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1.3.3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选择题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A.正处梅雨季节B.全省草木葱绿C.一年中日出最晚D.各地昼夜等长答案:1.B 2.C杭州(120°E,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给热水器的支架安装了可以依据每天正午太阳高度而调整集热板倾斜角度(图中θ角)的装置。
据此完成第3题。
3.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应尽可能使每天的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
因此,每年3月21日这一天,图中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θ应为()A.30°B.45°C.60°D.90°答案:A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缘由。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来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4~5题。
4.黄赤交角为24.2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5.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③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1°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4.B 5.C6.在每年10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B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7~8题。
7.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吃月饼,共庆团聚B.荡秋千,春游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会面8.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7.B8.B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知识总结+复习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四川盆地地形封闭,云层较厚, 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日照 强度弱,
太阳大气结构 日冕层:太阳风 色球层:耀斑和日珥 光球层:黑子 核心区域
1.3 知识小结
地 层
化
地球 演化 的阶 段性
宙 代 纪 ……
地 质 年 代 表
吸收
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 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
气
气
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辐
逆
射
辐
射向地面 射
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小结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
大气还大地
太阳
(根本热源)
太阳暖大地
地面
(直接热源)
大气
大地暖大气
下图为大气受热示意图。请判断① ② ③ ④分别代表:
①: 大 气 反 射 。 ②: 太 阳 辐 射 。 ③: 地 面 辐 射 。 ④: 大 气 逆 辐 射 。
• 由此可见,水平气压梯 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 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 异是造成地表冷热不均 的根本原因。
风
随堂反馈
试着绘制南半球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风向示意图。
水平气压梯度力 (hPa) 49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hPa) 1000
风向
495
1005
500 地转偏向力 南半球高空
地转偏向力
1010 F(摩檫力)
不同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较快 较慢
固、液、气 固
传播速度都随 着所通过物质 的性质而变化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33
地壳
地幔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1.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偏转
向东加一天 地方时0点
60°E
向东减一天 180 °
120°E 180°
6月21日
6月22日
0点 6月22日
4点 6月22日
(2)说出这两条日界线的不同
6月21日
探究:全球同一天时,北京时间是___2_0_点________
180
昨天 今天
昨天
0点 全球同一天的条件是:__1_8_0_经__线_是__0_点_____
165°E
东 十 一 区
日界线 180°
减一天
165°W
加一天
东西
西
十十
十
二二
一
区区
区
7:00 8:00 8:00 9:00 6月22日 6月22日 6月21日 6月21日
45°E 60°E 75°E 90°E 105°E 120°E
东
八
昨天 今天
区
日界线
23点
0点
1点 2点 3点
4点
6月21日 6月22日 6月22日 6月22日6月22日 6月22日
3月1日19时
例题2:北京时间3月2日8点,小马乘坐的飞机 从上海起飞,向东飞行并于当地时间3月2日12 时到达温哥华(西八区),途中飞行的时间是 多少?
20小时
建议:
(1)尽量不要经过日界线计算区时! (2)计算区时的时候,一定要画图;画图的时候, 把东时区放在东边;把西时区放在西边。
探究: 北京时间6月22日4时,昨天与今天的范围
例子:65°E属于哪个时区?
东四区
65/15=4,余5,5<7.5,时区数为4。
▪ 3.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 东一区的区时就是东经15的地方时 7.5°E 15°E 22.5°E
人教版必修一1.3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共38张PPT)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空间变化 (同时不同地) 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2)、时间变化 (同地不同时) 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思考: 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 地方?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规律?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 南北两极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靠近时变 大,远离时变小。
1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 日 D.元月1日
2赤道上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 夏至与冬至日(因为这时直射点在回归线上,赤
66°34´S 90°S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90 ° N P 23°26′ N
0°
达到全年最大
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23°26 ′ S 达到全年最小
90° S
90 ° N
23°26′ N
0° 23°26 ′ S P
90° S
达到全年最小
达到全年最大
③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地区
90 ° N
23°26′ N P 0° 23°26 ′ S
B、6月21日21时
•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
•【答案】B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H = 90°—︱ ± ︱
=当地纬度 =太阳直射点纬度
注意:
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 差为两地纬度之差;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解读(2019年版)
新
• 大••气对7图的流2层垂表、1直活平分动流层层、高层大气
• •
分层的依据 各层的特点
•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5.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1.6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
太辐阳射 地的面主辐要射直(接近热地源面)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
大辐气射
大(气保逆温辐作射用)
• 迁••移这如•••••应些何一北气城温知用用日半温市室识的中球随热大最中海岛棚在:高纬拔效等生能气度升应产够温大高生解通陆而活释常地降出区低中一现气或有些在温逆什生午最温么活后高用中2值点没的有现出象现在夏至日这一天
案例
• 课•••文6自案章系学例11窗统72节1个:04个5目 •2 •2 •3 •1 •1 •3
• 案例 不同历史时期太阳活动的影响
• 案例 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 案例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 案例 城市热岛环流
• • •
案案例例 案例
1钱9塘53江年大荷潮兰遭受⻛暴潮袭击 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 •
在宇宙中的位置 行星地球
图 表 • 10 2
1.1 宇宙环境
•
1.1
•
运语用言资形料象,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
在行•••宇星什普特宙地么通殊样性性中球的或的环一位境般置性
• 10图2表(6图2表)
可观测宇宙
• 可•观总测星系宇宙P3-P7 • F1.3 天体系统:F1.10 天文望远镜
• 活动 绘制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 • 活动 根据等压线确定⻛向和⻛速 • 活动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 活动 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 • 活动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 活动 讨论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活动 分析FAST落戶贵州平塘的原因 • 活动 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沙地貌
2012高中地理 1.3.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直射点(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 越长,所以三点中C点白昼最短;同一纬线上白昼时间长短相同,日出日落 的地方时相同,所以是东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规范解答】(1)画图略 (2)A C (3)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② 南 (5)BC
(3)昼夜长短的计算 在一般光照图上,先看某地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数,然后用下面公式计 算昼长或夜长:
昼长时数
昼弧所跨经度数 1小时 15 夜弧所跨经度数 夜长时数 1小时 15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 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 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 逐渐变短 正午最短 逐渐变 长 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比较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日影长短的方法 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在南北半球呈对称分布;离直射 点所在纬度越近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2.五带划分
读图,完成(1)、(2)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自然界的水循环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体类型: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2.陆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咸水、淡水)、沼泽水、冰川水等地下水:埋藏深度: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埋藏条件:潜水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承压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地下水面距地表的垂直距离潜水位:潜水水面的海拔高度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主要环节:蒸发(海洋、陆地)、降水(海洋、陆地)、水汽输送、植物蒸腾、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入海、内陆径流)水循环类型及组成环节及空间分布: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入海径流——外流区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海洋陆地内循环(内陆循环)——蒸发、蒸腾、降水——内流区、外流区影响水循环速度的因素:自然因素:纬度越低;河流流速越快;降水量越大;水循环速度越快人类活动:修建水库、影响植被、改变地形地貌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地表径流(河流)河流水的补给(资料P42)补给类型——对河流水文特点的影响——我国的时间和空间分布雨水补给——雨季汛期——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汛——东北地区春季冰川融水补给——夏汛——西北及青藏地区夏季湖泊水补给——稳定——普遍地下水补给——量小、稳定——普遍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潜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等潜水位线图河流流向——自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水位线,自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10.河流特点——水文特点和水系特点水系特征:水系:干流+支流水系特征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树枝状、羽状、扇状、向心状④河网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
水文特征:①径流量②有无汛期(凌汛)③含沙量④有无结冰期⑤河流流速【同步练习题】下列地理现象中,仅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①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冬季和春季的凌汛②夏季,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形成丰水期③x疆地区的坎儿井,引冰川积雪融水灌溉农田④所有流经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黄河凌汛是外流河上的自然灾害,属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属内流河,不注入海洋,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坎儿井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也不注入海洋,也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并不是所有流经沙漠地区的河流都不注入海洋(如尼罗河),也就不一定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平安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一册必修一重难点知识复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宇宙物质组成(举例) 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星云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行星金星、地球等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卫星月球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流星体尘粒、固体块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彗星冰物质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扫帚状的彗尾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天体系统组成特别说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系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数以亿计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5.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存在液态水;③适合生物呼吸的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②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③人类生产、生活的能量。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
高一地理(上)知识要点地理组第一章:行星地球(注意:黑体表示为重点)一:1.1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2.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地球地月系八大行星及其卫星月球其他行星、卫星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99.86%银河系层次:总星系恒星世界河外星系3.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4.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钻木取火)5、地球的普通性普通性:八大行星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星体;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公转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点。
6、地球的特殊性——生命的存在(重点)地球上宇宙环境①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物质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液态水)②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原始海洋的形成生命的摇篮二:1.2节太阳队地球的影响1.(P8)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太阳能(直接利用),煤、石油(间接利用)](2)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耀斑(周期11年)也是重要标志;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黑子:影响气候(降水量与黑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6. 对地球的影响耀斑影响大气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在高纬地区出现极光三:1.3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
精选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难点知识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接下来,本文将就地理必修一的三个重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自然地理重难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对于我们的认知和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地球的真实形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一个疑点。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一个为圆的球体。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地球的形状并不是完全为球体。
实际上,它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这种形状被称为地球的地球形。
二、人文地理重难点:人口与人口变化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人口的变化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颇具影响的一方面。
人口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变化,比如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进步等。
因此,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和掌握,是我们认识和探索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人口变化的趋势和人口结构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资源与环境的重难点:资源的分类和特点资源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源。
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是其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在这个方面,资源一般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和直接用途进行分类。
比如:天然资源、人工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同时,资源的特点也需要我们掌握。
比如,资源是有限的,在不合理的利用和过度开发下,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总之,地理必修一的学习知识点非常多,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尤其是其中的重难点知识,掌握好这些重难点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首先,对于自然地理重难点知识中地球的形状,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认识和探索它。
地球的形状不仅是地理学的基础,同时也涉及到天文学和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比如它的大小、地形、地理位置、自转和公转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探索地球的真实形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自转和公转
一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示意图
3月21日 A
6月22日 B
9月23日 C
D 12月22日
E 3月21日
黄赤夹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 线之间的范围,也决定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
从A到E为一回归年=365天5时48分
黄赤交角度数=南或北回归线度数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6月22日 B
3600 360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 24小时
意义
自转的真正周期 昼夜交替的周期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速度:
5、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规律:各地均为15°/h,两极点为0 (2)线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区时、地方时和日界线)】(共
21
日界线西侧 180º 日界线东侧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向东
A、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 180° 经线
自西向东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
东12区 西12区
区日期减去一天(顺着地球自转 方向越过人为日界线日期减去一
9
时区与区时 图
时区
概念:时间区域,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度划分为一 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区时
概念: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为标准时间。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明确每时区的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数倍。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
阳
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
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 边早,即“东早西晚”。
光
3
一.地方时
1.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 ②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 3. 计算: 经度每隔15º ,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 ,地方时相差4分钟。
北京的时间:
只是116°E所在经线的时间。
12
时间的计算
一、地方时的计算
定义:因经度不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
计算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计算法则:东加西减,(即:求东边经线上的地方时,用加法, 求西边经线的地方时,用减法。)
计算步骤: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重难点解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定位,1.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提高判读光照图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培养通过日常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理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a 是其代表日期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b 是其代表日期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如图c 所示)[学法指导]地球公转的实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判断(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2)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知识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赤道极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纬度分布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两极递减。
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靠近时变大,远离时变小。
判断(1)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极昼现象出现时,极点的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太阳高度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知识点三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更替(1)成因[知识链接]我国传统上节气划分法:以“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季节的开始。
(2)划分(北温带地区)类型范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天文四季过渡季节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过渡季节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气候四季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2.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较琐细,但整理好了对学习地理有一定帮助。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1.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难点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难点5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在整个高中地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既是高一又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关心到大家!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1(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褶曲的基本形态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
但是,不少褶皱构造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3)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
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
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褶曲形态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形形态未侵蚀地形侵蚀后地形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谷地向斜轴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21.推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推断根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推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维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根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高中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历史教案
4、新生代:意为“最近的生物时代”
时期
时间
地质年代
演化特点
3
新生代 (最近的 生物时代 )
6600 万 年 古近纪 至今
新近纪 第四纪
①海陆演化:
联合古陆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①海陆演化: 地壳运动剧烈, 形成联合古陆;
②生物演化: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动 海 洋 无 脊 椎 动 脊椎动物 :鱼类
物 物 ( 三叶虫、笔 - 两 栖 类 - 爬 行 石,鹦鹉螺等 ) 类
植 陆上低 等植物 裸 子 植 物 出
物 (蕨类植物)
现,蕨类植物
繁盛 (成煤期 )
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 95%的物种消失
A .蕨类植物 → 被子植物 → 裸子植物
B .三叶虫 → 鱼类 → 恐龙
C.元古代 → 古生代 → 太古代
D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 两栖类
4、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
为学生展
( 1)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B ) A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1、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B)
A .古生代末期 B .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2、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C)
A. 原始鱼类
B. 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 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 蕨类植物
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变化特点春分日至秋分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a期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靠近时变大,远离时变小。
我国传统上节气划分法:以“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五带的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重点一昼夜长短【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1)观察对比三图,思考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分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北半球夏至日时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哪个范围的昼夜长短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最小值?(4)北半球冬至日时全球的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哪个范围的昼夜长短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最小值?(5)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昼夜长短的变化值与纬度有何关系?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有何关系?答案:(1)相互垂直(2)全球昼夜平分(3)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从北极圈向南到南极圈昼渐短、夜渐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相反。
(4)北半球冬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从北极圈向南到南极圈昼渐长,夜渐短,此时的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半球相反。
(5)地轴的倾斜即黄赤交角的存在。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值越大。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往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
【归纳总结】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如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与直射点位置无关。
【方法技巧】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②昼长=(12-日出时间)×2③昼长=(日落时间-12)×2注意:公式①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不是地方时,只要两者统一标准即可。
公式②③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必须是地方时。
(3)根据相关性计算①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
②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
如北纬40°昼长是14小时,那么南纬40°夜长是14小时。
③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赤道和极昼、极夜区除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学以致用】1.[2019·烟台高一检测]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的地点位于()A.北极点B.北极圈C.南极点D.南极圈(2)下列日照图所示日期与图中A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解析:第(1)题,该地在6月22日时昼长为0,12月22日时昼长为24小时,可判断为南极圈上某点。
第(2)题,A点日期为6月22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根据自转方向可判断A、标准判断楼间距是否合理。
小区业主为什么这么重视楼间距问题?在上图中画出二分二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变化曲线,下表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把表格补充完整。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________日前后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6月22 12月22 12月22 6月22 两次 太阳直射 春分日 秋分日 大 小 【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天空,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天空,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最长――――→逐渐变短正午最短――――→逐渐变长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
(4)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以我国为例(见图),南楼高度为h ,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间距L 为:L =h·cotH 。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α+H=90°(如图)。
【思维拓展】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1)公式:H=90°-两点纬度差(2)含义①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②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③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较高纬度减去较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求和。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H A=90°-AB=90°-(30°-10°)=70°。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 C=90°-BC=90°-(10°+23°26′)=56°34′。
【学以致用】2.我国《物权法》指出,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如图)。
据此回答(1)~(2)题。
(1)“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按照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相邻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A.北京(40°N) B.哈尔滨(45°N)C.广州(23°N) D.台州(29°N)解析:第(1)题,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冬至日北面楼房底层最易被南面楼房遮住太阳光。
第(2)题,冬至日时,选项中四个城市越靠北其楼房的影子越长,楼间距就越宽。
答案:(1)D(2)B下图为“某日15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A.0°B.23°26′N C.20°S D.20°N2.甲地昼长为()A.8小时B.10小时C.14小时D.16小时1~2.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出70°N以北的地区为极昼,太阳则直射20°N。
第2题,甲地地方时7:00日出,则17:00日落,昼长为10小时。
答案:1.D 2.B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3~4题。
3.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A.北温带B.南温带C.0°~23°26′N之间D.0°~23°26′S之间4.图中A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A.黑夜最短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C.气温最高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3~4.解析:第3题,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太阳直射。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
第4题,A处表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答案:3.D 4.B5.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日的日期:________。
(2)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为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
(3)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__值(填“最大”或“最小”),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_方向。
(4)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填“长”或“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
(5)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如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
解析:(1)图示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冬至12月22日。
(2)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26′S。
图示65°E是12:00,北京时间120°E是15:40。
(3)B点在赤道上,此时是正午时刻,太阳在其正南,B点的旗杆影子朝向正北,影长为一天中最小。
(4)C地在30°S,其昼长与同纬度北半球A点的夜长相等;A点在晨线上且在10°W经线上,已知65°E是12:00,A点的日出时间是7:00,由日出时间可算出A点的昼长=(12:00-7:00)×2=10小时,即C的昼长=24-10=14小时。
该日是12月22日,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的极夜范围变小,C地昼长将变小,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
(5)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的夹角与太阳高度是相等关系,当日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30°-23°26′=36°34′,所以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最大夹角是36°34′。
该地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是夏至日,最小太阳高度是冬至日,所以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夏至日太阳高度-冬至日太阳高度=46°52′。
答案:(1)12月22日(2)23°26′S15:40(3)最小正北(4)14小时短大(5)36°34′46°52′课时作业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1.B 2.B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