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典型行为问题的矫正

合集下载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行为形成的基础。

学生在家中接受的教育和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对其以后的生活方式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父母言传身教。

在家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路人。

如果父母自己存在不良行为,孩子自然也容易模仿。

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 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去发挥和尝试,但也需要一定限度的规范和引导。

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关于行为规范的问题,给予他们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3. 多沟通、多倾听。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多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部分,学校应该通过以下方式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1. 建立健全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处分制度。

学生需要明确学校对行为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应该对不良行为进行严肃的纪律处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通过自我管理的实践,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规范和自我纠正的意识。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方式,如社会活动、课外辅导等。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1.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需要多元化,丰富有趣,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2. 加强社会公益服务。

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服务,能够了解社会,了解大众心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使用是时下年轻人不可避免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避免因网络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一、学生基本情况姓名:冯某性别:男出生年月:1996年7月健康状况:良好智障程度:中度智障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家庭及教养情况:冯某的妈妈是军人,对孩子要求较高,有时会有暴力行为。

冯某的阿婆和爸爸较溺爱孩子.受教育情况:冯某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

现在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就读。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1、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2、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

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3、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4、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三、确定终点行为冯某的攻击行为在训练和课堂教学中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康复训练,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使冯某逐渐减少攻击行为的次数,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四、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冯某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2、教育因素冯某一直在普小就读,但学习能力很差,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照顾周全。

冯某不能完成学业,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信心低下并使冯某形成了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由于孩子有缺陷,其爸爸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产生了过分的爱护和溺爱,放任其不良行为。

另外冯某喜欢看奥特曼打斗的碟片,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尊重他人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有效地解决小学生的行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享一些具体的矫正解决方法,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建立积极正面的行为模式小学生的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行为模式。

首先,要以身作则,成为他们良好行为的榜样。

其次,要学会正确表达对孩子良好行为的赞赏和鼓励。

通过正面的反馈,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强化他们良好行为的习惯。

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为了纠正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至关重要。

这些规则应该简明扼要,并且能够理解和记住。

同时,要确保规则的执行力度和一致性。

家长和教师应该相互合作,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不偏袒任何一方。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遵守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三、培养良好的沟通方式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往往与他们的沟通方式有关。

有些孩子可能因为表达能力不足而选择了捣蛋、发脾气等消极的行为方式。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解决行为问题。

四、培养自控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的情绪控制和问题解决能力往往较弱。

为了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行为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训练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模拟一些具体的行为场景,学会应对不同的问题。

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爱,在他们困难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五、及时纠正和处理行为问题当小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时,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和处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性质来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粗口不文明的言行,可以采取警告、禁止游戏等惩罚措施;对于不守纪律的行为,可以采取扣分、限制外出等方式进行惩戒。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一)案例介绍某男孩,独生子,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再犯。

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

像这样的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

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

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惊讶。

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

男孩的妈妈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

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

儿童行为问题与行为矫正方法

儿童行为问题与行为矫正方法

儿童行为问题与行为矫正方法儿童行为问题是家长和教育者面临的常见挑战之一。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可能展示出各种不同的行为问题,如情绪失控、攻击性行为、违反规则、注意力缺陷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适当的矫正,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情绪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应的行为矫正方法。

一、情绪失控问题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情绪失控是一个常见的行为问题。

他们可能会哭闹、发脾气、甚至破坏物品。

这些反应可能源于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困惑,或者对特定事件或情况的不适应。

为了纠正这种行为问题,父母和教育者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给予孩子适当的情绪表达工具:教导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绘画、写日记或与他人讨论等方式来实现。

2.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习惯:规律的日常生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减少情绪失控的可能性。

3.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教导孩子一些调节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冷静思考、分散注意力等。

二、攻击性行为问题有些孩子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包括打、咬、踢或言语上的攻击。

这种行为可能是孩子对自己无法控制的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如下:1. 建立清晰的界限和规则: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为违反规则设定相应的后果。

2.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鼓励孩子学会通过言语或其他非侵犯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十分严重或频繁,建议家长和教育者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儿童行为专家的帮助。

三、违反规则问题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违反一些规则。

这是他们试图测试边界和独立性的一种方式。

然而,当违反规则变得过于频繁或严重时,就需要采取行动了。

1.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制定一份明确的行为规范清单,并明确规定与规则违反相关联的奖惩机制。

2. 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孩子积极遵守规则和展示良好行为来鼓励他们。

3.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教育:与孩子一起回顾过去的行为,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某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指导他们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何矫正儿童行为问题中的攻击性心理

如何矫正儿童行为问题中的攻击性心理

如何矫正儿童行为问题中的攻击性心理儿童行为问题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挑战之一,其中攻击性心理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问题。

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儿童对他人的敌对、攻击和侵略行为,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交和情绪发展。

为帮助家长正确处理儿童攻击性心理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温暖、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尽量减少争吵和冲突,注重亲子沟通与情感交流。

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行为模式,从而减少攻击性心理的产生。

2. 教育尊重和友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时刻强调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权益,并以身作则。

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示范和鼓励,教育孩子对他人展示友善和礼貌的态度。

此外,鼓励儿童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者工作,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和善意行为。

3. 重视情绪管理攻击性心理通常与情绪失控相关。

家长可以帮助儿童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

提供一个接受感受和表达情绪的安全空间,并为孩子提供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策略,例如深呼吸、冷静思考和情绪放松等。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儿童一起制定愿景和目标,并鼓励他们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

4. 鼓励合理冲突解决儿童经常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解决冲突,家长可以教育他们合理有效地处理冲突的方式。

这包括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协商解决方法。

提倡友好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活动也对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解决冲突的能力有益。

5. 建立清晰的规矩和界限为了帮助儿童规范自己的行为,家长应该建立清晰的规矩和界限。

这些规矩和界限应该清晰明确,可贯彻执行,并适应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

同时,家长要确保规则的公平性,避免偏袒和歧视,让儿童感受到公正和信任。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儿童的攻击性心理问题严重且长期存在,家长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或儿童行为专家能够提供专业的评估和治疗方案,帮助家庭解决困扰。

家长要积极配合专业人员的治疗,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一、案例背景小明,男,5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近期,小明的母亲向我反映,小明在家里的行为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经常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对家人进行攻击。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这种行为,我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矫正。

二、行为表现1.情绪波动大:小明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情绪波动很大,容易发脾气。

2.攻击行为:在幼儿园里,小明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动手打人。

3.自我中心:小明在集体活动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和分享。

4.依赖性强:小明对家人的依赖性很强,不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三、行为矫正策略1.增强情绪管理能力(1)引导小明认识情绪:通过讲故事、绘画等方式,让小明了解不同的情绪表现。

(2)教授情绪调节方法:教给小明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数数等。

(3)设立情绪发泄区:在幼儿园设立一个情绪发泄区,让小明在遇到情绪问题时,可以到这个区域进行发泄。

2.改善攻击行为(1)强化正面行为:当小明表现出友好、合作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设置明确规则:制定班级规则,让小明明白攻击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3)引导小明换位思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小明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培养分享意识(1)开展分享活动:组织班级分享活动,让小明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2)教授分享技巧:教给小明一些分享的技巧,如轮流玩、互相帮助等。

(3)树立榜样:让小明看到其他同学分享的行为,激发其模仿欲望。

4.提高独立性(1)设置小目标:为小明设定一些小目标,鼓励其独立完成。

(2)提供适当帮助:在小明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引导其独立解决问题。

(3)创造独立空间:给小明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让他学会独立完成任务。

四、矫正效果1.情绪波动得到控制,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应对。

2.攻击行为明显减少,与同学相处更加融洽。

3.分享意识得到提高,能够主动与同学分享玩具和食物。

4.独立性增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通过对小明行为矫正案例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行为矫正的必要性。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李某,11岁,女孩,朝鲜族,中度弱智,父母离异,父亲出国,只能由奶奶照顾,她好动,自控力差,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好,但对所学的简单知识掌握得很好,而且自理能力较强。

自从我担任她的班主任,我发现她由很多问题行为:用手挖鼻孔后,再把手放到自己的嘴里(这种行为随时随地的发生,次数不可估计),经常咬指甲(每节课次数超过30次);课堂上随意下地(8次左右);随便偷拿别人的东西(一天10次以上)等。

有的行为还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和活动,虽然经过不断的提醒而稍有改进,但不多时又依然如故。

针对她的这些问题行为,我与她的奶奶取得联系,进行了家访,她的奶奶年纪大,身体并不好,精力也有限,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而且过于溺爱,任由她发展,导致她从小养成了很多不正常的行为问题。

我再分析她的情况后,确定了对她的3种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把手放在嘴里;(2)擅取他人东西;(3)课堂上随意下地。

希望经过矫正,她把手放再嘴里的次数减少,擅取他人东西的行为次数在2次以下,课堂上随意下地行为消失。

在对这3种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不给她任何强化,只记录问题发生的次数。

第一种问题行为(手指放在嘴里),观察2天,发生的次数不可数;第二种问题行为(擅取他人东西,观察6天,平均每天100次以上;第三种问题行为(课堂上随意下地),观察5天,每节课平均8次左右。

一般情况下,对学生问题行为矫正应以矫正的态度多用强化原理,逐步养成策略等积极矫正的策略,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如惩罚法这样的消极矫正的方法策略。

由于她把手放在嘴里这种问题行为持续了好几年,很难短时间消除,并且在老师的提醒督促下不见成效,所以我采用的主要处理策略是惩罚法。

当她把手放在嘴里时,我立即先用口头警告:“不可以,把手放进嘴里是不允许的!”然后进行3分钟的过渡矫正,即将她带到教室的一个特定角落,让她坐着,把双手伸放在桌面上,双掌对心而推,再用胶布象征性地贴住双掌,称之为“好双手”。

儿童问题行为治疗的五种方法

儿童问题行为治疗的五种方法

儿童问题行为治疗的五种方法近年来,儿童的问题行为发生率在急剧升高,引起了儿科医生、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这些幼年的行为问题,轻者影响今后的学业、就业和生活,严重的成为反社会行为。

因此,人们对年幼儿童的问题行为逐渐增强了忧患意识,力图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以下介绍的五种儿童问题的治疗方法,它将有助于家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及早发现行为问题,及时矫治或干预,把问题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向恶性程度发展,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提高儿童的素质,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正强化法方法解析:正强化法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又称阳性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

简单的说,当孩子某一行为不出现(也既正常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奖赏”,以建立正常行为。

比如,矫正功能性遗尿。

白天,当孩子出现尿意时,鼓励他暂时不排尿,每次控制成功后,均给予奖赏。

每日延长2-3分钟,直至出现尿意后能控制45分钟。

一般需经三个月治疗。

在矫正中,家长要用好奖赏品(也称“强化物”)强化物一般分五类:①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物品。

②活动性强化物:如看电视、过生日、郊游等活动。

③操作性强化物:如涂颜色、跳绳、游戏等。

④拥有性强化物:指在一段时间内孩子拥有享受的东西(如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有属于自己的小红旗、玩具等“私有财产”)。

⑤社会性强化物:指孩子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赞扬、点头、微笑)。

操作要领:在进行正强化矫正时,家长要选择孩子喜欢、需求的强化物。

“奖赏”时要立即兑现,要说明出现了哪一种“行为”后得到的奖励。

强化物的数量不宜多。

当达到期望的行为时,应逐步取消物质奖励,以赞扬、微笑代替。

适用范围:矫正儿童神经性厌食、偏食、遗尿、多动、沉默、孤独、学习困难等问题行为。

二、惩罚法方法解析:又称厌恶疗法。

指孩子出现某一问题行为后,立即使之受到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失去正在享用的“私有财产”,将问题行为与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经多次重复后,问题行为的发生率逐步降低,甚至消除。

儿科在儿童行为矫正中的有效方法

儿科在儿童行为矫正中的有效方法

儿科在儿童行为矫正中的有效方法儿童时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儿童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过度依赖、说谎等。

这些行为问题不仅会影响儿童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困扰。

儿科在儿童行为矫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帮助儿童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行为评估是关键的第一步在着手矫正儿童行为之前,儿科医生需要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这包括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交环境中的表现;观察儿童的行为举止、情绪反应和与他人的互动方式;必要时,还可以借助专业的评估工具和心理测试,来更准确地判断儿童行为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例如,对于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医生可能会询问家长孩子在做作业、看电视、玩耍等不同情境下的注意力表现,同时观察孩子在诊室中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和分散程度。

通过综合这些信息,医生能够确定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是由于生理原因(如睡眠不足、营养不良)、心理因素(如压力、焦虑)还是环境因素(如嘈杂的学习环境、过多的电子设备使用)引起的。

二、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基于行为评估的结果,儿科医生可以为每个儿童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矫正方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性格特点、行为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矫正方法可能更侧重于游戏治疗和行为训练。

比如,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或者通过设定简单的规则和奖励机制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需要结合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问题,并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同时,矫正方案还应注重家庭和学校的配合。

家长和教师需要了解矫正方案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例如,如果孩子有攻击性的行为,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制定一套行为规范,明确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并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如何应对孩子在校出现的行为问题?

如何应对孩子在校出现的行为问题?

如何应对孩子在校出现的行为问题?孩子在学校出现行为问题是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作为教育专家,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识别问题行为的根源1. 观察和记录:详细记录孩子在校的行为问题,包括行为表现、时间、地点、前后事件等。

2. 各方交流:与孩子、老师、其他同学等进行沟通,了解孩子行为的更多信息。

3. 分析原因:结合观察记录和沟通信息,分析孩子行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学习压力、同伴关系、家庭环境等因素导致。

二、制定解决方案1. 针对性策略:根据行为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习压力: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

同伴关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健康的同伴关系,学习有效沟通技巧,妥善处理好人际冲突。

家庭环境:改善家庭环境,减少家庭矛盾,给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2. 行为矫正:采用正向强化、负向强化、行为训练等方法,引导孩子改变不良行为。

3. 心理咨询:如果孩子行为问题较为严重,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三、家校合作1. 沟通桥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反馈信息,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 一致行动:家长和老师要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行为,避免出现冲突,共同帮助孩子。

3. 强化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习惯养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1. 了解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情绪表达,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

2. 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帮助孩子学习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 提供支持和鼓励:积极主动地鼓励和支持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注意事项1. 保持耐心和理解: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要保持耐心和理解,切忌打骂或批评。

2. 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相信孩子有转变的能力。

3. 寻求专业帮助:当家长无法解决问题时,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防范孩子在校出现行为问题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科学的干预和有效的沟通,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

幼儿行为问题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幼儿行为问题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幼儿行为问题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幼儿期是儿童成长中重要的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内开始建立个性和了解社会规则。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幼儿可能出现一些行为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能够帮助父母纠正幼儿行为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是解决幼儿行为问题的基础。

父母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互动。

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和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回应。

通过与孩子的沟通,父母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他们的行为问题。

二、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幼儿常常因为缺乏自控力而表现出行为问题。

为了纠正这些问题,父母需要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规则应当简明扼要,并且与孩子年龄相适应。

父母应当向孩子解释规则的重要性,并且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解释和示范。

此外,父母还应当对孩子遵守规则而展现出的积极行为给予赞扬和奖励。

三、培养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行为问题的矫正不仅仅局限于惩罚和限制,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一些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种培养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行为问题,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四、提供积极的替代行为和活动对于一些幼儿常见的行为问题,比如攻击性行为或者情绪失控等,父母可以通过提供积极的替代行为和活动来帮助孩子纠正这些问题。

例如,当孩子感到愤怒或者沮丧时,可以引导他们参与一些放松和冷静下来的活动,比如玩游戏、听音乐或者进行一些体力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得到缓解并且逐渐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五、与专业人士合作如果孩子的行为问题严重到无法通过家庭纠正,父母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与合作。

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咨询师或者幼儿园老师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幼儿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问题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问题行为矫正案例题目:解析:一、问题行为可能的原因。

1. 生理因素。

中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本身相对较短,一般在10 15分钟左右。

如果集体活动时间过长,超出了小明的注意力极限,他就可能坐不住。

小明可能存在过剩的精力,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身体活动机会,就会通过在不合适的时候离开座位、打扰他人来释放能量。

2. 心理因素。

寻求关注。

小明可能发现当他离开座位去打扰其他小朋友时,老师会给予关注(即使是批评的关注),他可能是为了获得这种关注而重复该行为。

对活动缺乏兴趣。

如果集体活动的内容或形式不能吸引小明,他就容易分心,进而出现坐不住和打扰他人的行为。

3. 环境因素。

座位安排可能不合理。

如果周围有比较调皮或者容易引起他兴趣的小朋友,他可能更容易受到干扰而离开座位。

活动空间的设置,如果活动空间过于拥挤或者缺乏明确的区域划分,也可能导致小明行为失控。

二、矫正方法。

1. 调整活动。

根据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调整集体活动时长,将较长的活动分解成几个较短的小活动,中间适当穿插休息时间。

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增加趣味性。

例如,如果是故事讲述活动,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小朋友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动作等。

2. 正面引导与强化。

当小明在座位上表现出安静、专注的行为时,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小贴纸、口头表扬等。

强化他的正面行为,让他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认可的。

设立明确的行为规则,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小明,例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听老师讲话是好孩子的表现”,并且在每次活动开始前提醒他。

3. 合理安排环境。

重新安排座位,将小明安排在比较安静、自律性强的小朋友旁边,同时避免周围有过多干扰因素。

优化活动空间,确保每个小朋友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并且明确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如听讲区、操作区等。

4. 增加身体活动机会。

在集体活动之前或之后,安排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如早操、户外游戏等,让小明有机会释放过剩的精力,这样在集体活动时他可能会更容易安静下来。

纠正幼儿行为问题方法

纠正幼儿行为问题方法

纠正幼儿行为问题方法
纠正幼儿行为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积极沟通:与幼儿进行积极、耐心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通过沟通,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设定明确的规则:在家中设定明确的规则,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规则要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并且要坚持执行。

3.正面激励: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正面行为。

这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愿意遵守规则。

4.忽视小错误:对于幼儿的一些小错误,可以选择暂时忽视,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

这可以让幼儿自己意识到错误,并学会自我纠正。

5.使用自然后果法:当幼儿的行为导致不良后果时,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

这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并学会负责任。

6.榜样示范:作为父母或教育者,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

通过自己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幼儿,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

7.提供选择:给幼儿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决策过
程中。

这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更愿意遵守规则。

8.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幼儿的行为问题比较严重或持续存在,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儿童心理学家。

他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以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

总之,纠正幼儿行为问题需要耐心、理解和引导。

作为父母或教育者,要关注幼儿的需求和感受,与他们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多种方法来帮助他们纠正不良行为。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有 题目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有 题目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有题目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心理辅导:学生不良行为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因此心理辅导是非
常重要的。

老师或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处理负面情绪,建立正确
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2. 纪律约束:学校可以制定严格的纪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
和惩罚。

这种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改变不良行为,但需要注
意不要过度惩罚,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3.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家长应该以
身作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积极与学校沟通,了解孩
子的在校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4. 替代性学习:让学生参与正面、积极的活动中,通过模仿正面的行
为和态度来替代不良行为。

5. 建立积极的班级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
相互支持和鼓励,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

6. 技能培训: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和技能,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7. 奖励制度:设立奖励制度,对表现出良好行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好的行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但具体方法还需要根据
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政策来制定。

幼儿问题行为处理的常用方法

幼儿问题行为处理的常用方法

幼儿问题行为处理的常用方法
幼儿问题行为处理的常用方法包括:
1. 强化法:适用于矫正儿童偏食、多动、遗尿等,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孩子建立正常行为。

2. 惩罚法:适用于矫正儿童逆反性、攻击性等行为,可以适当地给予表情或者轻微的惩罚,使孩子意识到错误行为。

3. 负强化法:适用于矫正吮吸手指、咬指甲等儿童,可以通过负面的厌恶刺激进行矫正。

4. 消退法:停止对某不良行为的强化,使该行为逐渐消退。

5. 模仿法:通过模仿学习,儿童可以习得适当的行为方式。

6. 系统脱敏法:逐步暴露,帮助孩子面对恐惧,建立正常行为。

7. 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孩子理解合理情绪,建立积极的心态。

8. 渐进式放松训练:通过渐进式的肌肉放松训练,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建立正常行为。

9. 自我控制法:通过自我指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0. 行为塑造法:通过逐步强化,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1. 代币制:通过代币的积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强化,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学生行为问题矫正水平方案

提高学生行为问题矫正水平方案

提高学生行为问题矫正水平方案学生行为问题给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如何提高学生行为问题矫正水平成为了其亟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行为问题矫正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积极的校园文化要提高学生行为问题矫正水平,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建立积极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种行为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学校可以制定学生行为准则,并定期举办有益的校园活动,如文化艺术节、志愿者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提供适当的规范和辅导提供适当的规范和辅导对学生行为问题矫正也非常重要。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并向学生详细解释这些规范的含义和目的。

同时,学校应提供专门的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行为问题并培养积极的行为方式。

三、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行为问题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家校合作也是提高学生行为问题矫正水平的重要策略。

学校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行为问题,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活动,鼓励和支持孩子的积极行为,营造积极的家庭教育氛围。

四、提供恰当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是行为问题矫正的有效手段。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明确行为标准,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奖励制度应注重激励学生的积极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而惩罚制度应公正公平,既要确保学校秩序,也要注重教育和改正。

五、引入同侪辅导和合作学习同侪辅导和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行为问题矫正水平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同侪团体,由老师或长辈学生带领,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和辅导。

此外,合作学习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帮助,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从而降低行为问题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六、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学会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方法。

幼儿行为问题的识别与矫正技巧

幼儿行为问题的识别与矫正技巧

幼儿行为问题的识别与矫正技巧幼儿时期是孩子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期,家长对幼儿行为问题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专业人士,我们有责任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行为矫正建议,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行为问题的识别行为问题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攻击性、逃避性、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障碍等多方面表现。

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客观认识孩子的行为特点,区分什么是正常发展阶段的暂时性表现,什么才是持续性的问题行为。

例如,3-4岁的孩子喜欢”我不要”、“我自己来”等言行,这些通常是自我意识增强的反映,并非问题行为;但如果孩子长期表现出故意破坏他人物品、反复对父母怀有敌意等,则需要及时干预。

问题行为的成因分析造成幼儿行为问题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生理因素:如大脑神经功能异常、感官缺陷、营养不良等。

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紧张、教养方式不当、家长自身问题等。

社会文化:同伴关系问题、接受的价值观引导等。

心理因素: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差、自我认知偏差等。

针对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非常重要,简单一刀切是行不通的。

幼儿行为问题的矫正技巧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表达关爱和理解,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采取恰当的教养方式。

运用积极的引导、合理的奖惩,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会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习惯。

营造有益的环境氛围。

家庭、幼儿园、社区应该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孩子提供适宜的行为模式。

必要时寻求专业辅导。

如果问题持续严重,可以请教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等专业人士,以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家长要以耐心、同理心的态度,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方位、全方位的矫正措施,帮助幼儿健康成长,预防日后更严重的行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典型行为问题的矫正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首先,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各位家长都很关心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今天的开放活动,是幼儿园为我们提供的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幼儿问题行为矫正方案是矫正工作具体的操作程序。

根据幼儿不同的问题行为及其所在的幼儿园实际情况,可采用不同的矫正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

这里介绍几种典型的幼儿问题行为矫正方案。

一、采用正强化法矫正幼儿偏食行为的方案
偏食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食时,明显表现出抗拒反应,如抗拒吃某类食物,强迫进食时会哭、呕吐,有明显的食量减少,进餐速度很慢,拖延时间等。

矫正方案: 1.明确目标行为教师首先要通过向幼儿家长调查和实地观察,全面了解幼儿偏食行为的具体情况。

例如幼儿偏食的反应方式,反应特征以及反应程度;偏食的种类以及对偏食种类中常见的几种食物的偏食程序;偏食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教师在与不在情况如何,单独用餐和群体用餐反应如何,喂食与自己进餐表现如何在幼儿园与在家里偏食行为又有何等不同等。

然后,教师可选择一个或两个最能反映幼儿偏食情况的特征,作为矫正指标,并依此明确想要完成的具体矫正目标,即目标行为。

例如一幼儿偏食行为反应最强烈的特征是情绪,他只要一看到菜盘里有蔬菜,便会翻胃,甚至
呕吐。

那我们便可以把目标行为定为:“使幼儿在一学期时间内,能平静的面对菜盘中的蔬菜,并食用1——2 蔬菜。

”具体明了,便于观察、控制、评价,并可拟定出具体的矫正步骤,达到目标行为。

2.选择正确强化物要选择正强化物,即有效强化物,必须先了解该偏食幼儿对各种强化物的喜爱程度。

通常我们可通用“强化物调查表”来达到这一目的。

强化物调查表是一份问卷,它可以依据幼儿园的实际可能,平时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以及通常对幼儿有兴趣的有效强化物自行设计,并根据不同的分类,分别列出,供幼儿口头选择,并按非常喜欢、无所谓、非常不喜欢三个等级说出自己对每项强化物的喜好程度。

从而根据幼儿的选择结果,可帮助幼儿找到矫正中既有效又可行的强化物。

二、采用消退法矫正幼儿发脾气行为的方案
发脾气行为是指幼儿为了一些小事或莫名其妙地做出大声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坐在地上不愿起来;或以头等过火行为;或者长时间赌气,不理人或不吃东西,乱掷、乱撕东西等。

矫正方案:
1.选择好被减少行为选择好被减少行为,即是确定矫正的目标行为。

选择的行为要明确具体。

不要指望采用消退法一次会产生重大改进,不要打算一下子在幼儿园里改掉幼儿的所有发脾气行为,而只能选择他的一个特定行为,例如,在游戏时,稍不满足就要乱掷东西的行为。

选择的行为一定要自始至终能
采用消退法予以矫正的。

由于消退期间,选择的行为有可能是先增加而后才开始减少,也就是说行为可能先是变坏,然后才能好转。

所以,幼儿发脾气是具有拉扯自己头发或口咬他人手臂等过火行为就不适宜采用消退法矫治。

一般地说,在教室上课时矫正发脾气也是不现实的,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正常教学秩序。

选择行为的强化物要能为教师所控制,以便可进入消退程序。

例如,幼儿游玩时一定要获得最新的玩具,否则就要乱掷东西发脾气。

最新的玩具这一强化物显然是教师可以控制的。

2.测定基线实施消退计划前,教师要选定一合适的方法,记录幼儿发脾气行为的次数,以便在整个矫正计划过程中做对照分析。

在记录期间,不要禁止使用不满意行为的强化物。

例如,幼儿游玩时,乱掷东西的行为,我们可以选用次数评录法,记录幼儿在一次游玩活动内,发过几次脾气及每次发脾气连续掷东西的次数。

3.确定幼儿能从事良好替代行为及其强化物在消退的同时,若对良好行为进行正强化,这样不仅可以消除不良行为,同时也积极的建立并强化了所需要的良好行为,会使消退效果更佳。

因此,教师因事先根据幼儿的实际,确定好替代行为及其强化物。

例如,我们可用“把玩具放到指定位臵”作为“乱掷玩具”的替代行为,并把幼儿最喜欢得到的小红旗作为它的强化物。

4.创设能使消退程序成功进行的行为创设执行消退的环境,也就是要尽量减少其他强化物对要去掉的不满意行为的影
响,要尽量增加行为矫正者坚持执行程序的机会。

例如,事先一定要使参与矫正的教师都知道,“乱掷东西”行为要被消除,“把玩具放臵指定位臵”的行为要予以强化。

一定要鼓励那些与幼儿有接触的人们不理睬不满意行为,并强化满意行为。

同时对物质环境也要妥加设计、安排,游玩时尽量在幼儿周围不放臵坚硬、易碎的物品,以免他在乱掷东西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5.把计划内容告诉幼儿矫正开始前,教师要耐心地把计划内容告诉幼儿,让幼儿明确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什么时候开始做,以及怎么做,使幼儿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并能发挥主体作用,进行积极的配合。

同时,幼儿园还应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运用讲故事、绘图画、做游戏、观录像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正面教育。

例如,发脾气不是个好孩子,抢夺玩具是一种坏习惯,乱掷东西是不文明的行为,爱护公物、友爱同伴、尊敬师长才是好品德等。

教育活动应结合教育大纲进行,并贯穿矫正的全过程,对被矫正儿童和班中其他幼儿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三、采用行为塑造法矫正幼儿语言障碍行为的方案
语言障碍是指幼儿在日常语言交谈中,表现出吐词不清楚,主要对韵母发音不清,或对一些语言发生有变调、错误、遗漏、替换等,以及讲话不能成句的行为。

矫正方案:
1.确立具体的目标行为确立目标行为,就是明确经过
塑造程序所要达到的满意行为,使所有训练人员对幼儿都有统一的期望与要求,以避免操作的不一致。

确立目标行为应具体,应说明该行为特点,而不能选择一般范畴的行为。

例如,对讲话不成句的幼儿,其目标行为不能只是笼统地定为“使幼儿讲话能成句”,而应具体描述为“使幼儿能完整的讲我玩的积木小朋友把铅笔交给老师我家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之类的较复杂的修饰语句”。

2.选择适当的强化物通过“强化物调查表”(见正强化法)正确选择适宜该幼儿的有效强化物。

强化物要易用,能立即呈现,多次使用。

例如,花纸、口头表扬、抚摸一下等。

3.选择一个合适的起始行为由于目标行为是幼儿从未出现过的,所以,想要增加这种行为的出现率,仅仅靠坐等其出现再给予强化是不可能的。

因此,教师应选择一个幼儿有时能发生的反应,并且这个反应至少应与目标行为稍微相近或相关。

然后通过强化它才能一步一步的从起始行为向目标行为接近。

选择合适起始行为的重要前提是必须了解幼儿在当时已具有的行为水平。

例如,语言障碍的幼儿,当时“讲话不能成句”的水平停留在什么程度,若仅只能时而讲爸爸、妈妈、球球、饼饼,那我们就只能把这类单词句作为给幼儿的起始行为。

4.设计塑造步骤运用塑造程序时要强化一系列不断接近目标行为的反应。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影响到塑造程序能否顺利完成,幼儿能否学会所需的目标行为。

因此,事先要设计好
训练的步骤。

例如,“讲话不成句”的幼儿,他的起始行为是单词句,目标行为是较复杂的修饰句,期间我们还可设计:讲电报句,如“饼饼没了”,“开车车”,“妈妈鞋鞋”;讲没有修饰语的简单句,如“他睡觉了”,“阿姨给明明糖”;讲简单修饰语,如“两个娃娃玩积木”,“我要升大班了”等几个训练步骤。

连续相近行为通常是教师依据理论和经验推测的。

在计划执行期间,可按幼儿的表现来改变这些步骤。

四、采用负强化法矫正幼儿咬指甲和吮吸手指行为的方案幼儿的咬指甲、吮吸手指行为是指幼儿经常咬指甲、指甲周围的表皮,或经常把手指放入嘴中吮吸,有的几乎每天每一时刻都有该行为发生。

矫正方案:
1.建立幼儿档案向被矫正的最终目标,并明确以用何种良好行为来代替咬手指或吮吸手指的行为产生的原因,时间,以及发展的情况,目前反应的特点和程度,家长的态度和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措施等。

实地观察幼儿在上课、游戏、自由活动的反应,并测定在各种场合下幼儿咬手指甲或吮吸手指行为发生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间,确定行为基线,形成幼儿问题行为档案。

2.确定目标行为事先要确定矫正的最终目标,并明确以何种良好行为来替代咬指甲或吮吸手指的行为。

例如,该幼儿喜欢折纸,为消除他的问题行为,我们便可以给他随身带几张彩色纸,以折纸行为来代替咬指甲或吮吸手指行为作为目标行为。

3.选择适当的厌恶刺激选择适当的厌恶刺激应能方便使用,应能引起幼儿极大的不舒适感,但又不能影响幼儿的身心和安全。

例如对咬手指或吮吸手指的幼儿,我们课选用在手指上涂抹黄连类的苦味剂,或给幼儿戴布手套、橡皮手套等。

4.选定警告刺激警告刺激是厌恶刺激来到前的信号,在实施回避程序时要用。

警告刺激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幼儿园教育中,为不影响其他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一般选用教师注视的目光或皱眉等表示不满的表情作为警告刺激较为妥当。

6.慎重地使用负强化(1)涂抹黄连。

在幼儿的指甲或手指上涂抹黄连,最好是在幼儿午睡时不知不觉地进行,切忌强迫性地进行。

涂抹的方位也应以幼儿要活吮吸的区域为限,不要随意扩大。

若幼儿咬或吮吸的区域变化了,那涂抹的范围也要随之变化。

(2)预防为主。

在矫治过程中,教师要多创造条件激发幼儿产生替代的良好行为,提供彩色纸和笔,允许他随时可折可画,把他的作品展示出来等。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多让幼儿进行用手的活动和用嘴的活动,减少他咬指甲和吮吸手指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