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三、四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抱负水准。
所谓抱负水准是指一种想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某种质量标 准的心理需求。一个人的嗜好与价值观决定其行为的方向, 而抱负水准则决定其行为达到什么程度。 个人抱负水准的高低不同,基于三个因素: ①个人的成就动机——遇事想做、想做好、想胜过他人; ②过去的成败经验——与个人的能力及判断力有关,过去从 事某事经常成功,自然就提高抱负水准,反之则降低; ③第三者的影响——如父母、教师、朋友、领导的希望、期 待或整个社会气氛都指向较高目标,则个人的抱负水准自然 也随之提高。
努力工作 利用职权 偷、抢等
取决于
兴趣、 爱好、 性格
报恩、荣誉 高职位、多挣钱 掩盖错误动机等
价值观
挣钱
知识水平等
努力工作
需要房子
需要、动机、目标与行为的关系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整个过程受到行为主体 的人格因素和外资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需要和动机有相似的含义。但是,严格地 说,需要和动机的概念是有区别的。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 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当人的需要具 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从这个意义上 说,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无论是物质的需要还是 精神的需要,只要它以意向、愿望或理想的方式指向一定的 对象,并激起人的行为时,就可构成行为的动机,所以动机 是行为的出发点。
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 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 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它是一种内部心理现 象,人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 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 生以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着行为的 方向性和强度。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动机所驱动的行为,如好朋友 们经常在一起玩、学习,但友谊行为背后的交往动机 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外界事物的欲望,人的需要可分为本能的机体 需要和社会需要。
–动机认知理论。这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尤其
是复杂的行为,不仅受需要的影响,还受个人
认知变量的影响。
需要、动机与行为
需要、动机与行为,是人的一切活动的一条主
线,抓住了这条主线,就抓住了做人的工作的根本。
需要
动机
行为
需要的满足
需要
• 1、需要的概念: • 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 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 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的源泉,人没有需要,就没 有动力。 • 2、需要的特点 • 指向性:指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诱激物 • 周期性:可以重复发生,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简单 重复 • 变化性:发生的强度不同,内容不同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 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 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 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例如,饥饿会促使个体做出觅食的活动。 生理的需求产生的动机往往比较急迫,需要立即 获得满足。
■指向功能: 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指引个体的行为 指向一定的方向。 例如,在成就动机支配下的人会积极的学习,主 动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去做。 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相同,这就是 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例如,同样是努力学习,有些孩子是为了获得教 师和家长的赞赏,并不十分在意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 。而有些孩子则是对所学的内容本身有浓厚的兴趣。 由于动机的不同,导致了行为目标的差异性。
影响个人动机的因素
1、嗜好与兴趣。 如果同时有好几种不同的目标,同样可以 满足个人的某种需求,则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养 成的嗜好,影响他选择那一个目标。
2、价值观。 价值观的最终点便是理想。
价值观与兴趣有关,但它强调生活的方式与生 活的目标,牵涉到更广泛、更长期的行为。有人认 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有人以追求真理为目标, 有人则重视物质享受。
行为
行为是动机发动的,是为了实 现目标,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一)、行为过程
实现行为目标(满足需要)的过程分两类: 一是目标导向行为——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准 备活动; 二是目标行为——直接实现目标的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促进需要,且越来越强烈, 直至目标行为开始,或导向行为遭受挫折为止。 目标行为:减退需要强度,目标行为完成, 需要的强度降为0。
内在性需要——激励的源泉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人 们工作本身的体验,爱好以及对工作结果的判断。 包括 (A)工作活动本身的激励性(过程导向) (B)工作任务完成的激励性(结果导向)
动机
• 需要只有转化为动机才能成为推动和维持个体行 为的内部动力。 • 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需要是行为产生的最终 原因。 • 1、动机的概念 • 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之后,并且在这种需要未满 足时,就会处于一种心理紧张状态,产生心理反 应,形成内在的驱动力即动机。
■调节与维持功能 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也随 之愈强烈。 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有达到目标 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存在了,但 只要动机仍然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它只不过 是以别的形式存在,如由外显行为改为内潜行为。
动机与行为并非一一对应:
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行为; 同一行为可能出自不同的动机。
• 3、需要的种类 按需要的起源分: 自然性需要(生理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次生性需要)如成长、友谊和成就的 需要等。 有些学者认为:在二者之间还有一个中间性需要(如 猎奇、好动、探险、感情的需要等)。 按需要对象的性质分: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wenku.baidu.com
按需要满足的来源分: 外在性需要——需要的目标(诱激物)由外部环境所支 配,工作只是人们获得报酬的手段,是工具性的。 包括(A)物质性 如工资、福利、住房等; (B)社会感情性 如信任、支持、表扬、尊重等。
组织行为学
激励理论
人类行为的产生
• 四种观点:
–本能说。即先天性的遗传倾向,是物种在适应
环境的历程中形成的。
–内驱力理论。有机体的各种生理系统经常维持
在一定的平衡状态,当平衡遭到破坏时,有机 体就产生生理上的内驱力,使机体恢复平衡。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
人类行为的产生
–需要理论。这种观点认为需要表现为人对某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