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上古音到中古音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声母韵母都包含在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当 中。
• 《广韵》中一共有452个反切上字,1195个 反切下字,通过归类(系联法)就能找到 中古音的声韵数量。
.
15
• 《廣韻》共有206韻,其中平声五十七,上 声五十五,去声六十,入声三十四。每一 韻的韻腹、韻尾基本相同,只是介音不同。 這就是說,一個韻中不一定只有一個韻母。 同韻中,凡是聲母、韻母完全相同的字, 就歸成一個同音字組,稱為小韻,標上反 切。
•
“声”、“声纽”。
• ——从敦煌石窟中发现有唐人
•
《归三十字母例》和《守温韵学残卷》
• ——守温最初创制的是三十字母,后来经
•
过整理补充,成为音韵学上流传的守
•
温三十六字母。
.
9
• 有关发音的几个术语:
• ——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定部位受
•
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
•
出音来。
• 清和浊
• 5.现代汉语方言
.
12
• 相关介绍:
• 陸法言《切韻序》詳細敘述了《切韻》的 成書過程:
• 隋文帝开皇初年(即公元581—585年),一 些有影响的文人,聚在一起讨论南北朝以 来各家韵书的得失和新编一部韵书的问题, 他们是:萧该、颜之推、刘臻、魏颜渊、 卢思道、薛道衡、辛德源、李若,都是当 时著名的文人、学者、達官貴人。
音韵学
• 一些概念:
• 反切: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 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 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 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 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 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 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 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 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
韵和韵母的区别 ——韵母:介音+韵腹+韵尾,不管声调
(“东”、“董”、“送”同韵母,不同韵) ——韵:韵腹+韵尾+声调,不管介音
(“麻”、“家”、“瓜”不同韵母,同韵) ——韵类:是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指韵 头和声调相同的字组成的音韵集合。
中古音
• 一、相关概念
• 声母
• ——声母古代叫做“字母”或“纽”、
現在談中古音系統,多據《廣韻》,利用它 可以上推上古音,下溯近代音、現代音,因 而受到歷代音韻研究者的重視。
《广韻》是按韻編排漢字的,全書以四聲為 綱,按平、上、去、入聲分為五卷,平聲因 字多,分為上平聲和下平聲兩卷(分收于這 兩卷的字并非聲調不同.),上、去、入各一 14
• 《广韵》只展示出了中古音的韵部和声调, 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中古有多少声母和韵 母。
• 字母: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又称“声”、 “纽”、“声纽”、“音纽”“声类”等。
• 清代学者陈澧创造了反切系联法利用系联 法研究《广韵》声母系统,他得出40声类。 现当代学者用同样方法研究,结果与陈澧 很不一样,如:黄侃得到41声类,白涤洲、 黄粹伯得出47声类,曾运乾、陆志伟、周 祖谟得51声类。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广韵》 有36个声母。
• 这样中古声母的数量就比“三十六字母” 多了两个,总数为38个。
.
23
• 四、中古韵母系统:
• a. 从韵腹和韵尾的角度分类
• 韵(韵腹+韵尾+声调):韵腹、韵尾相 同,声调也相同的是一韵
• 韵目:每个韵用一个汉字命名,这个名称 叫韵目,如东、冬、钟、江等,元明以后 用两个汉字做一个韵的韵目,如东钟、江 阳、支思、齐微等。
• 《廣韻》平、上、去、入分卷排列,四聲
相配的情況不易看出,清代戴震將《廣韻》
的四聲相配,并根據詩歌押韻的實際,分
別標出同用和獨用。同用是這幾個韻所轄
的字可以一起押韻。獨用指此韻字只能本
韻內Baidu Nhomakorabea相押。
.
16
.
17
• 三、《切韵》声母和宋人三十六字母
• 传统三十六字母,见下一张ppt:
• 经过众多学者的潜心研究,《切韵》(《广 韵》)的声母系统,即中古的声母有38个, 与三十六字母有所不同。中古三十八声母 见下二张ppt:
• 同一个组的反切上字注同一个声母。例如: “可”枯我切,“枯”苦胡切,“苦”康 杜切,“康”苦冈切,由此可以推断 “可”、“枯”、“苦”和“康”注同一 个声类。“空”苦红切、“楷”苦骇切、 “口”苦后切、“客”苦兼切、“牵”苦 坚切,由此可以推断“空”、“楷”、 “口”、“客”、“牵”五个反切上字和 “苦”属于同一声类,因此和“可”、 “枯”、“康”也属于同一声类。
• 送气和不送气
• 鼻音和口音
• 塞音、擦音、塞擦音、边音、半元音
.
10
• 五音、七音
• 全清:指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
擦音
• 次清:指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 全浊:指带音的塞音、塞擦音、擦音
• 次浊: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
.
11
• 二、研究中古声母系统的主要依据 1.《广韵》等韵书的反切 2.宋人韵图 3.六朝至唐代所存的直音和反切材料 4.外语对音材料。日语、朝语、越语
.
18
.
19
.
20
• 《广韵》声母拟音,见下:
.
21
.
22
• 以三十六字母为基础来比较是这样的:
• ①唇音“非敷奉微”4母分别并入“帮滂 並明”4母之中,这样就减少4个;
• ②从齿音“照穿床审禅”中分出“庄初祟 生俟”5母,这就多出5个;
• ③喉音“喻”母分成“喻三”(也称“云” 母或“于”母)和“喻四”(也称“以”母或 “余”母)两母。
• 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直音 法),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为 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
•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 本资料,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
• 系联法
• 系联法是一种利用反切来研究中古汉语声 母和韵母类别的方法。通过反切上字与被 切字同声母,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母和 声调,对多组反切反复运用系联的方法, 就可以把所有字按声母/韵母和声调归成若 干类,每一类字同声母/韵母和声调。系联 法最初在清末由陈澧提出。
• 《切韵》的作者陆法言当时只有二十多岁,
他把萧、颜等人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又
参考了一些别的字书、韵书,记下一个大
.
13
北宋陈彭年等人對《切韻》、《唐韻》加以 增補,編成《廣韻》一書。后來,由于《切 韻》失傳、《唐韻》僅存殘卷,社會上廣泛 流傳的韻書是《廣韻》。《廣韻》和《切韻》 的語音系統是一致的,現在所說的《切韻》 音系,實際上就是《廣韻》音系。
• 《广韵》中一共有452个反切上字,1195个 反切下字,通过归类(系联法)就能找到 中古音的声韵数量。
.
15
• 《廣韻》共有206韻,其中平声五十七,上 声五十五,去声六十,入声三十四。每一 韻的韻腹、韻尾基本相同,只是介音不同。 這就是說,一個韻中不一定只有一個韻母。 同韻中,凡是聲母、韻母完全相同的字, 就歸成一個同音字組,稱為小韻,標上反 切。
•
“声”、“声纽”。
• ——从敦煌石窟中发现有唐人
•
《归三十字母例》和《守温韵学残卷》
• ——守温最初创制的是三十字母,后来经
•
过整理补充,成为音韵学上流传的守
•
温三十六字母。
.
9
• 有关发音的几个术语:
• ——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定部位受
•
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
•
出音来。
• 清和浊
• 5.现代汉语方言
.
12
• 相关介绍:
• 陸法言《切韻序》詳細敘述了《切韻》的 成書過程:
• 隋文帝开皇初年(即公元581—585年),一 些有影响的文人,聚在一起讨论南北朝以 来各家韵书的得失和新编一部韵书的问题, 他们是:萧该、颜之推、刘臻、魏颜渊、 卢思道、薛道衡、辛德源、李若,都是当 时著名的文人、学者、達官貴人。
音韵学
• 一些概念:
• 反切: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 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 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 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 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 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 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 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 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
韵和韵母的区别 ——韵母:介音+韵腹+韵尾,不管声调
(“东”、“董”、“送”同韵母,不同韵) ——韵:韵腹+韵尾+声调,不管介音
(“麻”、“家”、“瓜”不同韵母,同韵) ——韵类:是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指韵 头和声调相同的字组成的音韵集合。
中古音
• 一、相关概念
• 声母
• ——声母古代叫做“字母”或“纽”、
現在談中古音系統,多據《廣韻》,利用它 可以上推上古音,下溯近代音、現代音,因 而受到歷代音韻研究者的重視。
《广韻》是按韻編排漢字的,全書以四聲為 綱,按平、上、去、入聲分為五卷,平聲因 字多,分為上平聲和下平聲兩卷(分收于這 兩卷的字并非聲調不同.),上、去、入各一 14
• 《广韵》只展示出了中古音的韵部和声调, 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中古有多少声母和韵 母。
• 字母: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又称“声”、 “纽”、“声纽”、“音纽”“声类”等。
• 清代学者陈澧创造了反切系联法利用系联 法研究《广韵》声母系统,他得出40声类。 现当代学者用同样方法研究,结果与陈澧 很不一样,如:黄侃得到41声类,白涤洲、 黄粹伯得出47声类,曾运乾、陆志伟、周 祖谟得51声类。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广韵》 有36个声母。
• 这样中古声母的数量就比“三十六字母” 多了两个,总数为38个。
.
23
• 四、中古韵母系统:
• a. 从韵腹和韵尾的角度分类
• 韵(韵腹+韵尾+声调):韵腹、韵尾相 同,声调也相同的是一韵
• 韵目:每个韵用一个汉字命名,这个名称 叫韵目,如东、冬、钟、江等,元明以后 用两个汉字做一个韵的韵目,如东钟、江 阳、支思、齐微等。
• 《廣韻》平、上、去、入分卷排列,四聲
相配的情況不易看出,清代戴震將《廣韻》
的四聲相配,并根據詩歌押韻的實際,分
別標出同用和獨用。同用是這幾個韻所轄
的字可以一起押韻。獨用指此韻字只能本
韻內Baidu Nhomakorabea相押。
.
16
.
17
• 三、《切韵》声母和宋人三十六字母
• 传统三十六字母,见下一张ppt:
• 经过众多学者的潜心研究,《切韵》(《广 韵》)的声母系统,即中古的声母有38个, 与三十六字母有所不同。中古三十八声母 见下二张ppt:
• 同一个组的反切上字注同一个声母。例如: “可”枯我切,“枯”苦胡切,“苦”康 杜切,“康”苦冈切,由此可以推断 “可”、“枯”、“苦”和“康”注同一 个声类。“空”苦红切、“楷”苦骇切、 “口”苦后切、“客”苦兼切、“牵”苦 坚切,由此可以推断“空”、“楷”、 “口”、“客”、“牵”五个反切上字和 “苦”属于同一声类,因此和“可”、 “枯”、“康”也属于同一声类。
• 送气和不送气
• 鼻音和口音
• 塞音、擦音、塞擦音、边音、半元音
.
10
• 五音、七音
• 全清:指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
擦音
• 次清:指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 全浊:指带音的塞音、塞擦音、擦音
• 次浊: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
.
11
• 二、研究中古声母系统的主要依据 1.《广韵》等韵书的反切 2.宋人韵图 3.六朝至唐代所存的直音和反切材料 4.外语对音材料。日语、朝语、越语
.
18
.
19
.
20
• 《广韵》声母拟音,见下:
.
21
.
22
• 以三十六字母为基础来比较是这样的:
• ①唇音“非敷奉微”4母分别并入“帮滂 並明”4母之中,这样就减少4个;
• ②从齿音“照穿床审禅”中分出“庄初祟 生俟”5母,这就多出5个;
• ③喉音“喻”母分成“喻三”(也称“云” 母或“于”母)和“喻四”(也称“以”母或 “余”母)两母。
• 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直音 法),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为 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
•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 本资料,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
• 系联法
• 系联法是一种利用反切来研究中古汉语声 母和韵母类别的方法。通过反切上字与被 切字同声母,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母和 声调,对多组反切反复运用系联的方法, 就可以把所有字按声母/韵母和声调归成若 干类,每一类字同声母/韵母和声调。系联 法最初在清末由陈澧提出。
• 《切韵》的作者陆法言当时只有二十多岁,
他把萧、颜等人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又
参考了一些别的字书、韵书,记下一个大
.
13
北宋陈彭年等人對《切韻》、《唐韻》加以 增補,編成《廣韻》一書。后來,由于《切 韻》失傳、《唐韻》僅存殘卷,社會上廣泛 流傳的韻書是《廣韻》。《廣韻》和《切韻》 的語音系統是一致的,現在所說的《切韻》 音系,實際上就是《廣韻》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