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4)按式(8)和式(9)计算参数近似值的改正
数 xˆ 和观测值L的改正数V。
xˆ
N
1 bb
B
T
N aa1W
V
P
1
AT
N
1 aa
(
Bxˆ
W
)
5)计算观测值和参数的平差值。
Lˆ L V , Xˆ X 0 xˆ
6)用平差值重新列平差值条件方程,检核整个 计算的正确性。
QLK QWK Q XˆK QKK QVK QLˆK
QLV QWV Q XˆV QKV QVV QLˆV
QLLˆ QWLˆ
Q XˆLˆ QKLˆ
QVLˆ
QLˆLˆ
Q
L
W
Xˆ
K
V
Lˆ
L
Q
QAT QAT Naa1BQXˆXˆ QA T QKK
QVV
Q QVV
W
AQ
N aa
BQXˆXˆ
解 : 本题n=3 ,t=2,r=n-t=1,又设u=1 ,故条件方
程的总数等于2。 两个平差值条件方程为
lˆ1lˆ2 lˆ3 0 lˆ3 Xˆ 0
将 Lˆi Li vi Xˆ X 0 xˆ,X 0 l3 , 代入以上条件方程,
并将它们线性化,可得
l2v1 l1v 2 v3 l1l2 l3 0 v3 xˆ 0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1.平差原理
一般地,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为:
(1) A V B xˆ W 0
cn n1 cu u1 c1 c1
式中V为观测值L的改正数,xˆ 为参数近似值 X 0 的
改正数。其系数矩阵的秩分别为 rk(A) c, rk(B) u
误差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ϕ
思考: 思考: 1)需要先求出哪些量的协因数阵? 2)求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的步骤?
ˆ ϕ =Φ L X) ( ˆ, ˆ
n1 u1
(6-2-4)
ˆ ˆ ∂Φ ˆ ∂Φ ˆ ˆ dϕ = dL + dX ˆ ˆ ∂L ∂X T ˆ + F T dX ˆ = F dL X = F
Qϕϕˆ = F ˆ
ˆ X
K V ˆ L
0
− − − N aa1 − N aa1 BQXXˆ BT N aa1 ˆ
0
QKK AQ
−1 −1 −Nbb BT Naa A Q
−QKK AQ
−QKK N aa
−QAT QKK N aa
0 0
− − −QAT N aa1BN bb1
0 0
Q−QV V
QVV
Q − QVV
QAT QKK
(6-1-8)
二、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及示例
计算步骤可归结为
),建立附有 1)根据平差问题,设U个独立参数( u<t),建立附有 根据平差问题, 个独立参数( u<t), 参数的条件平差函数模型; 参数的条件平差函数模型; 2)根据数学模型的系数组法方程; 根据数学模型的系数组法方程; 3)解算法方程、求改正数V; 解算法方程、求改正数V 4)计算观测量的平差值; 计算观测量的平差值; 5)检查平差计算的正确性。 检查平差计算的正确性。
例6-2:
解:由题意, 由题意,
n = 4, t = 2, r = 2, u = 1
ˆ ˆ ˆ L1 + L2 + L3 − 1800 = 0 ˆ ˆ L + L − 3600 = 0
3 4
桂林理工大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复习题
桂林理工大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复习题一、 写出五种衡量精度指标的名称,并指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五种衡量精度指标的名称:方差2σ或中误差σ,平均误差θ,或然误差ρ,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 关系:方差nn ][lim 2∆∆=∞→σ,平均误差σθ54≈,或然误差σρ32≈,相对误差Km 1==观测值大小σ,极限误差=2σ或3σ。
二、已知独立观测值1L 、2L 的中误差分别为1σ、2σ,求下列函数的中误差:(1) 2132L L x -=; (2) 212132L L L x -=;(3) )cos(sin 211L L L x +=。
解 (1) 2132L L x -==[]03221+=⎥⎦⎤⎢⎣⎡⋅KL L L , 利用协方差转播公式:TK KL x K KD D LLxx =+=则,,0[][]22212221222122212949432323232σσσσσσσσσσ+±=+=⎥⎦⎤⎢⎣⎡⋅=⎥⎦⎤⎢⎣⎡⎥⎦⎤⎢⎣⎡⋅==x xxx 则,因此,D (2)212132L L L x -=,此式是非线性形式,需要线性化,对上式求全微分得:[]KdL dL dL L L L dL L dL L L dx =⎥⎦⎤⎢⎣⎡⋅--=⋅-+⋅-=21010212011021)3()3()3()3(利用协方差转播公式:[]2221212212221212210102122210102129)3(9)3()3()3()3()3(σσσσσσσσL L L L L L L L L L L L x xxx +-±=+-=⎥⎦⎤⎢⎣⎡--⋅⎥⎦⎤⎢⎣⎡⋅--==则,因此,D(3))cos(sin 211L L L x +=,此式是非线性形式,需要线性化,对上式求全微分得:")(cos )sin(sin ")(cos )sin(sin )cos(cos 2021221110212211211ρρdL L L L L L dL L L L L L L L L dx ⋅⎪⎪⎭⎫ ⎝⎛+++⋅⎪⎪⎭⎫ ⎝⎛++++⋅= 222212211************")(cos )sin(sin ")(cos )sin(sin )cos(cos σρσρσ⎪⎪⎭⎫ ⎝⎛+++⎪⎪⎭⎫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x三、若要在两坚强点间布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已知每公里观测中误差等于mm 0.5±,欲使平差后线路中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mm 0.10±,问该路线长度最多可达几公里?解 设路线总长S 公里,按照测量学上的附合路线计算步骤,则路线闭合差 B Ah H h h Hf -++=21由于是路线中点,故()B A h H h h H f v v -++-=-==21212121则线路中点高程()()数点的高程化成观测值函此步的目的是将线路中中点,2121212121212121ˆ212121111B A BA B A A A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v h H H ++⎪⎪⎭⎫ ⎝⎛⎪⎭⎫ ⎝⎛-=++-=-++-+=++=设每公里高差观测中误差为0σ,则021)2/(σσσs h h ==按误差传播定律)(16,10425)52/(41)52/(41)2/(41)2/(414141212100212122220202222ˆ21121km S S s s s s hhh h H≤≤=⋅⨯+⋅⨯=⨯+⨯=+=⎪⎪⎪⎪⎭⎫⎝⎛-⎥⎥⎦⎤⎢⎢⎣⎡⎪⎭⎫ ⎝⎛-=σσσσσσσ中点四、设1P 点及2P 点的坐标为:⎩⎨⎧==⎩⎨⎧==mY m X m Y m X 00.150000.1800,00.100000.10002211 向量[]TY X Y X 2211,,,的协方差阵为: ⎥⎥⎥⎥⎦⎤⎢⎢⎢⎢⎣⎡----823261231420223(cm)2 试求坐标差函数12X X X -=∆与12Y Y Y -=∆的方差协方差阵;解:[]⎥⎥⎥⎥⎦⎤⎢⎢⎢⎢⎣⎡⋅-=-=∆2211120101Y X Y X X X X []⎥⎥⎥⎥⎦⎤⎢⎢⎢⎢⎣⎡⋅-=-=∆2211121010Y X Y X Y Y Y ⎥⎥⎥⎥⎦⎤⎢⎢⎢⎢⎣⎡⋅⎥⎦⎤⎢⎣⎡--=⎥⎦⎤⎢⎣⎡--=⎥⎦⎤⎢⎣⎡∆∆22111121210100101Y X Y X Y Y X X Y X 则坐标差函数12X X X -=∆与12Y Y Y -=∆的方差协方差阵:2)(61151001100151122431100110018232612314202231010101cm D D D D Y Y X Y Y X X X ⎥⎦⎤⎢⎣⎡=⎥⎥⎥⎥⎦⎤⎢⎢⎢⎢⎣⎡--⋅⎥⎦⎤⎢⎣⎡------=⎥⎥⎥⎥⎦⎤⎢⎢⎢⎢⎣⎡--⋅⎥⎥⎥⎥⎦⎤⎢⎢⎢⎢⎣⎡----⋅⎥⎦⎤⎢⎣⎡--=⎥⎦⎤⎢⎣⎡∆∆∆∆∆∆∆∆五、有三角网(如图1),其中B 、C 为已知点,A 、D 、E 为待定点,观测角i L (i =1,2,…,10)。
06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LL
2 ˆ0 =σ QX ˆX ˆ
§6-2 精度评定
v 三、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 ˆ −L ˆ −L ˆ +L ˆ ˆ1 = ∠BAC = 180 − X ϕ 8 6 1 ˆ −L ˆ −L ˆ +L ˆ) sin( 180 X − 8 6 1 ˆ =S ˆ2 = S ϕ BD AB ˆ +L ˆ) sin( L
−QVV
−NaaQKK AQ
N aa
T −QXX ˆˆB
− BQXX ˆˆ
−1 N bb
− N aa QKK
0
−1 −1 − N bb N aa T −1 BQXX B N ˆˆ aa
ˆ X
K
0
QKK AQ
−QKK AQ
−QKK N aa
0
0
V
−QVV
Q − QVV
−QAT QKK N aa
0
QAT QKK
• (2)用常数项与联系数
V T PV = K T N aa K = −W T K
§6-2 精度评定
v 二、观测值函数的协因数
L = L 0 W = AL + W −1 T −1 0 0 X ˆ ˆ = + = − X x X N B N 基本向量 bb aaW −1 −1 ˆ 关系式 K = − N aaW − N aa Bx V = QAT K = −QAT N −1W aa ˆ = L +V L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v 二、计算步骤
t
根据平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取u个独立参数, 列出附有参数的条件方程式
c , n n ,1
ˆ+ B X ˆ+A = 0 AL 0
第三章条件平差
独立三角网
自由三角网
自由测角网
附合三角网(测角)
• 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α ∆
当n=35、n=22、n=35+22时,其条件式个数各为多 少?有哪些类型?
图形条件(内角和条件):
B
b1
a2
c1 D c2 a1 b3 c3 a3 b2 C
A
圆周条件(水平条件):
b1
a2
c1 a1 a3 c3
c2 b2 b3
5.1.06、 5.1.07
上节内容回顾:
改正数条件式 观测值的协方差阵 法方程
AV W 0
D P Q
2 0 1 2 0
r n n n
Naa K W 0 N aa AQ AT
r r n r
改正数方程
V P A K QA K
T
1 T
wr
T
• 则条件方程可写成:
ˆA 0 AL 0
• 以及改正数条件式:
W AL A0
AV W 0
这样一来,对于一个平差问题,我们能够得到 其数学模型:
AV W 0 D P Q
2 0 1 2 0
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 由上述的数学模型来求改正数V。
不难发现,不能求得V的唯一解!!! 解决不唯一解的办法就是附加一个约束条件---“最小二乘估计” 即满足:
极条件(边长条件):
b1 a2
c1
a1 b3 c3
c2 b2 a3
极条件(边长条件)就是指由不同路线推算得到 的同一边长的长度应相等。
三角网的基本图形 1) 单三角形 2)大地四边形
3)中点多边形。
LS平差基本方法
3)组成法方程、解算法方程
4) 以解算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近似值X0 ,重复 2~3 (迭代)此
法对确定性模型有效
5)评定精度
例:在圆弧上测得点 Pi ( xi , yi )。 求圆心坐标x0,y0,半径 r, 和xi , yi 的平差值。
圆的方程为
x x0 2 y y0 2 R 2
ˆ l ) T PV l T PV V T PV ( BX ˆ l T Pl ( B T Pl ) T X
T 1 T T 1 T 1 QX ( B PB ) B PQPB ( B PB ) ( B PB ) ˆ T 1 2 ˆ DX ( B PB ) ˆ 0 T QL BQ B ˆ ˆ X
P R
观测值Li 或观测误差 i 对残差vi的影响:
j i j i
vi 1 hii Li hij L j 1 hii i hij j
(5) E (V ) 0, D(V ) Qvv 2 Qvv ( I BN 1 B T P )Q( I PBN 1 B T ) Q BN 1 B T ( I H )Q RQ Q(vi ) (1 hii )Qii ( 6) QXˆV N 1 B T PQ( I PBN 1 B T ) 0; QL ˆ V 0.
5,统计量的分布
(1)
ˆ L, V BX
2 L ~ N E L , 0 Q
ˆ N 1 B T PL , X
2 V I BN 1 B T P L QVV PL ~ N 0 , QVV 0
ˆ ~N E X ˆ , Q ˆ 2 X 0 X
第五章条件平差
二、法方程及改正数方程
将V T PV min的原则作用于条件方程 。
组成新函数:
V T PV-2k T AV W
式中
r 1
k k a , kb , k r 条件方程联系数
T
对新函数求导: T T 2V P 2A k ---改正数方程
dSCD ˆ f T dL SCD ˆ SCD T 2 T ˆ f D f f QL ˆL ˆ ˆL ˆ f 0 L S CD
得测边相对中误差为: 3、大地四边形测角网
2
ˆS
CD
SCD
=
ˆ 0 f T QL ˆL ˆ f
设
F ( f1 , f 2 , f m )
T T
G ( g1 , g 2 , g m ) 有
均为m维向量函数,且 f i、g i 均为x的函数, d F G dG F T dG T dF F G dx dx dx dx
注意:当N为满秩方阵时,才有 N 1唯一存在,法方程才有唯
测方向网
测角网
测角网
三角网
测边网
测边长
测边+测方向
边角网
(导线网) 测边+测角
三、三角网的布设--从高级到低级逐级布设 四、三角网平差的方法 1。严密平差 ----遵守VTPV=min原则 ; 2。近似平差
5.3 测角网条件平差
独立网(经典自由网)---只有必要起算数据d。
非独立网(附合网)---已知条件超过必要起算数据。
3 图形条件: n=12 t=2×2+4=8 r =4 1 极条件:
v2 v1 v6 v5 v11 v10 W1 0
1.2教案《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第二章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授课题目:第二章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以电子课件为主,投影及板书相结合为辅,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了解尽可能多的相关知识。
本章教学时数:4学时内容提要:主要介绍必要观测、多余观测、不符值、独立参数概念;测量平差的函数模型及两种平差的基本方程:条件方程和误差方程式;其它函数模型: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以及平差的随机模型的概念及形态;平差基本方程的线性化,最小二乘原理。
教学要求:理解必要观测、多余观测、不符值、独立参数概念,掌握条件方程和误差方程式含义和最小二乘原理,会进行平差基本方程--条件方程和误差方程式的线性化。
本章重点:重点掌握测量平差数学模型的类型、建立方法,平差随机模型的意义和形态,以及最小二乘原理在测量平差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平差函数与随机模型含义与建立方法的理解。
本章教学总的思路:地理空间几何图形内部存在着严格的数学关系,测绘获得的是地理空间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如角度(或方向值)、边长、高差的最佳估值,必须满足地理空间几何图形的基本数学关系,这是建立测量平差基本方程--条件方程和误差方程式的基础,在讲清楚这一点的基础上讲解基础方程的建立,进而推开讲解附有参数的条件方程、附有限制条件误差方程模型,并说明平差的随机模型的概念。
为解算的需要必须线性化条件方程式和误差方程式,其基本方法是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基本方程并取其至一次项,从而完成线性化;在解释天然的平差模型为什么没有唯一解的原因基础上,讲解最小二乘原理,并举例验证,以此突破本课程难点内容的教学。
最后对教学重点内容作概括性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与认知的程度。
§1测量平差概述本节教学时数:0.5学时本节重点:(1)测量元素-—角度(方向)、长度、高差、几何图的数学关系(2)观测值个数、必要观测数、多余观测数及其作用;(3)观测值、改正数、最优改正数、最优估值,平差的概念本节教学思路: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简单几何图三角形为例,说明测量观测值、平差值、几何图数学关系,平差模型与平差的概念,为下一节的讲讲解作好知识铺垫。
测量平差复习资料
PLL
Q1 LL
P Q LL LL E
a、当L相互独立时;
b、当L不相互独立时
注:权、权阵、协因数阵的概念 权阵P与权Pi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当P为对角阵时,P中对角线元素恰为权Pi; 2、当P不是对角阵时,P中对角线元素不等于权Pi
side10
例1:
L
( L1 ,
L2
)T
,
QLL
side22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数学模型
A W 0 W F (L)
D
02Q
2 0
P
1
V T PV 最小
A V W 0
rn n1 r1
V QAT K
A V W 0
rn n1 r1
K ( AQAT )1W Naa1W
法方程式
side23
side25
五、附加参数的条件平差
基础方程:
A V B x W 0
cn n1 cu u1 c1
V T PV 最小
法方程式: AQAT K B xW 0 BT K 0
side26
算例6
在下图所示测角网中,A、B、C 为待定点,同精度观测了 L1、L2、 L3和 L4共四个角度观测值。设平差后BAC 为参数 Xˆ ,指出采用何 种平差模型,并写出函数模型和法方程。
以上项:
side19
算例4:
下图所示三角网中,A,B 为已知点,FG 为已知边,观测角 Li (i 1,2, ,20),观测边 S j ( j 1, 2),则 ①在对该网平差时,共有几种条件?每种条件各有几个? ②用文字符号列出全部条件方程,将其中的一个极条件和一个 边长条件线性化。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建筑大学
第一章测试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A:对B:错答案:A2.构成观测条件的要素有哪些A:外界条件B:计算工具C:观测者D:测量仪器答案:ACD3.对中误差属于那种误差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不是误差D:粗差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两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等于0时,说明这两个随机变量A:相关B:互不相关C:相互独立答案:B2.观测量的数学期望就是它的真值A:错B:对答案:A3.衡量系统误差大小的指标为A:精确度B:准确度C:不确定度D:精度答案:B4.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即离散度的大小。
A:错B:对答案:B5.若两观测值的中误差相同,则它们的A:测量仪器相同B:真误差相同C:观测值相同D:精度相同答案:D第三章测试1.设L的权为1,则乘积4L的权P=()。
A:1/4B:4C:1/16D:16答案:C2.有一角度测20测回,得中误差±0.42秒,如果要使其中误差为±0.28秒,则还需增加的测回数N=()。
A:25B:45C:20D:5答案:A3.在水准测量中,设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均为1cm,今要求从已知点推算待定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5cm,问可以设25站。
A:对B:错答案:A4.已知距离AB=100m,丈量一次的权为2,丈量4次平均值的中误差为2cm,若以同样的精度丈量CD的距离16次,CD=400m,则两距离丈量结果的相对中误差分别为( 1/5000 )、(1/20000 )。
A:错B:对答案:B5.A:29B:35C:5D:25答案:D第四章测试1.当观测值为正态随机变量时,最小二乘估计可由最大似然估计导出。
A:对B:错答案:A2.多余观测产生的平差数学模型,都不可能直接获得唯一解。
A:对B:错答案:A3.在平差函数模型中,n、t、r、u、s、c等字母各代表什么量?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n观测值的个数 )(t必要观测数 )(r多余观测数,r=n-t )(u所选参数的个数 )( s非独立参数的个数,s=u-t )( c所列方程的个数,c=r+u )A:对B:错答案:A4.A:对B:错答案:A5.A:错B:对答案:B第五章测试1.关于条件平差中条件方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这r个条件方程应彼此线性无关B: 应列出r个条件方程C: r个线性无关的条件方程必定是唯一确定的,不可能有其它组合。
测量平差 第四章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大地四边形 t 2*44 4
中心多边形 t 2*7 4 10
扇形 t 2*5 4 6
r 84 4
r 18 10 8
r 11 6 5
观测误差存在使得测量平差有必要,多余观测使得测量 平差得以实现 由于观测不可避免地存在偶然误差,当n>t时,几何 模型中应该满足r=n-t个条件方程,实际存在闭俣差而并不 满足,如何调整观测值,即对观测值合理地加上改正数,使 其达到消除闭合差的目的,这是测量平差的主要任务。 一
(1)两个相邻点坐标 (2)一个已知点坐标,一个相邻已知方位, 一个相邻已知边长。
L2
L1
L3
③测边网和边角网:
一个已知点坐标,一个相邻已知方位,
一个相邻已知边长或两个相邻点坐标。
L2
L1
L3
三、必要观测
必要观测/必要元素:唯一确定一个确定几何、物理模型 的形状、大小所必须进行的观测称为必要观测,其符号 用符号t表示。
§4.5参数估计与最小二乘原理
Estimation of Parameters and Principles of Least Squares 一、参数估计及最优性质
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仪器:仪器制造有一定的精度和缺陷。
观测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鉴别能力,一定的分辨率和技术条件,在仪器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会产生误差。
外界条件:观测对外界的温度、湿度、大气折射等对观测结果都会产生影响。
仪器工具误差环境误差:随时间变化、大气折光、无线电传播干扰、多路径效应图像转换误差基准误差定轨误差输入误差人员误差减弱偶然误差的方法:系统误差对观测结果有何影响?→累积性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重复观测多余观测按规范操作仪器工作认真平差在测量中常采用特定的观测手段和规范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设计观测方案予以消除或削弱公式改正平差模型中予以补偿或消除消除减弱系统误差:三角高程中的对向观测;测距中加尺长改正;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往返观测;三角测量中的盘左、盘右观测;在平差中附加系统误差参数;粗大误差,是指比在正常观测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还要大的误差。
比偶然误差大上好几倍。
现代数据采集的高自动化,数据海量化,使得粗差问题在现今的高新测量技术(GPS、GIS、RS)中尤为突出。
观测时大数读错;计算机输入数据错误航测像片判读错误起算数据错误1.根据图表分析偶然误差的规律性从频率分布的角度分析误差分布情况愈接近于零的误差区间,误差出现的频率愈距离零愈来愈远,误差出现的频率递减出现在正负误差区间内的频率基本相等3.根据概率分布曲线分析偶然误差的规律性偶然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又称为偶然误差的分布密度曲线。
这一曲线与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极为接近,所以一般总是认为,当时,偶然误差的频率分布是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的。
总结:偶然误差规律性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或者说,超出一定限值的误差,其出现的概率为零;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4.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为零,即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为零偶然误差的前三个特性可以简要概括为:界限性聚中性对称性抵偿性观测值的质量取决于观测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的大小。
第9讲第三章条件平差-条件方程2pdf
如图平面三角网,其中 A、B、C 为已知点,P 为未知点,观测值为 cotL1v1 cotL3v3 cotL4v4 cotL6v6 w极 0 ,观测 各内角 Li ( i 1,2, ,6 )
(3)固定边条件一个
ˆ ,L ˆ L v , 值的平差值为 L i i i i
20
C 75
(2)圆周条件(水平条件) 圆周条件的个数等于中心点的条数。
9 3 6 D 4 2 B
ˆ L ˆ L ˆ 3600 0 L 3 6 9
A
8 1
ˆ L v 代入: 将L i i i L3 v 3 L6 v 6 L9 v 9 3600 0
v3 v6 v9 w4 0,w4 L3 L6 L9 3600
17
二、条件方程的形式
例 1:在右图所示的水准网中(箭头指 向高端) ,设观测高差为 h1 , h2 , h3 , h4 , h5 ,高 ˆ ,h ˆ ,h ˆ ,h ˆ ,h ˆ ,列出最或 差的最或然值为 h 1 2 3 4 5 然值及改正数应满足的条件关系式。
ˆ h ˆ ˆ h h 0 1 2 4 ˆ h ˆ ˆ 0 h h 2 3 5
28
观测值独立时
N AP 1 AT
C 75 6 D 3 A 8 1 4 2 B
n=9 t=4 r=n-t=9-4=5
9
19
(1)图形条件(内角和条件) 独立图形条件的个数等于互不重叠的三角形个数再加实 对角线的条数。
ˆ L ˆ L ˆ 180 0 0 ABD : L 1 2 3 ˆ L ˆ L ˆ 180 0 0 BCD : L 4 5 6 ˆ L ˆ L ˆ 180 0 0 ACD : L 7 8 9
第六章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问题:如何计算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
X
C
2
§6-2 精度评定
ˆ 设有平差值函数:
对上式全微分得:
ˆ d ˆ ˆ ˆ FxT dX ˆ dL dX F T dL ˆ ˆ L X
权函数式
ˆ, X ˆ) ( L
n ,1 u ,1
0
ˆ L
1 T QAT N 1BN 1 QAT N aa BQXX B aa bb ˆˆ
0
0
Q QVV
( N aa AQAT
1 N bb BT N aa B)
§6-2 精度评定
三、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
ˆ L ˆ L ˆ L ˆ ˆ1 180 X 8 6 1 ˆ ˆ2 S BD ˆ L ˆ L ˆ L ˆ) sin(180 X 8 6 1 S AB ˆ L ˆ) sin(L 6 8
c ,1
组成法方程式。
ˆ W 0 N aa K Bx T (式中Naa AQAT) B K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解算法方程。
1 T 1 ˆ Nbb x B N aaW 1 ˆ K N aa ( Bx W ) T T 1 ˆ V QA K QA N aa ( Bx W )
L4
C
L3
ˆ W 0 N aa K Bx T B K 0
(式中Naa AQAT)
L1
A
L2
B
§6-1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3 1 1 0 1 1 ka 0 wa 3 k 0 x w 0 ˆ 2 0 1 b b kc 1 wc 0 1 1 ka 0 0 1 kb 0 kc
第六章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第六章——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本例中n = 6,t = 3,r = 3,u = 1,故c = r + u = 4 由图知,可列2个图形条件,1个极条件和1个固定边条件。 这4个条件如下: v1 v 2 v3 wa 0 v 4 v5 v 6 wb 0 ˆ sin( L ˆ X ˆ ) sin( L ˆ L ˆ ) sin L 4 1 3 5 1 ˆ sin( L ˆ L ˆ ) sin X ˆ sin L 5 2 4 ˆ S AB sin X 1 ˆ L ˆ ) S BD sin( L 3 5
cn n1 cu u1 c1 c1
0 X ˆ x 式中V为观测值L的改正数, 为参数近似值 的改正数。其系数
矩阵的秩分别为
rk ( A) c, rk ( B) u 。其随机模型为:
2 2 DLL 0 QLL 0 P 1
(1)式中的未知数为n个观测值的改正数V 和u个参数近似值的改正 ˆ ,即未知数的个数为m = n + u,而方程的个数为 数 x c = r + u。由于m – c = n – r = t > 0,所以(1)式是一组具有无穷 多组解的相容方程组。必须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求出能使 V T PV min 的一组解。为此,下面就来求解这组解。
第六章——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取 X 0 30 0000,将非线性条件线性化后,得条件方程为:
1 1 0 0 1 0 0 1 1 0 1.732 0.577 0.577 1.155 1.155 0 0 0.577 0 0.577 0 0 9 1 0 8 ˆ V x 0 0 3.464 5.196 0 1.732 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