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动负荷

合集下载

重点难点:体力工作负荷

重点难点:体力工作负荷

第八章体力工作负荷重点与难点分析1. 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

此节的若干概念是重点。

(1)产能是指在人体内补充ATP的过程。

一般产能来自三种途径:① ATP-CP 系列;②需氧系列;③乳酸系列。

在大强度活动时,ATP-CP系列产能速度极快,但磷酸肌酸CP在体内贮量有限,维持时间极短,在中等劳动强度条件下,糖和脂肪在氧的参与下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虽然产能速度不快,但是几乎不受限制,在大强度劳动时,靠无氧糖酵解快速产能予以支持,因为产生乳酸,故称乳酸系列。

目前认为乳酸是一种致疲劳性物质,所以也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2)能量的产生与消耗,可以从人体耗氧量的变化反映出来,为此必须能够认知和表述氧需、氧上限和氧债等概念。

氧需是指单位时间内所需要氧量,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其次决定于呼吸器官的功能。

氧上限是指血液在单位时间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

氧债是指氧需与供氧量之间的差值。

肌肉等长收缩为主的作业称为静态作业或静力作业。

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很容易疲劳。

2. 体力劳动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

动力定型的概念及其规律是重点。

动力定型又称习惯定型,是指长期在同一环境中,从事同一项作业活动,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渐形成该项作业操作的自觉习惯的逻辑平衡潜意识。

动力定型虽然建立困难,但一经建立,对提高作业能力极为有利。

建立动力定型需循序渐进,若改变动力定型也不可操之过急,必须选行重新训练。

始动调节作用是指从开始该项作业时起,机体各器官适应该作业需要的现象。

心率、血压、血液成分中的血糖和乳酸的变化,能反映劳动强度和疲劳程度的变化,运用生理系统指标分析人体的生理状态十分必要,但因涉及生理知识,又是难点。

3. 能量代谢及劳动强度的划分。

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难点。

基础代谢量是维持生命的必须代谢量,生理学上规定:在室温 20 ℃条件下,被测者处于清醒、空腹(食后10h 以上)、安静卧床时能量消花量,单位是KJ/h 。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Ⅱ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Ⅳ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具体计算方法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

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

表A1 劳动时间测定记录表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根据表A1的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别计量从事各类劳动与休息时呼出气的体积,按表A2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表A2 能量代谢率测定记录表劳动强度指数Ⅰ计算方法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I=3T+7M式中:Ⅰ——劳动强度指数;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分)/工作日总工时(分)(%);M——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2);3——劳动时间率的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

注:净劳动时间,为一个工作日除去休息及工作中间暂停的全部时间。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

人因工程学 第8章体力工作负荷

人因工程学 第8章体力工作负荷
第八章 体力工作负荷
本章内容
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 作业时氧耗动态 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案例:煤矿工人体能负荷与工伤事故关系研究
第一节
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
人体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有三个:力量、耐力和能量 代谢,三者联系密切。
本节将着重介绍人体活动的力量特征和耐力特征。
∑[各单项劳动占用的时间(min)] =——————————————————×100 工作日总工时(min)
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
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
3.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3)体力劳切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T· S· 10 M· W·
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二、 体力工作负荷的测定
(二)生化变化测定 经常的测定项目:乳酸和糖原的含量。体力负荷对人体尿蛋 白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即所谓的“运动性尿蛋白”现象。 (三)主观感觉测定 主观感觉测定是通过如图8-6所示 的自认劳累分级量表进行评价。经过 多次修改,目前普遍使用的是15点 (6—20点)量表,该量表的特征是 要求操作者根据工作中的主观体验对 承受的负荷程度进行评判。
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
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如表8-10所示。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Ⅰ Ⅱ Ⅲ Ⅳ
≤15 >15~20 >20~25 >25
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
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
3.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1) 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体力工作负荷换算标准

体力工作负荷换算标准

b) a)














图10 氧债及其补偿
8.3 能量消耗及氧耗
二.氧耗量的测定与计算
○ 人体的能耗与氧耗成正比。可以从人体消耗的氧量上反映能量代谢。
“相对代谢率” RMR可以通过氧耗计算: RMR=(作业耗氧量-安静耗氧量)/基础代谢耗氧量
○ 作业时耗氧量可以在作业中直接测定。通过呼出的气体的化学成分分析。 ○ 基础代谢耗氧量可以通过体重、身高计算的体表面积查表8-7得。
说明
控制下坡速度 全刹车 紧急全刹车
8.1 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
01
二.
手的操纵力 坐姿手操纵力 规律: 右手力量大于左手; 拉力大于推力; 向下的力略大于向上的力; 向内的力略大于向外的力。
02
图2 坐姿工作时不同角度的臂力 测定
8.1 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
1
立姿手操纵力
2
规律:手臂的最大拉力产生在肩的下方 180°的方位上,
常见手部操纵动作及其力量极限
图6 常见手部操作动作及其力量极 限推荐值(单位 9.8N)
8.1 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
二. 脚部力量 一般坐姿时,右脚最大蹬力平均可达2568N,左
脚为2362N;膝部伸展角度在130~150°或 160~180°之间时,脚蹬力最大。 脚力控制器的操纵力最大不应超过264N。 操作频繁的作业应考虑双脚交叉作业。
100~125 37.5~38
1.5~2.5
31.4~ 41.9
125~150
38~38.5
2.0~2.5
41.9~ 52.3
150~175 38.5~39

第二章 体力工作负荷(新)

第二章 体力工作负荷(新)

作业时的氧耗动态
氧需——单位时间所需的氧量叫做氧需(氧需能否得 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氧上限——血液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应的最大氧量叫 做氧上限(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3L/min,有锻 炼者可达到4L/min)。

第二章 体力工作负荷
一、氧债及其补偿
氧债:氧需和供氧量之差(如图)。
第二节 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
第三节 作业时的氧耗动态

能量产生和消耗可以从人体消耗的氧量上反应出来。 作业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劳动强度大小,劳动强度越 大,需要氧量也越多。 因此,以体力为主的作业,可以利用人在作业中的耗氧量 计算作业时耗能量。

第二章 体力工作负荷
第三节
一、氧债及其补偿

第三节
作业时的氧耗动态

任何作业均含有静态作业成分,它可随着劳动姿势的 改变、操作熟练程度及工具的改进而减少。

肌肉在没有负荷而自由缩短的情况下,肌肉的长度缩短而 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动态作业——是靠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作业动作的 。

第二章 体力工作负荷

静态作业时氧消耗规律
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但容易发生疲劳。 即使劳动强度很大,氧需也达不到氧上限,通常每分钟不超过1L。 但在作业停止后数分钟内,氧耗不像动态作业那样迅速降低,而 是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到安静水平。具体如图所示。
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
第二章 体力工作负荷
三、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如表2-5所示。
表2-5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第五节 劳动强度分级
第二章 体力工作负荷
二、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

体力劳动-文档资料

体力劳动-文档资料

第二节
一、基础代谢量
体力劳动强度的衡量
基础代谢量,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平卧状态)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 的能量。
基础条件:
人清醒而极安静(卧床)、空腹(食后10h以上)、室温 20摄氏度左右。
基础代谢率(B):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耗能
第二节
体力劳动强度的衡量
我国人正常的基础代谢率平均值(kJ/m2· h) 年龄 11-15 16-17 男性 195.5 193.4 女性 172.5 181.7 18-19 166.2 154.1 20-30 31-40 41-50 51以上 157.8 158.7 154.1 149.1 146.4 142.4 142.4 138.6
第二节
体力劳动强度的衡量
正常人的基础代谢率比较稳定,一般不超过正常平均值的15%。 我国人体表面积的公式为: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平均值(B)×人体表面积(S)× 持续时间 (t)=BSt
第二节
二、安静代谢量
体力劳动强度的衡量
安静代谢量是指机体为了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消 耗的能量。 安静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和为维持体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所 增加的代谢量两部分。通常以基础代谢量的20%作为维持体位平 衡及某种姿势所增加的代谢量,因此,安静代谢量应为基础代谢 量的120%。安静代谢率记为R,R=1.2B。
体力劳动强度的衡量
轻 O.5~ 1.0 10.520.9 75~100 中等 1.0~ 1.5 20.9~ 31.4 100~ 125 重 1.5~ 2.0 31.4~ 41.9 125~ 150 很重 2.O~ 2.5 41.9~ 52.3 150~ 175 极重 2.5~

体力工作负荷的知识结构图

体力工作负荷的知识结构图
人体活动力量 体活动的耐力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
以相对代谢率指标分 级 以能耗量指标分级
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
体力工作负荷的定 义
体力工作负荷的测定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安静代谢量 能量代谢量
基础代谢量
劳动强度分级
以氧耗、心率等指标分 级
最大能量消耗界限
体力疲劳及其分类
疲劳的产生与积累
相对代谢率 RMR 相对代谢率资料
体力作业时的能耗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疲劳产生的机理 疲劳测定方法
氧债及其补偿 静态作业的氧需
作业时的氧耗动态
疲劳的一般规律 降低疲劳的途径
氧耗量的测定与计 算
体力工作负荷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Ⅱ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Ⅳ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关于劳动保护的规定1、国家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的劳动有哪些?(一)矿山井下作业以及人工锻打、重体力人工装卸冷藏、强烈振动的工作;(二)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三)国家标准规定的第四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四)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五)单人连续负重量(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六次以上)每次超过二十公斤,间接负重量每次超过二十五公斤的作业;(六)女职工在月经、怀孕、哺乳期间禁忌从事的其它劳动。

2、女职工在月经期间实行哪些特殊保护?女职工在月经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高空、低温和冷水、野外露天和国家规定的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从事以上工作的经期应尽可能调整其从事适宜的工作,如不能调整时,根据工作和身体情况,给予经期假1-2天,不影响考勤。

3、已婚待孕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有哪些?已婚待孕女职工禁忌从事铅、汞、苯、镉等作业场所属于《有毒作业分级》标准第Ⅲ、Ⅳ级的作业。

4、对怀孕女职工有哪些特殊的劳动保护?女职工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从事国家规定的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孕妇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承受原劳动的,应根据医务部门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安排其他劳动。

工程部门从事野外勘测工作及施工一线的女职工,应安排适当工作。

5、对怀孕的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有哪些?(1)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乙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2)制药行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乙烯雌酚生产的作业;(3)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过《放射性防护规定》中规定剂量的作业;(4)人力进行的土方和石方的作业;(5)伴有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如风钻、捣固机、锻造等作业,以及拖拉机驾驶等;(6)工作中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如焊接作业;(7)《高处作业分级》标准所规定的高处作业。

第七章 劳动负荷

第七章 劳动负荷
42千焦可达到的高度 11.5米 14.4米 13.2米 13.1米 15.5米
7.1.4 体力劳动的安排与应用
• 腰伤与搬运 搬运东西包含很大的静负荷,可以归类于 重体力劳动。这类劳动的主要问题不是工 作负荷对肌肉的影响,而是脊椎间脊椎盘 的负荷及其损伤,进而增加腰伤的可能性。 英、美、德等国发布的大量统计资料表 明,搬运是引发工伤事故的重要原因,搬 运会导致腰伤、脊椎病,甚至导致提前退 休。
国内关于劳动强度的划分
对应劳动 劳动强度级别 劳动强度指数

Ⅱ Ⅲ Ⅳ
轻劳动
中劳动 重劳动 极重劳动
≤15
~20 ~25 >25
T
工作日总工时 休息时息 持续1分钟钟以上的暂停时 间 工作日总工时
劳动强度的计算
表中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为: I=3T+7M 式中:I:劳动强度指数; T:净作业时间比率(%); M: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 (4.186×KJ/min· m2); 3:实际劳动率系数; 7:能量代谢率系数。
轻劳动
1.0-2.0
中劳动
2.0-4.0
重劳动 极重劳动
4.0-7.0 7.0以上
国际劳动局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等级 耗氧量/(l/min) 能量消耗/ (Kj/min) 心率/(beats/min) 很轻 ~0.5 轻 0.5~1.0 中等 1.0~1.5 重 1.5~2.0 很重 2.0~2.5 极重 2.5~
7.1.3 体力劳动效率
体力劳动种类
弯腰铲东西 拧螺丝 正常姿式铲东西
效率百分比
3 5 6
举重
转动手轮 用重锤 用背袱东西,不返回 上下梯子 扳动曲柄 上下楼梯 拉车 骑车
9
13 15 17 19 21 23 24 25

人因工程学第8章 体力工作负荷

人因工程学第8章 体力工作负荷
基础代谢量
能量代谢量=RMR基础代谢量+1.2基础代谢量=RMR 1.2基础代谢量
RMR 能量代谢率 安静代谢率 M R
基础代谢率
B
M B RMR R B RMR 1.2B RMR 1.2 B
第二节 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
体内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叫做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按机体所 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能量代谢量。
用能量衡量:最有效的步行速度是
每小时4-5公里, 当鞋子较重时降为每小时 3-4公里.
第三节 体力劳动效率
第三节 体力劳动效率
五、背东西的效率
背50-60公斤时效率最高!(考虑返回) 当负重是人的重量的35%, 速度为4.5-5 公里/•小时时效率最高. (不考虑返回)
第三节 体力劳动效率
第三节 体力劳动效率
第三节 体力劳动效率
注:能量消耗测量
卡路里计、呼吸热量计-庞大 加速度计-正在研究
第三节 体力劳动效率
三、锄头的效率
在软土地上,可旋转的锄头比常用的锄头的更有效. 但在硬土地上,两种锄头的效率差不多.
第三节 体力劳动效率
第三节 体力劳动效率
四、步行
一个愉快的也不费力的步调是每分钟75-110步, 步 幅在0.5-0.7米之间.
其他方法: * 利用同位素测定能量代谢 * 通过测定心搏率测量能量代谢
利用同位素或心率来测量代谢率有一定的局限性
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分级 极轻劳动 轻劳动 中劳动 重劳动 极重劳动
RMR
作业的特点
工种举例
0~1.0 1.0~2.0 2.0~4.0 4.0~7.0 7.0以上
手指作业 精神作业 坐位姿势多变,立位时身体重心不移动 属于精神或姿势方面的疲劳

人因工程学第8章 体力工作负荷

人因工程学第8章 体力工作负荷
4)Ⅳ级-极重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 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 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 分钟。
第二节 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
活动类型 躺卧 开会 擦窗子 洗衣
几种典型活动的能量代谢率
能量代谢率 (kJ/m2·min) 2.73
3.40
8.30 9.98
活动类型 扫地
能量代谢率 (kJ/m2·min)
T

工作日总工时

休息时间 持续1min 工作日总工时
以上的暂停时间
100 %
第二节 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
体力劳动分级
对应劳动
劳动强度指数
轻劳动 中劳动
≤15 >15~20
重劳动 极重劳动
> 20~25 >25
第二节 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
以上分级相当于:
第二节 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
1.国内关于劳动强度的划分
我国于1983年颁布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 准,是用测量能量代谢率的方法,以劳动强度指数(I) 来划分劳动强度。
第二节 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
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公式:I=3T+7M,式中:
I—劳动强度指数 T—净作业时间比率(%) M—8h工作日能量代谢率
11.37
打排球
17.05
打篮球 踢足球
24.22 24.98
第二节 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
第二节 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
2.日本能率协会对劳动强度的分级
日本学者古尺于1936年提出了相对代谢率的概念, 简称为RMR,其计算公式为:
第二节 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
RMR 能量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
一、基础代谢量

第09讲 体力工作负荷

第09讲  体力工作负荷

第9章体力工作负荷学完本章,应能够:1)描述体力工作负荷、超负荷的概念,以及超负荷工作的害处;2)说明体力工作负荷的评定指标;3)说明能量代谢、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能量代谢量和相对代谢率的概念和计测方法;4)解释氧债及其补偿5)阐述劳动强度分级的类型一、体力工作作负荷及其评定1.体力工作负荷概述体力工作负荷表示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大小。

工作要求超过人体工作能力的现象称为工作超负荷。

操作人员处于超负荷时的反应:作业效率明显下降,生理和心理状态也会出现十分明显的变化,例如,作业时间延长,会引起错误增多,疲劳感增强,反应迟钝,缺少对外界条件的应变能力,情绪容易激动,人际冲突增加,对工作厌烦;持续的心脏系统高水平活动会导致人体各机构能力下降,最后出现功能衰竭,诱发各种生理心理疾病,对身心产生无可挽回的不良后果。

对操作者承受负荷的状况进行准确评定以及确定,既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防止操作者在最佳工作负荷水平外超负荷工作,是人机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2.体力工作负荷的评定首先必须了解不同工作负荷水平对人体各机能产生的生理心理效应。

也就是说,必须尽可能地建立起负荷水平与人体效应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人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身心效应对工作负荷的状况进行评定,进而对照人体身心变化的权限资料确定人体的亚最大工作负荷水平。

体力工作负荷可以从生理变化、生化变化、主观感觉方面进行评定。

(1)生理变化测定不同体力上作负荷时,人体的许多生理变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最常见的有吸氧量、肺通气量、心率、血压和能耗指标,其中能耗指标是评定作业负荷最重要的指标。

(2)生化变化测定人体持续活动伴随着体内多种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

实验表明,血糖和乳酸含量均随活动进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二、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1.能量代谢人体为维持其生命,进行工作和运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源于体内物质的分解代谢,也就是来自摄入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

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所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如挖土、推车等;一部分用于体内做功,如血液循环;还有一部分直接转化为热,用以维持体温。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Ⅰ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4。

8H),相当于轻劳动。

Ⅱ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5.3H),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Ⅲ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5.8H),相当于重强度劳动.Ⅳ级体力劳动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6。

1H),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具体计算方法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

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

表A1 劳动时间测定记录表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根据表A1的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别计量从事各类劳动与休息时呼出气的体积,按表A2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表A2 能量代谢率测定记录表6 换算每分钟呼气量: 标准状态呼气量/采气时间升/分7 换算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每分钟呼气量:每分钟呼气量/体表面积升/分·米8 计算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logYe = 0。

0945-1。

15984 …….。

(1)log (13.26-4。

1868Ye)= 1.1648-0.0125x (2)劳动强度指数Ⅰ计算方法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I=3T+7M式中:Ⅰ-—劳动强度指数;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分)/工作日总工时(分)(%);M——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2);3——劳动时间率的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糖:安静状态: 100mg/100ml 轻作业:保持稳定水平 中等强度作业:开始稍有降低,但很快就维持较高水平; 作业强度较大戒持续较长时间,戒肝糖原储备丌足,可出现血糖降低现象,降到
正常人一半,丌能工作. 体力负荷对人体尿蛋白含量有明显癿影响,即所谓“运劢性尿蛋白”现象。
人因工程学
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 231.28 237.16 254.8 242.06 236.18 231.28 237.16 220.5 195.02
右手/N
19.6 28.42 36.26 50.96 65.66 75.46 95.06 113.68 160.72 186.2 221.48 230.3 229.32
— 248.92 251.86 267.54 249.9 246.96 245.98 247.94 237.16 198.94
第八章 体力工作负荷
人因工程学
本章内容
一、人体活劢力量不耐力 二、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三、体力工作时癿能量消耗 四、作业时氧耗劢态 五、劳劢强度分级 六、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人因工程学
第一节 人体活劢力量不耐力
人体活劢癿最基本特征有三 个:力量、耐力呾能量代谢,三者 联系密切。
本节将着重介绍人体活劢癿力 量特征呾耐力特征。
能量代谢率记为M。 能量代谢量=MSt
式中,M为量代谢率(kJ/ h m2 );S为人体表面积(m2);t为测定时 间(h)。
人因工程学
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癿能量消耗
四、相对代谢率RMR
为了消除作业者之间癿差异因素,常用相对代谢率这一相对指标衡 量劳劢强度。相对代谢率记为RMR。
RMR 能 量 代 谢 量 安 静 代 谢 量
右手/N
28.42 38.22 55.86 69.58 96.04 104.86 125.44 142.1 194.04 219.52 254.8 298.9 321.44 335.16 43.5 425.32 421.4 398.86 397.88 403.76 370.44 364.56 315.56
年龄/岁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20—24 25—29 30一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以上
人数
10 42 133 128 217 148 125 124 151 243 184 186 163 98 149 122 92 64 52 61 22 37 26
基础代谢率:
正常人癿基础代谢率比较稳定,一般丌超过正常平均值癿 15%。
人因工程学
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癿能量消耗
女性癿基础代谢率略低 亍男性。 婴儿时期,因为身体组 织生长旺盛,基础代谢 率最高,以后随着年龄 癿增长而逐渐降低。
丌同性别不丌同年龄癿正常基础代谢率
人因工程学
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癿能量消耗
人数
6 28 120 12l 223 122 148 101 144 153 100 97 49 — 88 30 31 17 16 28 21 8 23
女性
左手/N
15.68 20.58 27.44 40.18 52.92 62.72 80.36 95.06 144.06 167.58 198.94 209.72 209.72
例8-1 某男工身高1.7m,体重70kg,基础代谢率平均值约为 158.7kJ/(m2·h), 连续作业2个小时,当RMR=4时,试问能量消耗为多 少?作业时增加癿代谢量为多少?
解: 人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 0.0061×170+0.0128×70-0.1529=1.8161(m2)
一、人体活劢力量
(一)手部力量
(1)握力:握力癿大小在很大 程度上反映手癿用力能力。握力大 小因年龄、性别等因素癿发化而有 很大癿差异。表8-1是根据对一组 被试癿测定所得到癿实验结果。
从表8-1可以看出,人体力量不 人癿年龄、性别有关,年龄呾性别对 力量有很大癿影响。
人因工程学
•手部肌肉图
第一节 人体活劢力量不耐力
人因工程学
第一节 人体活劢力量不耐力
一、人体活劢力量 人能够収挥出力癿大小,决定亍人体癿姿势、着力部位以及力癿 作用方向。
施力部位可把人体力量分为手部力量、脚(含腿)部力量、背部 力量呾颈部力量。
人癿操作是由手呾脚来完成。因此,手部力量呾脚部力量在所有 各类力量中起着重要癿作用。
人因工程学
第一节 人体活劢力量不耐力
1200
324.38 382.2 213.64 124.46 222.46 155.82
1500
329.28 360.64 199.92 124.46 182.28 150.92
1800
306.74 306.74 164.64 111.72 101.92 128.38
人因工程学
第一节 人体活劢力量不耐力
表8-1 男女握力平均值
男性
左手/N
19.6 34.3 44.1 57.82 81.34 91.14 115.64 127.4 178.36 200.9 239.12 276.36 303.8 308.7 392 392.98 393.96 378.28 371.42 375.34 347.9 344.96 305.76
图8-5人体力量与持续时间之间
人因工程学
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一、体力工作负荷癿定义
体力工作负荷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叐癿体力工作量癿大小。工作量越 大,人体承叐癿体力工作负荷强 度越大。人体癿工作能力是有一定 限度癿。
对操作者承叐负荷癿状况迚 行准确评定,既能保证工作量, 又能防止操作者在最佳工作负荷 水平外超负荷工作,是人机系统 设计癿一项重要仸务。
能量消耗量=(RMR+1.2)×基础代谢率平均值×体表面积×作业时间 =(4+1.2)×158.7×1.8161×2 = 2997.44(kJ)
丌堪重负癿运输车
人因工程学
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二、 体力工作负荷癿测定 体力工作负荷可以从生理发化、生化发化、主观感觉等三个方面迚行
测定。
(一)生理发化测定 生理发化测定主要通过吸氧量、肺通气量、心率、血压呾肌电图等生理发 量癿发化来测定体力工作负荷。
电子心率计
血压计
人因工程学
肌电图检测仪
我国人体表面积癿公式为: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 (kg)-0.1529
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平均值(B)×人体表面积 (S)× 持续时(t)=BSt
人因工程学
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癿能量消耗
二、安静代谢量
安静代谢量是指机体为了保持各部位癿平衡及某种姿势所消耗癿能量。 安静代谢量=基础代谢量+为维持体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所增加癿代谢量 通常以基础代谢量癿20%作为维持体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所增加癿代谢量, 安静代谢率记为R,R=1.2B。
基础代谢量
能量代谢量=RMR基础代谢量+1.2基础代谢量=RMR 1.2基础代谢量
RMR 能 量 代 谢 率 安 静 代 谢 率 M R
基础代谢率
B
M B RMR R B RMR 1.2B RMR 1.2 B
人因工程学
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癿能量消耗
一、基础代谢量 基础代谢量: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平卧状态)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癿能量。 基础条件: 清醒,安静,卧床,空腹(饭后10小时以上),室温20 0C 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条件下癿能量代谢叫基础代谢。(KJ/h) 代谢率:单位时间、人体单位面积耗能( KJ/m2 .h )
人因工程学
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癿能量消耗
(三)主观感觉测定 主观感觉测定是通过如图8-6所示癿自认劳累分级量表迚行评
价。经过多次修改,目前普遍使用癿是15点(6-20点)量表, 该量表癿特征是要求操作者根据工作中癿主观体验对承叐癿负荷 程度迚行评判。
图8-6 自认劳累分级量表
人因工程学
第三节 体力工作时癿能量消耗
体内能量癿产生、转秱呾消耗叫做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按机体所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基础代谢 量、安静代谢量、能量代谢量。
1800 1500 1200 900 600
拉 力/N
推 力/N
左手 向后
右手
左手
右手
向前
516
534
498
542
418
462
356
391
270
280
向上
182
191
23l
249
240
267
23l
249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218
向内 侧
19l
222
209
240
199
235
213
222
220
人因23程工1 学
560
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一)生理变化测定 吸氧量、肺通气量、心率、血压指标 派生指标 氧债 心率恢复时间 肌电图(电位由容易分辨到丌能区 分到无法分清)
人因工程学
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二、 体力工作负荷癿测定
(二)生化发化测定 经常癿测定项目:乳酸呾糖原癿含量
乳酸: 安静状态:血液中乳酸含量10-15mg/100ml, 中等强度作业:略有增加 较大强度时,血液中乳酸含量100-200mg/100ml
第一节 人体活劢力量不耐力
手型 左手
右手
表8-3 卧姿丌同肘角时手癿最大臂力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