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凝油油保所

合集下载

史深100区块油层保护技术

史深100区块油层保护技术
质性, 孔 喉尺 寸一般 呈 正态 分布 , 较大 尺寸 的孔 喉尽
[ 收 稿 日期]2 0 1 3 — 0 1 — 1 4
的粒 度分 布考 虑进 来 , 使 得 充 填 剂 加 入 后 能 使 整个
钻井 液体 系 的粒 度分 布符 合 理 想 充 填 的 规 律 , 达 到
[ 作者简介]李  ̄ "( 1 9 8 0 -) , 男, 山东临沂人 , 胜利石油管理局钻 井工艺研究院工程师 , 主要从 事钻井液研 究。
虑钻 井 Leabharlann 本 身 的 粒 度 分 布优 选 封 堵 屏 蔽 剂 . 通 过 自吸 法优 选 合 适 的 防 水 锁 剂 , 形 成 适 合 该 区块 的 储 层 保 护技 术 。
现 场 试 验表 明 , 单 井产 量 得 到 了提 高 , 同时 对 钻 井液 性 能 影 响 小 , 在 保 护 储 层 的 同 时 实 现 了安 全 、 优质 、 快速钻进 。
[ 关键 词] 油层保护; 理想充填; 水锁; 低渗; 钻井液
[ 中 图分类 号] TE 2 5 4
[ 文 献标识 码 ] A
[ 文 章编 号 3 1 6 7 3 — 5 9 3 5 ( 2 0 1 3 ) 1 — 0 0 2 6 — 0 3 管数 量 比较 少 , 但 对渗 透率 的贡 献较 大 , 而数 量较 多 的 小孑 L 喉对 渗透 率贡献 很 少或 没有 贡献 。使 用传 统
的屏蔽 暂堵 理论 及 方 法 , 很 难 有效 封 堵 对 储 层 渗 透
率 贡献较 大 的 这部 分 大 孔 喉 。 为 了解 决 这 一 问题 , 基 于理 想充 填理 论 和 d 。 。 规 则 的理 想 充 填 技 术 满 足
1 区块 现 状

高凝油捞油技术

高凝油捞油技术

高凝油捞油技术
孟庆学;蔡文双;尹恕;廉清勤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
【年(卷),期】2007(014)0z2
【摘要】为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三低"油井开发效益,沈阳采油厂采用捞油车的开采方式进行捞油,但由于高凝油的特殊性质,使得常规捞油方法无法完成捞油作业.该技术针对影响高凝油捞油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分析解决了井筒处理、捞油抽子下井、维持高凝油的温度和罐车泄油等4大难题,开发了井筒处理技术、捞油工艺技术、地面保温技术和罐车泄油技术,从而使高凝油井顺利实现捞油作业.
【总页数】3页(P133-134,143)
【作者】孟庆学;蔡文双;尹恕;廉清勤
【作者单位】中油辽河石油勘探局,辽宁,辽中,110316;中油辽河石油勘探局,辽宁,辽中,110316;中油辽河石油勘探局,辽宁,辽中,110316;中油辽河石油勘探局,辽宁,辽中,1103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5.9
【相关文献】
1.能源科学技术——一次能源——辽河油区稠油及高凝油勘探开发技术综述 [J], 谢文彦;李晓光;陈振岩;回雪峰
2.高凝油开采过程中的主要开采技术 [J], 汪洪全
3.高凝油捞油技术 [J], 尹恕;潘志军;吴秀均;杨雄;钦焕光
4.高凝油捞油技术探究 [J], 任学博
5.高凝油电伴热降耗技术研究与应用 [J], 李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堵—控—提”一体化技术在沈84-安12块的应用

“堵—控—提”一体化技术在沈84-安12块的应用

“堵—控—提”一体化技术在沈84-安12块的应用周学金【摘要】本文通过高凝油油藏沈84-安12块目前开采现状进行分析,对区块内高产液、高含水油井的井史分析、动态分析,产液剖面测试资料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找出高产液、高含水油井的主要出水层段,根据出水层段的性质不同,采取“堵—控—提”一体化技术,即采取堵水提液、控水提液的的技术,减缓层间矛盾,扩大生产压差,充分挖掘中、低含水油层的剩余油潜力,提高油井各个油层的动用程度,达到“控水增油”目的,实现油井高效生产,为高含水油井的高效开发指明了一个方向.【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2页(P96-97)【关键词】堵水;提液;高含水;高凝油【作者】周学金【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沈阳采油厂工艺研究所,辽宁新民 1103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5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构造上位于大民屯凹陷静安堡构造带南部,为一个三面被断层夹持的断鼻状半背斜构造。

目的层沙三,储层沉积环境为扇三角洲相,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微相类型以辫状分流河道砂为主。

储层以不等粒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22.2%,平均渗透率396×10-3 μm2,以中孔、中渗储层为主。

油藏埋深-1350~-2220m,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

原油属于高凝油,凝固点平均45℃,原始地层压力17.06MPa,原始地层温度62.78℃。

油藏含油面积为12.7km2,地质储量为6374×104t。

沈84-安12块油井开采井段长,单井平均达到350~650m;单井油层发育多,层薄,平均单井发育油层42层,最多可达70层,全区共划分12个油层组,40个砂岩组,93个小层,小层厚度一般2~5m,平均2.7m;储层物性差异大,非均质性严重,大多数油井处于多油层合采状态,层间矛盾突出。

区块自1988年注水开发以来,截止到2013年年底,日产液11992t,日产油628t,综合含水94.8%,采油速度0.29%,采出程度23.72%,处于特高含水开发期。

-高凝油提捞采油工艺技术

-高凝油提捞采油工艺技术

高凝油提捞采油工艺技术蒋森林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机动采油大队,辽宁沈阳110316摘要:伴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提高,近年来,针对开发油田低产、低渗井和边远井, 特别是井产能较低的稠油、高凝油井,实施应用了提捞采油这一方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如果能进一步完善并推广这一技术,势必大大提高现有石油产量。

关键词:高凝油;提捞采油,加热;捞油井;提捞采油适合于低产新建产能井、零散油井和已投产的低产、低效抽油井。

这些井在停产一段时间后绝大部分井在套管内形成了死油帽甚至全井灌肠, 利用现有捞油技术无法对其实施捞油。

为使这部分油井恢复生产, 研究开发了高凝油提捞采油技术, 即先加热使井筒内原油降低其粘度, 再捞油的开采方式。

该项技术适用于高凝油井捞油, 加热效果好, 能迅速将井筒原油加热到流动状态, 所需的多功能捞油车采用越野车底盘, 移动性好。

一、提捞采油技术概述井筒抽汲捞油工艺是运用高效捞油筒, 从套管内、油水界面以上提捞, 用软管定量捕捞获得产量的一种采油方式, 具有能耗小、方便灵活、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是高含水开发后期有效的辅助采油方式之一。

稠油、高凝油在常温下粘度高, 流动性差, 致使现有捞油工具入井困难, 捞油设备提升负荷达不到要求, 因此, 要对稠油、高凝油实施捞油就必须降低其粘度。

降低原油粘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即添加降粘剂及升高原油温度。

对于井筒内原油加降粘剂降粘, 一方面因为成本高, 另一方面也因为很难在短时间内将降粘剂与原油充分混合, 所以这种降粘方法适用性不强。

由于稠油、高凝油粘度对温度特别敏感, 且对井筒原油加热易于实现,成本低、效率高, 所以, 对稠油、高凝油井捞油主要采取快速加热降低原油粘度, 然后再捞油的方法。

二、提捞采油的工艺原理这种工艺是通过钢丝将捞油所用的泵置人油管或套管内, 在下井时, 水力密封装置受水力作用沿中心管向上滑动, 此时中心管的侧孔道就会露出下部液体便经由侧孔道从密封装置的上部溢出。

原油凝固点的简介以及测定方法

原油凝固点的简介以及测定方法

原油凝固点的简介以及测定方法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简介
原油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

原油凝固点大于等于40℃,称为高凝油;其余称为常规油。

折叠编辑本段原油及其粘度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
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测定方法
用于测量重质组分在不同解堵剂含量下的凝固点或者测量原油凝固点时,可以选用美华仪生产的MHY-27807石油产品凝固点测定仪。

仪器整体由主机和冷滤点电控吸滤箱组成。

主机的压缩机制冷部分由进口全封闭压缩机、过滤器、毛细管节流器、蒸发器及各连接管路组成,同时辅以保温性能良好的冷浴槽和安全方便的45度倾斜定位装置来进行凝点测定工作,当做凝点试验到达预期凝点温度时,旋转机构旋转45度,同时计时器自动计时,到达60秒时蜂鸣器自动开始报警,提醒用户。

高凝油

高凝油

高凝油油藏物性特征例如, 某高凝油油藏埋藏深度较浅, 低孔、低渗, 孔隙度10. 99- 16. 19%, 渗透率5. 96- 9. 36? 10- 3?m2.原油密度0. 9736 g/cm3( 20 ? ), 胶质/沥青质含量37. 45%, 含蜡24. 27%, 凝固点52 ? , 原油粘度780mPa? S. 总而言之, 高凝油油藏的储层物性表现差, 且为低渗透; 同时原油的凝固点也高, 地层温度与原油析蜡温度相差很小(一般约为5- 10 ? ), 注冷水开发时极易造成冷伤害, 且会增加开采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等。

高凝油是烷烃、蜡和渣油含量高, 硫和沥青含量低的原油。

国外把凝固点高于40 ? 、含蜡量大于35%的原油称作高凝油。

高凝油即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在我国辽河沈阳油田、河南魏岗油田、大港枣园油田等地都有分布。

而沈阳油田具有丰富的高凝油储量,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凝油生产基地,在探明的含油面积103.7km2、地质储量2.9 ×108t 中,高凝油约占80%。

高凝油主要分布在辽河断陷盆地大民屯凹陷油藏中,其凝固点最高为67℃,含蜡量40%以上,均为世界所罕见。

攻关不畏难的石油科技工作者和生产一线的石油工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并借鉴国外类似油田的开采经验,于1986年底投入全面开发,三年就形成了300×104t产能。

同时,与之配套的先进的集输工艺等地面工程、丛式井组采油等先进的开采工艺,使沈阳油田的整体开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温度对高凝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高凝油对温度极为敏感。

当原油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时, 呈液态单相体系, 粘度随温度变化, 具有牛顿流体的性质。

若温度降低, 处于析蜡温度和临界温度区间时, 仍具有牛顿流体特性, 但粘度已明显增加。

当原油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时, 呈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只有在外剪切力的作用下才能流动。

当油温高于析蜡点温度以上时, 高凝油中所含蜡处于溶解状态, 成单相体系, 原油的流动性与普通原油无甚差别, 只是因重烃含量高而粘度稍大, 具有牛顿流体的流变特征, 粘度随油温变化。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宣贯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宣贯

作业人员必须体检合格,体检报告附在《高处作
业许可证》后面。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 2016版权所有 No.2016-TC-XX
四、人员的要求及职责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 2016版权所有 No.2016-TC-XX
四、人员的要求及职责
主要职责
施工单位负责人
➢持任务单去办理许可证。
➢接受甲方安全技术交底并向作业人员交底。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 2016版权所有 No.2016-TC-XX
一、高处作业定义
1.1 高处作业是指在距离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 上(含2米)有坠落可能的位置进行的作业,包括 上下攀援等空中移动过程。
解释: ➢ 生命绳。 ➢ 采用防坠器、抓绳器等设施。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 2016版权所有 No.2016-TC-XX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 2016版权所有 No.2016-TC-XX
二、作业分级
解释: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30871-2014)进行修订。 在修订中石化制度时,编写组一致认为“GB30871中明
确直接引起坠落的11种客观危险因素要求升级管理”存在 缺陷,所以增加“由于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导致风险度增 加时,高处作业应进行升级管理”。如: ➢ 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 ➢ 作业场所光线不足,能见度差。 注:以上两种情况应禁止作业,不是升级管理就行。
四、人员的要求及职责
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 © 2016版权所有 No.2016-TC-XX
四、人员的要求及职责
1.7许可证审批人和监护人应持证上岗,安全监 督部门负责组织业务培训,颁发资格证书。
解释:明确培训工作是安全监督部门的职责。

(完整版)油田开发方案及原理

(完整版)油田开发方案及原理

含油饱和度取值62%。
23
实例
确定其他参数
油藏地面原油密度取用实测值0.808g/cm3
原油体积系数采用与邻区类比确定。借用陆梁油田侏 罗系西山窑组体积系数作为本区块的体积系数。
体积系数取值1.055 。
24
实例
J2x 沙19井区块
沙19井区块储量参数表
储量参数
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A
h
φ
S oi
ρo
控制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储量。用途:是进行滚动勘探与开发的依据 精度:相对
误差应小于30%。
9
❖ 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储集层中 原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表内储量: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具有开 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开采过程 中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B oi
10 4 t 10 4 m 3 10 4 t 10 4 m 3
km 2
m
f
f g/cm 3 无因次
2.5 10.3 0.25 0.62 0.808 1.055 306 379 73.4 90.9
序号
油藏采收率计算表
驱动方式
经验公式
1
水驱
2
水驱
综合确定值
E R =0.214289(K /μ0 )0.1316 E R =0.3078-0.0069μ 0
特低 < 0.5
27
储量综合评价
油气藏类型
沙19井区块油藏综合评价表
储量规模
储量丰度 千米井深
每米采油 指数
层位 中部埋深 104t 104t/km2 日产量 t/MPa·d·m

凝析油:其物,用途,行情

凝析油:其物,用途,行情

凝析油:其物,用途,行情凝析油定义:指从凝析气田或者油田伴生天然气中凝析出来的液相组分,天然气中部分较重的烃类在油层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呈蒸汽状态,开采时由于压力和温度降低,这些较重的烃类从天然气中凝析而出,成为轻质油,称凝析油,又称天然汽油。

凝析油样品凝析油成分:主要成分是C5~C8烃类的混合物,含有少量大于C8的烃类及SO2、噻吩类、硫醇类、硫醚类和多硫化物等杂质,馏分多在20℃~200℃,比重<0.78,重质烃类和非烃组分的含量比原油低,挥发性好、品质好的凝析油呈接近透明色。

凝析油分类:凝析油共分为石蜡基、中间基和环烷基3种类型:石蜡基凝析油,通过分馏可制得石蜡基油,无色无味混合物,以链烷烃为主,具有低致敏性和很好的封闭性,芳烃含量低,无毒环保,可做生产乙烯裂解料;环烷基凝析油,作为芳烃重整料,经过提炼可制得环烷基油,其中含有大量的饱和环状碳链结构分子,可能是五元环、六元环或是它的同系物,也可能是多种环连接在一起的多环结构;中间基凝析油油,性质介于石蜡基凝析油与环烷基凝析油之间,其烷烃含量与环烷烃含量接近,本身可以做芳烃重整料。

全球凝析气田分布范围凝析油气田分布:全球凝析油气田主要分布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中东和亚太地区。

中国凝析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新疆油田、中原油田、东海油田等,以及塔里木油田,尤其新疆的塔里木油田,凝析油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0%。

塔里木油田的凝析油质轻、K值高、烷基性强,工业优化试验乙烯收率可达34.35%、丙烯收率18.15%。

高效开发之难度:如果凝析油气田开采工艺和措施选择不当,会导致80%以上的凝析油滞留地下,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目前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最有效的办法是循环注气,将凝析气采到地面后分离出凝析油和轻烃液化气,然后将不含凝析油的天然气压缩增压后重新注入地下,使凝析油一直溶解在地下气体中随气体采出。

塔里木凝析气田的开发难度更大:油气藏三维投影可视化模型第一,其凝析气埋藏深,在地下5000m左右,地层压力高达50MPa以上,要求注气压力必须达到52MPa,注气能力达到350万m³/d;第二,含蜡高,且蜡随温度变化的形态规律十分复杂,目前国际上没有成熟开采技术可以借鉴;油气田水平井开发模拟第三,工艺技术复杂,需要解决包含“钻井、完井,高压条件下凝析气的收集、输送,高压循环注气系统设计、施工、运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辽河油田高凝油开采技术介绍

辽河油田高凝油开采技术介绍
辽河油田高凝油 开采技术介绍
长城钻探稠油技术中心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
一、基本概况 二、钻、完井工艺技术 三、采油工艺技术 四、注水工艺技术 五、集输工艺技术
一、基本概况
辽河油田高凝油油藏属于辽河油田北部凹陷, 位于沈阳市于洪区及新民市境内,即有沙三孔隙 油藏,又有裂缝潜山油藏,1972年钻探发现。但 当时的采油工艺技术无法将高凝油采出,直到 1986年才投入全面开发。开发22年来,已建成国
③侧钻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
④分支井钻井工艺技术
二、钻、完井工艺技术
• 完井工艺
针对不用的油藏采用不同的完井工艺 常规射孔完井
对于沙三高凝油油藏均采用常规射孔完井 ,套管钢级一般为 N80,部分井采用J-55。多数井使用可溶性加重料的钻井液,比重 不大于1.23~1.25,下φ177.8mm的油层套管。 少量井采用φ177.8mm技术套管下到油层顶部封坍塌层,然后 用φ152.4mm钻头,聚合物混气的钻井液,密度低于1.0,钻穿油层 后,下入φ127mm尾管完井。采用液氮加气水泥浆固井,对潜山油 藏中的边部注水井,则下φ177.8mm油层套管完井,主要是为了便 于压裂投产和闭式热水循环采油工艺的实施。
供电系统采用一、电源环网运行。
天然气采用热分离和气液制冷为主体的轻烃回收装置,高凝油采用微正 压稳定装置。
埋地高压热油管线采用了大曲率半径弹性铺设。
埋地集油管线采用直流电解堵技术。
五、集输工艺技术
三相高效分离器的应用
三相高效分离器最初是在沈一联应用的,应用前,沈一联是采用化学
脱水、电脱水、沉降罐脱水集中方式组合成的复合脱水,不仅工艺复
四、注水工艺技术
对于井深3000m左右的油藏,采用底部注水开发技术。 对于原油析蜡点在50℃以下的中深砂岩油藏,采用冷

王130块孔店组高凝油油藏井简举升及防蜡工艺优选

王130块孔店组高凝油油藏井简举升及防蜡工艺优选
空心杆热 载体密闭循环工艺是在空心杆中下入特 制隔热 管,利用 地面燃气装置 .使热载体 在空 心杆中实现强制循环 , 进而加热油管 中 的原油 ,解决井筒举升 问题 。与油套环 空掺热 水相 比,作业和流程较 复杂 。优点是热载体重复使用可节约能源 ,在节能 降耗方面有优势 。 对于王 10 ,为 了从 技术 、管理 、经济等方面优选 出井筒防蜡 3块 工艺 ,我们对空心杆 电加热 、油套环 空掺热水 及空心杆热水密闭循环 工艺进行了加热功率 、掺水量 、掺水温度 、循环排 量的计算 。
型为常温常 压 、 岩性构造 、 高凝 油油藏 。
1 王1 0 块井筒举升难点 3
( ) 1 原油析蜡 点温度 高 、凝固点温度高。王l n 3 块孔店组油藏埋 深较深 ,油层温 度l ) ,原油在 油层状态下 呈液态可 自由流动 ,属 I℃ x
于牛顿流体 ,原油沿井 筒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沿程散热 ,温度下降 ,在 井筒的某 一深度下达到析蜡点 ,原油中的蜡 开始析出 , 而使原油失 进 去流动性 。发生所谓 的 “ 凝固 ”… 。根 据王10 3井和王 10 0 井的试油资 料 分 析 .王 l 块 孔 店 组 油藏 稳 产 期 油 井 的 比 采 油 指 数 为01t 3 O ./ 4 ( MP m).油藏 有效厚度 5 d a m。因此 ,在 油井合理 生产压差 1 MP 0 a
32 井 筒 温度 场 变 化规 律 .
l u m ,原始地层压 力2MP 。地层 温度 112 0 a 0 '。地面原 油密度平均 ) t
0 76 / . 2 g m ,地 面原 油粘度 平均 1 . a ( o ),原 油含蜡 量平 8 c 0 mP . 8 ℃ 2 s 均2. 9 %,原油凝 固点2 — 4 ,平均 . ,析蜡 点6 ℃。油藏类 8 9 4℃ )℃ 5 6

东营南斜坡孔店组高凝油成藏规律

东营南斜坡孔店组高凝油成藏规律

东营南斜坡孔店组高凝油成藏规律
卓玉梅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27)1
【摘要】东营凹陷孔店组高凝油油藏具有含油面积小、分布零散、平面及垂向分
布复杂的特点,其成藏规律一直是勘探的难点.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利用试油成果配套分析技术分析探井的得失成败;利用油源对比技术明确油气来源、进行成藏体系划分;利用输导体系研究技术明确油气的运移路径;运用油气成藏规律控制因素研究技术明确油藏控因;利用流体势分布研究流体势对成藏的控制作用.孔店组主要为岩性-构造油藏,各断块、各小层具有独立的油水关系.从宏观来看,构
造背景控藏,南部斜坡带是孔店组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北部洼陷带的成藏条件相对
较差,大构造背景上形成的反向断块油气最为富集,王家岗构造带和王66构造带是
有利的勘探区域.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卓玉梅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山东东营2570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
【相关文献】
1.东营凹陷南斜坡孔店组冲积体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2.东营凹陷南斜坡孔店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3.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上亚段成藏规律研究
4.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类
5.东营凹陷南斜坡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整版)高凝油油保所

(完整版)高凝油油保所
与高分子量的SVA相比,低分子量的SVA降凝 效果更好。商业化EVA降凝效果很好,但对降低 原油粘度的贡献有限。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聚两性电解质(含氮类聚合物)
Didukh等报道了一种新型疏水改性聚甜菜碱型降凝剂
乙酰乙酸乙酯+十+八胺 (甲基)丙烯酸
合成路线:
生成
疏水改性聚合单体
自由基聚合
疏水两亲性聚合物பைடு நூலகம்
2700-3900 1341-1500 1800-2100
含蜡量(%)
50
24.8
10
凝固点(℃)
46
48
47
上海世博石油馆
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拥有3亿吨高凝油地质储量,辽河静安堡油田沈 84块沙三段原油含蜡37.7%-36.7%,原油凝固点43-48.9℃。
国内其它高凝油田
油田 河南魏岗油田
含蜡量(%) 48
聚两性电解质(含氮类聚合物)
将其分别在DMF、邻二甲苯和正己烷中进行胶束化,对 Kumkol-Akshabulak混合油进行处理,添加量在100 mg/kg 时,用正己烷胶束化的产物降凝效果最佳,可使原油凝点下降 18℃
共聚型降凝剂
Ana Erceg Kuzmic等人采用具有不同长度烷基链的烷基丙烯 酸酯与苯乙烯(St)、丙烯酸(AA)、1-乙烯-2-吡咯烷酮 (1V2P )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多种二元共聚物或三元共聚物
汇报提纲 一、概况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通常把凝固点在40℃以上,含蜡量高的原油叫 高凝油。辽宁省的沈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高凝油 田,其原油的最高凝固点达67℃。
一、概况
类别 油田名称 埋深(米)

高凝油油藏开采技术现状研究分析

高凝油油藏开采技术现状研究分析

高凝油油藏开采技术现状研究分析
焦雪峰;金维鸽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9(000)014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凝油形成和特征的概述,同时对高凝油的各种采油技术,例如井下电伴热采技术、同心管闭式热水循环技术、化学采油技术、磁降凝技术等技术分别给予了研究分析。

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分析,可以为今后的类似油藏开采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焦雪峰;金维鸽
【作者单位】浙江油田分公司,浙江杭州310023;宝石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公司,陕西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9
【相关文献】
1.高凝油油藏注普通冷水开采的可行性 [J], 姚为英
2.高凝油藏注CO2开采方式优选室内实验研究 [J], 张新征;李薇;郭睿;李香玲
3.高凝油油藏注水开采温度场变化规律 [J], 阳晓燕;杨胜来;吴向红;李捷;许亚南
4.利用侧钻水平井、分支井开采静17块低渗高凝油油藏 [J], 闫玉鹏;李爽
5.高凝油油藏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J], 徐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王北油田大52块低渗高凝油藏开发措施

大王北油田大52块低渗高凝油藏开发措施

大王北油田大52块低渗高凝油藏开发措施
钱军;程天阁
【期刊名称】《油气采收率技术》
【年(卷),期】1999(006)002
【摘要】大52块是一个油层深且薄,低渗透,天然能量不足的油田,原油具有凝固点高和含蜡量高的特点,自1993年以来,为改善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先后采取水力泵深抽工艺,柱塞泵高压注水工艺,油藏整体压裂改造工艺和油藏监测技术。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钱军;程天阁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采油厂;胜利石油管理局科技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8
【相关文献】
1.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在大王北油田大37块的应用 [J], 张燕;李英;李媛媛;黄丽
2.大王北油田大37块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 [J], 李英;张燕;黄丽
3.国内外低渗低粘油藏开采现状及国内典型油藏——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开发技术 [J], 赵国梅;贾英兰
4.大情字井地区低孔、低渗型岩性油藏成因探讨 [J], 刘宝柱;魏志平;唐振兴
5.低渗高凝油藏CO2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研究 [J], 陈世杰;潘毅;孙雷;司勇;梁飞;高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最大高凝油基地静安堡油田高效开发连续8年产量达80万t

我国最大高凝油基地静安堡油田高效开发连续8年产量达80万t

我国最大高凝油基地静安堡油田高效开发连续8年产量达80
万t
开颜
【期刊名称】《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年(卷),期】2008(24)4
【摘要】到2008年3月份,开发20年的辽河静安堡油田日产原油保持在2000t 左右,年产80万t规模已保持了9个年头。

按照开发水平分类标准,这个我国最大的高凝油油田始终保持一类油藏开发水平。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石油油田开发会议上,静安堡油田被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评为“高效开发油田”。

【总页数】1页(P25-25)
【关键词】油田开发;高效开发;年产量;油基;中国石油;分类标准;油藏开发;股份公司【作者】开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TE348
【相关文献】
1.全国最大的高凝油生产基地沈阳采油厂 [J],
2.陕西最大的水资源再利用工程建成投运/汉台将建成我国西部重点水产品批发市场/汉中市开展全市河道整治专项行动/渭南市水务局获全省"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商洛水文局连续四年党建目标考核达优秀/东雷抽黄路井总站用水示范户协会受欢
迎/石堡川水库管理局精神文明创建水平逐年提升 [J],
3.静安堡油田高凝油油藏原油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J], 高金玉;张方礼;房桂珍
4.辽河静安堡油田:多元化注水深挖高凝油 [J],
5.我国最大高凝油基地静安堡油田高效开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安堡油田成藏条件

静安堡油田成藏条件

静安堡油田成藏条件
姚继峰;潘秀林
【期刊名称】《复式油气田》
【年(卷),期】1997(000)001
【摘要】静安堡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高凝油生产基地,东胜堡潜山是全国最高产富
集的太古界变质岩油藏。

静安堡油田有多种类型油气藏,如断裂(半)背斜油气藏,断裂鼻状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岩性尖灭油藏和潜山油藏等。

从向叠置,平面连片,形成复式油气田,该油田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如油源充足,多种类型圈闭构成的复式圈闭带,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的油气运移和聚集条件及高凝油等,各种因素相互理想的配置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姚继峰;潘秀林
【作者单位】辽河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辽河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J], 刘克奇;苏振阁
2.彭阳油田长3段成藏条件与成藏规律 [J], 兰朝利;王奇;张欣
3.绥靖油田长7—长10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 [J], 张鹏;张春生;李婷;方金;郭云涛;王杰
4.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J], 郭建华;刘辰生;吴东胜;吴
智勇
5.辽西凹陷锦州20-2北油田沙二段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过程 [J], 牛成民; 王冰洁; 王飞龙; 陈容涛; 张明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温高盐高黏油藏缔合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技术

高温高盐高黏油藏缔合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技术

高温高盐高黏油藏缔合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技术庄永涛;刘鹏程;郝明强【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7(031)004【摘要】针对大港油田孔南地区高温、高盐、中低渗、稠油等制约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瓶颈技术问题,以官109-1断块枣V油组为目标油藏,在优选适合缔合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基础上,进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技术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研究.通过室内实验优选,缔合聚合物AP-P7和表面活性剂BHS-01二元体系溶液与常规体系相比,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拓展了常规二元驱适用油藏的温度和矿化度范围;缔合聚合物经过岩心剪切后仍能够有效建立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通过岩心驱替实验,体系能有效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拓宽了聚合物驱适用的原油黏度范围;矿场单井试注后,注入井注入压力和启动压力升高,纵向吸水剖面得到改善,说明该体系在高温高盐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黏度,能够有效改善水油流度比,效果明显.%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bottleneck problems of high-temperature,high-salt,middle-low permeability and heavy oil,which has become the constraints to enhance oil recovery,the lab and field experiment researches of polymer-surfactant flooding technology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oil formation of V in G1091 reservoir after the polymer and surfactant systems were optimized.Through to the laboratory optimization,the association polymer AP-P7 and the surfactant BHS-01 system had better temperature-resistance and salt-resistance than the regular system,and this result extended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scopeof application;The association polymer could build th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and residual resistance factor effectively after the core shearing.According to the core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this system could enhance the heavy oil recovery factor,which extended the oil viscosity scope of application.After the well injection test in the field,the starting and the injecting pressure increased and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log monitoring was improved,which could demonstrate that this system could reduce the mobility ratio of oil to water obviously.【总页数】8页(P814-821)【作者】庄永涛;刘鹏程;郝明强【作者单位】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天津30028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田开发所,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6【相关文献】1.高温高盐油藏聚/表二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J], 王伟;张津;张杰;闫云贵2.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油藏超高分子疏水缔合聚合物注入试验 [J], 张新英3.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油藏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研究 [J], 张书栋4.高温高盐油藏低化学交联疏水缔合聚合物成胶前溶液性能研究 [J], 郭拥军;冯茹森;张新民;舒政;董汉平;汤发明5.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驱油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室内研究 [J], 夏燕敏;苏智青;许汇;宋晓芳;王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链石蜡:含量高,析蜡温度高。
支链石蜡:延缓结晶成核。

原油组成 芳香烃:石蜡的溶剂,延缓沉积。

环烷烃:破坏成核和生长过程。

重质组分:含量越多,体系越易析蜡。

析蜡点:开始出现粒径在1微米以上的蜡

晶体时的温度。

温度
倾点:结晶形成网状物,原油失去液体
因 素
性质,象弹性固体时的温度点。 凝固点:发生沉积并且开始固结堵塞流
拉刀刮蜡器
井筒机械防蜡降凝技术 俄罗斯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研制
了一种新型刮蜡器-拉刀刮蜡器 该刮蜡器的工作原理是切削刃将 蜡沉积表面切削成沟槽,蜡屑由 液流或气流带走。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井筒机械防蜡降凝技术
加拿大的Para-Tech公司开发 研制了一种可用于井下和地面防 蜡的短节工具Enercat 防蜡器, 该工具主要是由中心管、铝合金 外套组成,在中心管与铝合金套 间的夹层内充填有石英及半贵重 金属填料。目前已在世界上20多 个产油国应用。
未处理的蜡晶偏振光剖面图
射频处理后的蜡晶偏振光剖面图 (中空透明)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应用实例
微生物降凝技术
➢ 细菌通过破坏蜡分子链上碳原子间的化学键而部分消化 掉蜡沉积物,从而使沉积物变得可再流动;
➢ 细菌产生可进一步促进蜡降解的生物表活剂; ➢ 这些细菌具有极强的活性,可有效降低C15-C20石蜡组分
2700-3900 1341-1500 1800-2100
含蜡量(%)
50
24.8
10
凝固点(℃)
46
48
47
上海世博石油馆
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拥有3亿吨高凝油地质储量,辽河静安堡油田沈 84块沙三段原油含蜡37.7%-36.7%,原油凝固点43-48.9℃。
国内其它高凝油田
油田 河南魏岗油田
含蜡量(%) 48

3. 机械防蜡降凝技术


4. 磁防蜡降凝技术

5.声波防蜡降凝技术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井筒热化学降凝技术
化学液注入油管帽
原理和地层热化学溶液处理技术相同
低压电阻加热降凝技术
美国Extractol公司研制的低压电阻加热油管防蜡技术, 采出的原油在油管中的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以上。
该工艺特点:油管与套管的隔离是靠在 油管接箍和每根油管上安装快速固定特制 绝缘体来实现。油管锚设置的深度根据井 温梯度和原油始凝点决定。地面控制采出 油的温度,在油田试验中,采出油的地面 温度达到60℃以上。
凝固点(℃) 58
大港小集油田
26
40
大庆榆树林油田
38
43
一、概况 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典型高凝油藏是王家岗油田:含蜡量平均 29.8%,凝固点平均40.5℃。
高凝油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1、高凝油在近井地带发 生堵塞; 2、在井筒流动过程中形 成堵塞,影响单井产能; 3、在集输管线中形成堵 塞; 4、分离器中发生沉积。
1.地层热化学降凝技术


2.无线电高频降凝技术


3.微生物降凝技术


4.注入热流体降凝技术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地层热化学降凝技术
A + B=反应物 + 热量 技术特点: ✓ 利用水基放热反应,产生的大量热,提高近
井地带温度,溶解或分散蜡结晶物; ✓ 热化学反应通过将蜡晶的形态从晶体向无定
比例,可大幅降低原油粘度、倾点。
Libya 东部Sarir油田进行应用
射频改变碳链分布,使得碳链分布加宽:高碳数碳链减少 (C# 27 to C# 39),低碳数碳链增加(C# 7 to C# 21)。
Sarir原油气相色谱分析(经孤立培养细菌5%(v/v)处理)
1. 热化学降凝技术


2. 低压电阻加热降凝技术
动通道的温度点。
压力
石油开采过程过中,随压力的下降,轻 质组分挥发,促进蜡的析出。
一、概况
交叉极化显微镜
析蜡温度(WAT)
当流体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时 (44℃),在此温度条件下未发生光 折射现象。当流体冷却到析蜡温度时 (42℃)亮点开始出现,在流体冷却 到0℃时成像变得更为明亮。
汇报提纲 一、概况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井筒磁防蜡降凝技术
俄罗斯生产的 МОЖ型磁防蜡器,原理是磁场产生胶体效应与 氢键异变效应。磁防蜡器呈圆桶状,长度为450mm和350mm, 直径为60mm和42mm,质量为5kg~3kg,固定在油管中,也 可以悬挂在钢丝上,与机械刮蜡器一起工作。
在俄罗斯的罗斯塔申和扎伊金油田进行了应用,安装之前清蜡 周期为3~7天,安装后清蜡周期为30~35天。
形态改变,从而限制蜡晶的长大。
马来西亚群岛沿海Penara油田
该油田采用酸化胺类物质进行热化 学处理,产生的热大约能将基液温 度提高至192℃,而碳数16的蜡沉 积物的溶解温度是88-93℃。该技 术在Penara油田沿海从式井的应用 大约提高采收率22%。
无线电高频降凝技术
技术原理:应用一种发射设备发射无线电频率,通过改变蜡晶 分子原子核和电子的自旋状态及氢键结合程度,影响蜡晶颗 粒聚集和生成、改变成网结构,最终降低凝固点,改善高凝 油流动特性。
汇报提纲 一、概况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通常把凝固点在40℃以上,含蜡量高的原油叫 高凝油。辽宁省的沈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高凝油 田,其原油的最高凝固点达67℃。
一、概况
类别 油田名称 埋深(米)
国外典型高凝油田
美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阿塔蒙油田 爪哇岛油田 Penara油田
处理前
处理后
汇报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复配型
共聚型
均聚型
缩聚型
20世纪 30年代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国内外降凝剂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1931年Davis合成了人类最早用 的降凝剂;由氯化石蜡和酚的缩合物
50年代至60年代: 一方面继续开发新型降凝剂,另一方面 采用共聚等手段对已有的降凝剂进行改性
60年代到80年代: 相继研制出适应于不同产地原油性质的 降凝剂,并用在原油长输管道上
80年代以后: 着重于对原有产品进行改性或复配,以扩大 对原油的适应面,使之能适用于各种高蜡原油
缩聚物、均聚物、共聚物和复配几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