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宋代经济发展及制度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宋代经济发展及制度变革

1 生产工具进步,农田水利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亩产得到提高。

生产工具方面: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到宋代有了更为广泛的使用,且有了部分改进。出了曲辕犁外,宋代还出现了踏犁、铁搭,用于插秧的“秧马”,减轻疲劳而且提高效率。

水利建设方面:北宋时期修复旧渠。宋神宗时期,在王安石变法中的农田水利法的刺激下,出现了“人人争言水利”,各路官员积极筹划一路的水利建设,全国掀起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南宋建立后,为了进一步发展南方农业,南宋政府也鼓励水利建设,取得了更大成就。

精耕细作农业:北宋时期的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南宋时期虽与金朝长期对峙,其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人地矛盾也在严重化。解决途径主要是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效率。

从增加耕地面积角度考虑,两宋时期垦荒数量也在增加。王祯在其《农书》中就对垦荒进行了技术性指导。《农书》虽然是元朝书籍,但也从侧面上反映了两宋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从垦荒的时间选择、土地情况、垦荒的注意事项以及垦荒后的种植收益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坐客商不如垦农荒”,体现了垦荒的利润可观且被人民高度重视。土地兼并也是垦荒发展的原因之一。土地兼并导致流民问题严重,宋朝政府为了解决流民问题而要求各州招抚流民进行垦荒。

从提高耕地效率考虑,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得到信息。一是在两宋时代对于犁地、种子选择、施肥、中耕、除草等环节更加细致、科学。二是两宋时代的亩产量得到提高,平均可达2石左右。生活在两宋时期的陈旉在其所著的《农书》中说:种田要“种之以时,择地得宜,用糞得理”。这一时期,从越南引进的水稻良种占城稻的种植推广到了江淮地区。

2 手工业方面进步,纺织业、矿业、造船业、制瓷业等产业技术和规模的发展。

宋代的纺织业有了新的发展。丝织品产地以两浙和四川为两大中心,丝织品花色品种繁多。宋代的丝以细、轻薄为特点,远胜于唐朝。宋代的麻和丝仍然是主要纺织项目,但棉纺织已经发展起来。棉纺织在南宋时期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棉布开始被各个阶层人民所使用。宋代是我国衣被原料的转折时期,自此之后,棉布逐渐代替麻布。宋代的纺织业除了传统的家庭纺织、地主庄园纺织、官府纺织外,还出现了机户。纺织生产已经取代农业成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中较大的机户甚至超出了家庭纺织的范围而雇用机工进行生产。

矿业在两宋时期发展很快。一方面尤其是城市居民,冬季用煤炭作为取火能源而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宋朝的冶金、陶瓷业进入高温制造阶段。为了提高冶炼效率,煤炭的品质和使用程度都在增强。瓷器的烧制使得煤炭和水排等鼓风器材相互结合,以达到1000度以上的烧制温度。因此宋代的煤矿需求量大,也就推动了矿业的发展。其中煤矿挖掘占据主要地位。

造船业在南宋的发展速度最快,这得益于南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发达。造船业的繁荣表现为造船规模和造船技术的进步。造船主体既有官方造船场还有民间的造船场,后者数量很多。宋代海船载客量大,甚者可达几百人,长40余仗。宋代的造船技术也十分先进,海船普遍采用v字型船底,以抗风浪。桅杆底部设有转轴,可以随时放倒。某些先进船只还设有隔舱,以提高船只安全性,局部进水也可保证整体的航行。宋代我国的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制瓷业在两宋得到了空前进步。瓷器制造成熟于东汉时期,到了唐代,陶器的使用仍然十分普遍且占主导地位。宋代的制瓷水平、规模、种类和使用普遍性都是空前的。

著名的五大瓷窑分别为定、汝、官、哥、钧,定窑的白瓷继承了唐代刑窑的技术,也是位于河北省的著名窑口、汝窑产青瓷,部分供朝廷使用。官窑位于河南开封,其产品以青瓷为主,供朝廷使用。哥窑生产以青丝铁线为主要特征的白瓷产品。钧窑产品以其金属成分窑变为主要特征,被历代上层所推崇。除了五大著名窑口外,宋代还有无法统计的民间瓷器生产,如北方的磁州窑和耀州窑和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在此时以生产白瓷为主,包含了众多著名窑口,如镇窑、湖田窑、湖坑等,其产品产量大,种类也十分丰富,并逐渐被明清统治者作为官方指定瓷器生产基地。

此时瓷器的用途主要是生活用品和工艺产品两种,而官窑产品则兼备两种用途。

3 商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场自由化程度提高,货币金融业快速发展

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比较自由,日中成市的制度被逐渐打破,汴京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反映了商业的繁荣。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作用影响下,商业活动活跃。从朝廷每年所收商税中就可知道。北宋在全国各地设立征收商税的机构,对行商、坐商收取商税。正税之外还有杂税,根据官府需要也会征收实物。宋太宗时每年征收商税100万贯,到宋仁宗时已经到达2200万贯,商税的增加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商业服务机构的发展也体现了商业的繁荣,如柜坊、氐店等,同时还有为市民阶层娱乐而开设的瓦肆、勾栏等。

除了城市市场的发展外,草市也在农村迅速发展。许多草市有了固定的提供提供餐饮、住宿的店铺和固定的居民点。大的草市甚至上升为市镇。根据漆侠先生在《宋代经济史》中的统计,在北宋熙宁一代,由草市上升为的镇有106个,其中经济发达的东京、京西两路占40个。

区域市场也在北宋时期发展起来。主要的区域市场包括:以苏杭为中心的东南市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太原、秦州为中心的西北市场、以成都府、梓州、兴元府为中心的西南市场、以广州为中心的两广市场。区域市场其本质就是区域内各镇之间的生产分工和协作,这是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条件改善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从另一个角度说,部分生产者在区域市场中为市场而生产,也体现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两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发展也是商业发展的内容之一。“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之间的榷场贸易也发展起来。宋朝的丝、绢、瓷器、纸、书籍和辽国的毛皮、山货、湖盐相交换。正常贸易外还有走私贸易,如宋朝政府禁止铜钱流向辽国,辽国的优良战马也禁止出口宋国,但这两者的走私贸易十分发达。政府在榷场中设立管理机构征收商税,其收入和每年给辽国的岁币相当,反映了宋辽之间商业贸易的发达。除此之外,宋和西夏、西北诸族的贸易也十分发达。

南宋的海上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主要地位。南宋统治者十分重视出海贸易的税收收入。不但允许而且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保护其利益。同时,加强对出海贸易的管理,由市舶司管理出海和关税,出海船只需要持公凭。我国出口外国的产品以丝绸和瓷器为大宗,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

宋代由于商业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也增加较快。宋代的主要货币是铜钱,铜钱币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