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44 元明清小说戏曲 复习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结构:链式结构。 《水浒传》语言:纯白话
4
《西游记》
明 吴承恩(存疑) 神魔小说
明代神魔小说流派简述: 1、开创期:《三遂平妖传》 2、高峰期:《西游记》、《封神演义》。缺点:斗法雷同,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不注对细节的推敲。 3、模仿期(=西游记的影响):a、为神仙立传型作品。b、西游记的续书和仿作。c、宗教小说。
《金瓶梅》版本流变: 1、最早,最接近原作,抄本,“万历本”“词话本”,即《新刻金瓶梅词话》。 2、评改本,“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3、清 张竹坡 “第一奇书”“张评本” 《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 4、洁本 民国 存宝斋《真本金瓶梅》。
《金瓶梅》艺术特色: 1、寄意于时俗。小说将视角转向普通社会,琐碎家事,平凡人物,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标志着我国小说艺术进入一个新阶段。 2、从歌颂到暴露。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恶丑,影响了后世的讽刺文学如《儒林外 史》、《官场现形记》等。 3、人物性格立体化。小说描写的重心从讲故事转移向写人物,写西门庆对死去的李瓶儿的情感,也 写他淫人妻女的不道德的一面,真实合理,人物栩栩如生。 4、网状结构。 5、语言口语化、俚俗化。有浓郁世俗情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西游记成书过程和版本演变: 成书过程:a、《大唐西域记》阶段 b、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 俗讲 说经)c、《西游记 平话》(元) d、杨景贤杂剧《西游记》,第一次出现藏僧出世的情节。 版本:繁本:至少含“西游记”三个字在题目中。文字生动,描写有文学性,文繁事简。 简本:至少含“唐僧”,有唐僧出世的情节,文字艺术性弱,文简事繁。
国中的多场水战火攻。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一篇在报刊上发表的小说)、吴趼人的《二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 中国最早戏曲剧本 南宋 《张协状元》 • 明 李开先 《宝剑记》 • 传奇发展至清代,“勾栏争唱孔昇词”、“南洪北孔”,洪昇和孔尚任,《长生殿》和《桃花扇》 • 明末清初 李玉 传奇《清忠谱》 • 明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 明初最著名的诗人是高启 • 明清之际 苏州派戏曲作家代表人物 李玉 • 清代 地方戏著作 李斗《扬州画舫录》 • 戏剧改良运动主要发起人,汪笑侬 • ”插科打诨“的”科“是舞台动作、舞台效果。 •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 清 吴敬梓《文木山房集》 •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开山之作:《玉娇梨》 • “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 南社作家:柳亚子 • 金瓶梅和水浒的关系:金取材水浒中的武松杀嫂 • 揭露严嵩的 明传奇《鸣凤记》 • 韵文体小说=弹词小说:清 陈瑞生 《再生缘》 • 神话剧 尚仲贤 元杂剧 《柳毅传书》
《西游记》浪漫主义的人物塑造手法: 即“三突破”:突破人神、生死、时空界限。在人物塑造上,人、妖、兽三结合,即人的社会性、妖的 传奇性、动植物的生物性相结合。 例如,孙悟空不是人类,却有人的思维特点,又有猴的外表和行为特征,还有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 万八千里的妖性 ;猪八戒同样。
5
《金瓶梅》
明代 兰陵笑笑生 世情小说
《水浒传》思想内容:水浒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 1、赞颂了农民起义的行为和起义英雄。a、真实再现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失败的过程, 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根源是官逼民反,而接受招安,功成被害,则是对农民起义某种规律的总结。b、 热情歌颂了农民起义英雄,寄托了人们反抗黑暗、追求正义的理想,歌颂了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的侠义精神,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c、提出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低层社会理想。 2、表现忠义思想观念,主要体现在 3、反映市民生活,表现市民思想意识。水浒用大量笔墨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市井画卷,对市民的生存 状态有一定反映。 4、某些地方表现了游民意识,地位平等,财富平均,如劫富济贫“智取生辰纲”。此外还有对女性的恐 惧和仇视,对旁人生命价值的忽视。
《西游记》思想倾向: 1、追求自由,个性解放,表现了时代潮流。作者主观是宣扬王阳明心学,孙悟空经历“放心——修心 ——定心”。 2、作者认为个性解放要有限度,把人才运用到社会,为民谋福,为人控制。 3、宣传宗教。 4、游戏说(鲁迅)
《西游记》艺术特色: 1、塑造人物形象上,三性统一:人性、物性、神性。 2、结构:串字型 3、语言: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宗教语言,夹叙夹议,人物对话口语化,通俗易懂。叙述部分是文言, 人物语言符合人的身份。 4、浪漫主义手法。如孙悟空享乐天外。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1、萌芽期
2、开创期
魏晋前
魏晋——唐
笔记小说: 志怪小说《搜神记》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3、发展成熟期 唐——宋
唐传奇
4、转型期
宋——元
宋元话本 (口头文学产物, 有讲史类、说经类、 小说<脂粉、游侠、公案
等>、合笙)
5、高峰期
明——清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历史演义) 水浒传(英雄传奇) 西游记(神魔小说) 金瓶梅(世情小说)
3
《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城市小说
《水浒传》的版本系统:繁本(文繁事简)、简本(文简事繁)、繁简综合本(通行金圣叹版本)
《水浒传》成书过程:宋元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水浒戏《双献功》《李逵负荆》==〉《水 浒传》
《水浒传》影响: 1、开创英侠传奇流派,使历史人物带有江湖气。并出现了一系列仿书:《水浒传》江湖气系列、说 岳系列、杨家将系列、朱元璋系列。 2、侧重战争描写,出现续书:陈忱《水浒后传》、青莲室主人《后水浒传》等。 3、侠义公案小说,重叙事,不重写人,人物较单调,脸谱化。《龙图公案》等
2
操这一人物的独特性格:虽处劣势逆境仍雄心勃勃。不坠青云之志。 2、在错综复杂的军事斗争中.以斗智为主。如“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和“上方谷司马受困”中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 的相互斗智。在首回合较量中,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声东击西”之计.大败蜀军。在接下来的较量中,司马懿使 诈降计反被诸葛亮识破而大败。 3、突出每次战争的个性。<三国演义》中最精妙战术的运用是“火”攻,一百二十回中用火的地方有 32 回。但这些 火攻战术的运用。并没有给人重复的感觉。这是因为作者写到火攻时.都结合当时的典型环境来进行描写。如在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一回中。为了突现这次战争诸葛亮火烧曹军的特点,作者详细交代了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 这就为诸葛亮用火攻创造了有利的自然、地理环境。再如“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于禁军屯兵于樊城外的山谷之中。 地势低洼。而当时时令正值秋季,樊城一带是大雨连绵.再加上樊城毗邻襄江。这些都为关弱水攻创造了有利的自 然、地理条件,最后打败于禁军。 4、此外,以少胜多如空城计。
《水浒传》艺术特点: 1、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水浒中用百花娴熟传神地写景、叙事为人称道,如第十回中“那雪正下得紧”。 2、英雄群像各有各特色处。水浒将性格相近的一类人物也能够写出各自的不同,鲁智深、李逵、阮 小七、石秀等人,都是急性子,区别他们的地方就在于各自性格上的细节和层次,如鲁智深粗豪,但 有时也写他的机智、他的精细。 3、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作者塑造梁山好汉时,常将他们的本领“超人”化,如武松打虎、鲁达倒拔杨 柳树等。但在一些生活细节的刻画中,现实感极强,如武松面对嫂嫂的挑逗时内心的变化的描写,丝 丝入扣,合情合理,完全能表现人物个性。 4、情节结构以单线纵向进行,上半部分一个个、一组组依次写主要人物,下半部分百川汇聚,形成 主干。
(出现白话小说)
此外:《聊斋》、《阅微 草堂笔记》
章回小说体制特征:
1、回目(回溯到俗讲和变文)。a、单句,字数不定。b、双句、字数不定。c、双句,对偶。 2、说书体叙事(以第三人称叙事,像单口相声)。 3、散韵结合,文备众体。
• 《封神演义》作者 许仲琳 • “四大奇书”:三国 水浒 西游 金瓶梅。 • 四部名著的评点家 • “犯中求避”(毛宗岗语):犯是情节相似,避是同中求异。如黛玉和妙玉、王熙凤和探春、三
《三国演义》艺术特点: 1、虚实结合。“七实三虚”,情节故事有部分张冠李戴、添枝加叶的艺术处理,根据着一定的美学理想。 如诸葛亮借东风,将其才能浪漫化、神化了。 2、非凡的叙事才能。人众事繁的情节下,作者分多条叙事线进行叙事,以汉亡为引线,中间主线为 魏蜀吴三方兴衰,各有侧重。在这一构架下,作者兼用顺叙、倒叙、插叙等笔法,使叙事详略得当、 摇曳生姿。 3、战争描写全景式、突出各次战争的特色。(见后《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有什么特点:) 4、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在人物塑造上,三国的人物形象虽偏于“脸谱化”,但又是有鲜明个性的另 一种说法,给人单纯、鲜明的深刻印象,如诸葛亮足智多谋、曹操奸诈雄豪、关羽忠义勇武等。 5、《三国演义》语言文白夹杂,简洁明快,生动有力,在人物语言的设计方面注重个性化塑造,如 张飞快言快语“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嫉恶如仇。
1Fra Baidu bibliotek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历史演义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和版本演变: 1、成书:a、西晋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b、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c、元杂剧 章学诚对此书在素材选择方面的评价是“七实三虚” 2、演变:a、嘉靖本(明),《三国志通俗演义》,240 则,庸愚序,此版本定出罗贯中生卒年: 1315——1385。b、《三国志传》,240 则,把关羽的儿子关索的经历加入。c、李贽《李卓吾批评三 国志》,120 回,加了评语。d、清初毛氏父子(毛纶、毛宗岗)《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120 回, 把回目对偶整齐了,拓展了评语的形式,加强拥刘反曹倾向。
孙悟空原型探究: 1、石中生人,大禹的儿子启。2、刑天,反抗天帝。3、蚩尤,头上有箍。4、淮祸水怪:无支祁,火 眼金睛。(鲁迅)5、哈努曼,印度神猴。
《西游记》宗教语言举例: “心猿”这一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用语来作孙悟空的别称。 借悟空之口,说“佛在灵山莫原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点明“千经 万典,也只在修心”。
曹操的人物形象:奸雄 1、残忍多疑,因一点怀疑就杀害吕伯奢一家,说出“梦中杀人”这样的行为。 2、无惜民爱民的仁慈之心,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为当事人不能接受的重要原因。“宁使我负天 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不符合平民百姓对君主的期望。 3、智谋出众,有远见。取吕布、平张鲁、破袁绍、征乌恒等战例中,都体现了辩证的战略思想和高超 的军事指挥才能。 4、勇猛果敢,思维迅捷。在董卓专权, 诸人惶恐时, 唯曹操不动声色地想出谋杀董卓之计策,失败时 又能全身而退,胆识可见一斑。 5、胸襟博大、自信满怀。赤壁兵败的曹操, 在敌兵前堵后追形势下三次大笑,展示了曹操坦荡的胸怀, 豁达的气度, 以及充分的自信和高瞻远瞩的智慧。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有什么特点:
1、在描写战争的进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小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例如在赤壁大战 中,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却横槊赋诗;赤壁惨败后他却“三次大笑”。他在硝烟弥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的败局中仓皇逃命。仍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这种败军之将反过来讥笑对手无能的反常行为.表现了曹
《三国演义》思想内容: 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 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此外,关于《三国演义》 主旨,还有“为蜀汉争 正统说”、“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集团之间的斗争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等等。
“拥刘反曹”现象形成的原因: 1、历史原因:刘备是皇室,曹操是“乱臣贼子”,曹操名不正言不顺,不合人们对皇室的出身、名义的 要求。 2、现实因素:当时元末明初,朱元璋起义,是对现实的一种附比,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民族爱国思想, 表现希望摆脱异族统治的愿望。 3、拥刘反曹表现呼唤仁政,反对暴政的思想,表现明君良相的愿望。 4、《三国演义》素材来源于《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这里的主观判断并不十分明显,但从《三 国志平话》中吸收了不少批评的内容,而《三国演义》的批注更加深了这种评判。 5、创作手法的局限,人物塑造等方面十分类型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