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版

合集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COLLEGE ENGLISH执笔者:吴勇审核人:易强编写日期:2017年10月二、课程简述《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的四个学期开设。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第一学期修读《大学英语1》,第二学期修读《大学英语2》,第三学期修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第四学期修读《大学英语(学术英语)》。

大学英语课程每学期48学时,3学分,两学期合计96学时,6学分,四学期合计192学时,12学分。

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际情况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词汇及语法知识,书面和口语表达具备一定的语篇组织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近或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8级水平,少数学生超过8级以上水平。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所谓工具性,就是要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通用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及专门用途英语能力(学习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

就人文性而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为此,在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多媒体网络和外语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语言能力和个人发展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作者:汪军李芳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15期摘要:教育部2017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通过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各种思政主题实践活动,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52-02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大学英语课堂,将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项重大而有意义的改革。

一、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必修基础课,也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门人文通识课程。

其主要特点是:课程覆盖面广,师资众,学生多,持续久,影响大。

教育部2017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基于这一教学理念,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合作,对于高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语言、具有共产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1.成立教学团队,制定思政方案。

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成立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不定期研讨,共同深入细致地讨论教材中各单元的思政目标,挖掘每單元各环节知识点当中的思政元素,拓展思政资源,形成思政教学方案,该方案由学院领导亲自指导,教研室教师集思广益,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的内容体现在教案和课件当中,课后及时将思政教育融入的教学效果记录在教学反思里。

充分拓展本土红色资源和校内文化资源,除挖掘课程本身思政资源外,课程组还不断拓展其他思政资源,并将其整合到课程思政教学中。

(完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完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1 前言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在总结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意见,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开展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依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

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2 课程定位与性质2.1 课程定位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本指南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教育部公布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教育部公布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教育部公布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recently released the "Guidelines for 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is move is part of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well-rounded individuals who are not only proficient in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have a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thical values.The guidelin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to English courses,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principles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aim is to nurture students' patriotic spirit, moral integr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while also enriching their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issues and promot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One of the key principles outlined in the guidelines is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language teaching, in order to create a holistic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This involves incorporating relevant themes, topics, and materials into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uch as discussions onsocial justi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ender equalit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Through these discussion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values and beliefs, and to develop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role in society.The guidelines also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a posi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that encourages open dialogue, critical thinking, and mutual respect among students. Teachers are encouraged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ngage in meaningful discussions, debates, and group activities that promote collaboration and teamwork. By creating a supportiv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essential skills such as empathy, tolerance,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are crucial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In addition, the guideline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real-life examples, case studies, and current events into English lessons, in order to make the content more relevant and engaging for students. By exploring real-world issues and challenges, students can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world around them, and learn how to apply their language skills to address important social issues.Overall, the "Guidelines for 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y incorporating these principles in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educator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needed to become responsible citizens and global leaders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interconnected world.。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ACADEMICENGLISH执笔者:吴勇审核人:易强编写日期:2017年10月《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属必修课程。

该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总计48学时,3学分。

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际要求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体现在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专门用途英语两方面。

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通过学术英语、职业英语等来获得学术领域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且该能力培养要进一步增强。

我校是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多,学生将来面临的学业深造、就业渠道也必然以工科方向为主,开设学术英语课程也是大势所趋。

学术英语能力主要包括:听专业课程和专业讲座的能力;搜索、阅读和评价专业文献的能力;撰写文献摘要、述评和专业小论文的能力;口头陈述和演示科研成果的能力;参加学术讨论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总体要求依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

基础目标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是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针对大学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也是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所选择的要求。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通本科、艺术班、专升本等专业原则上以基础目标为起点进行教学。

(二)《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学术英语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

学术英语课程凸显大学英语工具性特征,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学活动着重解决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也分为三个级别。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652020年44期总第536期ENGLISH ON CAMPUS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叶 华【摘要】大学英语教学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此,本文对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课程思政实施的策略与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又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提升思想品德。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思想道德【作者简介】叶华(1983-),女,江苏泰州人,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道德教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C-b/2018/01/24);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

有人文性,不能成为与道德教育隔绝的“孤岛”。

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着很多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知识,教师应挖掘出这些思政元素,在讲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用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启智与育德的有机融合,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1.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如何让中华文化走上世界舞台,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能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指南》(2020版)的要求,大学英语教材建设要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守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

目前,本校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除了有《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一些四六级考试讲义,还包括《新标准大学英语文化阅读教程》《大学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等一系列书目。

在实施课程思政之前,课堂教学是以《全新版大学英语》为主要教材,其余书目以学生自学为主。

在随后的课程思政改革中,教师充分挖掘多本书目中的思政元素。

17级大学英语I~II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doc

17级大学英语I~II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doc

17级大学英语I〜II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课程代码:07070410大学英语I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总学吋数:64,学分数:4)一、总则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和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特制订本大纲,大纲的各项规定可作为常州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安排、教材编写、教学质量检查的参考或依据。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常州工学院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尚级屮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入学时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学会使用3000 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川语和固定搭配,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受过一定的训练。

三、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耑要。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听: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和要点。

说:学会基本的课堂用语,能用英语提问并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

读: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学会基本的阅读技能。

阅读速度为每分钟60-80个单词。

写: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能就所学内容在半小时内写山100词左右的短文。

内容比较连贯,语法基本正确。

译: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时250英语词。

能译出句子结构比较简单的汉语,译文达意,基本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200 汉字左右。

五、学时分配基础课程六、教学模式人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多媒体网络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作者:石文静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20年第10期【摘要】课程思政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作为人文教育一部分的大学英语课程要以语言为本,探索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结合点,从而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和網络资源,着力建设教学团队、具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同时开发第二课堂,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作者简介】石文静(1975-),女,四川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英语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文学。

【基金项目】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文理教学-教学保障经费”教育项目——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编号:12205561115-001)。

教育强则国强。

如何充分发挥大学课堂主渠道作用,潜移默化地把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育过程中,关系到是否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世界眼光、家国情怀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本文旨在讨论在这一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顺势而为,结合英语课程人文性、工具性兼具的特点,以语言教育为本,进行提升思政素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三位一体大学课程建设。

一、课程思政对于高等教育的意义近年来,从党中央到教育部出台多个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完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完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1 前言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在总结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意见,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开展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依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

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2 课程定位与性质2.1 课程定位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本指南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试论大学英语“3+1”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试论大学英语“3+1”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关键词]大学英语;“3+1”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中图分类号]G60 [文献标识码]A [4
一、“3+1”教学模式实施的背景 《大学 英 语 课 程 教 学 要 求 》(2007,教 育 部,
以下简称《课 程 要 求》)对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提 出 了 “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各高等 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 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 教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2010年颁发的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010-2020 年)》中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视为未来教育的核心任务。大学生英语不 过关,势必影响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不能适应 现代化 的 国 家 对 人 才 的 需 求 (王 初 明,2010)。 “在经济 全 球 化 时 代,有 必 要 对 我 国 英 语 教 育 的 战略进行审视,并采取有效对策”(王守仁 2002, 2016)。最新版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 2017.以下简称 《指 南 》)(王 守 仁,2016)进 一 步 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
试论大学英语“3+1”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温爱玲,王国印
(安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3+1”教学模式是安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一次尝试,以期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 弊端。本文主要探讨该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遵循的原则,以确保 此模式的实施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最终实现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培养 “高素质、多样化、应 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2017新课标版英语

2017新课标版英语

2017新课标版英语2017年新课标版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对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

该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目标:新课标版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1.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

2. 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简单工作。

3.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基础语言知识。

2.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3. 文化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习俗等文化背景。

4. 学习策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具体的语言任务来学习语言。

2. 情景教学:在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使用情景中进行教学。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评价方式: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口语测试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及相互评价。

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

2. 教辅资料:包括练习册、词汇手册、语法指南等。

3. 多媒体资源:利用视频、音频、在线课程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课程实施建议: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3. 定期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4.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教育技术的发展。

新课标版英语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7修订版

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7修订版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重新修订)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

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进行课程设置,分为大学- 9 -英语预备级一、大学英语预备级二、大学英语一至四级。

新生入校第一周后进行分级考试,根据学生成绩将其分为预备级、一级、和三级起点,使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可从不同起点开始学习,既达到了节约并优化教学资源的目的,又满足了不同基础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

预备级起点学生顺序修读预备级1、2;一级起点的新生顺序修读1、2、3、4级,三级起点的新生顺序修读3、4级,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顺序修读完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课程后,在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方面的能力应达到一般要求的英语能力,并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先修课。

基于新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教学实证改革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

基于新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教学实证改革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

基于新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教学实证改革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吴倩【摘要】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指导,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探讨天津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过程,阐述天津科技大学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网络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用以完善天津科技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期刊名称】《中国轻工教育》【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6页(P81-85,95)【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课程体系;网络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作者】吴倩【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一、导言我国教育部门和学界对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高度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又是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屠国元等,2016)。

大学英语教学须满足学生、社会、学术、职业等方面的国家交流的需求(余渭深,2017)。

2016年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出台引发了学界和高校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新一轮思考。

与很多高校一样,多年来,大学英语课程一直是天津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辐射面广、课时量大的特点。

但是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少全局考虑和整体构建。

鉴于此,本文通过《指南》的引领,通过调查学生的实际需求,达到搭建课程体系、网络平台和评价体系的目的。

二、研究设计《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体现为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个基本工具,要满足学生现实的需要(王守仁,2016)。

由此看出,学生作为课程的主要受众群体,其需求不容忽视。

为广泛有效收集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作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对非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最终收集有效问卷4163份。

问卷包含13个题目,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目的、未来规划、急需提高的英语能力、具体课程兴趣、网络平台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调查,旨在基于广泛的调研结果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网络平台体系和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I》为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I》为例

102021年15期总第559期ENGLISH ON CAMPUS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I》为例文/董 婉【摘要】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合作,是实现“三全育人”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向。

本文以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目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受众多,信息融合和交叉的特点,分析了《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并实现了单元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将思政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兼顾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思政元素【作者简介】董婉(1993-),女,汉族,山西运城人,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西安交通工程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面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所占课时长学分多且与学生前一阶段学习相衔接,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指出:“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外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7英语新课标1

2017英语新课标1

2017英语新课标12017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旨在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以下是对2017年英语新课标的一些要点概述: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 促进学生在英语语言实际使用中的交际能力。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

-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 学习策略:鼓励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 文化意识: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

-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 信息技术的融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通过日常观察、课堂表现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口语测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资源:-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兴趣的教材。

- 辅助材料:包括音频、视频、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角色:- 引导者: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英语。

- 组织者: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和学习小组。

- 评价者: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角色:- 主动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寻求学习机会。

- 合作者: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 反思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新课标强调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交际性,鼓励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英语,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的社会需求。

2017新课标1英语

2017新课标1英语

2017新课标1英语2017年新课标1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对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的成果。

这一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1. 语言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一定量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功能,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英语表达。

2. 语言技能目标:学生应具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有效沟通。

3. 文化意识目标:学生应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和价值观,培养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4. 学习策略目标:学生应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5. 情感态度目标:学生应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的态度,愿意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享受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1. 词汇教学:注重词汇的实用性和文化内涵,通过上下文和情景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

2. 语法教学:强调语法规则的实用性,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

3. 听力教学:通过多种听力材料,如对话、故事、新闻等,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4. 口语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口语交流,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如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6. 写作教学:通过写作练习,如日记、书信、议论文等,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情景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语言使用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5. 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以提高学习效率。

评价方式: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

大学英语读写课线上教学模式探析——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为例

大学英语读写课线上教学模式探析——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为例

大学英语读写课线上教学模式探析——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为例作者:李巧英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34期文/李巧英【摘要】大学英语读写课作为文化类的公共基础课,如何认识线上教学,实施线上教学有何思考,如何具体实施本课的线上教学,在学期末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线上教学;课堂活动;思考【作者简介】李巧英(1979-),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文学、英语教育、翻译研究。

许多大学和学习平台开展免费的学习培训,高校教师在短时间密集学习各大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试用各种视频会议软件,组建微信QQ群等,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一、对线上教学的认识混合式教学在许多高校已经处于实践阶段,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已经有了一定范围的应用。

但是像如今需要全程线上教学的情况,在大多数大学还没有全面展开。

疫情之下,线上教学由助力转为主力,教学提供方需要重新认识线上教学。

1.线上教学的优劣势。

优势:线上教学打破时空界限,将时空扁平化。

学生利用一部手机、平板或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更大了,并且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反复学习;对于教师来讲,线上教学平台一般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全面的学情数据,可以为教学带来便利,为学情分析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劣势:线上教学失去了线下课堂的温度和互动性,线上课程多为音视频课,容易产生疲倦感,学习体验差,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由此就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线上课程及其内容,怎样及时跟进了解学习效果,如何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督促学生的学习行为,增强其学习动机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教学平台多样化。

开学在即,教育部及时推出了22个线上课程平台的2.4万门课程,全部向高校免费开放,这些都是近年来精心组织、培育、遴选的好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特别不提倡、不鼓励、不希望、不建议各高校在疫情期间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制作直播课。

中国高校大学英语全英教学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以营口理工学院为例

中国高校大学英语全英教学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以营口理工学院为例

收稿日期:2020-3-28基金项目:本文系营口理工学院2018年教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1837)。

作者简介:贡天媛(1983—),女,辽宁营口人,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中国高校大学英语全英教学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以营口理工学院为例贡天媛(营口理工学院外语教研部,辽宁营口 115014) [摘 要]全英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全程用英语进行教学。

而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更应以目标语言———英语,作为课程讲授与学习的语言媒介,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之中,借此能够有效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研究教学改革方法———全英教学,通过对营口理工学院2018级的两个英语A班的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就此讨论了大学英语全英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全英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20)10-0145-02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0.10.068[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一趋势对中国高校培养出色的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各种教学改革,而大学英语这门培养英语人才的课程势必成为教学改革的先驱。

顺应形势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全英教学模式,想借此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一、研究背景当前盛行的全英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最早倡导的“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即将学生“浸入”到目标语言环境中学习。

而我国最早借鉴并引入此教学法是在1997年9月,强海燕教授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和多伦多大学的学者们共同成立了“中加教育合作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课题组”,开始了中国最早期的英语半浸入式教学模式实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2020年38期总第530期ENGLISH ON CAMPUS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策略探究文/李丹阳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总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主要意思就是鼓励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中去。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覆盖面最广,授课群体最大,因此肩负着全方位育人的使命。

大学英语课程应当把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建设和课程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与其他课程一起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品质。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版)中指出,“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和人文双重性质”。

从工具性的角度而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能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从人文性的角度而言,《指南》中清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语言了解外国社会与文化,才能正确认识中外文化的异同。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大学英语课程课时有限,教学任务繁多,翻译技能教学的课时不多。

在有限的课时内,大学英语老师需要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再加上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压力,使得大部分老师都把授课的重点放在了词汇的积累、语法的巩固和应试技巧的练习上,对翻译技巧的讲解和练习时间有限,因此,导致学生翻译技能缺失,“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比较普遍。

这一问题也反映出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必要性。

其次,学生对大学英语翻译学习的重视性有待提高。

大部分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单词、听力、阅读的训练上,并认为只要听力阅读得分高,四级考试就没问题,对翻译技能的重视性不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1 前言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在总结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意见,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开展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的依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我们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优质外语教育。

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2 课程定位与性质2.1 课程定位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本指南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2 课程性质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

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除了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文化的组成部分,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3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3.1 教学目标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根据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条件现状,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

在三级目标体系中,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需求确定的,提高目标是针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多元需求确定的。

大学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相衔接,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层次,自主选择教学目标。

分级目标的安排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

3.2 教学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

英语应用能力是指用英语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

大学英语在注重发展学生通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其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等不同领域或语境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

大学英语根据三级教学目标提出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

基础目标的教学要求主要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是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的教学要求针对大学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也是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所选择的要求。

对英语高考成绩基本合格的学生,学校可适当调整基础目标的部分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三个级别的教学要求分总体描述和单项技能描述。

总体描述包括语言技能与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的要求;单项技能描述则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对三个等级的教学目标作进一步的说明。

各高校应依据本指南提出的三级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学校、院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总体描述基础目标: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交流的需要;能够基本正确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在高中阶段应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增加约2,000个单词,其中400个单词为与专业学习或未来工作相关的词汇;能够基本理解语言难度中等、涉及常见的个人和社会交流题材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就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借助网络资源、工具书或他人的帮助,对中等语言难度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理解主旨思想和重要细节,表达基本达意;能够使用有限的学习策略;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观察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并能根据交际需要运用有限的交际策略。

提高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就熟悉的话题使用英语进行较为独立的交流;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在高中阶段应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增加约3,000个单词,其中600个单词为与专业学习或未来工作相关的词汇;能够较好地理解语言难度中等、内容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理解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能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较清楚地描述事件、物品,陈述道理或计划,表达意愿等;能够就较熟悉的主题或话题进行较为自如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较好地使用学习策略;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较好地处理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并能根据交际需要较好地使用交际策略。

发展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等诸多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够有效地运用有关篇章、语用等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有一定语言难度、内容较为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材料;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认识;能够就较为广泛的主题,包括大众关心的和专业领域的主题进行较为流利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语言符合规范;能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阐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道理或理论;能够通过说理使他人接受新的观点或形成新的认识;能够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处理好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并能够根据交际情景、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语言单项技能描述如下:语言技能基础目标:①.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就日常话题展开的简单英语交谈;能基本听懂语速较慢的音、视频能抓住要点;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相应级别的英语课程;材料和题材熟悉的讲座,掌握中心大意,听懂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常用指令、产品或操作说明等。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②.口头表达能力: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简短但多话轮的交谈;能对一般性事件和物体进行简单的叙述或描述;经准备后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能就学习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讨论。

语言表达结构比较清楚,语音、语调、语法等基本符合交际规范。

能运用基本的会话技巧。

③.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题材熟悉、语言难度中等的英语报刊文章和其他英语材料;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教材和未来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和简单的专业资料,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和阅读材料的难易,适当调整阅读速度和方法。

能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

④.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以短文的形式展开简短的讨论、解释、说明等,语言结构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较为恰当,语意连贯。

能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

⑤.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结构清晰、语言难度较低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能有限地运用翻译技巧。

提高目标:①.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一般日常英语谈话和公告;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语速中等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其他音视频材料,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或与未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产品等相关的口头介绍。

能较好地运用听力技巧。

②.口头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较好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或物品等;能就熟悉的观点、概念、理论等进行阐述、解释、比较、总结等。

语言组织结构清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较好地运用口头表达与交流技巧。

③.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公开发表的英语报刊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能阅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综述性文献,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说明书、操作手册等材料,理解中心大意、关键信息、文章的篇章结构和隐含意义等。

能较好地运用快速阅读技巧阅读篇幅较长、难度中等的材料。

能较好地运用常用的阅读策略。

④.书面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撰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和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用英语对未来所从事工作或岗位职能、业务、产品等进行简要的书面介绍,语言表达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能较好地运用常用的书面表达与交流技巧。

⑤. 翻译能力:能摘译题材熟悉,以及与所学专业或未来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关,语言译文基本达意,理解正确,题材熟悉的文章。

能借助词典翻译体裁较为正式,难度一般的文献资料;语言表达清晰。

能运用较常用的翻译技巧。

发展目标:①.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主题广泛、题材较为熟悉、语速正常的谈话,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主要信息;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英语讲座和与工作相关的演讲、会谈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