的关系。

同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勇敢地尝试站立和变化身体的姿势。

四、教学活动1. 活动一:站立比赛(1)活动目的:让幼儿尝试站立,并能够站立久一些时间;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2)活动内容:准备一个计时器和一些标记物(如卡片或石子等),让幼儿们在一个指定区域内尽可能长时间地站立,并且不许移动。

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幼儿的站立时间,并将标记物放在幼儿们的脚前,以便记录站立的位置。

比赛结束后表扬和肯定幼儿的表现,并鼓励幼儿们互相表扬和支持。

2. 活动二:变换身体姿势(1)活动目的:让幼儿尝试变换身体姿势,观察身体的变化和重心的位置;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作用》,详细内容为“站起来”。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力的作用,认识站起来的过程中力的作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作用,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学会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体验站起来的过程,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力的作用,并能用力的概念解释站起来的过程;重点:学会观察、动手实践,体验站起来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玩具汽车、小球、绳子、图卡等;学具:积木、纸杯、塑料瓶、小椅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玩具汽车、小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动吗?”(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体验用力的感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卡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幼儿认识力的作用;(2)讲解站起来的过程中,力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积木、纸杯等学具,尝试站起来;4. 分组讨论(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站起来的过程中力的作用;(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站起来》2. 主要内容:力的作用站起来的过程力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踢足球时,足球为什么会飞起来?(2)拉扯绳子,为什么绳子会变形?2. 答案:(1)因为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了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因为拉扯绳子时,力的作用使绳子的形状发生改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力的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站起来的过程中力的作用的掌握程度;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其他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现象,尝试用力的概念进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设置和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站立姿势,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2.让学生了解站立的好处,形成正确的站姿和站立习惯。

3.激发学生发现身体的功能和特点,培养他们尊敬自己、保护自己的个人意识。

二、教学准备•讲义•站立标准图片•幼儿专用椅子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站起来》。

2.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站姿并介绍有关站姿的知识。

3.引导学生参照图片,自己站起来进行体验。

2. 探究(20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站立,观察自己站立时的动作和状态。

2.引导学生体验倾斜和居中站姿的不同,并让其感受自己的身体变化。

3.带领学生探究为什么站直了,身体会感觉更舒适。

引导学生发现站直的好处,例如身体更加稳定,站久了也不会累,甚至能感到愉悦和自信。

3. 强化(30分钟)1.让学生再次站立并回忆上一次的站立是否符合正确的站姿。

2.让学生反思并发表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正确的站姿以及站立的好处。

3.引导学生进行体操并边体操边注意站姿变化,以便巩固学习成果。

4. 归纳(10分钟)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站立的好处,明确站立的标准。

2.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并着重提醒他们发扬自己的个人意识,保护自己和班级的起立权力。

四、反思(10分钟)1.教师可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自我评估课堂表现和自己的站姿是否规范,并指导他们如何更准确的站立。

2.教师可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案进行反思总结,发现不足,以便于今后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后延伸•家长参与:发送学习提示,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站立,培养好的身体习惯。

•学生参与:参加户外站立比赛,更好的体验站立的乐趣。

六、教学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站立姿势,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让学生了解站立的好处,形成正确的站姿和站立习惯。

•激发学生发现身体的功能和特点,培养他们尊敬自己、保护自己的个人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作用》,详细内容为“站起来”。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幼儿了解简单力学原理,认识力的作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力的作用,了解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力的作用。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作用,并能够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积木、玩具车、磁铁等。

学具:纸张、彩泥、吸管、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小球,请幼儿想办法让小球“站起来”。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到前面尝试,观察他们的操作方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小球“站起来”的实例,引导幼儿了解力的作用。

(2)教师讲解力的概念,让幼儿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彩泥、吸管、绳子等学具,尝试让不同物体“站起来”。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让物体更容易“站起来”。

(2)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1.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2)和家长一起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力的作用?2. 答案:(1)记录表格见附件。

(2)示例:拉窗帘、关门、踢足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力的作用,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教案目标:1.让幼儿认识到身体的站立姿势,并能正确站立;2.培养幼儿观察和动手的能力;3.提高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让幼儿理解站立的姿势;2.引导幼儿观察他人站立的动作;3.组织幼儿参与合作实践。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物道具;2.教学辅助材料:幼儿园音乐器材(如小喇叭、小鼓等);3.教室环境:舞蹈区域、音乐区域。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与幼儿互动问候,制造轻松的教学氛围;2.通过向幼儿展示站立姿势的图片,引发幼儿对站立姿势的认知和思考。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教师利用实物道具(如球、花瓶等)演示站立姿势,并引导幼儿观察;2.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总结站立姿势的特点,并与幼儿一起总结站立姿势的重要性;3.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摆出不同的站立姿势,并互相观察和评价。

三、讨论合作(20分钟)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3-4人,给每组一张站立姿势的图片;2.幼儿在组内讨论并整理出几个与图片相符的站立姿势;3.幼儿会集各组的答案,与全班一起讨论并展示;4.教师帮助幼儿总结站立姿势的正确与错误之处,引导幼儿整理出正确的站立姿势。

四、实践活动(30分钟)1.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站立姿势的实践活动;2.幼儿按照指令,放手再站立、单脚站立、站立转圈等,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3.幼儿分组进行站立姿势表演,并进行评价和分享。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站立姿势的重要性,总结出站立姿势对身体健康的作用;2.教师让幼儿自由发表对课程的感悟和体会。

六、延伸活动: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健康活动中,让家长与幼儿一起练习站立姿势,并邀请专业指导员给出指导意见。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对于站立姿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地站立。

他们也很好地完成了小组合作和沟通,充分发挥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在下节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站立姿势的游戏,让幼儿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课题名称:站起来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站立的基本动作,并加以表演。

2. 能够发觉身边的事物有些是可以站起来的,有些是不行的。

3. 通过本身的动手实践,本身制作一张“能立的东西与不能立的东西”列表。

4. 提高幼儿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教学内容:1. 站立的动作。

2. 能够站立的事物与不能站立的事物。

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

2. 视听互动。

3. 实践动手制作。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带着孩子们看一看并唤起他们的爱好:在课桌上放上一个球,看看它会不会掉下来?(2)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方式来跟孩子们呈现站立的动作2. 正确站立的演示(1)老师示范站立的动作,同时,要求同学跟着老师一起站起来,并注意身体平衡。

(2)引导幼儿们现在去感受一下站立的好处,假如没有站起来,还需要蹲着走路,坐着吃饭等等。

3. 识别能立的事物和不能立的事物(1)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主题:能立的与不能立的,让幼儿发挥本身的想象和认得本领,说出一些能站立和不能站立的事物。

(2)老师会在画面上放一些杂七字母,让幼儿们认真地阅读,并找出其中全部的“站立”相关的字样。

(3)为了加深幼儿的理解,老师现场呈现电脑、书、玩具车、音箱等五个物品,让孩子们评估这些物品是否能够站立。

4. 制作能立的和不能立的列表(1)孩子们分组讨论并制作表格,将物品分为“能站立”和“不能站立”两类,并分别标记在表格中。

(2)幼儿老师一起来共享:依据不同的物品,找出孩子们的分类方法,一起进行探讨,让大家认得到物品分类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

5. 反思环节教学时间:本课需要三节课时间,每节课45分钟。

教学资源:黑板、五个实物、球、音频,图片等。

教学评估:1. 通过教学过程,察看幼儿是否能正确站立。

2. 通过制作“能立的东西与不能立的东西”列表,察看幼儿是否能够分类物品,并标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同时,看看他们是否能够清楚地描述物品能否站立。

《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精选

《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精选

《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站起来》。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力的作用,了解不同物体站立的方式,探索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站立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作用,理解力可以使物体改变状态。

2.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站立的方式,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站立的影响。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站立的方式,探索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倒翁、平衡鸟、积木、小球、小棒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不倒翁,请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个玩具总是站不起来呢?引导幼儿关注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用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使平衡鸟站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积木搭建一个稳定的结构,观察力的作用。

(2)让幼儿尝试用小球和小棒使小球站立,感受力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站起来》2. 板书内容:(1)力的作用:使物体改变状态(2)物体站立方式:不倒翁、平衡鸟等(3)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影响物体站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可以利用力的作用站起来的物体,并描述其站立方式。

2.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一个牙膏盒,将它立起来时,需要将底部挤压,使底部与地面形成摩擦力,从而使牙膏盒站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力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描述物体站立方式的能力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力的作用,如风力、水力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站立的影响。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不倒翁的例子引发幼儿对力的思考。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站起来》这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力世界”,详细内容围绕“力作用”展开,通过实践和游戏,让幼儿感知和认识力作用,学会用力使物体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力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状态。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力概念,掌握用力使物体发生变化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不倒翁、气球、绳子、小木棍、小汽车等。

2.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一个气球、一根绳子、一个小木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个不倒翁,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它总是站不起来?我们可以用什方法让它站起来?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力概念,通过示范操作,让幼儿解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力使气球、绳子、小木棍等物体发生变化。

4. 游戏互动(10分钟)开展“找力”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可以改变物体状态力,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六、板书设计1. 力作用改变物体状态使物体移动2. 实践方法用力推、拉、压、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找出家里三个物品,用力使它们发生变化,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物品1:气球,用力吹气,气球变大。

物品2:小汽车,用力推动,汽车前进。

物品3:绳子,用力拉扯,绳子变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发现幼儿对力概念有基本解,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幼儿对用力大小掌握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将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方向力对物体影响,进一步丰富他们科学知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实践探索,提高家庭科学教育有效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选择《站起来》这节课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站起来的多种方法,知道借助外力能让纸站起来。

2.愿意分享经验,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积木、夹子、橡皮泥、纸宝宝人手一张,大记录表,记号笔,展板,相机,多媒体设备,黑板,音乐《快乐舞会》活动过程:
自由探索感知纸的特性。

师:小朋友,这是一张纸宝宝,今天这纸宝宝想和你们玩游戏,等一会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回位子上拿一张纸宝
宝,和纸宝宝玩什么游戏呢?你们可以先看看、摸摸这纸宝宝,多多认识他,现在请你们回位子上吧!
(音乐声想起,孩子们坐回位子上)
师:你们和纸宝宝都玩什么游戏了?(自由回答)刚才我和你一起我们是怎么玩的?
幼:我在想办法让纸宝宝站起来……
(二)引题:纸宝宝闯关,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

师:朋友们请纸宝宝参加快乐舞会,但是纸宝宝用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站起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纸宝宝站起来?(出示闯关板)
师:纸宝宝出发了,他来到第一关。

(出示记录表)
师:请小朋友们猜猜夹子能不能让纸宝宝站起来.
幼:可以……不可以……
师:我猜夹子能让纸宝宝站起来,我就在这里做记录,到底夹子能不能让
纸宝宝站起来呢?请小朋友们动手试试吧。

师:请小朋友们把夹子和纸宝宝送回篮子里去,坐回位子上。

师:你成功了吗?夹子能不能让纸宝宝站起来?你是怎么做到的?(个别展示)
幼:……
师:那我们就在夹子能不能让纸宝宝站起来这里做一个记录,打一个勾。

恭喜大家,第一关闯关成功。

(二)第二关:橡皮泥关——借助橡皮泥让纸站起来。

师:第二关我们看看是什么?是橡皮泥。

请小朋友猜猜橡皮泥能不能让纸宝宝站起来呢?(个别回答做记录)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师:到底橡皮泥能不能让橡皮泥站起来,请小朋友们动手来试试。

(大部分幼儿成功,音乐响起)
师:请小朋友们把橡皮泥的纸宝宝送回家,回中间来吧。

师:你成功了吗?(请小朋友上来展示他们的做法)你是怎么成功的?请你也在动手试试橡皮能不能使纸宝宝成功站起来这一栏打勾。

有没有小朋友没有成功的,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也可以这样试试。

(三)第三关:无材料关——尝试不借助辅助材料让纸站起来。

师:第三关到底是什么呢?哦!什么都没有那怎么办呢?这次纸宝宝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了,请小朋友们猜猜,在没有任何的东西帮助,纸宝宝能站起来吗?请你喝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等一下请你把讨论的结果告诉我。

(大部分幼儿成功,音乐响起)
师:请小朋友们把纸宝宝送回家,坐回中间来吧!在没有任何的东西帮助,纸宝宝能站起来吗?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下记录。

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纸宝宝都立在地上吧!
(四)参加快乐舞会,活动自然结束。

师:恭喜大家第三关闯关成功,纸宝宝在你们的帮助下顺利来到舞会,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参加快乐舞会,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目标是探索纸站起来的多种方法,知道借助外力能让纸站起来并分享站起来的方法,在前两个环节使用夹子和橡皮泥探究让纸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在这两个探究环节中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积极激发孩子探究兴趣,在探究多种纸宝宝站起来的方式,从夹子到橡皮泥难处层层递进,整个活动的难点是:在没有任何事物的帮助下探究纸宝宝自己站起来的方法,孩子惯性思维定势纸宝宝两个环节下来有东西帮助,所以在没有任何帮助下孩子就觉得没有办法让纸宝宝站起来,这和第一环节探究纸宝宝的特性相呼应,纸是可折、可揉、可卷的。

从这个方向看到孩子的思维一下得到解放,不受任何的束缚,有广阔的想象空
间,孩子也找到纸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我们也看到动手操作探究中孩子的兴趣及其浓厚。

因此,在这两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

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