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基本算法语句
高中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必修 1 数学知识点第一章、会合与函数观点§、会合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构成的整体叫做会合。
会合三因素:确立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需构成两个会合的元素是同样的,就称这两个会合相等。
3、常有会合:正整数会合:N *或 N ,整数会合: Z ,有理数会合:Q ,实数会合: R .4、会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绘法.§、会合间的基本关系1、一般地,对于两个会合 A 、B ,假如会合 A 中随意一个元素都是会合 B 中的元素,则称会合A是会合 B的子集。
记作 A B .2、假如会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 x A ,则称会合A是会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会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会合是任何会合的子集.4、假如会合 A 中含有 n 个元素,则会合 A有 2 n个子集.§、会合间的基本运算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会合 A 或会合 B 的元素构成的会合,称为会合 A 与 B 的并集 .记作:2、一般地,由属于会合 A 且属于会合 B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会合,称为 A 与 B 的交集 .记作:3、全集、补集C U A { x | x U , 且 x U }§、函数的观点A B .A B .1、设 A 、 B 是非空的数集,假如依据某种确立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会合 A 中的随意一个数x ,在会合 B 中都有唯一确立的数 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 A B 为会合A到会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 x A .2 、一个函数的构成因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假如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同样,并且对应关系完整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函数的表示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单一性与最大(小)值1、注意函数单一性证明的一般格式:解:设 x1 , x2a, b 且 x1x2,则: f x1 f x2=§、奇偶性1、一般地,假如对于函数f x的定义域内随意一个x ,都有f x f x,那么就称函数f x.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对于y 轴对称.2 、一般地,假如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随意一个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对于原点对称.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一般地,假如x n a ,那么 x 叫做 a 的 n 次方根。
高中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12基本算法语句第7课时条件语句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3
程序如下:
谢谢观赏!
Thanks!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
10.给出一个算法的程序,如果输出的 y 的值是 20,则输入 的 x 的值是 2 或 6 .
解析:当 x≤5 时,10x=20,即 x=2; 当 x>5 时,2.5x+5=20,解出 x=6.
11.如图给出的是用条件语句编写的程序,该程序的功能是求 函数 y=2x2x-,1x,≤x3>,3 的函数值.
解:算法分析: 数学模型实际上为 y 关于 t 的分段函数. 关系式如下:
0.22,0<t≤3, y=0.22+0.1t-3,t>3,t∈Z,
0.22+0.1[t-3]+1,t>3,t∉Z,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通话时间 t. 第二步,如果 t≤3,那么 y=0.22;否则判断 t∈Z 是否成立, 若成立执行 y=0.22+0.1×(t-3);否则执行 y=0.22+0.1×([t-3] +1).
所以 x=0 或 2.
3.当输入 a=3 时,如图的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D )
A.9
B.3
C.10
D.6
解析:该程序的作用是求分段函数 y=2aa2
a<10, a≥10
的函数
值,当 a=3 时,y=2×3=6.
4.某程序如下:
当执行此程序时,没有执行语句 y=x+1,则输入的 x 值的范 围为( D )
(2)当输出的 y 值小于23时,求输入的 x 的取值范围.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基本算法语句》PPT精美版2
B.30
C.13
D.3
解析:选 C ∵i 从 1 到 10,步长为 1,∴循环次数为 10,
∴输出的 a=3+10=13.
4.下面程序的作用是( )
i=1; S=0; for i =1:2:99
S=S+i; end print%io2,S;
A.1+2+3+…+99
B.1×2×3×…×99
C.1+3+5+…+99
7.作家要有清醒的意识,没有容忍错 误的倾 向,为 社会充 满思想 活力和 精神自 由做出 自己的 贡献。 8.易砚制作工艺由简到繁,题材日 益丰富 ,制砚 师采用 平雕、 透雕等 手法, 雕刻出 的山水 、花卉 、人物 、名胜 等形象 惟妙惟 肖。
9.易砚不仅成为宫廷贡品和传世 名砚, 而且受 到了王 公贵族 、文人 墨客乃 至平民 百姓的 珍爱, 这应该 是自唐 宋以后 的事了 。案:n=2^i
9.把求 1+2+3+…+n 的程序补充完整.
①
“n=”;
i=1;
s=0;
②
i<=n
s=s+i;
i=i+1;
③
s
解析:由已知和程序框图分析可知. 答案:①n=input ②while ③end
三、解答题 10.用 for 语句书写求1×1 2+2×1 3+…+99×1100的算法程 序.
解析:程序的功能为计算:S=1+2+3+4+5+6=21. 答案:21
4.以下程序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
解析:第一次循环:x=34,i=2;
第二次循环:x=47,i=3,此时跳出循环,故输出的值为47. 答案:47
课后拔高提能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 while 语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while 循环是当表达式为真时执行循环体 B.while 循环不需要事先指定循环变量的初值 C.while 循环中当表达式为假时,直接退出程序 D.while 循环的循环次数可以是无限次 解析:选 A 由 while 循环语句的特点知 A 正确.
高中数学必修三之知识讲解_基本算法语句_基础
基本算法语句【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结构.2、会写一些简单的程序.3、掌握赋值语句中的“=”号的作用.4、正确理解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的区别与联系.5、会应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编写程序.【要点梳理】要点一、输入语句在程序中的INPUT语句就是输入语句.这个语句的一般格式是:其中,“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功能:可对程序中的变量赋值.要点诠释:①“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必须加双引号,提示内容“原原本本”的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要用分号隔开;②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③一个语句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中间用“,”分隔,但最后的变量的后面不需要;④要求输入的数据必须是常量,而不能是函数、变量或表达式;⑤无计算功能.例如,输入一个学生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的成绩,可以写成:INPUT “数学,语文,英语”;a,b,c要点二、输出语句在程序中的PRINT语句是输出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同输入语句一样,表达式前也可以有“提示内容”.功能:可输出表达式的值,计算.要点诠释:①“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出什么样的信息,提示内容必须加双引号,提示内容要用分号和表达式分开;②表达式是指程序要输出的数据,可以是变量、计算公式或系统信息;③一个语句可以输出多个表达式,不同的表达式之间可用“,”分隔;④有计算功能,可以输出常量、变量或表达式的值以及字符.要点三、赋值语句用来表明赋给某一个变量一个具体的确定值的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赋值语句中的“=”叫做赋值号.功能:先计算出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然后把这个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使该变量的值等于表达式的值.要点诠释:①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如“A=B”“B=A”的含义运行结果是不同的;②格式中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数据、常量和算式,如果“表达式”是一个算式时,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先计算出“=”右边表达式的值,然后将该值赋给“=”左边的变量;③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能是表达式,如:2=X 是错误的;④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等);⑤对于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⑥有计算功能;⑦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不同的.赋值号左边的变量如果原来没有值,则执行赋值语句后,获得一个值,如果已有值,则执行该语句后,以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代替该变量的原值,即将“原值”冲掉.要点四、条件语句算法中的条件结构是由条件语句来表达的,是处理条件分支逻辑结构的算法语句.它的一般格式是:(IF-THEN-ELSE 格式)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1,否则执行ELSE 后的语句2.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只使用IF-THEN 语句:(即IF-THEN 格式)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也是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他语句.其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如上右图)要点诠释:条件语句的作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根据判断是否满足约定的条件而决定是否需要转换到何处去.需要计算机按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并按判断后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IF 条件 THEN 语句END IF要点五、循环语句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型(WHILE 型)和直到型(UNTIL 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 语句和UNTIL 语句.1.WHILE 语句的一般格式是:其中循环体是由计算机反复执行的一组语句构成的.WHLIE 后面的“条件”是用于控制计算机执行循环体或跳出循环体的.当计算机遇到WHILE 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 与WEND 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WEND 语句后,接着执行WEND 之后的语句.因此,当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其对应的程序结构框图为:(如上右图)2.UNTIL 语句的一般格式是:其对应的程序结构框图为:(如上右图)直到型循环又称为“后测试型”循环,从UNTIL 型循环结构分析,计算机执行该语句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进行条件的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继续返回执行循环体,然后再进行条件的判断,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满足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到LOOP UNTIL 语句后执行其他语句,是先执行循环体后进行条件判断的循环语句.要点诠释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的区别①当型循环是先判断后执行,直到型循环是先执行后判断;②当型循环用WHILE 语句,直到型循环用UNTIL 语句;③对同一算法来说,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的条件互为反条件.【典型例题】类型一: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例1.判断下列输入、输出语句是否正确?为什么?(1)输入语句INPUT a ;b ;cWHILE 条件 循环体 WENDDO 循环体 LOOP UNTIL 条件(2)输入语句INPUT x=3(3)输出语句PRINT A=4(4)输出语句PRINT 20,3*2【解析】(1)错,变量之应用“,”隔开;(2)错,INPUT语句中只能是变量而不能是表达;(3)错,PRINT语句中不能用赋值号“=”;(4)对,PRINT语句可以输出常量、变量、表达的值。
高中数学 算法基本语句(2)--赋值语句
程序:
INPUT “语文=”;a
INPUT “数学=”;b INPUT “英语=”;c
(3)输入英语c的值;
(4)总分s=a+b+c; (5)平均p=s/3 (6)输出总分s的值; (7)输出平均分p的值; (8)结束
平均p=s/3
输出总分s 输出平均分p 结束
2、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A. 4 = M B. M =-M C. b-3=a D. x + y = 0
问题3:在数学中x=y与y=x的意义是一样的,那么在 赋值语句中一样吗? 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Y=X,表示用X的值替代变量Y原先的取值。
X=Y,表示用Y的值替代变量X原先的取值。
将一个变量的值赋给另一个变量,前一 个变量的值保持不变;可先后给一个变量赋 多个不同的值,但变量的取值总是最近被赋 予的值 。
相应的QBASIC程序:
a=1:b=2:c=3
PRINT a,b,c
t=a a=b b=t t=a a=c c=t
交换a,b 的值
PRINT a,b,c
交换a,c 的值
PRINT a,b,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a+b+c p=s/3
PRINT “总分=”;s PRINT “平均分=”;p END
例1 编写程序,计算一个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 课程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并输出。
INPUT “语文=”;a
INPUT “数学=”;b
INPUT “C、M、E=”;a,b,c
INPUT “英语=”;c
s=a+b+c p=s/3
高中数学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练习(P5) 1、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正实数r .第二步,计算以r 为半径的圆的面积2S r π=.第三步,得到圆的面积S .2、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n .第二步,令1i =.第三步,用i 除n ,等到余数r .第四步,判断“0r =”是否成立. 若是,则i 是n 的因数;否则,i 不是n 的因数. 第五步,使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第六步,判断“i n >”是否成立. 若是,则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练习(P19)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精确度d ,令1i =.的到小数点后第i 位的不足近似值,赋给a 的到小数点后第i 位的过剩近似值,赋给b . 第三步,计算55b am =-.第四步,若m d <,则得到5a;否则,将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返回第二步. 第五步,输出5a.程序框图:习题1.1 A 组(P20)1、下面是关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收费的问题.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订了以下生活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未超过7 m 3时,每立方米收费1.0元,并加收0.2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超过7m 3的部分,每立方收费1.5元,并加收0.4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 m 3,应交纳水费y 元,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1.2,071.9 4.9,7x x y x x ≤≤⎧=⎨->⎩我们设计一个算法来求上述分段函数的值.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用户每月用水量x .第二步:判断输入的x 是否不超过7. 若是,则计算 1.2y x =;若不是,则计算 1.9 4.9y x =-.第三步:输出用户应交纳的水费y .程序框图:2、算法步骤:第一步,令i =1,S=0.第二步:若i ≤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 第三步:计算S=S+i 2.第四步:i = i +1,返回第二步.程序框图:3、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人数x ,设收取的卫生费为m 元.第二步:判断x 与3的大小. 若x >3,则费用为5(3) 1.2m x =+-⨯;若x ≤3,则费用为5m =.第三步:输出m .程序框图:B 组 1、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111222,,,,,a b c a b c ..第二步:计算21121221b c b c x a b a b -=-.第三步:计算12211221a c a c y ab a b -=-.第四步:输出,x y .程序框图:INPUT “a ,b=”;a ,bsum=a+b diff=a -b pro=a*b quo=a/bPRINT sum ,diff ,pro ,quoEND2、算法步骤:第一步,令n =1第二步:输入一个成绩r ,判断r 与6.8的大小. 若r ≥6.8,则执行下一步;若r<6.8,则输出r ,并执行下一步.第三步:使n 的值增加1,仍用n 表示.第四步:判断n 与成绩个数9的大小. 若n ≤9,则返回第二步;若n >9,则结束算法.程序框图:说明:本题在循环结构的循环体中包含了一个条件结构.1.2基本算法语句 练习(P24) 1、程序:2、程序:3、程序:练习(P29) 1、程序:INPUT “a ,b ,c=”;a ,b ,cIF a+b>c AND a+c>b AND b+c>a THEN PRINT “Yes.” ELSEPRINT “No.” END IF INPUT “a ,b ,c=”;a ,b ,cp=(a+b+c)/2 s=SQR(p*(p -a) *(p -b) *(p -c)) PRINT “s=”;s END INPUT “F=”;F C=(F -32)*5/9 PRINT “C=”;C END4、程序: INPUT “a ,b ,c=”;a ,b ,csum=10.4*a+15.6*b+25.2*c PRINT “sum =”;sum END2、本程序的运行过程为:输入整数x . 若x 是满足9<x <100的两位整数,则先取出x 的十位,记作a ,再取出x 的个位,记作b ,把a ,b 调换位置,分别作两位数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然后输出新的两位数. 如输入25,则输出52. 34练习(P32) 1 2习题1.2 A 组(P33)1、1(0)0(0)1(0)x x y x x x -+<⎧⎪==⎨⎪+>⎩23、程序: 习题1.2 B 组(P33) 1、程序:23 41.3算法案例 练习(P45) 1、(1)45; (2)98; (3)24; (4)17. 2、2881.75.3、2200811111011000=() ,820083730=() 习题1.3 A 组(P48) 1、(1)57; (2)55. 2、21324.3、(1)104; (2)7212() (3)1278; (4)6315().4、习题1.3 B 组(P48)1、算法步骤:第一步,令45n =,1i =,0a =,0b =,0c =.第二步,输入()a i .第三步,判断是否0()60a i ≤<. 若是,则1a a =+,并执行第六步. 第四步,判断是否60()80a i ≤<. 若是,则1b b =+,并执行第六步. 第五步,判断是否80()100a i ≤≤. 若是,则1c c =+,并执行第六步. 第六步,1i i =+. 判断是否45i ≤. 若是,则返回第二步.2、如“出入相补”——计算面积的方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等等. 第二章复习参考题A组(P50)1、(1)程序框图:程序:1、(2)程序框图:程序:2、见习题1.2 B组第1题解答.INPUT “x=”;x IF x<0 THENy=0ELSEIF x<1 THENy=1ELSEy=xEND IFEND IFPRINT “y=”;y ENDINPUT “x=”;x IF x<0 THENy=(x+2)^2 ELSEIF x=0 THENy=4ELSEy=(x-2)^2 END IFEND IFPRINT “y=”;y END34、程序框图:程序:INPUT “t=0”;t IF t<0 THEN PRINT “Please input again.”ELSE IF t>0 AND t<=180 THENy=0.2ELSEIF (t -180) MOD 60=0 THENy=0.2+0.1*(t-180)/60ELSEy=0.2+0.1*((t-180)\60+1)END IFEND IFPRINT “y=”;yEND IF END INPUT “n=”;n i=1 S=0WHILE i<=n S=S+1/i i=i+1 WENDPRINT “S=”;S END5、 (1)向下的运动共经过约199.805 m (2)第10次着地后反弹约0.098 m (3)全程共经过约299.609 m 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B 组(P35)1、 2、3、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一个正整数x 和它的位数n . 第二步,判断n 是不是偶数,如果n 是偶数,令2n m =;如果n 是奇数,令12n m -=. 第三步,令1i =i=100 sum=0 k=1 WHILE k<=10 sum=sum+i i=i /2 k=k+1 WEND PRINT “(1)”;sum PRINT “(2)”;i PRINT “(3)”;2*sum -100 ENDINPUT “n=”;n IF n MOD 7=0 THEN PRINT “Sunday ” END IF IF n MOD 7=1 THEN PRINT “Monday ” END IF IF n MOD 7=2 THEN PRINT “Tuesday ” END IF IF n MOD 7=3 THEN PRINT “Wednesday ” END IF IF n MOD 7=4 THEN PRINT “Thursday ” END IF IF n MOD 7=5 THEN PRINT “Friday ” END IF IF n MOD 7=6 THEN PRINT “Saturday ” END IF END第四步,判断x 的第i 位与第(1)n i +-位上的数字是否相等. 若是,则使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否则,x 不是回文数,结束算法.第五步,判断“i m >”是否成立. 若是,则n 是回文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四步.第二章 统计 2.1随机抽样 练习(P57)1、.况之间有误差. 如抽取的部分个体不能很好地代表总体,那么我们分析出的结果就会有偏差. 2、(1)抽签法:对高一年级全体学生450人进行编号,将学生的名字和对应的编号分别写在卡片上,并把450张卡片放入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不放回地从中抽取一张卡片,连续抽取50次,就得到参加这项活动的50名学生的编号. (2)随机数表法:第一步,先将450名学生编号,可以编为000,001, (449)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 例如选出第7行第5列的数1(为了便于说明,下面摘取了附表的第6~10行).16 22 77 94 39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 87 35 20 96 43 84 26 34 91 64 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 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 75 12 86 73 58 07 44 39 52 38 79 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 52 42 07 44 38 15 51 00 13 42 99 66 02 79 54 57 60 86 32 44 09 47 27 96 54 49 17 46 09 62 90 52 84 77 27 08 02 73 43 28第三步,从选定的数1开始向右读,得到一个三位数175,由于175<450,说明号码175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331,由于331<450,说明号码331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572,由于572>450,将它去掉. 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向右读,依次下去,直到样本的50个号码全部取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参加这项活动的50名学生. 3、用抽签法抽取样本的例子:为检查某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可用抽签法取出容量为5的样本. 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例子:部分学生的心理调查等.抽签法能够保证总体中任何个体都以相同的机会被选到样本之中,因此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4、与抽签法相比,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主要优点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缺点是所产生的样本不是真正的简单样本. 练习(P59)1、系统抽样的优点是:(1)简便易行;(2)当对总体结构有一定了解时,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对总体中的个体进行排队后再抽样,可提高抽样调查;(3)当总体中的个体存在一种自然编号(如生产线上产品的质量控制)时,便于施行系统抽样法.系统抽样的缺点是:在不了解样本总体的情况下,所抽出的样本可能有一定的偏差. 2、(1)对这118名教师进行编号;(2)计算间隔1187.37516k==,由于k不是一个整数,我们从总体中随机剔除6个样本,再来进行系统抽样. 例如我们随机剔除了3,46,59,57,112,93这6名教师,然后再对剩余的112位教师进行编号,计算间隔7k=;(3)在1~7之间随机选取一个数字,例如选5,将5加上间隔7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12,再加7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19,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3、由于身份证(18位)的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后三位是632的观众全部都是男性,所以这样获得的调查结果不能代表女性观众的意见,因此缺乏代表性.练习(P62)1、略2、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一个好的抽样方法应该能够保证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抽样调查结果会接近于普查的结果. 因此只要根据误差的要求取相应容量的样本进行调查,就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3、可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 将麦田按照气候、土质、田间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层,然后按照各层麦田的面积比例及样本容量确定各层抽取的面积,再在各层中抽取个体(这里的个体是单位面积的一块地).习题2.1 A组(P63)1、产生随机样本的困难:(1)很难确定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数目,例如调查对象是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2)成本高,要产生真正的简单随机样本,需要利用类似于抽签法中的抽签试验来产生非负整值随机数.(3)耗时多,产生非负整数值随机数和从总体中挑选出随机数所对的个体都需要时间.2、调查的总体是所有可能看电视的人群.学生A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数是:上网而且登录某网址的人群,那些不能上网的人群,或者不登录某网址的人群就被排除在外了. 因此A方案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差.学生B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群是小区内的居民,有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B方案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差.学生C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群是那些有电话的人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因此C方案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所以,这三种调查方案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收视率.3、(1)因为各个年级学习任务和学生年龄等因素的不同,影响各年级学生对学生活动的看法,所以按年级分层进行抽样调查,可以得到更有代表性的样本.(2)在抽样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敏感性问题:有些学生担心提出意见对自己不利;又如不响应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生不能发表意见;等等.(3)前面列举的两个问题都可能导致样本的统计推断结果的误差.(4)为解决敏感性问题,可以采用阅读与思考栏目“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中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为解决不响应问题,可以事先向全体学生宣传调查的意义,并安排专人负责发放和催收调查问卷,最大程度地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将每一天看作一个个体,则总体由365天组成. 假设要抽取50个样本,将一年中的各天按先后次序编号为0~364天用简单随机抽样设计方案:制作365个号签,依次标上0~364. 将号签放到容器内充分搅拌均匀,从容器中任意不放回取出50个号签. 以签上的号码所对应的那些天构成样本,检测样本中所有个体的空气质量.用系统抽样设计抽样方案:先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365天中随机抽出15天,再把剩下的350天重新按先后次序编号为0~349. 制作7个分别标有0~7的号签,放在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 从容器中任意取出一个号签,设取出的号签的编号为a,则编号为7(050)a k k +≤<所对应的那些天构成样本,检测样本中所有个体的空气质量.显然,系统抽样方案抽出的样本中个体在一年中排列的次序更规律,因此更好实施,更受方案的实施者欢迎.5、田径队运动员的总人数是564298+=(人),要得到28人的样本,占总体的比例为27.于是,应该在男运动员中随机抽取256167⨯=(人),在女运动员中随机抽取281612-=(人).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容量为28的样本.6、以10为分段间隔,首先在1~10的编号中,随机地选取一个编号,如6,那么这个获奖者奖品的编号是:6,16,26,36,46.7、说明:可以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设计方案. 习题2.1 B 组(P64)1、说明:可以按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设计方案,调查问卷由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组成. 例如:(1)你最喜欢哪一门课程? (2)你每月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 (3)你最喜欢看《新闻联播》吗? (4)你每天早上几点起床? (5)你每天晚上几点睡觉?要根据统计的结果和具体的情况解释结论,主要从引起结论的可能原因及结论本身含义来解释.2、说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练习(P71) 1、说明:由于样本的极差为364.41362.51 1.90-=,取组距为0.19,将样本分为10组. 可以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观图和频率折线图. 2、说明:此题目属于应用题,没有标准的答案.3、茎叶图为:由该图可以看出30名工人的日加工零件个数稳定在120件左右. 练习(P74)这里应该采用平均数来表示每一个国家项目的平均金额,因为它能反应所有项目的信息. 但平均数会受到极端数据2000万元的影响,所以大多数项目投资金额都和平均数相差比较大.练习(P79)1、甲乙两种水稻6年平均产量的平均数都是900,但甲的标准差约等于23.8,乙的标准差约等于41.6,所以甲的产量比较稳定.2、(1)平均重量496.86x ≈,标准差 6.55s ≈.(2)重量位于(,)x s x s -+之间有14袋白糖,所占的百分比约为66.67%.3、(1)略. (2)平均分19.25x ≈,中位数为15.2,标准差12.50s ≈.这些数据表明这些国家男性患该病的平均死亡率约为19.25,有一半国家的死亡率不超过15.2,15.2x >说明存在大的异常数据,值得关注. 这些异常数据使标准差增大. 习题2.2 A 组(P81) 1、(1)茎叶图为:(2)汞含量分布偏向于大于1.00 ppm 的方向,即多数鱼的汞含量分布在大于1.00 ppm 的区域. (3)不一定. 因为我们不知道各批鱼的汞含量分布是否都和这批鱼相同. 即使各批鱼的汞含量分布相同,上面的数据只能为这个分布作出估计,不能保证平均汞含量大于1.00 ppm. (4)样本平均数 1.08x ≈,样本标准差0.45s ≈.(5)有28条鱼的汞含量在平均数与2倍标准差的和(差)的范围内.2比较短,所以在这批棉花中混进了一些次品.3、说明:应该查阅一下这所大学的其他招生信息,例如平均数信息、最低录取分数线信息等. 尽管该校友的分数位于中位数之下,而中位数本身并不能提供更多录取分数分布的信息.在已知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判断;在已知平均数小于中位数很多,则说明最低录取分数线较低,可以推荐该校友报考这所大学,否则还要获取其他的信息(如标准差的信息)来做出判断. 4、说明:(1)对,从平均数的角度考虑; (2)对,从标准差的角度考虑;(3)对,从标准差的角度考虑; (4)对,从平均数和标准差的角度考虑; 5、(1)不能. 因为平均收入和最高收入相差太多,说明高收入的职工只占极少数. 现在已知知道至少有一个人的收入为50100x =万元,那么其他员工的收入之和为4913.55010075ii x==⨯-=∑(万元)每人平均只有1.53. 如果再有几个收入特别高者,那么初进公司的员工的收入将会很低. (2)不能,要看中位数是多少.(3)能,可以确定有75%的员工工资在1万元以上,其中25%的员工工资在3万元以上.(4)收入的中位数大约是2万. 因为有年收入100万这个极端值的影响,使得年平均收入比中位数高许多.6、甲机床的平均数=1.5x 甲,标准差=1.2845s 甲;乙机床的平均数 1.2z y =,标准差0.8718z s =. 比较发现乙机床的平均数小而且标准差也比较小,说明乙机床生产出的次品比甲机床少,而且更为稳定,所以乙机床的性能较好. 7、(1)总体平均数为199.75,总体标准差为95.26. (2)可以使用抓阄法进行抽样. 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结果和抽取到的样本有关. (3) (4)略 习题2.2 B 组(P82)1、(1)由于测试1T 的标准差小,所以测试1T 结果更稳定,所以该测试做得更好一些. (2)由于2T 测出的值偏高,有利于增强队员的信心,所以应该选择测试2T .2、说明:此题需要在本节开始的时候就布置,先让学生分头收集数据,汇总所收集的数据才能完成题目.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练习(P85)1、从已经掌握的知识来看,吸烟会损害身体的健康. 但除了吸烟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随机因素影响身体健康,人体健康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可以找到长寿的吸烟者,也更容易发现由于吸烟而引发的患病者,所以吸烟不一定引起健康问题. 但吸烟引起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大,因此“健康问题不一定是由吸烟引起的,所以可以吸烟”的说法是不对的.2、从现在我们掌握的知识来看,没有发现根据说明“天鹅能够带来孩子”,完全可能存在既能吸引天鹅和又使婴儿出生率高的第3个因素(例如独特的环境因素),即天鹅与婴儿出生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天鹅能够带来孩子”的结论不可靠.而要证实此结论是否可靠,可以通过试验来进行. 相同的环境下将居民随机地分为两组,一组居民和天鹅一起生活(比如家中都饲养天鹅),而另一组居民的附近不让天鹅活动,对比两组居民的出生率是否相同. 练习(P92)1、当0x =时,147.767y =,这个值与实际卖出的热饮杯数150不符,原因是:线性回归方程中的截距和斜率都是通过样本估计的,存在随机误差,这种误差可以导致预测结果的偏差;即使截距和斜率的估计没有误差,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保证对应于x ,预报值y 能够等于实际值y . 事实上:y bx a e =++. (这里e 是随机变量,是引起预报值y 与真实值(1)散点图如下: y 之间的误差的原因之一,其大小取决于e 的方差.)2、数据的散点图为:从这个散点图中可以看出,鸟的种类数与海拔高度应该为正相关(事实上相关系数为0.793). 但是从散点图的分布特点来看,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不强. 习题2.3 A 组(P94)1、教师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 又如,“水涨船高”“登高望远”等.2、(3)基本成正相关关系,即食品所含热量越高,口味越好.(4)因为当回归直线上方的食品与下方的食品所含热量相同时,其口味更好. 3、(1)散点图如下:(2)回归方程为:0.66954.933y x =+.(2)回归直线如下图所示:(3)加工零件的个数与所花费的时间呈正线性相关关系. 4、(1)散点图为:(2)回归方程为:0.546876.425y x =+.(3)由回归方程知,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工资收入之间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即工资收入水平越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越高. 习题2.3 B 组(P95) 1、(1)散点图如下:(2)回归方程为: 1.44715.843y x =-.(3)如果这座城市居民的年收入达到40亿元,估计这种商品的销售额为42.037y ≈(万元). 2、说明:本题是一个讨论题,按照教科书中的方法逐步展开即可.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A 组(P100)1、A .2、(1)该组的数据个数,该组的频数除以全体数据总数; (2)nmN. 3、(1)这个结果只能说明A 城市中光顾这家服务连锁店的人比其他人较少倾向于选择咖啡色,因为光顾连锁店的人使一种方便样本,不能代表A 城市其他人群的想法. (2)这两种调查的差异是由样本的代表性所引起的. 因为A 城市的调查结果来自于该市光顾这家服装连锁店的人群,这个样本不能很好地代表全国民众的观点.4、说明:这是一个敏感性问题,可以模仿阅读与思考栏目“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来设计提问方法.5、表略. 可以估计出句子中所含单词的分布,以及与该分布有关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等.6、(1)可以用样本标准差来度量每一组成员的相似性,样本标准差越小,相似程度越高. (2)A 组的样本标准差为 3.730A S ≈,B 组的样本标准差为11.789B S ≈. 由于专业裁判给分更符合专业规则,相似程度应该高,因此A 组更像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7、(1)中位数为182.5,平均数为217.1875.(2)这两种数字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是,430比其他的数据大得多,应该查找430是否由某种错误而产生的. 如果这个大数据的采集正确,用平均数更合适,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如果这个大数据的采集不正确,用中位数更合适,因为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稳定性好. 8、(1)略.(2)系数0.42是回归直线的斜率,意味着:对于农村考生,每年的入学率平均增长0.42%.(3)城市的大学入学率年增长最快. 说明:(4)可以模仿(1)(2)(3)的方法分析数据.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B 组(P101)1、频率分布如下表:从表中看出当把指标定为17.46千元 时,月65%的推销员 经过努力才能完成销 售指标.2、(1)数据的散点图如下:(2)用y 表示身高,x 表示年龄,则数据的回归方程为 6.31771.984y x =+. (3)在该例中,斜率6.317表示孩子在一年中增加的高度.(4)每年身高的增长数略. 3~16岁的身高年均增长约为6.323 cm. (5)斜率与每年平均增长的身高之间之间近似相等.第三章 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 练习(P113) 1、(1)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个,两个均为正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均为反面. (2)通过与其他同学的结果汇总,可以发现出现一个正面一个反面的次数最多,大约在50次左右,两个均为正面的次数和两个均为反面的次数在25次左右. 由此可以估计出现一个正面一个反面的概率为0.50,出现两个均为正面的概率和两个均为反面的概率均为0.25. 2、略 3、(1)例如:北京四月飞雪;某人花两元钱买福利彩票,中了特等奖;同时抛10枚硬币,10枚都正面朝上.(2)例如:在王府井大街问路时,碰到会说中文的人;去烤鸭店吃饭的顾客点烤鸭;在1~1000的自然数任选一个数,选到的数大于1. 练习(P118)1、说明:例如,计算机键盘上各键盘的安排,公交线路及其各站点的安排,抽奖活动中各奖项的安排等,其中都用到了概率. 学生可能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关键是引导他们正确分析例子中蕴涵的概率思想.2、通过掷硬币或抽签的方法,决定谁先发球,这两种方法都是公平的. 而猜拳的方法不太公平,因为出拳有时间差,个人反应也不一样.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掷骰子一次得到2是一个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掷6次骰子就是做6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可能出现2也可能不出现2,所以6次试验中有可能一次2都不出现,也可能出现1次,2次,…,6次. 练习(P121)1、0.72、0.6153、0.44、D5、B 习题3.1 A 组(P123) 1、D . 2、(1)0; (2)0.2; (3)1.3、(1)430.067645≈; (2)900.140645≈; (3)7010.891645-≈.4、略5、0.136、说明:本题是想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到这种摸球游戏对先摸者和后摸者是公平的结论. 最好把全班同学的结果汇总,根据两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比较近,猜测在第一种情况下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10,在第二种下也为110. 第4次摸到红球的频率与第1次摸到红球的频率应该相差不远,因为不论哪种情况,第4次和第1次摸到红球的概率都是1 10.习题3.1 B组(P124)1、D.2、略. 说明:本题是为了学生根据实际数据作出一些推断. 一般我们假定每个人的生日在12个月中哪一个月是等可能的,这个假定是否成立,引导学生通过收集的数据作出初步的推断.3.2古典概率练习(P130)1、110. 2、17. 3、16.练习(P133)1、38,38.2、(1)113;(2)1213;(3)14;(4)313;(5)0;(6)213;(7)12;(8)1.说明:模拟的方法有两种.(1)把1~52个自然数分别与每张牌对应,再用计算机做模拟试验.(2)让计算机分两次产生两个随机数,第一次产生1~4的随机数,代表4个花色;第二次产生1~13的随机数,代表牌号.3、(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2)随机事件,概率为49;(3)必然事件,概率为1;(4)让计算机产生1~9的随机数,1~4代表白球,5~9代表黑球.4、(1)16;(2)略;(3)应该相差不大,但会有差异. 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随机的,但在200次试验中,该事件发生的次数又是有规律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所得的频率与概率相差不大.习题3.2 A组(P133)1、游戏1:取红球与取白球的概率都为12,因此规则是公平的.游戏2:取两球同色的概率为13,异色的概率为23,因此规则是不公平的.游戏3:取两球同色的概率为12,异色的概率为12,因此规则是公平的.2、第一位可以是1~9这9个数字中的一个,第二位可以是0~9这10个数字中的一个,所以(1)190;(2)18919090-=;(3)9919010-=3、(1)0.52;(2)0.18.4、(1)12;(2)16;(3)56;(4)16.5、(1)25;(2)825.6、(1)920;(2)920;(3)12.习题3.2 B组(P134)1、(1)13;(2)14.2、(1)35;(2)310;(3)910.说明:(3)先计算该事件的对立事件发生的概率会比较简单.3、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概率模型. 首先要模拟每个人的出生月份,可用1,2,…,11,12表示月份,用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办法,随机产生1~12之间的随机数. 由于模拟的对象是一个有10个人的集体,故把连续产生的10个随机数作为一组模拟结果,可模拟产生100组这样的结果.②进行模拟试验. 可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如使用Excel软件,可参看教科书125页的步骤,下图是模拟的结果:其中,A,B,C,D,E,F,G,H,I,J的每一行表示对一个10人集体的模拟结果. 这样的试验一共做了100次,所以共有100行,表示随机抽取了100个集体.③统计试验的结果. K,L,M,N列表示统计结果. 例如,第一行前十列中至少有两个数相同,表示这个集体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月. 本题的难点是统计每一行前十列中至少有两个数相同的个数. 由于需要判断的条件态度,所以用K,L,M三列分三次完成统计.其中K列的公式为“=IF(OR(A1=B1,A1=C1,A1=D1,A1=E1,A1=F1,A1=G1,A1=H1,A1=I1,A1=J1,B1=C1,B1=D1,B1=E1,B1=F1,B1=G1,B1=H1,B1=I1,B1=J1,C1=D1,C1=E1,C1=F1,C1=G1,C1=H1,C1=I1,C1=J1,D1=E1,D1=F1,D1=G1,D1=H1,D1=I1,D1=J1),1,0)”,L列的公式为“=IF(OR(E1=F1,E1=G1,E1=H1,E1=I1,E1=J1,F1=G1,F1=H1,F1=I1,F1=J1,G1=H1,G1=I1,G1=J1,H1=I1,H1=J1,I1=J1),1,0)”,M列的公式为“=IF(OR(K1=1,L1=1),1,0)”,M列的值为1表示该行所代表的10人集体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N1表示100个10人集体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的个数,其公式为“=SUM(M$1:M$100)”. N1除以100所得的结果0.98,就是用模拟方法计算10人集体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的概率的估计值. 可以看出,这个估计值很接近1.3.3几何概率。
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知识点汇总)
算法初步与程序框图1、算法的概念:算法通常指按照一定的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2、程序框图: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叫做程序框图或流程图。
(1)用框图表示算法步骤的一些常用的图形符号图形符号名称功能终端框(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算法程序框图不可缺少的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处理框(执行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它们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流程线连接程序框,表示算法进行的前进方向以及先后顺序连接点如果一个流程图需要分开来画,要在断开处画上连接点,并标出连接的号码(2)程序框图的结构形式①顺序结构;②条件结构;③循环结构;(3)基本算法语句①输入语句;②输出语句;③赋值语句;④条件语句;⑤循环语句;3、程序框图举例:开始11(1)(2)4、辗转相除法:5、更相减损术:6、秦九韶算法:7、二分法:8、进位制:9、流程图和结构图框图是表示一个系统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图示,它的作用在于能够清晰地表达比较复杂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框图可分为流程图和结构图,流程图与结构图直观形象、简洁、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一、流程图:流程图常常用来表示一个动态过程,通常会有一个“起点”,一个或多个“终点”.程序框图是流程图的一种.流程图可以直观、明确地表示动态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步骤.它是由图形符号和文字说明构成的图示.流程图用于描述一个过程性的活动,活动的每一个明确的步骤构成流程图的一个基本单元,基本单元之间用流程线联系.基本单元中的内容要根据需要而确定.可以在基本单元中具体说明,也可以为基本单元设置若干子单元.10、流程图的种类(1)算法流程图①算法流程图在必修课程中已经学过,它是一种特殊的流程图,主要适用于计算机程序的编写.②在算法流程图内允许有闭合回路.(2)工艺流程图①工艺流程图是常见的一种流程图,又称统筹图,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各方面经常用到工艺流程图.②用来描述具有先后顺序的时间特征的动态过程.③工艺流程图的构成由矩形框、流程线和名称(代号)构成.④工艺流程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起点”,一个或多个“终点”,对于同一个矩形框可以有多个流出点和流入点.⑤在工艺流程图中不允许出现几道工序首尾相连接的圈图或循环回路.20、绘制流程图的一般过程首先,用自然语言描述流程步骤;其次,分析每一步骤是否可以直接表达,或需要借助于逻辑结构来表达; 再次,分析各步骤之间的关系;最后,画出流程图表示整个流程.二、结构图:表示一个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组成结构的框图叫做结构图.10、结构图的种类常用的结构图一般包括知识结构图、组织结构图、建筑结构图、布局结构图及分类结构图.20、绘制结构图步骤:(1)确定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将系统的主体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3)确定主体要素的下位要素(从属主体的要素)“下位”要素比“上位”要素更为具体,“上位”要素比“下位”要素更为抽象.(4)逐步细化各层要素,直到将整个系统表示出来为止.三、结构图与流程图的区别:流程图和结构图不同.流程图是表示一系列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顺序的框图.结构图是表示一个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组成结构的框图.流程图描述动态过程,结构图刻画系统结构.流程图通常会有一个“起点”,一个或多个“终点”,其基本单元之间由有向线连接;结构图则更多地表现为“树”状结构,其基本要素之间一般为逻辑关系.四、考点详解考点一:流程图类型一:算法流程图例1、写出方程0ax b += (,a b 为常数)的根的流程图.分析:因为,a b 是实数,要解方程需先判断a 是否为0,当0a ≠时,方程根为b x a =-;当0a =时,需再次判断b 是否为0,若0b =,则方程根为全体实数,若0b ≠,则方程无解,因此可以用算法中的条件结构来实现,相应程序语句是条件语句.解:根据以上的算法分析可得出算法流程图:点评:算法流程图是学习算法语言的必备工具,在使用时必须用其标准的图形符号.变式练习1: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 的值是( )A .4B .5C .6D .7类型二: 工序流程图例2、某工厂装配一辆轿车的工序、工序所花的时间及各工序的先后关系如下表所示:开始输入,a b0a ≠? b x a=- 0b ≠? 输出方程无解 输出方程根是全体实数输出原方程根为x 结束否 否是是注:紧前工序,即与该工序相衔接的前一工序.(1)画出装配该轿车的工序流程图;(2)装配一辆轿车的最短时间是多少小时?分析:要画工序流程图,首先要弄清整项工程应划分为多少道工序,这当然应该由上到下,先粗略后精细,其次是仔细考虑各道工序的先后顺序及相互联系、制约的程度,最后考虑哪些工序可以平行进行,哪些工序可以交叉进行.一旦上述问题都考虑清楚了,一个合理的工序流程图就成竹在胸了,依据其去组织生产,指挥施工,就能收到统筹兼顾的功效.解:(1)工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2)装配一辆轿车的最短时间是1154125340+++++=(小时).点评: 有关工序流程图应先理清工序大体分几个阶段,再对每一阶段细分,每一步应注意先后顺序,这是十分关键的,否则会产生错误.在画工序流程图时,不能出现几道工序首尾相接的圈图或循环回路.变式练习2:某成品的组装工序图如下,箭头上的数字表示组装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小时),不同车间可同时工作,同一车间不能同时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作,则组装该产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 )A. 11小时B. 13小时C. 15小时D. 17小时考点二: 结构图类型一: 知识结构图例3、设计一个结构图,表示《数学{5}》第二章“数列”的知识结构图. 分析:画知识结构图的过程与方法:首先,要对所画结构图从头到尾抓住主要脉络进行分解;然后将每一步分解进行归纳与提炼,形成一个个知识点,并将其逐一地写在矩形框内;最后,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它们排列起来并且用线段相连,这样就画成了知识结构图.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如下:点评:要熟悉知识结构,注意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和概念上的从属关系,这个结构图从整体上反映了数列的结构,从左向右反映的是要素之间的从属关系.在画结构图时,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复杂程度,简洁的结构图有时能更好地反映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系统的整体特点.另外在画结构图时还应注意美观、明了. 变式练习3:下图是《集合》的知识结构图,如果要加入“子集”,则应该放在( )A. “集合的概念”的下位B. “集合的表示”的下位C. “基本关系”的下位D. “基本运算”的下位类型二: 组织结构图例4、下面为某集团的组织结构图,请据下图分析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的隶属关系.分析: 根据组织结构图,分析好各部门之间的从属关系,最后作答.解:由组织结构图可分析得:财务部直属总裁管理;而总裁又由董事长管理,董事长服从于董事会管理.人力资源部由董事长助理直接管理,董事长助理服从董事长管理,董事长又服从于董事会管理,董事会是最高管理部门.点评:有关组织结构图一般都呈“树”形结构.这种图直观,容易理解,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中.在组织结构图中,可采用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绘制图,注意各单元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对整个组织结构图进行浏览处理,注重美观、简洁、明了.变式练习4:某公司做人事调整:设总经理一个,配有经理助理一名;设副经理两人,直接对总经理负责,设有6个部门,其中副经理A 管理生产部、安全部和质量部,经理B 管理销售部、财务部和保卫部;生产车间由生产部和安全部共同管理,公司配有质检中心和门岗。
【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高中数学 (主干知识+典例精析)9.2基本算法语句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条 件 语 句
语句
表 达 形 式 ①for循环的格式 _____循环变量 for =_______________ 初值:步长:终值
作 用
循 环 语 句
________; 循环体 end ②while循环的格式 While_______ 表达式 _______; 循环体
循环语句是用来 控制有规律的 _________或者在 重复运算 程序中需要对某 些语句进行 _________的语句. 重复执行
)
【解析】选C.该程序中使用while循环进行7次,得s=2×9+3=21.
2.(2012·大庆模拟)
x=input(“x=”); if x<=2 y=2*x-3; else y=sqrt(x); end
y
以上表示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
【解析】所给语句是条件语句,表示的是分段函数
2x 3 y x x2 x>2 2x 3 x . x2 x>2
2x y 2 2 x 1
x<3 x 3 . x>3
答案:(1)3
2x ② y 2 2 x 1
(2)①15
x<3 x 3 x>3
【反思·感悟】解答或编写有条件语句的程序时注意条件满足 与不满足所对应的不同结果,另外还要注意if-else-end或if-
end
【即时应用】 (1)下列语句是否是基本算法语句:(请在括号内填“是”或 “否”) ①input语句; ②print语句; ( ( ) )
③if-end语句;
④end语句; ⑤while语句; ⑥else语句.
(
( ( (
)
) ) )
(2)当a=3时,下面的程序段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Ⅲ教案 1.7 基本算法语句——条件语句
作业:1.高一某班一共有50名学生,设计一个算法,统计班上数学成绩优秀(分数大于80)的学生人数,并画出流程图。
2.请给出一个输出9×9乘法表的算法.S1 j←1;S2 i←1;S3 P←i×j ;S4 输出i“×”j“=”P ;S5 如果i >j ,则转S6, 否则i←i+1转S3;S6 j←j+1;S7 如果j≤9,则转S2,否则转S8;S8 结束.99乘法表§1.3 基本算法语句——条件语句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条件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并掌握其结构;(2)能正确地使用条件语句表示选择结构.教学重点条件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教学难点使用条件语句表示选择结构.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问题1:某居民区的物业管理部门每月按以下方法收取卫生费:3人和3人以下的住户,每户收取5元;超过3人的住户,每超出1人加收1.2元.试设计算法,根据输入的人数计算应收取的卫生费?二、学生活动思考后得出:若用c(单位:元)表示应收取的费用,n表示住户的人口数,则5, 035 1.2(3), 3ncn n<≤⎧=⎨+->⎩.具体算法步骤如下:S1 输入n;S2 若3n≤,则5c←,否则5 1.2(3)c n←+-;S2输出c.流程图如右图所示.从流程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选择结构,我们可以用条件语句来实现该过程.三、建构数学1.条件语句:条件语句的一般形式为:If —then —Else (如图1所示),对应的程序框图为图2.“条件A ”表示判断的条件,“语句1”表示满足条件A 时执行的操作内容;“语句2”表示不满足条件A 时执行的操作内容;End if 表示条件语句的结束。
计算机在执行时,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符合条件A ,则执行Then 后面的语句1;若不符合条件A ,则执行Else 后面的语句2。
(图1)问题1中的选择过程用条件语句可以表示为:Read nPrint c我们把步骤“5c←”称为“Then”分支,步骤“5 1.2(3)←+-”c n称为“Else”分支.为了醒目和便于阅读这些分支一般缩进书写.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写出输入两个数a和b,将较大的数打印出来的算法,写出伪代码,并画出流程图.解:算法:S1 输入a,b;S2 若a>b,则输出a,否则输出b.例2.儿童乘坐火车时,若身高不超过1.1 m ,则无需购票;若身高超过1.1 m 到不超过1.4 m ,可买半票;若超过1.4 m ,应买全票.试设计一个购票的算法,写出伪代码,并画出流程图.解:算法步骤为:S1 测量儿童身高h ;S2 如果 1.1h ≤,那么免费乘车;否则,如果 1.4h ≤,那么购买半票乘车;否则,购买全票乘车.伪代码: 流程图:Read hIf 1.1h ≤ ThenPrint 免费乘车ElseIf 1.4h ≤ ThenPrint 半票乘车ElsePrint 全票乘车End IfEnd If注意对齐方式 !说明:从本例可以看出,条件语句“If —then —Else ”可以嵌套.思考:写出“输入一个正整数n,如果大于100,就将其输出”的算法的伪代码.解:Read nIf n>100 ThenPrint nEnd IfEnd说明:本题中的条件语句是“块If 语句”, 例3.已知函数1,00,01,0x y x x >⎧⎪==⎨⎪-<⎩,试写出计算y 值的一个算法.解:可以用条件语句表示这类分段函数的算法: Read x 流程图: If x>0 Then y ←1ElseIf x=0 Theny ←0Elsey ←1-End IfEnd IfPrint y注意对齐方式! 2.练习:1.有这样一个分段函数5% ()3% (500010000)2% (10005000)()x xx xyx xx x>⎧⎪<⎪=⎨<⎪⎪⎩10000≤≤≤1000如何设计一个流程图来描述这个分段函数所表示的算法.Read x流程图:If x>10000 Theny←5%xElseIf x>5000 Theny←3%xElseIf x>1000 Theny←2%xElsey←xEnd IfEnd IfEnd IfPrint y2.D 3.10 4.C 5.注意书写的位置!6.思考:满足下面的条件结构的流程图的伪代码如何写?补充:用算法语句表示:输入一个数x,如果x不为0,则输出1,否则,重新输入.x解:10 Read x20 If x=0 Then Goto 1030 Else40 Print 1/x50 End If60 End五、回顾小结:1.条件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六、课外作业:课本第20页练习第2、3题.课本第24页习题1.2第2、3题.。
2019-2020年高二数学《基本算法语句-条件语句》教学设计教案
2019-2020年高二数学《基本算法语句-条件语句》教学设计教案一、概述《基本算法语句-条件语句》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人教A版)第一章“算法初步”第1.2.2节内容。
“条件语句”是算法中最基本语句之一,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程序框图”、“输入、输出和赋值语句”之后的后续内容,是“循环语句”的基础,更是计算科学的基础。
而算法思想在初中数学已有所体现,并渗透于高中数学的各个部分。
所以通过对“条件语句”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点评: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考虑到思想方法,准确把握教材意图。
二、教学目标分析《标准》将“数学探究”作为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活动之一,而“提出问题”是“数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标的基本理念。
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如下:1、知识与技能·理解条件语句和条件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掌握条件语句的语法规则和用算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写算法步骤,画程序框图,编写程序,QBasic实现算法这一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点评:引入“数学实验”,将计算机作为一个认知工具,具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更深层次理解算法的基本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QBasic实现算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条件语句的格式、结构;用所学算法语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课
赋值、计算.
思考3:已知函数 y=x3+3x2-24x+30, 求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的算法步骤 如何设计? 第一步,输入一个自变量x的值. 第二步,计算y=x3+3x2-24x+30. 第三步,输出y.
开始
输入x y=x3+3x2-24x+30
思考4:该算法是什么逻辑结构? 其程序框图如何?
输出y 结束
程序:
INPUT a,b,c
(1)
y=(a+b+c)/3 PRINT y END
(2)
INPUT “Chinese,Maths,English=”;a,b,c y=(a+b+c)/3 PRINT “The average=”;y END
INPUT a INPUT b
(3)
INPUT c PRINT “The average=”;(a+b+c)/3 END INPUT “Chinese=”;a INPUT “Maths=”;b INPUT “English=”;c PRINT “The average=”;(a+b+c)/3 END
PRINT END A ,B
例3、写出计算一个学生语文、数学、英语 三门课的平均成绩的算法、程序框图和程序. 算法分析:
第一步,输入该学生数学、 语文、英语三门课的成绩. a + b+ c 第二步,计算 y = 3 第三步,输出y. 程序框图:
开始
输入a,b,c
a + b+ c y= 3
输出y 结束
1.2 基本算法语句
第一课时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思考1:在算法的程序框图中,输入框与输 出框是两个必要的程序框,我们用什么图 形表示这个程序框?其功能作用如何?
人教课标版(B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 算法初步算法与程序框图
UNTIL型
WHILE型
i=1 s=0 DO s=s+i i=i+1 LOOP UNTIL i>100 PRINT s END 执行循环体直到满 足条件时跳出循环 (不满足条件时执行 循环体)
i=1 s=0 WHLIE i<=100 s=s+i i=i+1 WEND PRINT s END 当满足条件时,执行 循环体(直到不满 足条件时跳出循环)
3 . 则输出的 n 的值为________
第十四章 算法初步
第二节 基本算法语句
一.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语句: 输入语句 输出语句 赋值语句 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
二.基本算法语句 (一)输入语句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INPUT “ 提 示 内 容 1 , 提 示 内 容 2 , 提 示 内 容 3,…”;变量1,变量2,变量3,…
基础自测
1.(2009年汉沽模拟)已知变量a,b已被赋值,要交换a、b的
值,采用的算法是( D A.a=b,b=a C.a=c,b=a,c=a B.a=c,b=a,c=b D.c=a,a=b,b=c C
基础自测
2. 下边的程序语句输出的结果S为(A )
A.17
B.19
C.21
D.23
990 3. 下列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_ i=1 WHILE i<8 S=2i+3 i=i+2 WEND PRINT S END i=11, S=1, DO s=s*i s=1 LOOP UNTIL i<9 PR图的两部分
开始
输入n i=2 求n除以i的余数r i=i+1 i≥n或r=0?
是
高中数学 基本算法语句当型循环结构(当条件满足时反复执行循环.
INPUT “Chinese”;b
INPUT “English”;c 或 INPUT ”Maths,Chinese,English”;a,b,c 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功能 2、输入语句的作用是 : (即对程序中的变量赋值) 3、 “提示内 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 容” 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
i=i+1 否 i>11 是 输出x、y 结束
PRINT x
PRINT y
END
(一)输入语句: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1、输入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INPUT “提示内容1,提示内容2,提示内容3,…”; 变量1,变量2,变量3,… 输入语、数、英三门课成绩 举例: INPUT “maths”;a
P16 练习 1. 2. 3
1.程序:
参考答案: INPUT “请输入华氏温度:”;x y=(x-32)*5/9 PRINT “华氏温度:”;x PRINT “摄氏温度:”;y END
〖提问〗:如果要求输入一个摄氏温度,输出其相应 的华氏温度,又该如何设计程序?
2.
程序:
INPUT “请输入a(a 0)=”;a INPUT “请输入b(b 0)=”;b X=a+b Y=a-b Z=a*b Q=a/b PRINT a,b PRINT X,Y,Z,Q END
〖例3〗:给一个变量重复赋值。
程序:
A=10 A=A+10 PRINT A END 在此程序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程序,要求A的输出 值是 多少? A=10 A=A+15 PRINT A A=A+5 PRINT A END
〖例4〗: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前后 的值。 分析:引入一个中间变量X,将A的值赋予X,又将B的值 赋予A,再将X的值赋予B,从而达到交换A,B的值。 (比如交换装满水的两个水桶里的水需要再找一个空 桶) 程序: INPUT A INPUT B PRINT A,B X=A A=B B=X PRINT A,B END
高中数学必修3 1.3.1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z)
思考1: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 看出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S1:用大数除以小数
S2:除数变成被除数,余数变成除 显然37是148和37的最大 数 S3:重复S1,直到余数为0 公约数,也就是8251和 6105的最大公约数
练习1:利用辗转相除法求两数4081与 20723的最大公约数. (53) 20723=4081×5+318;
程序框图
顺序结构
基本结构
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
算 法 基本语句
变量与赋值
语 句 适 用 结 构 IF-THEN语句 WHILE语句 UNTIL语句
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Fra bibliotek1.3
算法案例
我们这节课就利用基本的算法程序来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算法的 程序思想。
案例1.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求最大公约数的知 识,你能求出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吗?
辗转相除法是一个反复执行直到余数等于0停止 的步骤,这实际上是一个循环结构。m = n × q + r
用程序框图表示出右边的过程 8251=6105×1+2146 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r=m MOD n
m=n
n=r r=0? 否
1813=333×5+148
2
3
18 9 3
互质
30 15 5
所以,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2×3=6 但是,当我们处理较大数(如:8251 与6105)的最大公因数时,如果利用这种 方法可能计算量比较大,步骤比较多。下 面我们介绍一种古老而有效的算法——辗 转相除法
辗转相除法
高中数学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输入、输出语句苏教版必修三 教案
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输入、输出语句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的结构;(2)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3)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3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能用这三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作用.教学难点准确写出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问题1:已知我班某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成绩分别为80、100、89,试设计适当的算法求出这名学生三科的平均分.二、学生活动12.怎样将以上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呢?下面我们将通过伪代码学习基本的算法语句.三、建构数学1.伪代码:伪代码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是表达算法的简单而实用的好方法.为了今后能学好计算机语言,我们在伪代码中将使用一种计算机语言“BASIC语言”的关键词.2.赋值语句:赋值语句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的语句.例如:“x y←”表示将y的值赋给x,其中x是一个变量,y是一个与x同类型的变量或表达式.说明:①赋值语句中的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它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②赋值语句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数据、常量或表达式;③对于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例1.写出求23x=时多项式3273511x x x+-+的值的算法.算法1322373511xp x x←←+-+算法223((73)5)11xp x x x←←+-+说明:①以上两种算法,算法1要做6次乘法,算法2只要做3次乘法,由此可见,算法的好坏会影响运算速度;②算法2称为“秦九韶算法”,其算法特点是: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n次多项式,只要做n次乘法和n次加法.附:秦九韶(1202—1261年),字道古,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他是我国古代最有成就的数学家之一.著有数学名著《数书九章》(又名数学九章》).该书共十八卷,分为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等九大类,每类用九个例题全书共八十一题)来阐明各种算法.这部中世纪的数学杰作,许多方面都有创造,而书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大衍求一术”和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正负开方术”,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3.输入、输出语句:输入、输出语句分别用“Input”(或者“Read”)和“Print”来描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1)输入语句与赋值语句的区别在于:赋值语句可以将一个代数表达式的值赋于一个变量,而输入语句由于要求输入的值只能是具体的常数,不能是函数、变量或表达式,因此输入语句只能将读入的具体数据赋给变量.(2)输出语句的主要作用是:①输出常量、变量的值和系统信息;②输出数值计算的结果.例如:可以将问题1中的算法改进为求任意三门功课的平均值的算法.算法:S1 a←80S2 b←100S3 c←89流程图:流程图:说明:输入语句“Read a ,b ”表示输入的数据依次送给a ,b ;“Print A ”表示输出运算结果A . 四、数学运用 1.例题:例2.“鸡兔同笼”是我国隋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一个有趣而具有深远影响的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请你先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程组,并设计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通用算法,并画出流程图,写出伪代码.解:设有x 只鸡,y 只兔子,则352494x y x y +=⎧⎨+=⎩.设二元一次方程组为1111221222,(0),a x b y c a b a b a x b y c +=⎧-≠⎨+=⎩用消元法解得2112122112211221b c b c x a b a b a c a c y a b a b -⎧=⎪-⎪⎨-⎪=⎪-⎩, 因此,只要输入相应的未知数的系数和常数项,就能计算出方程组的解,即可输出,x y 的值.五、回顾小结:1.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的结构和作用.六、课外作业:补充:1.将五进制数化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按权展开”,如将(5)1403化为十进制数为321015450535228⨯+⨯+⨯+⨯=.试用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表示将五进制数(5)abcd 化为十进制数的算法.2.请用伪代码编写程序,实现三个变量1,2,3A B C ===的值按顺序互换,即A B C A →→→之间的交换.伪代码:Read a ,b ,cA ←(a+b+c)/3 Print AA ←(a+b+c)/3 结束开始 输出A 输入a,b,c 开始结束。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基本算法语句(1)
框图: 开始
输入x
y x3 3x2 24x 30
输出x,y 结束
新课讲解
例1.用描点法作函数的y 图x象3 时3,x2需要24求x 出30
自变量和函数的一组对应值,编写程序,分别计算当x=-5, -4,-3,-2,-1,0,1,2,3,4,5时的函数值。
INPUT“提示内容”;变 量
PRINT“提示内容”;表达 式
变量=表达式
1.“提示内容”和它后面 的 “;”可以省略; 2.一个语句可以给多个变 量赋值,中间用“,”隔
说明 开;
3.无计算功能,不能输入 表达式; 4.输入多个数据时用“,” 分隔,且个数要与变量 的个数相同。
1.“提示内容”和它后面的 “;”可以省略; 2.一个语句可以输出多个表 达式,不同的表达式之间 用“,”隔开; 3.表达式可以是变量,也可 以是计算公式; 4.有计算功能,能直接输出 计算公式的值。
取商 取余数
函数名 ABS(x) SQR(x)
LOG(x)
功能 注意事项
|x|
x
x0
Inx
x0
新课讲解
例2.编写程序,计算一个学生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的平均成绩。
算法:
框图:
第一步:分别输入三科的成绩a,b,c;
开始
第二步:计算average=(a+b+c)/3;
第三步:输出三科平均分。
END
新课讲解
例3.分析下列程序,考虑输出的结果是什么?
程序1:a=1 x=aA=A+15 PRINTA END
苏教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3《基本算法语句》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3《基本算法语句》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掌握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掌握条件语句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算法设计解决问题•加深对于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本算法的理解1.2 教学重点•循环语句•条件语句•算法设计1.3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问题•如何编写复杂的算法1.4 教学内容1.循环语句•执行次数确定的循环:“for”语句•执行次数不确定的循环:“while”语句•“while”语句与“for”语句的比较2.条件语句•“if”语句•“if-else”语句•“if-else”嵌套语句•“switch”语句3.算法设计•算法的概念及基本特点•模拟算法•贪心算法•分治算法•动态规划算法•回溯算法1.5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先介绍循环语句、条件语句以及算法设计的概念,以“小陈去超市买东西”为例子来引入说解决问题也会用到类似的算法。
2.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先列举一些常见的算法问题,如不借助任何辅助内存,如何在一列数中找到最大的数?3.实操:让学生分别用for、while来编写求1-100和的程序,并比较for和while的区别。
4.拓展:让学生设计一个命令行界面的计算器,介绍if/else、switch等条件语句的使用方法。
5.总结:在学生练习完这些算法后,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自行思考算法问题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优化算法提高执行效率。
二、教学反思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不错,学生们都能够掌握循环语句和条件语句的使用方法,并在练习中逐渐掌握了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此外,让学生自主思考算法问题的设计方法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创造力以及掌握算法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问题,以及如何编写复杂的算法。
初步策略是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让更多的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使用算法。
学生反馈通过调查问卷和讨论,学生们发现这节课解释了许多过去难以理解的概念。
高中数学必修三基本算法语句
IF c>b THEN t=b b=c c=t
END IF PRINT a,b,c END
读程序,说明程序的运行过程.
INPUT x=:;x
如果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
并列条件时,用“AND”把
IF 9<x AND x<100 THEN 它们连接起来。
a=x\10 b=x MOD 10 x=10b+a
注:BASIC语言中的标准函数SQRx,表示数x的
算术平方根,ABSx表示x的绝对值等.
即:SQR(x) x, ABSx=|x|.
〖作业2〗
程序:
INPUT a,b,h=;a ,b,h p=a+b s=ph/2 PRINT s=;s END
算法中的条件结构是由条件语句来表达的,
条件语句是处理条件分支逻辑结构的算法语句 .
A=B B=A
INPUT B PRINT A,B X=A A=B B=X
不能
PRINT A,B END
〖练习1〗:编写个程序,要求输入个圆的半径, 便能输出该圆的周长和面积. π取3.14
分析:设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周长C=2πR,面积 S=πR2,可以利用顺序结构中的INPUT语句,PRINT 语句和赋值语句设计程序.
“\”用来取商.此处表示 x除以10的商.
“MOD”用来取余数.此处表 示x除以10所得余数为b.
PRINT x
问题如输入的数x=86,则输出的
END IF
结果是什么 68 此程序用于交换个两位数的个
END
位和十位数字.
INPUT a,b,c=; a,b,c IF a+b>c AND a+c>b AND b+c>a THE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2-1
易错分析:写语句时要注意基本格式,如变量之间要用 “,”隔开,函数 SQR( )的格式是(SQR(3)/4)而不是(SQR3/4). 解:程序如下:
[方法· 规律· 小结] 1.输入语句(INPUT 语句). (1)“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可以省略. (2)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其值可以变化的量. (3)一个语句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中间用“,”分隔. (4)要求输入的数据必须是常量,而不能是函数、变量或表 达式. (5)无计算功能.
句计算其体积,最后输出其体积.
解:方法一:程序为:
方法二:程序为:
将计算放在输出语句中,可省去赋值语句,简化 程序,这充分利用了输出语句的计算功能.
【变式与拓展】 3.编写一个程序,要求输入两个正数 a 和 b 的值,输出 ab 和 ba 的值. 解:方法一:程序如下:
方法二:程序如下:
【例 4】 图 1-2-1 是求底面边长为 a,高为 h 的正三棱锥 的体积的程序框图,请根据程序框图写出程序.
【变式与拓展】 2.已知 a=1,b=2,c=3,设计程序实现输出“a=2,
b=3,c=1”.
解:程序如下:
INPUT “a,b,c=”;a,b,c x=a a=b b=c c=x PRINT “a=”;a,“b=”;b,“c=”;c END
题型 3 利用三种语句编写程序 【例 3】已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和高分别为 a 和 h 的值, 设计一个程序求其体积. 思维突破:可利用 INPUT 语句输入 a 与 h,再利用赋值语
1.2 基本算法语句
1.2.1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学习目标】 1.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的语法格式与功能. 2.能正确阅读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表达的程序, 能用这三种语句的功能编写简单程序.
1.输入语句 输入框 对应,用来输入信息. (1)与程序框图中的________
2.输出语句(PRINT 语句). (1)“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出什么样的信息. (2)表达式是指程序要输出的数据,可以是变量、计算公式 或系统信息. (3)一个语句可以输出多个表达式,不同的表达式之间可用 “,”分隔. (4)有计算功能,可以输出常量、变量或表达式的值以及字 符.
3.赋值语句. (1)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 (2)格式中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数据、常量或算式, 如果“表达式”是一个算式时,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先计算出 “=”右边表达式的值,然后将该值赋给“=”左边的变量. (3)左边必须是变量,而不能是表达式. (4)不能利用赋值语句进行代数式的演算(如化简、因式分解 等).
PRINT 7; 练习2:要输出“7 为奇数”,语句可以为____________
“为奇数” __________.
3.赋值语句 赋值的处理框 对应,用来给变量 (1)与程序框图中表示________________
赋值.
(2)一般格式: 变量
= = 表达式 ,其中“________” 叫做
赋值号,表示把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 练习 3:将两个数 a=8,b=7 交换,使 a=7,b=8,使用 赋值语句正确的一组( B ) A.a=b,b=a C.b=a,a=b B.c=b,b=a,a=c D.a=c,c=b,b=a
(2)一般格式: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练习 1:下列输入语句正确的是( D )
A.INPUT “x=”2; B.INPUT “x=;”2 C.INPUT “x=”;2;
D.INPUT “x=”;2
2.输出语句 输出框 对应,用来输出信息. (1)与程序框图中的________ (2)一般格式: 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
计算机的语言格式是一种十分机械的语言,不
能随意修改.
【变式与拓展】 1.关于语句: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提示内容”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 B.“提示内容”一般是提示用户输入什么样的信息
C.语句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
D.这是一个输出语句
解析:输入语句中“提示内容”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让程序 运行者更清楚地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程序指令,可以是中文也 可以是英文,输入语句可以给多个变量赋值,故 A、B、C 选项 都是正确的. 答案:D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探究】程序中,同时输入多个变量的值是否一定要用多个输入语 句? 答案:不一定.输入语句可以同时给多个变量赋值,在给多 个变量赋值时,变量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题型 1 输入语句与输出语句的格式及作用
【例 1】 下列给出的输入、输出语句不正确的是(
①INPUT a;b;c ③PRINT A=6 A.②③ 答案:D B.①②④ ②INPUT x=3 ④PRINT 20,3*5 C.②④ D.①②③
(5)对于一个变量可以多次赋值. (6)有计算功能. (7)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不相同的.赋值号左边 的变量如果原来没有值,则执行赋值语句后,获得一个值,如 果已有值,则执行该语句后,以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代替该
变量的原值,即将“原值”冲掉.
题型 2 变量值的交换 【例 2】 在一次测验中,小强与小李的成绩在输入电脑时
调换了,试设计程序把错误的成绩调整正确(用基本算法语句写
程序).
思维突破:引入中间变量,利用赋值语句实现交换. 解:程序如下: INPUT “输入错误的成绩”;a,b x=a a=b b=x PRINT “更正后的成绩”;a,b END 注意防止写成“A=B,B=A”,误认为实现了 变量值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