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案例分析
咸宁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2 . % ; 度 侵 蚀 面 积 7 1 5 m , 92 强 1 . 9 k 占水 土 流 失 面 积 的 1. % ; 强 度 侵 蚀 面积 17 4 k 占水 土 流 失 面 积 的 99 极 3. m ,
2 1 n k 强度 以上水土流失 主要分 布在南部平 行岭谷 .8kf m 。 中低 山丘陵 , 中度流失主要分布在 中部丘陵垅岗, 轻度流失主
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做到经济 与环境的和谐 发展 走循 环经 济与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J 。
1 威 宁市 概 况
成 宁市 位 于 湖 北 省东 南 部 , 跨 东 经 133 ~14 5 地 3 。1 4 。8 , 北 纬 2 。2 90 ~3 。8 。地 处 幕 阜 山 地 向 江 汉 平 原 过 渡 的 地 0 1 带 , 势 高低 悬 殊 、 高 北 低 , 地 南 由幕 阜 山脉 向 长 江 沿 岸 呈 波 状 逐 级 降 低 。 全 市 国 土 面 积 9 8 1k 山 地 丘 陵 面 积 为 6 m , 710k 占国土 面 积 的 7 % 。该 市 属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 , 0 m , 2
( 悬浮颗粒物 ) 的天数 占全年的 9 % , 5 为二氧化硫 的天数 占全 年的5 %。“ 十五 ” 期间 , 宁市 集 中饮用水 源地水质稳 定在 咸 Ⅱ~Ⅲ类水标准之 间, 各江河水质总体 良好 , 基本上都达到地
表 水 环境 质量 标 准 ( B3 3 -2 0 ) G 8 8 0 2 Ⅲ类 水 域 水 质 标 准 。
江 苏农 业 科 学
2 1 第 6期 0 0年
一 5 5 一 1
咸宁市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及对策
咸宁市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及对策杨益明;陈志【摘要】耕地资源安全是土地资源安全的核心,耕地资源安全关系到粮食安全.通过建立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湖北省咸宁市耕地资源安全各分项及综合指数,并分析了近年来咸宁市的耕地资源安全状况,结果显示:咸宁市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总体偏小且总体下降较快,耕地资源安全程度不高,形势严峻;咸宁市耕地资源安全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耕地数量的变化.提出了保障耕地资源安全的相应对策,为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11【总页数】4页(P260-263)【关键词】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保障对策;咸宁市【作者】杨益明;陈志【作者单位】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咸宁,437100;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咸宁,4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1耕地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持续、足量、经济地获取食物,保障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促进生态系统达到和谐、平衡的耕地资源状态和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对耕地需求的状态[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剧增、人均耕地水平下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随之出现了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农药化肥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耕地安全问题。
耕地资源安全研究是近些年刚刚兴起的资源科学领域,耕地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2-5]。
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是耕地资源安全研究的重点,也是制定保障措施和调控对策的基础,目前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较多是采用单一指标或某几个指标和定性的方法,而缺乏系统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定量模型。
湖北省咸宁市位于鄂东南,现辖赤壁市和嘉鱼、通城、通山、崇阳4县以及咸安区,全市国土面积98.61万hm2,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276.98万,耕地总面积为19.45万hm2,人均耕地不足0.07hm2。
近20年咸宁市耕地利用效益变化分析
e au t d b r cp l c mp n n n y i meh d t r u h c n t c i g t e i d c tr s se v l ae y p n i a o o e t a a ss i l t o h o g o sr t h n i ao y tm. T e e u t u n h r s l s
Abs r c Th e b n fto u tv td ln r m 9 0 t 01 n Xi n i g Ciyo b iP o i c s ta t e us e e fc li ae a dsfo 1 9 o2 0 i a n n t fHu e r v n ewa i
山东 农 业 科 学
2 1 ,4 4 :3 0 2 4 ( ) 1 0~12 3
S ad n giut a S i c s hn ogA r l rl ce e c u n
近2 O年 成宁 市 耕地 利 用效 益 变 化 分析
何 国松 , 黄莉敏 , 金 赉 , 雪原 李
47 0 ) 3 10 ( 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 院, 湖北 咸 宁 摘
业科技投入 , 注意保护农业生态 , 减少农药化肥 的施用 ,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关键 词 : 耕地利用效益 ; 主成分分析法 ; 咸宁市
中 图 分 类 号 :3 12 (6 )’ 文 献 标 识 号 : F 0 .4 2 3 A 文章 编 号 :0 1 4 4 (0 2 0 03 — 3 10 — 9 2 2 1 )4- 10 0
i c e s fe e g o s mp i n o t e i v sme t fa rc l r ls in e a d tc n lg h u d b n r a e n r a e o n r c n u t .S h n e t n g i ut a c e c n e h oo s o l e i c e s d, y o o u y
咸宁市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案例分析
咸宁市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案例分析-农学论文咸宁市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案例分析沈丰菊,赵润,张克强(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300191)摘要:农业清洁生产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环境、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节能减排、增效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在咸宁市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研究,总结出了茶叶—桂花套作有机种植模式、猪—沼—菜循环农业模式、休闲观光有机果园模式和葡萄生态种植模式等立体种养模式,为建立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农业;清洁生产;生态补偿;政策措施;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4120032基金项目:中欧政策对话支持项目“中国—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研究”(PDSFⅡ-A10)。
第一作者简介:沈丰菊,女,1979 年出生,青海海东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畜禽养殖业污染减量及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通信地址: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 号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T el:************,E-mail:[emailprotected]。
通讯作者:张克强,男,1968 年出生,湖北黄冈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研究。
通信地址: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 号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E-mail:[emailprotected]。
收稿日期:2014-12-26,修回日期:2015-04-07。
0 引言随着中国集约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大量使用于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据统计,中国耕地的化肥使用量平均约为40 t/km2,有些蔬菜生产基地的化肥使用量甚至高达100 t/km2,而发达国家规定的化肥使用量安全上限为22 t/km2。
农田生态修复的实践案例分析
农田生态修复的实践案例分析农田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恢复和重建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
下面将以实际案例为例,探讨农田生态修复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一、案例背景某农业合作社位于某省农村地区,面积约1000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过去几年由于过度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恶化,水源污染严重,农作物产量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二、初步调查合作社成立了由农场技术员和环保专家组成的小组,对土壤质量、水源情况、植被状况等进行了调查。
发现土壤酸碱度失衡,养分流失严重,水源受到农药污染,植被覆盖度低等问题。
三、修复方案针对调查结果,小组制定了农田生态修复的详细方案。
包括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合理施肥量和种类,建设沼气池,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修建沟渠,改善排水系统等措施。
四、实施阶段合作社组织农民按照修复方案开展相关工作。
通过培训,引导农民合理施肥,优化种植结构,关注生态环境等方面。
并建立了监测点,对修复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措施。
五、成果展示经过一年的努力,农田生态修复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土壤酸碱度逐渐趋于平衡,养分流失减少,水源逐渐恢复清澈,植被状况得到改善,农作物产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六、经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合作社发现,农民的参与度和配合度非常重要。
只有让农民真正参与到修复工作中,才能取得长期有效的效果。
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很关键,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七、继续完善合作社决定继续加大对农田生态修复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修复方案,探索更多适合当地的修复措施,并与周边农业合作社分享经验,共同推动农田生态修复工作。
八、社会效益农田生态修复工作的成功实践,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效益,还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了水资源,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吸引了更多农民加入生态修复的行列。
九、展望未来农田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新技术助力农村污染治理实践案例分析
新技术助力农村污染治理实践案例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结合新技术进行农村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治理的效率与效果,还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下是对新技术助力农村污染治理的一些实践案例分析。
近年来,在中国多个省份,农田水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畜禽粪便管理等问题普遍存在。
为解决这些困境,各地积极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新技术和新模式。
在农田水污染方面,某县通过生物净化技术改善水体质量。
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自我净化能力,将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引入湿地生态系统,使其在自然的作用下,实现水质的提升。
具体来说,该区域建设了多个湿地设施,结合大规模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通过其根系吸附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有效去除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
监测数据显示,经过处理的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不仅提升了周边环境质量,还为湿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一些地方开始应用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垃圾投放点进行智能监控,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提升垃圾回收率与资源再利用水平。
例如,在某村,安装了垃圾分类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垃圾桶内的填充程度,并将数据上传到云平台,以便后台管理者安排及时清运。
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垃圾外溢现象,还有效提升了村民对环保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
在畜禽粪便的管理上,以沼气发电的模式被广泛应用。
一些养殖户通过建设沼气池,将产生的粪便经厌氧消化后转化为沼气,用于发电或家庭用能。
这种技术不仅解决了粪便处理的难题,还形成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途径。
在某养殖场,运用沼气发电后,每年能够节省大量电费,同时对外提供清洁能源。
通过合理的粪便管理,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达到了环保和经济双赢的效果。
固废资源化也是农村污染治理的重要方面。
很多地方尝试将农作物秸秆、塑料包装等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清洁生产审核及其案例分析
清洁生产审核及其案例分析清洁生产审核通常包括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的审核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
这可能包括对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审核,同时也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估。
一个成功的清洁生产审核需要有专业的审核团队,他们通常由环保专家和工程师组成,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来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审核团队需要对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有深入的了解,以确保审核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以下是一个清洁生产审核的案例分析: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品,其中一些化学品的废水排放超过了环保标准。
公司决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以解决这个问题。
审核团队对公司的生产过程和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审核和评估,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不合理,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不规范等。
审核团队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优化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流程等。
公司采纳了这些建议,并进行了改造升级,最终大大减少了废水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的目标。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可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符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因此,清洁生产审核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清洁生产审核不仅有助于企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可以找到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效益的途径,同时也可以获得政府和公众的认可。
以下是清洁生产审核的更多案例分析及其实际效果。
某家制药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导致了大量有机废水的排放,超过了环保标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决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通过审核发现,该公司可以采用循环利用溶剂、使用高效的蒸馏技术以及优化生产工艺等多种方式来减少有机溶剂排放。
经过改造和创新,公司成功降低了溶剂废水排放,并减少了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形成了良好的环境形象,增强了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咸宁市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膜用量高回收率低, 大量的农膜残留于土壤中, 不仅给农 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而 且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由于缺乏能在 短时间内大量消耗秸杆的经济实用术, 且产业化水平较低, 综合 利用水平 不高, 出路不畅, 造成大 量秸杆随意 焚烧或废 弃, 不但 浪费了生物资源和能源, 而且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水体, 给人民生 活和交通带来了重大影响。
2. 2 提高科技生产力 建设 社会主义新 农村, 要以发展生 态农业为 主线, 在经济、 生态、社会效 益的结合 点上做活文 章, 要 加快农业科 技进步, 调 整农 业生产结构, 优化 农业生产布 局, 发 展高产、优质、高效、生 态、安全农业。在确保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同时, 保证农村生态 环境安全。
矿山在 开采的过程 中将产生大 量的粉尘, 同时煤 矿开采过 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 主 要包括矿井废水、酸性废水、洗煤水、生 活污水, 使用被矿业工程 污染的水体灌溉农田, 易引起土壤的硫 酸盐盐渍化, 土壤生产力 下降, 农作物减产。矿山开发利用还可 能带来重金 属污染, 区域地理 环境条件改 变引发土 地退化和破 坏。矿山开发利用的挖掘采剥深刻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 被等环境条件。如地表植被破坏, 松散的土石暴露于地表, 大大 地加剧了水土流失。矿区开采完毕后, 较深的塌陷可以通过长期 的积水成 为湖泊, 浅层的塌 陷, 在 地表将形成 裂缝, 形成地下水 漏斗, 地下水漏 掉流失, 加快了水 分的损失, 对农作 物的生长极 为不利。
努力 推进产业结 构优化升 级, 按照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 要求,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加强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 建设和生 态环境建设, 积极 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 和农 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不断提高 农业生态系统 的生产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民增产增收为宗旨, 按 照市 场规律调整种植模式, 多业结合, 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协 调发 展。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对湖 库区 进行合理生 产定位, 发展生态 养殖、科学养殖, 积极控 制水 产养殖污染。着重保护和扩大绿色植被面积, 增加果木林、经济 林比重, 治理水土流失。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案例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案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下面列举10个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案例,以展示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1. 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我国通过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对生态环境受损的地区进行补偿,鼓励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例如,对于水源地的保护,政府会向水源地的居民提供相应的补偿,以保证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我国建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 生态公益诉讼制度的推行:我国设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法庭,实行生态公益诉讼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为公众提供了保护环境权益的法律途径,有效地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4. 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我国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在学校、社区等各个领域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和意识,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教育的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
5. 生态农业的发展:我国积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例如,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6.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我国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严格保护。
这一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了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7. 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我国通过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将居住在生态脆弱区的居民搬迁到生态条件更好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命安全。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生态环境压力和贫困问题。
8. 生态产业的发展:我国积极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利用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例如,发展新能源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9.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立:我国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
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补偿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生态补偿是指在经济活动中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后,通过对破坏地区进行环境修复、植树造林、生态恢复等手段,弥补生态破坏所带来的损失的行为。
现在,生态补偿已经成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补偿措施。
该工程在建设之初就明确了生态补偿的目标和责任,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对三峡库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大大提高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成功案例,比如中国云南省的生态补偿计划,该计划通过对茶树的种植和林木的保护,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还有中国福建省的生态补偿计划,在该计划的实施下,福建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生态补偿并不只是在中国得到了推广和实践,在国际上也有许多成功案例。
比如,澳大利亚的生态补偿计划,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保护,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生态补偿计划之一。
总之,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手段,在各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践,通过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等手段,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美好的未来。
农业污染治理技术及案例分享
农业污染治理技术及案例分享农业污染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污染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污染治理技术,并结合案例分享,展示其在实践中的有效性。
一、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等物质的过度使用往往会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技术是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利用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代谢作用,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二、水质净化技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农药、化肥、兽药等会经由土壤渗漏或者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为了保障人畜饮水安全、维持生态平衡,水质净化技术成为治理水质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水质净化技术包括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
三、农田复合种植技术农田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不同作物的耕种制度,通过植物之间的互补关系,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从而减轻农业对土壤水质的污染。
例如,在水稻田中种植豆类植物,可以通过豆类植物的根系固氮,提高土壤氮素利用效率,降低氮肥使用量。
四、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如果随意堆放或者焚烧会导致环境污染。
因此,开发和完善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势在必行。
例如,利用生物堆肥技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五、农田农药喷洒技术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是为了保护农作物不受病虫害侵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不当使用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因此,开发高效的农田农药喷洒技术是减轻农业污染的关键之一。
例如,利用GPS技术精确喷洒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六、农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农田有害生物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它们的大量繁殖会导致农作物减产,促使农民滥用农药,进而加剧农田的污染。
因此,研究和应用农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至关重要。
咸宁市绿色农业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咸宁市绿色农业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周慧珍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
【年(卷),期】2022(16)11
【摘要】当前,正值湖北省咸宁市绿色农业品牌提档升级、扩大影响力的关键时期。
咸宁市委、市政府依托咸宁绿色农业资源禀赋,牢固树立“绿色、优质、高效、循环、安全”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茶叶、楠竹、油茶等绿色支柱产业,塑造咸宁“绿色、生态”农业品牌。
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总结咸宁市绿色农业品牌发展现状(绿色农业品牌发展速度加快,绿色农业品牌影响力逐渐凸显,绿色农业整体品牌形象逐渐
明晰),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绿色农业品牌创建意识不高、高端市场占有率较低、综合竞争力不强、宣传力度不够),提出推进咸宁市绿色农业品牌建设的对策:树牢咸宁绿色农业整体品牌形象;加快咸宁绿色农业品牌培育力度;提升咸宁绿色农业品牌科
技含量;对标国际市场,用标准创建品牌;创新绿色农业品牌营销推广方式;完善绿色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促进咸宁绿色农业品牌可持续发展;强化咸宁绿色农业品
牌创建的保障措施。
【总页数】5页(P102-105)
【作者】周慧珍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
【相关文献】
1.咸宁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广西富川县品牌农业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初探
3.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4.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典型经验及贵州农业品牌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5.枣庄市农业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咸宁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情况汇报(11月5).
咸宁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情况汇报(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在环保厅高度重视下, 我市的咸安区高桥河流域 (梁子湖上游连片村庄、通山县九宫山生态旅游线连片村庄已列为环保部和省委、省政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要示范区。
示范区一定三年,这是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给予我市环保工作的最大支持, 更赋予咸宁探索农村环保新模式的巨大使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工作, 为充分发挥好专项资金的效益, 用好用足此项资金,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将示范工作抓好抓实取得示范成效, 并推动我市农村环保工作全面开展,现将前段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我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以张通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责任状》为核心, 全力抓好项目建设。
一是统一思想, 认清形势。
农村环保事关我市人民群众的菜篮子与米袋子的安全,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要求各地政府务必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
二是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历时三年, 为保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推进, 要求各地政府及环保、财政部门务必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抓紧组织编制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示范县市要按照《责任状》中承诺的配套资金规模,及时、足额筹措配套资金,确保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监管,确保达标。
为使专项资金切实落到实处, 起到成效, 建立健全各项资金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 坚持预算管理, 坚持国库集中支付, 坚持专人负责、专账核算和专款专用, 杜绝以任何理由挤占、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的行为, 确保项目资金高效和安全运行。
四是注重调查, 总结经验。
要求各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情况、问题切实开展调查研究, 及时分析、研究并完善项目实施和资金监管中的有关措施, 总结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中的经验, 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及新农村建设工作,探索新思路、积累好经验。
生态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试验运用论文.doc
生态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试验运用论文生态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试验运用论文按照“源头控制、过程清洁、末端利用”,在辽中县冷子堡镇社甲村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内,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与应用。
1.1设施蔬菜产地环境评价首先对清洁生产示范区产地环境条件监测评估,对灌溉水、土壤等的质量取样分析,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地环境标准根本要求。
1.2设施蔬菜生产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中所用种子具有优良的品种特性和种子特性,为有品牌的正规产品。
清洁生产过程中施用的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生物肥料均应到达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
所用农药应遵循高效、低毒、低残留原那么,严禁在生产中使用国家已禁限用的高毒、高残留、致癌、致畸农药及其混配制剂。
农膜质量应符合《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标准》,特别是农膜厚度不低于0.008毫米、抗拉强度高,以便回收。
1.3建立节水灌溉设施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常年种植作物习性,在改造完善蔬菜生产大棚的'根底上,建立膜下滴灌(或沟灌)系统和配套设施,来提高水肥利用率。
1.4应用先进农艺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在蔬菜生产大棚内通过推广秸秆反响堆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等农艺措施进行调温、调湿,来保水、保持养分,以到达增加蔬菜抗病虫害能力。
1.5推广地膜使用及回收技术严格使用0.008毫米以上厚度地膜,杜绝使用超薄地膜,以降低废弃地膜捡拾难度,提高残膜的回收率,防止造成白色污染。
1.6完善清洁生产配套设施建立棚室操作管理间缓冲温室内外温差,便于生产者更换工作服;同时,配套消毒池、紫光灯,对农事工具消毒,防止生产者将病菌带入棚室内。
建立棚室多用途通道,可用于喷药、灌溉、运果等生产操作。
1.7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针对蔬菜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乱扔乱放未转化利用、易产生病虫害、易污染环境的问题,在蔬菜产区建立堆沤池、发酵池,采取废弃物收集—粉碎—置于发酵池—投加发酵菌种—有机肥料—回田的技术模式,建立蔬菜清洁生产及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的集成技术体系,将所生产的有机肥料回田使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到达蔬菜废弃物处理无害化,循环利用,保障农产品平安,改善生态环境。
三农绿色生产技术与模式探索案例分析手册
三农绿色生产技术与模式摸索案例分析手册第1章引言 (3)1.1 绿色生产技术与模式概述 (3)1.2 三农领域绿色生产技术发展现状 (4)第2章绿色种植技术 (4)2.1 生态农业种植技术 (4)2.1.1 间作套种技术 (4)2.1.2 精准施肥技术 (5)2.1.3 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技术 (5)2.2 生物农药与化肥替代技术 (5)2.2.1 天然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5)2.2.2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5)2.2.3 生物刺激素应用技术 (5)2.3 节水灌溉技术 (5)2.3.1 微灌技术 (5)2.3.2 膜下滴灌技术 (6)2.3.3 水肥一体化技术 (6)第3章绿色养殖技术 (6)3.1 畜禽生态养殖技术 (6)3.1.1 生态养殖概述 (6)3.1.2 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6)3.1.3 生态养殖案例分析 (6)3.2 水产绿色养殖技术 (6)3.2.1 绿色养殖概述 (6)3.2.2 绿色养殖关键技术 (6)3.2.3 绿色养殖案例分析 (7)3.3 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 (7)3.3.1 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概述 (7)3.3.2 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 (7)3.3.3 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7)第4章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7)4.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7)4.1.1 秸秆还田模式 (7)4.1.2 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模式 (7)4.1.3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 (8)4.2 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 (8)4.2.1 “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 (8)4.2.2 “农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模式 (8)4.2.3 “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 (8)4.3 生态农业观光模式 (8)4.3.2 休闲农庄模式 (8)4.3.3 农业主题公园模式 (8)第5章农业生物技术 (8)5.1 生物育种技术 (8)5.1.1 组织培养技术 (9)5.1.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9)5.1.3 基因工程育种 (9)5.2 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研发 (9)5.2.1 生物肥料研发 (9)5.2.2 生物农药研发 (9)5.3 转基因技术在绿色生产中的应用 (9)5.3.1 抗虫转基因作物 (9)5.3.2 抗病转基因作物 (10)5.3.3 耐旱、耐盐转基因作物 (10)5.3.4 营养强化转基因作物 (10)第6章农业信息化技术 (10)6.1 智能农业技术与设备 (10)6.1.1 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10)6.1.2 智能农机设备 (10)6.2 农业大数据应用 (10)6.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1)6.2.2 数据分析与决策 (11)6.3 农业电子商务 (11)6.3.1 电商平台建设 (11)6.3.2 农产品上行 (11)6.3.3 农业供应链管理 (11)6.3.4 农业金融服务 (11)第7章绿色农产品加工技术 (11)7.1 节能减排技术 (11)7.1.1 能源优化利用技术 (11)7.1.2 清洁生产技术 (12)7.1.3 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7.2 低碳农产品加工技术 (12)7.2.1 低温加工技术 (12)7.2.2 生态农业加工技术 (12)7.2.3 智能化加工技术 (12)7.3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12)7.3.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2)7.3.2 食品质量控制技术 (12)7.3.3 食品添加剂管理 (12)7.3.4 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 (13)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 (13)8.1 农田土壤保护与修复技术 (13)8.1.2 土壤调理剂应用技术 (13)8.1.3 农田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 (13)8.2 水土保持与节水技术 (13)8.2.1 梯田建设工程技术 (13)8.2.2 植被恢复技术 (13)8.2.3 节水灌溉技术 (13)8.3 面源污染防治技术 (13)8.3.1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 (13)8.3.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4)8.3.3 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技术 (14)第9章农业绿色政策与制度创新 (14)9.1 绿色生产政策体系 (14)9.1.1 政策目标与原则 (14)9.1.2 政策措施 (14)9.1.3 政策实施与评估 (14)9.2 农业补贴与金融支持 (14)9.2.1 农业补贴政策 (14)9.2.2 金融支持政策 (15)9.3 农业绿色发展制度创新 (15)9.3.1 农业资源产权制度创新 (15)9.3.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 (15)9.3.3 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制度创新 (15)9.3.4 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 (15)第10章案例分析与启示 (15)10.1 国内外绿色生产技术案例 (15)10.1.1 国内案例 (15)10.1.2 国外案例 (16)10.2 绿色生产模式案例分析 (16)10.2.1 生态农业模式 (16)10.2.2 精准农业模式 (16)10.2.3 循环农业模式 (16)10.3 三农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与展望 (16)10.3.1 技术创新 (16)10.3.2 展望 (16)第1章引言1.1 绿色生产技术与模式概述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斧头湖流域碧水入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斧头湖流域碧水入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5.20•【字号】咸政办函〔2020〕17号•【施行日期】2020.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斧头湖流域碧水入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咸政办函〔2020〕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管委会:《斧头湖流域碧水入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咸政办函〔2019〕4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试行一年来,在推进斧头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实施方案》试行效果和斧头湖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现状,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实施方案》内容进行调整补充。
现将调整后《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2020年5月20日斧头湖流域碧水入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精神,加快推进斧头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改善斧头湖水环境质量,激励各相关县(区)不断提高治污水平,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流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咸宁市斧头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质改善为目标,强化政策引导和沟通协调,搭建全域联动、合作共治的政策平台,充分调动流域各县(区)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加快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为促进我市斧头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明确划分各区域的污染治理责任,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2.27•【字号】咸政办发〔2023〕21号•【施行日期】2023.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防治正文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咸政办发〔2023〕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咸宁高新区管委会:《咸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2月27日咸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落实《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23〕25号)要求,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和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工作部署,对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要求,立足全市农村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管一体化体系,探索具有咸宁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美丽中国咸宁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2023—2025年,以行政村为单元,以县(市、区)为实施主体,全市再完成不少于18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到2025年底,全市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进一步健全。
基于低碳农业的清洁生产与生态补偿——以山东桓台为例
基于低碳农业的清洁生产与生态补偿——以山东桓台为例梁龙;王大鹏;吴文良;孟凡乔【摘要】该文以山东桓台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桓台14年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进行了碳排放评估.结果表明:通过测土施肥和秸秆还田,发展农业清洁生产,2009年每吨小麦碳排放较1996年下降了8.4%;每吨玉米下降了41.5%;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生产进一步减少氮肥、电力、燃油消耗,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和防治秸秆碳泄漏,是未来发展低碳农业的重点;清洁农作在低碳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必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Using 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 methodology, this paper assessed th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system in Huantai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1996, the carbon emissions from each ton of wheat and maize production in 2009 decreased by 8.4% and 41. 5% ,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er agriculture and straw return,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Decreasing nitrogen fertilizer input, electricity and fuel consumption, increasing the soil C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and preventing greenhouse gas leakage, were the key factors for low-carb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Clean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ow-carbon economy, and hence it should establish reasonabl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5页(P98-102)【关键词】农业清洁生产;生态补偿机制;低碳农业;生命周期评价【作者】梁龙;王大鹏;吴文良;孟凡乔【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最常见的农田生产方式。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的补偿机制实证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农户调查为例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的补偿机制实证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农户调查为例周颖;尹昌斌;程磊磊【期刊名称】《农业环境与发展》【年(卷),期】2011(028)004【摘要】A cas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urvey of farmers in Eryuan County,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Yunnan Province.Research method is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were probed assuming the government would provide compensation to farmers.First analyzed the willingness to accept adoption about three types of agricultural 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ies(ACPT)including of using special fertilizer,straw returned farmland and construction of septic tanks.Second determinated the two compensation manners accepted by farmers were cash compensation and material compensation.Third estimated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compensation standard wanted by farmers.Finally investigated the degree of perceived need by farmers about the three types of supporting policies that would be im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cle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农户调查为例,开展农户对于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的补偿意愿实证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宁市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案例分析-农学论文咸宁市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案例分析沈丰菊,赵润,张克强(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300191)摘要:农业清洁生产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环境、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节能减排、增效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在咸宁市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研究,总结出了茶叶—桂花套作有机种植模式、猪—沼—菜循环农业模式、休闲观光有机果园模式和葡萄生态种植模式等立体种养模式,为建立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农业;清洁生产;生态补偿;政策措施;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基金项目:中欧政策对话支持项目“中国—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研究”(PDSFⅡ-A10)。
第一作者简介:沈丰菊,女,1979 年出生,青海海东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畜禽养殖业污染减量及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通信地址: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 号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Tel:,E-mail:[emailprotected]。
通讯作者:张克强,男,1968 年出生,湖北黄冈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研究。
通信地址: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 号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E-mail:[emailprotected]。
1收稿日期:2014-12-26,修回日期:2015-04-07。
0 引言随着中国集约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大量使用于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据统计,中国耕地的化肥使用量平均约为40 t/km2,有些蔬菜生产基地的化肥使用量甚至高达100 t/km2,而发达国家规定的化肥使用量安全上限为22 t/km2。
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1-5],随着农田灌溉及降水过程,大量的氮、磷营养物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透作用进入湖泊、河流等水体中,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严重污染[6-10]。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11-14],而发展有机农业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15-18]。
近年来,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部与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鼓励发展循环农业。
农业清洁生产就是从生产的源头预防和控制[19-21],转变农业生产方式[22-23]、改善农业生产技术[24-26]、减少农业投入品的用量[27-28]、降低农业污染物的毒性[29-30],以减轻农业生产过程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不利影响。
1 咸宁市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咸宁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几年建设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31]。
2013 年,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64.70 亿元,比上年增长5.6%;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78 万hm2,比上年增长0.7%;粮食产量104.67 万t,比上年增长1.5%。
特色农业发展良好,全年蔬菜产量230.09 万t,比上年增长4.4%;油菜产量8.0 万t,比上年增长8.1%;茶叶总产量2.5 万t,比上年增长17.0%。
林业生产力度加大,实现人工造林2.2 万hm2,比上年增长5.5%;楠竹面积大幅增长,达到10.2 万hm2;油茶总面积达到3.1 万hm2,比上年增长14.6%。
畜禽水产稳定增长,生猪出栏264.74 万头,比上年增长8.7%;家禽出笼4269.63 万只,比上年增长1.7%;水产品总量22.7 万t,比上年增长5.2%。
2013 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9.52,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为优。
全市区域总体水质保持为优,所监测的32 个断面(点位)中,Ⅱ~Ⅲ类功能类别水质达标率为100%,无劣Ⅴ类水体;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达标率为100%;全市城区空气优良率为94.5%[32]。
但依靠增加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要素投入为主来扩大生产规模和实现经济增长的传统、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农业面源污染引发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并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33-35]。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湖北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促进咸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市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势在必行[36-39]。
2 农业清洁生产典型技术模式咸宁市依托“中国—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践与生态补偿政策研究”项目(PDSFⅡ-A10),通过中欧农业对话渠道,围绕咸宁市咸安区茶叶、柑橘、葡萄、蔬菜等4 大农业支柱产业,分别选择了4 个适度规模经营的种植基地作为项目示范点,集成示范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生态拦截沟渠、陆生植物隔离带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总结出了茶叶—桂花套作有机种植模式、猪—沼—菜循环农业模式、休闲观光有机果园3模式、葡萄生态种植模式等4类立体种养模式[40-41]。
2.1 茶叶—桂花套作有机种植模式2.1.1 基地概况川玉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位于咸安区汀泗桥镇彭碑村。
该基地共有茶园面积约66.7 hm2,基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茶园周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茶园土壤肥沃,酸碱适中;茶园管理常年采用灯光引蛾、生物防治,并且全部使用有机肥。
茶园四周5 km范围内几乎无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良。
基地负责人多年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定期对农民进行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制作、茶园生产管理和其他科技种植技能的培训。
现已有6 个系列的茶叶产品打入市场,经济效益可观,茶园产值超过15万元/hm2。
2.1.2 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以茶叶—桂花套作为基本种植模式,采用植物源杀虫剂、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防虫黄板等生物、物理方法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以茶树修剪废弃茶叶以及油菜籽饼肥作为有机肥。
茶园套种桂花苗木,不仅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还能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美化环境,形成独特的茶园景观文化。
(1)植物源杀虫剂。
为解决有机茶园中的害虫问题,自2002 年开始,基地负责人自主研发了的新型茶树植物源杀虫剂“查虫清”,经过10 多年多个区域的果园、茶园、蔬菜园防虫试验,防治虫害效果达85%以上。
新型茶树植物源杀虫剂“查虫清”在有机果、茶、蔬菜园中推广,可将害虫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不杀伤天敌,从而达到农药与天敌共同防治害虫的目的,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
该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有机茶园茶树害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为中国有机农业、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2)物理防虫技术。
茶园采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防虫黄板等物理方法进行虫害防治,每2 hm2布设1 盏太阳能杀虫灯,或每1 hm2布设225~300 片防虫黄板,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杀灭害虫成虫的效果,还能用来观察茶园虫害的变化情况,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
(3)使用有机肥。
茶园施肥以油菜籽饼肥等有机肥为主。
同时,茶园每年需要对茶树进行修剪,一般修剪枝叶达22500~45000 kg/hm2,将修剪的枝叶平铺在茶树根部,不仅可以作茶园的有机肥,还可以遮挡夏日强烈的阳光,保持土壤水分;冬季时进行深耕,将茶园落叶一并深埋入土层,可有效改善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结构。
2.2 猪—沼—菜循环农业模式2.2.1 基地概况伊美净蔬菜种植基地位于咸安区双溪桥镇杨堡村。
该基地占地面积约33.3 hm2,基地内空气清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配套安装了喷灌设施以及太阳能杀虫灯;建有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及检测仪、冷链仓库;建有用于尾菜处理的沼气池,可结合基地附近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混合发酵生产有机肥。
基地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园污染、生活垃圾场等,并与常规农田区之间以缓冲带隔离,保证种植区域不受污染,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禁用物质的漂移。
该基地已有西红柿、茄子、辣椒等多个品种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2.2 技术模式根据基地所在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采用和推广辣椒+苦瓜→秋菜豆→黄瓜+萝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栽培方式、栽培时间、种子、种苗及其他植物繁殖、田间管理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新型绿色蔬菜种植实用技术。
除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减少化肥施用量、采用病虫草害生物5防治技术和节水灌溉等措施控制污染以外,还从生产环节进行污染控制。
(1)污染防控技术。
对育苗过程中使用过的塑料薄膜和苗盘,尽可能的再利用或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置;对收获后的植株废弃部分或残次品,作为堆肥原料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对使用过的肥料包装袋,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置;对农药施用后的残余药液或清洗农药容器的废液,集中收集处理,避免随意倾倒;对使用过的农药包装袋、药瓶等,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2)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夏季休耕期间(大约1~2个月),采取高温闷棚技术杀死土壤和有机肥料中的虫卵;采取绿色防控技术,如在蔬菜大棚外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或在蔬菜大棚内布置粘虫板等;采取轮、间、套作种植技术,如辣椒+苦瓜→秋菜豆→黄瓜+萝卜;严格控制国家禁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及时清理生产基地废弃的地膜、残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切断昆虫生活史中的寄主。
(3)尾菜处理技术。
池塘养鱼:利用蔬菜基地空地建一个养鱼塘,投养鲫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喜食草类的鱼种,定时定量往鱼塘中投加菜叶、青草等,并定时清理鱼塘中的食物残渣。
秸秆还田:利用蔬菜基地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进行直接还田或堆积腐熟后还田,可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沼气池发酵:在蔬菜基地建一个沼气池,利用蔬菜基地的尾菜和周边生猪养殖的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可用作有机肥料。
2.3 休闲观光有机果园模式2.3.1 基地概况智敏有机果园位于咸安区横沟桥镇。
该区域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咸宁市最大的粮油生产基地、万亩高优农业示范基地、万亩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三千亩猕猴桃基地、中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
该基地现有果园面积233.3 hm2,其中有机果园66.7 hm2,带动周边果农发展果园面积达3333.3 hm2。
该基地以“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为依托,开展有机水果生产以及有机果酒、果醋、果汁饮品和山茶油等的深加工,是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体验型农业的典范,基地连续多年通过权威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
2.3.2 技术模式(1)选址。
该有机果园严格按照有机农业要求,选择远离交通干道、工业区、城镇等污染源,而且这片山地千百年来未被耕作过,开发之前是一片荒山荒坡,长有一些杂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