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运用测报规范技术防止病虫错误预报
汉中 技 2 2 第2 科 0年 期 1
运 用测报规 范技术 防止病 虫错 误预报
司 华 , 勇 , 清文 张 王
( 陕西省汉中市植保植检站 。 陕西汉中 7 30 ) 20 0
摘要 : 从测报 工作现实情 况出发 , 进一步 阐明农作 物病 虫害的预测预报是 对病虫 害的未来状态进行 预计和推测 。 是测 报人员根 据历史 资料和新 的信息情 报 , 运用 适 当的方 法和技术 , 对病虫 害的未来状 态 进行科学的分析 、 估算和推 断 , 提高质量 , 使预测预报更加准确 , 以避免错误预 报的发生 。 关键词 : 虫测报 ; 学分析 ; 病 科 提高质量
作者简介: 司华(98 )男 , 艺师。 从事农作物病 虫 测预报 工作、 16 一 , 农 主要 预 植物保 护和农业技 术推 广工作。
一
2 5—
农 业 科 技
验不 出来 , 害有滞育过 程和潜伏特性 , 虫 这些情况也 是导致测报可能 出现 的因素 。其次测报 人员 , 谎报 、 误报情况 、测报机构档 案管理不 清 、病虫普查不及 时, 资料有误 , 基层测 报设 备差 , 验水平低 、 检 病虫 鉴 定能力弱 , 规程缺 乏可操作性等 , 都有可能导致测报
2错误预报可能造成 严重后果 21传播病虫 、 . 延误 防治 带有病虫 的调查对象 没有检测 出来或对带 有病 4错误预报原 因分析 41病虫确认错误 . 当带有病 虫的调查对 象没有检测 出来 ,或将其
虫 的调查对 象误认为其 他病虫 ;沿用错误 的调查方 法和统计计算 办法等 ,错 误 的依 据必然得 出错 误 的 结论 , 为人 为传 播病虫 开 了通道 , 造成病 虫扩散 。错 报误报 , 导致宏 观决策 出现偏差 , 错过 了病虫防治 的 最佳时期 , 极可 能爆 发成灾 。
表1 水稻螟虫冬后虫源及发育进度调查模式报表
(万亩)
白背飞虱
褐飞虱
冬秧田
再生稻苗田及稻桩
落粒稻苗田及稻桩
野生稻田
杂草(游草)
合计
注:稻飞虱调查选点主要在有水稻存活区包括冬种田、冬闲田或绿肥田(有再生稻苗、落粒稻苗存活的田块)和野生稻;稻纵卷叶螟除上述地点外,还要关注游草地上部分能存活的区域。
表3稻飞虱越冬调查表
填报单位填报日期
类型田
样点类型面积比例(%)
取样面积
(㎡)
稻飞虱种类
成虫数(头/㎡)
若虫数(头/㎡)
虫量
(头/亩)
卵粒数(粒)
百株卵量(粒)
长翅型
短翅型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灰飞虱
表4稻纵卷叶螟越冬调查表
填报单位填报日期
类型田
取样面积(m2)
幼虫数(头)
蛹数(头)
活虫数(头)
总死虫数(头)
亩活虫量
活虫
死虫
寄生
活蛹
死蛹
寄生
蛹壳
表5水稻主栽品种种子稻瘟病带病率调查表
填报单位填报日期
品种名称
调查粒数
带病粒数
带病率‰
注:调查水稻主栽品种3个以上,每个品种调查种子不少于1000粒。
表1水稻螟虫冬后虫源及发育进度调查模式报表
填报单位填报日期
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活虫数(头/亩)
死亡率(%)
预计羽化盛期
预计卵孵盛期
预计一代发生程度(级)
预计一代发生面积比例(%)
二化螟
三化螟
二化螟
三化螟
虫量
比去年增减(%)
虫量
比去年增减(%)
表2“两迁”害虫越冬虫源面积调查表
水稻主要害虫田间调查实践优化
摘 要 病 虫 害 田 间 调 查 是 测 报 的 基 础 性 工 作 ,提 高 病 虫 害 田间 调 查 数 据 的 准 确 性 ,有 赖 于 田 间 调 查 方 法 的 规
范 性 和 操 作 技 能 的 提 升 。本 文 优 化 总 结 了 基 层 测 报 技 术 人 员 对 水 稻 主要 害 虫 稻 飞 虱 、稻 纵 卷 叶 螟 、二 化 螟 的 田 间 调 查 实 践 ,归 纳 出对 3种 害虫 田间 调 查 方 法 的要 点 ,并 提 出 了 田 间调 查 的 注 意事 项 。
水稻 三 叶期 开始 调 查 。秧 田前 期 虫 量 密度 低 . 宜采用 目测法 ,调 查不 同播 期 、不 同育秧 方式 的秧 田各 3块 . 目测 约 0 . 1 m z 内所有 秧苗 上 的稻飞 虱 虫
据 相关 病 虫测 报 技术 规范 的基 础 上 .总结 了基 层 测
报 技术 人 员病 虫 害 田间调 查 实践优 化 的经 验 .以期 有 效提 高 田间调查 数据 的准确 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量 ,折 算 6 6 7 m 虫 量 :也 可 采用 笼罩 法 ( 规格长、 宽、
高均3 3 e m ) 。每点 一 笼罩 ,计 算单 位面 积虫 量 ,折算 为亩虫 量 :秧 田后期 由于秧 苗密 度较 大 .中下 部虫 体 无法 目测 .而且 刚孵化 的低龄若 虫 太细 小 .无法
s t r i p e d b o r e r ,s u mma r i z e d t o 3 k i n ds o f p e s t s f ie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me t h o d s ,a n d ma d e n o t e s o n f ie l d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二化螟调查方法成虫体长13~16毫米,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外缘有6~7个小黑点,雄蛾体较小,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色较深,雌蛾色较淡。
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1、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冬前和冬后各调查一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16%或3/下~4/初)进行。
⏹虫源田内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空白田、油菜田和花草田)10~15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拔取20~40丛稻桩(已翻耕田块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每点面积1m2),带回室内剥查记数并计算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虫口密度:指每亩活虫数;死亡率:死亡虫量占总虫量的比例)⏹稻草剥查。
在稻草虫源数量大或秋季雨水多的地区,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0根,进行剥查草杆内的虫数,并计算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2、成虫诱测⏹用200w白炽灯,灯高1.5m左右,进行诱测。
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周为止。
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诱集物带回室内区别种类,清点虫数。
3、卵块密度调查⏹大田调查。
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田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定点取5个样点,每样点4m2,摘取样点内全部卵块,计算亩卵量;⏹秧田调查。
秧田划定10m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在计数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计算亩卵量。
4、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调查⏹枯鞘率调查在分蘖期进行;⏹枯心率调查于当代二化螟化蛹率达30%时进行(破口前一周);⏹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调查于黄熟期进行;⏹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连根拔取5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剥查其中的幼虫和蛹的数量,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
5、防治指标⏹秧田每亩卵块数为80块;⏹移栽田(大田)每亩卵块数为100块。
螟虫大发生原因及测报防治要点
1. 稻区耕作制度(食料因素)的变 稻区耕作制度(食料因素) 动是影响螟虫发生的根本条件
• 螟虫种群数量变动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稻区耕作制、 螟虫种群数量变动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稻区耕作制、 最根本原因是由于稻区耕作制 水稻品种布局或栽培方式的变更而影响螟虫年生活 水稻品种布局或栽培方式的变更而影响螟虫年生活 史的连续性。 史的连续性。 凡在螟虫各代卵盛孵时期与当地水稻适于螟虫侵入 的生育期(分蘖期、孕穗期)之间相吻合时, 的生育期(分蘖期、孕穗期)之间相吻合时,螟虫 必将大发生,其中只要有一代不吻合则将发生轻。 必将大发生,其中只要有一代不吻合则将发生轻。
• 水稻品种的适合度 籼稻重于粳稻 杂交稻、 杂交稻、优质稻重于普通稻
前者一般叶宽、秆粗而嫩、维管束排列疏松、糖分多、 前者一般叶宽、秆粗而嫩、维管束排列疏松、糖分多、 组织内硅酸SiO2少,易蛀入,生存率一般高 倍,最 易蛀入,生存率一般高1.5倍 组织内硅酸 高可达5倍 高可达 倍
品种抗虫性机理分析
主要原因 •稻区改制 水稻栽培由双改单、籼改粳,普通 稻区改制: 水稻栽培由双改单、籼改粳, 稻区改制 杂交稻、 稻改 杂交稻、优质稻 和免耕等轻型栽培方 增加经济作物面积。 式,增加经济作物面积。 •全球气候变暖和季节性气候的变动。 全球气候变暖和季节性气候的变动。 全球气候变暖和季节性气候的变动 •螟虫的抗药性增强。 螟虫的抗药性增强。 螟虫的抗药性增强 •天敌数量锐减。 天敌数量锐减。 天敌数量锐减 均有利于螟虫的发生。 均有利于螟虫的发生。
常规粳稻 苏香粳 糯 稻 太湖粳
水稻不同品种与螟害关系 (上海 南汇 2004) )
6 月 15 日调查 水稻品种 播种期
7 月 30 日调查 9 月 15 日调查
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2_种智能监测评价
652㊀㊀2024年第65卷第3期收稿日期:2023-02-25基金项目:桐乡市重点科技计划(202201068)作者简介:方云峰,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E-mail:415961308@㊂通信作者:姚张良,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工作,E-mail:zlyao513@㊂文献著录格式:方云峰,姚张良.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2种智能监测评价[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3):652-656.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14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2种智能监测评价方云峰1,姚张良2∗(1.桐乡市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桐乡㊀314500;2.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嘉兴㊀314016)㊀㊀摘㊀要:2019 2020年,对桐乡市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进行性信息素智能监测,比较黑光灯诱智能监测和传统监测效果㊂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监测过程中,黑光灯智能监测优于性信息素智能监测和白炽灯传统监测,与传统的人工赶蛾相比,趋势较一致,黑光灯智能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人工赶蛾监测㊂同时我们发现四(2)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数量多,但是黑光灯下数量少,五(3)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数量少,但是黑光灯下数量多㊂2年对二化螟的监测中发现性诱和黑光灯监测均可以较好地监测到二化螟种群动态,二化螟种群动态年度间差异较大,但同一年份各区域二化螟种群动态基本一致,而诱捕数量差异较大㊂综上,黑光灯智能监测可以应用于稻纵卷叶螟的监测,二化螟性诱监测和黑光灯监测都可以较好地监测二化螟种群动态,两者互补可以很好地用于监测二化螟㊂关键词: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性信息素;黑光灯;白炽灯;智能监测中图分类号:S435.11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3-0652-05Two kinds of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to rice leafrolle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and rice stem borer Chilo suppressalisFANG Yunfeng 1,YAO Zhangliang 2∗(1.Tongxiang Shimenwan Grain and Oi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Tongxiang 314500,Zhejiang;2.Jiax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axing 314016,Zhejiang)㊀㊀Abstract :From 2019to 2020,a study in Tongxiang Cit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intelligent pheromone monitoring,black light lamp monitoring with traditional monitoring methods for two pest species: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and Chilosuppressal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monitoring C.medinalis ,black light intelligent monitoring was superior to bothpheromone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traditional incandescent lamp 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nual mothchasing,the trend was more consistent,and black light intelligent monitoring,to some extent,could replace manual monitoring.Additionally,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number of adult C.medinalis of fourth (2)generation in the fields washigher than that under the black light,while the opposite was true for the fifth (3)generation.Over the past two years,both pheromone and black light monitoring effectively tracke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C.suppressalis .For C.suppressali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but within the same year,the dynamics were consistent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despi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apture numbers.In conclusion,black light intelligent monitoring can be applied to monitor C.medinalis ,and both pheromone monitoring and black light monitoringcan effectively track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C.suppressalis ,with the two methods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 for effective monitoring.Keywords :rice;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Chilo suppressalis ;pheromone;black light lamp;incandescent lamp;intelligent monitoring㊀㊀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 e)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重要的水稻害虫[1]㊂浙北桐乡市稻纵卷叶螟常年中等偏重至大发生[2]㊂近年来随着杂交稻的推广,机插杂交稻栽培下播种时间的提前,二化螟的发生越来越重㊂病虫测报是植物保护工作的基础,近些年智能测报技术快速发展[3]㊂但是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诱和黑光灯诱捕等智能测报在全市大范围内(多个乡镇)与传统白炽灯人工监测及稻纵卷叶螟赶蛾分析比较还鲜有报道㊂为此,笔者对2019和2020年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诱捕器材及监测方法1.1.1㊀性信息素诱捕设备及监测方法㊀㊀2019和2020年稻纵卷叶螟的性信息素诱捕试验设置在桐乡市大麻镇永丰村和乌镇西浜村2个监测点,性信息素诱捕设备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装,对稻纵卷叶螟全年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可以从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读取㊂2019和2020年二化螟的性信息素诱捕设置在桐乡市凤鸣街道建胜村和乌镇南庄桥村,每个村设置2个监测点,共4个监测点㊂性信息素诱捕设备同样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装,对二化螟全年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同样可以从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读取㊂1.1.2㊀黑光灯诱捕设备及监测方法㊀㊀2019和2020年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黑光灯(波长256nm,功率20W)诱捕设备共4台智能测报灯,分别在桐乡市崇福镇联丰村㊁屠甸镇荣星村㊁石门镇春丽桥村和乌镇西浜村,由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装,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开灯时间为光控,每30min至少拍照1张,测报灯自动识别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在智慧农业云平台可以远程遥控和查看每一张照片,并且直接读取数据㊂1.1.3㊀白炽灯诱捕设备及监测方法㊀㊀2019和2020年的5月1日至9月30日进行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成虫灯诱监测㊂以200W白炽灯作为诱虫光源,每日开灯时间为光控,翌日早晨调查并记录灯下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成虫的数量㊂1.2㊀稻纵卷叶螟赶蛾方法㊀㊀杂草赶蛾监测点在崇福镇联丰村,2019和2020年每年6月1日至7月27日,每隔1d调查1次杂草(空心莲子草)田间蛾量㊂采用赶蛾的方法调查成虫,即手持3m长的竹竿逆风沿着田埂拨动杂草,目测并记录蛾量㊂稻田赶蛾监测点设置在崇福镇上莫村和乌镇西浜村2个监测点,上莫村监测点2019和2020年每年7月1日至9月13日,每隔1d调查1次田间蛾量㊂也采用赶蛾的方法调查成虫,即手持3m长的竹竿逆风沿着田埂拨动稻草,目测并记录蛾量㊂每次调查3块田,每块田调查面积为33.3m2,为方便计算及与各地交流,数据转换算为每667m2蛾量㊂田间蛾峰期,为蛾量比前一时期数倍或者数十倍急剧增加的开始日期至急剧下降的开始日期之间的一段时间㊂西浜村监测点2019和2020年每年7月1日至9月30日,每隔1~2d调查1次田间蛾量㊂采用赶蛾的方法调查成虫,2019年每次调查7块田,2020年每次调查5块田㊂1.3㊀数据处理㊀㊀将原始数据输入Excel,两样本差异采用t检验㊂峰的划分标准参考褐飞虱峰划分标准[4]㊂根据诱捕或者稻纵卷叶螟赶蛾结果,从出现成虫突增日到高峰后突减日为止,为一个峰期,峰期虫量最多的日期为高峰日;前一峰的突减日和后一峰的突增日之间相距3d以内(含3d)的,则计入同一个峰期㊂整个峰期内,累计诱虫量达总虫量的16%时为始盛期,50%为高峰期,84%为盛末期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多种诱捕监测的数量比较㊀㊀2019年对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发现,白炽灯诱捕的数量最少,黑光灯和性信息素诱捕的数量较多,并且在不同区域诱捕数量差异较大(表1)㊂2019年稻纵卷叶螟黑光灯诱捕初见在5月30日,比白炽灯人工监测的6月10日早,准确性更高㊂不同监测方式诱捕数量比较,二化螟与稻纵卷叶螟相似,同样是白炽灯诱捕的数量最少,黑光灯和性信息素诱捕的数量较多,并且在不同区域诱捕数量差异较大(表2)㊂2020年性信息素诱捕二化螟时,凤鸣街道建胜村和乌镇南庄桥村间诱捕数量差异明显,实地调查发现乌镇南庄桥村今年水稻种植以杂交稻为主,播种时间明显较凤鸣街道建胜村早,田间二化螟为害严重㊂2.2㊀稻纵卷叶螟监测动态㊀㊀2019年稻纵卷叶螟性诱监测发现没有明显的蛾峰,诱蛾在8月10日出现,每个诱捕器最大平均值为11.5头(图1中A)㊂黑光灯监测到几个小654㊀㊀2024年第65卷第3期㊀㊀表1㊀2019 2020年桐乡的7个稻纵卷叶螟监测点诱捕情况Table 1㊀Trapping of 7monitoring sites for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in Tongxiang from 2019to 2020监测方式地点2019年2020年诱捕量/头白炽灯开灯期占全年比重/%诱捕量/头白炽灯开灯期占全年比重/%2020与2019年比值性诱1大麻镇永丰村15571.6151999.42 3.35性诱2乌镇南庄桥村41990.9346297.40 1.10黑光灯1崇福镇联丰村47299.5862898.89 1.33黑光灯2屠甸镇荣星村179100154499.948.63黑光灯3石门镇春丽桥村237100204499.958.62黑光灯4乌镇西浜村87100127099.9214.60白炽灯乌镇西浜村683244.76表2㊀2019 2020年桐乡的9个二化螟监测点诱捕情况Table 2㊀Trapping of 9monitoring sites for Chilo suppressalis in Tongxiang from 2019to 2020监测方式地点2019年2020年诱捕量/头白炽灯开灯期占全年比重/%诱捕量/头白炽灯开灯期占全年比重/%2020与2019年比值性诱1凤鸣街道建胜村23387.1289685.71 3.85性诱2凤鸣街道建胜村15387.5846297.40 3.02性诱3乌镇南庄桥村51288.87308992.72 6.03性诱4乌镇南庄桥村25490.55505192.4719.89黑光灯1崇福镇联丰村177061.1325288.490.14黑光灯2屠甸镇荣星村59548.0717780.790.30黑光灯3石门镇春丽桥村116884.8589994.770.77黑光灯4乌镇西浜村28472.8913193.130.46白炽灯乌镇西浜村801291.61的蛾峰,7月19日至8月2日历期15d 总平均诱蛾量85.75头,蛾峰的始盛期在7月23日,盛期在7月27日,盛末期在7月29日㊂其中7月24日诱捕蛾量最多,平均为9.25头㊂8月8 9日诱捕量略有增加,8月12 23日出现持续12d 的小峰,蛾峰的始盛期在8月14日,盛期在8月16日,盛末期在8月21日(图1中B)㊂白炽灯监测也没有发现明显的蛾峰(图1中C)㊂当稻纵卷叶螟诱捕量较少时,黑光灯诱捕相对较优㊂同时,尽管性诱和白炽灯没有出现明显的蛾峰,但是黑光灯诱捕出现蛾峰期间也是性诱和白炽灯诱捕的虫量在全年诱捕最多的期间(图1)㊂2019年乌镇西浜村监测点稻田赶蛾出现3个蛾峰,分别是7月12 30日,8月8 20日和9月1 7日;崇福镇上莫村也出现3个蛾峰,分别是7月13 29日,8月9 19日和8月27 31日(图2)㊂稻田赶蛾2个监测点监测到前2个蛾峰出现时间基本一致,第3个蛾峰有不到1周的时间偏差㊂黑光灯监测的2个蛾峰在稻田赶蛾的前2个蛾峰之中,稻田赶蛾监测更加敏感㊂图1㊀稻纵卷叶螟在3种监测方式下的监测动态Fig.1㊀Monitoring dynamics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under three monitoring methods㊀㊀2020年稻纵卷叶螟性诱监测发现7月14 31日出现1个蛾峰,诱蛾在7月25日每诱捕器出现最大平均值37.5头(图1中A)㊂黑光灯监测到4个蛾峰,6月14 18日和7月9 15日2个蛾峰相对较小,7月18 26日蛾峰相对较大,蛾峰的始盛期在7月19日,盛期在7月20日,盛末期在7月23日㊂其中7月19日诱捕蛾量最多,平均为57.5头㊂8月5 25日是黑光灯下诱蛾最大的峰,蛾峰的始盛期在8月10日,盛期在8月14日,盛末期在8月17日,蛾峰持续21d,平均诱捕量1 002头,8月14日单日平均诱捕量164.75头(图1中B)㊂白炽灯监测发现2个蛾峰,第1个蛾峰是7月10 26日,蛾峰的始盛期在7月13日,盛期在7月19日,盛末期在7月23日,诱蛾在7月19日出现最大值28头;第2个蛾峰较小,出现在8月11 15日(图1中C)㊂当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㊁诱捕量较多时,性诱剂㊁黑光灯和白炽灯均可以出现诱捕蛾峰,但是黑光灯诱捕出现蛾峰大且峰次多,黑光灯诱捕仍然优于性诱和白炽灯诱捕㊂2020年乌镇西浜村监测点稻田赶蛾出现3个蛾峰,分别是7月6 21日,8月3 17日和9月10 16日;崇福镇上莫村也出现3个蛾峰,分别是7月3 5日,8月17 27日和9月3 7日(图2)㊂稻田赶蛾2个监测点监测到的蛾峰时间上有偏差㊂黑光灯监测的2个蛾峰在稻田赶蛾的前2个蛾峰之中,稻田赶蛾监测更加敏感㊂A 乌镇西浜村稻田赶蛾;B 2019年崇福镇赶蛾;C 2020年崇福镇赶蛾㊂图2㊀稻纵卷叶螟的赶蛾监测动态Fig.2㊀Moth monitoring dynamics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2.3㊀杂草赶蛾与稻田赶蛾的比较㊀㊀浙北桐乡地区灯下监测初见稻纵卷叶螟常常在水稻播种期(6月上旬)前后,2020年灯下初见更是早在5月15日㊂在8月以前杂草赶蛾可以清楚地监测到稻纵卷叶螟的蛾峰㊂2019年杂草赶蛾试验中,7月3日达到蛾峰(667m21950头),蛾数是同日稻田赶蛾(667m2195头)的10倍,是7月7日稻田蛾峰蛾数的4.62倍㊂7月27日杂草赶蛾时蛾数仍然是稻田赶蛾的1.89倍㊂2020年7月23日杂草赶蛾高峰日蛾数是稻田7月21日赶蛾高峰日的2.05倍(图2)㊂说明杂草赶蛾在当地8月以前监测稻纵卷叶螟是最敏感的,可以很好地监测稻纵卷叶螟的动态㊂2.4㊀二化螟多种监测方式的比较㊀㊀2019年二化螟性诱监测无明显的蛾峰(图3中A)㊂黑光灯监测到6月28日至7月13日有蛾峰,蛾峰的始盛期在7月1日,盛期在7月7日,盛末期在7月11日㊂7月23日至8月2日,蛾峰的始盛期在7月27日,盛期在7月29日,盛末期在7月31日㊂8月9 28日,蛾峰的始盛期在8月12日,盛期在8月17日,盛末期在8月26日(图3中B)㊂白炽灯监测没有发现明显的蛾峰(图3中C)㊂2020年二化螟性诱监测发现6月15日之前一直有较高的二化螟蛾量,7月7日至8月2日出现第2个较为明显的蛾峰,第2个蛾峰的始盛期在7月13日,盛期在7月21日,盛末期在7月28日(图3中A)㊂黑光灯监测的蛾数比2019年明显减少(图3中B)㊂白炽灯监测没有发现明显的蛾峰,且数量依旧极少(图3中C)㊂二化螟的监测比较结果表明,白炽灯诱捕数量极少,不适合用于二化螟的动态监测㊂黑光灯和性诱剂诱捕均可以较好地监测二化螟的种群动态,二化螟同一年份发生趋势一致但数量差异较大㊂不同年份间二化螟发生时间差异较大(图3)㊂2.5㊀稻纵卷叶螟代次影响灯诱数量㊀㊀2020年,黑光灯诱捕稻纵卷叶螟的数量还与稻纵卷叶螟的代次有关,四(2)代稻纵卷叶螟成656㊀㊀2024年第65卷第3期㊀㊀㊀㊀A 性诱监测;B 黑光灯监测;C 白炽灯监测㊂图3㊀二化螟在3种监测方式下的动态Fig.3㊀Dynamics of the Chilo suppressalis under three monitoring methods虫田间数量多,但是黑光灯下数量少,五(3)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数量少,但是黑光灯下数量多(图4)㊂图4㊀黑光灯诱捕法和稻田赶蛾法监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Fig.4㊀Comparison of population dynamics of Chilo suppressalis monitored by black light trapping andnumber of moths in rice field3㊀结论与讨论㊀㊀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智能监测可以在基层推广应用㊂首先,通过对2年监测结果比较,我们发现智能监测比白炽灯传统监测数据可以更好地明确害虫的种群动态㊂稻纵卷叶螟的监测中,智能监测㊀㊀能更早地监测到稻纵卷叶螟迁入的初见日,更加准确㊂第二,智能监测比传统白炽灯监测更加节省劳动力,不用每天调查数据,依靠电脑或者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数据,数据获取可靠且方便㊂通过2a监测,发现田间虫口数量越多,监测诱捕数量越多;而监测诱捕数量越多,害虫种群动态越明晰㊂相反,传统的白炽灯诱集数量很少时,不能很好地明确害虫的种群动态㊂我们认为害虫监测中,诱集数量或许可以成为评价一种监测方式好坏的标准㊂另外,田间害虫上灯数量还与害虫的代次有关,如我们监测的稻纵卷叶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一定的代次信息下可以通过智能监测诱虫数量预测田间实际虫口数量㊂那么智能监测不仅仅可以监测害虫的种群动态还可以预测田间实际的虫口数量,这应该成为智能监测的发展方向㊂参考文献:[1]㊀洪晓月,丁锦华.农业昆虫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㊀姚张良,李红艳,陈轶,等.浙北桐乡地区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虫量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9):44-48.[3]㊀刘万才,黄冲.我国农作物现代病虫测报建设进展[J].植物保护,2018,44(5):159-167.[4]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GB/T15794 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责任编辑:王新芳)。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
13 试 验 方 法 .
u■ c } H 口
图2 7 月 二 化 螟 蛾 量 调 查 情 况 ~9
从 放盆 开始 每天 检查被诱 捕的蛾 子 , 记录蛾子 数量 。 并
2 结 果与分 析
3 水 盆( 捕 器 ) 0 1 5 1 日放 置 到 9 2 日结 只 诱 自2 1 年 月 8 月 0
一
直较高 。
性 信 息素在 水 稻二化 螟测 报 中的效果 及其 应用 前景 , 者 笔 于2 1 年进 行 了水稻 二化螟 性信 息素诱 蛾 观测试 验 , 0 1 现将
试 验情 况总结如 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地 点 .
上虞市崧 厦镇万 湖村 和丰惠镇西 湖村( 、 早 晚稻 田间 ) 。
一
根据崧 厦点诱蛾 结果 , 参考 常规灯诱蛾量 , 信息素诱 性 蛾效 果 比较 明显 , 能够诱 捕到一 定的蛾 量 。 通过此 次试验 , 证 明用性 信息 素诱 蛾进 行二化 螟 的测报 , 其作 用基本 可 以
直 较 高 , 间有 2 高 峰 ,月2 (17 )6l 其 个 5 2日 2 只 ,Y 2日( 0 15
加 入少 量洗 衣粉( 以增加 粘着 力 )诱捕器 高度 离地 08 并 。 .m 随 着 稻 株长 高 及 时上 升 , 持离 稻 面02 及 时加 水 保持 保 .m,
盆 内一 定水 位 , 芯 每3 d 换 1 。 信 息 素诱 芯 由浙江 诱 0更 次 性
螟虫田间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
螟虫田间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1. 引言螟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螟虫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次螟虫田间调查。
本报告总结了调查过程、结果以及所得到的启示,以期对农业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调查内容和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水稻田的螟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调查内容包括螟虫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调查采用定点观察法和随机抽样法相结合,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调查点,通过人工抽样进行统计。
3. 调查结果在螟虫田间调查中,我们观察到以下主要结果:3.1. 螟虫种类调查中发现了多种螟虫种类,包括稻纵卷螟、稻纵卷螟、斜纹夜蛾螟等。
不同种类的螟虫在不同地区和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发生规律。
3.2. 螟虫数量调查结果显示,在一定时期内,螟虫数量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通常在水稻生长期间,螟虫数量逐渐增多,到了成熟期则逐渐减少。
3.3. 螟虫分布情况螟虫的分布主要受到温度、湿度和食物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位的水稻田中,螟虫的分布情况有所差异,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性。
3.4. 影响因素调查中发现,螟虫发生与气候条件、田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温度和湿度是螟虫大量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而田间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则对螟虫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反思和启示通过本次螟虫田间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螟虫发生情况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4.1. 采样点选择不够全面本次调查采用了定点观察法和随机抽样法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但是在采样点的选择上,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可能没有涵盖到所有可能发生螟虫的区域,这可能对调查结果的完整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4.2. 调查指标不够全面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螟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但对于与螟虫发生相关的环境因素和田间管理措施等因素的调查并不充分。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主要用20W白炽灯或用20W的黑光灯(波长3600埃)。灯高(灯泡距地面)1.5m左右。集虫漏斗下装上毒瓶,每天上午采回毒瓶中的诱集物,置于室内区别各尖,并清点虫数。
5.3调查结果
将调查结果载入“稻螟蛾灯诱记载表”(表6)。备注栏内注明所用诱蛾灯种类。
表6稻螟蛾灯诱记载表
诱蛾日期
二化螟
附录A
稻螟虫调查资料计算方法
(补充件)
A1虫口密度及虫源田比例
A1.1活虫量(头/667m2)=查得活虫数×单位面积(667m2)稻丛数/调查面积(667m2)(A1)
A1.2某一类型田虫量=同一类型田调查各点虫数之和/调查面积(667m2)(A2)
A1.3观察区内虫源田平均虫口密度(头/667m2)=∑(某类型田每667m2虫量×该类型田面积)/观察区内虫源田总面积 (A3)
本标准适用于承担系统测报任务的区域病虫测报站使用。
2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
2.1调查时间
越冬前和越冬后各调查一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30%)进行。
2.2调查方法
2.2.1虫源田内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螟害轻、中、重)有效虫源田和春季作物田至少12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0m2。
三化螟
大螟
开灯时间内气象要素
备注
月
日
雌
雄
合计
雌
雄
合计
雌
雄
合计
6螟害率、冬后各代虫口密度调查
6.1调查时间
枯心率调查于田间枯心基本定局(化蛹率达30%)时进行;枯孕穗、白穗、虫伤株调查于水稻黄熟期进行。
6.2调查方法
按稻作类型(早、中、晚稻)、品种、栽插期、抽穗期或螟害轻、中、重分成几个类型,在每类型田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3块。
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对水稻二化螟监测效果研究
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对水稻二化螟监测效果研究
高粉;柏晓玲;田秘;杨文强;代海霞;刘海瑞;潘晓梅;王强
【期刊名称】《智慧农业导刊》
【年(卷),期】2024(4)9
【摘要】为有效评价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赛扑星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对水稻二化螟的监测效果,于2023年在四川省宣汉县天生镇田间病虫观测场开展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对靶标害虫二化螟的专一性较强,系统远程计数结果略高于人工核查,但总体准确率较好,气象因素对设备诱捕效果基本不产生影响,且监测二化螟成虫各世代发生高峰期明显,发生动态与当地常年二化螟发生规律基本一致,为虫情监测预警及防控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高粉;柏晓玲;田秘;杨文强;代海霞;刘海瑞;潘晓梅;王强
【作者单位】宣汉县植物检疫站;宣汉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12
【相关文献】
1.水稻二化螟性诱监测与灯诱监测效果比较试验
2.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对稻纵卷叶螟成虫的监测效果评价
3.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对梨小食心虫的监测效果分析
4.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5.昆虫智能性诱系统监测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步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稻麦(油)轮作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稻麦(油)轮作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与小麦、水稻与油菜连作区重大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基本策略、防治对象、检疫措施、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施药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水稻与小麦、水稻与油菜连作区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4407.2-2008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GBf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8371-2009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GBfT15792-2009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GB"15795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GB"15796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NY/T2156-2012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NYfT612小麦财虫测报调查规范NY/T614小麦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NYZT1608-2008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范NY-T613-2002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规范NYT794-2004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规程NY/T2737.1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NY/T496肥料合理施用准则通则DB34T4043-2021油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4/T3663植保无人飞机农田施药作业技术规范DB23/T2949-2021植保无人飞机水稻精准施药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植物检疫通过法律、行XX技术手段,旨在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进而达到保障农林业安全的措施。
3.2 生态调控基于对稻、麦(油菜)连作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遵循自然调节规律,适时辅以人工干预措施,充分保护并提高生物多样性,发挥有害生物种群的自然调控功能,最大程度限制本系统内有害生物种群发展,确保稻、麦(油菜)连作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性诱剂在水稻螟虫测报上的应用
吻合程度较高 , 月 3 6 1日~7 l 都有一个 明显 的高峰 ( 月 3 1 见 图 1 。2 1 年 ,由于 发生量较少 ,峰次不明显。 ) 01
() 1 性诱剂: 宁波 纽康生物 技术有 限公司生产 的二化螟 性诱剂 、大螟性诱 剂 、稻纵卷 叶螟 性诱 剂。( )诱捕 器:二 2
上海 农业科技
2 1— 02 4
性 诱 剂 在 水 稻螟 虫 测报 上 的应 用
张 昌年 许佳 君 2 刘 敏 林飞华 施善 新
(上 海 市崇 明县 新村 乡农 业技 术服 务 中心 227 ; 海市 崇 明县农 业技 术推 广 中心 2 25 ) 0 12 上 0 10
图1
一代二 化螟 灯下 和性诱 的诱 虫量对 比 ( 0 ) 2 1 0年
2 2 稻纵卷叶螟 . 2 1 、 0 年 。 00 2 1 1 稻纵 卷叶螟性诱剂 的诱虫量远远小于灯 诱和赶蛾 ,不能起到 测报作用 ( 见表 1 。 )
23 大 . 螟
剂 里的虫量 , 同时记录好对应 的灯 下数据和赶蛾 数据 , 比 对
化螟性诱捕 器为水盆式诱捕器 , 大螟性诱捕器 为蛾类通用诱
I
捕器 , 稻纵 卷叶螟性诱捕 器为粘胶 式诱捕器 ; 均为宁波纽康 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生产 。 ( ) 3 常规 测报工具:佳多牌 自动虫 情测报灯。
1 2 试验 概 况 .
~
!j
墨
删 柏 2 0
0 t:
e t e 。 t ★ l 9
图2
收 稿 日期 :2 —0 —0 0I 2 5 4
} j
!
‘ 必 撼 i 撼 娩
D ff u |/ ,
一代 大螟灯 下和 性诱 的诱 虫量对 比 ( 01 2 1年 )
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上的示范试验
试验 于 2 1 年 7~9月 在三 营镇 01
为 1 6 m 。为 害水稻 ,造 成枯鞘 、 7h 8 枯 性信 息素 , 来引诱二化螟雄蛾 , 使雌雄蛾 三营村委会 实施 ,示范试验面积 2h ; m2 心、 枯孕 穗与 白穗 而影 响水稻 的产 量, 对 不能正常交配产卵 ,并用诱捕器和水盒 前茬作 物为蚕豆 。 水稻生产构成 了严重威胁 。 杀灭 , 减少 田间落卵量 , 降低 幼虫数量 , 24试 验 设 计 及 方 法 . 目前 , 学防 治是控 制二 化螟 为 害 减轻 为害 , 化 从而达到 防治 的 目的 , 并能切
治 水 稻 二 化 螟 能 够 减 少 防 治 次 数 和 农 药 植保部 门的引导下 ,开展示范 与推广工 品, 加强 技术 指导 , 快绿色防控技术在 加 使 用 量 , 而 节 约 了 水 稻 种 植 成 本 , 定 作 , 从 一 要实行多部 门协作 和全社 会参与 , 政 生产 中的推广与应用 。 程 度 上 增 加 了农 民的 收 入 。 与此 同 时 , 由 府 要 加 强 组 织 领 导 , 加 经 费 投 入 , 示 增 为
患。
以“” s 型嵌入诱 芯架 凹槽 内 , 诱芯离水面 或粘胶 0 . f 5~1 r,每 4 6 cl 周更换一次。 粘胶每 1 更换一 次 , 盆每 1 0d 水 0d要加
一
试验材料 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 有限 公司生产 的二化螟性诱芯 ( 毛细管型1 和
次水 ( 如果蒸发 量大 , 5d 右要加 每 左 次水 ) 在水盆式诱 捕器 中要添加少量 。
得 失 力推 广 关键词 : 稻二化螟 ; 水 性诱 剂 ; 范试 验 示
1二 化 螟 防 治 现 状
在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化学农 药使 绿色水盆式与粘胶型诱捕器 。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及识别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它们?水稻螟虫的幼虫能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花和稻茎内壁,形成多种为害状,其中最明显的和最重要的是枯心和白穗。
“枯心”是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圆秆拔节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稻心而造成;“白穗”是在水稻抽穗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穗轴而造成。
为害水稻的螟虫有四种: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大螟,广东发生最多、最严重的是三化螟。
虽然它们都造成枯心和白穗,但各种害虫的为害症状还是有区别的。
三化螟:俗称“白翼仔”。
幼虫取食时有两个与其他稻螟不同的特点:一是仅取食叶鞘幼嫩而白色的组织,或穗苞内的花粉和柱头,或茎杆内壁,基本上不吃有叶绿素的部分,二是蚁螟蛀入后在大量取食之前,必先在叶鞘和茎节间适当部位作环状切断,把大部分维管束咬断,切口颇整齐,被称为“断环”,幼虫在断环上部取食。
断环形成后,由于水分和养分不能流通,稻株几天内就表现出青枯或白穗等被害状。
二化螟的幼虫侵蛀水稻的能力要比三化螟强,从秧苗期到水稻乳熟期均可侵蛀为害。
在本田期,蚁螟孵化后首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蛀食叶鞘内部组织,1个叶鞘内有虫几头到百余头,被害叶鞘成水渍状枯黄,幼虫2龄以后才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
台湾稻螟的初孵幼虫亦喜欢群集为害叶鞘组织,其后才钻到心叶或拔节后的茎秆内,在茎秆取食内壁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稻螟幼虫,特别是高龄幼虫的食量大,被害处组织损伤很厉害,被害株穿孔很多,且穿孔处往往排出大量黄白色虫粪和被害组织的混合物,有强烈的臭味。
大螟属夜蛾科,其初孵幼虫在叶鞘内群居取食。
其最大的特点是幼虫蛀食不过节,一节食尽即爬出转株。
大螟在田间为害的特点是靠近田埂5—6行水稻,虫口密度最大,为害严重,稻田中央虫口密度小。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它们?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主要有4种。
属螟蛾科的有3种:三化螟、台湾稻螟和二化螟。
属夜蛾科的有大螟。
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关于成虫:三化螟雌成虫前翅近中央有1个极明显的黑斑,雄虫前翅这一黑斑不很明显,但从顶角有一条褐色斜纹走向后缘,外缘有一列7—9个小黑点。
哈尔滨市水稻二化螟测报技术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 化蛹率达3 %) 0 调查第 1 , ~7 后调查第2 。 次 隔5 d 次
2 2 2 调 查 方 法 .. 越 冬 代
将冬后调查得 到的活虫进行分 龄。在虫 口密度低 的地 区和年份 , 可在秋播前后 , 挖取有虫稻桩 , 并将其置
处 惠 螟 7 ml亩 5 / 惠螟lO / O ml亩 理
9 . 67
1 . 81 1 . 81
1 . 8O
6 . 95 6 . 65
7 . 44
61 . 82 .
87 .
81 . 1 . 10
1 . 05ຫໍສະໝຸດ 2 . 24 2 . 24
2 . 35
586 4 . 554 6 .
579 0 。
+8 0 . +1 . 13
蛀 茎株 数 蛀 茎 株 数 蛀 茎 株 数 蛀 茎 株 数 蛀 茎 株 数 蛀 茎株 数 防效 %
惠螟1 5 / 2 ml亩
虫 杀手 5 g 亩 0/ 2 %迅 功 10 倍 液 0 00
50 0
50 0 50 0
0
0 O
0
0 0
O
O 0
・
试 验报 告 ・
哈尔滨市水稻二化螟测报技术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鄢 新 红
( 尔 滨 市 农 业 技 术推 广 服 务 中心 1 0 7 ) 哈 5 0 0
目前 , 化 螟 是 我 市 水 稻 生 产 的 重 要 害 虫 之 一 , 二 在 水稻不同生育期都可产生为害, 形成不同的危 害状 , : 如 枯鞘 、 枯心 、 枯孕穗 、 白穗 、 虫伤株等 , 其中: 以枯心、 白穗 危害最重 , 对水 稻产量影响严重 、 导致 品质下 降。在我 市水稻主产区五常 、 方正 、 依兰 、 尚志等地二化螟危害严 重 。二化螟 的防治 , 应在预测预报 的基 础上 , 以农 业防 治和物理 防治为主 , 化学 防治 为辅 , 围绕着无公 害绿色 食品生产进行 , 最大 限度确保水稻丰收 , 逐渐恢复农 田 生态系统 , 并最终实现综合 防治。研 究二化螟的预测预 报技术 , 提高对 害虫中 、 、 长 短期预测预报 的准确率 ; 同 时, 以预 报 为 基 础 , 高 对 二 化 螟 的 防 治效 果 , 低 损 失 提 降 率, 对我市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 1 试验 地 点 尚志 市 一 面 坡 镇 长 营 村 , 东 乡光 明 村 、 星 村 、 河 南 常 胜村 、 太阳村 , 马延 乡红星村 ; 方正县科研所 , 富兴屯 , 建 国村西候家屯林昆水稻插秧 田; 五常市龙凤山 , 五常镇 , 民乐 , 常 镇 桦 树 屯 。 五 2 预 测 预 报 方 法
虫害调查报告
虫害调查报告
班级:植保(药)13-1 姓名:马若影学号:20136769
一、实践目的
1、熟悉二化螟的调查方法
3、掌握常用的虫害调查方法
4、学会对虫害害进行统计分析
二、实践时间:2015年11月7日
三、实践地点:四川农业大学温江农场
四、实践内容
1、水稻田内二化螟虫量调查
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连泥拔取水稻稻桩,将每株稻桩仔细剥开查看,观察是否有二化螟幼虫。
2、玉米田内二化螟虫量调查
采用五点取样法,剥开玉米杆观察是否有二化螟幼虫
五、调查结果
1、水稻田
项目调查总株数虫株数虫量
数量203 3 3(未发现二
化螟幼虫,仅发现
3只大螟幼虫)虫株率=1.5%
百株虫量=2
2、玉米田
项目调查总株数虫株数虫量
数量60 4 4
虫株率=6.7%
百株虫量=7
六、讨论
1、水稻田内未发现二化螟幼虫,但在倒桩内发现了3只大螟幼虫;其可能原因有二化螟幼虫栖居位置高于大螟幼虫,收割水稻时把有二化螟卵的水稻植株部分带走了;留下的稻桩过短,二化螟幼虫无法生存;稻桩全部枯萎,不利于二化螟幼虫栖居,而大螟幼虫的生存能力强于二化螟幼虫。
2、玉米田内发现有二化螟幼虫,说明二化螟不仅仅危害水稻,还对玉米有较重的危害;二化螟的危害玉米杆,造成大量的虫洞,导致枯心。
防治方法:主要采取消灭越冬虫源、灌水灭虫、避害等措施。
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 DB34_T 2958-2017 安徽省
ICS 65.020.01B 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DB 34/T 2958—2017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the rice false smut(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 Tak.)文稿版次选择2017-09-15发布2017-10-1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 2958—2017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植保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桐城市植保植检站、凤台县植保植检站、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曹明坤、夏风、邱坤、姚卫平、陈春秋、韦刚、孙友武、邓斌、柏新盛、王豪、王蓓蓓、陈金华、彭卫兵、马克双、赵其苍。
IDB34/T 2958—2017 1稻曲病测报调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曲病测报调查的术语和定义、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病情调查、预测依据、资料收集和汇总。
本标准适用于稻曲病的测报调查与预测预报。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系统调查为了解本地区稻曲病发生消长动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定点、定时调查。
2.2大田普查为了解本地区稻曲病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
2.3稻曲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严重度指水稻穗部发病的程度,用分级法表示,以穗为单位,共分 6 级。
——0级:无病;——1级:1粒病粒;——2级:2~5粒病粒;——3级:6~10粒病粒;——4级:11~15粒病粒;——5级:16粒以上病粒。
2.4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是衡量稻曲病发生程度的重要指标。
病穗率、病情指数按公式(1)、(2)计算:a) 病穗率计算公式:I (%)=100 ZP (1)DB34/T 2958—20172 式中:I —— 病穗率(%);P —— 发病穗数;Z —— 调查总穗数。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二化螟调查方法成虫体长13~16毫米,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外缘有6~7个小黑点,雄蛾体较小,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色较深,雌蛾色较淡。
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1、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冬前和冬后各调查一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16%或3/下~4/初)进行。
⏹虫源田内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空白田、油菜田和花草田)10~15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拔取20~40丛稻桩(已翻耕田块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每点面积1m2),带回室内剥查记数并计算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虫口密度:指每亩活虫数;死亡率:死亡虫量占总虫量的比例)⏹稻草剥查。
在稻草虫源数量大或秋季雨水多的地区,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0根,进行剥查草杆内的虫数,并计算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2、成虫诱测⏹用200w白炽灯,灯高1.5m左右,进行诱测。
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周为止。
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诱集物带回室内区别种类,清点虫数。
3、卵块密度调查⏹大田调查。
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田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定点取5个样点,每样点4m2,摘取样点内全部卵块,计算亩卵量;⏹秧田调查。
秧田划定10m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在计数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计算亩卵量。
4、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调查⏹枯鞘率调查在分蘖期进行;⏹枯心率调查于当代二化螟化蛹率达30%时进行(破口前一周);⏹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调查于黄熟期进行;⏹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连根拔取5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剥查其中的幼虫和蛹的数量,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
5、防治指标⏹秧田每亩卵块数为80块;⏹移栽田(大田)每亩卵块数为100块。
二化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二化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4期佟国繁水稻二化螟自2003年在我县发生以来,呈逐年扩大加重发生的趋势,该虫害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因其蛀茎危害,被害株基本绝产。
从影响二化螟的发生因素看,今年发生危害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为了有效地控制二化螟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一、形态特征成虫:前翅黄褐或淡黄色、褐点很少,外缘有7个小黑点。
后翅白色。
卵: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
幼虫:共6-7龄。
末龄幼虫头部淡红褐色或淡褐色,胴部淡褐色,前胸背板豆黄色,自中胸至第9腹节有暗褐色纵线5条。
二、发生规律及习性1、二化螟的生活习性二化螟越冬环境复杂,越冬幼虫化蛹、羽化时间很不整齐,常持续两个月左右,二化螟成虫白天潜伏于稻丛基部及杂草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
黑光灯(波长3000-4000埃)灯下诱得的虫数雌蛾比雄蛾多,而雌蛾多是未产过卵或未产完卵的。
成虫羽化后当晚或次晚交配产卵。
雌蛾喜在叶色浓绿及粗壮高大的稻株上产卵。
故晚熟水稻的受害程度重于常规品种。
每雌蛾产2-3个卵块,每1卵块有卵40-80粒左右,每雌能产卵100-200多粒。
成虫产卵多产于叶片的下半部,产卵叶位和在叶上的位置因世代和水稻生育期的不同而有变化,水稻生育程度愈高,产卵叶位相应升高,如分蘖期产于1-3叶,圆杆以后产于2-5叶;插秧晚的,六月份还插秧的地块,苗期叶正面卵分布多,以后叶背面卵分布渐多。
二化螟幼虫多为6龄。
越冬代老熟幼虫在稻桩和稻草中2、二化螟发生与危害规律在我县,二化螟一年发生一代。
化蛹盛期在6月上、中旬,蛹期平均10.9天。
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成虫寿命平均为2-7天。
产卵盛期在6月下旬,卵期约为5-7天。
幼虫孵化盛期(卵块由淡黄色变为紫黑色,初孵幼虫为淡褐色)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田间测报调查一直可持续到7月中旬。
水稻主要病虫害田间鉴别与调查规范
9级
发病率50.1-100%
高感(HS)
纹 枯 病
一、田间鉴别
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 也能危害叶片、茎秆和稻穗。 发病时首先在叶鞘近水面处 生暗绿色水浸状小病斑,逐 渐扩大成椭圆形,后病斑互 相汇合形成云纹状大斑。中 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 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 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 缘暗褐。
1级
1级
受害轻微,死苗率在10.0%以下
受害轻微,死苗率在10.0%以下
3级
3级
大部分植株第一、二叶片呈黄色或橙色,死苗率在10.1-30.0%
大部分植株第一、二叶片呈黄色或橙色,死苗率在10.1-30.0%
抗 (R)
抗 (R)
5级
5级
一半以上叶片呈黄色或橙色,植株矮化或枯萎,死苗率在30.150.0% 一半以上叶片呈黄色或橙色,植株矮化或枯萎,死苗率在30.1-50.0%
白叶枯病
一、田间鉴别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地火烧 等,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 分蘖期受害最重。 叶片最易感病。 其症状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种抗病 性、环境条件有较大差异,常见的 分三种类型。叶枯型:发病先从叶 尖或叶缘开始,出现暗绿色水浸状 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 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 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 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 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切断病叶 用力挤压,可见黄白色菌脓溢出。
病级
•
发病情况
抗性划分
0级
1级Biblioteka 叶鞘或叶片上无病斑叶鞘有1个病斑,占1/4以下叶鞘面积发病
高抗(HR)
3级
5级 7级 9级
叶鞘有2-3个病斑,占1/2以下叶鞘面积发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therice stem borer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GB/T 15792—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蛹发育进度、虫口密度、螟害率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数据记载归档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承担系统测报任务的区域病虫测报站使用。
2 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2.1 调查时间越冬前和越冬后各调查一次。
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30%)进行。
2.2 调查方法2.2.1 虫源田内调查选有代表性的(螟害轻、中、重)有效虫源田和春季作物田至少12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0m2。
在翻耕冬种田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在未翻耕田内,每点随机拔取稻桩20~40丛。
虫口密度很低时,可适当增加取样面积或丛数,每次调查活虫数不少于30头。
剥查稻桩上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和越冬虫数,计算越冬虫口密度、死亡率和寄生率。
计算方法见附录A 稻螟虫调查资料计算方法(补充件)。
调查结果载入“稻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表1)。
表1 稻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年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类型田调查面积m2调查丛数活虫数死虫数死亡率%活虫量头/667 m2天敌寄生备注二化螟三化螟大螟月日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寄生数寄生率%寄生数寄生率%寄生数寄生率%2.2.2 稻草剥查在稻草虫源数量大的地区进行。
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秆不少于5000根,进行剥查草秆内的虫数,计算虫口密度,死亡率和寄生率。
调查结果载入“稻草内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表2)。
表2 稻草内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年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稻草贮藏和取样情况调查稻草秆数活虫数死虫数死亡率%寄生虫数寄生率%活虫量/1000根备注月日3 幼虫、蛹发育进度调查3.1 调查时间在有代表性的主要虫源田内,从化蛹始盛期开始(化蛹率达30%)调查一次,隔5~10d后调查第二次。
3.2 调查方法3.2.1 越冬代将冬后调查(见2.2条)得到的活虫数进行分龄。
在虫口密度低的地区的年份,可在秋播前后,挖取有虫稻桩,并将其置于地势较高的田内,作为预测圃,供冬后剥查。
3.2.2 一般世代第一次调查可结合螟害率调查(第6章)进行。
剥查活虫数不少于100头,被害株不少于200株。
调查时应根据不同危害状的比例拔取被害株。
对查到的幼虫、蛹进行分龄分级。
隔5~7d后进行第二次调查。
除调查幼虫、蛹发育进度外,还应剥查寄生情况。
将调查结果分别载入“二化螟幼虫和蛹发育进度调查表”(表3)和“二化螟幼虫和蛹天敌寄生调查表”(表4)。
表3 二化螟幼虫和蛹发育进度调查表调查日期世代调查地点类型田品种生育期总虫数各龄幼虫数及百分比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六龄预蛹月日活虫数死虫数死亡率%虫数%虫数%虫数%虫数%虫数%虫数%虫数%调查日期世代调查地点类型田品种生育期各级蛹数及百分比备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蛹小计蛹壳合计月日蛹数%蛹数%蛹数%蛹数%蛹数%蛹数%蛹数%蛹数雌蛹数数量表4 二化螟幼虫和蛹天敌寄生调查表年调查日期世代采集地点类型田幼虫寄生蛹寄生幼虫、蛹寄生备注月日检查寄生寄生检查寄生寄生虫数虫数率% 蛹数蛹数率% 率%4 卵块密度、孵化进度调查4.1 调查时间当成虫盛发后3d起,每隔5d查一次,共查3~4次。
4.2 调查方法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每块田取200丛。
调查应定田定点。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摘取所有点内的卵块,计算卵块密度,同时将摘取的卵块分放在试管内,管口用湿脱脂棉球塞紧,置于室内逐日观察卵块孵化情况,累计孵化进度,同时记载卵块和卵粒寄生数,计算寄生率。
秧田划定20m2;大田划定15 m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在清点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
在卵块密度很低的地区、年份或世代,可采用查枯鞘的方法代替查卵,方法同第6章螟害率调查。
卵块密度计算方法见附录A 稻螟虫调查资料计算方法(补充件)。
调查结果记入“二化螟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调查表”(表5)。
表5 二化螟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调查表年调查地点类型田品种生育期长势取样面积m2或丛当日卵块数累计卵块数当日孵化块数累计孵化块数累计孵化块率%注:①孵化卵块数指有50%以上卵粒孵化的卵块数;②如查枯鞘,请注明数量和密度。
5 成虫诱测5.1 诱测时间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星期为止。
每天黄错开灯,天明关灯。
5.2 诱测方法主要用20W白炽灯或用20W的黑光灯(波长3600埃)。
灯高(灯泡距地面)1.5m左右。
集虫漏斗下装上毒瓶,每天上午采回毒瓶中的诱集物,置于室内区别各尖,并清点虫数。
5.3 调查结果将调查结果载入“稻螟蛾灯诱记载表”(表6)。
备注栏内注明所用诱蛾灯种类。
表6 稻螟蛾灯诱记载表诱蛾日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开灯时间内气象要素备注月日雌雄合计雌雄合计雌雄合计6 螟害率、冬后各代虫口密度调查6.1 调查时间枯心率调查于田间枯心基本定局(化蛹率达30%)时进行;枯孕穗、白穗、虫伤株调查于水稻黄熟期进行。
6.2 调查方法按稻作类型(早、中、晚稻)、品种、栽插期、抽穗期或螟害轻、中、重分成几个类型,在每类型田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3块。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2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并连根拔取20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如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等,剥查其中幼虫和蛹的数量及其发育级别,计算被害率及虫口密度和发育进度,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
计算方法见附录A 稻螟虫调查资料计算方法(补充件)。
6.3 调查结果将调查结果分别载入“二化螟虫口密度及被害率调查表”(表7)和“二化螟幼虫和蛹发育进度调查表”(表3)。
表7 二化螟虫口密度及被害率调查表年品种生育期调查丛数平均20丛调查株数活虫数死虫数活虫量/667m2死亡率%占稻螟总活虫量%被害株数被害株率%稻螟被害总株数稻螟被害总株率% 分蘖数有效穗数7 数据记载与归档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末将资料进行整理,正式填入附录B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二化螟(补充件)内归档保存。
附录A稻螟虫调查资料计算方法(补充件)A1 虫口密度及虫源田比例A1.1 活虫量(头/667m2)=查得活虫数×单位面积(667m2)稻丛数/调查面积(667m2)(A1)A1.2 某一类型田虫量=同一类型田调查各点虫数之和/调查面积(667m2)(A2)A1.3 观察区内虫源田平均虫口密度(头/667m2)=∑(某类型田每667m2虫量×该类型田面积)/观察区内虫源田总面积(A3)A1.4 某类型田虫源比例(%)=某类型田平均每667m2虫量/各类型田量总和×100 (A4)A1.5 观察区内平均死亡率(%)=∑(某类型田平均死亡率×该类型田面积率)(A5)A1.6 每块田卵块密度(块/667m2)=查得卵块数×667m2稻丛数/调查丛数(A6)A1.7 各类型田平均卵块密度(块/667m2)=∑(某类型田平均卵块密度×该类型田面积率)(A7)A2 发育进度及寄生率A2.1 化蛹率(%)=[(活蛹数+蛹壳数)/总活虫、蛹及蛹壳数] ×100 (A8)A2.2 羽化率(%)=(蛹壳数/总活虫、蛹及蛹壳数)×100 (A9)A2.3 累计孵化率(%)=(当天卵块累计孵化数/当天累计卵块数)×100 (A10)A2.4 寄生率(%)=[(被寄生的幼虫数+被寄生的蛹数)/总虫数] ×100 (A11)A3 螟害率计算枯心率、白穗率、枯鞘率、枯孕穗率、虫伤株率的方法相同。
A3.1 一块田的枯心率(%)=[200丛稻内的枯心数/20丛稻分蘖(穗)数×10] ×100 (A12)A3.2 某类型田平均枯心率(%)=若干该类型田块枯心率之和/该类型田调查块数(A13)A3.3 各类型田平均枯心率(%)=∑(某类型田平均枯心率×其面积率)(A14)A3.4 螟害率(%)=枯心率+(1-枯心率)×白穗率(A15)附录 B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二化螟(补充件)(二零年)测报站名盖章站址(北纬:东经:海拔:)测报员负责人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编制说明为积累部分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的系统观测资料,建立一病一虫一年一档制,以便分析研究,不断提高测报水平,特参照一九七九年修订的系统测报办法及一九九一年制定的测报调查规范,设计了这套资料表册。
要求有关站于每年年终将观测结果略加归纳整理,并用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清楚,及时上报我站一份。
现将调查资料表册归纳整理时的注意事项,简要说明如下:(1)二化螟资料表册除发生防治基本情况外,总计列出7个表。
(2)任一表格如出现页数不够用的情况,都可以自行仿照补充列表,但必须填写清楚表头的标题和表格的序号。
表B1 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虫源田调查稻草月日类型田调查面积m2调查丛数活虫数死亡数死亡率%头/667m2占稻螟总虫数%稻草贮藏及取样情况取样秆数活虫数死虫数表B2 二化螟成虫诱测记载表诱测日期()月备注诱测日期()月备注雌蛾雄蛾合计稻螟总计开灯时间内气象要素雌蛾雄蛾合计稻螟总计开灯时间内气象要素1 12 23 34 45 56 67 78 8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2425 2526 2627 2728 2829 2930 3031 31表B3 二化螟卵块密度和孵化进度调查表m2或丛数数块数块数块率%注:①孵化卵块数指有50%以上卵粒孵化的卵的块数;②如查枯鞘,请注明数量和密度。
表B4 二化螟幼虫和蛹发育进度调查表调查日期世代类型田品种生育期总虫数虫态各龄幼虫或各级蛹数及百分比合计备注活虫数死虫数死亡率%一二三四五六预蛹七级蛹壳月日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 头%幼虫蛹幼虫蛹幼虫蛹蛹幼虫蛹幼虫蛹幼虫蛹幼虫蛹幼虫蛹幼虫蛹幼虫蛹幼虫虫蛹幼虫蛹幼虫蛹表B5 二化螟幼虫和蛹天敌寄生调查表调查日期世代类型田幼虫寄生蛹寄生幼虫、蛹合计备注月日检查虫数寄生虫数寄生率%检查蛹数寄生蛹数寄生率%检查虫数寄生虫数寄生率%调查日期世代类型田品种生育期调查丛数平均20丛调查穗数活虫数死虫数活虫量/667m2死亡率%占稻螟总活虫量%被害株数被害株率%稻螟被害总株数稻螟被害总株率%防治情况备注月日分蘖数有效穗数表B7 二化螟发生防治基本情况一、水稻种植面积:hm2水稻类型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中稻一季晚稻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合计耕地面积hm2;粮食种植面积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