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d、 速度控制(低温)和平衡控制(高温)
C
H 3
C H
3 C l,
0
A l C l 3
C
C
H 3
C
H 3
C
H 3
速度控制
平衡控制
烷基化试剂除卤代烃外还有:
+ CH3CH2OH H2SO4 CH2CH3 + H2 O CH2CH3
+ CH2
CH2
AlCl3/HCl 95 C AlCl3/HCl 95 C H2SO4
(1)苯环为母体情况
CH3 CH CH3 NO2 Cl
异丙基苯
叔丁基苯
硝基苯
氯苯
(2)苯环为取代基的情况 a、 -R(烷基)之后基团与苯环相连时; b、 带较长烷基或取代基复杂时; c、 分子中有多个苯环,以任何一个苯环为母体 命名都有困难时。
2、多取代苯的命名 (1) 二个取代基相同: 1,2-(邻、o-);1,3-(间、 m-);1,4-(对、p-)。
历程:
催化剂 Lewis酸: FeCl3、SnCl4、ZnCl2 、 HF、H2SO4、H3PO4、BF3 Cl 和 H2C CHCl 不能作为芳烃烷基化的试剂 C H 3C H 2C l + A l C l 3 C H 3 C H 2 A l C l
4
+
C H 3 C H 2
A l C l 4
C H 2 C H 3 H
Fe or FeX 3
CH 3
X
+ X
卤代反应机理(以溴代为例):
Br2 + FeBr3
R Br Br FeBr
Br Br
R
δ
δ
FeBr3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NH2
Cl
OCH3
2-甲 氧 基 -6- 氯 苯 胺
OH
CH3
1
COCH3
3-甲基-4-羟基苯乙酮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5.2 苯的结构
3H2
208.5 kJ/mol
H2
119.3 kJ/mol
苯的氢化热:208.5 kJ • mol-1 环己烯氢化热的3倍:
3×119.3 =357.9 kJ•mol-1
* 5、芳烃侧链的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一、 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
试剂中的亲电部分从芳环上取代一个H原子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C O O H> SO 3H> C O O R> C O C l > C O N H 2> C H O> CO> O H> N H 2> CC >
COOH
1
CC> O R> C l > N O 2
对 -甲 酰 基 苯 甲 酸
CHO
轨道; 6 个π 电子离域在6个C原子上。
p6 6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图 5.2 苯的闭合的π轨道 4.环状的共轭体系导致苯分子具有相当高的稳 定性。电子云完全平均化,故无单双键之分。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苯分子中的骨架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CH3 C CHCH3
2–甲基–3–苯基戊烷 2–苯基–2–丁烯
PhC CH
苯乙炔
CH2
芳香性具体表现
苯的溴化反应机理:
第一步:Br2分子的极化
Br Br + FeBr3
Br
Br
FeBr3
Br2 与FeBr3 的络合
第二步: 极化了的溴进攻苯环
+ Br
Br
FeBr3
慢
Br H + Br FeBr3
生成苯碳正离子中间体。此步骤是 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
33
烯丙基型正离子: p - π 共轭 π - 电子的离域产生共振杂化体:
浓50H~620S。OC4
NO2
例: NO2
+
浓 HNO 3
浓100H~12S10O。C4
CH3
混酸
30℃
CH3
NO2 混酸
60℃
CH3
混酸
60℃
NO2
NO2 NO2 +
NO2 +
NO2
6%
1%
NO2 NO2
93%
CH3
NO2 混酸 NO2
CH3 NO2
110℃
NO2
NO2
2,4,6-三硝基甲苯
(TNT) 38 2,4,6-Trinitrotoluene
轨道内,每个轨道都含有一对电子.最低的轨道1,环绕 全部六个碳,轨道2和轨道3具有不同的形状但有相 等的能量,它们两个在一起,使六个碳具有同样的电子 云密度. (4) 总的结果造成一个高度对称的分子,其 电子具有相当大的离域作用,从而使它们 能量比在三个孤立的 轨道中要低得多.
20
§5-2 单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供电体: 苯环 吸电体: E+, Lewis 酸
28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第章芳烃芳香性
一、苯的结构
1、苯的凯库勒结构式
1886年Kekulè首先使用了苯的环状构造式。
H HCH
CC CC HCH
H
成功之处:说明了苯的六个碳原子是相同的, 六个 氢原子也是相同的, 苯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12
但上述理论解释不了下列现象:
①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Br
Br 左边二元取代物的溴连接在
不易发生破坏稳定环 的加成反应
作为电子来源 可发生亲电取代
+ E+ 亲亲核电试试剂剂
sp2 E+
sp3E +H
Π-络合物 σ-络合物 中间体正离子
E + H+ 一元取代苯
第一步:生成σ-络合物,它有π54 (缺电子共轭体系) (由于亲电试剂E+ 从苯环上夺取一对π电子与苯环的一个碳原子结合形成σ键).
反应具有可逆性,在合成反应中可用磺酸基占位。
28
CH3 ?
CH3 Cl
浓 H2SO4
100ºC
CH3
Cl2 , Fe
CH3 Cl 稀H2SO4
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O3H
SO3H
-SO3H是大基团, 与-CH3有空间位阻, 因此产物以对位
为主。同样, -NHCOCH3和 -C(CH3)也是大基团。
磺酸是强有机酸, 引入磺酸基可增加水溶性:
官能团母体资格优先次序:
O
OO
C OH
SO3H
C O CR
羧基 (羧酸) 磺酸基(磺酸) (酸酐)
O C OR
酯基 (酯)
O CX
(酰卤)
O
O
O
C NH2
第五章_芳烃_芳香性
23
O
CH2(CH2)3OH BF3 H
AlCl3 δ+ δ-
-H2O
CH2(CH2)3Cl BF3 H CH2CH2COCl
H
BF3
O
-HCl
2ClSO3H CCl4
SO3H + H2SO4 + HCl
24
AlCl3 -CuCl2 35~50℃, H2 Ni, △ 9O2 V2 O 5 Cl2 AlCl3 700~800℃
NH2
氨基活化苯环 K2Cr2O7 H2SO4
COOH COOH
49
萘环上二取代 α位: 原基团为第一类 进入同环上的α位
β位: 进入同环上的1位 α位: 进入异环上的α位,有2个 原基团为第二类 β位:进入异环上的α位,有2个
50
特殊
CH3
H2SO4
CH3
H H
C O C O
O
HO3S
CH3
HOOCH2CH2CC O
+
-CN, -SO3H , -NH3
29
-CO NH 2,
+
5.5.2 理论解释:甲苯取代定位机理 稳定 CH3 CH3 CH3 CH 3° 3 E E E E H H H H
CH3
CH 3
CH 3
CH3 3°
稳定
H
E
CH3 E H
H
CH3 E
E
H E CH 3
E H
H
CH 3 2° E H
E
不稳定
57
1984年,克罗托赴美国参加学术会议, 在莱斯大学参观,经化学系主任介绍, 认识了研究原子簇化学斯莫利教授, (R.E.Smally) 观看斯莫利教授和他研究生设计的激光超 团簇发生器,在氦气中用激光合碳化硅变成蒸 汽的实验,克罗托对这台仪器非常感兴趣,这 正是他所渴求的, 1985年8月-9月,三位科学家合作研究,用高 功率激光轰击石墨,使石墨中的碳原子汽化,
5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O CCH2CH2CH3 Zn—Hg HCl,
CH2CH2CH2CH3 73%
5、氯甲基化反应 、
在无水ZnCl2存在下,芳烃与甲醛及 存在下,芳烃与甲醛及HCl作用,芳 作用, 在无水 作用 环上氢原子被氯甲基( 环上氢原子被氯甲基(—CH2Cl)取代 ) 与烷基化反应相似,芳环上不能连有强吸电基。 与烷基化反应相似,芳环上不能连有强吸电基。 实际操作中可以用多聚或三聚甲醛代替甲醛
FeCl3 25 0 C
Cl
卤素活性: 卤素活性:F2 > Cl2 > Br2 > I2 芳烃活性:烷基苯>苯 卤代苯 芳烃活性:烷基苯 苯>卤代苯
Cl 90%
Cl
Cl
Cl
Cl
Cl2 FeCl3
39%
Cl 55%
6%
CH3
Cl2, FeCl3 , CH3COOH 25 0C
CH3 Cl
CH3
CH3
浓HNO3 浓 H2SO4 50-60 C
NO 2
0
NO2 75-85%
NO2
NO2
NO 2 NO 2
浓 HNO3, 浓 H2SO4 100-110 C
93%
0
NO2
NO2
1%
6%
CH3
CH3
CH3
浓 HNO 3, 浓H 2SO 4 30 C
0
CH3
NO2
NO2
59%
NO2
37%
4%
硝化反应机理
O2N OH
简并轨道
6 p 6个p轨道
三、共振论对苯分子结构的解释
Kekulé 结构式 结构式:
有机B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ppt课件
反应过程中 有少量二卤 代苯生成。
C l C l 2 F e C l 3
C l C l
C l
C l
+
C l 3 9 % 5 5 %
+
C l 6 %
C H 3 B r 2 F e C l 5 ℃ 3 2
C H 3 B r
C H 3
C H 3
+
3 2 . 9 % B r 6 5 . 8 %
+
B r 1 . 3 %
有机B第五章 芳 烃 芳香性
第五章 芳烃
5.1 芳香烃的分类 5.2 单环芳烃 5.3 稠环芳香烃 5.4 非苯芳香烃
5.1 芳香烃分类
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按照分子中是否含有苯环
和所含苯环的数目、连接方式的不同,芳香烃可
分为以下几类:
5.2 单环芳香烃
5.2.1 苯的结构
苯的Kekul结构
A C ll 3
HC l +
Z n H g H C l 7 3 %
C H C H C H H C C H C H 2 2 3 3 3 C H C H C H + 3 2 2 C l A C ll 3
+
6 2 % ~ 3 6 %
HC l + 6 4 % ~ 6 8 %
1)付氏烷基化反应
芳烃与卤代烷等烷基化试剂在无水AlCl3的催化下反应,生成 烷基取代的芳烃,这个反应叫付瑞德尔-克拉夫茨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简称付-克烷基化反应。
磺化反应不同于硝化反应。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而且温 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很大。
S O H 3
H S O 浓 + 2 4
H O + 2
05第五章芳烃芳香性4 共101页
53% 79%
43% 13%
烷基苯比苯易于磺化,生成邻对位取 代物。
磺基有较大体积,容易受到邻位取代
基的空间阻碍,较高温度达平衡时,没有 空间阻碍的对位异构成为主要产物。
磺化反应的应用
1.磺酸是强有机酸,引入磺酸基可增加溶
解度。 2.帮助定位。
CH 3
CH 3
X
CH 3
H2SO4
CH 3
X2/Fe
N2O +H2O
硝基苯
在较高温度,硝基苯继续反应,主 要生成间硝基苯。
NO2+HN3(O浓浓 1H02SOC0O4
)
NO2 NO2+H2O
烷基苯反应比苯容易,主要生成邻 和对取代物。
CH3 +HN3O(浓浓 3H02OSCO4
)
CH3
CH3
NO2 + +H2O
NO2
(c) 磺化 (sulfonation)
链增长:
CH3 + Cl
CH2 + HCl
CH2
CH2Cl
+ Cl2
+ Cl
.......
CH2 与 C H 2 C HC H 2 相似, 比烷基自由基稳定。
当苯环上连接的烷基较长时,卤化反应 仍主要在α位,因为苄基型自由基比较稳 定。
O OO
C H 2 C H 3+
NB rP h C O O C P h O C C l4 ,8 0 ° C
第二步: 极化了的溴进攻苯环
B r + B rB rF e B r 3 慢 H + B rF e B r 3
生成苯碳正离子中间体。此步骤是决 定反应速率的一步。
第5章芳烃芳香性.
甲苯
异丙苯
2
5.1.2 苯的多元取代物 • 苯为母体,标出取代基的位置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1,2-二甲苯 邻二甲苯
1,3-二甲苯 间二甲苯
1,4-二甲苯 对二甲苯
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1,2,3-三甲苯 连三甲苯
1,3,5-三甲苯 均三甲苯
均苯四甲酸二酐
38
(3) 聚合反应
CH CH2 n
过氧化苯甲酰 。 C
80 90
CH CH2
n 聚苯乙烯
39
5.5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5.5.1 两类定位基
• 根据大量实验结果,把取代基分成两类: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上 具有单键或带负电荷
具有重键或带正电荷
40
间位致钝基
(苯) 邻对位致钝基
18
CH3 +
CH3
Br
② 硝化 A 苯硝化
NO2 H2SO4 + HNO3 50-60℃ 混酸 H2SO4 + HO—NO2 .. H O NO2 H .. H O NO2 + H + H2SO4 NO2 + E H3O + HSO4
-
HSO4-
• 只用浓硝酸,不用浓硫酸,反应速度将慢很多
19
B 硝基苯继续硝化,比苯难,间位产物为主
• 物理方法测定,6个C和6个H共平面,
• C-C < 键长< C=C
8
5.2.1 价键理论 • C :SP2 • 六个轨道形成
6 6
,键长平均化
=>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酰化能力的强弱次序是:酰卤 > 酸酐 > 酸 环上连有-NO2,-SO3H,-COR,-CN等强吸电子基时,一般不反应
AlCl3的用量:
(1) 用酰氯时,>1equiv; (2) 用酸酐时,>2 equiv
烷基化反应可逆,酰基化反应不可逆
消耗1eqv. AlCl3
R CH3
Ph R Ph X Ph NO2
Ph:苯基(phenyl) 烷基苯
X
甲苯
Br
异丙苯
Cl NO2
卤代苯
溴苯
氯苯
硝基苯
② 苯环为取代基
2-苯基庚烷
③多取代苯的命名(P.196)
3
2
OH
1
H2N
4
COOH
2-羟基-4-氨基苯甲酸
2 苯的结构
平面共轭闭合大π 键
苯的共振结构式
贡献大
主要
③ a 位有吸电子基——异环取代
W E
W
W
E +
E
钝化的环
例:
NO2 HNO3 H2SO4 + NO2 NO2 NO2
NO2
产率
13%
45%
④ b 位有吸电子基——异环取代
E
W
W
W +
E
E
① >③ >④ >② >⑤
(4)①对二甲苯 ②对苯二甲酸 ③甲苯 ④对甲基苯甲酸 ⑤间二甲苯 ⑤ >① >③ >④ >②
(4)取代基的定位作用在合成上的应用
例 1:
Br 或 NO2 NO2 Br
有机化学第五章芳烃 芳香性
应用举例:
(2). 氧化
含有α-H的烷基苯进行氧化时,侧链被氧化为羧基。常 用氧化剂为KMnO4、浓HNO3。
无α–H,在强氧化条件下,即使苯环被氧化, 侧链也不被氧化。并无文献实例
空气氧化
回顾:
CH3 CH2 C CH3 O2, Mo-W-Te 300~400℃ CH3 CH2 C CHO O2, 钼系杂多酸 270~350℃ CH3 CH2 C COOH
一些常见取代基
第二类定位基 间位致钝基 邻对位致钝基 (苯) 第一类定位基 邻对位致活基
O
O CH
NO2
SO3H
COH
Br
F
R
OR
NH2
反应活性
O
O COR
I
O
NR3
CF3 CCl3
C
N
CR
Cl
H
Ar
NH C R
OH
O NR2 NHR
O OC R
强致钝
中致钝
弱致钝
弱致活
中致活
强致活
5.5.2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
•烷基化AlCl3用量为催化量
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机理
O R C O O C R AlCl3 R O C O O C AlCl3 R R C O + R O C O AlCl3
-Cl O R C O AlCl2
消耗1eqv. AlCl3
消耗1eqv. AlCl3
Clemmensen 还原
(1) 电子效应 邻、对位定位基: 供电子(electron-releasing) +I &+C , +I, +C>-I –I>+C
第5章 芳烃 芳香性
芳香性的概念和芳香化合物的定义
第一阶段:从植物胶中取得的具有芳香 气味的物质称为芳香化合物。 第二阶段:将苯和含有苯环的化合物称 为芳香化合物。 第三阶段:将具有芳香特性的化合物称 为芳香化合物。
芳香性的概念
1. C/H的比例高,即不饱和度比较高; 2. 具有平面和接近平面的环状结构; 3. 键长接近平均化; C6H6
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1) 亲电试剂E+进攻苯环,并很快和苯环的电子形成 络合物 (2) 络合物中亲电试剂 E+ 进一步与苯环的一个碳原 子直接连接,形成络合物
H + E 快 E 慢 E
络合物
H E H E
络合物
H E
C: sp2 → sp3
H E Nu
H E Nu
E
Nu
Br + Br2 H = -45.14 kJ/mol H = 8.36 kJ/mol
Michael Faraday 1791-1867
Kekulé 1829-1896
5.2 苯的结构 历史上苯的表达方式
凯库勒式
双环结构式 杜瓦苯
棱形结构式 棱晶烷
向心结构式
对位键结构式
余价结构式
5.2 苯的结构
1. 按凯库勒式:苯分子中有交替的碳碳单键和双键,而单键和 双键的键长是不等的,苯应该是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结构。 实际上:苯分子中C-C键的键长完全相等,均为0.139nm, 即比一般的碳碳单键短,比一般的碳碳双键长一些。 却不发生加成; 而发生取代。
或 (RCO)2O
O R C Cl + AlCl3 R C O + AlCl4 O H + R C O COR -H R
讨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 第二类定位基-间位位定位基: (钝化
苯环) -N+(CH3)3, -NO2, -CN, -SO3H, -CHO, COCH3, COOH, -COOCH3, -CONH2, N +H 3 ;
B:苯环上取代反应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
• (1)电子效应
Z H Z E+ Z + E+ E Z
+ Z E + H E H
常用烷基化试剂:卤代烷,烯烃,醇, Cl 环醚; CH2=CH-Cl
不能做烷基化试剂
烷基化反应历程:
CH3CH2Cl + AlCl3 CH3CH2+AlCl4CH2CH3 + CH3CH2+AlCl4CH2CH3 + H+ + H
特点:可逆,歧化,重排
1). 可逆:芳烃可以在催化条件下烷 基化成为烷基苯,烷基苯也可在同 一催化剂存在下脱烷基成为芳烃。
二硝化主要产物为间二硝基苯;
NO2 + 浓 HNO3 浓 H2SO4 100~110℃ 93% NO2 + NO2 NO2 1% NO2 + NO2
NO2
6%
CH3 浓 HNO3 浓H2SO4 30℃
CH3 NO2 +
CH3 +
CH3
NO2 NO2
59%
37%
4%
硝化反应历程
H2SO4 + HONO2 H2O+ NO2 H2O + H2SO4 2H 2SO4 HNO3
• (一)苯系芳烃分类:
1.单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
2.多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苯 环;
3.稠环芳烃:分子中两个或多个苯环彼此间共用 两个相邻碳原子而成的芳烃;
五章芳烃芳香性
CH3 H2SO4
CH3 SO3H
0℃
43%
100℃
13%
原因: 空间效应
CH3
SO3H 53% 79%
CH3
SO3H
4% 8%
(d)Friedel-Crafts 反应
在在无水氯化铝等催化剂作用下,芳烃与卤代烷和酸酐等 作用,环上氢原子被烷基或酰基取代的反应,分别称烷基 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统称Friedel-Crafts 反应。
苯的分子式为:C6H6,其C / H与乙炔类似 ,为 1∶1,可 见它具有高度的不饱和性,因而,应发生下面的反应:
KMnO 4 ,煮 沸
Br2 (加 成)
这就是说,要破坏苯环体系是比较困难的。
然而,苯环上的氢原子却容易被取代,如:
HNO3 + H2SO4 50 ~ 60 。C
NO2
淡黄色油状物,苦杏仁味
3H2
208.5 kJ/mol
氢化热低(208.5<3×119.3=357.9kj/mol),表明苯具有特 殊稳定性.
现代物理方法证明: 苯分子C6H6: 正六边形、共平面 键角120° 键长0.140nm(C-C: 0.154nm ;C=C:0.134nm)
H
H 120°
H
0.140nm H
120°
A B
邻(o-)
A
B
间(m-)
A
B
对(p-)
5.1.2 命名
以苯环为母体,烷基作为取代基。二个或多个取 代基,用阿拉伯数字表明相对位次。
二取代苯:
CH3 1 2 CH3
1CH3
2
3
CH3
1,2-二甲苯 1,3-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有机化学:第5章 芳烃 芳香性
Br Br FeBr3 H Br
Br + Br FeBr3
H Br
H Br
π电子的离域产生共振杂化体:
H Br
Br FeBr3 H
Br
Br + Br H + FeBr3
催化剂的作用:使卤素变成强亲电试剂,促进反应进行。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四、单环芳烃化学性质)
第一步: Br2的极化
Polarization of Br2
苯的闭合共轭体系非常稳定。加成反应, 闭合共轭体系破坏,难以发生。 取代不破坏此稳定结构,且由于离域电 子的流动性较大,向亲电试剂提供电子, 易发生取代反应。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二、苯的结构)
2、共振论对苯分子结构的解释
两个或多个经典结构的共振杂化体:
(I) (II) (III) (IV) (V)
苯的氢化热:208.5 kJ • mol-1 环己烯氢化热的3倍: 3×119.3=357.9 kJ•mol-1 离域能149.4kj/mol-1
苯分子的结构是平面正六边形
苯分子中的碳碳键长: 0.14 nm C-C 单键键长: 0.154 nm C C 双键键长: 0.134 nm
键角: 120 °
苯的真实结构式是共振式(I)和(II)产生的杂化体。
其共振能为:149.4 kJ·mol-1 环状的共轭体系导致苯分子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二、苯的结构)
苯的结构小结:
(1)苯是一个正六边形的平面分子,键长、键角平均化; (2)电子云分布在苯环的上方和下方; (3)π电子高度离域,6个π电子在基态下都在成键轨道
1,4–二甲苯 对二甲苯
o-dimethylbenzene m-dimethylbenzenep-dimethylbenze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芳烃芳香性(一)写出分子式为C9H12的单环芳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解:CH2CH2CH3CH(CH3)2CH3C2H5CH3C2H5正丙苯异丙苯邻甲基乙苯间甲基乙苯CH3C2H5CH3CH3CH3CH3CH33CH3CH3CH3对甲基乙苯连三甲苯偏三甲苯均三甲苯(二) 命名下列化合物:(1)CH3CH2CHCH2CH3CH3(2)CH2C=CCH3HH(3)NO2ClCH3(4)CH33(5)Cl COOH(6)CH3(7)CH3NH2Cl(8)OHCH3COCH3(9)OHSO3H3HBr解:(1) 3-对甲苯基戊烷(2) (Z)-1-苯基-2-丁烯(3) 4-硝基-2-氯甲苯(4) 1,4-二甲基萘(5) 8-氯-1-萘甲酸(6) 1-甲基蒽(7) 2-甲基-4-氯苯胺(8) 3-甲基-4羟基苯乙酮(9)4-羟基-5-溴-1,3-苯二磺酸(三)完成下列各反应式:解:红色括号中为各小题所要求填充的内容。
(1)+ ClCH2CH(CH3)CH2CH3CCH33CH2CH33(2) + CH2Cl23(过量)CH2(3)3H 2SO4NO2NO 2+(主要产物)(4) 3240 CoO 2N(5) 3OH+(6) 3CH 2CH 2O+CH 2CH 2OH (7) 2ZnCl 2CH 2CH 2CH 2CH 2CH2Cl(8) (1) KMnO 3+CH 2CH 2CH 2CH 3COOH(9)25AlCl 3C(CH 3)3(CH)C=CH C(CH 3)3C 2H 5H 2SO 4(CH 3)3CCOOH(10)3H 3O +CH=CH 2O O 2OCHO + CH 2O(11)3AlCl 32PtCOCH3(12)3CH 2CH 2CClO(13)HFCH 2CH 2C(CH 3)2(14) OOO3+(A)2)2COOHO(B)CH 2(CH 2)2COOH(15) F CH 2ClCH 2F3+(16)CH 2CH 3CH=CH2CCl 4KOHCHCH 3CH CH 2BrBr CCl(四) 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环己烷、环己烯和苯 (2) 苯和1,3,5-己三烯解:(1) 环己烷环己烯苯退色xx 退色x(2)苯1,3,5-己三烯退色x(五) 写出下列各反应的机理:(1) SO 3H + H 3O++ H 2SO 4 + H 2O ∆解:SO 3HSO 3H H++-H +, -SO(2) C 6H 6 + C 6H 5CH 2OH + H 2SO 4(C 6H 5)2CH 2 + H 3O + + HSO 4-解:C 6H 5CH 2OHH +-HO-H +C 6H 5CH 2OH 2C 6H 5266C 6H 5CH 2H+C 6H 5CH 2C 6H 6(箭头所指方向为电子云流动的方向!)(3)24C=CH 2CH 3C 6H 5CCH 2C CH 3CH 3CH 3C 6H 5解:(C=CH 2CH 3C 6H 5H +C 6H 5C 3)Ph CPh CH 3CCH 2C CH 3CH 3CH 3C 6H 5+CCH 2C CH 3CH 3C 6H 53+(4)CH 3C ClOAlCl CH 3C O+ AlCl 4-CH 3C OHC CH 3O+- H +C CH 3O+(六) 己知硝基苯(Ph —NO 2)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其活性比苯小,—NO 2是第二类定位基。
试部亚硝基苯(Ph —NO)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其活性比苯大还是小?—NO 是第几类定位基?解:由于氧和氮的电负性均大于碳,在亚硝基苯中存在下列电动去的转移:所以亚硝基苯(Ph —NO)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其活性比苯小,—NO 是第二类定位基。
(七)写出下列各化合物一次硝化的主要产物:解:蓝色箭头指向为硝基将要进入的位置: (1)NHCOCH 3(2)N(CH3)3(3)3H 3(4)3 (5)CH 3NO2 (6)H 3(7)(8)CF3(9) NO2(10) OCH3(11)NHCOCH3(12)SO3H(13)33(14)3)33)2低温(15)CO2(16)C OO(17)COH3(18)NHCOCH3CH3讨论:A.(10)的一元硝化产物为OCH3NO2而不是OCH3NO2,因为与前者相关的σ-络合物中正电荷分散程度更大,反应活化能更低:OCH3NO2HOCH3NO2HOCH3NO2HOCH3NO2HOCH3NO2HOCH3NO2HOCH 3NO 2OCH 3NO 2OCH 3NO 2OCH 3NO 2B .(13)的一元硝化产物为3CH 3NO 2而不是3CH 3NO 2,是因为前者的空间障碍小,热力学稳定。
(八) 利用什么二取代苯,经亲电取代反应制备纯的下列化合物?(1)OCH 32NO 2(2)COOHCOOHNO 2(3)NO 2NO 2NO 2 (4) NO 2COOHO 2N解:可用下列二取代苯分别制备题给的各化合物:(1)OCH 3NO 2(2)COOH(3)2NO 2(4)NO 2COOH(九)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其进行硝化反应的难易次序排列:(1) 苯、间二甲苯、甲苯 (2) 乙酰苯胺、苯乙酮、氯苯 解:(1) 间二甲苯>甲苯>苯解释:苯环上甲基越多,对苯环致活作用越强,越易进行硝化反应。
(2)乙酰苯胺>氯苯>苯乙酮解释:连有致活基团的苯环较连有致钝集团的苯环易进行硝化反应。
对苯环起致活作用的基团为:—NH 2,—NHCOCH 3且致活作用依次减小。
对苯环起致钝作用基团为:—Cl ,—COCH 3且致钝作用依次增强。
(十) 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进行一元溴化反应的相对速率,按由大到小排列。
(1) 甲苯、苯甲酸、苯、溴苯、硝基苯(2) 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甲苯、对甲基苯甲酸、间二甲苯 解:(1) 一元溴化相对速率:甲苯>苯>溴苯>苯甲酸>硝基苯解释:致活基团为—CH 3;致钝集团为—Br ,—COOH ,—NO 2,且致钝作用依次增强。
(2)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甲苯>对甲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解释:—CH 3对苯环有活化作用且连接越多活化作用越强。
两个甲基处于间位的致活效应有协同效应,强于处于对位的致活效应;—COOH 有致钝作用。
(十一) 在硝化反应中,甲苯、苄基溴、苄基氯和苄基氟除主要的到邻和对位硝基衍生物外,也得到间位硝基衍生物,其含量分别为3%、7%、14%和18%。
试解释之。
解:这是-F 、-Cl 、-Br 的吸电子效应与苄基中―CH 2―的给电子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电负性:F >Cl >Br >H邻、对位电子云密度:甲苯>苄基溴>苄基氯>苄基氟新引入硝基上邻、对位比例:甲苯>苄基溴>苄基氯>苄基氟 新引入硝基上间位比例:甲苯<苄基溴<苄基氯<苄基氟(十二) 在硝化反应中,硝基苯、苯基硝基甲烷、2-苯基-1-硝基乙烷所得间位异构体的量分别为93%、67%和13%。
为什么?解:硝基是强的吸电子基(-I 、-C),它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大大降低,新引入基上间位。
NO2CH 2NO 2CH2CH 2NO 2苯基硝基甲烷2-苯基-1-硝基乙烷硝基苯硝基对苯环的-I 效应迅速减弱,烃基对苯环的+C 效应逐渐突显硝化产物中,间位异构体的比例依次降低(十三) 甲苯中的甲基是邻对位定位基,然而三氟甲苯中的三氟甲基是间位定位基。
试解释之。
解:由于氟的电负性特别大,导致F 3C -是吸电子基,对苯环只有吸电子效应,而无供电子效应,具有间位定位效应。
(十四) 在AlCl 3催化下苯与过量氯甲烷作用在0℃时产物为1,2,4-三甲苯,而在100℃时反应,产物却是1,3, 5-三甲苯。
为什么?解:前者是动力学控制反应,生成1,2,4-三甲苯时反应的活化能较低;后者是热力学控制反应,得到的1,3, 5-三甲苯空间障碍小,更加稳定。
(十五) 在室温下,甲苯与浓硫酸作用,生成约95%的邻和对甲苯磺酸的混合物。
但在150~200℃较长时间反应,则生成间位(主要产物)和对位的混合物。
试解释之。
(提示:间甲苯磺酸是最稳定的异构体。
)解:高温条件下反应,有利于热力学稳定的产物(间甲苯磺酸)生成。
(十六) 将下列化合物按酸性由大到小排列成序:(1) (2)CH 3 (3)O 2N(4)CH 2CH 3(5)CH 2解:(3) >(1) >(5) >(2) >(4)各化合物失去H+后得到的碳负离子稳定性顺序为:(3) >(1) >(5) >(2) >(4)。
碳负离子越稳定,H+越易离去,化合物酸性越强。
(十七) 下列反应有无错误?若有,请予以改正。
(1)HNO3H2SO4CH2NO2CH2NO2NO2解:错。
右边苯环由于硝基的引入而致钝,第二个硝基应该进入电子云密度较大的、左边的苯环,且进入亚甲基的对位。
(2) + FCH2CH2CH2ClCH2CH2CH2F解:错。
FCH2CH2CH2+在反应中要重排,形成更加稳定的2º或3º碳正离子,产物会异构化。
即主要产物应该是:CHCH32F若用BF3作催化剂,主要产物为应为CHCH32Cl(3)NO2NO2C CH3ONO2CH2CH3HCl333H2SO4解:错。
①硝基是致钝基,硝基苯不会发生傅-克酰基化反应;②用Zn-Hg/HCl还原间硝基苯乙酮时,不仅羰基还原为亚甲基,而且还会将硝基还原为氨基。
(4)CH=CH2+ ClCH=CH23解:错。
CH2=CHCl分子中-Cl和C=C形成多电子p—π共轭体系,使C—Cl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易断裂。
所以该反应的产物是PhCH(Cl)CH3。
(十八) 用苯、甲苯或萘等有机化合物为主要原料合成下列各化合物:(1) 对硝基苯甲酸(2) 邻硝基苯甲酸(3) 对硝基氯苯(4) 4-硝基-2,6二溴甲苯(5)COOH(6) CH=CH CH3(7)SO3HNO2(8)BrCOOHNO2(9)OO (10)COH3C解:(1)CH3CH3NO2COOHNO2 43 H2SO4(2)CH33H2SO4CH33H CH33HNO2+oCH3NO24COOHNO2 24(3)2∆Cl3H2SO4ClNO2(4)CH3CH3NO23H2SO4∆CH3NO2BrBr(5)2OOO3COOHOCOOHZn-HgHCl(6)CH2=CHCH2ClAlCl3CH2CH=CH2CH2CHCH3NaOHC2H5OHCH=CHCH3(7)3H2SO42SO3H224o(8)CH 3CH 33HBrO 2NCH 33HCH 3SO 3HBr 浓H SO FeBr 混酸COOH Br NO 2CH 3BrO 2NCH 3Br O 2N2+oKMnO4(9)CO 2HO225OOO3OH SO ∆(-H 2O)(10)CH 3COOH C ClOC OH 3C3PhCH 3(十九) 乙酰苯胺(C 6H 5NHCOCH 3)溴化时,主要得到2-和4-溴乙酰苯胺,但2,6-二甲基乙酰苯胺溴化时,则主要得到3溴乙酰苯胺,为什么?(P180)解:乙酰苯胺溴化时,溴原子引入2-或4-所形成的活性中间体σ-络合物的稳定性大于上3-时:NHCOCH 3Br HNHCOCH 3Br HNHCOCH 3Br HNHCOCH 3Br H稳定... ...... ...NHCOCH 3BrHNHCOCH 3BrH NHCOCH 3Br HNHCOCH 3Br H稳定NHCOCH 3Br HNHCOCH 3Br HNHCOCH 3Br H... ...2,6-二甲基乙酰苯胺溴化时,溴原子引入3-所形成的活性中间体σ-络合物的稳定性更强:3 C+o NHCOCH 3CH 3CH 3BrHNHCOCH 3CH 3CH 3Br HNHCOCH 3CH 3CH 3Br H3 C +o... ...NHCOCH 3HBrCH 3CH 3NHCOCH 3HBrCH 3CH 3NHCOCH 3HBrCH 3CH 3NHCOCH 3HBr CH 3CH 32 C +o2 C +o... ...(二十) 四溴邻苯二甲酸酐是一种阻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