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典型组合类型

合集下载

断层构造

断层构造

受水平挤压应力作用,岩层被断开并产生 位移,中间出现破裂面。
断层擦痕和阶步
擦痕及阶步
断层牵引褶皱
两盘错动时,两侧 岩层受到拖拉而形成 的弧形弯曲现象。 据弯曲形状可可判 别断层错动方向,弧 形弯曲的凸向指向本 盘错动方向。
张节理T与断层面斜交的锐角指向本盘错动方向; 剪切节理S有两组,一组与断层面呈锐角相交S1, 锐角指向对盘滑动方向,另一组与断层面近于平行。
正断层
-受水平张应力
正断层
-受水平挤压力
水平错动
平移断层
逆断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断层(阶梯状断层)
断层组合形式
叠瓦式断层

地堑: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 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为上升盘,这样 的断层组合叫地堑。 地垒: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 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为下降盘,这样 的断层组合叫地堑。
简述张节理、剪节理的基本特征
剪节理:①节理面平直,产状稳定,延伸较远, 常有剪切移动后留下的擦痕,在砾岩中常见平 直切穿砾石颗粒现象;②节理面多呈闭合状张 开度小;③常呈“X”型成对出现,一般发育较 密,间距小,常密集成带出现形成软弱带。 张节理:①节理面起伏不平,产状不稳定,延伸 较短,在砾岩中常见节理面绕过砾石颗粒现象; ②节理面多呈张开状,张开度较大,其内常被 后期次生物质充填;③一般发育较稀,间距较 大,很少密集成带,但往往构成集中渗漏通道。
断层破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碎带
断层 (fault):
1、组成要素:
(3)断盘
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断层两侧的岩体为断盘,如果断层面倾斜, 位于断层面上面的断盘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 面的断盘为下盘。 (4)断距

断层的类型及研究现状

断层的类型及研究现状

断层的类型及研究现状断层在我们工程应用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断层进行分类,并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可为今后断层的研究,以及活断层引发的地质现象的研究提供了可靠地理论依据。

标签:断层;活断层;现状1 引言由于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海啸,地震,泥石流,矿难等等频繁的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灾害产生不仅是动力地质条件的原因,还有人为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并了解断层及其形成机制。

对那些在地质方面有浓厚感情的学者或科学家而言断层的研究是任重而道远的,由于地震是因为地下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断层并且顺着断层突然的运动,所以研究断层的形成机制对发现地震的产生有重大意义。

在地质学家眼里:地震和断层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大多数同时出现。

并且他们有信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仪器越来越先进,对于断层的了解及其形成机制不断加深,在地震造成的损失会极大的降低,更有甚者相信有一天我们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近些年来我们对于断层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前进。

有学者认为地下不断出现的一些对我们生活生产没有造成危害的较小型地震,比如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

通过对他们的研究,发现大地震产生所必需的条件,并且像拆解炸弹一样解除这些潜在威胁,进一步实现对有威胁的大地震的控制和不能控制的大地震的预报[1]。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在采矿过程中研究断层,可以确定采掘方向,降低风险。

对于汽液能源,比如天然气、瓦斯、石油等对于石油和天然气来说,断层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运输巷道[2]。

断层构造与地下水运移和存储也密切相关,它的研究对于我们开采地下水源有重要作用。

一句话,学习地质研究地质构造,都必须在断层方面作大手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好地质,更好的造福人类。

2 断层的分类断层的定义——两盘出现一定位移的裂隙,可是现实是,大自然中有相对位移的裂隙是一定不存在的,同时断层的数量比节理的数量要少很多。

它反应了从裂隙发展至断层还要一定的力学条件。

断层典型组合类型

断层典型组合类型

断层典型组合类型在地壳浅部构造层次里,发育着类型不同、样式各异的断裂构造,它们在空间组合成各类几何形态。

产生这种情形的缘故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可能与岩石流变学和断裂形成时所处应力状态有关,有些那么与断裂运动有关。

图2-4-11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划分的断层和组合性断层Fig. 2-4-11 Classification of fault based on the relative movements of the two walls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d-逆-平移断层e-正-平移断层1.各类断层大体组合形态断层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要紧取决于一对共轭断层是不是以一样程度发育。

两组断层以一样程度发育时组成对称式,一组断层优先发育时组成非对称式。

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及其各自的构造样式也千差万别。

但是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单个断层面的产状形态不同和断层组合方式的不同而互为区分的(表2-4-1,图2-4-12)。

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的对称组合形态别离为地堑-地垒式、背冲式-对冲式和共轭走滑系。

在理想情形下,表现为地堑-地垒,背冲-对冲和两组共轭断裂各自大体上以等间距交替显现,这显然是由于两组共轭断层以一样程度发育所引发的。

可是,如此的理想情形并非常见。

正、逆和走滑断层的非对称式组合形态,平面状断层面组合别离为阶梯式、半地堑式及书斜式(正)、单冲式(逆)和平行式、羽状及雁行式(走滑);具曲面状断层面时别离为叠瓦式(正和逆)和正或负花状构造(走滑)。

一样情形下,在正、逆断层的非对称式组合里每种构造样式中的所有断层面偏向与同名断盘(意指或均为上盘或均为下盘)运移方向,或共具相同优势方向(例如书斜式或叠瓦式的正断面偏向与上盘滑向共具相同优势方向),或各具相反优势方向(例如单冲式或叠瓦式的逆断面偏向与上盘滑向各具相反优势方向)。

至于走滑断层的非对称式组合,其断层走向和滑移方向也具优势方向。

4-1.断层一(要素分类组合)

4-1.断层一(要素分类组合)

P2-3
该断层带宽约8 该断层带宽约8M,由三部分组成,由左至右依次为: 由三部分组成,由左至右依次为: 炭化片岩带;断层脆性破碎带;片岩漆褶带。 炭化片岩带;断层脆性破碎带;片岩漆褶带。
断层
二、断盘: 断盘:
Ⅱ 几何要素 P2-2
是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如 果断层面是倾斜的,位于断层面上侧的一盘为上 上 下盘。如果断层面 盘,位于断层面下侧的一盘为下盘 下盘 是直立的,则可按断盘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描 述,如东盘、西盘或南盘、北盘等。如果根据两 盘的相对滑动,则将相对上升的一盘叫上升盘 上升盘, 上升盘 相对下降的一盘叫下降盘 下降盘。 下降盘
(二)组合型式
正断层可以单独发育, 正断层可以单独发育,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地质背景 上,由一系列断层构成特定的组合形式,其组合型式主要有: 由一系列断层构成特定的组合形式,其组合型式主要有: 地堑、地垒、阶梯状、环状和放射状、雁列式、块断型六种。 地堑、地垒、阶梯状、环状和放射状、雁列式、块断型六种。
Ⅱ 几何要素 P3
三、位移: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可分为直移和旋转。多数断层常兼具有两种
运动。断层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在理论上尤其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分成两个 一 滑距 滑距: 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两个对应点之间的真正位移距离称为总滑距 总滑距(图6-1Iab) 总滑距
断层
总滑距在断层面走向线上的 分量称为走向滑距 走向滑距(图6走向滑距 1Iac)。走向滑距与总滑距之 间的锐夹角∠cab为总滑距或 擦痕的侧伏角。 总滑距在断层面倾斜线上 的分量称为倾斜滑距 倾斜滑距(图6倾斜滑距 1Icb);总滑距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长度称为水平滑距 水平滑距(图 水平滑距 6-1Iam); 总滑距、走向滑距、 总滑距、走向滑距、倾斜 滑距在断层面上构成直角三 角形关系。 角形关系。

逆冲断层组合形式

逆冲断层组合形式

逆冲断层组合形式
逆冲断层的组合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叠瓦式: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冲断层,其上盘依次向上直冲,剖面上成叠瓦式。

2. 对冲式:由两条相反倾斜、相到直冲的迹冲断层组成。

3. 背冲式:由两条或两组相向倾斜的逆冲断层组成,表现为自一个中心分别向两个相反方向速冲,一股自背部向外散开逆冲。

4. 楔冲式:在基底断裂活动k,基底定岩系被迫上冲,随着上冲围压降低而向侧方扩展。

5. 单冲型:由产状相近并向一个方向逆冲的数条逆冲断层构成。

6. 背冲型:自一个构造单元的中部分别向外缘逆冲的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地质学相关书籍或咨询地质学家。

几种典型断层和断裂系的解释

几种典型断层和断裂系的解释

几种典型断层和断裂系的解释论文提要大家都知道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组成地壳的岩层不断发生变形和变位,使这些岩层的原始产状改变,形成一定的地质形态,岩层变动后形成各式各样的几何形体。

岩层受力后发生断裂,两盘岩层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时,这种构造成为断层。

组成断层的基本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盘、断距等。

断层的主要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和断层的组合形式。

地壳受力是比较复杂的,再加上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

因此断层不是想象中那么的规则,我们要根据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解释。

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对各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的形成和油气的运移以及其重要控制作用。

因此,对断层的解释是地震解释的重要内容。

一下就对各种断层的形成机理和各种断层的特征与识别作出阐述。

希望读者通过此文能对断层有个更生的了解。

正文一、张性断裂系在断层复杂地区,经常遇到断层切割问题。

采用地震剖面分析断层切割问题时,因从地质角度出发,根据本区各组断层发育的历史,结合地震剖面特征,按照各断层特点及其规模大小,确定出各组断层间的相互顺序及主次关系是解释的关键;只有认真分析主要断裂和次要断裂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在剖面上合理的解释断层间的相互切割问题。

比如,根据一般地质规律,只断深层不断浅层的,是较老断层;深浅层都断,落差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的,是长期发育的断层。

图一 Y字形断裂系剖面特征在张性为主的各类盆地中,地震剖面上常见的断层相互切割关系,大体上有“Y”字形,“X”形、“人”字形、包心菜形和阶梯状断裂系等各种样式;其中,“Y”字形断裂系中,向深层延伸较长断层一般是长期发育且规模较大的主断层,而延伸较短的是伴生断层(图一)。

阶梯状断裂系有反向阶梯状断裂系和正向阶梯状断裂系,前者断层倾向于地层倾向相反;后者断层倾向于地层走向一致这类断裂系多发育在盆地缓坡,一般规模较小,不断入盆地基地(图二)。

这类断裂的形成主要与盆地沉降过程中缓坡翘倾产生的滑落或隆张等作用有关。

18二、断层的分类

18二、断层的分类
断层面十分低缓且推移距离在数公里以上 的大逆断掩断层叫做推覆构造。
(3)平移断层: 断层两盘沿着断层面走向位移的断层。
注:
许多断层的两盘并不是纯粹的升降或水 平位移,而是斜向滑动。
有:平移正断层、平移逆断层; 正—平移断层、逆—平移断层。
命名时前为辅,后为主。
(三)断层的组合类型
1、阶梯状断层 由若干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合而成,
各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断落,形似 阶梯。 2、叠瓦状断层
由若干产状大致相近的逆断层组合而成, 其上盘依次向上逆冲,形似叠瓦。 3、地堑和地垒
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 正断层组成,中间断盘下降。 4、地垒
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反向倾斜的 逆断层组成,中间断盘上升。
阶梯状与地堑、地垒组合
(2)若有角度不整合覆盖断层,则断 层形成于不整合面上最老的地层形成之前,
(3)断层被岩脉充填,则断层形成于 岩脉形成之前。
(4)若几条断层交切,则被切断的断 层形成的渐形成的断层,也叫生
长断层。 特征:
1、一般为走向正断层。 2、上盘(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 3、断距随深度加深而增大。 4、常在下降盘发育逆牵引背斜,也称 滚动背斜。
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断层地貌—断层三角面
a、断层刚发生,形成高大的断层崖;
b.断块山地被剥蚀降低,断层崖被侵蚀成断层三 角面;
c.三角面进一步降低、后退,形成圆浑的山嘴, 山嘴已距断层一段距离;
d.断块山地被夷平,断层三角面消失
断层面上的擦痕和阶步
断层碎裂带
构造等高线图----断层 (正断层-空白带;逆断层-叠加带)
叠瓦状断层
5、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 环状断层:
平面上由一系列弧形断层呈同心环状分 布的组合形式,断层面一般陡立。 放射状断层:

断层组合及解释

断层组合及解释

断层组合及解释在地震勘探圈闭评价中断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油田早期勘探多以构造圈闭为主,构造圈闭中断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断层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横向上、纵向上短距离运移、长距离运移都可能存在,这种断层有种说法叫“油源断层”或“控油断层”等;断层也可以实现油气的封堵,尤其是那种反向断层,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目的层储层正好对接致密泥岩;或形成断鼻构造、或形成断块构造。

在地震解释流程中,断层和层位追踪解释是核心。

断层在垂直剖面上的直观反映是波组错断、扭曲以及振幅和频率的突变,在断层两侧体现出地层产状不同、构造变形不协调、地层厚度不同等特征。

如下图:断层的类型整体上分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如下图:断层组合形态基本包括如下几类:根据断层对构造、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发育史,通常将断层分为几个级别:一级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断穿基底,在剖面上上下盘断距非常大,断层可能从深层一直断到浅层,平面上延伸很长,规模较大,从浅到深都会存在;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是构造带的分界线,剖面特征也很明显,断距比较大平面延伸较长;三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如形成鼻状构造的两翼断层,剖面特征上断距不是很大,延伸较短;四级断裂,也就是那些伴生断层、小断层等。

从解释过程来看,断层组合就是选定某一层位面上各层位段与断层段在剖面上的交点(断点)分布规律,再根据用户对研究区域断裂分布的了解以及工作经验,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相连,形成该层位面的断层分布图,进而形成空间断层面分布图。

如下图:由于断点来源于剖面,断层组合是在某一个层面上,所以在进行组合的时候必须要平剖吻合。

在描述上,断层剖面上的组合方式包括:“Y”字型、反“Y”字型、阶梯状或雁形、平行排列等,平面上组合方式包括:斜列状、网状、放射状、硫状、树枝状等。

在组合时对于单个断层,要确认是否存在,尤其是断层末端,具体会延伸到平面上哪个位置。

由于解释时密度不可能达到1x1的测网,所以有时候断层末端可能需要推测。

构造地质学 第11章 断层概论

构造地质学   第11章 断层概论
断层岩发育
构造角砾岩(tectonic breccia)
隘口拆离断层角砾岩带
碎裂岩(cataclasite)
碎裂岩(cataclasite)
地层标志(缺失、重复)
岩浆活动与矿化作用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 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 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 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 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断 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 层或断裂带的存在。一些 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 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 存在。
走向断层不但能造成地层的缺失,而且还可以造 成地层的重复。即由走向断层引起地层关系上的 效应,这也是判定断层存在和性质的依据。
缺失:是指一套正常地层中的一层或数层,由于 断层作用,在夷平面上断缺的现象。
重复:是指一套正常地层中的一层或数层,由于 断层作用而重复出现的现象。
走向断层效应共可以出现六种缺失或重复的基本 形式。
II. 断层存在的野外标志
1. 地质界线的错开现象 2. 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3. 磨擦镜面、擦痕和阶步 4. 断层构造岩 5. 沉积相变化 6. 地貌标志
断层面产状的确定
断层面显露地表时,可以直接在断层面上进 行测定。
断层面未显露地表时,如果断层面比较平整 、地形切割较强烈而且断层线出露良好,则 可以利用“V”字形法则,或采用《在地形 地质图上测定面状构造产状要素方法》进行 断层面产状的测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串珠状湖泊洼地
由大断层引起的断陷 或破碎带形成的湖泊 、洼地,在走向上呈 线状、串珠状分布, 单个湖泊、洼地也具 有定向的特点。
错断的水系: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
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切断河谷。
构造标志
面理,线理的错开
岩层产状的急剧变化

9-5、基础地质学(06级)-第九章-地质构造(五) 断层1

9-5、基础地质学(06级)-第九章-地质构造(五) 断层1

1、利用区域性不整合确定
如果一条断层切断不整合面下的一套较 老的地层,而被另一套较新的地层以角度不 整合所覆盖,可以确定这条断层形成于角度 不整合下伏地层中最新地层形成以后和上 覆地层中最老一层形成时代之前,即发生在 下伏地层强烈变形时期。
2、利用岩体、岩脉、矿脉与断层的关系 确定
如果断层被岩墙、岩脉充填,而且岩墙、 岩脉有错断迹象,则岩体侵入于断层形成或 活动时期。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法可测定岩 体时代,从而确定出断层的形成时代或活动 时代。如果断层被岩体切断,说明断层形成 时期早于岩体。如果断层切断岩体,则说明 断层活动应晚于岩体。
三、断层的形成机制—Anderson模式
安德森认为形成断层的三轴应力状态中的一个主应力轴趋 于垂直水平面,提出形成正断层、逆冲断层、平移断层的 三种应力状态。
四、断层效应
断层效应,泛指断层引起的所有各种现象。 但一般所讲的断层效应,主要是指斜向断层 和横向断层引起标志层的视错动。由于岩 层与断层的复杂交切关系,以及两盘滑动引 起的标志层在平面和剖面上的视错动,常常 难于从标志层的相对视错位上正确确定两 盘的相对滑动或断层的性质。
(1)地质体被错开、构造线突然不连续
任何线状或面 状地质体,如地层、 矿层、岩脉、带 状、片理或相带 等均顺其走向延 伸,若这些地质体 沿走向突然中断 或被错移,则是断 层存在的直接标 志。
地质体被错开
(2)出现构造强化现象
构造强化现象包括:
①岩层产状的急变; ②节理化、劈理化带的突然出现; ③小褶皱急剧增加; ④挤压破碎现象和各种擦痕等。 如果我们在野外发现这些现象,就要进 行认真的观察,并探究引起这些现象的可能 原因。
(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
1、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 2、根据牵引褶皱 3、擦痕和阶步 4、羽状节理 5、断层两侧小褶皱 6、断层角砾 7、根据标志层的错动

断层的组合类型

断层的组合类型

•断层很少单独出现,常由多条断层成带状组合在一起,延长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形成断裂带,一般与褶皱带伴生。

逆断层可组合形成迭瓦式构造;正断层可组合形成阶梯状断层、地堑和地垒等。

•迭瓦式构造: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断层,倾向一致,老岩层依次逆冲覆盖在新岩层之上,状似迭瓦。

它常同强烈褶皱伴生,断层走向与枢纽平行。

标志该区经历过强烈挤压。

•阶梯状断层: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正断层,倾向一致,断块呈阶梯状排列。

•地堑和地垒:由两条和多条正断层(或逆断层)组成。

相邻正断层倾向相向,中间断块下降,形成地堑;相邻正断层倾向相背,中间断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

如汾渭河谷就是新生带形成的大型地堑。

断层活动的特征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向反映出来,这些特征即所谓的断层标志,它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①地貌标志--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等;山脊及水系的错开或突然转折;泉、溶洞或湖泊的串珠状分布等。

②构造标志--线状或面状地质体被错移、中断等。

③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④断层擦面和构造岩• a 磨擦镜面(断盘沿断层面发生滑动,在坚硬的岩石表面上形成局部性的光滑面)、擦痕(由坚硬而细小的岩屑刻划而出的较为均匀细密的凹凸线条)、阶步(与擦痕近于垂直的台阶状起伏)。

•擦痕一端深,一端浅,由深至浅的方向指示对盘移动的方向。

•阶步:由缓坡到陡坡,指示对盘移动方向。

• b 断层构造岩•碾碎、变形、重结晶,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断层角砾岩:若角砾大小不一、棱角分明,无定向排列,胶结物多来自外源物质示正断层;若角砾有一定程度的圆化,或呈凸镜状,具定向排列,示逆断层或平移断层。

•碎裂岩和糜棱岩仅见于大型逆掩断层和平移断层中。

•⑤断层带中的构造强化现象:产状的急剧变化、片理化、节理化、揉皱等。

•⑥牵引构造。

•⑦岩脉、矿脉、蚀变带的线状分布。

• 5.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①.断层切断地层或岩体,则断层形成时代在被切断的最新地层或岩体之后。

工程地质学第四章节理-断层

工程地质学第四章节理-断层
断层湖、断层泉。
串珠状的湖泊或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常表明有 大断带存在。
正常延伸的山脊突然错断,正常流径的河流突然产生急转 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
断层符号识别 在地质图上,断层一般用粗红线醒目地 标示出来,断层性质用相应符号表示。
70°
45°
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断层
四、研究断层在工程上的意义
6)统计节理的密度、间距、数量,确定节理发育程度(持续性)和节理的主
导方向。
节理壁的粗糙程度调查
3、调查资料的整理和统计
节理统计常采用的节理玫瑰花图。玫瑰花图有走向玫瑰花图和 倾向玫瑰花图。 ①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在一半圆上分画0 º~90 º 度和270 º~ 360 º (0 º)的方位。 把所测得的节理走向按每5 º 或10 º 分组,并统计每一组内节理数和 平均走向。按各组平均走向,各圆心沿半径以一定长度代表每一组 节理的个数 ,然后用折线相连。 ②节理倾向玫瑰花图 把所测得的节理走向按5 º 或10 º 间隔进行分组,统计每一组节 理平均倾向和个数。在注有方位角的圆周图上,以节理个数为半径, 按各组平均倾向定出各组的点,用折线连接各点既得节理倾向玫瑰 图。
3) 节理比较发育,组系及其相互关系比较明确。
4) 观测点应选在构造的重要部位,并且在不同构造层、不同岩系和不同岩 性岩层中都应布点。
2、节理调查的内容
1)测量节理产状。 2)观察节理面张开程度和充填情况。 3)描述节理壁的粗糙程度。 4)观察节理充水情况。 5)确定节理成因。
节理持续性是指节理裂隙的延伸程度。 持续性越好对工程影响越大。 一般:<1m 及1-3m,差;3-10m, 中等;10-30m 及>30m,好及很好。

断层分类1

断层分类1
2)断层带内岩石显示出强烈的挤压破 碎现象,常形成角砾岩、碎粒岩、糜棱岩 等构造岩,以及揉皱和劈理化等现象。一 些角砾常呈透镜状(称为构造透镜体) 。
劈理化
2.逆断层的组合型式
叠瓦式逆断层
一组逆断层上陡下 缓,向下常汇合成一条 主干断层。
背冲式逆断层
两条或两组相向倾斜 的逆断层,自一个中心分 别向相反的方向逆冲。
第二节 断层分类
一、正断层
沿断层面相对地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 一些倾角十分平缓的大型正断层,如断层面上陡下缓、呈 凹面向上的弧形断层或犁式断层,常常是区域伸展和重力滑动 作用的产物。称为伸展断层(伸展构造)或重力滑动构造。
1.正断层的一般特点
1)断层面一般较陡,大多在450以上,以600-700最为常 见;但大型正断层的向地下深处常常变缓。
5)块断型断层 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相
互切割构成方格状或菱形断块,如我 国西北的一些大型菱形盆地(柴达 木、塔里木等)。
也有一些大型菱形盆地是正断 层、平移断层共同控制的(如右 图)。这样的大型菱形盆地称为拉分 盆地。
3.正断层发育的地质背景
主要发育在构造变动轻微地区,由区域性伸展作用所导 致。
❖ 剪切带内的新生面理一般呈S型(常用S或SS表示),也常见 平行剪切带界面的面理(常用C或SC表示),2种面理共同构 成S-C结构。 面理的发育程度和岩石的变形程度由两侧向中心逐渐增强;
❖ 剪切带中的矿物组分和粒度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复习题
❖ 正断层、逆断层的主要组合型式。 ❖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的一般特点? ❖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发育的主要地质背景。 ❖ 名词解释:韧性断层、构造窗、飞来峰、推覆构
如果是在一大片原地岩块上残留一小片外来岩块,称飞来 峰。

正断层,平移断层和断层组合形式认识

正断层,平移断层和断层组合形式认识

正断层,平移断层和断层组合形式认识
地质学上,断层是指地壳中的一种构造形式,具体来说,它是两个岩块之间的断面面对面滑动。

不同的断层类型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正断层、平移断层和断层组合形式。

正断层是指两侧岩块的夹角大于45度,即岩层相对面的倾向相对于断层面的倾角小于45度的断层。

在正断层中,岩渣自上而下衔接,下方的岩层向上推起,形成斜坡地形。

这种断层是矿藏勘探的主要靶区之一。

平移断层是指断层面与岩层倾角大于45度,同时断块的滑动方式为平行滑移,与断层面垂直。

在平移断层中,两侧岩块的夹角一般大于70度,岩层斜向交错,因此形成颇具变形性地质体,是地震造成的典型地形,常出现断层块体的大移位下降,导致地震破坏的情况。

断层组合形式是指两个或以上的断层在同一地区相交或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断层类型。

在断层组合中,岩层的变形非常复杂,不仅表现出多个方向的挤压力,还有多处被挤压力的地段。

断块的断层组合可能会影响设施的建设,例如地铁线路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这些建筑物的安全,需要根据断层组合情况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断层是构成地球地质的基本构造单元,是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释放地震能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断层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
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现象,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开发和生态环保工作。

正断层组合形式

正断层组合形式

正断层组合形式正断层是地壳中的一种地质构造,是地壳中岩石层次发生位移的断层。

正断层组合形式是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正断层的不同部分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系列地质构造。

正断层组合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征,对于地质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正断层组合形式的第一种是对称型正断层组合形式。

这种形式是指断层在空间中的排列呈对称状,断层的长度和位移量在左右两侧基本相等。

这种形式常见于构造活跃的地区,如地震带。

对称型正断层组合形式的存在表明地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生了较为均衡的变形,具有较高的构造稳定性。

第二种是不对称型正断层组合形式。

这种形式是指断层在空间中的排列呈不对称状,断层的长度和位移量在左右两侧不相等。

这种形式常见于复杂构造带,如山脉前陆带。

不对称型正断层组合形式的存在表明地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生了不均衡的变形,具有较低的构造稳定性。

第三种是倾斜型正断层组合形式。

这种形式是指断层在空间中的排列呈倾斜状,断层的长度和位移量在不同高程上有所变化。

这种形式常见于构造活动较强的地区,如断陷盆地。

倾斜型正断层组合形式的存在表明地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生了局部的倾斜变形,具有较高的构造活动性。

第四种是复合型正断层组合形式。

这种形式是指断层在空间中的排列呈复杂状,断层的长度和位移量在不同方向上有所变化。

这种形式常见于复杂构造带,如山地地区。

复合型正断层组合形式的存在表明地壳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变形,具有较高的构造复杂性。

正断层组合形式的研究对于地质学的发展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正断层组合形式的分析,可以了解地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构造运动的特点,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此外,正断层组合形式的研究还可以揭示地壳中的岩石层次发生位移的机制,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正断层组合形式是地壳中的一种重要地质构造,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通过对正断层组合形式的研究,可以了解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变形过程,为地质学的发展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支撑。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压性断层1.断裂面往往呈舒缓波状,沿走向方向尤其明显2.断裂面上常有较多的擦痕、阶步、磨光面.并出现动力变质的新生片状物(如云母、滑石、绿泥石)及被压扁或拉长的柱状矿物、片状矿物、砾石、鲕粒、石英、方解石晶片和晶块等,并沿断裂面及两侧作近于平行断裂面走向排列3.断层中的构造岩,以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为主,有时还可见到构造透镜体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挤压而破碎、牵引、冲断,从而产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型分之构造(包括断层和褶曲),小旋卷构造等5.断裂面常成群出现,彼此平行,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常构成迭瓦式6.逆断层(包括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属压性断层张性断层1,断裂面粗糙不平,形状不规则。

擦痕较少,很少出现大批擦痕,断层倾角一般较陡2,当张性断裂发生在砾岩中时,断裂面常绕砾石而过,无切割或压扁现象3,断裂面两侧岩层产状无明显变化4,构造岩以角砾岩为主,糜棱岩、断层泥较少见。

角砾岩大小悬殊,无显著定向排列5,张性断裂常成群分布,形成张性断裂带。

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在剖面上常组成地垒,阶梯等构造。

凡追踪“×”形断裂的张性断裂,均成锯齿状,称“之”字形断裂6,正断层属张性断裂扭性断层1.断裂面常较光滑、平整,有时呈镜面出现,常有大量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划痕阶步。

断层产状平稳,断层线平直2.断裂面上有时有新生的硅质、方解石、绿泥石等动力变质矿物,但不如压性结构面常见3.构造岩常被碾磨很细,有角砾岩与糜棱岩,并具有片理化的窄带。

构造岩常成斜列分布与扭性断裂带中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的扭动而常伴生一些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及小旋卷构造5.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两组平行,且呈“×”形(常将岩石切成菱形),有时成雁行式排列6.平移断层属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1.即具有压性特征,有具有扭性特征。

上述的压性、扭性断裂的特征均可借鉴2.断裂面上常可见到显示上盘斜冲的擦痕、阶步.两盘岩石可能发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牵引、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分支及旋卷构造.这些伴生构造的轴面、断裂面与主断裂面的交线和旋轴,既不与主断裂面走向线平行,也不与其倾向线平行,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是压扭性断裂的一个特点3.压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成雁行式、平形式排列4.平移逆断层、逆平移断层均属于压扭性断层节理的分类及特征张节理1.力学成因:由张应力产生,节理面与张应力方向垂直。

(最新整理)断层的组合类型1

(最新整理)断层的组合类型1

断层的组合类型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断层的组合类型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断层的组合类型1的全部内容。

断层的组合类型理论阐述(一)平面组合类型图6—23 常见的断层平面组合类型a—平行式断层;b—雁列式断层;c—帚状断层;d—环状断层;e-放射状断层;f-斜交式断层1. 平行式断层(图6-23a)平行式断层是由若干条走向大致相同正断层、逆断层,也可以是平移断层组合而成。

要求同一组合内的各条断层性质是相同的,正断层—正断层,逆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平移断层组合在一起。

断层常具有等规模型和等间距性,即同一组合内各断层的规模大致相当,相邻两条断层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2。

雁列式断层(图6-23b)雁列式断层由同性质的若干条断层在平面上呈雁列式排列而成,也是由等规模型和等间距性。

雁列式断层的存在与剪切构造应力均有关。

3。

帚状断层(图6—23c)帚状断层是由若干条弧形断层组合而成,它们向一端收敛,向另一端撒开。

在帚状断层的旁侧常存在高级别的主干断层,正是主干断层的活动导致了帚状断层的形成。

帚状断层可以出现在平面上,也可以出现在剖面上。

平面上的帚状断层常具有平移性质,主干断层不仅具有平移性质,而且具有张性或压性.若帚状断层凹侧盘相对凸侧盘向收敛方向移动,则帚状断层具有引张性质,常为张剪性断层;若凹侧盘相对凸侧盘向撒开方向移动,则帚状断层具有极压性质,通常为压剪性断层(图6—24)。

图6—24 帚状断层的旋向与力学性质a—主干断层;b—张剪性帚状断层;c—压剪性帚状断层4. 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图6—23d,e)环状断层由若干条弧形或半弧状断层围绕一个中心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典型组合类型
在地壳浅部构造层次里,发育着类型不同、样式各异的断裂构造,它们在空间组合成各种几何形态。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可能与岩石流变学和断裂形成时所处应力状态有关,有些则与断裂运动有关。

图2-4-11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划分的断层和组合性断层
Fig. 2-4-11 Classification of fault based on the relative movements of the two walls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d-逆-平移断层e-正-平移断层
1.各类断层基本组合形态
断层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主要取决于一对共轭断层是否以同等程度发育。

两组断层以同等程度发育时构成对称式,一组断层优先发育时构成非对称式。

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及其各自的构造样式也千差万别。

然而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单个断层面的产状形态差异和断层组合方式的不同而互为区分的(表2-4-1,图2-4-12)。

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的对称组合形态分别为地堑-地垒式、背冲式-对冲式和共轭走滑系。

在理想情况下,表现为地堑-地垒,背冲-对冲和两组共轭断裂各自大体上以等间距交替出现,这显然是由于两组共轭断层以同等程度发育所引起的。

但是,这样的理想情形并不常见。

正、逆和走滑断层的非对称式组合形态,平面状断层面组合分别为阶梯式、半地堑式及书斜式(正)、单冲式(逆)和平行式、羽状及雁行式(走滑);具曲面状断层面时分别为叠瓦式(正和逆)和正或负花状构造(走滑)。

一般情况下,在正、逆断层的非对称式组合里每种构造样式中的所有断层面倾向与同名断盘(意指或均为上盘或均为下盘)运移方向,或者共具相同优势方向(例如书斜式或叠瓦式的正断面倾向与上盘滑向共具相同优势方向),或者各具相反优势方向(例如单冲式或叠瓦式的逆断面倾向与上盘滑向各具相反优势方向)。

至于走滑断层的非对称式组合,其断层走向和滑移方向也具优势方向。

这显然都是由于一对共轭断层中只有一组断层优先发育所造成的。


2-4-12 对称式和非对称式断层组合综合剖面图-以正断层为例(据Twiss和Moores, 1992)Fig. 2-4-12 Synthetic cross-section of symmetrical and asymmetrical fault associations for normal faults (from Twiss and Moores, 1992)
对称式:1.地堑,2.地垒;非对称式:3.具书斜式的半地堑,4具叠瓦式的半地堑,5.主断层,6.同向断层,7.反向断层,8.拆离断层,9.铲式断层,10.共轭断层
2.双重构造
双重构造不仅常见于逆冲推覆构造中,也屡见于伸展断层系和走滑断层系中。

逆冲双重构造和伸展双重构造多发育在各自主断层的断坡附近,走滑双重构造往往发育在走滑断层末端、断层错开处、弯曲段或平直段上非连续破裂部位,这些足以说明,主断层的几何形态对双重构造的形成具有直接控制作用。

Dalstrom于1970年提出的逆冲双重构造和Wernicke于1981年描绘的拉张(伸展)双重构造都包含下述部分:顶板(逆/正)断层及底板(逆/正)断层;和夹于二者之间的一套次级叠瓦式(逆/正)断层及它们围限的断夹块(图2-4-13)。

顶板和底板断层由双重构造中次级叠瓦式断层分别向上和向下相互趋近并相连而成,二者在前峰和后缘汇合,构成一个封闭体系,从而有别于叠瓦扇(叠瓦扇缺少顶板断层)。

图2-4-13南昌-宜丰双重逆冲推覆系结构示意图(据朱志澄,1991)
Fig. 2-4-13 Structural pattern of a thrust duplex from Yifeng, Nanchang (from Zhu, 1991)
表2-4-1不同类型断层基本组合形态(据庄培仁、常志忠,1996)
Table 2-4-1 Principal fault associations (from Zhuang & Chang, 1996)
伸展双重构造在几何学和运动学都类似于逆冲双重构造。

在正断层具有断坡-断坪形态的情形下,随着断层作用进行,断层依次切入下盘或上盘。

当同一伸展幕期间,有时较晚的正断层可能截切较早的正断层,由此逐步形成伸展双重构造,图2-4-14为伸展双重构造扩展模式。

图2-4-14a表示铲式正断层及发育在其上盘中的滚动背斜和断坡向斜;图2-4-14b中
表示随着断层作用进行,正断层依次切入下盘,形成断坡及其围限的断夹块,在近地表处形成叠瓦扇,它与相邻的共轭断层组一起构成地堑,在深部则形成双重构造;图2-4-14c表示最终形成共轭叠瓦扇以调节上盘变形。

伸展双重构造底板断层是活动断层,而顶板断层则终止活动。

图2-4-14伸展双重构造扩展模式(据Twiss和Moores1992)
Fig. 2-4-14 Extensional duplex model (from Twiss and Moores, 1992)
a. 具断坡断坪结构的铲式正断层;
b. 断层渐进扩展形成叠瓦扇和双重构造;
c. 最终形成共轭叠瓦扇;1-5代表由早至晚形成的断夹块。

F.断坪;R.断坡;IF叠瓦扇;ED.伸展双重构造;CF.共轭叠瓦扇;RF.顶板断层;FF.底板断层;H.断夹块;CH.中央高地
图2-4-15理想的走滑双重构造和叠瓦扇的形成(平面图)(据Woodcock和Fischer,1986)Fig. 2-4-15 Ideal strike-slip duplex and the formation of duplex fans (from Woodcock and Fischer, 1986)
(a) 受阻弯转及断错和释放弯转及断错形成条件;(b) 伸展双重构造的形成;(c) 收缩双重构造的形成
走滑双重构造两侧通常为两个连续的位移较大的主走滑断层带,或者两个带之间,次级雁行断层围限着断夹块,这些断层的位移往往即具有走滑分量又具有正断层或逆断层分量。

每个断夹块的长度大约相当于围限双重构造的主断层间距的一半到两倍。

在理想情形下,走滑断层当沿其走向出现弯曲和错开时,沿其平直段上的纯走滑位移必
然引起弯曲和错开处的重叠或松开(图2-4-15 a)。

在受阻弯转处可能形成收缩双重构造(图2-4-15c),在释放弯转处可能形成伸展双重构造(图2-4-15b)。

当走滑断层末端出现弯曲时,可能形成收缩叠瓦扇和伸展叠瓦扇(图2-4-15b和c)。

按照位于扇侧翼的位移较大的主断层所取指向,可以分出前缘和后缘叠瓦扇。

(四)断层形成机制
断层形成机制包括断层破裂的发生和断层的形成、断层作用过程与应力状态、岩石力学性质,以及断层作用与断层形成环境的物理状态等问题。

从断层破裂的微观机制考虑,当岩石受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即差应力超过其强度极限时开始破裂。

破裂首先从微裂隙开始,微裂隙逐渐发展,相互联合和扩展,形成明显的破裂面,即断层两盘借以相对滑动的破裂面。

断裂开始出现时的微裂隙一般呈羽状散布排列。

微裂隙或者属于剪裂,或属张裂性质。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揭示出大多数微裂隙具张裂性。

当断裂面一旦形成而且差应力超过摩擦阻力时,两盘就开始相对滑动,形成断层。

随着应力释放或差应力趋向于零,一次断层作用即告终止。

Anderson等从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分析了断层的成因,他认为形成断层的三轴应力状态中的一个主应力轴趋于垂直水平面。

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形成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的三种应力状态(图2-4-17)。

Anderson模式基本上为地质学家所接受,作为分析解释地表或近地表脆性断裂的依据。

一般认为,断层面是一个剪裂面,σ1与两剪裂面的锐角等分线一致,σ3与两个剪裂面的钝角等分线一致。

σ1所在盘向锐角角顶方向滑动,就是说断层两盘垂直σ2方向滑动。

图2-4-16形成三类断层的三种应力状态及其表现型式(据Anderson补充)
Fig. 2-4-16 Stress states of faulting (Anderson, 1951)
a-正断层 b-逆冲断层 c-平移断层
形成正断层或重力断层的应力状态是:σ1直立,σ2和σ3水平,σ2与断层走向一致,上盘顺断层倾斜向下滑动,根据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和莫尔圆表明,引起正断层作用的有利条件是:最大主应力(σ1 )在铅直方向上逐渐增大,
或者是最小主应力(σ3)在水平方向上减小(图2-4-16)。

因此水平拉伸和垂直上隆是最适于发生正断层作用的应力状态。

形成低角度逆断层或逆掩断层(冲断层)的应力状态是:最大主应力轴(σ1 )和中间主应力轴(σ2)水平,最小主应力轴(σ3)直立。

(σ2)平行于断面走向。

根据逆掩断层的应力状态和莫尔圆表明,适于逆掩断层形成的可能情况是:σ1在水平方向逐渐增大,或者是最小应力(σ3)逐渐减小。

因此水平挤压有利于逆掩断层的发育。

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是:最大主应力轴(σ1 )和最小主应力轴(σ3)是水平的,中间主应力轴(σ2)是直立的,断层面走向垂直于σ2,滑动方向也垂直于σ2,两盘顺层走向滑动。

Anderson模式虽然经常作为地质学家分析断层作用的应力状态的基本依据,但该模型对自然界复杂的条件考虑不够。

为此,一些学者分别考虑了某些特定的边界条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断层带成因模式(如W.Haffner,1951模式等,参见有关论著与教科书,在此不做详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