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包公审驴》北师大版(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五 智谋:包公审驴》 公开课导学案_2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五 智谋:包公审驴》 公开课导学案_2

体会记叙中心理描写的作用——《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案例设计教材理解《包公审驴》的主要内容是刘五借以养家糊口的驴被小偷在市镇上换掉了;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识途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审驴的过程中,包公巧用计谋、对于穷人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能够从容应对。

本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文章脉络清晰,通过“审驴”案使人们加深了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体会到了智谋。

总体教学目标1.认字13个,写字7个,理解“悉心照料、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水平。

4.引导学生挖掘文中人物的心理和抓住包公语言、动作、表情,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预习点反馈)1.认字13个,鞋子7个,理解“悉心照料、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归纳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语用点和练笔点训练)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挖掘文中人物的心理并能抓住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等人物描写方法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2.合理的想象补充人物心理,并课堂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检查词语:悉心照料辔头踪影全无惊慌失措闻所未闻冒名顶替耷拉审理衙役空荡荡严严实实(出示幻灯片)开火车读,抽生读,全班齐读。

2.上节课我们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孩子们围绕着毛驴用小标题的形式给本文列了提纲。

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和四个部分的内容:丢驴——告驴——审驴——得驴二、训练语用点(一)品人物心情,体会事情起因(13分钟)师:为什么会丢驴呢?那要从刘五有一头怎样的驴说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这是一头————的驴他是怎样对他的那头驴的?师:可见在刘五眼力这是他唯一的财产。

在街坊邻居们眼力呢?我们能够从一句话里看出,是哪一句呢?(课件出示)生齐读: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师:采访一下你:你是刘五,听到了这样的夸奖,你心里会想些什么?采访一下你,你是街坊邻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是啊,有真心夸奖的,也有不怀好意的)过渡:所以。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五 智谋:包公审驴》 公开课教学设计_5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五 智谋:包公审驴》 公开课教学设计_5

《包公审驴》教材分析:《包公审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智谋”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主要记叙了宋朝著名清官包拯,为协助穷人刘五找回丢失的好驴,利用驴能认路的特点,巧用妙计“饿驴——打驴——放驴”捉住了小偷,表现了包公的足智多谋和断案如神。

在这则历史故事中,包公和小偷都使用了计谋,但他们使用计谋的目的却大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准确使用计谋,把智谋用在准确的地方。

教学目标:1.理解“悉心照料、惊慌失措、冒名顶替、闻所未闻”等关键词在文中的意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为学生创设学习课文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表达水平,继续练习批注要点。

3.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4.引导学生准确使用计谋,把智谋用在准确的地方。

教学重点:1.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表达水平,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并懂得把智谋用在准确的地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素材整理教学课时:第二课时一、视频导入,初识包公1.今天我们来理解一个历史人物,他叫包拯。

先通过一个视频来理解一下他,说说视频中的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2.是啊,正因为他为民伸冤,不放过任何一个作恶的人,人们亲切地尊称他为(包青天、包公。

)在古时候,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往往在姓字后加一个“公”字。

比如朱祯志就叫(朱公),王涛就叫(王公),曾老师就叫(曾公)3.包公的一生破了很多奇案,今天我们就要和包公一起来“审驴”咦,有疑惑啊?(生: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包公是怎么审驴的?)(环节反思:课前聊天中发现,包公这个历史人物给本班学生的印象是黑脸、清官、好官这样模糊的概念,基于这个点,在引入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审牛舌案”来深入理解包公,为学下文做了梯度性的铺垫。

未等发问,学生已主动质疑:为什么要审驴?怎么审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孩子,老师也和你一样疑惑,那就让我们化身为调查员,带着疑惑,一起回到案件发生的宋朝,在读课文中探究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公审驴》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包公审驴》教案请关注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包公审驴》教案【一】一、导入新课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

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

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

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概括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

(师生读)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

(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三、细读探究(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

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1. 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

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包公审驴》原文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

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

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2019--2020年度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2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度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2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5 智谋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包公在审驴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了解包公在审驴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1包公审驴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刘五。

2[①这句话介绍了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3[②“养家糊口”体现了什么?]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1知识点详解☜2①开篇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及人物。

开门见山,为后文的故事作铺垫。

3②“养家糊口”写出这头驴对刘五的重要性,这头驴是刘五生活的重要来源。

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pèi)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4[③“悉心照料”说明刘五对这头驴的态度怎样?]段导读: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着自己的驴。

5 一天,刘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

[④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刘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

6[⑤“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说明了什么?]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7[⑥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段导读:刘五发现自己的驴被人换走了,又气又恨,不知告谁,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4③说明刘五用尽所有心思照顾它,他很爱护这头驴,把它当成宝贝。

北师版四下_包公审驴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北师版四下_包公审驴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包公审驴
第二课时
目 录
1
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课文理解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
心理描写说明了刘五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是刘五内心的真实想法,说明刘五很善良,很老实。
课文理解
刘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
驴。“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渲染了严正又幽默的气氛。
课文理解
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 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人们都来这里看热闹的原因是什么? 之前包公“饿驴”令人闻所未闻, 所以人们都想来“看看热闹”,想知道 包公“饿驴”之后下一步如何审案。
也告诉我们计谋应该用在正确的地方。
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黔(qián)驴技穷】
黔地原没有驴,有个好事者用船运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把驴放在山下。老虎把驴当成了神奇的东西,看到驴很害 怕。渐渐地,老虎发现驴好像没有什么本领,就开始碰擦 倚靠、冲撞冒犯它。但驴只会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得知驴 的本领不过如此,就咬断了驴的喉咙。
全无。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 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东奔西走”“到处寻找”“牵去告官”这些词语写出了刘五懊 恼至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刘五“想了想”,要把这头瘦驴当被 告告到公堂上,这种做法是用了智谋的,但这实属无奈之举。
课文理解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
走进传统文化
【足智多谋的历史人物】
姜尚、鬼谷子、孙子、孙膑(bìn)、 荀彧(yù)、晏子、管仲、范蠡(lǐ)等。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包公审驴》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包公审驴》北师大版

探索新知如何审理这头驴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包公审驴》。

(板书课题)新课新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刘五要告一头驴,谁来说一说,他是因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如:刘五非常爱护他的驴,可是他的驴却不见了,变成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所以他要找回他的好驴。

1、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朗读课文3~10自然段,看看这到底是一件什么案子,包公又是怎样来审这头驴的?学生回答如: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2、谁能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闻所未闻”呢?找学生来说意思。

这个闻所未闻的案子又“奇”在哪里呢?学生回答如:包公要审的是一头不会说话的驴。

3、面对这样一桩闻所未闻的奇案,包公不审理可不可以?(学生各抒己见,讲说包大人是官,一定要为民做主。

)4. 请同学们看课文,这种不得不审的情况下,包公在了解了案情之后,是怎样审的呢?在审案的过程中他又一共下了几道命令呢?请快速浏览课文,可以用笔在文中标记出包公的命令。

三、分析课文提问:包公一共下了几道命令?(4道命令)1、学习第一道命令,这些命令分别是什么?谁来读一读包公下的第一道命令在哪里?(指名读2~3人:“王朝,马汉......我再来审它!”)指导学生结合包公的人物形象,突出语气,还原情境。

提问:当你听到包公这样的命令时,你们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如:关驴有什么用......他又不会说话,下这样的命令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么?......分析课文大家都认为包公的命令是不起作用的,即使关了这头驴也是找不回刘五的好驴的,对吗?那么谁能来说一说在听到这样的命令时,衙役们和在场的人们是什么样的反应?学生回答:衙役们差点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

提问:这些人想笑不想笑?(学生回答:想笑)这些人为什么想笑呢?学生回答如:因为大家都和我们一样,觉得要审一头不会说话的驴,简直太可笑了。

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虽然衙役们觉得可笑,他们有没有听从包大人的命令呢?(有)在课文哪里?(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五 智谋:包公审驴》 公开课教案_0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五 智谋:包公审驴》 公开课教案_0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智谋”《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交流,边读边勾画自已最感兴趣的语句,并且会做批注。

知道在这个故事中,都有谁使用了计谋。

3、通过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理解包公的所作所为,体会包公的形象。

教学重点:作批注,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了解包公审驴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一、导入新课:师:几百年来,在我们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在他的额头上印有月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们称他是……生(齐):包公。

师:同学们对包公有哪些了解?生:包公,北宋年间政治家,原名包拯,因包公一生审案无数,又被人们称之为“包青天”。

师:包公审案无数,但是审驴不过头一回。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包公审驴。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理解包公的所作所为,体会包公的形象。

三、前提测评:1、我会读悉心照顾惊慌失措闻所未闻冒名顶替耷拉辔头2、填空《包公审驴》按照的顺序叙述、、三部分内容。

四、自学提示:1、状告毛驴。

师:刘五为什么要状告毛驴呢?生:因为他的毛驴丢了,师出示刘五毛驴图片,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刘五毛驴的语句。

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所以,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因为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指名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不过这样一条四条腿的宝贝转眼间却变成了这样。

(出示图片)生找句子。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不过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师:毛驴前后的变化这么大,刘五看到之后心里是怎么想的?画出相关句子。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包公审驴》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包公审驴》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包公审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包公审驴是比较有趣的一篇古文阅读。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包公审理驴子的故事。

通过学生对古文的深入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包公审驴》这篇古文,抓住阅读重点,掌握文章的逻辑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让学生将古文中所表达的思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掌握其与今天的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学内容1.《包公审驴》阅读2.问题解析•物尽其用 in dly life•怒发冲冠 brave for justice•恶有恶报 Karma3.写作训练2.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包公审驴》这篇古文的文化背景,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自主猜测文章的主题。

2.阅读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同时,提醒学生找出文章的重要句子,获得文章的主旨。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到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修辞手法。

3.问题解析按照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配套练习。

让学生了解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词汇,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等形式深化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

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分析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句。

4.写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撰写一篇与文章相关的文章。

可以是续集,也可以是一个人物的其他事迹。

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本次教学是自然情景式教育。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全文,并由教师逐一解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注意到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修辞手法。

在问题解析环节,通过一系列图表形式的案例,加深了学生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词汇印象。

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课件2

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课件2

同学们,你们又认 识这只动物吗?它是 什么动物?
包公 审 驴
我会认
挣钱 圈栏 辔头 懊恼 听差 耷拉 审衙役 闻所未闻 昌名顶替
一声不吭 惊慌失措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毛驴:毛色发亮(王五之驴)
毛驴:毛色难看(被换之驴)
故事的经过怎样?
• 审驴:
•一审---困、饿(三天)
•二审---用劲打故事结果最终什么?逮到偷驴贼,得回原驴
赞一赞:包公(包青天)
• •
足智多谋 出神入化
●天下第一清官包拯始终认为,普通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 过好了,不受贪官酷吏欺压了,国家才能富强和太平无事。如果过分榨取, 使天下苍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不但国家不能富强,而且会造成官 逼民反,动摇封建统治。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曾说,包青天刚正不阿,希望中国能多出 几个包青天。
阅读质疑
同学们,请你 们说说图片中的人 物是谁?
包 公
你们了解包公吗?
包青天是我国历史上极有见识和抱负的政治家、 改革家和著名的法律专家,也是天下第一清官。 他执法如山、断案如神不畏权势,敢于冲破官僚、 贵族、豪绅、恶霸编织起来的网络,以不怕身败 名裂的勇气,同贪赃枉法、敲诈勒索、任意欺压 百姓的贪官污吏作坚决斗争,拯救黎民百姓于水 火,以“当一时清官,只能为民造福一时;当一 世清官,就能为民造福一世”的道理为动力,在 “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的官场上巧妙周 旋,苦心执政,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课后作业
• 1、熟读课文。
• 2、搜集有关包公的故事,课后和同学互相交流、 讨论。
谢谢大家!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北师大版四年级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4、通过学生课本剧的编排,培养学生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走进文本,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五单元智谋,学习课文《包公审驴》,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包公到底怎样审驴?2、(课件出示包公图像)这就是我们上节课认识的包公,请你用四字词语介绍他。

小结:是呀,在人们心中包公就是正义与智慧的化身。

2、回顾上节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初步感悟了重点词句。

整理思绪,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想来讲讲?(1~2名)二、品读课文1.再看课题,本次包公审案对象——驴。

师:(1)课文写了几头驴?哪些自然段在讲?(1、2)(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1)第一头驴:(图)驴毛色发亮,漂亮辔头;驴好,主人爱,旁人夸。

]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它?课件出示句子: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谁来读读? (引导朗读,评价)。

谁还想来夸夸这头人见人夸的驴?看来抓住关键词,情感就能顺畅表达。

我们一起来夸夸。

确实是头好驴呀!我们看着都喜欢,刘五怎能不爱?(2)我们来看看这第二头驴:(毛色难看、瘦)(课件)谁来读一读?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指导朗读:这驴真难看,你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到它难看吗?(抽生读)3、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这驴是刘五的吗?可鞍子和辔头都是刘五的啊?说说你的看法!(小偷用了调包计)看到这头瘦驴,刘五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一找,在句子旁批注描写刘五心情的词语。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交流资料,了解包公的情况及有关故事;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包公用计策巧妙破案找到驴和小偷的故事。

第二课时:1、创设情境,深入阅读课文、走进文本,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走进文本,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认为这是一位()的包公。

2、我也认为包公是位足智多谋的断案高手,我们也来学学包公,运用我们的智慧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藏逆其中的成语。

(你最感兴趣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看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能成为学习上的包公。

二、创设情境1、在古代有一种官叫“提刑官”,专门负责检查各县所办案件。

今天,老师就来当一回提刑官,准备去查查开封府的包公所办的案件,各位是否一起前往?那我们就出发吧!2、各位,我们日夜兼程式,终于到了开封府。

(课件:开封府的图片)一路上不知各位是否听到沿途百姓称包公为“包青天”?我听说这位包青天最近办了一件离奇的案子,叫什么什么——审驴?!还听说通过一头驴找到了小偷?这可真让本官好奇不已,我真想知道包公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本官决定聘请你们专案调查员,(举起手中的书)深入这个最好的现场去调查本案的来龙去脉,不知各位是否同意?3、非常感谢各位的配合,请各位专案调查员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查:(课件:)①包公审的是一头什么样的驴?②包公是怎样通过驴找到小偷?③旁人是怎样看待此事的?4、在这里本官先谢谢各位了,不过本官还有一些特别提示:在深入现场调查时,要尊重事实、多听多问。

建议从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方面调查这案件始末,还要特别注意要了解他们当时的感受。

(如:丢驴的人心情如何?衙役及围观群众做何感想?)你们可以单独进行调查,当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调查。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包公审驴》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包公审驴》北师版四年级下册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包公断案的公正无私。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包公的公正无私。

2.教学难点:分析包公审驴的过程,理解包公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2.生字词卡片3.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包公吗?他是一位怎样的官员呢?(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找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教师给予评价。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包公审驴的故事,请同学们说一说,包公为什么要审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包公审驴》,谁能复述一下课文的故事情节?(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包公审驴的过程,理解包公处理问题的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评价。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如果你是包公,你会如何处理这个案件?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课下阅读有关包公的其他故事,了解他的事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包公审驴》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包公的公正无私,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做事要公正、公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包公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素养。

通过课堂活动和作业布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课文教师提问:“包公是如何判断驴的主人的?”学生回答:“他让驴跑,看驴认主。

”教师追问:“为什么包公选择这种方法?这样做到底公正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包公利用了驴对主人的亲近感,这是一种非常智慧且公正的方法,因为他相信真正的驴主人会得到驴的回应。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

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

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

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

学情分析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

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质疑,自读释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

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发现、感受、理解与体验。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4.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可以问同学们一个小小问题吗?生:可以。

师:听好,几百年来,在我们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黑木炭,在他的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什么?生:包公。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语文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3、品味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勾画、品读,感受包公审驴的全过程,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包公的大智大谋。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出示包公图像,交流对他的了解。

(3分钟)过渡语:包公判案公正严明,铁面无私下,仍有一颗悲天悯人的仁者之心,法理之外尚有人情,且不畏强权,深知民间疾苦,断案如神,明如镜,清如水,直比青天,固有包青天的美誉。

有人做《赞包公》绝句一首:铁面无私镇佞臣,铡刀底下无冤魂。

清官留史谁千古,惟看包公第一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的另一个小故事(出示题目)。

通过预习,谁能说说主要内容?导语:有人这样说,知是行的眼睛,行是知的腿脚。

读书让我们的眼睛更亮,行动让我们走得更远。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分钟)1、通过表演,展示自己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

2、学智慧之人,做智慧之人。

三、教学过程。

(30分钟)(一)研读课文,创编剧本。

(8分钟)提示:1、个人自读《包公审驴》全文,概括相关内容,完成表格,标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从文中获得信息的多少将直接决定表演的效果。

注意情节,会让表演扣人心弦;关注细节,会让表演惟妙惟肖。

角色名称角色任务角色特点主要表现形式刘五心理:喜、急、气、恨包公语言:大声喊道、大声叫道衙役动作:关、打、看瘦驴动作:耷拉又蹦又跳、飞奔宝贝驴样子:辔头、毛色发亮小偷语言:冒名顶替旁听者动作:闻所未闻2、八人为一个小组,先研究解决组员的问题,然后比较选优,完善内容。

最先完成的组可以在黑板上填写本组观点。

3、有不同见解的小组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自己的观点。

4、教师参与研讨两个问题:一是谁应该是主要演员(一、二、三号)?(课后习题: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为什么?二是每个演员用什么表现形式更适合?(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等)总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课文已经被初步改编成了演出的剧本,接下来,希望大家再度合作,用表演来再现一个关于智慧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公审驴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

3.通过复述课文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断案如神,足智多谋,一身正气。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断案如神,足智多谋,一身正气。

一、激情导入
1.(播放课件)同学们,图片上的这个人是?
2.昨天我们已经初识了一身正气、秉公断案的包青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公审驴》的故事。

3.在学习课文前,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测试,拿出听写本,两个学生板写。

同桌互换,对照课件互检。

二、带题读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包公审驴》,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出示课件: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包公为什么审驴?怎样审驴?结果怎样?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

(一)学习换驴
首先,包公为什么审驴?
预设:因为刘五的驴被换了,他把驴告上了公堂。

板书:换驴
(二)学习审驴
1.刘五原来的驴什么样?被换的驴又是什么样?
出示课件:
快速浏览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刘五的驴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被换之后的驴的句子。

预设: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不管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出示课件:
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
的悉心照料,不管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2.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然后说一说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从哪几个词语看出这些的呢?
预设:唯一、珍宝、悉心照料、宝贝等。

4.请你再把这段话读一遍,把这几个词语重读,看看是不是更能体现出刘五对这头驴的喜爱?
5.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段话,把这几个词语重读,读出刘五对这头驴的喜爱、珍惜。

生齐读。

6.就是这样一头刘五倍加珍惜的好驴,却被换成了一头什么样的驴?
指名答,预设: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出示课件: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
了!
7.这么一头好驴却被换成一头这么难看的瘦驴,如果你是刘五会是反应呢?谁来说一说?
指名答
8.难怪刘五会惊慌失措、又气又恨、懊恼极了。

最后只得带着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的面前。

面对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大人会如何审案呢?
板书:审驴
(三)学习得驴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3——11自然段,试着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这几个顺序词,来试着说一说包公审驴的经过。

学生大声朗读
1.读完的同学可以自己试着说一说,说完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2.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包公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
预设:饿驴——打驴——放驴——跟踪驴
课件出示:
饿驴——打驴——放驴——跟踪驴
3.你真会学习!把包公审案的过程说的那么有条理。

那作者又是如何把经过叙述生动的呢?下面让我们再读这一部分课文
(四)体会人物
出示课件:
用“——”画出描写包公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1.同学们读的真认真!哪位同学说一说?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
①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
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②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③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2.“皱着眉头”说明审理案件有困难,但“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快速地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很聪明,足智多谋。

3.这头驴是小偷的,饿驴、打驴也是在惩罚小偷。

也说明包公一身正义,秉公断案。

此时的驴挨饿挨打后,一心只想回家,这样驴就能自己找到家门,从中可见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4.从这三句话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你能感受出包公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汇报:冷静、胸有成竹、足智多谋、知识渊博
5.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遍
6.孩子们读的真好!下面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注意读出包公的冷静、胸有成竹、足智多谋。

7.这一部分除了包公进,还写到了哪些人?
预设:衙役、人们
课件出示:
①“衙役们差点没笑出声来”
②“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8.衙役每天跟着包公审案,他们对包公审案的能力很了解,衙役
们为什么笑?他们真的是在笑包公不会审案吗?
预设:当然不是。

他们知道包公断案如神,知道包公是想通过虚张声势来迷惑小偷。

9.人们为什么十分吃惊?
预设:没听过审驴;驴又不会说话为什么审?怎么审驴?
10.这个案件,没有被告就已经够奇怪的了,包公不去抓小偷,却
饿驴,打驴,这种审案方式人们闻所未闻,所以十分吃惊。

11.终于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

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
板书:得驴
12.你知道包公能成功找到驴的原因吗?
预设:利用毛驴认路的特点,在它又饿又痛的情况下一个劲地往
主人家跑,就找到偷驴贼。

13.此时的你想对包大人说什么?动笔写一写。

四、总结全文
1.在《包公审驴》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又如何?
预设: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

小偷也使用了计谋。

2.小偷运用了“偷梁换柱”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掉包计,把刘五的驴成功的换走了。

而包公“欲擒故纵”成功的帮刘五找回了驴。

文中这两个计谋都出自《36计》。

五、作业布置
《36计》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智谋故事,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聪明才智!也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包公审驴
换驴---------------审驴--------------得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