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_百度百科我的百科我的贡献草稿箱百度首页 | 登录新闻网页贴吧知道 MP3 图片视频百科帮助设置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学体育编辑词条九叶诗派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查良铮)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九叶诗派(1938—1948)诗群的形成:西南联大时期(1938-1946)1937年7-29,北平沦陷,1937-8-28,教育部指定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筹委会.1937-9-10,教育部宣布北大,清华,南开,中央研究院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1-19,国民政府批准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1938-4-2,教育部令长沙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教师中的诗人中文系:闻一多,李广田,朱自清外文系:卞之琳,冯至闻一多在联大开始转变文学观念,由唯美走向强调诗的社会意义.在《诗与时代》说:"我应提出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了,……诗是与时代共同呼吸的." 编选《现代诗钞》冯至写出《十四行集》(1942年5月,桂林明日社出版),受象征派大师和存在主义先驱里尔克的影响,"对不可见事物的"追寻,对死亡的追问,对现代文明的拒斥和抗议,向往原始质朴宁静的理想境界.卞之琳,1942年5月出版《十年诗草》,桂林明日社出版李广田,《诗的艺术》,1944年12月,开明书店联大聘请英国现代诗人,新批评理论家燕卜荪,开设《当代英国诗歌》课程.他1937年来中国,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后随北大迁到昆明,1940年返国联大学生的诗歌活动联大的文学社团:1940-1941,"冬青文艺社",杜运燮,汪曾棋,林抡元等.文聚社.联大的学生诗人联大"三星":穆旦(外文系),郑敏(哲学系)杜运燮(外语系)历史系的唐祈外语系的袁可嘉《诗创造》时期(1947,7-1948,10)《诗创造》由杭约赫,林宏等青年诗人创办,1947年7月出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1948年10月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共出16期.第一阶段,采取兼容并蓄的编辑宗旨,诗人阵容庞大,分散全国各地的作者有170多,产生较大大影响.《创刊号·编余小记》:"今天,在这个逆流的日子里,对于和平民主的实现,已经是每一个人迫切需要争取的.因此我们认为:在诗的创造上,只要大的目标一致,不论它所表现的是知识分子的感情和劳苦大众的感情,我们都一样重视."1948年上半年,创办者间对办刊宗旨和原则发生分歧,杭约赫决定退出,创办〈中国新诗〉,《诗创造》建立由林宏,康定,沈明,方平等组成的编委会.林宏和臧克家都认为多刊登战斗气息浓厚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反对脱离现实,晦涩玄虚的西方现代派作品;杭约赫则主张要讲究意境和色调,多作诗艺上的探索,反对标语口号式的空泛作品.第二阶段(1948年7月——10月),编委会在《新的起点》中说:"以前选稿杂芜","从本辑起,要以最大的篇幅来刊登强烈反映现实的作品,要和人民的痛苦和欢乐呼吸在一起.我们对于艺术的要求是:明快,朴素,健康,有力,需要从生活实感出发的真实的现实的诗,不需要仅仅属于个人的感伤的颓废的作品,或者故弄玄虚深奥莫测的东西.我们提倡深入浅出使一般读者都能接受的用语和形式,我们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中国新诗〉时期(1948,6—1948,10)〈中国新诗〉创办1948年6月星群出版社出版,仅出5期即随出版社被查封杭约赫,辛笛,方敬,陈敬容,唐祈,唐是为编委〈中国新诗〉的骨干:北方的联大三星:穆旦,郑敏,杜运燮和袁可嘉〈诗创造〉形成的核心:陈敬容,唐祈,唐是,辛笛"九叶"的命名1980年北京的袁可嘉,郑敏,陈敬容,杭约赫编选了〈九叶集〉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九叶诗人——穆旦穆旦(1918——1977),1918年2月24日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原名查良铮.1929年考入南开中学,开始文学创作.35年考入清华大学,40年毕业留校任教.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前线,担任翻译官.4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探险队》.48年赴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读英美文学,51年获硕士学位,53年归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翻译出版了普希金,雪莱等诗集.58年受到不公正对待被迫停止教学,下放到图书馆工作.77年2月26日在天津病逝.79年冤案平反.出版的诗集:探险队 45年1月,昆明文聚社穆旦诗集 47年5月,沈阳(自印)旗 48年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穆旦诗选 86年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穆旦诗全集 96年,中国文学出版社蛇的诱惑(诗文集) 97年4月,珠海出版社穆旦的诗是情思的深度,敏感的广度,和表现的饱满的结合,有艾略特《荒原》的气息.缺陷是语句有的略显冗长,累赘,丰富的情思有的显得混杂.九叶诗派的艺术风格艾青的评价可以概括:"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现代派的表现技巧1 间接性的表现形式:意象/象征/借喻客观性的抒情风格:思想知觉化对民族与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赞美〉——穆旦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我有太多的话,太悠久的感情,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对民族和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启示—杭约赫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拾到一枚贝壳,捉到一个青虫,都会引来一阵欢喜.好像这个世界已经属于自己,而自己却被一团朦胧困守住,——翻过来,跳过去,在一只手掌心里今天,我们不会再轻易去叹息——一朵花的凋谢,月亮的残缺;一粒星的陨落,一只蛋壳的破裂,都给我们预示了将要来到的_一些忧患,都给我们指点了前面的路.因它们生命的变幻填平了多少崎岖的坎坷,领我们到一个新的世界——自己的世界外的世界在时代与历史中思索着生命的意义时感穆旦我们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希望然后再受辱,痛苦,挣扎,死亡,因为在我们明亮的血里奔流着勇敢可是在勇敢的中心:茫我们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希望,它说:我并不美丽,但我不再欺骗因为我们看见那么多死去人的眼睛在我们的绝望里闪着泪的火焰._当多年的苦难以沉默的死结束,我们期望的只是一句诺言,然而只有虚空,我们才知道我们仍旧不过是幸福到来前的人类的祖先,_还要在无名的黑暗里开辟新点,而在这起点里却积压着多年的耻辱:冷刺着死人的骨头,就要毁灭我们一生,我们只希望有一个希望当做报复.将生命经验,体验提升为哲理性的沉思《树》郑敏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象我从树的姿态里所感受的那样深无论自那一个思想里醒了我的眼睛遇见他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在它的注视下溪水漫漫流去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塑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的提倡1947-3-30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发表〈新诗现代化——新传统的寻求〉现代诗歌的观念——现代诗歌显出高度综合的性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的同样强烈的社会意识,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的结合,传统与当前的渗透,"大记忆"的有效启用,抽象思维与敏锐感觉的浑然不分,轻松严肃诸因素的陪衬烘托.即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新诗现代化的抒情方式1,_ 语言表达的暗示性或间接性.(47年5月18日《大公报·星期文艺》)以与思想感觉相当的具体事物来代替貌似坦而实图掩饰的直接说明.意象比喻的特殊构造法则(十分厌恶浪漫派意象比喻的空洞含糊,认为只有发现表面极不相关而实质类似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地,忠实地,且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而产生的意象便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丰富)通过想象逻辑安排全诗的结构(前人多概念逻辑即从诗篇中最明白浅显的散文意义评判它的发展,现代诗人认为只有诗情经过连续意象所得的演变的逻辑才是批评诗篇结构的标准,在想象逻辑的指导下,集结表面不同而实际可能产生合力作用的种种经验,使诗篇意义扩大,加深,增重.)文字经过新的运用后所获得的弹性与韧性新诗现代化的抒情方式2,新诗的戏剧化(48年6月《诗创造》12期)如何使意志和感情转化为诗的经验,即设法使它们得着戏剧的表现,而闪避说教或感伤的恶劣倾向.尽量避免直截了当的正面陈述而以相当的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与情感:戏剧效果的第一大原则即是表现上的客观性间接性.戏剧化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方向.一是里尔克为代表,把搜索自己内心的所得与外界的事物的本质(动的,静的)打成一片,而予以诗的表现,初看诗里绝无里尔克自己,实际却表现了最完整不过的诗人的灵魂.二以奥登为代表,他通过心理的了解把诗作的对象搬上纸面,利用机智,聪明及运用文字的特殊才能把他们写得栩栩如生,而诗人对对象的同情,厌恶,仇恨,讽刺都只从语气及比喻得着部分表现,而从不袒露.三,干脆写诗剧.无论想从哪一个方向使诗戏剧化,以为诗只是激情流露的迷信必须击破.没有一种理论危害诗比放任感情更为厉害,不论你旨在意志的说明或热情的表现,不问你控诉的对象是个人或集体,你必须融合思想的成分,从事物的深处,本质中转化自己的经验,否则纵然板起面孔或散发捶胸,都难以引起诗的反应.穆旦 "新的抒情"的提倡(〈慰劳信集—从〈鱼目集〉谈起〉,40年4月28日〈大公报〉(香港版))为了表现社会或个人在历史一定发展下普遍地朝着光明面的转进,为了使诗和这时代成为一个感情的大谐和,我们需要'新的抒情'.这新的抒情应该是,有理性地鼓舞着人们去争取那个光明的一种东西.我着重在"有理性地"一词,因为在我们今日的诗坛上,有过多的热情的诗行,在理智深处没有任何基点,似乎只出于作者一时的歇斯底里,不但不能够在读者中间引起共鸣来,反而会使一般人觉得,诗人对事物的反映毕竟是和他们相左的."新的抒情",当我说这样的话时,我想到了诗人艾青.〈吹号者〉是较好的代表,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觉出情绪和意象的健美的糅合.强烈的律动,洪大的节奏,欢快的调子,——新生的中国是如此,"新"的抒情自然也应该如此.九叶诗派的贡献三十年代的新月派诗歌,现代派诗歌,大都限于个人的感兴,中国诗歌会和七月诗派为代表的鼓动性政治性的诗歌,对人生繁复具体的感受体会不够,九叶诗歌在人生与时代现实,与艺术的结合上做了探索,形成了一种综合或平衡,即"不让艺术逃避现实,也不让现实扼死艺术,".扩展阅读:1./c?word=%BE%C5%D2%B6%3B%CA%AB%C5%C9&url=http%3A//chinese %2Exmu%2Eedu%2Ecn/jpkc/xdd/xiandai/%BE%C5%D2%B6%CA%AB%C5%C9%2Eppt&p=8457d016d9c0 42e408e2962b494d&user=baidu开放分类: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我来完善]“九叶诗派”相关词条:更多徐志摩郭沫若闻一多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简述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及特点
简述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及特点?九叶派是一个“由于对诗与现实的关系和诗歌艺术的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相当一致的看法,后来便围绕着在当时国统区颇有影响而终于被国民党反动派查禁了的诗刊《诗创造》和《中国新诗》,在风格上形成”①的流派。
这个具有同人性质的流派活动于动乱年代,“所能接触的读者终究是有限的”;“建国三十年来,由于大家现在都知道的诸多原因,这些作品也和国统区其他许多具有各种不同风格和特色的诗篇一样,长期没有获得与广大诗歌读者见面的机会,以致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对四十年代国统区的诗创作缺少较全面完整的评价。
”②直到1981年因为以《九叶集》为书名结集出版他们有代表性的诗作,这些诗人才被人们冠名以“九叶诗派”。
由于环境的限制,无论是九叶诗人活动频繁的四十年代,还是其后的建国三十年,九叶派诗歌与读者接触的机会都不多。
接触尚且不多,何况对这些诗歌作出批评,更何况批评的批评?作为风格迥异的批评理论家,九叶诗派的袁可嘉和唐湜对九叶诗派的成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的批评理论,不仅是对九叶诗歌的评价、总结,更是九叶诗歌创作方向的指引、修正。
特别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新诗戏剧化》等系列论文,对当时与后来的诗歌创作、诗歌批评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九叶诗人重新浮出水面,九叶诗派的诗歌批评理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对九叶派批评理论的批评则在八十年代后才真正展开。
纵观形形色色的批评文章,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多从诗歌创作艺术方面进行讨论,而批评的批评在讨论中处于从属地位,是作为对诗歌创作艺术的补充提出的;第二类批评文章注意到了九叶派的现代主义背景,但无视百年来现代主义流派更迭的事实,统一以“现代主义”称之;第三类批评文章,注意西方诗人、理论家如艾略特、里尔克、奥登、叶芝、瑞查兹、燕卜荪对九叶派的影响,但未能梳理其流派关系,把象征主义、意象派等诗歌流派与英美新批评等批评理论混为一谈;第四类批评,综合九叶派对外来影响的接受及其本土化特征进行评论,但着眼点主要在后者,强调时代局限性,未能站在全球文化观立场剖析九叶派理论与创作对外来文化的主动选择。
九叶诗派
穆旦 “新的抒情”的提倡
(〈慰劳信集 —从〈鱼目集〉谈起〉,40 年4 月28 日〈大公报〉(香港 版)) 为了表现社会或个人在历史一定发展下普遍地朝着光明面的转进, 为了使诗和这时代成为一个感情的大谐和,我们需要‘新的抒情’。这 新的抒情应该是,有理性地鼓舞着人们去争取那个光明的一种东西。我 着重在“有理性地”一词,因为在我们今日的诗坛上,有过多的热情的 诗行,在理智深处没有任何基点,似乎只出于作者一时的歇斯底里,不 但不能够在读者中间引起共鸣来,反而会使一般人觉得,诗人对事物的 反映毕竟是和他们相左的。 “新的抒情”,当我说这样的话时,我想到了诗人艾青。〈吹号者〉 是较好的代表,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觉出情绪和意象的健美的糅合。 强烈的律动,洪大的节奏,欢快的调子,——新生的中国是如此, “新”的抒情自然也应该如此。
〈中国新诗〉时期(1948、6—1948、10)
〈中国新诗〉创办1948年6月 星群出版社出版,仅出5期即随出版社被查封 杭约赫、辛笛、方敬、陈敬容、唐祈、唐是为编委
〈中国新诗〉的骨干: 北方的联大三星:穆旦、郑敏、杜运燮和袁可嘉 〈诗创造〉形成的核心:陈敬容、唐祈、 唐是、辛笛
“九叶”的命名
新诗现代化的抒情方式
2、新诗的戏剧化(48年6月《诗创造》12期) 如 何使意志和感情转化为诗的经验,即设法使它们得着戏剧的表现,而闪避 说教或感伤的恶劣倾向。 尽量避免直截了当的正面陈述而以相当的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与情感:戏剧 效果的第一大原则即是表现上的客观性间接性。 戏剧化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方向。一是里尔克为代表,把搜索自己内心的所得与外 界的事物的本质(动的,静的)打成一片,而予以诗的表现,初看诗里绝无里尔 克自己,实际却表现了最完整不过的诗人的灵魂。二以奥登为代表,他通过心理 的了解把诗作的对象搬上纸面,利用机智、聪明及运用文字的特殊才能把他们写 得栩栩如生,而诗人对对象的同情、厌恶、仇恨、讽刺都只从语气及比喻得着部 分表现,而从不袒露。三,干脆写诗剧。 无论想从哪一个方向使诗戏剧化,以为诗只是激情流露的迷信必须击破。没有一 种理论危害诗比放任感情更为厉害,不论你旨在意志的说明或热情的表现,不问 你控诉的对象是个人或集体,你必须融合思想的成分,从事物的深处,本质中转 化自己的经验,否则纵然板起面孔或散发捶胸,都难以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拾到一枚贝壳,捉到一个青虫, 都会引来一阵欢喜。好象 这个世界已经属于自己,而自己却 被一团朦胧困守住, ——翻过来、跳过去,在一只手掌心里 今天,我们不会再轻易去叹息—— 一朵花的凋谢,月亮的残缺; 一粒星的陨落,一只蛋壳的破裂, 都给我们预示了将要来到的 一些忧患,都给我们指点了前面的路。 因它们生命的变幻 填平了多少崎岖的坎坷, 领我们到一个新的世界 ——自己的世界外的世界
九叶诗派简介(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唐湜、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
九叶诗派简介(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唐湜、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秦楼月本章教学重点:“九叶”诗派的形成及原因,“九叶”诗派的美学追求:感性与知性的统一、戏剧化的艺术策略。
第一节由分散到聚合:“九叶”诗派的形成“九叶”诗派主要由上海诗人群的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和唐湜等,与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穆旦、杜运燮、郑敏和袁可嘉等两路诗人组成。
西南联大迁回北京和天津后,两大诗人群分别居于南方和北方城市,所以又被称为南方诗人群和北方诗人群。
两大诗人群聚合以前已经分别展开了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1947年杭约赫等人在上海集资成立星群出版公司,后创办“诗创造社”,并于当年7月编辑出版《诗创造》杂志,以此为阵地,上海诗人群逐渐向流派汇集。
《诗创造》的作者队伍主要由两部分人构成:一是臧克家周围的年轻人,如康定、林宏、沈明、田地、劳辛等,二是编者杭约赫的诗友,如陈敬容、辛笛、唐祈、唐湜、方宇晨、马逢华、李瑛等。
他们的编辑方针是兼容并包主义,也无意于形成一个派别,而是为了冲破当时较为寂寞诗坛。
实际上,兼容并包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时代的主潮是现实主义,大多数作家独尊现实主义,很难给现代主义以平等的地位,所以,《诗创造》内部所存在的两种创作倾向就逐渐由兼容走向了分离。
唐湜曾回忆说:《诗创造》“后来在敬容、唐祈与我的参与下,刊物上显现了一些‘现代派’的倾向,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
”于是,上海诗人群的分道扬镳则不可避免了。
很快,杭约赫、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等人从中分离出来,在辛笛的经济资助下,于1948年6月另行创办《中国新诗》丛刊,由森林出版社出版,杭约赫、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和方敬(未到职)等为编委。
他们与北方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等相汇合,掀起了一股现代主义诗歌潮流。
正如唐湜所说:“在《诗创造》中,我与敬容、唐祈关系较好,在辛之的支持下,初步形成了一个四人核心,到了《中国新诗》,南北双方合流(当时攻击我们的批评家们说是‘南北才子才女的大会合’),北方的TRIO(三星)与可嘉积极来稿支持南方的我们五人,九叶这一流派才算真形成了。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43.七月派和七月诗派
七月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文艺刊物而得名。
《七月》于1937年10月创刊,1941年皖南事变后停刊,并出版“七月文丛”、“七月诗丛”,1945年后,又出版《希望》、《泥土》等刊物。
《七月》等刊物培育了一批青年作者,小说方面有路翎,代表作有百万字长篇《财主的儿女们》。
诗歌方面以艾青、田间为首(他们后来进入解放区),培育了绿原、阿垅、曾卓、鲁藜、邹获帆、彭燕郊、冀汸、牛汉等一批青年诗人,称为七月派或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以战斗的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诗为主要形式,是贯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45.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郑敏等九人。
九叶诗派的特点是:既忠于时代和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较多吸收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在他们的诗里得到了较好的结合。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2。
穆旦与九叶诗派
(四)诗艺的探索:
1.对新诗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反思和超越;
2.内在经验转化成内蕴深厚的意象; 3.追求新诗戏剧化。
三、穆旦诗歌的艺术创新及其文学史地位
(一)简要生平:
原名查良铮,穆旦是他的笔名,著名诗人和 诗歌翻译家。
穆 旦
他祖籍浙江省海宁县,1918年2月24日出生在天津。Leabharlann 艾略特 奥 登里尔克
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和剧作家。1923年度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当你老了》
—— 叶芝
••• ••• ••• ••• ••• ••• •••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一)九叶诗派:
或称“中国新诗”派,是指 40 年代出现的一群具有
现代主义诗歌倾向的青年诗人。“九叶”之名得自 1981 年出版的《九叶集》,其中收录了穆旦、唐祈、阵敬容、 杜运燮、杭约赫、郑敏、辛笛、袁可嘉等九位40年代诗人
的诗作。
(三) 九叶诗派的资源:
前辈现代主义诗人: 戴望舒 西方现代诗人: 叶 芝
3残缺的我3残缺的我二基本主题二基本主题1一个民族已经起来1一个民族已经起来2丰富和丰富的痛苦2丰富和丰富的痛苦三艺术创新三艺术创新1戏剧张力的构造1戏剧张力的构造2用身体来思想2用身体来思想3对传统诗意的反动3对传统诗意的反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穆旦的反传统正是中国诗歌传统的新内涵
二.九叶诗派的聚集,资源与艺术成就
他早熟早慧,不满六岁时就在报纸上发表了短文习作。 1929年9月,他考进南开中学,开始了现代汉诗的创作。 1940年8月,他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并留校任助教。
30年代的现代诗派与40年代的九叶诗派的异同(教学应用)
30年代的现代诗派与40年代的九叶诗派的异同编辑出版学1111班,林菊红一、名词解释: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
这一诗派既受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两者的不同之处:1、两者的特点不同现代诗派:(1)、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角度来看,现代诗派的诗美建构是对初期象征诗派象征品格的继承与超越,其诗意核心是象征主义。
(2)、从内容上看,现代派诗人追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风格,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诗歌的主题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
(3)、在诗歌技巧上,现代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
但是,现代诗派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盲目照搬,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
九叶诗派:九叶派特点之一注重现实。
(1)、在诗的表现内容上,“九叶派”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
(2)、在诗与现实的关系上,“九叶派”主张“要扎根在现实里,但又不要给现实绑住”。
(3)、在艺术表现上,“九叶派”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2、两者的诗歌内容不同现代诗派:多写自我情绪与感觉.九叶诗派:追求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
3、两者的表现手法不同现代诗派: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的观念联络九叶诗派:间接性的表现形式:意象/象征/借喻和客观性的抒情风格:思想知觉化对民族与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4、两者的诗歌主张不同现代诗派:施蛰存代表刊物撰写了《创刊宣言》,提出:“《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
九叶诗派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显出高度综合的性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的同样强烈的社会意识,现 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的结合,传统与当前的渗透,"大记忆"的有效启用,抽象思维与敏 锐感觉的浑然不分,轻松严肃诸因素的陪衬烘托.即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 新的综合传统。在内容上,九叶诗派的诗歌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甚至政治内容 ,又富于超越性的形而上沉思。同时,九叶诗人也追求冷静隽永的诗风,以饱 含朴素而深邃的哲理赋予诗歌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在艺术表现上,九叶 诗派既具有丰富的感觉意象,又表现出鲜明的知性特征。语言清晰准确,而诗 意朦胧含蓄。九叶诗歌的出现,使中国新诗中现代主义诗歌之流进入了一个总 体成熟的阶段,大胆地借鉴西方现代诗歌的同时大胆消化和创新,则是他们成 功的内在机制。
新诗影响
九叶诗人的诗学思想和创作实践对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影响深远,这种 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在诗歌艺术上追求诗歌的"平衡美"。 1、九叶诗派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他们是 一群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进步青年,他们"绝对肯定诗应包含、应解释、 应反映的人生现实性。" 同时,他们又对诗歌的艺术性相当尊重,他们希望 "在现实与艺术之间求得平衡,不让艺术逃避现实,也不让现实扼死艺术", "要诗在反映现实之余还享有独立的艺术生命" 。 2、九叶诗派在诗歌内容上追求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他们的 诗既注重内心世界的开掘,又不迷失在自己的狭小世界中;既"抛弃了心爱的 镜子,开始向自己的世界外去找寻世界"(杭约赫《启示》),又总是通过诗 歌表现自己对于世界的独特感受。
发展历程
诗群的形成:西南联大时期(1938-1946) 1937年7-29,北平沦陷,九叶诗派1937-8-28,教育部指定北大, 清华,南开三校成立长沙临时大学筹委会. 1937-9-10,教育部宣布北大,清华,南开,中央研究院组建国立 长沙临时大学. 1938-1-19,国民政府批准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 1938-4-2,教育部令长沙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诗创造》时期(1947,7-1948,10) 《诗创造》由杭约赫,林宏等青年诗人创办,1947年7月出版, 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1948年10月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共出16 期.
九叶诗派
短暂而羸弱的大地深深地、痛苦地、深情地铭刻在心, 好让它的本质在我们心中‘不可见地’复活”。
《金黄的稻束》正体现出诗人追寻“大地”的
沉思
,“大地”是什么?大地是根基,是我们的栖息之所,是我 们的存在之根,是一切产生之地又必将回归之地,被践踏被 忽略被遗忘是“大地”的特征。在诗的歌咏中,为苦难所遮 蔽的“大地”被带入澄明,它的伟大、它那不可动摇的坚实 性,在人们心中潜在地复活。这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虔敬地 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去逼近劳动者卑微存在的尝试。 隐逸、悲悯、闲适的传统田园情怀为充满宗教般谦卑的形而 上沉思所取代,一种不同于“不语婷婷日以昏”的感伤,也 不同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逸的思绪,渗透到 这片有着油画般厚重质地和斑斓色泽的秋野暮色图中,这种 哲理化倾向打造出全诗深邃的意境。
实际上体现了爱的肯定与否定、可能与不可能两个 互相纠缠的方面,它们分别构成了组诗的第一主题 和第二主题。整个组诗就是通过这两个主题之间的 对话和驳难来展开的,正是它们之间时而互相平行、 时而相互交缠的运动构成了这首诗的基本结构线索。
下面七首诗在相当程度上都可以看做这第一首诗的 比例不等的“放样”。更确切地说,它就像一粒花 种;在其后各诗中,这粒种子逐渐萌蘖、发芽、抽 枝,直到开放为完全的花朵。
纤柔的双手下意识地 放在她们那大起来的 腹部,
那里面怀着两个果实: 一个小孩和一个死。
里尔克《马尔特手记》
联想:
汉语中“盖棺定论” 所谓爱情的盟誓,就是在两个不断变化的、不确定的
主体之间交换誓约,这样的誓约可能是永恒的吗
三 热恋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
兽,
智殿堂,
它和春草一样地呼吸,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
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
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一)九叶诗派(新现代诗派、中国新诗派)定义九叶诗派是4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没有共同的纲领和一定的组织形式、由相近的艺术追求而聚集起来。
先以1948年创刊的《中国新诗》而被称为中国新诗派,后来又因为1981年出版的九人诗集合集《九叶集》而被称为九叶诗派,也叫新现代诗派。
"九叶"是指以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即画家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查良铮)九个人为代表的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以《诗创造》(1947年7月创刊)和《中国新诗》(1948年6月创刊)等刊物为主要阵地,发表诗作和诗论,在艺术上,表现了现代派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倾向。
(二)九叶诗派的文学史地位九叶诗派的存在,不止于单纯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的意义,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融汇和创新,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推动中国新诗的现代化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和他们的超前意识,这个流派的价值和影响在当时不是特别突出,直到80年代九人在40年代的诗歌选集《九叶诗集》出版后,影响才逐渐扩大。
(三)九叶诗派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一种新的诗歌审美原则的寻求与构建1、文学观念、诗歌理想更具有综合性和现代性。
"综合"是,中国新诗派的诗歌观念中的一个基本观念。
九叶诗人感受到了新文学诞生以来各种思潮的交汇,和西方最新文学思潮的冲击,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有着较为客观和清醒的认识。
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力求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
艾青曾经十分精确地概括了九叶诗派的"综合"的特点: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取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如象征、暗示)和自己的艺术感受,刻画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寻找一种新的诗歌审美原则的构建。
2、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了九叶诗派和西方现代主义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联系。
“九叶”诗派,通俗文学的发展与成熟
“九叶”诗派,通俗文学的发展与成熟 ZZZZ_默契百度空间 | 百度首页 | 登录默契我外号叫兔子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查看文章“九叶”诗派,通俗文学的发展与成熟 ZZZZ2008-04-02 13:26四十年代文学社团与文学思潮(“九叶”诗派,通俗文学的发展与成熟)一、九叶诗派的创作:40年代后期出现,在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诗歌流派,又称为新现代主义诗派。
“九叶诗派”是在80年代确立的名称,是西南联大一群校园诗人,特别是在1948年9位年轻诗人在上海《现代新诗》杂志上共同发表诗歌作品和理论主张,他们具有共同的风格和审美追求。
代表诗人有穆旦、辛笛、陈敬容、郑敏、袁可嘉等,他们的风格与追求主要表现在:首先,他们特别注意诗歌本身的价值,在现代新诗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把对“纯诗”的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境地,诚如辛笛所讲:“我的诗宁愿让一位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读一遍”。
他们坚持文学本身的价值和独立传统,但并未丢弃现实,而是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第二,他们追求个人与时代社会的融合,特别强调诗人的深刻的思考,认为一个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即必须以血肉的感情来诉说思想的本质,首先是思想自己,然后是思想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的联系,在诗歌中既要有深切的、深沉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越的目光。
第三,特别强调诗歌感受的真实性和深刻性,无论听觉、视觉、内在、外在都应真实、深刻,“现代的诗更应着重于人性和科学的真实,现代诗要扎根在现实中,又不要被现实绑住”。
二、穆旦是九叶诗人中影响最大的一位,在天津南开中学时开始诗歌创作,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比较多地接触到现代派作品。
抗战的爆发使他更接近现实、接近社会,在作品中透出更多的民族气息和泥土气息,特别是在西南联大时,特别受到外国现代派诗人燕卜荪教授(英国)的影响。
穆旦先后出版过三本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
穆旦首先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开掘诗的内容,知性(相对于感性)成份较重,是感情煎煮思想的产物(课本P.192),是苦苦思索、通过各种亲身感受而升华为思想,比较内向、厚重、深沉。
穆旦诗歌
园
当我踏出这芜杂的门径, 关在里面的是过去的日子, 青草样的忧郁, 红花样的青春。
浪漫抒情之作中,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和现代怀疑精神已经表现出来。1937年 他写下了名作《野兽》,刻画了一头带 着创伤从血泊里站起、发出野性呼喊的 野兽形象,诗行间充满紧张感,比喻奇 警,蕴含了深刻的象征语义。《在旷野 上》一诗作出惊人的自剖:
三、穆旦《诗八首》
二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 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 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三、穆旦《诗八首》
三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青草一样地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智慧殿堂,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3、“残缺的我”
穆旦的诗歌中,“自我”被放回到现实 与精神的挤压当中,其中复杂,混乱、 非理性的部分得到了高度展现。
《我》
从子宫割裂,失去了温暖, 是残缺的部分渴望着救援, 永远是自己,锁在荒野里。
《蛇的诱惑》
我是活着吗?我活着吗?我活着 为什么? …… 呵,我觉得自己在两条鞭子的夹击中, 我将承受哪个?阴暗的生的命题……
2、用身体来思想
穆旦常常将心灵的活动转化成身体的感 受,将观念外化为具体的生理感知或意 象。例如 《发现》、《诗》、《诗八首》、《春》
3、对传统意象的反动
穆旦反对诗歌书写所谓诗意的“风花雪 月”,主张以特殊的现代经验为表现对 象。他是力图通过追求“非诗意”来达 到新鲜的独特的诗意。他认为中国诗与 西洋诗(现代诗)主要分歧在于:“是 否要以风花雪月为诗?现代生活能否成 为诗歌形象的来源?”
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的诗学追求和艺术特色
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的诗学追求和艺术特色绪论:九叶诗派这一名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命名的,因诗集<<九叶集>>而得名,指的是一群活跃与四十年代诗坛的诗人们。
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九位诗人的选集<<九叶集>>。
九叶诗派的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杭约赫、穆旦、郑敏、唐湜、杜运燮、唐祈、袁可嘉。
它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诗人们都是具有爱国心和民主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
一、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1、强调反应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坚决反对白日梦和标语口号两个极端。
他们抒唱现实生活,但作品中带有纵深的历史感。
这一代表的有杜运燮的<<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这是对于现实的真实写照。
”日本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一天。
日本人更不会相信,严重施工机械的20万中国劳工——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是他们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了埋葬日本占领中国的梦想的交通大道”。
这是对于历史事实的深刻展现。
这首诗揭示了中国人民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的坚持,充分显示出了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人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另外,还有杭约赫的《启示》,也是这一风格的。
即“抛弃了心爱的镜子,开始向自己的世界外去找寻世界”,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不想拘泥与自己的狭小的天地,渴望展翅在广阔的蓝天。
他们都是执着与现实向历史纵深的构思。
2、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相融合这是存在于他们之中所共有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
他们既要使自己的创作走进人生,也要走进艺术。
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使作品具有诗歌的形式和特色,更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反映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和物。
3、在艺术实践上侧重于客观性与间接性的表现。
他们企图超越现实,试图从生命原始的本原即自然中去认识生活。
该诗派的主要理论家唐湜指出,这派诗人有一种不合乎“日常的常识逻辑”的“一种神往的时间”:“在这时间内,一切都浑然入与大化之流,一切都已赤裸裸的纯粹结合于一种自然的肯定,一种质朴的存在,……历史与自然的一切矛盾都完全同化于平凡人的生活。
经典名著第七讲:中国九叶诗派
• 杜运燮的一系列作品,致力于战 争与人的命运的深层次探索,寻 求人的内在解放的途径。《林中 鬼夜哭》借死去的日本兵之魂谴 责战争给予人类的伤痛:“死是 我一生最有意义的时候,/也是最 快乐的:/终于有了自由。/罪恶要 永在,但究竟有机会/大声地向你 们说我们是朋友。”
• 他的《被遗弃在路旁的死老总》、《严 肃的游戏》、《最后的演出》、《感 谢》,还有穆旦的《赞美》、《森林之 魂》等,都是在控诉战争对于人类理性 与文明的扭曲和破坏,揭示人在精神上 感到自身存在的艰难与困惑:“多少朝 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 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 跟在犁后面旋转,/翻起同样的泥土溶 解过他的祖先的,/是同样的受难的形 象凝固在路旁。”(《赞美》)。
• 二、九叶诗派代表诗人: • 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 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 杭约赫、方敬、莫洛、金克木、 王佐良、徐迟、李白凤、马逢 华、李瑛、方宇晨、杨禾、吕 亮耕、曹辛之等。其中冯至、 穆旦的诗歌创作,代表了九叶 诗派的艺术成就。
• 三、九叶诗派概貌(西南联大诗人 群): • (一)抗战前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两个创造阵营并存的局面。 • 1、以上海《现代》杂志为中心的 “现代”诗人群。依托上海都市文 化。 • 2、以北平各大学师生为主体的“前 线诗人群”。依托北平校园文化。 • 他们共同探索中国新诗现代化的道 路,促进了中国新诗的进步和繁荣。
• “行人在秋风中远了”。“远” 含思念之深,空间的距离反 衬心理上的寂寞孤独,凄凉 的境界于是完成,颇似“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秋思》所表现的是一种充满了凄凉 情调的秋之印象,诗人通过秋之印象, 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表现了诗人孤独、迷茫的思想状况。 • 诗人以外物寄托情思,实是寻求感情 的载体,笔笔写物又声声传情,宛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
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伪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
因此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九位代表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查良铮)和袁可嘉。
[1]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现代诗歌显出高度综合的性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的同样强烈的社会意识,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的结合,传统与当前的渗透,"大记忆"的有效启用,抽象思维与敏锐感觉的浑然不分,轻松严肃诸因素的陪衬烘托.即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
在内容上,九叶诗派的诗歌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甚至政治内容,又富于超越性的形而上沉思。
同时,九叶诗人也追求冷静隽永的诗风,以饱含朴素而深邃的哲理赋予诗歌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
在艺术表现上,九叶诗派既具有丰富的感觉意象,又表现出鲜明的知性特征。
语言清晰准确,而诗意朦胧含蓄。
九叶诗歌的出现,使中国新诗中现代主义诗歌之流进入了一个总体成熟的阶段,大胆地借鉴西方现代诗歌的同时大胆消化和创新,则是他们成功的内在机制。
九叶诗派
二.“九叶”诗派(1)“九叶诗派”的形成一.称谓的来由:《九叶集》(1981).其他称谓:“新现代派”、“学院派”、“新生代”、“中国新诗派”等等。
二.主要人物:上海——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和唐湜:西南联大——穆旦、杜运燮、郑敏和袁可嘉等,莫洛、王佐良、李白凤、马逢华、李瑛、方宇晨、杨禾、吕亮耕、孙落等也是其成员。
分别展开现代主义运动:刊物:北方——天津《大公报》副刊《星期文艺》、《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北平《经世日报》文学副刊和商务印书馆的《文学杂志》。
南方——《诗创造》的分离,《中国新诗》的创办(森林出版社)。
南北汇合。
选择现代主义的原因:A.学术背景:外国文学影响:辛笛——清华外文系,爱丁堡大学,与现代诗人交往;郑敏——联大哲学系,布朗大学研究玄学诗人约翰·邓恩;穆旦、杜运燮、袁可嘉——联大外文系;唐湜——浙大外文系。
联大的现代主义氛围:教师冯至、卞之琳、李广田、叶公超等;闻一多、朱自清等,外籍教授燕卜逊(William Empson)。
英国现代诗人、新批评诗论家。
专著《七类晦涩》。
课程《当代英国诗歌》,细读方法讲诗。
重英国现代派诗人及玄学派诗。
文学风尚的形成:浪漫主义受冷落,艾略特和奥登受追捧。
B.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传统:现代主义成为新诗传统的组成部分,前辈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
袁可嘉曾以卞之琳、冯至的作品为九叶诗派的“先例”①。
C,对文坛“浮滑虚空”的不满。
唐湜:“以结合千篇一律的文字技巧与浮薄表象的社会现实,甚至新闻主义式的革命故事为能事”②,王佐良:“不满足于‘新月派’那样的缺乏灵魂上大起大落的后浪漫主义”③。
生存的旋涡,与现实磨擦的切肤之痛,现实感悟,变成寻求变革的愿望。
艾略特等人创作带来的共鸣。
(2).诗学主张唐湜:“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④,自觉表现:a现代人的困境、挣扎,矛盾及其对自我的承担,b以解决现代诗歌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系统诗学主张。
综合论:强调现代人生的复杂性要求诗人主体意识结构的复杂化,只有表现现代人“最大量意识状态”,才有能是“现代”的。
穆旦与九叶诗派课件
《春》
总结词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 自然的敬畏。
详细描述
在《春》这首诗中,穆旦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 描绘和感性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氛 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秋》
总结词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追求创新
九叶诗派追求诗歌的创新和实验性, 试图打破传统诗歌的局限和束缚。他 们借鉴现代主义文学的手法和技巧, 注重表现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意识流。
九叶诗派的发展历程
01
形成阶段
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的一些诗人开始尝试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融入
到自己的创作中。他们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创办刊物等方式,逐渐形
。
03
穆旦与九叶诗派的关系
穆旦在九叶诗派中的地位和作用
01
02
03
核心成员
穆旦是九叶诗派的核心成 员之一,与其他诗人共同 倡导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独特贡献
穆旦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 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九 叶诗派注入了新的活力。
组织与策划
穆旦在九叶诗派中扮演了 组织者和策划者的角色, 推动了该流派的文学活动 和交流。
04
穆旦与九叶诗派的代表作品 分析
《赞美》
总结词
这首诗是穆旦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祖国和人民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 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详细描述
在《赞美》这首诗中,穆旦以饱满的热情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和勤劳、勇敢的人民。他通过赞美,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勒的油画《拾穗者》
罗丹《思想者》
诗歌讨论:
《诗八首》
——穆旦
一、关于穆旦——诗人、翻译家
穆旦(1918-1977),本 名查良铮,是浙江海宁一 个望族出身。在这个世纪 里,海宁查家,给文坛贡 献了两个文学大家,一个 是大家知道的写通俗小说、 武侠小说的金庸(查良 镛),另外一个,就是纯 文学现代派诗人的代表者 穆旦。
这首诗正是从否定开始来发掘爱情的秘密的。在罗曼 蒂克的想象中,爱情永远是一个积极的、肯定的、幸 福的、理解的力量,但是经验和观察却告诉我们,爱 情也是一个否定的、灾难性的力量,幸福与灾难就像 爱情不可分割的两面。
二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
我,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 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 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闻一多的《奇迹》
穆旦的《诗八首》
林徽因的《别丢掉》 徐志摩也有一些作品
关于本诗——
按照朱自清的分法,中国现代的爱情诗有两种: 一种是现实的爱情,真实的爱情,你发生了事情, 然后自己来抒发,或者是写给某一个真实的人的。 第二种叫理想的爱情,就是不存在具体的对象,爱 情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就是为这个题材而写。
3.在内容上,九叶诗派的诗歌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又具有超越性的形而上的沉思,显露出尖锐的思想锋 芒和政治批判意识。 4.艺术表现上,是感性与智性的结合。 5.语言上,清晰准确,诗意含蓄朦胧,深沉谐美,诗 味浓郁。
三、诗作欣赏《金黄的稻束》-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 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 默。
《金黄的稻束》正体现出诗人追寻“大地”的 沉思
,“大地”是什么?大地是根基,是我们的栖息之所,是我 们的存在之根,是一切产生之地又必将回归之地,被践踏被 忽略被遗忘是“大地”的特征。在诗的歌咏中,为苦难所遮 蔽的“大地”被带入澄明,它的伟大、它那不可动摇的坚实 性,在人们心中潜在地复活。这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虔敬地 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去逼近劳动者卑微存在的尝试。 隐逸、悲悯、闲适的传统田园情怀为充满宗教般谦卑的形而 上沉思所取代,一种不同于“不语婷婷日以昏”的感伤,也 不同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逸的思绪,渗透到 这片有着油画般厚重质地和斑斓色泽的秋野暮色图中,这种 哲理化倾向打造出全诗深邃的意境。
情”的诗学观, 追求“知性与感性的 融合”, 追求“诗”与“思” 的融合(思想的知觉 性), 使诗具有了形而上的 品格
2.现实、象征和玄学
诗学追求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同时又吸收了现代主 义和古典主义成分,吸收了西方后期象征派和现代 派诗人里尔克、艾略特、奥登等诗人的某些表现手 段,丰富了新诗的表现力。
二、九叶诗派的特点
“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
义传统,采取欧美现 代派的表现技巧,刻 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 之后的社会现象”。 ——艾青:《中国新 诗六十年》
1.九叶诗派对人精神世界的关注。
“诗”与“思” 排斥“诗的本质是抒
更多的是对人生经验的深 刻总结,对宇宙哲学的沉 思默想。他们把思想集中 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 上。
辛 迪
4.命名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了一本关于40年代一 个诗歌群体的诗歌集, 因其诗人共为9人,因 此取名为《九叶集》, 后学术界沿用这一名 称为这一40年代诗歌 流派命名。
5.开始与结束
开始于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除辛迪与陈敬容, 其他均为西南联大、浙江大学等校的学生, 1948年 11月,《诗创造》、《中国新诗》被国民党查封, 九叶诗派活动告结束。
思考: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 生与死的同一性
这一行诗中包含着一 “那该是怎样一种忧伤
个深刻的“生”与 “死”的矛盾。“死 底子宫”是典型的矛 盾修辞。包含了诗人 对生命的一个极为深 刻的认识——子宫本 身既是孕育生命的所 在,同时它也是孕育 “死”的所在
的美啊! 当女人怀了孕,站在 那里, 纤柔的双手下意识地 放在她们那大起来的 腹部, 那里面怀着两个果实: 一个小孩和一个死。
九叶诗派
一、概况
1.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 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
2.刊物: 《诗创造》(1947年7月创刊); 《中国新诗》(1948年6月创刊)
3.诗人
辛笛、陈敬容、杜运
燮、杭约赫(曹辛 之)、郑敏、唐祈、 唐湜、袁可嘉、穆旦 九人
唐 湜
陈 敬 容
“稻束”的意象实际寓涵着一种对生存的根基性的归 依和沉思。相对于传统,这是“异调”,这是近代中 国的屈辱历史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共同培植起的异调。 郑敏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深受西方音乐、 绘画熏陶和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里尔克在他的 《慕佐书简》中这样写道:“我们的使命就是把这个 短暂而羸弱的大地深深地、痛苦地、深情地铭刻在心, 好让它的本质在我们心中‘不可见地’复活”。
一 初恋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 从这自然底蜕变底程
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 为你点燃; 唉,那燃烧着的不过 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相 隔如重山!
序里,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 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 变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 弄他自己。
第一首诗就像整个组诗的全息缩微
三、关于爱情诗
朱自清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 导言》——
“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
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率的告白恋爱者绝少, 为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更没有。”
“寄内”“忆内”的诗,不是爱情诗,像陆游写的 《钗头凤》那种诗很少。
到了“五四”以后,开始冲破中国封建礼教的一些束 缚,这方面的题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那种 所谓高峰性的悠久性的作品并不是很多。
穆旦的《诗八首》,从现在的所有的史迹来
查,他的年谱、回忆录,都没有涉及到具体 的史实,没有“诗本事”,即使有这方面的 冲动,也无从考查了。而且作者也将他的感 情客观化与普泛化了。那么,只能算是一首 写理想的爱情的诗,写诗人对于爱情的一种 哲学的理解。
1、主题:爱的可能与不可能之歌
郑敏 :它包含着“双层,三条力的结构’’。 所谓“双层”就是始终贯穿在八首诗中的“既相矛盾 又并存的生和死的力,幸福的允诺和接踵而至的幻灭 的力”; “三条力”则是指诗中“我”“你”“上帝”三种力 量的矛盾与亲和。这种多重力量的“交织,穿梭,呼 应,冲击”既构成诗歌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释放出 能量,感染读者,并引致读者和诗之间的对话。
1937年,他考进清华大学外文系,随后到了昆明西 南联大读书。这时他已经是最有名的校园诗人; 1940年8月,穆旦在西南联大的外文系毕业后,留校 作助教; 1942年2月,他写了这篇非常出色的爱情诗《诗八 首》。但是就在这个月里,他参加了中国抗日远征军, 任司令部杜聿明将军的随军翻译,到缅甸去打仗;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讨论:
1、“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 2、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 “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 3、这首小诗让我们想到哪一个画家的哪幅画?
课堂讨论:
回忆学过的爱情诗歌,爱情故事,并思考其对爱情的 书写、理解与表现方式。 对比《诗八首》对爱情的诠释与表现方式。 浪漫文学的题材常常是悲剧性的,其典型的情感体验 则是忧郁的、悲伤的、愤世嫉俗的。穆旦这组诗正是 对这种罗曼蒂克的爱情观念的一个修正,要赋予这一 爱情观念新的内容,以使这一观念获得理性的支持。
诗与思
现代主义的诗歌已不再满足于单纯地写景状物抒
情,对宇宙、历史、人生的哲理性关注不仅深深 浸入诗人们的思想,也介入诗的艺术中。充分发 挥形象的力量,将抽象的观念、深厚的情感寓于 可感的形象之中,使“思想知觉化”,这是九叶 诗人们从西方后期象征派和现代派诗人如里尔克、 艾略特、奥登那儿学来的表现手法。《金黄的稻 束》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诗人一下子连 用五个意象,借助象征和联想,将知性与感性糅 合为一体,在连绵不断的新颖别致的局部意象转 换中,含蓄地表达出对丰产、收获、土地、母亲 等极平凡又极伟大的事物的充溢着哲思的赞美。
课堂思考:
与传统情诗比较,本诗的出场角色有何特点?
在传统的情诗里,一般出场的只有“我”和“你”
Hale Waihona Puke 两个角色;只有在极少的、阴郁的情诗里,才会 出现第三个角色“他”。这个“他”,有两个最 基本的形象范型——情敌或者死神。在这样的诗 里,“他”既是使“我”和“你”分离的否定的 力量,同时也是使“你”和“他”结合的肯定的 力量——“死神”实际上只是一个特殊的情人。 穆旦这首诗中的“上帝”,却是一个更为危险的 对手:他一方面暗中为有情人撮合,另一方面却 悄悄败坏情人之间的感情;他不是情敌,却比情 敌更难以对付。
1945年,他随青年军到了东北,编辑《新报》; 1948年,他赴美国留学; 1952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到南开大学任教;
从国外归来后,穆旦多数时间是在受难中度过的。
满腔热血从美国回来,被打成了历史反革命,文 革受到冲击,于1977年寂寞地死去了.
二、创作
一共出版有三本诗集: 1.《探险队》(1945),这是他的第一本诗集; 2.《穆旦诗集(1939-1945)》,这是他到沈阳以后 自费出版的,是他的自选集,也是他最好的一个作 品集; 3.诗集《旗》,选了穆旦的一些最优秀的作品, 1948年由收入巴金主编的《文化生活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