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介绍

合集下载

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

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

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赣南客家围屋是江西省赣南地区的汉族民居建筑。

以其主房四周外围筑以高墙炮楼而得名。

围屋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技艺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二零零一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两次作了多方位的报道,从文化底蕴深厚的围屋延伸到客家风情、客家民俗、客家文化及客家民居建筑,引起世人关注。

目前,参观客家围屋群,领略客家风貌,已引起海内外众多游客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赣南是客家大本营,现存客家围屋约500座,其中有370多座在龙南县,其余130座分布在大余,定南、全南、信丰、安远、寻乌等县。

龙南是典型的客家县,又因保存客家围屋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而被誉称为“客家围屋之乡”。

近十多年来,随着客家文化研究和海外客家人寻根问祖热的兴起,作为客家历史和客家文化艺术综合载体的客家围屋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并引起国内外研究客家和民居建筑的专家学者的关注。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和实地调查,龙南围屋大都建于明末至清末之间。

此时由于动荡不安,战事频繁,老百姓没有安全感,远居他乡的客家人为了保护自身以及家庭的安全,设计创建了防御力极强的城堡式民居建筑。

龙南县目前存在年代最早的围屋是建于明代万历39年的杨村东水乌石围,建于崇祯年的武当田心围等。

建于清代早期的围屋约占围屋总数的30%左右。

最具代表性的是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杨村燕翼围(建于清顺治7年)和关西围(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

清代后期构建的围屋数量最多,约占总量的60%,如建于光绪年间的里仁沙坝围,建于民国三年的汶龙耀三围等。

进入民国以后,由于封建专制的衰亡和民主文明的兴起,交通和社会比较趋于安定,土匪盗寇和宗族势力大大削弱,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这种城堡式的围屋也就随之而停建了。

客家围屋_精品文档

客家围屋_精品文档

客家围屋客家围屋:守护历史与文化的建筑瑰宝引言:客家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生活的象征和重要遗产,更是体现了客家人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介绍客家围屋的定义、历史发展、建筑特点以及对于客家文化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其对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客家围屋的定义和历史发展1. 定义: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土楼”,是客家人民的特色民居,多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台湾等地。

其特点是建筑坚固、形制独特且风格各异。

2. 历史发展:客家围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但真正发展壮大是在明清时期。

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和居住环境的改变,客家围屋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模样。

二、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1. 坚固耐久:客家围屋由厚实的土坯、石头和木料建造而成,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围屋能够经受住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

2. 独特造型:客家围屋的外形各具特色,常见的有圆形、方形、圆形方块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其中,以土楼最为著名,它呈现出壮丽、庄重的气势。

3. 多功能性:客家围屋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还是客家人交流、聚会、联络感情的重要场所。

围屋内部的布置非常注重实用性,在坚固的结构中融入了多功能的使用。

三、客家围屋对于客家文化的重要意义1. 传承和展示客家文化: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体现了客家人民勤劳、朴实和深厚的家族观念。

作为文化符号,围屋不仅传达了客家人的团结精神,还展示了客家独特的礼俗和价值观。

2. 弘扬地方特色: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充分展示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对于丰富和保护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加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客家围屋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希望在围屋中亲身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这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客家围屋对于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旅游业发展:客家围屋成为了各地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客家围龙屋的介绍

客家围龙屋的介绍
客家围龙屋的介绍
目录
• 客家围龙屋的历史背景 • 客家围龙屋的建筑特色 • 客家围龙屋的生活方式 • 客家围龙屋的保护与传承 • 客家围龙屋的文化意义
01
客家围龙屋的历史背景
起源与演变
起源
客家围龙屋起源于汉代,是中原汉族 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的产物,也是客 家人南迁至粤东、赣南、闽西等地后 为适应环境而创造的特色建筑。
在客家文化中,围龙屋不仅仅是一种居住建筑, 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客家围龙屋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和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具有 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倡导的团结互助、崇文重教 等品质,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 的和谐、教育的发展等方面都 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客家围龙屋的设计理念和建筑 技艺,对现代建筑设计和城市 规划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 高客家围龙屋的保护与
传承水平。
05
客家围龙屋的文化意义
在客家文化中的地位
客家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客家人传 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的集中体现。
它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客家 人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等优秀品质的象征。
客家围龙屋的生活方式
家族与居住模式
家族聚居
01
客家围龙屋是家族聚居的典型代表,一个屋内通常住着一个大
家族,甚至几代人。
,层级分
明,体现了尊卑有序的传统观念。
团结互助
03
在围龙屋内,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关心、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
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客家围龙屋在建筑 形式、材料和功能上不断演变,逐渐 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

江西客家围屋导游词

江西客家围屋导游词

江西客家围屋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西的客家围屋,我将为大家介绍这里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以及文化传承。

客家围屋是江西以及福建等地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客家人世代居住和发展的载体,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围屋多建于明、清时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高高耸立的土楼。

土楼由土和石材夯筑而成,外墙有数层,内部包含多层住宅,外围有厚实的城墙保护。

土楼规模宏大,内部楼层复杂,一楼、二楼等楼层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不仅具有军事防御功能,还能适应气候环境变化,具备质朴、实用、美观的特点。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不同类型的土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川土楼和龙川土楼。

四川土楼是最早的土楼之一,它外形简洁,内部建筑也相对简单,多用于军事防守。

龙川土楼则是客家围屋的代表之作,外形宏伟壮观,更加讲究建筑技艺和装饰艺术。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

客家人注重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传统的习俗和节日庆典非常丰富多彩。

例如,农历的寅八节和客家芋虾节就是客家人民举办的重要活动,它们既体现了丰收的喜悦,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客家围屋还是客家音乐、客家武术等传统文化的丰富场所。

客家围屋中,我们可以聆听到悠扬的客家山歌、欣赏精彩的客家鼓乐,更可以看到客家人民独特的武术表演,体会到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客家围屋还为我们提供了机会来品尝独特的客家美食。

客家美食丰富多样,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客家酿豆腐、鲍鱼粉丝汤、客家小炒等。

这些美食既口味独特,又讲究烹饪技艺,定能给您带来舌尖上的享受。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客家围屋是客家人对家园情感和文化传承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瑰宝。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样的历史遗迹,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客家围屋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张名片。

谢谢大家!初露锋芒的江西客家围屋欢迎您的光临!祝您在此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

围屋分类
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椭圆形状的。 根据围屋建筑形态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圆形围屋、围龙式围屋、方形围屋、椭 圆围屋等几大类别。
围龙屋的平面布局
1.1基本平面布局 ► 围屋的基本平面布局是: 中轴线上有由敞厅堂、敞廊 和天井构成的三一体的厅井 空间,至少有上下两堂,左 右有平衡对称的厢房。无论 是中轴或横屋,均以“四架 三间”为基本构成图,横屋 以二、四、六对称双数排。 大门前有禾坪和半圆形水池, 而且前低后高、中轴高两横 低。

围屋不论大小,大门前总有块禾坪 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来晒谷、 乘凉和其他活动,池塘则用于蓄水、 养鱼、防火和防旱。
围龙屋的建造特点


围屋的结构方式 围屋的主要结构方式是木构架, 墙壁高大而厚实,在石础上立柱, 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柱 和梁,最上面梁上立脊柱,构成 一组木构架。在平行的两组木构 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连络柱的上 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柱上安置 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檀子上 排列椽子,承托屋顶重量。如此 的梁、枋、柱、檀,受力明确, 脉络清晰,每一个构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室内公共空间,那就是“祠 堂”,祠堂是围屋居民的圣殿,比位于中轴线上,这是人们 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公共场所,也是维系宗族血缘关系的纽 带,每年都要定时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此外祠堂前还 有个围门厅,用于围民平时的娱乐和日常感情交流。
围屋的艺术
防御虽然是围屋的主要特征,但是,客家人也是懂得享受生活的,对自己的围屋, 还是会考虑怎么才能建的更加气派和富丽堂皇。因此,围屋里往往藏有许多艺术珍 品。


围屋的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地基为石砌,凡受风雨 面的墙是三合土夯土墙。三合土 用石灰、黄泥和沙和合以外,传 说还放人适量的糯米、红糖掺在 一起搅拌。基础建筑相当严格, 即夯土墙并非一次夯到顶,而是 风干一层再夯一层,因此,要建 筑一座大屋,往往需要有几年的 时间。不过,这种墙体非常坚固, 其耐久程度并不亚于现代建筑材 料之水泥。不受风雨的墙则用泥 砖砌筑。建筑材料三合土地面, 粘土,石灰砂浆批挡及其他结构 用的木桁条,木阁板、瓦屋面、 木门窗等,都是就地取材而建。

江西客家围屋的导游词范文

江西客家围屋的导游词范文

江西客家围屋的导游词范文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江西客家围屋。

江西客家围屋,作为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是在南宋时期由客家族群迁来的,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有着防御、居住、生产等多种功能。

这里的围屋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客家文化的生动载体。

江西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南丰、金溪、广昌等地。

这里的围屋大多数是三合院式建筑,由前门、后门和侧门组成,中间是庭院和屋顶。

由于建筑完整、布局合理、形式独特、风格独特,极具观赏价值。

江西客家围屋从建筑角度来看,具有很多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首先,围屋的四周围着厚墙高垣,以防盗窃和敌人侵袭,因此也被称为“围住祖业,固守家门”。

这种墙体往往用昆山石、石灰、黄土等天然材料制成,使得建筑的耐久性更加强大。

其次,围屋的屋顶使用黑瓦作为材料,瓦面檐口又称“马脸”,具有较强的风雨防护作用。

同时,它们的屋脊又形成了独特的线条,构成了江西客家围屋独一无二的风格。

从文化历史角度来看,江西客家围屋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代表了江西客家人的聚居风俗、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习俗礼仪以及建筑技艺等方面。

围屋内部的挂屏、屏门、书法等也是充满了艺术及文化气息。

江西客家围屋的游览方式有很多种。

您可以在入口处欣赏到围屋的整体风貌;也可以踏入围屋内,沉浸在人文瑰宝之中;您还可以在太平鼓、莲花萨等传统文化活动中,感受江西客家围屋独有的民俗风情。

总之,江西客家围屋是一处可以体验历史和文化的绝佳地方。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了解到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感受到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积淀。

让我们共同去探寻这里的神秘与美妙!感谢您的耐心听我介绍,祝您游玩愉快!。

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5篇

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5篇

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5篇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

以下是整理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1)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赣南围屋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

据万幼楠考察研究: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

其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

其大门门额多有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题名。

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

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龙南栗园围竟达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

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成两大类。

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

结构形式则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砌垒的。

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龙南关西的新围、杨村的燕翼围、桃江的龙光围、安远镇岗的东生围、定南鹅公的田心围等。

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鲜名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

围屋外墙厚1米(燕翼围墙厚1.45米),高三四层,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样的碉堡。

为消灭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悬挑单体小碉堡。

围屋顶层设置排排枪眼炮孔。

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实的板门还包钉铁皮。

板门后多有设闸门,闸门后还设重便门。

门顶还设漏以防火攻。

除少数大围外,一般只设一孔围门。

围屋顶屋多为战备用,并取墙内侧2/3墙体作环形夹墙走廊贯通一气,方便占时人员机动。

围屋内掘有水井,多辟有粮草贮藏间,有的还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红糖、蛋清拌和粉刷墙壁,久困缺粮,可剥下充饥。

赣南围屋绝大多数是方形,四角(少数在对称两角)都构筑强固的碉楼。

外墙为坚实的封闭体,遍布枪炮眼口。

客家民居之最贺州客家围屋简介(非遗 - 贺州客家围屋)

客家民居之最贺州客家围屋简介(非遗 - 贺州客家围屋)

客家民居之最贺州客家围屋简介(非遗|贺州客家围屋)贺州客家围屋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200余年的历史,伴随着客家人自广东西迁至贺州,在贺州客家人聚集区逐渐普及。

客家围屋结合了汉民族的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极具特色,它不仅是客家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贺州就有多处客家围屋,客家围屋具有巨大的建筑价值、史学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价值。

吸引全世界的客家人、华人以及对中国建筑、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国外学者到贺州观赏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最典型、最成熟、最具特质的民居建筑。

主要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客家围屋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是民间生活艺术的升华。

其中,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脱颖而出的江氏围屋,位于贺州八步莲塘镇,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之一。

该围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分北、南两座,相距300米,围墙高3米,屋宇、厅堂、房井布局错落有致,井井有条,上下相通,屋檐、挡风板、回廊、梁柱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称。

贺州两座客家围屋总面积约20亩左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古老独特的客家建筑、精雕细刻的百兽图案、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历经百年沧桑的农家作坊、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感人的客家历史传奇,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

贺州境内有50多万客家人,约占总人口的24%。

贺州的客家文化丰富多彩,影响广泛。

一首贺州客家民歌《月光光》唱响世界客家社区,贺州也建立了国内第一座客家生态博物馆和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

客家围屋还吸引了《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围屋里的女人》《夺宝英雄》等剧组到此取景拍摄。

围龙屋介绍

围龙屋介绍

围龙屋介绍
客家围屋,又称客家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之一,客家语称“围屋”或“土楼”,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
一种民居建筑。

客家围屋是由“围”和“屋”两个字组合而成的。

其中,“围”是指围绕着客家祖地;“屋”是指客家人所居住的房子。

在客家人中,通常把把房子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房子称为“围”。

围龙屋一般有四至六个大门,每个大门都是一座独立的房屋。

屋内设有水井、厨房、厕所等设施。

有些围龙屋还有自己的学校、祠堂和商店等设施。

客家围屋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以民居围屋为基础,将土楼、祠堂等建筑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传统客家民居建筑的实用功能,又具有防御功能。

客家围屋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圆形为主体,方圆结合;以方形为基础,讲究对称;以四合院为中心,讲究轴线和对称;以多角组合为特色;以中轴对称为基础的建筑风格等。

—— 1 —1 —。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一、客家围屋建筑的特征1.宏伟壮观:客家围屋建筑多呈四合院状,外形庞大,建筑面积通常在1000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几千平方米。

整个围屋由多个楼阁、房舍组成,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2.坚固耐用:客家围屋建筑采用木材和砖石等天然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

围屋的墙壁厚实,屋顶覆盖有瓦片或石板,能够有效抵御风雨和其他自然灾害。

3.多层结构:客家围屋一般分为多层,最高可达三至五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一楼主要用于储存粮食和谷物,二楼用作起居和饮食,顶楼供人居住。

多层结构能够节约用地,并方便舒适的生活。

4.防御性强:客家围屋建筑的墙壁厚实,并设置了各种防御设施,如天井、堡台、望楼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供有效的防御和保护,帮助客家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和山区盗匪。

5.环境友好:客家围屋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建筑的布局通常遵循地势起伏和山水环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风力和水资源。

围屋常常建在山腰、河边或坡地上,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二、客家围屋建筑的传统文化特色1.家庭观念强:客家人重视家族和家庭的重要性,围屋作为家庭居住的象征,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的价值观。

围屋内部分为多个房舍,每个房舍由不同的家庭成员居住,但又共享一个院落和共同的生活空间。

2.文化保护意识:客家人崇尚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和祖先。

在围屋中,可以见到许多代代相传的家族文物、文献和古董,如家谱、家书、字画等。

这些物品代表着客家人对传统的热爱和守护,是他们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3.社区凝聚力:客家围屋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了社区的凝聚和交流。

围屋的庭院是社区的活动中心,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家族聚会和集体活动。

这种社区凝聚力和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4.孝道文化:孝道是客家人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围屋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

客家围屋的多层结构让老年人住在顶楼,以便他们享受阳光和空气,并方便年轻人照顾。

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围屋,顾名思义,即是由厚厚的外墙包围起来的屋子。

围屋是客家民居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橄榄屋一起号称中国的四大民居。

西方学者赞誉它为,“无与伦比,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日本建筑大师形象的称其为”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上长出来的蘑菇“;更令人惊讶的是美国的间谍竟然将福建的圆形围屋误以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导弹发射基地。

围屋有方形,圆形和角形等各种样式。

围屋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体现了客家人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彰显了客家人豪迈旷达的为人理念。

赣南的围屋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寻乌、安远、等地,其中以龙南县最为集中。

赣南以方围为主,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龙南为全国之最,并于2007年10月25日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立项为“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

今年清明我和班上几位同学一起去了龙南寻访围屋,游览小武当山。

龙南关西新围是赣南最大的围屋。

关西新围位于县城东15公里关西镇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指定参观点。

它建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迄今有200多年历史,是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费时二十九年、占地面积7700多平方米,与围屋配套的附属设施有10000多平方米。

关西新围从远处看就像一个长方形的碉堡,四个角上有朝外突出1米左右的炮楼。

外墙采用青砖,条石块垒砌而成,厚1米,高10米。

外墙不设窗户,仅在墙顶层上设有一排排十字形的瞭望孔和射击孔。

看着高大的黄色的围墙上那几个大字,一种历史的沧桑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这个大门下有多少代的人从这里进进出出呢。

有谁曾经会想到过这座为客家人遮风挡雨的围屋能够穿越历史的时空在我们面前书写出历史的厚重呢。

围屋有两扇外门,外门是围屋的安全所在,所以门墙特别加厚,门框亦为巨石制成,并且配备了横竖形的栅栏杆,以防不测。

厚实的门包以铁皮,并且围屋内设有两口井,以防火攻。

走进围屋内一位老奶奶正在阳光下喝茶,她带着自豪的语气告诉我们这座围屋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好几代人在这里住过。

广东河源客家围屋建筑艺术探究

广东河源客家围屋建筑艺术探究

广东河源客家围屋建筑艺术探究客家围屋是广东河源地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代表了客家人的独特文化和建筑艺术。

围屋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结构和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建筑爱好者前来探寻,成为了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

在这里,我们将探究广东河源客家围屋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客家围屋的特点客家围屋是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它是将一片土地包围在四周,形成一个完整的院落,而围在这个院落周围的就是围屋。

在平面布局上,客家围屋的主要特点是呈现出一个四合院的形状。

围屋通常是由四座独立的建筑物组成,它们围绕着一个中央的庭院而建。

这种布局既满足了客家人对家族生活的需求,也为家族成员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这种围屋式的建筑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的家族观念和家庭观念。

在建筑结构上,客家围屋也有其独特之处。

围屋的建筑多采用土木结构,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石、木材和石灰等。

围屋的墙体一般采用厚实的土砖,而屋顶则多为青瓦或者木瓦。

其建筑结构简洁而稳定,传统的木质榫卯结构使围屋在地震频繁的客家地区有很好的防震功能。

客家围屋的外观通常呈现出简洁朴实的特色。

围屋的外墙大多为素色石灰或土黄色,屋顶覆盖着深色的瓦片,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古朴而典雅。

围屋的中心庭院通常布置有花园或者小池塘,使得整个建筑显得更加宁静和优美。

二、客家围屋的文化内涵客家围屋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客家人文化内涵的载体。

在客家社会中,围屋是家族的象征,代表了家族的荣耀和传统。

围屋内部的布局和结构也体现了客家人的家族意识和家族规范,在围屋内,不同世代的家族成员各有自己的活动区域,同时也有共同使用的空间,这种布局有助于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客家围屋建筑中,还融入了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元素。

在围屋的门楼上通常都会镶嵌上红色的门框,门框上会雕刻一些祥云、龙凤和其他吉祥图案,寓意着家族的兴旺和发达。

围屋的庭院通常会有一些花草树木,以及一些传统的装饰物品,如陶瓷器具、花瓶、宣纸画等,这些装饰给围屋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儒林第客家围屋(精)

儒林第客家围屋(精)

儒林第客家围屋
儒林第客家围屋始建于清代,距今150多年的历史。

该围屋从外围看像铁锅的形状,当地人也称为“锅耳楼”。

占地面积30亩。

最高的主楼称“行修楼”,共四层,木梯直通顶层,上去可以看到整个围屋的全貌。

正中门上有石匾刻“儒林第”,门前铺排精致卵石图案,门槛石刻各式花样,大堂雕梁画栋,做工精细严谨。

墙体青砖经水磨加工,墙面砖缝清晰流畅。

围屋旁是洁净的新丰江,对面有大岭温泉,周围还有秀丽的田园风光,是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温泉沐浴、客属风情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

客家围屋介绍

客家围屋介绍

• 镶嵌着石刻的“聚族于斯” 四个字,说明客家围是血 缘宗族的聚合,聚族而居 的躯壳。每个客家围的居 民,大都是一个姓氏,由 开基祖一直往下传。随着 子孙的繁衍,客家围可以 不断增加或扩大,通常采 取下述两种形式。一种是 另建新围屋,另一种是老 围不断扩大。
• “鹤湖新居”不仅是罗氏家族文化、经济发 展的历史见证,也是深圳本土客家人勤劳 勇敢、自耕自足、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的 缩影。它对于研究客家民俗、文化、源流 及其民居体现的大家族小家庭聚族而居的 客家宗族制社会结构、高度的宗法观念和 家族精神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并具有重 要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
围屋的特点
• 客家民居是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客家 围规模宏大,平面布局严谨,防御功能较 强,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的传 承。其所表现出的中国传统的礼制和伦理 观念以及强烈的风水意识,在中国民居建 是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民居 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位于龙岗镇 罗瑞合村。紧邻惠深公路,距深圳市28公 里,地处龙岗河冲积平原上。据说,原来 此地周围水草丰美,物产丰富,有一水塘, 水质清澈甘甜,经年不竭,吸引了成群结 队的白鹤在此栖息、繁衍,构成一幅优美 的图画,因而取名为“鹤湖山”,“鹤湖 新居”因之得名。
围屋的由来
客家人在历史上是一个迁徙和苦难的民系。 每当中原或新居住地大动乱一次,客家人 就要迁徙一次, 从客家人的分布地域可知, 他们居住的地方都是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 山区。客家人不仅面临穷山恶水的自然环 境,而且面对新迁地的土著。 要在新居地 站稳脚跟,必须保持姓氏的宗族关系,以 血缘关系团结起来,为此,必须建造便于 聚族而居,且防御性极强的围屋。

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5篇

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5篇

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5篇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

以下是小编整理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介绍客家围屋的导游词(1)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赣南围屋构成了奇异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观。

据万幼楠考察研究:围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

其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外墙,也是整座围屋的防卫围墙。

其大门门额多有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题名。

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

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而最大的龙南栗园围竟达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

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成两大类。

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

结构形式则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砌垒的。

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围屋有龙南关西的新围、杨村的燕翼围、桃江的龙光围、安远镇岗的东生围、定南鹅公的田心围等。

赣南围屋是古代集祠、家、堡于一体,具有鲜名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

围屋外墙厚1米(燕翼围墙厚1.45米),高三四层,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样的碉堡。

为消灭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悬挑单体小碉堡。

围屋顶层设置排排枪眼炮孔。

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皆用巨石制成,厚实的板门还包钉铁皮。

板门后多有设闸门,闸门后还设重便门。

门顶还设漏以防火攻。

除少数大围外,一般只设一孔围门。

围屋顶屋多为战备用,并取墙内侧2/3墙体作环形夹墙走廊贯通一气,方便占时人员机动。

围屋内掘有水井,多辟有粮草贮藏间,有的还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红糖、蛋清拌和粉刷墙壁,久困缺粮,可剥下充饥。

赣南围屋绝大多数是方形,四角(少数在对称两角)都构筑强固的碉楼。

外墙为坚实的封闭体,遍布枪炮眼口。

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客家围屋,是客家人居住的独特建筑形式,也是客家团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屋”一词源自客家话,意为“围护”。

客家围屋以其独特的构造、复杂的系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的广东、福建和江西等省份,尤以广东客家地区最为典型。

这片独特的土地孕育了一个优秀的民族,他们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山水之间,以围屋为家,守望相助,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围屋一般由两个或多个建筑物组成,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布局,四面围成一个庭园。

庭园是围屋的核心,不仅美观,还具有防御和交流的功能。

庭园中常种植竹子、花草和果树等,营造出一片宜人的环境。

围屋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木质,结构复杂而牢固。

围屋分为“大厅”和“小院”两个部分,大厅是居住空间,小院则用来种植蔬菜、养殖家禽等。

在大厅中,有客厅、睡房、厨房等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利用空间非常充分。

由于围屋多为多层建筑,所以楼梯也是必不可少的构造之一。

围屋的屋顶采用坡屋顶或曲屋顶,可以有效抵御台风和暴雨的袭击。

屋顶上常常有瓦当雕塑、屋角飞檐和圆形屋顶瞭望台等装饰,给围屋增添了一分古朴和精致。

围屋的围墙一般用青砖砌筑而成,高大而厚实,表面常常贴着红壁灰泥,使其更具质感和美观。

围墙上常常开有柴门、坎门和小窗,便于居民进出和交流。

在客家围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物,那就是祠堂。

祠堂是客家人供奉祖先和举行宗族祭祀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家族活动和社会交流的核心空间。

祠堂建筑构造严谨,装饰精美,寓意深远。

每个围屋都有自己的祠堂,它不仅是家族的象征,也是客家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客家围屋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它体现了客家人的团结协作精神、勤劳朴素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围屋一方面提供给家人们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居民之间相互帮助和交流的平台。

围屋内的生活丰富多彩,家人们互相扶持,邻里之间互相帮助。

围屋中经常举行各种传统节日、婚礼和祭祀活动,十分热闹和喜庆。

客家围龙屋简介

客家围龙屋简介
念历代王朝所尊崇旳儒家思想旳影响。
• 水讲究与建屋习俗 :汉族人历来注重民居旳风水地理,客家人更秉
承了这一老式。客家风水讲究要涉及“龙、局、水”三要素。
围龙屋旳布局
围屋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住人,上层堆 放杂物,遇到洪水时也可搬到上层居住。围 屋旳外墙十分坚厚,屋墙上段开有观察孔。 为保护风水,不得在屋后加建房屋,破坏整 个太极圈旳完整。屋后植有一圈树木将围屋 包住,叫风围林。屋衣能够美化环境,保持 水土,并代表着将风水团团围住。
围龙屋旳特点
围龙屋旳布局
因为客居异乡,围龙屋旳构造具有独特旳防 御和实用功能,同步还被赋予一定旳迷信色 彩。例如:屋前旳池塘多为半月形,用来蓄 水防旱、养鱼浇灌、调整气温等,同步又是 一道天然防线。禾坪是公用旳活动场合,平 时晾晒稻谷,节日则用来舞龙、舞狮等。花 阶是处于上堂和围屋间旳一块半圆形龟背状 空地,这种造型有利于排水和浇灌。它旳布 局也要由风水师根据建屋者旳生辰八字来决 定。
——客家老式文化旳瑰宝
围龙屋简介
客家民居建筑旳风格和形式,在不同旳历史 时期和不同旳地域有不同旳变化,有圆寨、围龙 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旳是 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旳经典客家 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旳“四合院”、陕 西旳“窑洞”、广西旳“杆栏式”和云南旳“一 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旳五大老式住 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 旳五大特色之一。
围龙屋旳构造主要有 两堂两横一围龙、两 堂四横一围龙、三堂 两横一围龙、三堂四 横一围龙及二围龙、 三围龙甚至六围龙等。 一般以中间旳正堂正 屋形式旳方形屋或二 字屋为基础,周围旳 围屋层层扩建自由组 合。从一种屋旳规模 也可看出某姓家族旳 人丁兴衰。
围龙屋旳布局

魅力江西:客家围屋

魅力江西:客家围屋

魅力江西:客家围屋赣南客家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合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五大建筑样式。

围屋,顾名思义也就是围起来的房屋。

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目前尚存5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以及信丰、安远、寻乌。

大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小的50~60平方米。

从平面上可分“口”和“国”字形两大类。

龙南市关西新围屋其形制多是方围,也有部分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的。

客家人为什么筑围屋而居呢?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亿以上的客家人。

赣南是闽粤赣客家大本营中最大的一块客家人聚居地。

客家人之所以筑围屋而居,首先是为了适应气候和环境。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传统民居一般为庭院式的砖瓦平房。

赣闽粤地区则常年多雨,气候潮湿,瘴气袭人,蛇蝎横行,当地土著多住在竹木搭建的干栏或棚屋里,底层拴牲畜,上层住人,既可避湿气,又可防蛇蝎野兽。

客家人到来之后,无疑受到干栏式棚屋的启发,将北方的砖瓦烧制和建筑技术与干栏式棚屋的建筑构思结合起来,创建出闻名于世的客家围屋。

其次,在不断南迁,寻找新的栖息地的过程中,客家人身处动荡不安的环境,不断受到战乱的威胁和外族的骚扰,他们具有十分强烈的防御本能,并且渴望安定。

一旦通过努力,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客家人首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营造一个安稳的家。

围屋在外形上雄伟、高大、牢固,不仅能够体现出家族的气势,而且具有固若金汤的结构和完善的防御体系,可以贮备充足的粮草和水。

这样的围屋关门来就是一座城堡,非常有利于战时的防守。

围屋带给客家人内心渴求的安定感和安全感。

最后,客家人重视传统,崇拜祖先。

他们通常聚族而居,数世同堂。

围屋体量大,房间多,几百人的大家族都可以居住在同一个围屋内。

这种结构形式客观上增进了家族的血脉联系,加强了家族间的凝聚力。

古代建筑之客家围屋,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古代建筑之客家围屋,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古代建筑之客家围屋,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

客家围屋始建于唐宋,兴于明清,是先如今保存最多的一种客家建筑。

唐宋时期连年战乱,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迁徙,客家寓为客居他乡之意,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我们知道唐宋时期江南除了一些水利发达地区有出现城市的缩影,其他地区都是深山老林,猛兽出没,这些被迫南迁的客家人想要寻找的一个安静祥和的世外桃源,远离威胁围屋孕育而生。

客家围屋是中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围屋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的广东、江西、福建省、香港新界以及台湾的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

著名的客家围代表有蔡蒙吉故居、鹤湖新居、九厅十八井、田丰世居、新桥世居、新乔世居、东升围、林寨古村、环水楼、大万世居、茂盛世居、客家排屋、观澜版画村、原膴隆基、龙田世居、馨梓围、贵湖塘老围、洪围、玉田世居、崇林世居、南阳世居、大塘世居、碧滟楼、苏家围、四角楼、曾生故居、南华又庐、仁厚温公祠、磐安围、满堂客家大围、进士第、东生围、善述围、承德楼、栗园围、人境庐、济济楼、泰安楼、肇庆堂、德先楼、李惠堂故居、光禄第、崇庆第、阮啸仙故居、福田世居、西埔新居、秀岭世居、璇庆新居、继善楼、李和美、正埔岭世居、玉田世居、廻龙世居、两秀新居、丘逢甲故居、长兴围、大王屋、李和美、棣华围、大刘屋等。

客家人采用中原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为防止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形式有两种:一:砖瓦结构。

二:特殊土坯结构: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稠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围屋比起围龙式围屋来也是更加强调防御性。
代表性的例子有闽西的长汀县涂坊乡的“为南堂”,以及台中东势的 围龙屋群落。
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 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 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 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 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 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 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 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6. 厅堂内用柱不多,有木质和 石质之分,石质的往往四面题 刻对联,柱础都有雕饰,且形 式多样。
7. 围内用卵石拼铺的室外铺地 花样,以及悬挑的走马楼也颇 有艺术特色。
……………
8. 围屋的房檐及屋顶装饰也像大多数 中国古建筑一样,讲究材料,工艺及 吉祥的寓意。
9. 窗棂多为各种拐子纹 与雕花棂相结合使用。
围龙屋前一般会有一个半 圆形的水塘,使得总体看 来如同一个太极的图案: 陆上屋为阳,屋前水为阴。 这也是客家文化中的风水 理论的体现。
正堂左右两旁有同样是 方正结构的横屋,简称 为“横”。
自正堂向外以同心半圆形的房屋 结构一层层扩张,每一层称为一 “围”或一“围龙”。围龙的层 数和一侧横屋的排数一般是相等 的。
典型:四角楼 代表性的方形围楼有关西新围和燕翼围 等等。
和圆形围楼一样,四角楼 注重的是建筑的防御性, 四边上是一般有二至四层 的围楼,四个边角都是碉 楼或炮楼,有如堡垒。
中间仍然保持“三堂二横” 的祠堂形式,或者浓缩为 一间祖祠。
椭圆形围屋
椭圆形围屋是将一般的围龙式围屋的前坪(本来是水塘的部分) 也围起来,称为前围,从而成为一个类似于带跑道的足球场的形状。
1. 下厅或前厅多用天花板,上绘民俗彩画,高级 的还设有藻井; 2. 朝厅堂开设的门,绦环板上均雕刻人物故事或 花卉祥兽,风格近徽雕;
3. 天井两侧的厢房,则 用六或八扇格扇门。 4. 厅堂内均铺砖,天井 阶沿皆用巨条石打制。
5. 祠堂大门门面,一般为仿木 构楼牌线脚装饰或雕刻,额书 堂号或其他标榜门第出处的文 字。
梅县白宫丘氏大夫第(杠式楼)
普通的围龙屋有:
“两堂两横一围龙”(中间有个正堂、两侧 各有一排横屋、对应一层围龙)、 “三堂二横一围龙”、 “四横一围龙”(一围龙对应两排横屋)、 “四横双围龙”(两层围龙)等等, 最多可以达到“十横五围龙”之多。
圆形的围龙屋简称土楼、圆楼或圆寨,在闽西和粤东都有分布。由于其正 圆形的外形和全封闭的设计,较早为世人所知。
围龙式围屋
也称半圆形围屋,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梅州市的兴宁、梅江区、梅县区 等地,在东江流域以至珠江口流域的深圳都可以见到。
围龙式围屋是围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典型的客家传统礼制和伦理观念 以及风水和哲学思想的具现。
围龙式围屋一般背靠 山坡而建,其结构以 中间的正堂或堂屋为 基准(正堂一般是二进 至三进,呈方形结构, 分为上堂、中堂和下 堂(三进))
历史起源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 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 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 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 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 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 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 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 称为“客户”、“客家”,此为 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 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 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 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 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
和围龙式的客家围屋相比,圆形土楼具有更强的防御性功能。
典型:福建土楼
修筑圆楼需要用到质地特殊的黄土, 将刚挖好的黄泥堆放三个月,经过特 殊的发酵过程而行成“熟泥”,再经 过数道搅拌程序,将煮至融化的糯米 浆加入黑糖或蜂蜜,再倒入熟泥中一 起搅动,方能使用。
方形的围楼主要分布在赣南和粤北,也 称为四角楼。
的集中体现。
客家围屋 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
围楼或围屋.。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 南部广东省、福建省,台湾南部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等。
围屋的分类
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椭 圆形状的。 根据围屋建筑形态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圆形围屋,围龙式围屋,方 形围屋,椭圆围屋等几大类别。
10. 祖堂或正厅一般不 设楼层,是祖位所在, 此屋按传统是不敢置物 住人的,因此,大多为 彻上露明,梁架制作精 美
大埔湖寮蓝氏绳武楼(方楼)
饶平上善许氏启明楼(圆围楼)
始兴太平曾氏万福攸崇楼 (碉楼)
饶平饶洋蓝氏泰华楼(椭圆楼)
城堡式围楼:深圳坪山曾氏大 万世
广东饶平八角形围楼
梅县城北李氏联辉楼(中西合 璧式围楼)
• 简介 • 历史起源、地理分布 • 围屋的分类 • 构造原理 • 围屋的艺术
客家围屋是汉族客家文化中 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客家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 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 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
它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 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居建 筑。
为防止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形 式有三种: 一:砖瓦结构 二:特殊土坯结构(如福建的土楼) 三:花岗岩条石结构(如江西赣州龙南县的龙光围)
而且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都有一块 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 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 防火、防旱等作用。
虽然防卫是围屋的主要特征,但是围屋的主人有的是富商巨室或地方名绅, 所以,他们在建围时除考虑如何将围屋建得坚固、易守难攻外,还着力于如 何将围屋建得气派和富丽堂皇。因此,在围屋的构造艺术上,往往竭尽精巧 之能事,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