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给学生精心创设可望、可及而且有利于学生建构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数学课程的特点看,情境化设计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数学的现代发展表明,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多个层面;其次,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会数学的思考,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第三,长期以来,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教学中,仅就解题的技巧进行强化训练,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新课标倡导“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事实上,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富有生命力。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忱,达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的有效实现。

下面谈谈创设引入问题情境的几个基本策略,以期抛砖引玉。1.引疑聚意策略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新鲜感,注意力集中。

2.故事引疑策略

乌辛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趣味性的问题总能吸引人,且总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用读文章、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增强探究的欲望。

3.巧设悬念策略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案例】今天是星期三过10100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以激起不断探求的兴趣,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事实上,教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为新课引入的设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设置坡度策略

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并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它分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四个级别。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应合理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像攀登阶梯一样,层层设问,步步加难,把学生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高度。

5.数形结合策略

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以形助数”是数形结合的主要方面,它借助

图形的性质,可以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体会几何意义。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达到以点带面、把“薄书读厚”的目的,这样知识的升华就显得润物细无声。

6.联系实际策略

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数学与社会、生产联系密切,它来源于生活,并对生活起指导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并为学生提供接触实际,利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如银行分期付款、商品打折、最优化等经济问题;市政建设与环保问题;时政新闻;计划决策问题;广告的可信度问题等等。

7.引史追源策略

数学史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史实,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文化的浸润,让学生在东西方数学文化观的对比中,感受到数学理性精神对人类进步的伟大作用。【案例】在学习复数时,学生觉得虚数很“虚”。其实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许多数学家对此非常困惑,争论不休,柯西说道:“我们可以毫无遗憾地完全否定和抛弃一个我们不知道它表示什么,也不知道应该让它表示什么的数。”有趣的是,恰恰抱同样态度的爱因斯坦,却先把复数运用到了物理学领域。

8.实验感知策略

让学生动手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完整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可增强学生的立体感和平面认识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探索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当前,科技迅速发展,很多高科技问题与数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高科技成果的题材为新问题情境也提供了命题背景,教师要创造性地发现有关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崇尚,启迪其思维和想象。

“人脑不是一个可以灌注的容器,而是一只可以点燃的火把。”所以,课堂上应该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数学文化发展史中的史料、高科技信息,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内容等多方面素材自然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数学“现实真理性”与“模式真理性”的双重价值,这样自然就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种”。教师应把精心设计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忱,在疑问中开始探索、论证、小结、发展,学习过程自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东风公司汽车工业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