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措施探讨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0a79f6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9.png)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在加强生产计划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生产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 建立科学的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明确规定生产计划的编制、评估、调整和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确保生产计划能够准确、合理地反映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
2. 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制定要尽量详细,包括具体的生产任务、时间安排、生产资源需求等。
通过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能够更好地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3.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提高生产计划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管理软件,能够实现对生产流程的全面监控、自动化调度和实时反馈,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4. 加强与供应链合作企业应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有效协调和合作,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与供应商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与销售部门密切合作,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确保生产计划能够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
5. 完善生产计划调整机制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生产计划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为了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和生产变化,企业应建立灵活的生产计划调整机制,及时评估并调整生产任务、生产时间、生产资源等,确保生产计划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6. 运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借助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生产计划管理效率。
例如,通过生产线平衡技术,合理安排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避免产能过剩或短缺;通过精益生产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减少非价值增加活动,提高生产效率。
总结起来,加强生产计划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与供应链合作,完善生产计划调整机制,运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等措施,企业能够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347ec4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c.png)
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策略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背景下,各类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所以制造企业若想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就必须对生产计划管理工作予以重视,通过对生产计划管理概念更深层次的了解,就能意识到制造企业目前在生产计划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从而促进制造类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措施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在开展时都是将盖勒普与生产计划管理有关的理论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并结合工厂当时具体的经营情况进行开展。
生产计划管理是一种具有较强科学性的管理方式,它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
虽然制造企业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中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为了今后可以更好的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那么制造企业就必须对管理理念进行实时的更新,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1.生产计划管理概述生产计划管理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理解,这两个角度分别是广义和狭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在开展时会将制造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视为目标对象,管理的范围包括了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
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生产计划管理工作在开展时主要将产品生产的过程作为目标对象,其中这个过程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对生产能力进行核定以及生产调度工作等。
2.生产计划管理现状与问题2.1投产的时间滞后,生产加工的周期无法得到保证制造企业的生产工作能否得到保障完全取决于订购单位,因为只有制造企业和订购单位之间签署了相关合同和协议之后,制造企业才能着手准备产品的生产工作,但是因合同签署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合同在签订时的耗时就会过长,而这必然会将企业的投产时间滞后,尽管在投产的过程中采取增加生产工人的数量或延长生产时间等方式都无法使产品的生产制造效率得到保证,最终使制造企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论高端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论高端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af6d044aeaad1f346933fca.png)
论高端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措施作者:张坤尹运锋李杰来源:《企业文化》2020年第08期摘要:制造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运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强化制造企业内部的协调,可以更好地促进制造企业的良性发展,保证制造生产过程的科学有序。
关键词:制造企业;生产计划;资源配置;成本控制高端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全面认识到生产过程体系的重要性,积极推进生产计划有效落实,通过建立生产管控体系、实施均衡化生产、运用信息化管理等措施,使生产过程与生产目标相一致。
在科学的生产计划管理方式中,以生产数据共享及制造过程透明为主线,与生产各环节计划执行数据采集、信息高效传递相结合,实现生产全流程管控。
一、制造生产计划管理的优越性(一)企业效益最大化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是利用先进的计划模式来指导企业生产制造过程。
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不同的阶段,将这些生产制造阶段进行有效的衔接,提高制造效率、缩短制造时间,降低制造成本,是运用生产计划管理的最终目的[1]。
制造企业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到设计BOM订单生成、生产产能、存货管理、生产设备、采购供应、测试检验等多方面的内容,上述方面涉及到制造生产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可以更好地平衡生产关系,挖掘企业制造潜能。
(二)生产成本最低化高端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
在运用生产计划管理的过程中,制造企业可以全面了解成本市场情况,如原材料的供求情况,未来市场价格趋势等,这样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更好地设定成本支付计划,构建起长期成本计划于短期成本计划的结合模式,在动态的市场价格中寻求最低的资源成本支付时机[2]。
加强市场需求管理,严格落实交期动态确认的机制,从合同录入环节、设计投产环节、锁定计划环节层层验证交期,持续提升合同精准交付水平。
提高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效率重要途径分析
![提高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效率重要途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d9b1d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e.png)
提高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效率重要途径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特点和生产计划管理的现状,并对提高生产计划管理效率需要通过固化订单评审和交期基准、做好滚动计划、监管执行力度等途径作出分析。
关键词: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效率;重要途径引言: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生产计划的高效管理可以推动企业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何脱颖而出,需要制造企业不断根据市场的运作规律,创新自身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1.我国制造业特点及生产计划管理现状如今我国制造业的生产特点为生产周期短、品类多元化和生产快速化。
生产周期短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促使生产造业不断创新研发新的产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稳定发展。
品类多元化也是由于消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所带来的表现,在大数据的分析下,企业能够敏锐的觉察出市场的变化,需要作出及时的产品调整。
生产快速化的体现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生产能力需要不断提高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科技来支撑,更需要与外部环境不断协调,企业需要对外部环境具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市场规律作出发展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企业未来的生产计划管理势必会借助于数据化辅助,所谓的生产计划管理就是指,企业会根据消费市场的需求,得到市场订单,根据订单开始生产。
传统的市场订单需要大量的调研,十分耗费时间成本,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获得市场订单的途径会变得简单高效,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的消费市场可谓是瞬息万变,需要的信息搜索就会越来越多,并且信息时代中的搜索会变得更加重要。
大量企业的生产管理需要依赖于信息的获取,生产计划是制造业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制造企业有两种生产模式,一是库存式生产,二是订单式生产,两种模式都具有相应的优缺点,库存式生产周期短,不需要客户等待,但是对生产计划难以把握,容易导致库存积压现象的发生;订单式虽然可以减少库存,但是生产周期较长且品种多,订单较为紧急,对于生产管理具有一定考验,需要管理者不断提高生产计划管理效率[1]。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e8eb89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7.png)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活动,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生产成本控制和盈利增长的目标。
本文将对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进行分析,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一、分析1. 产能规划不合理制造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量和生产能力进行产能规划,确保供需平衡。
有些企业在产能规划上存在问题,导致过量或不足生产。
过量生产会导致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不足生产则会影响产品交付和满足市场需求。
2. 生产进度管控不准确生产进度的管控不准确是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主要表现为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进度出现偏差,导致生产延误和交货不及时。
产能、原材料供应、工艺流程等因素可能都会对生产进度产生影响,合理分配资源,精确控制生产进度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 品质控制不到位制造型企业的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
一些企业存在品质控制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缺陷,需要大量返工、报废的情况较多。
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导致客户投诉和订单减少。
4. 生产成本无法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是制造型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材料浪费、能源浪费、人力资源浪费等情况,导致生产成本高企。
企业内部的费用分摊和核算不准确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合理管理和控制生产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二、改善措施1. 合理进行产能规划制造型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和销售预测进行产能规划,确保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在内部进行资源调配时,要充分考虑设备利用率、人员需求等因素,避免产能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2. 加强生产进度管控制造型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生产进度管控机制,及时跟踪和分析生产进度,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在生产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工作流程,减少因工艺调整、设备故障等原因引起的生产延误。
要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
制造业管理制度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制造业管理制度如何提高生产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e55a0b2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b.png)
制造业管理制度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在制造业中,管理制度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一个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的协同与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探讨制造业管理制度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制定明确的生产计划制造业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制定明确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情况,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生产过程有序进行。
同时,生产计划也需要灵活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客户定制需求的迅速响应。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资源需求,包括原材料、设备、员工等,确保能够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此外,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避免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的问题。
二、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
通过分析生产流程,找出存在的瓶颈环节和低效操作,采取措施进行优化。
在优化生产流程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线上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2. 生产线布局优化:合理规划生产车间和设备布局,降低各个环节之间的距离,减少物料和人员的运输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 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细化工序,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标准化操作规程,确保每个工序都能够高效进行,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错误。
4. 采用柔性生产方式:引入柔性生产方式,可以更快速地进行产品转换和调整,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提高员工素质和参与度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参与度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一个具备高度技术能力和积极主动性的员工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生产挑战。
要提高员工素质和参与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增强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2.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和责任感。
生产计划管理改进和提升建议
![生产计划管理改进和提升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dd1114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0.png)
生产计划管理改进和提升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生产计划管理改进和提升经验。
我觉得生产计划管理这事儿,真不是那么简单。
就像你在家安排一天的家务一样,看着简单,实际到处都是坑。
第一点我想说的是数据的准确性。
好多时候啊,咱们做计划依据的那些数据就不准。
我之前负责生产计划的时候,就按照销售报上来的数字做,结果实际需求差了十万八千里。
销售可能是想多报点数据,让自己有回旋余地。
咱不能全信,要学会交叉核对,比如查看以往的销售数据,再结合市场趋势,做个大概的预估。
这就像你做饭,你得知道家里人平时的饭量,再看看最近有没有客人要来,然后决定做多少。
要是盲目听某一个人的说法,那肯定不行。
哦对了还有,感觉数据总是在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更新咱们的生产计划。
我有一次没及时改计划,结果生产出来的东西都积压了,那损失可不小。
再有就是和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
生产计划可不是咱生产部门自己的事儿,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个部门都是一棒。
我就遇到过和采购部门没协调好的事儿,我们计划生产了,结果原材料没到位。
我觉得和上下游部门得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比如每周固定开个会,大家说说自己的情况。
在会上有啥事儿别藏着掖着,大家都开诚布公地说。
假如部门之间有了矛盾或者分歧,咱们得有人站出来协调,像项目经理或者生产主管就得发挥这个作用。
不能让矛盾一直搁那儿,不然准影响生产计划的推进。
这就好比大家一起搭积木,你在这搭你的,我在那搭我的,不交流不合作,怎么可能搭出个漂亮的房子呢。
排产这一块也是个大麻烦。
我感觉好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排产。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订单碎片化、品种多样化。
我之前见过一个企业,他们死脑筋按照老办法,结果交货期老是延误,客户都不满意了。
咱们得学会灵活排产,有必要上一些先进的排产软件。
不过我得承认,这种软件价格可能不便宜,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是个挑战。
但是你可以找一些开源的软件或者简化版的试试,虽然功能可能没那么全,但总比没有强。
人员的安排也不能忽视。
制造业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优化与改进
![制造业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优化与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c669b8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3.png)
制造业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优化与改进优化和改进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计划与调度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如何进行优化和改进,以实现更有效的生产计划和调度。
一、确定生产目标和需求在制造业企业中,首先要明确生产目标和需求。
这包括确定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和时间要求。
只有明确了生产目标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计划和调度的优化。
二、集成信息系统为了实现生产计划和调度的优化,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将销售、采购、生产等环节进行集成管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建立合理的生产计划模型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是优化与改进的基础。
企业可以利用传统的计划编制方法,如PDM和MRP,结合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生产计划模型。
通过对生产工艺、设备利用率、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分析和优化,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
四、实施自动化生产调度在优化和改进生产计划与调度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尝试引入自动化调度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根据产品种类、数量和时间要求,自动分配生产资源和调度工作人员,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五、优化生产过程管理优化和改进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计划与调度,还需要注重生产过程的管理。
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如优化生产线布局,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更新等,以优化生产过程并提高生产效率。
六、持续改进和实施优化和改进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计划与调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企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管理方法和流程,并将其付诸实施。
只有保持不断的改进和持续的优化,才能使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调度达到更高的水平。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在优化和改进生产计划与调度方面,可以从确定生产目标和需求、集成信息系统、建立合理的生产计划模型、实施自动化生产调度、优化生产过程管理以及持续改进和实施等方面入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更有效的生产计划和调度。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19b52d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f.png)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目标,对生产过程中各节点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资源配置、产能优化等方面,其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是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环节。
生产计划管理主要包括生产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进度跟踪等。
企业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能够提前预计市场需求,合理调配生产资源,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生产计划管理时,企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 建立健全的销售预测系统,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动态,预测未来销售量,为生产计划提供依据;2. 加强与供应链的协同,与供应商、物流公司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信息,确保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顺利执行;3. 优化生产计划制定流程,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根据不同产品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包括生产设备管理、生产质量管理、生产效率管理等。
针对生产过程控制管理,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改善措施:1.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2.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流程,通过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等手段,确保产品质量稳定;3. 运用先进的生产管理软件和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 建立良好的员工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和浪费。
三、生产资源配置管理生产资源配置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并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与进度管理能力提升
![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与进度管理能力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b501f3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d.png)
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与进度管理能力提升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与进度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个高效的生产计划与进度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
首先,制造型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生产计划系统。
生产计划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产需求预测、产能评估、订单分配、生产调度、库存管理等。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和产能的评估,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订单分配和生产调度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生产时间表,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另外,库存管理也是生产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链情况,合理规划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库存,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影响生产效率和资金利用率。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的生产进度管理系统。
生产进度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生产按计划进行,避免因生产进度延误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或者生产资源浪费。
生产进度管理的关键是实时监控和及时反馈。
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如ERP系统或者生产线监控系统,实时获取生产环节的数据和状态,根据这些数据和状态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生产进度正常进行。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生产进度管理的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对生产进度进行评估和激励,提高生产运营效率。
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与协调。
供应商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供应商管理可以保证原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质量稳定性,从而影响整个生产计划和进度的执行情况。
而客户则是企业生产的终端需求方,与客户的沟通和协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并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进度,以满足客户需求。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和积极的客户服务体系,建设一个良好的供应链网络,以确保生产计划和进度的顺利执行。
综上所述,制造型企业生产计划和进度管理能力提升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制造业经营计划管理提升方案
![制造业经营计划管理提升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e6958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a.png)
制造业经营计划管理提升方案大家都知道,制造业嘛,大家一说就会想到大机器、流水线、车间的嗡嗡声,这些看似高大上的东西背后,其实是精细的管理和计划在支撑着整个产业运转。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管理计划就像是书架上的书,摆在那里,一年到头都没翻过几次,甚至偶尔还会被灰尘盖住。
嗯,制造业的经营计划,往往是个“纸上谈兵”的存在,不少企业在实施上就掉了链子,结果就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成本飙升。
嘿,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对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提升制造业经营计划管理,让它不再是摆设,真正发挥作用。
先说说,企业管理计划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嗯,说白了,就是“计划、执行、反馈、调整”四个字。
你说这四个字是不是很简单?不简单!计划你得做得精确,执行得得力,反馈得及时,调整得到位。
说这四个字容易,做到每个环节都顺利,真是需要一番功夫。
不过,别急,咱们一个个来分析,看看怎么提升。
计划得精准,才能避免事倍功半。
你看,做生意嘛,光有热情和冲劲是不够的,得有个靠谱的方向。
做经营计划,就像是开车,方向盘不准,油门再猛也是白搭。
很多企业啊,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常常是临时抱佛脚,一到年底、季度末才急急忙忙地去做个计划,结果一个个都像“开车找方向”的小白,搞得乱七八糟。
计划的精确度非常关键。
咱们要搞清楚市场的需求,了解自己生产能力的上限,搞明白供应链的节奏,明白自己资源的优劣,做个可操作的计划,别想一夜暴富。
接着说执行。
你想啊,一个好计划如果执行不到位,最后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执行力差的企业,就像那种“打了酱油不吃醋”的人,做事没力度,遇到困难就放弃。
制造业的执行力不单单是看你能不能按时交货,能不能按要求生产,更多的是看你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管理细节。
如果你车间的管理像是“军训”,大家都心不甘情不愿,那你就等着看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甚至员工流失吧。
所以,企业的管理者要知道,执行力的提升其实是要通过员工的激励,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才能做到。
生产计划管理改进和提升建议
![生产计划管理改进和提升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6a7464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1.png)
生产计划管理改进和提升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生产计划管理改进和提升的经验。
我觉得首先得从数据收集这块抓起。
以前我就没太重视这环节,导致后面计划老是不稳。
就好比你做饭,你得先知道家里有多少米多少菜才能决定做什么大餐吧。
咱生产也是一样,原材料的数量、设备的状况、人员的技能和数量这些数据都得摸清楚。
我之前所在的工厂,就是因为没有准确统计设备的维修周期和故障率,结果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把这设备排得满满当当,结果一到生产就出故障,整个计划全乱套了。
所以啊,精准的数据收集很重要。
哦对了还有需求预测。
这玩意可太难搞了。
市场需求那是变幻莫测的。
我感觉这得综合各种因素,像过往的销售数据、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动态啥的。
就跟炒股似的,你得看各种消息面技术面才能决定啥时候下手买入卖出。
我之前干活的地方,只看以往的销售数据做预测。
结果市场突然出来新的流行趋势,我们生产的东西就没人要了,积压了好多库存。
这时候要咋办呢?我觉得除了传统的分析方式,可以多和销售人员、经销商沟通,他们可是在一线接触客户的人,他们能给很多有用的情报。
再就是资源的分配了。
我觉得这要做到合理平衡就很不容易。
人力、物力都要兼顾。
比如某一道工序很复杂,需要高技术水平的工人,那你不能把新手安排过去。
之前我们有个项目,没注意这个事儿,就为了赶进度,安排了很多新员工到关键工序,结果出来一堆次品,还得返工,耗时耗力。
这时候要是把人力资源重新调配下,让经验丰富的工人带一带新员工,效果肯定会好很多。
不过我得承认,这些建议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
但是我觉得多参考一些成功企业的案例很有帮助,比如说丰田的生产模式里就有很多关于生产计划管理高效的经验,有空可以去看看有关丰田管理的书籍或者研究一下他们的案例。
还有沟通环节。
在生产计划管理里,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就像是人的神经系统一样重要。
如果研发部门改进了产品设计,但是没有及时通知生产部门,那生产出来的东西搞不好就不符合新要求了。
论制造企业实施生产管理有效措施
![论制造企业实施生产管理有效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ffbe6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c.png)
论制造企业实施生产管理有效措施制造企业实施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是确保企业生产运营高效、灵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制造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措施。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基础,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物料供应、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销售预测等手段,预估市场需求量,并根据生产能力和资源状况确定最优的生产计划。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实现动态、准确的生产计划。
第二,优化生产过程。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精益生产、6σ管理、质量管理等方法,不断改进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企业可以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采用流程优化、作业标准化等措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浪费和缺陷。
企业还可以培训员工,提升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增强生产线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第三,加强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制造企业实现高效运作的关键。
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的高度透明和稳定可靠。
同时,制造企业还可以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和仓储管理技术,实现物料的及时供应和库存的精确控制。
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物料采购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客户满意度。
第四,注重质量管理。
优质产品是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企业可以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企业可以建立质量检测和控制机制,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全过程、全要素的检测和控制。
同时,制造企业还可以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降低不合格品数量和质量风险。
第五,提升员工素质。
员工是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企业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团队协作机制,鼓励员工间的合作与分享,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制造业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优化与控制
![制造业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优化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3bda0e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6.png)
制造业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的优化与控制现代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如何进行有效的生产计划与调度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优化与控制两个方面探讨制造业企业生产计划与调度的方法与策略。
一、优化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计划是指通过合理规划生产资源和时间,使生产过程最大化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最小化成本。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优化方法:1.预测与需求管理:企业应通过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建立合理的需求管理机制。
基于市场数据的预测模型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把握需求变化趋势并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2.流程改进: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采用精益生产或六西格玛方法来减少浪费和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和交付速度。
3.排程算法:排程算法是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工具,能根据资源约束、生产规模和订单优先级等因素进行优化。
常用的算法包括先进规划与调度(APS)和约束满足规划(CSP)等。
二、调度控制调度控制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对生产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调度控制方法:1.基于约束的调度:通过制定约束条件,避免出现生产资源过载或过剩的情况。
例如,可以通过限制每个生产线的最大产能和设定任务完成期限等来控制生产进度。
2.即时响应能力:建立灵活的生产调度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并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做出快速调整。
例如,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生产数据,及时调整生产任务和资源分配。
3.调度优化系统: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优化算法,建立集成的调度优化系统。
该系统能够综合考虑任务优先级、资源约束和生产效益等因素,快速生成最优的调度计划。
三、优化与控制结合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优化与控制往往需要相互结合,共同实现生产计划与调度的有效管理。
以下是几种实践案例:1.生产计划与库存管理: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定期盘点库存,能够控制生产成本和库存风险。
例如,通过准确预测需求和合理分配生产任务,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物料浪费。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49dbb4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6.png)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制造型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进行深入的生产管理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本文将从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提升制造型企业的竞争力。
一、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的基础。
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保障生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成本。
很多企业在生产计划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生产计划不合理、缺乏弹性,导致了生产线平衡能力不足,生产进度无法保障等现象。
为了改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应用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加合理的生产计划,提高生产线的平衡能力,确保生产进度的协调和保障。
2.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企业应该建立起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机制,以便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产品的及时交付。
3.提高生产计划的灵活性。
生产计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线的柔性,来提高生产计划的灵活性。
二、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制造型企业最核心的环节,也是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生产线不稳定、产能利用率低、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问题。
1.优化生产工艺。
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工艺装备,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
2.加强生产线管理。
企业应该加强对生产线的管理,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3.实施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一种通过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的生产管理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精益生产,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三、物料管理物料管理是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物料管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货期。
很多企业在物料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物料库存过多、物料进货周期过长、仓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https://img.taocdn.com/s3/m/509a1e2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b.png)
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分析与改善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制造型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一、生产管理的分析1. 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计划与调度是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
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计划常常会受到订单波动、原材料供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计划无法按时完成。
调度不合理也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产能浪费。
2. 生产设备管理生产设备是制造型企业的核心资产,对设备的合理管理对于生产效率有着重大影响。
许多制造型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比如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故障频繁等,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下降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3.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制造型企业的另一重要资源,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成本增加等问题。
以上问题都制约着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
针对生产计划与调度的问题,制造型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善:(1)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软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生产计划。
(2)建立灵活的生产调度系统,能够根据订单变化、原材料供应情况等实时调整生产计划。
(3)强化供应链管理,与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以确保原材料的供应。
(1)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保养体系,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
(3)建立设备故障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修理,避免因故障导致生产中断。
(1)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2)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减少员工流动。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提高生产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143c9c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8.png)
加强生产计划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生产效率。
而要实现高效率生产,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加强生产计划管理。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生产计划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行探讨。
一、完善生产计划制订流程生产计划作为生产活动的指导,其制订流程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规范的生产计划制订流程。
首先,要明确生产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产能规模和生产周期。
其次,要进行原材料和设备的充分调研,确定生产资源,并制订相应的采购计划。
最后,按照确定的生产目标和资源计划,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生产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二、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传统的手工填写生产计划容易出现数据错误和信息不及时的问题,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企业应该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的自动化和数据的实时化。
信息化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计划的精细化和优化,减少人为错误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物料管理、排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三、加强沟通协调生产计划的制订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沟通和协调合作。
生产部门需要与营销部门、采购部门等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供应情况,确保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也至关重要,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避免生产计划的延误和失误。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沟通协调机制的建设,明确部门职责和沟通流程,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水平和效率。
四、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是衡量生产计划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计划执行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提供依据。
企业可以制定相关指标,如生产任务完成率、生产周期缩短程度、生产成本节约情况等,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生产计划管理。
提升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提升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9514264cc7931b765ce1598.png)
提升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措施生产计划管理在促进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企业要以生产管理作为一项有效的契机,强化管理,努力改善当今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而实现飞速发展,为未来的良好运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保障。
1生产计划管理概述生产技术管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从广义概念分析,生产计划管理以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为对象,涵盖产品制造相关的各个环节;从狭义概念分析,生产计划管理是以产品生产的基本过程为对象,其中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计划于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和实行一级生产调度工作等。
2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现状与问题(1)投产时间滞后、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
订购单位是企业生产的保障,也是产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企业与订购单位签署了合法的协议或合同之后,企业才会开始对产品进行生产。
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合同的签订需要经历一个及其漫长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投产时间滞后。
在投产初期,就可能会已经减慢了产品生产的进程,即使采取增加工人数量,延长工作时间等措施,也难以保证产品的生产;加之基础数据不足,生产效率不高,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这使得制造企业生产部门陷入混乱和疲乏,在企业关系中常处于被动的局面。
(2)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不规范、奖惩不分明。
事实证明,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不健全、缺乏严格的奖惩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带动起来等因素会致使其工作效率低下,业绩不突出。
在处理问题事件时,部分企业内部缺乏明确的管理措施,处理手段也较为随意,不同的管理者也会相应给出不同的方案,最终处理结果的差异化导致员工态度散漫,直接影响了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
(3)信息不共享,数据到处找;库存堆得高,资金占不少。
部分制造企业缺乏公共的交流平台,各部门之间互不往来,导致信息阻塞与隔断,投资生产部和物资供给部没有实现良好的信息共享,这直接阻碍了产品生产的顺利进行。
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的措施探讨
![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的措施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f636e77caaedd3383c4d3fe.png)
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的措施探讨[摘要]企业管理与生产管理的核心办法是过程方法(流程再造或优化),而对生产管理来说还需要继续具体化、模式化,从而实现管理思维透明化、简单化,以便沟通、记忆、学习,最终提高企业执行力。
本文主要针对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提出了促进生产计划有效实施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计划;合同评审工业企业管理必须承担和完成三项相关的重要任务:首先是实现盈利的目的,这是每个企业的核心所在,也是保证企业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是充分利用人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工作,以达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三是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本质与企业的存在价值的决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其价值,扩大和增加企业对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才能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工业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具体的管理职能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组织、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调度与统计、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现场管理、成本管理的作用的。
本文着重谈谈生产计划管理。
一、企业生产计划月度生产主计划流程是一个企业连接市场客户需求和生产供应能力的枢纽。
主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考虑材料供应、财务资源和生产能力( 技术能力) 的限制条件之下,制定最优化的生产供应计划,从而完成预期的业务目标。
1.合同评审1.1、常规产品的合同评审与签订①对产品质量或技术方面上无特殊要求的订单(包括零部件) , 营销部(业务员)收到客户订单时,应及时与物供部确认产品库存量是否能够满足该订单的订货数量,如确认产品库存量能够满足其要求, 同时与生产部确认能够满足交货期后,即可接受订单。
如确认库存量不能够满足其要求,应立即组织生产部、物供部对交货期要求进行评估后直接会签《合同评审表》,确认能够满足交货期要求后即可接受订单,对交货期要求需作调整的,由营销部(业务员)与客户沟通并得到客户同意后方可接受订单并核实后签订。
新时期下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重点与有效措施-生产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新时期下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重点与有效措施-生产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9d80b4b307e87100f696a8.png)
新时期下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重点与有效措施-生产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前言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当中脱颖而出,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取得长足发展,这些都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
而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当中,生产计划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问题。
面临着新时期新形势,制造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生产计划管理方式,加快改革创新步伐,适应当下经济形势发展,这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 新时期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特点新时期下,市场竞争的核心力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竞争因素的变化。
(1)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速度加快,产品被消费者接受和青睐的生命周期的缩短。
产品在市场存在的时间因此的缩短,这对于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有着严重的影响。
就拿众所周知的苹果手机来说,IPhone6 以及Iphone6plus 上市,Iphone5 及Iphone5s 的销售量以及销售价格缩减,甚至之前的Iphone4 及Iphone4s 的价格和销量更是达到了更低的标准。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新产品对于市场的抢占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率先抢占市场,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和利润。
(2)产品种类数量剧增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直接影响了产品种类数量的巨额增加,这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将意味着新的商机和挑战。
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就需要制造企业能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产品品类以及生产计划。
(3)产品质量和服务要求增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不单单局限于产品的种类,更多的注重于产品的质量。
一种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必须要保证其质量也是非常优越的。
而新时期下,质量包含着多方面的含义,例如产品性能、功能都属于产品质量中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人们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也越发的关注,只有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企业,才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措施探讨
作者:刘言哲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第06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因此,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在制造企业发展和运营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
基于此,本文笔者将着重对生产计划管理的一般概念简要介绍,对影响当前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诸多问题进行剖析和解读,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制造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041
0 引言
生产计划管理是以盖勒普MES与生产计划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根据工厂的实际运营状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其进行生产管理的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项科学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方式,以实现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为最终目的。
而从当今制造业市场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来看,制造公司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清晰市场定位与市场风向,生产计划管理则是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有力武器。
1 生产计划管理概述
生产技术管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从广义概念分析,生产计划管理以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为对象,涵盖产品制造相关的各个环节;从狭义概念分析,生产计划管理是以产品生产的基本过程为对象,其中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计划于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和实行一级生产调度工作等。
2 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现状与问题
(1)投产时间滞后、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
订购单位是企业生产的保障,也是产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企业与订购单位签署了合法的协议或合同之后,企业才会开始对产品进行生产。
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合同的签订需要经历一个及其漫长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投产时间滞后。
在投产初期,就可能会已经减慢了产品生产的进程,即使采取增加工人数量,延长工作时间等措施,也难以保证产品的生产;加之基础数据不足,生产效率不高,
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这使得制造企业生产部门陷入混乱和疲乏,在企业关系中常处于被动的局面。
(2)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不规范、奖惩不分明。
事实证明,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不健全、缺乏严格的奖惩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带动起来等因素会致使其工作效率低下,业绩不突出。
在处理问题事件时,部分企业内部缺乏明确的管理措施,处理手段也较为随意,不同的管理者也会相应给出不同的方案,最终处理结果的差异化导致员工态度散漫,直接影响了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
(3)信息不共享,数据到处找;库存堆得高,资金占不少。
部分制造企业缺乏公共的交流平台,各部门之间互不往来,导致信息阻塞与隔断,投资生产部和物资供给部没有实现良好的信息共享,这直接阻碍了产品生产的顺利进行。
众所周知,产品生产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和多个环节的共同配合,要求较高的团队协作性。
而现今制造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在“闭门造车”,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极易出现问题。
3 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基础建设。
强化制造企业基础建设管理,要对基础信息和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全面准确地掌握制造企业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确保信息的流畅性和完整性。
而且还要具体掌握各个单位成员的基础管理、物资管理、数据管理、设备管理、合同管理等情况,清晰明确各单位的职能和功能,帮助管理部门优化管理系统,对企业的产品效率提升、物资准备、质量保障等各个因素进行确定,为产品生产建立良好的环境,进而促进今后产品生产有条不紊的运营。
(2)实施准时化生产计划。
产品完成的质量和时间都是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武器,更是市场运行的基本保障。
因此,制造企业应该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尽快确立科学系统的准时化方案,迎合市场发展的潮流,满足订购方的最先需求。
对此,制造企业可以优先采取“取料制”,这也就是说,产品生产不可再按照单一模式进行,每道工序之间也无需保证高度的一致性,即使前一道工序没有完成,制造企业也可以按照市场生产经验和公司生产预算开始后一道工序,只要保证两道工序订单要求的一致性即可。
采用这种生产措施,既可以解决时间滞后问题,又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为导向,达到了省工、省料、省时的目的,为制造企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3)强化企业生产计划执行管理。
要真正实现强化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就要从管理工作的三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牢抓生产环节。
生产车间应该根据企业确立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进行,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切不可拖泥带水,因为一点工作的拖延就会搅乱整个生产秩序。
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使其成为一种制度保障;第二,实时掌控生产进度。
技术部门要与监管部门通力合作,对影响工作进度的问题进行及时排查,确保生产有效有序进行;第三,加强企业对生产的控制力,杜绝窝工、消极怠工现象的发生。
(4)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制造企业要善于利用现今的科学技术,采用ERP系统为企业制定严谨准确地生产数据,减少人力劳动造成的误差;以科学技术代替脑力劳动,增加对机器设备的投资,减少对不必要的闲置人员的投资,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5)在企业内部开展精益管理工程。
企业要追求创新理念,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以精益理念为导向,减少成本投入,增大产品输出,加快产品生产进程,保证产品兼具质量与效率;同时,企业应尽快展开精益管理工程,加大对管理部门的建设和投入,为自身发展增添生机与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产计划管理在促进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企业要以生产管理作为一项有效的契机,强化管理,努力改善当今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而实现飞速发展,为未来的良好运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程金胜.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的措施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28).
[2]赵海燕.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改进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
[3]李美叶.浅论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25).
[4]赵胜军,张博,李焱.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生产计划管理的措施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5).
[5]党永刚.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研究[J].科技展望,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