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饮食民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炙,烤肉;醢hǎi ,
肉酱;羹,肉汤;脯fǔ ,又
叫脩xiū ,即干肉;“束脩
”,十条干肉。
• 殷周时代,平民层是以蔬菜为主要食 料。贵族阶级吃肉的次数要多得多,
所以殷周时代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称平民为“蔬食者”。如《国语· 曹 语》载:“庶人食菜、祀以鱼。” • “知府一个菜,农民三年粮。”《红 楼梦》中的刘姥姥,对贾府的一顿螃
• “民以食为天” • “衣食足而知荣辱 ” • “夫礼之初,始诸 饮食。”(《礼记·礼
运》)
• 进入文明社会,饮食已不
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生物
学意义上的活动,而是包
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的文
化活动,它能反映出人们 的性格特征、道德观念、 审美情趣等。
• 一、饮食民俗的定义及内容
教 • 二、影响饮食民俗形成的因素 学 • 三、饮食民俗的类别 要 • 四、中国传统饮食的主要习俗 点 • 五、中国饮食习俗的文化意蕴
蟹宴算了一笔帐:“这一顿的银子,
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
(三)炊具和食具
• 炊具:早期为石器、陶器。殷商时多用青铜器
,如鼎、鬲lì、镬huò等。“列鼎而食”、“钟
鸣鼎食之家”、“问鼎中原”。《周礼》:“天
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
• 食具:簋guǐ 、盙fǔ 、豆。
筷子,古称“箸” zhù 。案 ,用于放食器。“举案齐眉 ”。俎zǔ ,砧zhēn板。
构成。调味上以咸味为主。由于华北地区寒冷的时间长, 蔬菜品种较少,厨师便善于做高热量、高蛋白的菜肴,如 脱骨烧鸡、脆皮烤鸭等。山东喜欢食葱,可谓“不得葱蒜 不食”。
• 川菜——特点是味美、味多、味浓、味厚,有“吃在中
国,味在四川”的美誉。大众菜肴以辛、辣、麻、怪、咸 、鲜为特色。“麻婆豆腐”:成都一小店店主兼掌灶的是 一位脸上有些麻麻点的陈家大嫂。“重庆火锅”。
• 煮茶、冲茶的水更为讲究。陆羽《茶经》指出,煮茶以山 泉水为上品,清澈的江水是中品,井水为下品。温庭筠《 采茶录》载,陆羽派人取扬子江中之水煮茶。水取回后, 陆羽用勺一试说,这不是江中之水,好像是在岸边取的。 取水人说,我驾舟深入江中,见者百人,岂敢欺骗您。取 水人将水倒入盆中,倒到一半时,陆羽止住他,又用勺试 了试说,这才是江中水。取水人惊服。原来,取水人上岸 时撒了些,就从岸边取了些充数。当然,陆羽对水恐怕不 可能识别得如此准确。但说明,煮茶所用的水确实是很讲 究的。
• (一)主食
• “五谷”:黍、稷、麦、菽、麻
。加“稻”为“六谷”。
“社稷”:《白虎通义·社稷》
:“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
之。”社:土地神;稷:谷神。
“黄粱”:粱是稷的良种,黄粱又是粱中的上品

龚自珍:“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皆为稻粱谋。” 唐· 沈既济《枕中记》记载:吕翁经邯郸道
上,邸舍中,有少年卢生自叹贫困,言讫 思睡,主方炊黄粱。翁探囊中一枕授生曰:
“枕此即荣誉如意。”生枕之,梦自枕窍
入,至一国,功名得意,身历富贵五十年, 老病而卒。欠身而寤,顾吕翁在旁,主人
炊黄粱犹未熟。生谢曰:“先生以此窒吾
之欲。”
• “膏粱”:朱熹《四书集
注》:“膏,肥肉;粱,美 谷。”引申又以“膏粱”指 富贵子弟。陆游《寒夜》:
“斗帐重chóng茵(两层垫子)
香雾浓,膏粱那可共功名!”钱
• 二是自然条件的原因。
• 当然,自然条件也是影响经济形式
选择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自然条件
下,物质生产方式也就不同。 • 但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因各 地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 等因素有很大差别,因而人们在食 性、食趣上也就不一样。
• 三是民族的原因。
• 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条 件和社会条件不同,在长期 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其民 族发展的历史便有差异,民 族文化也各有特点。
• 三国华佗讲:“苦茗久食益意思。”(《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
·茶部》引《食论》)西晋张华也讲:“饮真茶令少睡眠。
”(同上,引《博物志》)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僧人打坐诵 经,很容易困乏,能提神醒脑的茶叶成为僧人理想的
饮料。寺院多座落在山中,适合茶树生长,种茶、饮
茶遂在寺院中广泛流行。 • 到了唐代,饮茶成为南北方普遍流行的饮食习俗。唐 代陆羽(字鸿渐,号竟陵子)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专著《茶 经》,被尊为“茶师”、“茶圣”。陆羽《茶经》出 现后,专门叙述茶道的书就有100多种。
(七)我国的饮茶、饮酒习俗
• 1、饮茶习俗
• 古代的茶有荼、茗等多种名称。《尔雅·释木》郭璞
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清郝懿行疏
曰:“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茶经》,始减一 画作茶。”
• 魏晋以前,人们只是利用茶的约用价值,还没作为日
常饮料。 《周礼》所载的古代“六饮”中就没有茶 。顾炎武《日知录》中讲:“自秦人取蜀后,始有茗 饮之事。”认为饮茶之风起于战国。
钟书《宋诗选注》:“膏粱
,享受奢侈的公子哥儿。”
(二)肉食
• 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为最重要。
• “三牲”:牛、羊、豕。 • “太牢”、“少牢”:祭祀或宴
饮时三牲齐全叫“太牢”。只用羊、豕叫“ 少牢”。太牢是举行最隆重的礼时所用,一 般只有天子才能用。少牢则是诸侯、卿大夫
祭祀时所用之礼。
• 吃肉的方法:脍,细切的鱼
二、影响饮食民俗形成的因素
• 一般来说,影响饮食习俗的形成,主要有
四个方面的原因:
• 一是经济的原因。
• 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基础,就会产生相应 的膳食结构和饮食风格。不同地区农业生 产、畜牧业生产和渔业生产等经济活动的 差异性,为各地饮食民俗的多样性提供了
物质基础。就是同一生产方式下,也会有
不同的饮食习俗。
• 《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 为刀俎,我为鱼肉。”
• 漆制饮食器。以楚国最盛。如纪 南城出土的凤鸟形双联漆杯。
• 金银饮食器。《红楼梦》中的鸳 鸯是帮贾母掌管金银器的,金银 器每次使用后,都要称重入藏。
• 陶瓷饮食器。唐三彩。景德镇御 窑。明成化斗彩杯,造型优雅,杯体
薄如蝉翼,可以照见手指。传说成化 皇帝迷恋万贵妃,宫中每天都要呈进 一件珍玩,成化斗彩就是在这样一种 取宠的心态下发展起来的。
• (二)节日仪礼饮食习俗
• 在特定的日子里,人们常常会食用某 些具有特殊色彩或含有一定意义的食 物,以此来表示对节日的庆贺或纪念 。如元宵节吃汤圆,就象征一家大小
团圆和睦。
• 这种从节日及礼仪的社会需要出发而 形成的习俗惯制,也有许多类型。如
食物礼品的赠答往来、接待客人的礼
仪等。
• (三)信仰上的饮食习俗
准确)
•东南西北的人们,因所处
地理环境的不同,气候不同
,物产不同,而形成不同风
味的饮食习俗,大致形成南 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饮 食特点。
• 民间流传的“口味歌”:“安徽甜,河北盐,福 建、浙江盐又甜。宁夏、河南、陕、青、甘,又
辣又甜外加盐。山西醋,山东盐,东北三省盐带
酸。黔、赣、两湖辣子蒜,又麻又辣数四川。广
东鲜,江苏淡,少数民族不一般。因人而异各实
践,巧调能合百人愿。”
(六)地方菜系
• 在我国,有所谓四大菜系(川 、扬、鲁、粤)、八大Biblioteka Baidu系(
加上湘、徽、浙、闽)、十大
菜系(再加上京、沪)之说。
其中,四大菜系形成最早、影
响最大,其他菜系都是由它们 派生出来的支系,或融汇了它 们的特色后发展起来的。
• 鲁菜——被称为北方菜的代表,由济南和胶东地区菜系
•一、饮食民俗的定义及内容 (一)定义:饮食民俗,主要是
指人们在加工、制作、食用有关食物 和饮料过程中形成的习俗风尚。
• (二)内容:
• 1、各种饮食原料、结构的传承及类型; • 2、饮食调制法的传承及其类型; • 3、饮具、食器的传承及其类型; • 4、饮食方式、餐制的传承及其类型; • 5、饮食职业者的传承及其类型。
抓食。《礼记》孔颖达疏:“
古之礼,饭不用箸zhù ,但用
手,既与人共饭,手宜洁净, 不得临时始捼ruó 莎(两手相 搓)手乃食,恐为人秽也。”
(五)我国饮食习俗的主要特点
• 1、“南人食米北人面”
• 汉民族,南方以米饭、粥、糕为主食;北方以馒
头、面条、烙饼为主食。先秦两汉时代,一切面 食都叫“饼”。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
• 人类饮食的本能和习惯,被人类祖先理
解为万物都具有的本能和习惯,所以从 很古的时代便有了以“牺牲”供奉各种 神灵或祖先的习俗。 • 在祭祀食俗中,人们把祭品当做神人相
通的中介,认为食用祭品就可以得到神
灵祖先的福佑。 • 在宗教信仰中,也有许多食俗。如,伊
斯兰教斋戒日的食俗。
四、中国传统饮食的主要习俗
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
淘”
• 馒头一名,最早见于晋代。宋· 高承《事物纪原》引
《稗官小说》:三国时,诸葛亮征服孟获,一改当地人用 人头祭神的恶习,而用面团包着牛、羊、猪肉来代替,后 人由此为馒头。这说明,古之所谓馒头,实际上却是包子
。包子之名,则始于宋代。
• 少数民族,如居住在青藏高
• 现在形容穷困潦倒还用一个成语叫
“饔飧不给jǐ ”。
• 因为每天两餐,又是“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所以古人没有睡午觉 的习惯。《论语· 公冶长》:“宰予 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 土之墙不可杇(音乌,粉刷)也, 于予与何诛!”为什么学生睡个午 觉,孔子就生这么大的气?因为“
昼寝”必在两餐之间,一睡,这一
• 茶叶的制做方法是“蒸焙(音被)”或“炒青”。先 将鲜茶叶蒸青,然后置锅内焙炒,既去掉了草木
味和苦涩味,又保持了原有的清香。制茶原叶,
一般是越嫩越名贵。最上品的茶叶叫作“小芽” ,又号“芽茶”,刚吐出鲜嫩的茶芽,如雀舍鹰 爪。次品曰“拣芽”,一芽带一叶,号一枪一旗 。再次曰“中芽”,一芽带两叶,号一枪两旗。 如果展开三、四片叶子,就显老了。
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 过了很长时期,农业有了进步后才渐渐采用一日三
餐制。学界一般认为,周代贵族已采用了比较合理
的三餐制;大约到了汉代,一日三餐的习俗才渐渐 为民间所采用,古称“三食”;今日相同,分早、 午、晚三顿,这是被人们普遍承认的正常饮食制度 ,既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
• 先秦时期,人们吃饭主要用手
• 四是宗教的原因。
• 不少饮食民俗就是从原 始信仰崇拜和某些人为 宗教仪式演变而来。
三、饮食民俗的类别
• 饮食的惯制,大致有三种类别:
• (一)日常饮食习俗
• 这是从生理需要出发,为了恢 复体力的目的形成的习惯。它 包括节制饮食的次数、食量的
分配及时间的规定。
• 日常食俗主要是指人们一日三
餐时的主要食物和习惯。
(四)饮食习惯
• 因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以一日 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
”yōng 。《左传·成公二年》写齐、晋鞍之战,
齐侯满怀信心地说:“余姑灭此而朝食!”意思是
晋军不经一打,天亮后交战,消灭了晋军也误不了
吃早饭。
• 第二顿饭叫“餔bū食”,又叫“飧” sūn , 一般在下午四点左右吃。
• 湘菜——湖南地方风味菜肴的总称,主要由湘
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构成
,形成以酸辣、焦麻、色浓五味突出的风味,擅
长熏、腊、腌等。
• 浙菜——浙江地方风味菜肴等总称,主要由杭
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构成。以杭州菜为 代表,制做精细,清鲜爽脆,且富于变化,命名 雅致。如西湖醋鱼、东坡肉。
• 京菜——北京地方风味菜肴的总称。北京菜
是以融合北方满、蒙、回、汉菜肴发展起来的菜
系。它以烹调“全羊席”为代表。小吃如“爆羊
肚儿”,大餐如“烤羊肉”、“涮(shuan,四声)羊 肉”都是名菜。
• 北京这座历代京都,汇集了各地名厨师,引进了
各地菜肴类型,构成北京菜新类型。如北京烤鸭 ,大约是一百五十年前从南菜中移入的;酱爆的 菜,又多是从山东菜移入创新的。在我国菜肴中 ,由民间风味发展起来的不下两千种。
• 粤菜——它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种地方菜为主体
构成的菜系。在我国菜系中,粤菜是比较独特的一种
,其食物原料、烹调技法、调料运用,都有不同于它 地之处。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下走的,水里游的 ,都成了粤菜中的美味。南宋时期,有人评价广东菜 是“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如著名的“龙虎斗 ”(由三蛇和狸猫制成)、“菊花龙虎凤”(由五蛇 、竹丝鸡、狸猫烹成)、“五彩炒蛇丝”等。蛇餐在 广东至少已经有了两千年的历史了。在《淮南子》中 记载说:“越人得蚺(音染)蛇,以为上肴。”
原的藏族,则以“糌粑
”zān bā 和酥油茶为主食;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则多喜糯
米食。
• 日常饮食也包括一些地方特产、小
吃。我国各地食品特产非常多,如 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 广州“龙虎斗”(蛇肉、猫肉)、四川的 麻婆豆腐、云南的汽锅鸡等,都是 有名的佳肴。
• 2、“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不是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