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数据库原理实验大纲

数据库原理实验大纲

用server2000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数据库技术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的技术,上机实验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

1、实验计划和实施要求上机实验是《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

本课程的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试验的软件环境为Microsoft SQL Server 。

2、实验的三个阶段《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上机实验可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数据库课程实验的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配合第1章~第4章的教学内容进行。

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数据库、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根据这些方法自己设计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实际应用项目,写出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报告,提出在系统中要解决的问题。

(2)基本操作阶段数据库课程实验的第二阶段为基本操作阶段,该阶段配合第5章~第7章和第8章的部分内容进行。

基本操作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SQL语言的应用和利用DBMS的工具进行数据库定义、维护、查询及掌握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和并发控制技术等基本操作,并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3)技术提高阶段数据库课程实验的第二个阶段为技术提高阶段,该阶段配合第8章和第9章内容进行。

技术提高阶段的实验不仅要求把书本上的内容掌握好,同时还需要自学一些相关的知识。

技术提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掌握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还要掌握有关数据转换、复制、传送及数据库系统的编程技术。

3、实验目标上机实验的主要目标是:l)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环境本书选择的实验软件环境是Microsoft SQL Server。

陈青《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实验指导书2013-2014-1

陈青《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实验指导书2013-2014-1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课程类别:课程内实验实验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年级:12计算机类专业开课院、系:计算机学院学时:14编写依据:《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修订时间:2014年8月一、实验内容安排二、实验说明实验1 创建数据库和表实验目的:1.学会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创建数据库和表。

2.学会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和表。

3.学会在企业管理器中对数据库表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操作。

4.学会使用T-SQL语句对数据库表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操作。

5.理解数据更新操作时应注意数据完整性约束。

6.了解数据库备份、恢复及导入、导出的概念及方法。

实验要求:1.独立完成实验2.提交比较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内容: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为JXGL。

2.使用T—SQL语句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为JXGL。

包含下列3个表:(1)STUDENT :学生信息表。

(2)COURSE:课程信息表。

(3)SC:选课情况表。

各表的结构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表3 SC表结构实验步骤:1.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创建数据库JXGL要求:数据库JXGL初始大小为10MB,最大大小为5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式是按5%比例增长;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可增长到5MB(默认为不限制),按1MB 曾长(默认是按5%比例增长)。

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均采用默认值,分别为JXGL_data(物理名称是包括目录路径的物理文件名。

它必须符合操作系统文件的命名规则。

默认路径一般为:c:\program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mssql\data,本机房c:\program2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指导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2\mssql\data,物理文件名的后缀为.mdf)事务日志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也均采用默认值,分别为JXGL_LOG(物理文件jxgl_log.ldf,默认路径同上)注意:数据库中默认路径是可以更改的。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一、实验名称:认识DBMS,建立数据库、表二、实验日期:实际上机日期三、参考资料:《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四、实验目的:1.熟悉SQL Server2000的应用环境2.掌握数据库模式设计,依据实际要求设计表结构,建立表的关系五、实验内容(步骤):1.启动SQL Server服务器实例2.熟悉SQL Server的企业管理器3.创建个人数据库4.在控制台中使用建好的数据库建立数据表5.使用控制台向数据表中插入数据案例:建立学生课程数据库,其中包含student,course,sc 3张数据表。

六、实验方法:(一). 数据库的建立:1.用可视化界面建立:(a)在SQLSERVER中用企业管理器-新建数据库;2.命令方式建立:(a)在SQLSERVER中,在查询分析器中使用T-SQL语句:CREA TE DA TABASE XSGLON (NAME='XSGL_DA TA',FILENAME='E:\XSGL.MDF',SIZE=10MB,MAXSIZE=50MB,FILEGROWTH=5%)LOG ON(NAME='XSGL_Log',FILENAME='e:\XSGL_Log.ldf',SIZE=2MB,MAXSIZE=5MB,FILEGROWTH=1MB)(二). 表的建立:1.用可视化界面建立:在SQL SERVER中用企业管理器—数据库—XSCJ—表—右键—新建表;2.命令方式建立:在SQL SERVER中查询分析器的编辑窗口中用下列SQL语句:use XSGL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5),sname CHAR(10),ssex CHAR(2),sage int,sdept CHAR(4))goCreate table course(cno CHAR(2),cname CHAR(30),credit INT,pcno CHAR(2) NULL)goCreate table sc(sno CHAR(5),cno CHAR(2),grade INT NULL)go(三). 表数据的添加:1. 用可视化方法:I: 在SQL SERVER中用企业管理器—数据库—XSCJ—表-表名—右键-打开表-返回所有行;输入下列数据:实验二一、实验名称:数据查询二、实验日期:实际上机日期三、参考资料:《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四、实验目的:1. 掌握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2. 加深对SQL和SQL语言的查询语句的理解3. 熟练掌握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及嵌套的操作方法4. 熟练掌握数据查询中的分组、统计、计算和集合的操作方法。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引言: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引导学生完成数据库原理实验,掌握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加深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解,掌握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培养数据库设计和实施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 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方法;3. 熟练运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更新操作;4. 理解并能运用SQL语句实现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2.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Oracle等;3. 编程语言:SQL、Java等。

三、实验内容1. 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a. 步骤一: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创建数据库;b. 步骤二:使用DROP DATABASE语句删除数据库。

2. 数据表的创建与删除a. 步骤一:使用CREATE TABLE语句创建数据表;b. 步骤二:使用DROP TABLE语句删除数据表。

3. 数据的插入与查询a. 步骤一:使用INSERT语句将数据插入数据表;b. 步骤二:使用SELECT语句查询数据。

4. 数据的更新与删除a. 步骤一:使用UPDATE语句更新数据;b. 步骤二:使用DELETE语句删除数据。

5. 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a. 步骤一: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实体、属性和关系;b. 步骤二:进行关系模式的设计与规范化。

6. 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a. 步骤一:使用GRANT语句设置用户权限;b. 步骤二:使用约束条件确保数据完整性。

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a. 步骤一:根据实验要求,创建数据库,并设计相关数据表;b. 步骤二:插入测试数据,并进行查询、更新和删除操作;c. 步骤三:根据需求分析,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规范化;d. 步骤四:设置用户权限和约束条件,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指导书信息管理系2013年10月目录1. 实验46101401.数据表设计 (1)2. 实验46101402.数据库查询设计 (13)3. 实验46101403.ACCESS表高级查询设计 (19)4. 试验46101404.ACCESS的窗体和报表设计 (27)1. 实验46101401.数据表设计1.1概述在Microsoft Access2003环境下,通过一个应用实例建立一个数据库,并利用向导、表设计器、SQL语言等方法设计 ACCESS基本表。

Access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和同类的其他产品一样,Access存储和检索信息(通常称为数据)、提供所请求的信息和自动完成可重复执行的任务(如维护账目支付或人事系统、实施库存控制和调度)。

Access的数据库管理效率充分地利用了Microsoft windows的功能,并与其协调一致。

Access能够在windows 2000、windows XP和windows 7平台上运行,所以windows的所有优点全部可以在Access中体现。

可以在Access中剪切、复制和粘贴来自任何windows应用程序的数据,还可以在Access中创建—个窗体并粘贴到报表设计器中。

Access 允许用户同时访问多个数据库表中的信息,能够把数据库表连接起来创建一个新表。

它能够减少数据的复杂性并能使工作更容易完成。

Access表可以与大型机或服务器数据建立连接。

Access可在网络环境中用来连接多种类型的其他数据库表,包括本地(在同一台机器上)数据库表和远程数据库表(甚至大型机数据库表,如oracle或DB2)。

Access能够直接连接这些“外部”表或把它们导入到本地使用。

一旦外部表被连接或导入到本地,我们就可以创建窗体或报表来使用其中的信息了。

建立Access数据库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存储一定量的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查询分析,从而生成报表并且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姓名:______wcg ________学号:___090312114______班级:____计科121__ ____指导教师:_______txy_ ___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实验一SQL Server使用初步一、实验目的1、熟悉SQL Server2000的组成及基本功能。

2、掌握SQL Server2000的登录及注册。

3、掌握SQL Server2000企业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4、熟悉查询分析器的基本使用。

二、实验预习1、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你所知道的DBMS有哪些?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库管理软件。

常见的DBMS有: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Access,MySQL及PostgreSQL等。

2、SQL Server 2000(2005)的安装步骤?步骤一:准备计算机以安装SQL Server 2005:检查计算机硬件,软件的要求,系统配置检查器的要求和妨碍性问题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二:安装SQL Server 2005:使用SQL Server 2005 安装向导运行安装程序,或从命令提示符安装。

步骤三:配置SQL Server 2005 安装:安装完成后,可以使用图形化使用工具和命令提示实用工具配置SQL Server。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1、注册服务器基本步骤:(1)打开企业管理器(2)右击SQL Server组→新建SQL Server注册(3)添加可用的服务器(实际数据库服务器的名称或IP地址)(4)选择身份验证模式(选“系统管理员分配给我的登录信息”)(5)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6)选择SQL Server组(选“在现有的SQL Server组中添加SQL Server”)(7)完成注册若注册成功,则显示注册成功的信息。

2、连接SQL Server服务器(1)右键单击上面注册的数据库服务器,选择连接,建立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

数据库原理和应用实验指导书(第五版)(20130102)

数据库原理和应用实验指导书(第五版)(20130102)

操作系统实验名称:线程的创建与撤销专业:计科111学生姓名:马艳龙学号: 4109指导教师:李晓楠2013/4/1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2013 01 02前言当前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实验教材种类繁多、内容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然而,作为专业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环节却缺少必要的教材,致使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教学过程难以控制和管理,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最终将影响到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

鉴于此,整理这本《数据库实验指导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数据库实践教学的依据,从而使实践教学管理有据可依,进而保证教学质量。

在安排实验的内容和学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我校数据库教学的《实验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可接受的程度。

在2010年修订的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验学时更改为18个学时,加大了实践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此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每一学期都在进行修改,使其更加贴近教材,更加贴近实际。

由于萨师煊王珊编写的《数据库概论第四版》于2006年9月出版,与其第三版有了较大的改进,增加了不少内容,教材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应用,这次对实验指导书的修正也是基于此。

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因本实验内容考虑不周,会出现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届时,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及时地修改。

目录第一章概述 (4)第二章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5)第三章实验项目 (6)实验一基本表的定义、删除与修改 (7)实验二SQL语言初级查询 (10)实验三SQL语言高级查询 (10)实验四视图、索引及数据更新 (19)实验五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 (24)实验六存储过程的建立与使用 (25)实验七触发器的建立与使用 (26)实验八数据库连接与登陆 (28)实验九数据库并发控制 (30)实验十数据库数据备份与恢复 (31)实验十一综合应用编程(一) (32)实验十二综合应用编程(二) (33)第四章实验项目涉及的主要仪器设备简介 (34)第五章参考文献 (35).。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书实验个数:适用对象:《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认识DBMS (1)实验二数据描述、定义实验 (1)实验三数据更新实验 (3)实验四数据查询实验 (6)实验五视图的定义、使用实验 (8)实验六数据控制实验(安全性部分) (9)实验七数据控制实验(完整性部分) (10)实验八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 (10)实验九数据库设计 (11)实验一认识DBMS一、学时2学时二、实验类型演示三、实验目的通过对某个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初步了解DBMS的工作环境和系统构架;熟悉对DBMS的安装;搭建今后实验的平台。

四、需用仪器、设备486及以上微机;Windows95/97/98及以上操作系统;DBMS安装盘六、实验内容及要求1.根据安装文件的说明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安装过程中记录安装的选择,并且对所作的选择进行思考为何要进行这样的配置,对今后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什么影响;2.学会启动和停止数据库服务;3.初步了解RDBMS的安全性,这里主要是用户的登录和服务器预定义角色。

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新的用户,赋予其数据库管理员的角色,今后的实验可以用该用户来创建数据库应用;4.了解RDBMS的系统构架;5.了解RDBMS的管理和使用。

实验二数据描述、定义实验一、学时4学时二、实验类型演示、设计三、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数据库的创建和连接方法;熟悉和掌握数据表的建立、修改和删除;加深对表的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理解。

四、需用仪器、设备486及以上微机;Windows95/97/98操作系统;安装了SQL SERVER五、实验准备1.熟悉SQL SERVER 工作环境;2.复习有关表的建立、修改和删除的SQL语言命令;六、实验方法及步骤1.介绍有关SQL SERVER的图形界面工作环境;2.创建数据库或连接已建立的数据库3.在当前数据库上建立新表4.定义表的结构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5.进一步定义表的主码,外码及在表上建立索引。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实验题目:数据库的定义及建立与维护实验目的:掌握数据库的定义及建立与维护的方法实验要求:使用Oracle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实验条件:计算机,Oracle实验内容:1、创建书中第2章的数据库。

2、根据书中例3.3---例3.8创建表(注意表的命名)。

3、根据书中例3.9---例3.14查看表结构4、根据书中例3.15---例3.20删除表5、根据书中例3.21---例3.26向表中添加数据6、根据书中例3.7---例3.32查看表中的数据7、根据书中例3.33---例3.38删除表中的数据PL/SQL Developer的用法:1、将ora.rar直接解压到D:\。

2、将PLSQLDevwithBat.rar直接解压到任何位置。

3、找到PLDev.bat,双击即可运行。

4、进入PL/SQL Developer后,点击新建,选择命令窗口,即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实验二实验题目:数据库的查询、更新实验目的:掌握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的方法实验要求:使用Oracle实现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操作实验条件:计算机,Oracle实验内容:1、完成第4章、第5章和第6章中的查询操作。

2、创建表结构:创建部门登记表dept和雇员登记表emp的结构SQL> Create table dept( deptno number(2) not null,dname char(14),loc char(13));SQL> Create table emp( empno number(4) not null,ename char(9),job char(10),mgr number(4),Hiredate date,sal number(7,2),comm number(7,2),deptno number(2) not null );向表中插入记录:向部门登记表dept中插入一条记录SQL> insert into dept values (60,‘Computer’,‘Beijing’);SQL> select * from dept;向部门登记表dept中连续插入多条记录SQL> insert into dept (deptno,dname,loc)Values ( &deptno,&dname,&loc);3、子查询命令的使用(1) 单行值子查询:子查询返回一条纪录查询工资高于7698号雇员,并且工种与他相同的雇员情况。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试验一:SQL语言嵌套查询和数据更新操作所属课程:数据库原理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验学时:4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对数据表中数据的查询操作和SQL命令的使用,学会灵活熟练的使用SQL 语句的各种形式;2.加深理解关系运算的各种操作(尤其的关系的选择,投影,连接和除运算);3.熟悉和掌握数据表中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操作和命令的使用;4.加深理解表的定义对数据更新的作用二、预习与参考1.熟悉SQL SERVER 工作环境;2.连接到学生-课程数据库3.复习对表中数据查询的SQL语言命令;4.复习对表中数据的插入、修改和删除的SQL语言命令。

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针对教材例子,通过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两种模式,熟悉数据嵌套查询、更新操作。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在表S、C、SC上进行简单查询;2.在表S、C、SC上进行连接查询;3.在表S、C、SC上进行嵌套查询;4.使用聚合函数的查询;5.对数据的分组查询;6.对数据的排序查询。

7.将数据插入当前数据库的表S、C、SC中;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8.将以上插入的数据分别以.SQL文件和.txt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上;9.修改表S、C、SC中的数据;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10.删除表S、C、SC中的数据。

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五、实验内容在表S,C,SC上完成以下操作:1.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2.查询“CS”系学生的基本信息;3.查询“CS”系学生年龄不在19到21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姓名;4.找出最大年龄;5.找出“CS”系年龄最大的学生,显示其学号、姓名;6.找出各系年龄最大的学生,显示其学号、姓名;7.统计“CS”系学生的人数;8.统计各系学生的人数,结果按升序排列;9.按系统计各系学生的平均年龄,结果按降序排列;10.查询每门课程的课程名;11.查询无先修课的课程的课程名和学时数;12.统计无先修课的课程的学时总数;13.统计每位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学分及其平均成绩;14.统计选修每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及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15.找出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结果按系分组,并按平均成绩的升序排列;16.查询选修了“1”或“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17.查询选修了“1”和“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18.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数据库系统”且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19.查询每位学生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信息(显示: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20.查询没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基本信息;21.查询选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22.查询选修课程成绩至少有一门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3.查询选修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4.查询选修课程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5.选做:针对SPJ数据库中的四个表S,P,J,SPJ,完成教材P74-75--习题5中的查询及教材P127--习题5中的查询。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实验环境熟悉与数据库(表)的建立实验目的熟悉实验的环境,掌握数据库、数据表的建立方法。

实验内容1、熟悉SQL的使用环境进入SQL环境(企业管理管理器、查询分析器)。

2、建立学生管理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数据表一个数据库,三张数据表。

实验环境1、硬件PC机,具有网络功能。

2、软件OS:windows xp professional;DBMS: SQL Server 2005.实验过程一、SQL server 2005环境1、系统的安装系统的安装过程比较简单,给学生演示一下。

2、进入查询分析器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 如下图所示:图1-1查询分析器的界面如图1-2所示:图1-2在文本框输入命令即可。

举例:计算圆面积的SQL程序的输入与运行结果界面(图1-3)。

图1-33、企业管理器的进入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 如下图所示:图1-4企业管理器的界面如图1-5:图1-5二、建立数据库与数据表1、建立学生管理数据库用SQL语句(生成的主文件名为: XSGL.MDF)语句为:CREATE DATABASE XSGL2、建立学生管理系统的数据表(共3个)使用SQL语句建立如下三个数据表(表结构见课本P92):学生表: Student.DBF(选本班10个同学作为10条记录)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9) PRIMARY KEY, Sname CHAR(20)UNIQUE, Ssex CHAR(2),Sage SMALLINT,Sdept CHAR(20));INSERT INTO Student ( Sno, Sname, Ssex, Sdept, Sage) V ALUES ('200215128','陈东','男','IS',18);建立表结构的语句见课本p85(P88—P89),记录的输入用插入命令INSERT, 详见课本P115。

《数据库原理》齐工大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齐工大实验指导书

山东轻工业学院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信息学院序《数据库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对数据库的设计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由于课时限制,在数据库原理的教学过程中,现阶段我们只安排了8个学时上机训练,主要完成4个属于基本要求的实验题,使学生对SQL语言(即SQL 语言的数据定义与更新、数据查询、视图操作及嵌入式SQL)有较深的认识,为以后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打下基础。

对数据库设计的实践活动,我们将在后继课程《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中进行。

目录实验基本要求和方法实验一数据定义与数据更新实验二数据查询实验三视图的定义更新与查询实验四嵌入式SQL的使用实验基本要求和方法一、实验目的了解SQL语言的特点,熟练掌握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的方法,为将来的数据库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1、上机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2、上机时要尊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

3、熟悉SQL Server的使用环境。

4、在指定的目录下建立数据库,进行练习。

三、实验方法结合教材,我们以学生选课数据库为例进行练习,以SQL Server为设计环境进行设计,包括表、视图的定义与查询以及嵌入式SQL等。

实验一数据定义与数据更新一、实验目的1、熟悉SQL Server的环境。

2、熟练掌握基本表的定义、修改、删除方法。

3、熟练掌握索引的建立、删除方法。

4、学会SQL语句的插入(INSERT)、修改(UPDATE)、删除(DELETE)。

二、实验内容1、基本表的定义与修改(1)定义基本表格式:CREATE TABLE 表名(列名1 类型[NOT NULL][,列名2 类型[NOT NULL]]…)[其他参数];要求建立学生选课数据库的基本表S (S#,SN,SD,SG),Class(C#,CN,PC#),SC(S#,C#,G)(2)修改基本表格式:ALTER TABLE表名ADD列名类型;如:ALTER TABLE S ADD SEX SMALLINT;(3)删除基本表格式:DROP TABLE 表名;如:DROP TABLE SC;2、索引的建立与删除(1)定义格式:CREATE [UNIQUE] INDEX 索引名ON 基本表名(列名[次序][,列名[次序]]…)[其他参数];如:CREATE UNIQUE INDEX XSC ON SC(Sno ASC, Cno DESC)(2)删除格式:DROP INDEX 索引名;如:DROP INDEX XSC;3、插入(INSERT)插入的一般格式:INSERTINTO 表名[(字段名[,字段名]…)]Values (常量[,常量]…);INSERTINTO 表名[(字段名[,字段名]…)]子查询;(1)单记录插入.把一个新学生:S10,姓名Zhang Ming,信息系IS,18岁,插入表中.INSERTINTO SV ALUES (‘S10’,‘Zhang Ming’,‘IS’,18);(2)多记录插入.对每一个系,求学生的平均年龄,并把结果存入数据库中.CREATE TABLE DEPTAGE(SDEPT CHAR (15),A VGAGE SMALLINT);INSERTINTO DEPTAGE (SDEPT,A VGAGE)SELECT SD,A VG (SA)FROM SGROUP BY SD;4、修改(UPDATE)格式为:UPDATE 表名SET 字段=表达式[,字段=表达式]…[WHERE 谓词];(1)多记录修改,把所有学生的年龄加2.UPDATE SSET SA=SA+2(2)具有子查询的更新.把数学系全体学生的成绩置零.UPDATE SCSET G=’0’WHERE S#=’MA’=(SELECT SDFROM SWHERE S.S#=SC.S#);(3)多个表的更新.在UPDATE 语句中,一次只能对一个表更新,这就会产生破坏参照完整性的问题,例如,把S2的学号改为S9.UPDATE SSET S#=’S9’WHERE S#=’S2’;UPDATE SCSET S#=’S9’WHERE S#=’S2’;5、删除(DELETE)格式为:DELETEFROM 表名[WHERE 谓词];(1)单记录删除.把学生S9删除.DELETEFROM SWHERE S#=’S9’;(2)多记录删除.删除所有的学生选课记录.DLETEFROM SC;SC成为一个空表.(3)带有子查询的删除.删除计算机科学系全体学生的选课记录. DELETEFROM SCWHERE ‘CS’=(SELECT SDFROM SWHERE S.S#=SC.S#);实验二数据查询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进行单表查询、多表连接查询的方法。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熟练掌握SQL语言一、熟悉上机环境:客户/服务器结构,数据库服务器在一台NT服务器上,同学们通过客户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98)上安装的Sybase客户端程序, 使用Sybase数据库服务器。

具体包括:1.查看(不许修改)客户机的配置文件,理解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如何通信的鼠标点击开始,进入sybase,进入Dsedit, 点OK后, 可以看到sybase服务器名字和所在主机名字2.启动客户机上的应用程序,实现SQL语句的录入、执行和结果显示。

包括程序启动后,窗口中各个按钮的含义。

鼠标点击开始,进入sybase,进入SQL Advantage,便可以进入sybase SQL 交互式应用程序。

选server按钮连服务器, 输入用户名和口令3.数据库服务器上建有许多的数据库, 每个数据库都有一些合法的用户。

如果你登录的客户机为27号,那么请以用户名user27,口令为user27登录,登录后缺省连到数据库user27上,user27/user27是数据库user27的创建者,因此用户user27/ user27具有在数据库user27上创建表等一切权力。

4.如果你想查看你建立的表等信息,可以进入另一个客户端程序鼠标点击开始,进入sybase,进入sybase central二、在数据库useri上创建学生选课有关关系模式,并插入相应的数据,实现有关查询1.描述学生、课程情况的E-R图如下,请将其转化为用关系数据Array模型描述的关系模式2.在数据库中定义这些关系模式3.插入相应的数据,试着插入重复的元组,结果如何?4.在已建立的关系模式之上(已插入一些数据)建立主键约束,参照约束和用户定义的约束(要求学生年龄不小于14岁,不大于35岁),如果约束不能建立,请分析原因,修改后建立上述约束。

5.如果约束建立后,请试着插入重复元组,结果如何?实验(二): 熟练掌握SQL语言一、用SQL完成下列查询1.求选修了课程的学生的学号,要求:[1]不用distinct消除重复元组,写出其SQL语句[2]用distinct消除重复元组,写出其SQL语句[3]如果该查询写成:select Students.Sno from Students, SC where Students.Sno=SC.Sno 请问该查询结果和上面哪个结果是相同的?2.求开设的课程号、课程名、学时和学分,要求对查询结果的列重新命名3.求计算机系和数学系的学生学号、姓名和年龄4.求不是数学系、计算机系的学生的情况,要求select后写*代替列出所有的列名5.求全体学生的信息,要求按年龄升序排列6.求计算机系年龄在18~20岁之间的学生姓名和年龄7.求姓名时以D开头的数学系学生8.求选修了C2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成绩9.求学号为95开头的学生的学号和所选修的课程的学分10.求选修C1课程且成绩为8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11.求计算机系每个学生的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和成绩12.求每个学生的学号及平均成绩13.求男学生每一年龄组中超过50人的年龄组及人数14.求每一门课程的间接先行课号15.求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实验(三):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一熟练掌握SQL(续)1.修改表Students,在其中加入一个字段性别sex char(1)2.创建索引:在Students表的Sno上创建唯一聚簇索引, 在SC表的(Sno, Cno)上创建唯一索引. 查询Students表的内容, 记录的顺序有变化吗? 查询SC 表的内容, 记录的顺序有变化吗?3.创建视图▪创建计算机系学生视图CS_Students,其中包括学号、年龄和性别。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数据库原理》上机实验上机学时:8学时一、上机性质、目的及任务:通过上机实践,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的理解,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熟悉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并对典型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较深入的了解,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二、面向专业:计算机类各专业三、实验指导书:见下页四、实验内容:实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及SQL定义语言的使用实验二SQL语言(二)SQL语言进行简单查询实验三SQL语言(三)SQL进行复杂查询实验四SQL语言(四)SQL的常用数据更新操作实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及SQL定义语言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认识几种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熟悉它们的使用界面;(2)熟练掌握建立数据库和表,向数据库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3)熟悉SQL数据定义语言(DDL)二、实验内容(1)分别在Access 和SQL SERVER2005 中建立数据库并设计各表,输入多条实际数据,并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操作。

(2)用SQL语言进行基本表结构的定义、修改、删除,索引的建立和删除三、实验步骤:分别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和SQL SERVR 2005环境下利用图形操作界面(非SQL语句)实现以下操作:1、创建用于学生管理的数据库,数据库名为XSGL,包含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和选课信息。

数据库XSGL包含下列3 个表:(l)student:学生基本信息。

(2)course:课程信息表。

(3)sc:学生选课表。

各表的结构分别如表1、表2和表3 所示。

提示:在不使用SQL语句创建表的情况下,可通过ACCESS中的关系(菜单—工具—关系)和SQL SERVER 2005中的数据库关系图(数据库节点展开—数据库关系图)实现外键的创建。

外键字段和参照字段之间的数据类型以及长度要保持一致。

2、输入表中的记录楚先输入那些表中记录,为什么?3、对表中的记录进行浏览、修改、删除操作。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徐明、黄辉、徐丹编写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10年7 月前言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是信息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

近二十年来,数据库技术不断发展,同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领域不断扩展。

目前可见的绝大多数计算机应用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撑。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模型、结构、优化方法、事务管理及完整性约束方法等。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这些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学生从事复杂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方面的能力,设置以下实验项目:1.数据定义,综合型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SQL Plus的使用以及SQL模式定义语句,定义相关的表、索引与完整性约束。

2.数据操纵,综合型实验,使学生掌握SQL查询、插入、修改、删除语句以及SQL聚集函数的使用。

3.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型实验,通过此实验掌握数据库开发的基本步骤,通过完成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上机编程、调试和应用等全过程,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本书中所讲解的内容。

本指导书旨在给出一个实践操作的内容和方法,具体的实验步骤学生可自己拟定,不必拘泥于指导书中的方案。

实验一:数据定义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熟悉Oracle的客户端配置;2、掌握SQL Plus的使用;3、掌握SQL模式定义语句,定义相关的表、索引与完整性约束。

二、实验内容1 Oracle的使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客户端上需要配置数据库网络服务命名。

在操作系统的“开始”菜单的“Oracle”程序组中,找到并运行“Net8”。

查看其中的服务命名配置是否与服务器的数据库监听服务一致。

例如:服务命名为“Oracle”,参数主机名“Db_server”(也可以输入主机的IP地址),监听端口“1521”,数据库名“Orcl”。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赵海霞目录实验规则 (2)实验报告要求 (3)基本实验方法 (3)实验环境 (3)实验一:数据定义及更新语句练习 (4)实验二: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 (6)实验三:分组查询和嵌套查询 (8)实验四:视图操作和数据控制 (10)实验五:触发器和存储过程 (12)选作题目 (14)实验规则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确保人身设备安全,培养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国家财产的优良品质,特制定以下实验规则:1、实验纪律(1)在实验室不得做和实验无关的事情。

(2)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旷课。

(3)不能拆卸硬件,更不能拿走实验设备或仪器。

(4)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爱护公物。

2、实验过程(1)预习实验内容。

自行设计SQL语句。

(2)上机操作。

每执行一句记录执行情况,主要是错误信息和错误原因。

(3)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4)根据实验过程的记录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1、报告用纸采用统一的河南科技大学实验报告用纸,不得用别的纸张代替。

2、实验报告封面内容实验名称:(如实验一数据库创建)班级名称:(如计科101班)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时间:3、实验报告内容见各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

基本实验方法本实验要求熟悉SQL Server环境和数据库的相关知识。

实验环境Microsoft SQL Server2000实验一:数据定义及更新语句练习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用SQL语句实现数据库和基本表的创建、数据的更新。

二、预习要求:实验前复习讲授过的有关创建数据库、基本表的SQL语句,预习SQL Server2000环境,特别是资源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的相关用法。

三、实验内容:(一)用SQL语句建立如下mySPJ数据库,包括S,P,J,和SPJ四个基本表(教材第二章习题5中的四个表),要求实现关系的三类完整性。

S(SNO,SNAME,STA TUS,CITY);P(PNO,PNAME,COLOR,WEIGHT);J(JNO,JNAME,CITY);SPJ(SNO,PNO,JNO,QTY)供应商表S由供应商代码(SNO)、供应商姓名(SNAME)、供应商状态(STATUS)、供应商所在城市(CITY)组成。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习指导书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第一部分实验须知第1页第一部分实验须知一、准备工作1.《数据库原理》前学生应认真复习教材有关内容和课程实验指导,务必弄清基本概念和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对未认真准备的学生,一经发现立即停止其上机实验。

待其按要求作好准备工作后,再补做实验。

2.《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每人一台计算机,凭学生证到计算中心上机。

3.每次上机实验时,学生应服从实验指导教师和计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安排,按指定的位置就坐,不得随意变更所安排的位置。

二、实验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计算机中心上机操作的规程,如有违反上机操作规程,要给与口头警告,若造成实验设备的损坏,除按有关规定赔偿外,还要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不得损坏计算中心的计算机、桌子、椅子等物品,否则,将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3.上机时不得做与该课程无关的工作,如:上网、打游戏、做其它课程的作业等,否则,将取消上机资格;4.在做实验期间,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否则,将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5.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要求提交的实验报告或成果,否则,一经查出将按实验成绩不及格论处。

实验一SQL Server管理数据库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1)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T-SQL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及其结构特点。

3)掌握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创建数据库。

4)掌握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创建数据表。

2.要求每位学生要熟悉和理解SQL Server创建数据库的流程,熟悉和理解SQL Server创建表流程,了解6种常用的数据完整性约束,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总结,独立撰写完成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2013-12-17)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2013-12-17)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2013年1月目录实验概述 (1)SQL SERVER 操作简介 (5)实验项目一认识DBMS (16)实验项目二数据定义 (17)实验项目三简单查询 (18)实验项目四复杂查询 (20)实验项目五数据更新及视图操作 (21)实验项目六数据安全性控制 (23)实验项目七数据完整性控制 (24)实验项目八查询处理与优化 (25)实验概述一、课程实验概况《数据库原理》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上机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指导书中给出的方法和技术是目前使用的最新技术。

通过实验,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数据库原理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1.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语法规定。

通过实验来掌握语法规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熟悉所用的SQL SERVER 2008环境。

3.掌握上机操作数据库及数据库对象的方法:包括图形操作方式和SQL语句操作方式;掌握根据出错信息修改语句或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所用的SQL Server 2008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复习和掌握与本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

3.准备好上机所需的源数据库文件,切忌不编程或抄别人的程序去上机。

4.对上机中出现的问题应事先估计,对程序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应先作上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予注意。

5. 准备好调试程序和运行程序所需的数据。

三、实验的步骤上机实验应一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所有实验为一整体,有其延续性,每一次实验必须在实验课堂上认真完成,如果不能完成将会影响下次实验,如果确实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必须在下次实验前的课后完成,每次实验后,必须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尤其对错误提示信息,应善于分析判断,找出出错的行,然后检查该行或其上一行。

上机实验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注意:初次使用SQL SERVER 2008时,要先启动SQL Server 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10年7月目录前言 (1)实验一数据库查询 (2)实验二数据库定义 (5)实验三数据更新 (7)实验四视图和索引 (8)实验五数据安全性 (9)实验六T-SQL编程 (12)实验七存储过程编程 (14)实验八触发器编程 (15)实验九事务与死锁 (16)实验十JDBC编程 (18)课程设计 (19)前言(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

通过上机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循序渐进地掌握SQL语言的使用;同时,使学生了解和熟悉SQL SERVER 2000开发的环境,逐步掌握编辑、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初步积累编程经验。

(二)实验步骤:1.准备好上机所需的程序。

手编程序应书写整齐,并经人工检查无误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

对程序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应作出记号,以便在上机时给予注意。

2.上机输入和调试自己所编的程序。

一人一组,独立上机,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除了是系统的问题以外,一般应自己独立处理。

3.上机结束后,整理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题目;2)程序清单(加注释);3)运行结果;4)对运行情况所作的分析5)本次调试程序取得的经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数据库及表的建立与使用2.简单查询3.连接查询4.嵌套查询5.数据库更新6.视图的定义和查询7.安全性控制8.事务的建立和使用9.存储过程的使用10.触发器的使用11.数据转换实验一数据库查询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实验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名称数据库查询学时4学时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SQL Server Query Analyzer的使用方法,加深对SQL和T-SQL语言的查询语句的理解。

熟练掌握表的基本查询,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以及掌握数据排序和数据分组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SELECT [ALL|DISTINCT] <目标列表达式>[,<目标列表达式>]…FROM <表名或视图名>[,<表名或视图名>]…[WHERE <条件表达式>][GROUP BY <列名1> [HA VING <条件表达式>]][order by <列名2> [ASC|DESC]];实验方法:将查询需求用T-SQL语言表示;在SQL Server Query Analyzer的输入区中输入T-SQL 查询语句;设置Query Analyzer的结果区为Standard Execute(标准执行)或Execute to Grid (网格执行)方式;发布执行命令,并在结果区中查看查询结果;如果结果不正确,要进行修改,直到正确为止。

实验内容:1.分别用带DISTINCT和不带DISTINCT关键字的SELELCT在student中进行查询.2.将teacher表中各教师的姓名、教工号及工资按95%发放的信息,并将工资按95%发放后的列名改为‘预发工资’3.查询course表中所有学分大于2并且序号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的信息.4.查询学分在4~8之间的学生信息.(用between..and和复合条件分别实现)5.从student_course表中查询出学生为“2”,“4”的课程号、学生号以及学分,并按学分降序排列(用in实现)6.从teacher表中分别检索出姓王的教师的资料,或者姓名的第2个字是远或辉的教师的资料7.查询每个学生及其选修课情况8.以student表为主体列出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其选课情况,如果学生没有选课,只输出其基本情况9.查询选修dep04_s001号课程且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信息。

(分别用连接,in和exists实现)10.查询所有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的学号、选修课程号以及分数(分别用连接,in和exists实现)11.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数据库基础”的学生学号和姓名(分别用连接,in和exists实现)12.查询所有计算机系学生的学号、选修课程号以及分数(分别用连接,in和exists实现)13.查询每个dep_04系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仅显示平均成绩及格的学生的记录。

14.查询“数据库开发技术”的平均成绩15.按职称查询教师的平均工资,并按总工资降序排列附录1:教务管理数据库jwgl结构student表结构Course表SC表Class_course表实验二数据库定义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名称数据库定义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使学生掌握E_R图的设计方法,并能将E_R图转换成关系模式;(2)熟悉SQL DDL和DML语言,能够完成基本的表结构的定义、修改;(3)掌握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定义实验原理:1.将E_R图转换为关系的方法:⏹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间的一个多元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2.定义库: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3.表⏹定义表CREATE TABLE <表名>(<列名><数据类型>[列级完整性约束][,<列名><数据类型>[列级完整性约束]][,<表级完整性约束>]);⏹添加列ALTER TABLE <表名> ADD <列名> <类型>[列级完整性约束]⏹修改列ALTER TABLE <表名> ALTER COLUMN <列名> <类型>[列级完整性约束]⏹删除列ALTER TABLE <表名> DROP COLUMN <列名>实验方法:将查询需求用T-SQL语言表示;在SQL Server Query Analyzer的输入区中输入T-SQL 查询语句;设置Query Analyzer的结果区为Standard Execute(标准执行)或Execute to Grid (网格执行)方式;发布执行命令,并在结果区中查看查询结果;如果结果不正确,要进行修改,直到正确为止。

实验内容:假设某公司的业务规则如下:(1)公司下设几个部门,如技术部、财务部、市场部等。

(2)每个部门承担多个工程项目,每个工程项目属于一个部门。

(3)每个部门有多名职工,每一名职工只能属于一个部门。

(4)一个部门可能参与多个工程项目,且每个工程项目有多名职工参与施工,一个职工可以参与多个项目。

根据职工在工程项目中完成的情况发放酬金。

(5)工程项目有工程号、工程名两个属性;部门有部门号、部门名称、办公电话和办公地点等属性;职工有职工号、姓名、性别属性,出生日期;问题:1.根据上述规则设计E-R模型;2.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3.利用SQL语句定义上述关系,要求:(1)为每个关系定义主码和外码;(2)职工姓名、部门名称不能取空值,并且部门名称是唯一的;(3)职工的性别只能取“男”和“女”,默认值为“男”;(4)部门号具有类似“B01”的形式,即每个部门号的首字符为“B”,其余两个字符为数字。

(5)酬金不低于2000元。

4.修改部门号的约束,改为“B001”的形式,每个部门号的首字符为“B”,其余三个字符为数字。

5.在原有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列,用于记录每名职工参加项目的起始时间。

注意:请认真选择属性的数据类型和精度。

实验三数据更新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名称数据更新学时2学时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用SQL语句实现数据的插入、修改和删除。

二.实验内容:1、将一个新学生记录(student_id:g9940303、student_name:张红、sex:女、birth:1985-02-08、class_id:g99402,department_id:Dep_03,home_addr:沈阳皇浦区34号)插入到student表中2、对每一个班,求学生的平均年龄,并把结果存入数据库。

(提示:先建立新表“age_avg”,其中一列存放班级,另一列存放相应的学生平均年龄,然后将所需数据存入age_avg)3、将学号为g9940201的学生的姓名改为张丽,年龄改为184、student表中的所有系别(department_id)均改为“dep_03”5、将班级号(class_id)为g99402的全体学生的成绩加30分6、从学生名单中删除所有课程号(course_id)为dep04_b001的记录实验报告:1. 实验各项内容实现的过程。

2.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四视图和索引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名称视图和索引学时2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视图的定义、查询和更新;(2)掌握索引的定义;(3)掌握利用索引优化查询效率;实验原理:1.视图⏹定义视图CREATE VIEW <视图名> [(<列名> [,<列名>]…)]AS <子查询>[WITH CHECK OPTION];⏹删除视图DROP VIEW <视图名>2.索引(注意:索引不能修改)⏹定义索引CREATE [UNIQUE][CLUSTER] INDEX <索引名>ON <表名> (<列名>[<次序>][,<列名>[<次序>]]…);⏹删除索引DROP INDEX <索引名>实验方法:将查询需求用T-SQL语言表示;在SQL Server Query Analyzer的输入区中输入T-SQL 查询语句;设置Query Analyzer的结果区为Standard Execute(标准执行)或Execute to Grid (网格执行)方式;发布执行命令,并在结果区中查看查询结果;如果结果不正确,要进行修改,直到正确为止。

实验内容:在实验1中用到的教务管理数据库jwgl中完成如下问题:(1)创建一个名为stud_query_viewl的水平视图,从数据库JWGL的student表中查询出性别为“男”的所有学生的资料;(2)创建一个名为stulquery_view2的投影视图,从数据库JWGL的student表中查询出性别为“男”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家庭住址,入学时间,出生年月资料;(3)创建一个名为“stud_query__view3”的视图,它是由表course、book及class_course创建的一个显示“g99402”班所开课程的课程名、所用教材的教材名、出版社及作者的视图;(4)创建一个从视图stud query_viewl中查询出班级名为g99402的所有学生的视图;(5)从视图stud_query_view2中查询出班级为“g99402”、姓名为“张华”的资料;(6)向视图stud_query_View2中插入一行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