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组合,配筋word版本

合集下载

组合及配筋

组合及配筋

6.5 内力组合6.5.1 内力组合说明1、严格的讲,内力组合的内力值应采用支座边缘截面的内力值,如梁应采用柱边缘截面的内力值,柱应采用梁底和梁顶截面的内力值,但本设计均采用轴线处的内力值;同时,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了保证塑性铰首先在支座出现,通常要对支座弯矩进行调幅,调整幅度≦20%,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设计不进行弯矩调幅。

2、在配筋计算时,框架梁有三个控制截面:梁两支座截面及跨间截面;跨间截面的内力组合值为+M,梁端截面的内力组合值为-M和V,因此在内力组合时,对于框架梁考虑三个截面,分别考虑∣±M∣max、∣±V∣max的组合。

而框架柱进行配筋计算时,有两个控制截面:柱顶与柱底;由于框架柱是偏心受压构件,M和N的不同组合导致受压承载力的变化,因此对于采用对称配筋截面的框架柱,应分别考虑如下三种组合,即:∣±M∣max和相应的N、V,N min和相应的M、V,N max 和相应的M、V。

3、在实际设计中,对多层框架结构的同一轴线各层柱,其截面尺寸往往是自下而上全相同(层数不多时)或分段相同,因此在进行框架柱内力组合时,可以分段考虑内力组合的取舍。

例如,框架内柱往往是小偏心受压,N越大且M也大时配筋越多,该控制截面应是最底层截面(基础顶面处或分段的最下处位置);而框架外柱往往是大偏心受压,M越大或N越小都会导致配筋加大,故其控制截面一般是分段的最下层(M大)或(N小)。

这样就可排除很多不必要的计算。

4、内力组合时,主要考虑下面几种情况:(1)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S=γG SGK+γQSQKS=γG SGK+1.4SWKS=γG SGK+0.9(γQSQK+1.4SWK)γG可能取1.0或1.2,γQ可能取1.4或1.3,对于标准值大于4KN/m2工业建筑楼面结构的活载γQ 应取1.3。

本设计γQ取1.4。

(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S QK仅考虑竖向可变荷载参与组合)S=γG SGK+γQψCSQKγG取1.35,γQ取1.4,ψC取0.7。

(完整word版)PKPM参数(超详细)解析

(完整word版)PKPM参数(超详细)解析

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该参数为地震力、风荷载作用方向与结构整体坐标的夹角。

抗规》5.1.1 条和《高规》4.3.2 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如果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一般也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个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最为剧烈,这个方向就称为“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这个角度与结构的刚度与质量及其位置有关,对结构可能会造成最不利的影响,在这个方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及部分结构构件内力可能会达到最大. SATWE 可以自动计算出这个最不利方向角,并在WZQ。

OUT 文件中输出。

如果该角度绝对值大于15 度,建议用户按此方向角重新计算地震力,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一般并不建议用户修改该参数,原因有三:①考虑该角度后,输出结果的整个图形会旋转一个角度,会给识图带来不便;②构件的配筋应按“考虑该角度"和“不考虑该角度”两次的计算结果做包络设计;③旋转后的方向并不一定是用户所希望的风荷载作用方向.综上所述,建议用户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填到“斜交抗侧力构件夹角”栏,这样程序可以自动按最不利工况进行包络设计。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与地震信息栏中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的区别是:水平力不仅改变地震力而且同时改变风荷载的作用方向;而斜交抗侧力仅改变地震力方向(增加一组或多组地震组合),是按《抗规》5.1.1 条2 款执行的。

对于计算结果,水平力需用户根据输入的角度不同分两个计算工程目录,人为比较两次计算结果,取不利情况进行配筋包络设计等;而{斜交抗侧力}程序可自动考虑每一方向地震作用下构件内力的组合,可直接用于配筋设计,不需要人为判断。

只有在风荷载起控制作用时,现有的坐标下风荷载不能起到控制结构的最大受力状态,此时填写一个角度(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让坐标系发生变化,使风荷载在新的坐标系下(如何计算出风荷载产生的内力最大值的角度值?),能起控制作用(控制结构的最大受力状态),改变参数后,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的方向(说明两者方向是一致)将同时改变,但地震作用方向已经不是最不利的方向了,故需要在附加地震作用方向上输入一个相反的角度,使地震作用方向应按原坐标系计算,使地震力最大;如不需要改变风荷载的方向,只需考虑其它角度的地震作用时,则无需改变“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只增加附加地震作用方向即可。

混凝土配筋计算

混凝土配筋计算
〖C_m η〗_s φ x
#DIV/0!
#DIV/0!
0.00 #DIV/0! #DIV/0! 7800.00 #DIV/0! 30.00 #DIV/0! 0.00 #DIV/0!
内力组合一 h b_f^, h_0 e_i ξ 〖0.3h〗_0 #DIV/0! 计算配筋面积As(As') 实际配筋面积As(As') l_0/i N_u 内力组合三 h b_f^, h_0 e_i ξ 〖0.3h〗_0 #DIV/0! 计算配筋面积As(As') 实际配筋面积As(As') l_0/i N_u
#DIV/0!
不满足要求
不满足要求
#DIV/0! 0.00
#DIV/0! 0.00
#DIV/0!
#DIV/0!
N_u 是否满足 Nu>N 下柱Ⅱ—Ⅱ
0.00
0.00
#DIV/0!
#DIV/0!
#DIV/0!
#DIV/0!
不满足要求
不满足要求
#DIV/0! 0.00 0.00 0.00 0.00 #DIV/0! #DIV/0! 0
#DIV/0! 0.00 0.00 0.00 0.00 #DIV/0! #DIV/0! 0 小偏心 ξ #DIV/0! C_m #DIV/0!
M N A N_b as(as') H_l (下柱高) ξ_c e_a
〖C_m η〗_s φ x
0.00 #DIV/0! #DIV/0! 7800.00 #DIV/0! 30.00 #DIV/0! 0.00 #DIV/0!
N_u 是否满足 Nu>N
0.00
0.00
#DIV/0!
#DIV/0!
#DIV/0!

(完整word版)盈建科各种参数设置

(完整word版)盈建科各种参数设置

(完整word版)盈建科各种参数设置盈建科参数设置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东,分别采⽤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层的侧向刚度⼤于其上⼀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于上部结构⼀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适宜选⽤剪切刚度⽐。

在YJK中的结果⽂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层逐层计算与地上⼀层的剪切刚度⽐,出现⼤于2或四舍五⼊⼤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底标⾼: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5。

程序不能⾃动识别转换层,需要⼈⼯指定。

对于⾼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指定。

根据《⾼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于框⽀剪⼒墙结构。

梁内力组合及配筋l5

梁内力组合及配筋l5

右端 上部筋 下部筋 141.74 122.10 250 250 400 400 35 35 365 365 11.9 11.9 1.27 1.27 300 300 1.0 1.0 0.268 0.231 0.319 0.267 0.350 0.350 1155.19 964.96 4B20 4B20 1256 1256 1.00 0.00 0.347 0.347 0.014 0.014 2.50% 2.50% 0.25% 0.25%
右端 上部筋 下部筋 169.53 149.89 250 250 400 400 35 35 365 365 14.3 14.3 1.27 1.27 300 300 1.0 1.0 0.267 0.236 0.317 0.273 0.350 0.350 1380.09 1189.19 4B22 4B20 1520 1256 0.83 -0.06 0.349 0.289 0.017 0.014 2.50% 2.50% 0.25% 0.25%
第5层正截面配筋 跨中 上部筋 16.97 250 400 35 365 14.3 1.27 300 1.0 0.036 0.036 0.550 157.81 2B22 760 0.52 0.175 0.008 2.50% 0.25%
右端 上部筋 下部筋 164.70 145.06 250 250 400 400 327 300 300 1.0 1.0 0.259 0.228 0.306 0.263 0.350 0.350 1332.05 1144.01 4B22 4B20 1520 1256 0.83 -0.06 0.349 0.289 0.017 0.014 2.50% 2.50% 0.25% 0.25%
左端 上部筋 下部筋 166.55 143.21 250 250 400 400 35 35 365 365 14.3 14.3 1.27 1.27 300 300 1.0 1.0 0.262 0.226 0.310 0.259 0.350 0.350 1350.42 1126.82 4B22 4B20 1520 1256 0.83 -0.06 0.349 0.289 0.017 0.014 2.50% 2.50% 0.25% 0.25%

广厦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教程

广厦楼板、次梁和砖混计算教程
4)当某一标准层最大柱号超过SS的解题能力时,请选择“内存设置”。SS解题能力如下。
3 SS的解题能力
SS程序中,剪力墙用薄壁柱模型,采用有限元位移法求解。
为了提高计算速度,程序中各种数据的存放,都以内存为主,不同内存有不同的解题能力,具体如下。
8兆内存:
结构层数30
标准层数10
每层节点数150
每层梁数300
2)录入系统菜单位置:主菜单生成SS/TBSA4.2/TBSA5.0/TAT/SSW结构计算数据
录入系统进行导荷载和竖向数据合理性检查,除“第一标准层无楼板”,“生成TBSA无异型柱”和“某某梁为虚梁”警告可不修改外,其他要根据情况改正。
3)检查是否机上有CIH病毒。若有CIH病毒,请在清除病毒后,重新安装广厦结构CAD。
异形柱的配筋计算,是参见“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一书的内容编制的,该书是由规范修改者之一,哈尔滨建工学院的王振东教授等编写的。书中对异形柱的配筋有较详细的分析与计算。除此之外,还对异形柱作双向弯压验算,其结果与广东省异形柱规程和天津市异型柱规程相符。
5SS计算结果总信息在本工程目录下文件“MODES”中提供总信息、风、重量、地震、位移、剪重比、侧向刚度等结果
选择此菜单,出现如下对话框,选择“是”,计算整个工程剪力墙柱和主梁的内力和配筋。出现Finish at****,即可退出。
2计算出错原因
SS计算出错时,可参照下列步骤检查原因:
1)录入系统菜单位置:主菜单数据检查
编辑完每一标准层,都要进行数据检查,检查平面数据合理性,分为警告和错误信息,错误信息必须改正,警告信息则视情况而定。
4砖墙轴力设计值
菜单位置:主菜单砖混计算砖墙轴力
给出轴力设计值,单位kN/m,蓝色数据为各大片墙体(包括门窗洞口在内)每延米轴力设计值,而黑色数据为各门窗间墙段的结果。

(word完整版)PKPM如何调整参数和选用(完整版)

(word完整版)PKPM如何调整参数和选用(完整版)

2010版SATWE计算参数选用一、2010版计算参数的选用(PKPM及SATWE):免责声明:炒饭个人总结,仅用作参考。

以下内容需与PKPM2010版satwe说明书结合使用.参数在PKPM中如何实现需参考satwe说明书。

1、总信息:A、“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此参数一般不做修改。

而是将周期计算结果中输出的“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填到“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B、PM里的“混凝土容重”框架取26,剪力墙取27。

(现在版本软件PM与SATWE 的“混凝土容重”联动),故在PM中布置楼面恒载时一般不勾选“自动计算现浇板厚",恒载输入数值为“人工计算板自重+装修荷载重”。

C、“钢材容重”暂时默认78,未研究。

D、“裙房层数”此参数仅用来判定底部加强区:即对剪力墙和框剪结构PKPM 总是将裙房以上一层作为加强区判定的一个条件。

框架结构均可输入0,其他结构未研究.此参数包含地下室层数。

(如3层地下室,4层裙房,此参数应输入7.) E“转换层所在层号”含地下室层数,详见2010satwe说明书,未深入研究。

F、“嵌固端所在层数”自然地面为嵌固端时填“1”,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填“地下室层数+1"。

G、“地下室层数”按实际输入。

H、“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取“1”。

影响计算精度,对含剪力墙的结构有影响。

I、“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勾选,其他不勾选。

J、“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勾选。

K、“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 此参数本人尚不能合理选择,只把网上比较后的结果贴出来.勾选该参数后,结构周期减小,连梁内力增大,内力平衡校核轴力。

L、“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勾选.对于L型、T型等截面形式,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墙段称为翼缘,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墙段称为腹板,翼缘可以区分为有效翼缘和无效翼缘两部分。

(完整word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完整word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 总则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

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完整word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_苏原_第4章习题

完整word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_苏原_第4章习题

第四章4.1 承载力验算和水平位移限制为什么是不同的极限状态?这两种验算在荷载效应组合时有什么不同?答:(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在可能同时出现的各种外荷载作用下,各个构件及其连接均有足够的承载力。

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构件按极限状态设计,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采用由荷载效应组合得到的构件最不利内力进行构件截面承载力验算。

水平位移限制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主要原因有:要防止主体结构开裂、损坏;防止填充墙及装修开裂、损坏;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有不舒适感,影响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P-Δ效应)。

(2)承载力验算是极限状态验算,在内力组合时,根据荷载性质的不同,荷载效应要乘以各自的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

对于水平位移限制验算,要选择不同方向的水平荷载(荷载大小也可能不同)分别进行内力分析,然后按不同工况分别组合。

4.2 为什么高而柔的结构要进行舒适度验算?答:因为高而柔的结构抗侧刚度较小,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侧向加速度,使人感觉不舒适,因此要进行舒适度验算,按重现期为10年的风荷载计算结构顶点加速度,或由风洞试验确定顺风向与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使其满足规范要求。

4.3 P-△效应计算与结构总体稳定的含义有何不同?答:P-△效应是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出现侧移后,重力荷载会产生附加弯矩,附加弯矩又增大侧移,这是一种二阶效应。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一般所说的考虑P-△效应即是进行结构的整体稳定验算,但结构的整体稳定验算还包括结构仅在重力作用下,出现的丧失稳定问题,不过这种情况出现的很少。

4.4 延性和延性比是什么?为什么抗震结构要具有延性?答:(1)延性是指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具有承载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且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一般用延性比表示延性,即塑性变形能力的大小。

(2)当结构设计成延性结构时,由于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变形虽然会加大,但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惯性力)不会很快上升,内力也不会再加大,因此具有延性的结构可降低对结构承载力的要求,也可以说,延性结构是用它的变形能力(而不是承载力)抵抗罕遇地震作用;反之,如果结构的延性不好,则必须有足够大的承载力抵抗地震,则必须有足够大的承载力抵抗地震。

内力组合计算书

内力组合计算书

内力组合《抗震规范》第条规定如下。

截面抗震验算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S S S S S γγγψγ=+++ ()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RE RS γ=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采用;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0 1.0γ=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

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

内力组合表 (2)

内力组合表 (2)

附录2 内力组合表附录2.1 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层次截面内力S GK S QKS EK S EK组合一组合二组合三组合四组合五组合六组合七组合八组合九组合十组合十一组合十二组合十三剪力调整左风右风左震右震一层AM -92.23-24.57(-24.74)43.80 -27.30 160.80 -171.40 -145.06 -49.35 -148.89 -86.43 -176.02 -111.79 -171.51 -30.91 -130.45 62.65 -261.25 78.34 -245.56144.04 V94.1024.4(24.4)-10.40 6.50 -38.30 40.90 147.08 98.36 122.02 130.56 151.85 142.21 156.41 79.54 103.20 66.10 153.62 48.03 135.55跨中M120.4835.52(35.64)2.65 -1.65 9.50 -10.10 194.30 148.29 142.27 192.67 187.25 199.68 196.07 124.19 118.17 133.73 114.62 112.99 93.88B左M-110.84-31.03(-30.77)-38.50 24.00 -141.80 151.20 -176.44 -186.91 -99.41 -220.61 -141.86 -212.38 -159.88 -164.74 -77.24 -251.86 33.82 -232.92 52.75 V99.6026.3(26.2)-10.40 6.50 -38.30 40.90 156.34 104.96 128.62 139.55 160.85 151.50 165.69 85.04 108.70 72.63 160.15 53.47 140.99B右M-20.91-5.78(-5.36)21.10 -13.20 77.50 -82.90 -33.18 4.45 -43.57 -5.79 -49.01 -16.17 -44.98 8.63 -39.39 54.33 -102.06 57.87 -98.52121.80 V23.905.8(4.7)-18.90 11.50 -69.40 74.30 36.80 2.22 44.78 12.17 50.48 22.07 47.61 -2.56 40.00 -49.91 108.88 -54.37 104.41跨中M 1.20-0.36(-1.08)-2.60 1.65 -9.45 10.15 0.94 -2.20 3.75 -2.29 3.07 -0.92 2.65 -2.44 3.51 -8.62 10.49 -8.72 10.39CM-0.17-0.255(-0.77)-26.30 16.50 -96.40 103.20 -0.56 -37.02 22.90 -33.66 20.26 -22.57 13.38 -36.99 22.93 -93.80 100.81 -93.83 100.78 V 3.700.1(1.1)-18.90 11.50 -69.40 74.30 4.58 -22.02 20.54 -19.25 19.06 -10.78 14.75 -22.76 19.80 -72.35 86.44 -73.07 85.71二层AM-89.17-24.31(-24.99)31.50 -19.70 137.20 -142.80 -141.03 -62.90 -134.58 -97.94 -162.45 -117.74 -160.74 -45.07 -116.75 42.28 -230.72 57.53 -215.48110.30 V93.8024.4(24.4)-7.60 4.70 -32.90 34.30 146.72 101.92 119.14 133.73 149.23 144.16 154.49 83.16 100.38 71.77 146.02 53.75 128.00跨中M123.6036(35.28)1.55 -1.00 7.10 -7.35 198.72 150.49 146.92 195.63 192.42 203.44 201.30 125.77 122.20 134.04 119.95 112.85 98.76B左M-109.57-30.77(-31.03)-28.40 17.70 -123.00 128.10 -174.56 -171.24 -106.70 -206.03 -147.95 -201.92 -163.20 -149.33 -84.79 -232.49 12.33 -213.73 31.09 V99.9026.3(26.2)-7.60 4.70 -32.90 34.30 156.70 109.24 126.46 143.44 158.94 154.26 164.59 89.26 106.48 78.91 153.16 59.70 133.95B右M-22.95-6.035(-5.19)15.20 -9.50 66.10 -68.90 -35.99 -6.26 -40.84 -15.99 -47.11 -24.13 -44.88 -1.67 -36.25 41.46 -90.17 45.29 -86.33101.40 V25.60 6(4.6) -13.40 8.30 -58.40 60.90 39.12 11.96 42.34 21.40 48.74 29.18 47.41 6.84 37.22 -5.95 95.75 -40.82 91.01跨中M 2.28-0.48(-0.96)-1.60 1.00 -7.05 7.35 2.06 0.50 4.14 0.12 3.39 1.26 3.45 0.04 3.68 -5.25 8.79 -5.52 8.52CM-1.190.34(0.68)-18.40 11.50 -80.20 83.60 -0.95 -27.19 14.67 -24.18 13.49 -16.73 8.39 -26.95 14.91 -78.96 80.75 -78.83 80.87 V 2.00 0.3 (1) -13.40 8.30 -58.40 60.90 2.82 -16.36 14.02 -14.11 13.24 -8.26 9.97 -16.76 13.62 -61.98 69.84 -62.41 69.42注:表中组合一到组合十三的荷载组合式子以及剪力的调整见计算书的4.6.2节()中的数值为雪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弯矩M的单位为kN·m,剪力V的单位为kN。

结构配筋excel表

结构配筋excel表

⑤+⑦
184.54 406.12 -99.49 448.24
内力组合
中柱
上端
下端
剪力
M
N
M
N
V
-8.00 892.12
8.00 934.24 11.33
-3.00 253.10
3.00 253.10
1.33
-14.98 -1.16 12.26 -1.16
6.05
14.98
1.16 -12.26
1.16 -6.05
860.89 -141.65 ①+②+④
860.89 -141.65
886.37 -134.70
886.37 841.18 841.18 556.20 535.18
-134.70 ⑤+⑦ -248.33 ⑤+⑦ -248.33 ①+③ -67.91 ⑤+⑥
43.73
69.57 854.26 854.26 911.44 911.44 943.23 943.23 891.73 891.73 598.32 577.30
8.2 框架柱内力组合(第八章内力组合中
杆件名称 截面位置 内力种类 竖向恒载 竖向活载 风荷载(左) 风荷载(右) 重力荷载代表值 地震作用(左) 地震作用(右)
1.2恒+1.4×0.7活+1.4风
1.2恒+1.4活+1.4×0.6风
1.35恒+0.7×1.4活
1.2重力+1.3水平地震
1.4风-1.0恒 1.3地震-1.0重力
max 149.84 1350.55 -146.05 1401.10
N max
①+②+④ 149.84 1350.55 -146.05 1401.10

内力组合表及梁柱配筋

内力组合表及梁柱配筋

s M 1 f c b h0 2
( s M 1 f c bh 0 )
2
4 1 1 2 s
A s 1 f c b f h 0 f y A s 1 f c bh 0 f y
选配钢筋 实配钢筋截面面积 M γREM
2*25+2*20 2*16+1*14 1*14+2*25 1610.00 556.00 1135.00 218.69 -67.80 -156.82 164.02 -50.85 -117.62 0.208 0.235 1318.42 0.009 0.009 362.31 0.149 0.162 907.70
253.87 190.40 0.241 0.280 1570.58
-100.08 -75.06 0.014 0.014 536.00
-185.23 -138.92 0.176 0.195 1091.65
120.64 90.48 0.016 0.017 647.04 1*18+2*16 656.00 117.00 87.75 0.016 0.016 627.36 1*18+2*16 656.00 107.56 80.67 0.015 0.015 576.36 1*18+2*16 656.00 91.62 68.72 0.012 0.013 490.41 1*18+2*16 656.00
s M 1 f c b h0 2
( s M 1 f c bh 0 )
2
3 1 1 2 s
A s 1 f c b f h 0 f y A s 1 f c bh 0 f y
选配钢筋 2*20+1*16 实配钢筋截面面积 829.10

六层建筑框架柱的配筋计算word资料17页

六层建筑框架柱的配筋计算word资料17页

混凝土强度:梁、柱、板:C30,2tk 2t 2c mm /01.2f mm /43.1f mm /3.14f N N N ===,,钢筋强度 :2'22'22'2/360,/360400/360,/360400/300,/300335mm N f mm N f HRB mm N f mm N f HRB mm N f mm N f HRB y y y y y y ======,柱:,梁:,箍筋:框架柱的配筋计算柱的配筋采用对称式配筋(以利于不同方向风荷载的作用) 柱截面 mm mm h b 600400⨯=⨯ mm mm h h 565350=-=§ 1 轴压比验算轴压比:]05.1[884.0600400/3.141032.303423≤=⨯⨯⨯==mm mm mm N N A f N c c N μ 满足要求 则柱的轴压比满足要求。

§ 2 截面尺寸复核取mm mm h h 565350=-= KN V 26.149max = 因为 441.1400565/≤==mmmmb h w所以 满足要求。

§ 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柱同一截面分别承受正反向弯矩,故采用对称配筋 取一层柱为例进行计算,如下: 1层C 轴柱:选择下列四种组合形式1.2恒+1.4活⎪⎩⎪⎨⎧=⋅=⋅=KN N m KN M m KN M 81.185577.2909.35211.35恒+0.7×1.4活⎪⎩⎪⎨⎧=⋅=⋅=KN N m KN M m KN M 64.192440.2965.34211.2(恒+0.5活)+1.3左震⎪⎩⎪⎨⎧=⋅=⋅=KN N m KN M m KN M 33.191364.26052.119211.2(恒+0.5活)+1.3右震⎪⎩⎪⎨=⋅-=KN N m KN M 56.135910.21221因为轴压比:9.0884.0600400/3.141032.303423<=⨯⨯⨯==mm mm mm N NA f N c c N μ 则可以不考虑轴向压力在该方向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的影响。

内力组合-配筋

内力组合-配筋

内力组合一、一般规定1、两端负弯矩调幅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不能调幅。

2、控制截面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可能长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

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也可能出现负弯矩。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一下几种:梁跨中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

梁支座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Vmax及相应的M(斜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max。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柱上、下梁端截面。

柱的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柱内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而柱的梁端弯矩最大。

同一端柱截面在不同内力组合时,有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考虑到框架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只需选择绝对值最大的弯矩。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柱截面:|Mmax|及相应的N、V;Nmax及相应的M、V;Nmin及相应的M、V;Vmax及相应的M、N;|M|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N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3、内力换算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M边缘=M-V b2V边缘=V-q b24、荷载效应组合的种类(1)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35×恒载+0.7×1.4×活载=1.35×恒载+0.98×活载;以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2×恒载+1.4×活载;考虑恒载、活载和风载组合时,采用简化规则:1.2×恒载+1.4×0.9×(活载+风载)。

(2)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载和水平地震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载组合系数为0):1.2×重力荷载+1.3×水平地震。

第九章 框架梁内力组合

第九章  框架梁内力组合

第9章 框架梁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9.1 一般规定因为该框架结构荷载对称、柱尺寸也相同,故本设计内力组合只考虑AB,BC 跨。

9.1.1 梁端负弯矩调幅当考虑框架梁塑性变形产生的内力重分布时,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不能调幅。

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符合下列规定:9.1.1.1 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β取0.8~0.9(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

l lMM β= 0r r MM β=0l M β、0r M β:未调幅前梁左、右两端的弯矩。

9.1.1.2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调幅后跨中弯矩可按下式计算:))(1(21000r l M M M M +--=β 式中: 0M --调幅前梁跨中弯矩标准值M --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标准值为简化计算,调幅跨中弯矩根据下式计算: 02.1M M =9.1.1.3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

9.1.1.4 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

由于对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支座弯矩进行了调幅,因此其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应取0.35而不是b ξ。

取85.0=β对梁进行调幅,弯矩调幅计算过程见表1.9表9.1注:表中弯矩单位为KN ·m 。

9.1.2 控制截面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可产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可能出现负弯矩。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梁跨中截面:max M +及相应的V (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ax M -;梁支座截面:max M -及相应的V (正截面设计),max V 及相应的M (斜截面设计), 有时需组合max 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力组合一、一般规定1、两端负弯矩调幅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本设计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不能调幅。

2、控制截面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可能长生最大负弯矩和最大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还会出现正弯矩。

跨中截面一般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也可能出现负弯矩。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一下几种:梁跨中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

梁支座截面:-Mmax及相应的V(正截面设计),Vmax及相应的M(斜截面设计),有时需组合+Mmax。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柱上、下梁端截面。

柱的剪力和轴力在同一层柱内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变化,而柱的梁端弯矩最大。

同一端柱截面在不同内力组合时,有可能出现正弯矩或负弯矩,考虑到框架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组合时只需选择绝对值最大的弯矩。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柱截面:|Mmax|及相应的N、V;Nmax及相应的M、V;Nmin及相应的M、V;Vmax及相应的M、N;|M|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比较小或N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3、内力换算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M-V=V-q4、荷载效应组合的种类(1)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以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35×恒载+0.7×1.4×活载=1.35×恒载+0.98×活载;以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2×恒载+1.4×活载;考虑恒载、活载和风载组合时,采用简化规则:1.2×恒载+1.4×0.9×(活载+风载)。

(2)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载和水平地震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载组合系数为0):1.2×重力荷载+1.3×水平地震。

(3)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1.0×恒载+1.0×活载。

二、框架梁内力组合选择第四层BF 框架梁为例进行内力组合,考虑恒载、活载、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五种荷载。

1、内力换算和梁端负弯矩调幅根据式:=M-V ; =V-q将框架梁轴线处的内力换算为梁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计算过程见下表。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为0.85)轴线处内力换算为梁支座边缘处内力值(BF 跨)注:1.表中弯矩单位是kN.m,剪力单位是kN 。

截面位置内力 重力荷载恒载 活载风载 地震荷载 左风 右风 左震 右震 轴 线 处 内 力左M -203.48 -193.24 -27.68 1.49 -1.49 33.11 -33.11 V 167.09 159.35 23.73 -0.78 0.78 -15.87 15.87 中 M 168.53 165.59 18.93 -1.33 1.33 -24.32 24.32 V 右 M -142.91 -136.55 -21.31 -4.15 4.15 -81.76 81.76 V -98.21 -97.55 -17.92 -0.78 0.78 -15.87 15.87 梁支 座边 缘处 内力 左 M -153.35 -145.44 -20.56 1.26 -1.26 28.35 -28.35 V 162.96 155.81 22.54 -0.78 0.78 -15.87 15.87 中 M 168.53 165.59 18.93 -1.33 1.33 -24.32 24.32 V 右 M -113.45 -107.29 -15.93 -3.92 3.92 -77.00 77.00 V -94.08 -94.01 -16.73 -0.78 0.78 -24.32 24.32 调幅 后梁 支座 边缘 处内 力左 M -130.86 -123.62 -17.48 1.26 -1.26 28.35 -28.35 V 162.96 155.81 22.54 -0.78 0.78 -15.87 15.87 中 M 168.53 165.59 18.93 -1.33 1.33 -24.32 24.32 V 右M -96.43 -91.20 -13.54 -3.92 3.92 -77.00 77.00 V-94.08-94.01-16.73-0.780.78-15.8715.872、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是考虑恒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三种荷载效应的组合。

组合过程列于下表: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梁非抗震基本组合表(第四层BF 框架梁)注 1.表中弯矩单位是kN.m,剪力单位是kN 。

楼层 截面位置内力荷载类型恒载活载风载1.2+1.4×0.9() 可变荷载控制组合永久荷载控制组合左风右风 左风右风 1.2+1.41.35+0.9833左 M -123.62 -17.48 1.26 -1.26 -168.78 -171.96 -172.82 -184.02 V 155.81 22.54 -0.78 0.78 214.39 216.36 218.53 232.43 中 M 165.59 18.93 -1.33 1.33 220.88 224.24 225.21 242.10 V右M -91.20 -13.54 -3.92 3.92 -131.44 -121.56 -128.40 -136.39 V-94.01-16.73-0.780.78-134.87 -132.91 -136.23-143.313、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所以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只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两种荷载效应的组合。

组合过程见下表: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梁抗震基本组合表(第四层BF 框架梁)注: 1.表中弯矩单位是kN.m,剪力单位是kN 。

2.对于受弯混凝土梁,受弯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4、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是考虑非抗震设计时的恒荷载和活荷载的组合。

组合过程列于下表: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框架梁标准组合表(第四层BF 框架梁)注 1.表中弯矩单位是kN.m,剪力单位是kN 。

楼层截面位置 内力 荷载类型 重力荷载地震荷载 (1.2+1.3)左震 右震 左震 右震 3左 M -130.86 28.35 -28.35 -90.13 -145.42 V 162.96 -15.87 15.87 148.68 183.76 中 M 168.53 -24.32 24.32 127.97 175.39 V 右M -96.43 -77.00 77.00 -161.86 -11.71 V-94.08-15.8715.87-113.50-78.43楼层截面位置 内力荷载类型恒载活载3 左 M -123.62 -17.48 -141.10 V 155.81 22.54 中 M 165.59 18.93 184.52 V 右M -91.20 -13.54 -104.74 V-94.01-16.73三、框架柱的内力组合选择第三层A 轴线框架柱为例进行内力组合,考虑恒荷载、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值、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五种荷载。

1、 控制截面的内力对于框架柱,本设计直接采用轴线处的内力值,不换算成柱边缘截面的 内力值,这样算得的钢筋用量比需要的钢筋用量略微多一些。

框架柱控制截面的内力值详见下表:第三层A 轴线框架柱控制截面内力值注: 1.表中弯矩单位是kN.m,剪力单位是kN 。

2、 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非抗震设计时的基本组合是考虑恒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三种荷载效应的组合。

弯矩和轴力组合过程列于下表: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柱非抗震弯矩和轴力基本组合表(三层A 轴)注 1.表中弯矩单位是kN.m,剪力单位是kN 。

楼层截面位置内力 重力荷载恒载 活载风载 地震荷载 左风 右风 左震 右震 3柱顶M10.51 9.33 1.89 5.34 -5.34 72.50 -72.50 N 286.92 266.32 51.35 -12.5812.58 -219.86 219.86 V 2.96 2.63 0.5 2.74 -2.74 37.18 -37.18 柱底M -1.05 -0.94 -0.06 -5.34 5.34 -72.50 72.50 N 303.57 282.97 51.35 -12.5812.58 -219.86 219.86 V2.962.630.52.74-2.7437.18-37.18楼层 截面位置 内力荷载类型恒载活载风载1.2+1.4×0.9() 可变荷载控制组合永久荷载控制组合左风右风 左风 右风 1.2+1.41.35+0.983柱顶 M 9.33 1.89 5.34 -5.34 20.31 6.85 13.84 14.45 N 266.32 51.35 -12.58 12.58 368.43 400.14 391.47 409.86 柱底M -0.94 -0.06 -5.345.34-7.935.52-1.12 -1.33 N282.9751.35-12.58 12.58 388.41 420.12411.45432.33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柱非抗震剪力基本组合表(三层A 轴)注 1.表中弯矩单位是kN.m,剪力单位是kN 。

3、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对一般结构,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所以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只考虑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两种荷载效应的组合。

弯矩和轴力组合过程列于下表:用于承载力计算的框架柱抗震弯矩、轴力和剪力基本组合表(三层A 轴)注 1.表中弯矩单位是kN.m,剪力单位是kN 。

2.对于框架柱,偏压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受剪时.4、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是考虑非抗震设计时的恒荷载和活荷载的组合。

组合的过程列于下表:楼层 截面位置 内力荷载类型恒载活载风载1.2+1.4×0.9() 可变荷载控制组合永久荷载控制组合左风右风 左风 右风 1.2+1.41.35+0.983柱身 V2.630.52.74-2.747.240.333.864.04楼层 截面位置 内力荷载类型抗震组合 重力荷载地震荷载 (1.2+1.3) 左震 右震 左震 右震 33柱顶M 10.51 72.50 -72.50 85.49 -65.31 N 286.92 -219.86 219.86 46.79 504.10 柱底M -1.05 -72.50 72.50 -76.41 74.39 N303.57 -219.86 219.86 62.77520.08柱身 V 2.9637.18-37.1844.10-38.06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框架柱标准组合表注:1.表中弯矩单位是kN.m,剪力单位是k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