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与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科学探究中求新知——《圆的周长》说课稿
张北县永义街小学李小红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张北永义街小学的一名老师,说课课题是《圆的周长》。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学过基本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具备了测量一般图形周长的技能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圆中的重点,是进一步研究圆的性质的奠基石。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此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以及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法与学法】
1、我在本课设计上力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比如在我的启发诱导下,同学们自个发现了“绕线法”和“滚动法”,并用这两种方法测量手中学具圆片的周长。
2、教师只起“引路”的作用,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比如我把圆形的橡皮筋剪开,让学生感知“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从而启发出学生用“绕线法”、“滚动法”测量实物圆的周长的方法。紧接着我又转动了一条系着小球的绳子,小球的转动也形成了一个圆。然后我提出问题,用刚才的任一种方法能测量出所形成圆的周长吗?教师只起“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交流中升华。而且小组
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强大的演示作用。
从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探究、练习的出示都应用多媒体,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的呈现给学生。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系绳的小球,橡筋。
(生)小组:直径为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片各一个,绳子,直尺,准备一元硬币、茶业筒、易拉罐等圆面的物品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动物王国正在举行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一只小猫和小狗分别沿着圆形和正方形轨道上赛跑,结果小猫赢了,小狗心里很不服气。让同学们当裁判,这场比赛公平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做裁判,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兴趣,也很自然地引出了需要求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概念,从而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周长
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会很自然的得出圆周长的概念,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紧接着我就让学生从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物体中,互相指一指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地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结合实物动手指出圆的周长,强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提出问题: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
(二)测量验证
1、初步感知阶段
师(演示):剪断圆形橡皮筋,看看会变成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启发学生用绕线法、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
2、小组合作探究阶段
方法1: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用尺子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接着用这种绕线的方法去测量学具圆形纸片的周长。单组测量直径为5厘米圆片的周长,双组测量直径为6厘米圆片的周长,结果精确到0.1厘米,并填入表格中,)
方法2: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用滚动法测量学具圆形纸片的周长。单组测量直径为3厘米圆片的周长,双组测量直径为2厘米圆片的周长,结果精确到0.1厘米,记录在表格中)(4人一组,操作测量,所占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意图:学生们通过自己想办法,结合实物动手操作,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在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猜想——验证阶段
演示:教师转动由一条系着的小球绳子,让学生观察小球转动的轨迹所形成的圆。提出问题:用刚才的任一种方法能测量出所形成圆的周长吗?
发现:这个圆不可触摸,用上面任一种方法都行不通。说明绕线法、滚动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能不能探究出一种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猜想: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圆的直径变,周长也随着变。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学生容易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验证:分组实验,用刚才测得记录表中的数据,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填入表格。
观察表中数据,学生们发现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发现问题——做出猜想——计算验证,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难点。]
(三)介绍圆周率及谐音故事
对于圆周率“π”我主要强调,它是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这是个比值,没有单位,是固定的数,而且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π≈3.14)
[设计意图:这则故事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谐音故事增强了趣味性]
(四)推导公式
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学生会自然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板书: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
(C=2πr)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课本第64页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