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文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20】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开放类主观题专练新人教版必修3(1)

【2020】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开放类主观题专练新人教版必修3(1)
但是,每一个节日都是特定民族和文化的产物,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节日背后不乏死亡、惊悚、恐怖等主题。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若不加甄别地一味照搬商业机构的活动形式,恐怕将事与愿违。
其实,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只要我们有心,民族传统节日同样可以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独具魅力,受到青少年的喜爱。
(3)①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③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要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路线图,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同时也鲜明地指出了我国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应该尽可能营造开放、多元、宽容、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氛围,加快实施“品质吸引人才、人才实施创新、创新引领发展”的发展路径,吸纳更多来自五湖四海、能创造社会价值的各类人才,聚集人气,加快各类项目、研发中心、科研机构和学校的落户。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中国制造”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质量形势依旧严峻,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领域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品牌建设严重滞后,这些问题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3)示例:结合学校校情、学生学情自编教材,让中国诗词走进学校课堂;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表演剧等活动;创新融通多媒体资源,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等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 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 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 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 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 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答案 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 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解析 围绕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建议即可,建议要 切实可行。
解析 答案
例2 (2016·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 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 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 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 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 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解答探究类主观题常见角度及注意事项: 1.确定研究课题类 课题语词的表达主要有以下几种:(1)是什么?如:关注××城市汽油价格波动、 聚焦出租车价格调整。(2)为什么?如:××城市汽油价格波动原因初探、出租车 价格调整的背景分析。(3)怎么办?××城市汽油价格波动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出 租车价格调整方案的初步设计。 拟定课题的基本要求是相关性——与探究主题有关。选择课题时还要注意:课题 的可行性——问题不宜太深,题目不宜过大或研究的面过宽,要“切口小”,高中生 能够研究;课题深刻性和独创性——课题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有一定的思 维深度和探究价值;课题的明确性——课题中包含的问题指向要明确,问题的结 构要清晰。阐述选题理由则要说明课题与材料的相关性及课题的重要性,通常应 该从教材知识、生活实践和现实意义等角度考虑所拟定课题的依据或目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提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三必修3政治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提升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三必修3政治教

第10单元单元综合提升[网络构建][纵横相连]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或者变通理解为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前文化的关系)(1)原因①共同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具体原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要求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发挥其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④文化创新既要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为根基,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⑤既要反对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面肯定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或者变通理解为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原因①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这是加强文化交流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吸收各国的优秀成果。

③这是推动文化创新的要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要求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③积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以更好地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近年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5课时文化创新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2021

近年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5课时文化创新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2021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5课时文化创新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5课时文化创新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5课时文化创新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25课时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2018安徽寿县一中摸底考试,14)“厉害了,我的‘人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播出便收获众多粉丝。

该剧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纷呈的表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展现了广大民众反腐败的社会心愿,因此电视剧刚一播出便收获众多粉丝。

这告诉我们(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②只有现实题材的文化产品才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A。

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7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开学考,17)2017年2月18日,央视一档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新节目《朗读者》开播,节目一经播出就引来好评如潮.选用一段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通过朗读这种平常媒介来展现出文字背后的精彩人生故事,节目回归到“老百姓"和“生活”原点,让镜头充满真诚,让内容饱含人文的温度,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②文化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A。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艺 鲜明的民族性
取其精华
批判继承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
发展方向
思想运动
传承文化
创造
考点一 传统文化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的文化。 (2)表现形式
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
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
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
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纠错: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而非主要形式。 2.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2015·高考山东卷) 纠错: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因时而变的是具体内涵,传统文化在世 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3.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纠错: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认同。 4.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纠错:继承传统文化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且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5.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纠错: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
答案
5.春运是每次过年出行的高峰期,2016 年春运时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民族节日,对

【精品学习】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5课文化创新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精品学习】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5课文化创新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第25课文化创新[考点展示]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核心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提示 可以结合哲学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3.文化创新的主体及要求(1)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提示 可以结合哲学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来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及其要求。

命题揭秘:命题时主要通过展示国家或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鲜活材料,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意义和主体,以选择题为主,也可能是主观题。

热考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典例1 (2016·海南高考)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

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不选;②说法过于绝对,不选;“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表明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③正确;“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说明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④正确。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总结 新人教必修3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总结 新人教必修3

相对稳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 定性 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鲜明的 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 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纽带
2.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为什么
(1)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从 纽带。 社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 会 表达。 发 (3)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展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 看 影响。
漫画1 和而不同
转换思维 另辟蹊径
分析:可以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进行分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 本特征,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文化交流中需要尊重差异,理解 个性,和睦相处。
新解:1.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这是人类文明发展 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须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不能相互封闭,画地为牢。 2.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 同的民族文化区别开来。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发展。
三个过程: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 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 化的过程;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 “取长补短”的过程;③是在文化交流、借鉴 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 过程。 三个原则: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
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 族虚无主义”和“历 史虚无主义”
漫画5 羲之不再练书法
分析: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漫画反映了没有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致 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消失。 新解:1.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 文化的继承;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 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随着时代的发 展,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书圣”“王羲之”紧跟时代潮流,学习 上网是必然的选择。 3.矛盾具有特殊性。书法是“王羲之”的特长,不能抛弃,所以“羲之” 还需练书法。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整合提升
单元能力专项
单元能力专项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审清设问:“从供给角度看”;概括题意可知 我国网络交易发展迅猛,设问的切入点是从供给角度看,①是从消费角度,不 符合题意排除;③也是从消费角度,不符合题意排除;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 展,网上交易越来越普及,网络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很多生产商增加投资, ②符合题意入选;网上交易的方式涉及的内容丰富,降低了行业的进入门槛, 只要网络认证有效信息、合理合法经营即可,④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选C。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比如根据题意可以概括总结出我国网 络交易迅猛发展,电商高速发展。其次审题是关键,抓住题意的关键词,此题 的关键词是“从供给角度”,可以排除不属于供给角度的,很容易选出正确选 项。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
单元能力专项
3.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
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
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教育的作用。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 粕,故排除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故排除③。京剧进课堂首先 在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根本原因在于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文化 的作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故选B。
4.“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
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
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复习与巩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复习与巩固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复习与巩固一、学习目标1.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2.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3.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4.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5.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6.理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二、知识网络三、要点梳理关键词:文化多样化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1.文化具有多样性(需要交流和传播)(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此外还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保护文化遗产。

(2)怎么办。

原则: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包容)。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1.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3.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微专题10 辨析、评价类主观题专项突破[题型特点]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是依托一定的背景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调动相关知识对某一理论观点进行正、误判断,并阐明其正确、错误的原因。

既有对某一观点的全面性辨析,又有对两个对应观点的全面性辨析,还有对某一观点的正确或错误的单独评析。

从考查的知识看,主要以哲学、文化角度的知识考查为主。

既有对经济、政治、文化中的系列措施性、原因性知识的考查,又有结合相关哲学道理对某些理论观点进行评判。

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论证问题的能力,要求有严谨的全面性、辩证性思维。

[典型例题] [2019·全国卷Ⅰ·40(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提升
复习点睛
本单元围绕文化的发展,把握好如下内容:
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
三大措施: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四对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主观题突破
答题模板5“认识”类主观题
这种设问类型的试题通常会在材料中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评价。

“认识”类设问往往以“认识”“看法”“理解”等词语为题眼,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理解”“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

(2012·广东高考)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

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

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

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
去”的认识。

例题剖析本题以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为切入点,考查有关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知识。

回答时要指出什么是“走出去”“走进去”;为什么要“走出去”“走进去”;怎样“走出去”“走进去”。

答案(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们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充分说明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没有市场。

(3)文化创新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这样就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4)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将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
第一步:“是什么”?即要解决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是什么。

第二步:“为什么”?主要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怎么样”?主要是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等做出评价,如结果怎样、有何意义、作用如何、有何影响等。

第四步:“怎么办”?即要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提出对策、措施、方法、建议或表明态度。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设问都要分成四个问题,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三个甚至两个,我们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失分警示“认识”类设问理顺了思路,解题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找不到思路,则答起来难度就会很大。

不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恰恰容易忽视题型,盲目答题,从而缺少思路,乱答一气。

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重视设问类型,只有明确设问类型,才能明确答题思路。

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

“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养儿防老”体现的“家”“孝”传统思想是维系家庭及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养儿防老”体现的“家”“孝”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美德在世代相传中能长期保留着基本特征,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养儿防老”观念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人和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养儿防老”观念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应该继承和发扬“养儿防老”中“家”“孝”的中华民族美德观念;同时改造和剔除“养儿防老”中愚昧封建思想。

开辟多种养老途径,不断推陈出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