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上古音到中古音PPT课件
32古音PPT课件
“枹”(bāo)又作“桴”(fú);“父”古读如 “爸”。“潘、播、蹯、藩”都从“番”取声。 阿房宮:音ē páng gōng,秦宮名。“房”屬 奉母。
逢澤:音páng zé,古澤藪名。“逢”屬奉母。
《經典釋文》:“繁,步幹反。”
七 18脂 ei 19质 et 20真en
八 21微 əi 22物 ət 23文ən
九 24歌 ai 25月 at 26元an
十
27缉 əp 28侵əm
十一2020年9月28日
2020年9月28日
9
3.声调方面 ①平 上 去 入 ②平仄
2020年9月28日
(BACK) 10
第二节
上古与中古音韵
2020年9月28日
11
一、上古音音韵系统
(一)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二)上古音的声类 (三)上古音的韵部 (四)上古的声调
2020年9月28日
(BACK)
12
(一)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 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错 误在于对古韵缺少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 展变化的。其后果是一个字常叶出许多的音,造 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 误的。
2.正确的语音发展观点的确立:
明代陈第第一次批判“叶音说”,提出了历史音 变的观点.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 革,音有转移。”
1.“叶音说”
人们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时不押韵
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 如:朱熹:《诗集传》
“宜尔世家,乐尔妻孥。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朱熹注:家,叶古胡反。音姑。 其实,上四字都是上古鱼部,韵腹都是“a”。 分别读做:ga na da ha
音韵学课件
一字之中,自有平上去入。 一字而可以三声四声,若《易》爻之上下无常,而唯变所 适也。 《诗》三百篇中,亦往往用入声之字。其入与入为韵 者什之七,入与平上去为韵者什之三。以其什之七,而知无 人未尝无入声也,以其什之三,而知入声可转为三者也。 ——《音学五书· 音论》
顾炎武的这种看法,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 上古韵文中的韵脚字,其声调在中古看来不同,并 非意味着在上古也不相同,很可能在上古它们本来 就属于同一声调。
上古調類 中古調類
平 平
上 上
去
長入 去
短入 入
第七章 上古到隋唐语音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上古到隋唐声母系统的发展 表现在四方面: 1、舌上音的产生 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到了唐代它们才从 舌头音中分化出来。分化条件: (一四)端 答打多低嫡帝都堵笃 端< (二三)知 折卓知质置株竺
注音: 被注字和注音字 重文: 古字形和今字形 谐声字:被谐字和主谐字 两个不同方面的声母在上古是相同或接近的,如果在今音 (指中古音)中读音不同,就说明它们在两汉以后发生了分 化。如童(定母)撞(澄母),在上古它们或者都读作澄 母,或者都读作定母,意思是,其中一个声母在上古是不 存在的。
二、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 1、古无轻唇音。 清人钱大昕得出。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声 母在上古不存在。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並明”。 此结论的证据有: (1)“非”古读作“帮” 《诗》:“东有甫(非)草。”《韩诗》作“圃(帮)草。” 《左传》:“及甫田之北竟。”《释文》:“甫,布(帮) 五反,本亦作圃(帮)”
5、谐声字。谐声字即形声字。 童——撞蹱 二、研究上古声母的方法 方法是:通过以上材料反映的事实证明中古的某些声母在上 古是否存在,然后从中古声母中去掉那些被证明在上古不 存在的声母,剩下的便是上古声母。 具体来说,以上五种材料每一种都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 异文: 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声训: 被释词与训释词
音韵学上古音到中古音
• 二、研究中古声母系统的主要依据 1.《广韵》等韵书的反切 2.宋人韵图 3.六朝至唐代所存的直音和反切材料 4.外语对音材料。日语、朝语、越语 • 5.现代汉语方言
• 相关介绍: • 陸法言《切韻序》詳細敘述了《切韻》的成書過程: • 隋文帝开皇初年(即公元581—585年),一些有影 响的文人,聚在一起讨论南北朝以来各家韵书的得 失和新编一部韵书的问题,他们是:萧该、颜之推、 刘臻、魏颜渊、卢思道、薛道衡、辛德源、李若, 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学者、達官貴人。 • 《切韵》的作者陆法言当时只有二十多岁,他把萧、 颜等人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参考了一些别的字 书、韵书,记下一个大纲。过了二十年以后,陆法 言就编撰成《切韵》一书,收字12150个。《切韵》 成书的年代是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
• 三、《切韵》声母和宋人三十六字母 • 传统三十六字母,见下一张ppt: • 经过众多学者的潜心研究,《切韵》(《广 韵》)的声母系统,即中古的声母有38个, 与三十六字母有所不同。中古三十八声母 见下二张ppt:
• 《广韵》声母拟音,见下:
• 以三十六字母为基础来比较是这样的: • ①唇音“非敷奉微”4母分别并入“帮滂 並明”4母之中,这样就减少4个; • ②从齿音“照穿床审禅”中分出“庄初祟 生俟”5母,这就多出5个; • ③喉音“喻”母分成“喻三”(也称“云” 母或“于”母)和“喻四”(也称“以”母或 “余”母)两母。 • 这样中古声母的数量就比“三十六字母” 多了两个,总数为38个。
• 2.《广韵》的韵母 • 《广韵》的290个韵类是按声调计算的,即 韵类的声调不同即算不同的韵类;如果不 计声调,将平上去三声相承的韵类算一类, 入声因韵尾不同单算,则290类只有90类之 多。王力在《汉语史稿》中于戈韵和昔韵 中分别增添了[ ](戈开三)、 [ ](昔合三 )两音。按照《史稿》 的这种分类,《广韵》的韵类总数便成了 292类,不计声调为92类。这92类所含的不 同韵母共有142个,其中阴声韵40个,阳声 韵51个,入声韵51个。见下《广韵》韵类 和反切下字表:
音韵学课件
• “缔结”’的“缔”一字,过去有di和ti两读, • di的读音符合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
• “缔”在《广韵》里属于去声齐韵。齐韵中 的“缔”字有很多同音字,如“弟、第、递、 逮、棣”等,既然它的同音字读di,它也应 该“dì”,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 “机械”的“械”字,xì è、jì è,方言gàì ,在 某些方言中,现在的字典中采取了xì è。 古反切“械”为胡介切,古为“匣”母字, 匣母字在今音齐撮两呼的前面都已变为x了, 所以“械”字当读为xì è。将“械”读成jiè或 gài可能是受偏旁“戒”的影响。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第一章思考练习
• 1、什么是音韵学? • 2、什么是语音学? • 3、什么是今音学? • 4、什么是古音学? • 5、音韵学有那些功用?
第二章、音韵学对汉语 声母的分析
• • • • •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关于声母的名称 第三节、对于声母的分析 第四节、《广韵》声母及声类 第五节、古今声母的演变
章太炎:
3 、音韵学与语音学
语音学
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 理基础。 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 观的描写,着重分析人类语音 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 发音器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 音的构成。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所以语音学又可以称为普通语 音学。它的作用在于训练人们 发音、听音、辨音和记音的基 本技能。而利用科学实验的方 法进行分析研究的语音学,叫 实验语音学。
梅县
j、q、x 普通话
• 原来普通话的j、q、x来自于古音的两个声母系统,一是g、k、 h,一是z、c、s当他们和开口呼和合口呼相拼时还是g、k、h, z、c、s,当他们和齐齿呼和撮口呼时就变成了j、q、x。
四、音韵学是建立汉 语史的前提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卖马”、“埋没”。
f [f]唇齿、清、擦音。 发音时上齿靠近下唇,中间留一条缝隙,
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 气流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气流经过口腔, 从唇齿的缝隙间摩擦而出。例如“风范”、 “分发”。
z [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背,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
d [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但不振动声带,到达口腔,然后舌尖突然离开上齿龈,气流爆出而发 音。例如“大胆”、“歹毒”。
t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发音的情形与d[t]相同,只是爆破发音时气流较强。例如“贪图”、“推托”。 n [n]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然后从鼻腔缓缓流出。例如“哪能”、“难弄”。 l [l]舌尖中、浊、边音。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和小舌翘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气流 通过喉头,振动声带,到达口腔,从舌头的两边流出。例如“劳累”、“罗列”。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汉语的语音单位
汉语的语音单位主要有:
(一) 音素。音素是按照音质的不同划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
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与音高、音长和音强没有关系。它又是最
小的单位,不能再加分析。
(二) 音节。音节是说话时自然发出、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
音片断。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三) 声母、韵母、声调。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音节开头
3、卷舌单元音韵母
发一个单元音,舌尖同时上卷的是卷 舌元音。由卷舌单元音充当韵母,一般 不同其他的声母相拼,而单独组成一个 音节。普通话中只有一个卷舌元音韵母 er,发音时舌头位于舌面央中不圆唇元 音[ ]的位置,同时舌尖翘起,带有卷舌色 彩。
第九课 音韵 第一二节
第五节 古汉语的声调
声调方面的概念
调类:有声调的语言或方言声调的分类。如平 上去入。
调值:语言里各种声调的实际读音,指声音的 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型式。
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 舒促:舒指平上去声,促指入声。
七音:五音加上半舌来、半齿音日☆
2020/7/12
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声母
(3)清、浊(发音方法)
清:发音时声带不颤动。 全清:不送气、清音 次清:送气、清音
浊:发音时声带颤动。 全浊: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 次浊:鼻音、边音和半元音
2020/7/12
第四节 古汉语的韵母
三、基本概念: 2.韵母方面的概念 (1)与韵腹相关的概念
(晓母) ☆
中古音
(3)补充条例
根据“又音”将两类反切上字系联起来
多,得何切。 得,多则切。——多、得同类 都,当孤切。 当,都郎切。——都、当同类 再看“又切”: (平声东韵)冻,德红切。又都贡切。 (去声送韵)冻,多贡切。——多、都声同类 ——系联“多”组和“都”组☆
古声调与诗词平仄、舒声促声关系
平、仄 平
仄
声调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舒、促 舒声 促声
练习与思考
1. 根据反切原理,读出被切字的读音。
笼:卢红切 同:徒红切 东:德红切 公:古红切 隆:力融切 崇:锄弓切 融:以戎切 弓:居戎切
2.熟悉本节中提到的概念。 3.背诵三十六字母,熟悉各字母的发音部位
小韵 韵 韵部 韵摄 韵类
与韵腹相关的概念
韵母 小韵 韵类 韵 韵部 韵摄
声母 同
韵头 同 同 同
音韵学基础知识与中古音
音韻學把上述七種發音部位稱爲七音,具體是唇
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齒音。 如果不算“七音”中的半舌音、半齒音,那么就 是五音。
《广韵》声母 •1、从明代陈澧开始系联,经过后人的研究, 归纳出来的。 •2、代表《广韵》(切韵)系声母系统(早)。
《廣韻》三十七聲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又次清 又次浊 唇音 重唇 幫 滂 並 明 舌音 舌頭 舌上 齒音 齒頭 正齒 牙音 喉音 半舌 半齒 端 知 精 莊 章 見 影 透 徹 清 初 昌 溪 定 澄 從 崇 船 群 泥 娘 生 書 疑 喻 來 日
發音方法說明
全清声母不带音,不送气。 次清声母不带音,
送气。 全浊声母带音(聲帶顫動), 包括塞音,塞擦音以 及擦音。 对比:
古浊声字例字:婆(对比“波”)、爬(对比 “巴”)、徒、途(对比“堵”)、败(对比“摆”) 次浊声母带音,响音(包括鼻音,边音,闪音)和 半元音。
“七音”和“五音”
《切韻》簡介
《切韻》的作者是隋代陆法言。 給《切韻》增字、補注的重要著作有長孫訥言的增補
本、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孫愐的《唐韻》。 现在《切韵》原本已经失传了,只有陆法言的《切韵 序》保留在《广韵》书前。 久已失傳的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現在又重現于 世,主要有:敦煌本(王一);內府本有明項元汴 (子京)的跋,一般稱“項跋本”。下注“朝議郎行 衢州信安縣尉王仁昫撰”、又題“前德州司戶參軍長 孫訥言注”、又題“承奉郎行江夏縣主簿裴務齊正字” (王二) ;內府本,有宋濂跋(王三)。
陽聲 韻-m
談敢擔侵心
入聲 韻
葉合業及 八達拔別 德職藥客
入聲 韻
中古音知识
一、《广韵》简介与中古的韵母系统
音韵学课件
第一讲音韵学·绪论一导语/引言语言=语音+语汇+语法中国传统语言学= 文字+ 音韵+ 训诂音韵学,质言之,即中国传统语音学章太炎《国语学草创·序》有言:音以表言,言以达意,舍声音而为语言文字者,天下无有。
二什么是音韵学(一)音、韵→音韵《说文解字·音部》:音,声也。
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
从言含一。
凡音之属皆从音。
於今切。
《说文解字·音部》新附字:韻,和也。
从音員声。
…古用均。
音+韵→音韵两字连言,词汇化,指称中国古代语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情。
(二)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称声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历史读音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1、音韵学的发展①古代典籍中对汉字读音的描摹:▪急言、缓言、急气、缓气、长言、▪短言、闭口、横口▪声同、声近、读若、读如②汉末至魏晋时期,反切的创制和音韵蜂出局面的形成:▪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晋吕静的《韵集》,沈约的《四声谱》③汉魏六朝时期“音义”类著作的勃兴④中古音的代表韵书——《切韵》,《唐韵》,《大宋重修广韵》(36字母/等韵学的兴起)⑤反映近代口语语音系统的韵书——周德清的《中原音韵》⑥汉语古音学的历史发展——陈第的《毛诗古音考》(“叶音”说兴衰的历史轨迹:魏晋六朝的“协韵”——唐人继之——朱熹的“叶音”说)2、传统音韵学与现代音韵学▪传统音韵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即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
▪汉语的现代音韵学,是在继承传统音韵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立起来的。
三、本课程内容的具体分布汉语音韵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概念•汉字的字音和汉语的音韵结构+国际音标IPA •反切•有关声母方面的概念•有关韵母方面的概念•有关声调方面的概念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切韵》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广韵》的版本和编排体例•展示《广韵》音系的等韵图•《广韵》的声韵系统•中古音系与现代普通话读音的比较•《广韵》反切的今音变读上古音研究概略•“协韵”说与上古音研究的开端•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上古的语音系统•上古音知识的运用《广韵》以后的韵书与近代音研究•后出《广韵》系韵书与平水韵、词韵•《中原音韵》音系与反映近代音的韵书+ 近体诗格律四、音韵学之功用(见《音韵学概论》概括为六点。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音,会在研究古代文化、阅读古代典籍过程中遇到
一定的障碍;相反,学会用今音解读反切,就会在
一定程度上解除这种障碍。(2)解析音系。反切
材料是研究古代语音重要材料之一。一个时代的反
切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语音,一个时代成系统的反
切,反映一个时代的语音系统。
.
25
反切的局限:1、反切上下字各家不统一,
一个声母可以用好多字表示。《广韵》反切
文字学最先出现,东汉《说文解字 》,对字形进行研究;其次是训诂学 ,对字义进行注释,如《尔雅》;最 后是音韵学。
.
28
韵书是一种按韵归类编成的同音字典。已知中国
最早的韵书产生于魏晋时期。
两汉以来,韵文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辞
赋和五言诗的发展成熟向音韵研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当时的许多文论家都把声韵是否调协视为作文成败的
母是h的早期形式。从韵母说,a是汉唐的发音,e是方
言中元音高化的变异。 .
18
(5)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 基础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 音乐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 乐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 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 律。★
.
19
愿,又去声卷胡驾切:下,行下。泉州话读阳去调的
有:文读ha31~决心,白读e31动量词,kHe31~he31放置。
文读
白读
阳上“下” ha22
ke22 e22 he22
阳去“下” ha31
e31 kHe31 he31
从声母上说,k kH反映了上古匣母与群母不分的发
音(“下”字中古为匣母字,这里读为群母),零声
一种注音方法了。不过,在具体运用时,仍说“反”
音韵学常识教案精品PPT课件
时期也是押韵的。“者”、“下”二字在平水韵 中同属上声“马”韵。
白居易的五律《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一”、“接”、“别”三字在普通话 中分别读作阴平和阳平,在中古都是入声字, 属仄声。如果按照今音将此三字作平声对待, 就会误以为“一枯荣”、“接荒城”都是三平 调,“满别”与“萋萋”没有作到平仄交替。
析韵书反切,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形成一门学科, 称为等韵学。如《韵镜》、《七音略》等)
近古音时期—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
韵》为代表。
现代音时期—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语音系统。
4、傳統音韻學的分类:
分為三個部分,即今音學、古音學和等韻學。
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
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传统学问。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 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 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是训诂学的得 力工具。
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帮助我们解 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词等。
4、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
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感的 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 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因此, 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对古代诗歌就无法 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学习不好,更谈不 上研究。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研究音韵学,可以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 更加规范;异读词审音:缔(di 、ti)二音,《广 韵》属霁韵,与‘弟’同,故读(di); 械(xie、gai)二音,《广韵》胡介切,属匣母, 齐齿呼,应读细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 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审读的。
古代汉语音韵PPT课件
.
36
四、《广韵》的韵母系统
1、《广韵》一共有206个韵。
为什么中古会有这么多韵呢?
这206韵包括声调的不同。
这206韵不是同时同地的一种语言的韵母 系统,而是兼有南北古今方言的韵母系统。
2、十六摄
等韵学家们把206韵归并为16个大类,叫做 十六摄。
.
3
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 合规律。
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
2021/3/11
.
9
宋三十六字母
.
10
三、韵母的基本概念
1、韵和韵母 韵不包括韵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而韵 母还要区别韵头。韵母相同,韵一定相同; 韵相同,韵母不一定相同。韵的概念比韵母 的概念大。
2、韵部和韵目 韵部指韵腹、韵尾相同的音节。韵书中把所 有相同韵的字汇集在一 起,构成一个韵类。 从各个韵部中取一个代表字作为标目,这个 代表字就叫韵目。
▪ 上字取声母定清浊;下字取韵调定开合
▪ 例:顿,都困切;礼,卢启切;乌,哀都切
.
23
第二节 中古音
本节学习掌握内容: ▪ 一、《广韵》的性质和体例 ▪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 三、《广韵》的韵母系统 ▪ 四、《广韵》的声调
.
24
▪ 研究古代音韵多从中古音入手,这是因为 ,除中古音自身有其承上启下的性质外, 这个时期有一部声、韵、调体系完整的《 广韵》。凭借它上推上古音,下推近古音 ,都是较为方便的。
汉语音韵学3PPT课件
幫並仄 p
端定仄 t
見群仄 k
見群仄 k > t
精從仄 ts> t
滂並平 p’
透定平 t’
溪群平 k’
溪群平 k’ > t’
清從平 ts’ > t’
明 m 非敷奉 f 泥n
曉匣 h 曉匣h >
心邪 s >
知照澄床仄 徹穿澄床平 日 審禪 >
t >t
t >t ’ >
17
普通話聲母的中古音來源
I 前面說過,聲母來源是跟聲調有關係的, 陰平、上聲的字幾乎沒有濁聲母的來源。例 外字是近兩百年北京話演變的結果。 2 m, n, r, l 只有一個中古來源(明泥日來) 3 大部份的聲母都有兩個中古來源。f有三個 來源,舌面、捲舌組有四個來源。
一等
n/ en/t əng/k t
ng/ k
二等
ran/t
rang/k
r ng/ k
三等 im/p ian/t ien/t ing/k iang/k i ng/ k
唇音 舌 音 舌頭
舌上 牙音 齒 音 齒頭
正齒
喉 音 喉中清 喉中濁
不 芳並明 端 透定泥 知 徹澄日 見 溪群來疑 精 清從 審 穿禪照 心 邪曉 匣 喻影
7
三十六聲母
1 宋人(12世紀)在守溫的30聲母上, 加上輕唇的“非敷奉微”,濁音 的“床”和次濁的“娘”,並按 照梵文字母的次序重新安排清濁 如下:
(b) 今天普通話的陽平來自濁平、濁入和次濁平 字,另外還有少部份的清入字。 (次濁聲母有 獨特的發音,不會跟濁聲母混淆) 【和平、獨 白、蠻牛、德國】
3
今音與中古音的關係
要懂得找聲母,一定先要分清濁 陰平、陽平、上聲問題都不大,但注意 (1) 陽平有少量不送氣清入(如:格伯) (2) 上聲有影母字(清)跟次濁的疑、微、喻相混,
音韵学上古音到中古音PPT课件
.
26
• b. 从韵头和韵腹角度分类
• 开合:开口韵:没有u 韵头、也不以u 作韵腹的 韵
•
合口韵:u 作韵头或韵腹的韵母
• 四等:涉及韵头和韵腹。一二四等是主要元音 的问题,三等是韵头i的问题。
• 洪细:江永《音学辨微》说,一等洪大,二等
次大,三四皆细,而四等尤细。一二等为洪音, 三四等为细音,因为一二等的韵腹是开口度大的 元音,三四等的韵腹是开口度小的元音。如山摄, 一等韵寒桓韵腹是后ɑ,二等韵山删韵腹是前a, 三等韵仙元韵腹是ɛ和ɐ,四等韵先韵腹是e。
.
5
• 同一个组的反切上字注同一个声母。例如: “可”枯我切,“枯”苦胡切,“苦”康 杜切,“康”苦冈切,由此可以推断 “可”、“枯”、“苦”和“康”注同一 个声类。“空”苦红切、“楷”苦骇切、 “口”苦后切、“客”苦兼切、“牵”苦 坚切,由此可以推断“空”、“楷”、 “口”、“客”、“牵”五个反切上字和 “苦”属于同一声类,因此和“可”、 “枯”、“康”也属于同一声类。
.
32
《广韵》的韵母
• 1. 《广韵》的韵类 • 陈澧用系联法对《广韵》每一韵中的反切下字进行系联,
结果发现有些韵只含有一个韵类,有些则含有两个、三个甚 至四个韵类,206韵中共含有311个韵类。继陈澧之后,高本 汉、白涤洲、黄侃、周祖谟、李荣和邵荣芬等人也先后对 《广韵》的韵类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所得的结果不尽相同。 其中高本汉研究的结果是290类,白涤洲使用统计法研究的 结果也是290类 ,黄侃研究的结果是335类,周祖谟的研究结 果是324类,李荣的研究结果是334类 ,邵荣芬的研究结果是 326类 。王力在他的《汉语音韵学》及《汉语史稿》中基本 采用的是高本汉和白涤州的分类。董同龢则基本上坚持的是 陈澧的分类。目前学术界多采用比较简单的290类的说法。
一音韵基础知识课件
半齿音两类。
清 浊:传统音韵学依据声带颤动与否对声母进
行的分类。不颤动者为清音,反之为浊音。 全清音:不送气、声带不振动 次清音: 送气、声带不振动 全浊音: 声带振动强烈 次浊音: 声带振动不强烈
学习交流PPT
14
五音、七音
唇音
【五音】
舌音
音韵学家 依据发音部位 划分的声母类 别。包括 —
学习交流PPT
11
• 3.聲類:對同類反切上字的稱呼。
• 古人創製反切,同一個聲母使用了多個反切上字, 後人根據反切上字研究當時有多少聲母,用一定 的方法將那些代表同一聲母的反切上字歸納在一 起,總共看有多少類,其中每一類就叫做一個聲 類。
• 例如“多、德、丁、都、當、冬”這組反切上字 就是同一聲類,名爲“都”類,此類代表的聲母 是[t]。
2
音韻學的基本概念
• 一、和聲母有關的概念
• (一)字母、声、纽、声纽、音纽、聲類
• 1.字母:簡稱“母”。古代沒有象拼音字母這樣的標 音工具,對於聲母的表示,人們採用的方法是用 漢字去代替,被選漢字就叫“字母”。一個字母自身 的聲母就是該字母代表的聲母。
• 創製字母的人傳說是唐末一個叫守溫的和尚,他 翻譯佛經時受到梵文字母“悉曇”的啓發,而對當時 漢字的聲母進行了歸納。
音韵基础知识
学习交流PPT
1
一、基本内容
• 语音(今)——音韵/声韵(古)
• 音韵学/声韵学——研究语音的学问
• 传统语言学:(1)音韵学
•
(2)文字学
•
(3)训诂学
• 汉语音韵学——就是研究汉语各历史时期的语音 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
• 语音系统:A、声母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送气和不送气
• 鼻音和口音
• 塞音、擦音、塞擦音、边音、半元音
.
10
• 五音、七音
• 全清:指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
擦音
• 次清:指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 全浊:指带音的塞音、塞擦音、擦音
• 次浊: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
.
11
• 二、研究中古声母系统的主要依据 1.《广韵》等韵书的反切 2.宋人韵图 3.六朝至唐代所存的直音和反切材料 4.外语对音材料。日语、朝语、越语
.
18
.
19
.
20
• 《广韵》声母拟音,见下:
.
21
.
22
• 以三十六字母为基础来比较是这样的:
• ①唇音“非敷奉微”4母分别并入“帮滂 並明”4母之中,这样就减少4个;
• ②从齿音“照穿床审禅”中分出“庄初祟 生俟”5母,这就多出5个;
• ③喉音“喻”母分成“喻三”(也称“云” 母或“于”母)和“喻四”(也称“以”母或 “余”母)两母。
• 这样中古声母的数量就比“三十六字母” 多了两个,总数为38个。
.
23
• 四、中古韵母系统:
• a. 从韵腹和韵尾的角度分类
• 韵(韵腹+韵尾+声调):韵腹、韵尾相 同,声调也相同的是一韵
• 韵目:每个韵用一个汉字命名,这个名称 叫韵目,如东、冬、钟、江等,元明以后 用两个汉字做一个韵的韵目,如东钟、江 阳、支思、齐微等。
• 声母韵母都包含在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当 中。
• 《广韵》中一共有452个反切上字,1195个 反切下字,通过归类(系联法)就能找到 中古音的声韵数量。
.
15
• 《廣韻》共有206韻,其中平声五十七,上 声五十五,去声六十,入声三十四。每一 韻的韻腹、韻尾基本相同,只是介音不同。 這就是說,一個韻中不一定只有一個韻母。 同韻中,凡是聲母、韻母完全相同的字, 就歸成一個同音字組,稱為小韻,標上反 切。
• 同一个组的反切上字注同一个声母。例如: “可”枯我切,“枯”苦胡切,“苦”康 杜切,“康”苦冈切,由此可以推断 “可”、“枯”、“苦”和“康”注同一 个声类。“空”苦红切、“楷”苦骇切、 “口”苦后切、“客”苦兼切、“牵”苦 坚切,由此可以推断“空”、“楷”、 “口”、“客”、“牵”五个反切上字和 “苦”属于同一声类,因此和“可”、 “枯”、“康”也属于同一声类。
現在談中古音系統,多據《廣韻》,利用它 可以上推上古音,下溯近代音、現代音,因 而受到歷代音韻研究者的重視。
《广韻》是按韻編排漢字的,全書以四聲為 綱,按平、上、去、入聲分為五卷,平聲因 字多,分為上平聲和下平聲兩卷(分收于這 兩卷的字并非聲調不同.),上、去、入各一 14
• 《广韵》只展示出了中古音的韵部和声调, 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中古有多少声母和韵 母。
韵和韵母的区别 ——韵母:介音+韵腹+韵尾,不管声调
(“东”、“董”、“送”同韵母,不同韵) ——韵:韵腹+韵尾+声调,不管介音
(“麻”、“家”、“瓜”不同韵母,同韵) ——韵类:是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指韵 头和声调相同的字组成的音韵集合。
中古音
• 一、相关概念
• 声母
• ——声母古代叫做“字母”或“纽”、
• 《切韵》的作者陆法言当时只有二十多岁,
他把萧、颜等人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又
参考了一些别的字书、韵书,记下一个大
.
13
北宋陈彭年等人對《切韻》、《唐韻》加以 增補,編成《廣韻》一書。后來,由于《切 韻》失傳、《唐韻》僅存殘卷,社會上廣泛 流傳的韻書是《廣韻》。《廣韻》和《切韻》 的語音系統是一致的,現在所說的《切韻》 音系,實際上就是《廣韻》音系。
• 字母: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又称“声”、 “纽”、“声纽”、“音纽”“声类”等。
• 清代学者陈澧创造了反切系联法利用系联 法研究《广韵》声母系统,他得出40声类。 现当代学者用同样方法研究,结果与陈澧 很不一样,如:黄侃得到41声类,白涤洲、 黄粹伯得出47声类,曾运乾、陆志伟、周 祖谟得51声类。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广韵》 有36个声母。
• 5.现代汉语方言
.
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相关介绍:
• 陸法言《切韻序》詳細敘述了《切韻》的 成書過程:
• 隋文帝开皇初年(即公元581—585年),一 些有影响的文人,聚在一起讨论南北朝以 来各家韵书的得失和新编一部韵书的问题, 他们是:萧该、颜之推、刘臻、魏颜渊、 卢思道、薛道衡、辛德源、李若,都是当 时著名的文人、学者、達官貴人。
• 《廣韻》平、上、去、入分卷排列,四聲
相配的情況不易看出,清代戴震將《廣韻》
的四聲相配,并根據詩歌押韻的實際,分
別標出同用和獨用。同用是這幾個韻所轄
的字可以一起押韻。獨用指此韻字只能本
韻內部相押。
.
16
.
17
• 三、《切韵》声母和宋人三十六字母
• 传统三十六字母,见下一张ppt:
• 经过众多学者的潜心研究,《切韵》(《广 韵》)的声母系统,即中古的声母有38个, 与三十六字母有所不同。中古三十八声母 见下二张ppt:
音韵学
• 一些概念:
• 反切: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 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 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 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 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 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 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 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 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
•
“声”、“声纽”。
• ——从敦煌石窟中发现有唐人
•
《归三十字母例》和《守温韵学残卷》
• ——守温最初创制的是三十字母,后来经
•
过整理补充,成为音韵学上流传的守
•
温三十六字母。
.
9
• 有关发音的几个术语:
• ——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定部位受
•
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
•
出音来。
• 清和浊
• 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直音 法),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为 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
•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 本资料,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
• 系联法
• 系联法是一种利用反切来研究中古汉语声 母和韵母类别的方法。通过反切上字与被 切字同声母,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同韵母和 声调,对多组反切反复运用系联的方法, 就可以把所有字按声母/韵母和声调归成若 干类,每一类字同声母/韵母和声调。系联 法最初在清末由陈澧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