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法发展的历程
中国书法发展的历程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中国古代,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文化、教育和社会交往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书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变革,逐渐发展成为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中国书法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当时的书法主要以甲骨文为代表,用于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这种书法形式简洁而古朴,具有浓厚的古代气息。
随着秦朝的统一,小篆成为了主要的书写形式。
小篆是一种规范而严谨的字体,被广泛用于刻写铭文和文献。
在汉代,隶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更加流畅和自由的字体。
这一时期的书法成就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如张芝、刘德仁和颜之推等。
随着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楷书在中国书法中崭露头角。
楷书以其工整、规范的笔画和字形而闻名。
刘德仁和颜之推被誉为楷书的开创者,他们的作品具有脱俗而典雅的风格。
唐朝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草书逐渐兴起,成为了一种独特而自由的书写风格。
草书的特点是笔画潇洒而急促,字形变化多端。
王羲之和怀素是唐代最著名的草书家,他们的作品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宋朝是中国书法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楷书逐渐取代了草书,成为了主流的书写形式。
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等书法家在宋朝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楷书作品,这些作品以其清秀、工整的风格而著名。
明清时期,隶书和行书逐渐崛起。
隶书是一种规范而庄重的字体,行书则更加自由流畅。
文征明和唐寅是明代杰出的隶书家,而八大山人和郑板桥则是清代著名的行书家。
近现代以来,中国书法逐渐与西方艺术接触和交流。
许多书法家开始尝试将传统的书法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同时,书法教育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许多人开始学习和欣赏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无论是古代的甲骨文、小篆,还是唐宋的楷、草,都展示了中国书法的卓越魅力。
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学。
中国书法史PPT课件
南北朝时期,尽管南北书风存在明显差异,但两地书家之间的交流并未中断。随着南北文化 的融合,南北书风也逐渐走向统一,为隋唐时期书法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王羲之与《兰亭序》
• 王羲之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 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 有“书圣”之称。他精通书法,善草、隶、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 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 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 “二王”。
06
宋元明清书法
宋代尚意书风及苏轼、黄庭坚等人作品分析
尚意书风
注重个人情感与意境的表达,追 求自然、率真、天趣的艺术风格。
苏轼作品分析
苏轼的书法被誉为“苏派”,其行 书、楷书皆备,字形偏扁,笔墨丰 腴,气韵生动。代表作有《寒食 帖》、《赤壁赋》等。
黄庭坚作品分析
黄庭坚的书法以草书著称,其书风 纵横奇崛,笔力矫健,气势磅礴。 代表作有《松风阁诗帖》、《诸上 座帖》等。
大篆与小篆
大篆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所有书体,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等;狭义的大篆指籀 文,是春秋战国时通行于秦国的一种文字,又称“籀书”或“大籀”。其字形结构 比小篆复杂,用笔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
小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 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小篆。小篆字形 修长,笔画粗细均匀,圆润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
简牍与帛书
简牍
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是纸张发明前的主要书写材料。简牍上的文字多为隶书或草书,运笔自然流畅, 具有率真质朴的美感。同时,由于书写材料的限制,简牍书法形成了独特的章法和布局。
中国书法简史(PPT)
礼 器 碑
曹 全 碑
❖ 隶变是古今文字的一个分水岭,是汉字形体演变过 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 书法从东汉开始进入了繁荣期。东汉时期的几个特 殊现象,为书法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第一,纸 的发明完成。第二,东汉时代佛教传入中国。第三, 出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第四,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 论著作。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崔瑗的《草书 势》。此外,还孕育出第一位书法理论家——蔡邕, 也是著名学者、文学家,他著有《笔赋》、《笔 论》、《篆势》、《九势》等。
❖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今山西)人,魏 书法家。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他 的《受禅表》雄伟冠时(魏隶典范)。
❖ 中国书法史上一个特殊现象是:师承风尚和 家族关系。两晋时代最为突出,出现了几大 书法世族,比如,陆氏(陆机)、卫氏(卫 瓘、卫恒)、索氏(索靖)和王、谢、郗、 庚四大家等。一个名门望族,在文学艺术上 往往父子相传,兄弟争胜,一家一种风格, 世代传承。这里只讲“二王”。王氏家族 (东晋)书法家最多,最著名的当数书圣王 羲之、其子王献之。
❖ 周代金文风格各异,有凝练厚重、雄奇挺拔 的,如《大保簋》、《大盂鼎》等;有圆润 工整、柔和健美的,如《静簋》、《墙盘》 等;有质朴端庄、遒健舒展的,如《大克 鼎》、《毛公鼎》等。金文中,有的字是凹 下的,有的字是凸出的。凹下的阴文叫 “款”,凸出的阳文叫“识”,所以金文也 统称为钟鼎款识。
散 氏 盘
❖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两汉,是汉代官方的正式 书体,直到魏晋楷书广泛流行之后,才被楷书所取 代。
❖ 汉初承用秦隶,后来经过两汉文化人的不断加工、 美化,才逐渐形成一种结字讲究,波磔特别雄健, 体势超拔挺秀的独特字体,称为汉隶。东汉石刻盛 行,“碑碣云起”,遗留至今的200多种汉碑书迹, 基本上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其中著名的有《礼器 碑》、《乙瑛碑》、《张迁碑》、《史晨碑》、 《石门颂》、《曹全碑》、《杨淮表记》等,风格 各异。康有为把汉碑分为八类:骏爽、疏宕、高浑、 丰茂、华艳、虚和、凝整、秀韵等,颇有见地。
中国书法史课件
04时代书家
PART
智永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李邕 怀素 张旭 颜真卿 柳公权 杨凝式
05书论名篇
PART
孙过庭《书谱》 李嗣真《书后品》 张怀瓘《书断》
张彦远《法书要录》
06书坛纪事
PART
楷书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发展,在点画和结体上创造了 多种形式,积累了各种经验,到隋唐终于发展到了极致,出现 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唐书尚法。颜真卿《祭侄文稿》被誉 为天下第二行书。
PART
07备注
隶书又名分书,隶书的草写未脱隶意,被称作章草,张芝变章 草为今草,史称草圣。
四 三国两晋 南北朝
PART
PART
01朝代
三国(魏蜀吴)公元220-公元280年 两晋(西晋东晋)公元265-公元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
PART 02书体
魏碑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十国公元902-公元979年
PART 02书体
行书 楷书 草书
篆书
03代表碑帖
PART
《董美人墓志》《苏慈墓志》《龙藏寺碑》智永《千字文》欧阳询《九成宫》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陆柬之《陆机文赋》褚遂良《孟法师碑》褚遂良《雁 塔圣教序》李邕《李思训碑》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怀素《论书帖》 《苦笋帖》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碑》徐浩《不空和尚碑》怀仁《集王圣教 序》柳公权《玄秘塔碑》柳公权《神策军碑》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颜真 卿行书《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
PART 02书体
甲骨文 金文 朱书墨书
玉书石刻
03代表碑帖
PART
甲骨文书法 金文书法 《散氏盘》 《大盂鼎》 《石鼓文》
04书坛纪事
PART
中国书法简史(PPT)
傅山的《丹枫阁记》、邓石如 的《篆书轴》等。
07
近现代以来中国书法发 展概况
近现代书法变革与创新
碑学兴起与帖学衰落
清朝末年,碑学逐渐兴起,打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碑学注重金石气息,追求雄浑、古朴的艺术风格,对近现 代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法创新与探索
近现代书法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与探索。他 们借鉴碑学、民间书法等艺术元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 术风格,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
02 03
汉朝书家及其作品
汉朝著名的书家有张芝、钟繇、皇象等。张芝的《冠军帖》开创了今草 的先河,钟繇的《宣示表》则是楷书的代表作之一,皇象的《急就章》 则是章草的代表作之一。
秦汉书家的艺术成就
秦汉书家们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 展,也为后世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4
沙孟海(1900-1992)
沙孟海是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学者。他的书法以篆隶见长,兼工楷行草各体,形成了古朴厚重 、气韵生动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沙孟海论书丛稿》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
楷书高峰——唐楷
初唐楷书
继承魏晋风骨,追求法度严谨, 代表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等。
盛唐楷书
注重气韵生动,追求个性张扬,代 表书家有颜真卿、柳公权等。
晚唐楷书
回归古朴自然,追求笔墨意趣,代 表书家有孙过庭、怀素等。
草书艺术化——狂草
狂草的形成
草书在唐代达到高峰,张旭、怀素等人将草书艺 术化,形成狂草。
大篆与小篆
大篆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 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中国书法简史介绍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以下是中国书法的简史概述:1.古代书法:-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书法,出现在商代晚期,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金文则出现在西周时期,是商代文字的延续和发展。
-篆书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随着战国时期的变革,篆书逐渐兴盛。
篆书以方正的形体和刚劲的笔画为特征,同时产生了小篆、大篆等不同风格。
2.秦汉书法:-小篆(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由秦始皇统一文字而成,被广泛使用。
小篆的形体规整,笔画丰富,成为后来书法演变的基础。
-隶书(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隶书是在小篆基础上演变而来,形成了一种笔画简练、结构紧密的书写风格。
隶书后来分为大隶和小隶两种流派。
3.魏晋南北朝时期:-草书兴起(公元220年-589年):随着社会变革,草书逐渐兴起。
草书形体自由,笔画激荡,强调书写的意境和个性。
4.唐宋时期:-楷书的发展(618年-1279年):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楷书逐渐成为主导性书体。
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为楷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草书的独立:草书在唐代进一步发展,并在宋代形成独立的书体。
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家兼书法家在宋代是著名的草书代表。
5.元明清时期:-元代(1271年-1368年):元代书法以怪诞奇特的风格为主,同时保留了前代书法的传统。
-明代(1368年-1644年):明代的书法注重笔墨工致,王宠、沈周等书法家在此时期崭露头角。
-清代(1644年-1912年):清代书法注重古体,强调传统的刚劲和秀美。
郑板桥、黄庭坚的书法在此时期影响深远。
以上仅为书法发展的大致轮廓,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众多的杰出书法家和不同的书法流派。
中国书法作为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的简介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的简介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可简单归纳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草书、行书(汉)→楷书(魏晋)中国书法发展史详细介绍如下:1、先秦书法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2、秦代书法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3、汉代书法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棍牢调真书、行书,至汉末,中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4、魏晋书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
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
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
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
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
5、南北朝书法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此时书法以魏碑最胜。
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6、唐代书法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6、五代书法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迭起。
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
7、宋代书法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8、元代书法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
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
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
9、明代书法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
法帖传刻十分活跃。
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10、清代书法是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中兴期,上与大唐时代遥相呼应。
中国书法历史简介
中国书法历史简介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绘画、诗歌、音乐和舞蹈并列为艺术的五大门类之一。
它是一种用特定的硬笔、软笔和毛笔来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
自从发展到秦汉时期,中国书法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传统,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概述中国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那时候已经有毛笔和墨汁的使用。
但是,真正的书法艺术发生在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汉朝时期,书法开始成为一项真正的艺术,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形式,不仅可以记录文字,还可以反映思想和情感。
自汉代以来,中国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并形成了多个流派,如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等。
每个时期的书法艺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隶书是古代书法的代表,楷书则是正统的书法风格,而行书和草书则更加自由、随性和自然。
隶书隶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古老、最保守的书体之一。
它在秦代时出现,并在汉代时发展到成熟阶段。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精细、端正而规范,比较适合记录正式的文献和文件。
隶书的代表作品包括《伯远帖》、《颜勤礼碑》等。
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主流书体之一。
其特点是笔画简洁、清晰、平稳,非常适合印刷和书写正式的公文和书籍。
楷书的代表作品包括《王羲之碑》和《快雪时晴帖》等。
行书行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有艺术性和个性的书体之一。
它在唐代达到成熟阶段。
行书的特点是笔画遒劲、奔放,含有较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表现力。
行书的代表作品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张旭的《赵州桥》等。
草书草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有个性和表现力的书体之一。
它在汉朝时期开始兴起,并在唐代时达到成熟。
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简洁且豪放,笔画间常常呈现断续、起伏的视觉效果。
草书的代表作品包括怀素的《祭侄文稿》和王献之的《兰亭集序》等。
篆书篆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古老的书体之一。
它源于青铜器时期和商周文字,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的起源。
篆书的特点是笔画精细,具有硬朗、清晰、端庄的特征。
篆书的代表作品包括秦始皇的御书铭文和汉武帝的鼓书铭文等。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课件(28张PPT)
1
2
3
4
减省点画 体态多变 笔势流动 用笔灵活
你知道楷书四大家吗?
草书:
草书是汉代在隶书基础 上演变出的一种书体, 具有结构简省、笔画连 绵的特点,分为章草、 今草和狂草,旨在提高 书写便捷性。
贰
楷书笔画
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 秦篆,又称小篆,由金文和石鼓文演变而来,是秦 统一后的官方文字。李斯的《泰山刻石》见证了这 一变革时期的继承与创新。
• 此画线条匀圆、长方形状,圆润流畅,刚柔并济, 给人以圆浑挺健、端庄稳重之感。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
汉代 隶书
• 隶书是汉字书写的里程碑,对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汉字形态更加规范,笔法更 加丰富,为后世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广泛应用于汉代。图示为《西狭颂》。
如何临帖?
中锋起笔可使笔画显得厚实、饱满、有力。
如何临帖?
侧锋行笔容易出现一边光一边毛的笔画,使笔画显得扁平、单薄。
如何临帖?
提就是把笔锋往上提起,按就是把笔锋用力往下按。提与按是书法运笔最基本 的技法,书法的点画,线条的粗细、浓淡、节奏等变化就是在提与按的运笔动 作中完成的。
汇 报 人 : 某 某 某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欧阳询(唐)
《九成宫醴泉铭》 (局部)
柳公权(唐)
《玄秘塔碑》 (局部)
颜真卿(唐)
《颜勤礼碑》 (局部)
赵孟頫(元)
《三门记》 (局部)
你知道楷书四大家吗?
《兰亭序》
王羲之(晋) 01
《祭侄文稿》
02
颜真卿(唐)
《黄州寒食帖》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要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要
中国书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中国青
铜器时代,已经有了一些与书法相似的符号,随着商代的发展,甲骨文逐渐形成,文字也开始出现。
2. 简牍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3世纪):字体开始发展为
隶书,以及楷书、草书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北魏书法家
王羲之创建了“六朝八体”之一的行书风格,南朝书法家王献之创造了“兰亭序”楷书。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7世纪-公元20世纪初):唐代褚遂良、怀素、颜真卿等书法家开创了一代宗师,唐代晚期还出现了草书大家张旭;宋代的颜真卿、董其昌等书法家影响深远,元代有赵孟坚、赵之谦等大师;明代王铎、唐寅等书法家保留了前人的技法,同时又融入了当时的文化,清代的文徵明、董其昌和米芾等大书法家,再次将书法推向高峰。
5. 现代时期(20世纪初至今):现代书法始于20世纪初的
“五四”运动期间,刘海粟、齐白石等艺术家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创新,开创了现代书法艺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等数字技术的出现,也为书法艺术带来了新的领域。
中国书法的历史简介
中国书法的历史简介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瑰宝,它的历史悠久,延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自古就被视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几个阶段来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
阶段一:古代殷商时期中国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46年之间,殷商王朝统治中国。
在这个时期,人们用铜器刻写铭文,这种刻写方式称为甲骨文。
因为甲骨文的保存,使现代人能够看到古代中国书法的历史。
阶段二: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汉朝统治中国,中国书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秦汉时期,隶书成为标准化的书体,它是古代中国书法在纸质书写中的第一个规范化的书体。
在这个时期,中国书法的书写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书法艺术逐渐被形式化,书写的质量和速度也有了提高。
阶段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中国书法表现出更加多样的特点,书法的规范化程度下降。
在这个时期,中国书法的流派开始形成,书法家的特定风格越来越突出。
书法家凭借自己的天赋、技巧和风格,代表着中国书法的不同形式。
阶段四: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成就最高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书法进入了繁荣时期。
唐代书法家王羲之和颜真卿被公认为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书法被称为“兰亭序”和“祭侄文稿”,在中国书法经典文献中享有盛誉。
宋代的米芾、苏轼、黄庭坚等书法家都有着自己的特有风格。
元代的赵孟、明代的文征明和清代的石涛等书法家也都在书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总之,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和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
它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化。
我们期待着未来中国书法艺术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中国书法发展史
中国书法发展史•绪论•先秦时期书法•秦汉时期书法•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隋唐五代时期书法•宋元明清时期书法•近现代以来中国书法发展概况01绪论书法定义与特点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笔墨、纸张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结构、章法等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书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表现性,能够抒发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社会性,与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密切相关。
0102先秦时期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篆、隶、草、楷等不同的书体。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推动了小篆的规范化和普及。
汉代隶书成为官方书体,同时草书和楷书也逐渐成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巅峰,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
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魏碑等石刻书法,南方则继承了东晋书风。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楷书成为了官方书体,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作品被誉为“颜筋柳骨”。
五代时期,杨凝式等人的行书和草书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宋元明清时期宋代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等书法大家,元代赵孟頫等人推动了复古主义书风的发展。
明清时期,书法艺术流派纷呈,董其昌、王铎等人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030405书法发展历史概述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对中国书法发展史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挖掘书法艺术的深层内涵和价值意义。
同时,研究中国书法发展史也有助于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为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等领域提供灵感和借鉴。
此外,中国书法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也有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02先秦时期书法甲骨文与金文甲骨文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中国书法简史(PPT)
甲骨文与金文
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早成系统的汉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其笔画瘦硬,字形大小不一,结构随意自然,具有古朴、率真的艺术风格。
金文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金文笔画丰满,字形大小趋于一致,结 构严谨,具有浑厚、典雅的艺术风格。
大篆与小篆
大篆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西周的文字,广义上指小篆之前的所有 古文字。大篆笔画粗细不均,字形结构复杂多变,具有雄浑 、豪放的艺术风格。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
魏晋风度与书法美学
魏晋风度的内涵
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解放、注重精神气质的表现。
魏晋风度与书法美学的关系
魏晋风度影响了书法的审美观念,使得书法更加注重个性和精神内 涵的表达。
魏晋时期书法的特点
笔画流畅自然,结构潇洒飘逸,墨色淋漓酣畅,表现出强烈的个性 和艺术感染力。
南北朝碑刻与摩崖石刻
米芾体
米芾是宋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体 被称为“米芾体”,其特点是笔画瘦 硬,结构紧凑,给人以刚劲有力的感 觉。米芾体的出现丰富了书法的艺术 表现形式。
元明清时期书法流派及特点
元朝书法
元朝书法以赵孟頫为代表,他的字体秀丽典雅,被誉为“赵体”。元朝书法在继承唐宋传 统的基础上,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表达。
明朝书法
明朝书法流派纷呈,有台阁体、浙派、吴门派等。其中,董其昌的书法被誉为“明人第一 ”,他的字体清新自然,追求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
清朝书法
清朝书法以碑学为主流,注重金石气息的表现。邓石如、伊秉绶等书法家在碑学方面取得 了很高的成就。同时,清朝还出现了以郑燮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等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 家。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笔画流畅自然,气韵生动;王献之的《中秋帖》 则表现出豪放洒脱的风格特点。这些作品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书法史》PPT课件
代表性书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等, 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对 后世影响深远。
元代书法的复古与多元
复古潮流
元代书法追求古意,重视对传统 书法的继承和发展。
多元风格
元代书家众多,风格各异,既有赵 孟頫等追求晋唐风韵的书家,也有 康里巎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书家。
代表性书家
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等,他 们的作品各具特色,代表了元代书 法的最高水平。
明清书法的个性与流派
个性化表现
明清书法注重表现书家的个性和情感,追求独特的艺术风 格。
流派纷呈
明清时期出现了众多书法流派,如明代的吴门书派、清代 的碑学等。
代表性书家
董其昌、王铎、傅山等,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对后世影 响深远。同时,清代碑学的代表人物如邓石如、伊秉绶等 也为中国书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北朝书法的融合表现 北碑南帖的互相影响,以及南北书风的融合趋势。
3
南北朝书法交流与融合的意义 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书法艺术 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碑刻墓志的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碑刻墓志的概述
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魏晋南北朝碑刻墓志的书法艺术特点
用笔方圆兼备、结体严谨多变、章法疏密有致。
帛书
写在丝织品上的文字。帛书文字书 写流畅自然,笔画圆润饱满,章法 布局疏朗开阔,具有飘逸、洒脱的 特点。
CHAPTER 03
秦汉书法
秦代小篆与隶书的形成
01 02
小篆的形成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整理简化六 国文字,形成小篆。小篆字形修长,笔画粗细均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 值。
独特的抽象美。
表情性
书法能够表现作者的情感和个 性,具有强烈的表情性。
我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我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书法是一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
其中,“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我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起源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语出《书林藻鉴》,马宗霍辑)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
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
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
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
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
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
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
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
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演变历史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
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成大期。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中国书法发展史
南北朝碑刻的多样性
总结词
南北朝时期,碑刻书法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各种风格并存,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 资源。
详细描述
南北朝时期的碑刻书法,如《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风格各异,既有雄浑豪 放,又有婉约秀丽。这些碑刻不仅展示了当时书法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的书法创作提
供了丰富的借鉴。
佛教文化对书法的影响
推崇科学与民主
新文化运动强调科学和民主,这影响了人们对书 法的审美观念,促使书法家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 创新。
推动书法艺术的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促使一些 书法家开始探索书法的现代化之路,尝试将传统 与现代相结合。
当代书法的多元发展
01
多种风格并存
当代书法呈现出多种风格并存的局面,既有传统的楷书、行书、草书等,
行草书的代表人物
宋代书法家如米芾、黄庭坚等,他们 的行草作品独具特色,对后世行草书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 们的作品也展现了行草书的艺术魅力 和审美价值。
05
元明清:书法的个性化与 流派的形成
元代书法的发展特点
继承与创新
元代书法在继承宋、唐书法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既有古意, 又有创新。
石。
碑刻艺术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还推动了书法 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魏晋南北朝:书法的自觉
王羲之与行书
总结词
王羲之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行书作品被誉为“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对后世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如《兰亭序》等,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将行书推向了全 新的高度。他的书法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标志着书法从实用向艺术 的转变。
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中国书法发展简史先秦书法:指秦代以前(公元前221年以前)的书法。
但由于文字的演变以及书法的发展,这个时期也可以包括秦代书法。
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秦代书法:秦统一后,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了笔画规整、比划简单的小篆,并将其作为官方字体。
隶书则在民间盛行。
在篆书和隶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著名的碑刻,成为后人学习书法的范本。
汉代书法:西汉末年,书法家张芝将篆书、草书结合,创造了草书的一种,后人称为“章草”。
汉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篆书、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等各类书法都得到了发展。
同时,汉代也是中国书法理论初步繁荣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东晋书法:书法家王羲之将楷书规范化,使其成为日后楷书的标准,称为“今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王羲之、钟繇、王献之等著名的书法家。
隋唐五代书法: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楷书、草书、行书等各类书法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唐太宗李世民提倡书法,其书法师承王羲之,尤其是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宋代书法:宋代的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代表人物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
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流派,如苏东坡、黄庭坚等。
同时,宋代也是中国书法理论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元代书法:元代的书法以草书为主,代表人物有赵孟颊、鲜于枢、康里巎巎、杨维桢,其中赵孟颊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元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流派,如赵孟頫等。
同时,元代也是中国书法理论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明代书法:明代的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代表人物有董其昌、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王铎等。
中国书法史1概述
宋大海先生,雅号“怪夫子”。祖籍齐鲁即墨。年愈花甲。现任亚洲华人社会名流总会主席兼中华文化艺术总监、中国东方名人研究院院士﹑中国东北亚国际技术经济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中心院长、中国甲骨文文字学学者、著名书法艺术家。
(三)、走向线条的表现:浑厚典雅的金文
(二)书法的发端:诡异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书法艺术史的开端。到目前为止,出土最早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500年-3700年。 1、定义: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为我国商代的占卜文字,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
2、甲骨文的发现:有两个关键词。 殷墟,王懿荣
殷墟,又名殷虚,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huan)河两岸
大汶口陶尊符号 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耸立(一说海水)。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3、古老的传说—仓颉造字
(2)、线条:为书法成为一种线条组合艺术提供了母本. 原始图画、“图画文字”以及契刻符号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线条,或为具象的轮廓线,或为指事性示意线,这些线条或刚劲,或柔美,或抽象,或简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3)、独立结构:为以后书法的结体、章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萌芽状态的汉字,无论是彩陶绘画,还是陶器刻符,其组合方式已是独立的结构。而在这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只要符合或象形或表意的前提,其线条组合可以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了汉字字体的变化多端.
(2)结字:甲骨文字型总体上偏于瘦长,结构均衡对称而又变化多姿,为后来篆书、楷书的结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章法:甲骨文基本上是随骨片之形状、大小取势,而其行款已很严谨,大多为竖行排列,竖行到底后,或向左或向右另起一行,与后世的书写行款基本相同,仅个别处稍有差异。布局疏散者错落有致,工整者严谨端庄,有天真烂漫、自然天成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史》——章节内容填空式梳理第一章先秦书法1、____、____和____等原始文化时期的陶器上所存留的刻画象形符号,对认识、了解早期文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2、许慎指出汉字是对自然万物的象形和源于指事符号,近年来出土的实物也进一步证明了许氏关于汉字源于____及____的论断。
(原始图画、刻画符号)3、文字学家一般认为,汉字大约形成于____,____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字体系。
(夏代,夏商之际)4、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学术界公认是商代中后期的____和____。
(甲骨文,金文)5、中国书法至少已有____年以上的历史。
(3500)6、先秦时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写工具,审美视觉中的“___”、“____”、“____”等范畴均源于此。
(刀味、笔味、金石味)7、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我们都称其为“____”。
(大篆)8、从商到秦统一,汉字的演变表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____和____的嬗变之中。
(书体、字形)一、汉字的起源1、中国书法是以____为载体的特有艺术。
(汉字)2、古代人们为了帮助记忆和交际,发明了结绳、刻契和原始图画。
其中____是象形文字的前身或来源。
(原始图画)3、文字是人们在长期的____中逐渐创造并完善起来的。
(社会实践)4、战国时期有仓颉造字说。
荀子在《____》中否定仓颉造字说,认为仓颉是整理文字的人。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重新肯定仓颉造字说。
清末学者____发挥了荀子说,不但肯定仓颉只是第一个整理文字的人,并指出文字是____创造的唯物观点,推翻了长期以来的仓颉造字说。
(《解蔽篇》,章炳麟,群众)5、汉字的萌芽,可以上溯到距今约____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8000)6、从考古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贾湖文化的刻符——仰韶文化陶器刻画——____是一脉相承的。
(殷墟甲骨文)7、结绳、刻契等实物记事到陶器上等拟物体形象的符号,都揭示了汉字创造的两大基本途径:____和____,从而勾勒出汉字由____阶段、原始文字阶段到____的发展脉络。
(象形、指事,先文字、古文字)二、殷商时期的书法1、____时期,是目前所见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7世纪初到公元前11世纪,共六七百年。
(殷商)2、____和____是殷商时期书法的代表。
它们是考古资料可证实的数量较多又相当成熟的最早文字。
(甲骨文、金文)3、甲骨文又称“____”、“____”、“____”等。
现出土累积约15万片,单字总数有____多个,目前可识____多个。
(龟甲文字、卜辞、殷墟书契,4600,1000)4、____是研究商代文字、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资料,也是早期书法的代表。
(甲骨文)5、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____和____两种形式。
(先书后刻、以刀为笔直接刻写)6、《____》、《四方风名刻辞》、《鹿顶骨纪事刻辞》等为甲骨文各期的代表作。
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的《____》,按墨书契刻,刻画宽肥,起讫有明显用刀痕迹,为双刀或多刀修刻而成,从中可见同时期金对甲骨文的影响。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宰丰骨刻辞》)7、在青铜器上铸铭文,从商代中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
秦称铜为金,故把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____,后人又称“____”。
青铜器又称“彝器”,其铸刻文字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凹入的阴文,称为“____”;一种是凸出的阳文,称为“____”,故青铜器铭文又称“____”、“____”。
(金文,钟鼎文,款,识,彝器款识,钟鼎款识)8、商代金文代表作有《____》(中期)、《戌嗣子鼎》(晚期)、《____》(晚期)等。
(《司母辛鼎》、《小臣艅尊》)9、殷商时期除了大量青铜器铭文外,还有少量石刻铭文。
《____》有“妊冉入石”字样,为我国石刻文字系统中最早的代表作。
(《殷墟妇好墓石磐刻字》)三、西周时期的金文1、西周金文数量极多,是历史上青铜铭文的____时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兴盛)2、西周前期金文代表作:《利簋》、《____》、《康侯簋》、《____》等。
(《何尊》、《大盂鼎》)3、西周中期金文代表作:《大克鼎》、《____》、《墙盘》等。
(《询簋》)4、西周晚期金文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颂鼎》、《虢季子白盘》)5、《____》,西周厉王时期的金文,为西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种。
《____》,西周厉王时期的金文,结构多变,取横势,重心较低,粗放厚重,显壮实遒迈之气,后世书家多效之。
《____》,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铭文____行,____字,为目前所见西周金文中最长的铭文,整体浑穆磅礴,为西周晚期金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与《散氏盘》相反,其字形趋长,取纵势;《大盂鼎》的肥厚笔画和点团已趋于消失。
《____》,西周宣王时期的金文,形式上或整齐或错落,是西周晚期大篆中最为成熟的作品。
《____》,宣王时期的金文,是西周晚期笔画向更简练、流畅方向发展的代表作,对以后秦系书法如《____》、《____》等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32、497,《颂鼎》、《虢季子白盘》、《秦公簋》、《石鼓文》)四、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1、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系文字书风:____、____、____、____、____。
(齐系、燕系、晋系、楚系、秦系)2、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晋系文字最典型的是《____》,其风格与同时期的金文不同,强烈的连笔意识、笔画的相互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可视为这一时期“草篆”的典型作品。
(《侯马盟书》)3、楚系文字中越国《____》的铭文以鸟虫加以组合变形,结体精严,疏密变化有致,富于装饰性,习惯上称其为“____”。
(《越王勾践剑》,鸟虫篆)4、春秋早期的秦系文字承接了西周晚期的传统,如著名的青铜器《____》、____》。
(《秦公钟》、《秦公鎛》)5、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秦系文字代表有《____》和《____》。
(《秦公簋》、《石鼓文》)6、战国中晚期的秦系文字代表如《____》、《____》。
(《商鞅方升》、《新郪虎符》)7、秦系文字陶刻方面以《____》最具代表性,瓦书以锋锐的刻器直接刻画而成,行款错落有致,可视为《商鞅方升》和《秦诏铭文》之间的秦篆标本。
(《秦封宗邑瓦书》)8、学术界普遍认为《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簋》、《石鼓文》所用的文字为____,比较纯正地保留着西周文字的传统。
(籀文)9、秦篆文字由籀文发展到小篆的大致脉络:虢季子白盘—>____、秦公鎛—>____—>____—>____—>____—>泰山刻石(秦公钟、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磐刻石、新郪虎符)10、“____”的出现与使用,加快了隶变的过程。
战国晚期《____》、《天水放马滩秦简》、《____》等简牍可清晰地寻到秦篆隶变的轨迹。
(草篆、《青川郝家坪木牍》、《云梦睡虎地秦简》)11、发生在战国时期的____过程,正是中国文字由古文字系统向今文字系统的演变过程。
(隶变)12、1980年四川出土的秦地《____》,被视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
(《青川郝家坪木牍》)13、如果说甲骨文、金文始终是沿着刀刻、凿铸道路发展的,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古隶的出现,并显示了毛笔在中国书法史上广泛应用的开始。
____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篇章。
(朱墨书迹)第二章秦汉书法1、秦末至____,隶书发展很快,并替代了小篆的官体文字地位。
西汉时期,首先由隶书演化出了较成熟的____,约于东汉中期,已有早期____出现,东汉后期又出现了____。
(西汉初年,章草,楷书,行书)2、两汉时期的书法极为丰富,从大的类别上可分为____类(包括汉金文、碑刻、砖瓦铭文等)和____类(包括简牍、帛书等)两大类。
(金石铭刻类,墨迹类)3、汉代十分重视书法教育,东汉灵帝设立____,与以经学为本的太学相对垒,使书法教育由与识字结合的书写教育上升为独立的艺术教育,培养了一批书法人才。
政府根据《____》来课试选拔书法好的学童,以通经艺取士,这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书风的兴盛。
(鸿都门学,《尉律》)4、东汉____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史上文人书法流派的源头。
(文人书法流派)5、东汉时期,许慎的《____》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
(《说文解字》)6、东汉书论:赵壹的《____》反映了汉代草书发展热潮的真实情况。
崔瑗的《____》、蔡邕的《____》等,可视为古代书论的发轫之作。
(《非草书》、《草书势》、《篆势》)一、秦代小篆1、小篆在战国后期即已成熟。
此前,春秋中晚期的《____》和战国的《____》中已有小篆的基本面貌,而战国秦《____》和秦《____》已十分接近统一后的小篆。
(《秦公大墓石磐刻石》、《秦封宗邑瓦书》、《杜虎符》、《新郪虎符》)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八体,一曰____,二曰____,三曰____,四曰____,五曰____,六曰____,七曰____,八曰____。
”(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二、秦代书家与刻石书法1、秦代书家:____、____、____、____。
(李斯、程邈、赵高、胡毋敬)2、李斯作《____》、赵高作《____》、胡毋敬作《____》,均采用新改定的小篆颁行天下。
(《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3、秦____与唐____均工篆法,史称“二李之法”。
(李斯、李阳冰)4、____在狱中省改大篆,使秦文篆书重新规范划一,奏之始皇,获赦并出任御史,负责清理文字。
(程邈)5、秦皇的纪功刻石均以标准而规范的小篆写成,形存的《____》和《____》相传为李斯所书。
因其笔画如玉箸,故又称“____”。
清杨守敬在跋《____》中云:“嬴秦之迹,唯此巍然,味磨泐最甚,而古原之气自在,信为天上神品。
”(《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玉箸篆”、《琅琊台刻石》)6、史载秦始皇东巡刻石还有《____》、《东观刻石》、《____》等。
(《峄山刻石》、《会稽刻石》)三、秦代的金文、陶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一度量衡,向全国颁发一篇诏书,这篇诏书或将铭文铸凿于权量之侧,或以印模制作于陶量之侧,我们先其为____。
又有制成刻有铭文的一薄片“诏版”,镶嵌于权量上,我们称其为____。
(秦诏权量铭文、秦诏版)四、汉代的简牍书法1、汉代的____(包括帛书和纸书)是汉代手书墨迹的主流。
(简牍书法)2、汉代简牍有两大类型:____和____,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江淮汉简、西北汉简)3、江淮汉简指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