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词译文
《蜀道难》译文参考李白《蜀道难》全诗译文及赏析
《蜀道难》译文参考李白《蜀道难》全诗译文及赏析《蜀道难》是由李白所创作的,全诗都可以说是在想象中完成的,因为诗人所写之蜀道并非眼前之蜀道,而是胸中之蜀道,想象中之蜀道。
蜀道之高,蜀道之险,也全乎出于诗人之想象,并把想象之景外化为实在之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蜀道难》作者:李白噫(yī)吁(xū)嚱(xī)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⑵,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⑶,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⑷,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⑸,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⑹,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⑺。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⑻。
青泥何盘盘⑼!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⑽,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⑾。
问君西游何(几)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⑿,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⒀,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若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⒁?剑阁⒂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⒃。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ǔn)血(xuè),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⒄,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⒅。
《蜀道难》注解⑴噫吁嚱:蜀方言。
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⑵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⑶尔来:从那时以来。
四万八千岁,夸张而大约言之。
李白写给友人的诗
李白写给友人的诗李白写给友人的诗有:1、《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2、《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苹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5、《送友人下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译文: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
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著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著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赏析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赏析见说香从路,崎怄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泰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
蚕丛:萄国的开国君王。
蚕丛路:代称入蛋的道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峭壁,山准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
云榜马头生:云气依傍著马头而上升翻腾芳树:开者香花的树木。
泰栈:由泰(今陕西省)入蜀的春流:春江水涨江水或指流经成都的郸江流江。
萄城:指成都,也可泛指描中城市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酒遥和命运。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尼不仕,曾在成部以卖卜为生翻译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岖艰险自来就不易谣行。
山岸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若马头上升鄙花树笼罩从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若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赏析: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的抒情诗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喉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嶂,不易通行。
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
它和《蜀道谁》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法迥然不同,这里只是平静地彩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
首联入题,的蜀道作进步的具体描画:“"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横道上走,山崖哨壁京如面而来,从人的验侧审送而起云与依磨若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
“起、”生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蜀道面显得峥嵘险阻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给蜀城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
芳树笼秦栈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的全诗赏析
芳树笼秦栈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的全诗赏析【诗句】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出处】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意思】山上茂密的春树枝叶婆娑,笼罩着由秦入蜀的栈道;山下春水环绕着成都,汩汩奔流。
“笼”字可谓诗眼,既刻画了蜀道树木的繁茂与高大,又和下文的“绕”字相对,远景近物相结合,犹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
【全诗】《送友人入蜀》[唐].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赏析】李白有名的《蜀道难》开篇第一句:“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把由秦入蜀道路的危拔、险峻写得惊心动魄。
《送友人入蜀》中要送别的友人,也是由秦入蜀,但朋友去向已定,身不由已,非走不可,诗人明白这一点,因此他没有必要把蜀道之难渲染得“使人听此雕朱颜”,反而以一种心境十分平和的口吻劝慰朋友,全诗流荡着一种安定稳当的情绪。
所以这首诗便以“见说”统领全篇。
“见说”是听说的意思,这两个字似乎漫不经心,随手拈来,实际上却包含着诗人对朋友很深的感情在里面。
他不愿意给未知自己前途吉凶的朋友,再增添一份忧虑,所以劝慰朋友:我曾听别人说,入蜀的路,崎岖难行。
诗人深知朋友听命于人,是非去不可的,因而不希望友人听了自己的话,踌躇不前。
这一联似乎起得很平淡,几乎不动声色,但仔细体味,却蕴蓄着诗人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
第二联便是“见说”的内容:蜀道之途,大山几乎是贴面而起的,流云飞绕马头。
诗人用一个“起”字,使山动态化了,似乎旅人行进在山路上,猝不及防,一座大山迎面立起。
第二句不说山如何陡峻高拔,只说“云傍马头生”,其山道奇险景状,如在目前。
但诗人又没有刻意进行艰深刻画,以免危言耸听,令友人驻足不前,岂不又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三联两句,诗人对蜀道险恶避而不谈了,转而说友人要登上芳草春树笼罩的秦栈,到那清清春水环绕的蜀地去了。
虽然前面“见说”了山路的险峻,这一联似乎有意把秦栈、蜀道美化、诗化,诗人不仅是劝慰,还有点鼓励友人到那春水拍流的蜀城去了。
送友人入蜀诗歌鉴赏
送友人入蜀诗歌鉴赏
以下是《送友人入蜀》的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写。
全诗通过对蜀道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担忧之情。
首联“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诗人听说蜀道崎岖难行,劝慰友人要小心谨慎,勇于攀登。
颔联“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描绘了蜀道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颈联“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描绘了蜀道周围的美丽春景,但却是孤独寂寞的场景,寓意着友人在旅途中将面临孤独和挑战。
尾联“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和险峻,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和关怀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和对旅途的艰辛的感慨,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佳作之一。
李白《送友人入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送友人入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诗】: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
②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
①见说:听说。
蚕丛:传说中古代蜀王之名,此处代指蜀地。
②秦栈:从秦入蜀的栈道。
③蜀城:成都。
④升沉:指功名得失。
⑤君平: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
【翻译】: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
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著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著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赏析】: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称的抒情诗。
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送友人入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
诗作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
语言简练朴实,分析鞭辟入里,体现了诗人文笔和思想都很成熟的特点。
【阅读训练】:(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4分)(4)、作者在最后一联中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做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山上蜀道景致,“绕”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
远景。
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
送友人入蜀的意思
送友人入蜀的意思
摘要:
1.送友人入蜀的背景和意义
2.送友人入蜀的文学价值
3.送友人入蜀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4.送友人入蜀的诗句解析
5.送友人入蜀的历史影响
正文:
送友人入蜀是中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描绘了作者送别友人前往蜀地的情景,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不舍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悠扬的语言,展示了送别场景的生动画面,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离别的酸楚。
送友人入蜀的文学价值在于它以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揭示了友谊和别离的主题。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感人至深的情感,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佳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送友人入蜀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他生活在唐朝盛世,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文人。
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和表达友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动人。
他的送友人入蜀一诗,正是他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友情。
送友人入蜀的诗句解析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
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对友人未来的担忧,以及对友人的勉励和祝福。
送友人入蜀的历史影响深远,它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送友人入蜀_诗词赏析_唐_李白
芳树笼lóng秦栈zhàn,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友人入蜀之处在秦地, 当为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 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 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
注释
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或指流经成 都的郫江、流江。 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 运。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 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译文
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自古以
来都崎岖艰险不易通行。人在栈道上走 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 傍着马头上升翻腾。花树笼罩着从秦入 蜀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已命中注定,用不着去 询问擅长卜卦的君平。
赏析
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的
抒情诗。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 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 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 的是要热爱生活。诗中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 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 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全诗首联平实,颔联奇 险,颈联转入舒缓,尾联低沉,语言简练朴实, 分析鞭辟入里,笔力开阖顿挫,风格清新俊逸, 后世誉为“五律正宗”。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
《送友人入蜀》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友人入蜀》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友人入蜀》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友人入蜀》原文及翻译赏析1送友人入蜀李白〔唐代〕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译文及注释译文: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自古以来都崎岖艰险不易通行。
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已命中注定,用不着去询问擅长卜卦的君平。
注释: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
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
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崎岖:道路不平状。
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
云傍马头生:云气依傍著马头而上升翻腾。
芳树:开著香花的树木。
秦栈: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
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
或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
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运。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赏析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的抒情诗。
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
诗中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
全诗首联平实,颔联奇险,颈联转入舒缓,尾联低沉,语言简练朴实,分析鞭辟入里,笔力开阖顿挫,风格清新俊逸,后世誉为“五律正宗”。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
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
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
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法迥然不同,这里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
李白的殷殷友情——送友人入蜀
李白的殷殷友情——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释读听说蜀道崎岖险阻,到处峰峦叠嶂,不易通行。
山迎着人面,兀然壁立而起;云依着马头,不断翻涌蒸腾。
峭岩上,密密匝匝的山树,苍苍茂茂的浓荫,笼罩着奇险的栈道;而流经蜀城的条条春水,迂曲逶迤地绕城而去。
个人仕途的升沉进退,都早成定局,又何必去问询善于卜卦的君平呢?猜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诗人你发自肺腑的咏叹。
此番友人将历蜀道而入蜀城,作为挚友,你自然还须叮嘱再三。
蜀道之险,险在于山:峰峦道道,横阻在前;峻岭连绵,迎面拔起,直入云端。
蜀道之险,险在于路:迂回崎岖,猿猱愁攀;深渊万丈,云蒸雾腾于脚边。
蜀道之险,险在于栈道:狭窄、陡折、峻隘而高危,远远望之,令人心寒。
当然,蜀道因其险,也险得风光殊异,瑰丽无限。
要知道,经历一番跋涉之苦,劳顿之疲后,锦江春水绕城环护,那旖旎的美景,无疑就是对行者的褒奖,对旅者的抚慰!唉,既然有如此惊心动魄的旅历,又有如此美景的赏赐,友人你又何必再去计较自己的得失,何必再去理会仕途的升沉进退呢?既然“升沉应已定”,友人你又何必牵念于心,记挂于怀呢?大好河山任逍遥,绮丽风光任欣赏,不如就此分手,各奔前程吧。
朋友,去途艰险,请好自珍重!去途虽险,却有美景天赐,异趣嘉赏!劝慰友人,自是洒脱;关乎自己,则难舍难弃。
世人如此,诗人你也不能免俗。
可见,升沉进退是何等的威力,既关乎个人的声誉,有关乎远大的前程,只是诗人你自有你不能放弃的道理,非我等平庸之辈可及。
赏读李白的这首五律送别诗,写得清新俊逸,工丽流转。
尤其中间两联对仗,精工严整,境界奇美,气韵飞动,意蕴丰厚。
蜀山的险峻崔嵬,蜀道的迂曲盘旋;山崖壁立千仞,迎面而来;云雾升腾翻卷,置人恍若腾云驾雾一般。
“起”、“生”、“笼”、“绕”四个动词的遣用,生动传神,神采飞扬。
正是字凝句炼、词工句丽的典范!两联相较,前者语意奇崛,极言蜀道之艰险;后者描写姝丽,尽道沿途风景之可观。
李白古诗《送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优秀)
李白古诗《送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优秀)送友人入蜀篇一[唐] 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送友人》译文鉴赏及赏析篇二《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友人》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
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送友人》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送友人入蜀》解析
《送友人入蜀》解析
《送友人入蜀》解析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像丰富,流转自然,音韵和美,体格多变。
【字句浅释】
解题:此诗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是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李白在长安送朋友到四川时所写的送别兼抒情诗。
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
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
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
云傍马头生:云气依傍著马头而上升翻腾。
芳树:开著香花的树木。
短而情长。
此诗风格俊逸而清新,前人推为“五律正宗”。
对仗两联,精工严整、富於变化。
“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
送友人入蜀
•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 • 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 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 • 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 12.分析一下颔联中“起”“生”的表达 效果?
• 起:山峰迎面而起。 • 生:云气升起翻腾。(步骤一)释字意
• 描述蜀道层峦叠嶂,迂回盘绕,峭壁山崖像迎 面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云气缭绕,傍着马头 升起翻腾的情状。(步骤二)描景象
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
• ⑷云傍马头生:云气依傍著马头而上升翻腾。 • ⑸芳树:开著香花的树木。秦栈:由秦(今
陕西省)入蜀的栈道。
• ⑹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 • 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 ⑺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
运。
• 译文 • 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 • 崎表现了栈道的狭窄 、险峻、高危.(步骤三)明作用
• 13.鉴赏颈联中“笼”字妙处?
笼:笼罩。(步骤一) 准确的描写了树木繁茂幽深、峰壑
起伏陡峭的景象(步骤二、三)
• 14.尾联用君平典,有何用意?// • 作者在最后一联中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
情,请你做简要分析??
• ---作者借用君平的典故,意在委婉的劝 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也寄 寓作者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 慨。
送友人入蜀
• 【注】 • 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
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 的排挤。
• ②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 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 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
• 注释 • ⑴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蚕丛:蜀
国的开国君王。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 ⑵崎岖:道路不平状。 • ⑶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
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词赏析
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词赏析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称的抒情诗。
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
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
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
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的感叹句“噫吁?剑?:醺咴眨?竦乐?涯延谏锨嗵臁笨?迹?捶ㄥ娜徊煌??饫镏皇瞧骄驳匦鹗觯??一故恰凹?怠保?缘煤芪?瘢?肴晃藜!J琢?胩猓?岢鏊捅鹨狻rチ?汀捌獒?灰仔小钡氖竦雷鹘?徊降木咛迕杌??/p>“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象是腾云驾雾一般。
“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
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
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
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
“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
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
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
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
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
《送友人入蜀》:友人的蜀道
《送友人入蜀》:友人的蜀道
亲爱的朋友,当你决定踏上入蜀的道路时,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呐。
还记得咱俩一起去逛集市那次不?人多得哟,挤来挤去的。
我扯着嗓子跟你说:“你这去蜀道可别像这集市一样乱了阵脚。
”你笑着回我:“放心吧,啥场面我没见过。
”
这蜀道难走那可是出了名的。
我跟你细细讲,就上次我家隔壁那大叔回来,跟我们唠嗑,说那蜀道啊,弯弯曲曲,有的地方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旁边就是悬崖峭壁,深不见底,看得人心惊胆战。
他还说有一处山路,那坡度大得吓人,爬上去累得气喘吁吁,下来的时候腿都发软。
我拉着你的手,千叮咛万嘱咐:“朋友啊,这一路上你可得小心,别着急,累了就歇歇。
”你拍着我的肩膀说:“知道啦,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
现在,你就要走了,我真心希望这一路你能顺顺利利的。
等你到了蜀地,一定要给我讲讲那里的美景和趣事。
朋友,一路平安,我会在这里等你回来分享你的蜀道之旅。
送友人入蜀_诗词赏析_唐_李白
注释
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或指流经成 都的郫江、流江。 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 运。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 在成岖艰险不易通行。人在栈道上走 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 傍着马头上升翻腾。花树笼罩着从秦入 蜀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已命中注定,用不着去 询问擅长卜卦的君平。
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
送友人入蜀shǔ
唐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qí岖qū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lóng秦栈zhàn,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友人入蜀之处在秦地, 当为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 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 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
赏析
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的
抒情诗。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 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 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 的是要热爱生活。诗中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 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 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全诗首联平实,颔联奇 险,颈联转入舒缓,尾联低沉,语言简练朴实, 分析鞭辟入里,笔力开阖顿挫,风格清新俊逸, 后世誉为“五律正宗”。
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词赏析
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词赏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词赏析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著称的抒情诗。
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
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
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
它和《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法迥然不同,这里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
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
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腾,象是腾云驾雾一般。
“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
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
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
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
“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
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盛芳茂的景象。
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
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
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旎,有如一幅瑰的蜀道山水画。
送友人入蜀的诗意与鉴赏
送友人入蜀的诗意与鉴赏《送友人入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的抒情诗。
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送友人入蜀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诗送友人入蜀之处在秦地,当为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
原文:《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
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
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崎岖:道路不平状。
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突兀而起。
云傍马头生:云气依傍著马头而上升翻腾。
芳树:开著香花的树木。
秦栈: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
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
或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
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运。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诗意: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自古以来都崎岖艰险不易通行。
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着从秦入蜀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已命中注定,用不着去询问擅长卜卦的君平。
鉴赏:这是一首以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称的抒情诗。
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
诗中既有劝导朋友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中之意,又寄寓诗人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层感慨。
全诗首联平实,颔联奇险,颈联转入舒缓,尾联低沉,语言简练朴实,分析鞭辟入里,笔力开阖顿挫,风格清新俊逸,后世誉为“五律正宗”。
全诗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
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词译文
送友人入蜀
唐代: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译文
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
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注释
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
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
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
崎岖:道路不平状。
山从人面起:人在栈道上走时,紧靠峭壁,山崖好像从人的脸侧
突兀而起。
云傍马头生:云气依傍著马头而上升翻腾。
芳树:开著香花的树木。
秦栈: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
春流:春江水涨,江水奔流。
或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
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升沉:进退升沉,即人在世间的遭遇和命运。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友人入蜀之处在秦地,当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
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