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1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https://img.taocdn.com/s3/m/e7fc90de172ded630b1cb675.png)
夏人一定会趁着机会侵犯边境,我愿意遴选 将士设下防备。
古今异义词的解药——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成立
然后
指示
妻子
非常
特征
不过
果然
古 今 对分 照析
差 别
词汇:古今不同
01 单音退位,双音主政 02 旧词消失,新词诞生 03 与时俱进,换种说法 04 词义引申,扩大缩小或转移
•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 教学目标
• 1、认识汉语词汇的演变,并能据此解决古汉语阅读的相 关问题。
• 2、认识汉语语法的演变,并能以此指导古汉语的阅读 和翻译。
•
教学重点、难点
•
汉语词汇的演变和汉语语法的演变。
课堂导入
1、2018年最热世界杯,7月16日的决赛中,法国队大 败克罗地亚队,最终夺得本届世界杯的冠军。
翻转文言文翻译
古 我爬得越高,走得越远,逐渐没有力气不能再上。
通今 今言
古 说
登之弥高,行之弥远,稍力竭未克上。
我登上南山远望,觉得南康城很渺小。
登南山遥望,而小康。
女儿把他的事迹告诉了父亲,父亲认为他很有壮
志,想把女儿嫁给他。
女白父以其事,父壮之,欲妻之以女。
翻译画线的句子。 “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等笑话百出,你觉得问 题出在哪?
明确:古今言殊,汉语的演变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பைடு நூலகம்天
我 古 你相 今对
言 说
研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 两人一组,一人说古汉语词句,一 人说相应的现代汉语意思,从词到 句演示。体会古今汉语的区别。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 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ff9981807fd5360cbb1adb2f.png)
古教学目标1.认识汉语词汇的演变,并能据此解决古汉语阅读的相关问题。
2.认识汉语语法的演变,并能以此指导古汉语的阅读和翻译。
教学重点、难点汉语词汇的演变和汉语语法的演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翻译画线的句子。
“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等笑话百出,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很大的,不注意差别就要闹大笑话,为避免再次发生此类尴尬的事,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化经典,我们有必要学习并掌握古今汉语的差别。
活动活动一:我古你今,相对言说。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画出古今差别词句。
要求:一同学说古代汉语词句,另一个说出现代汉语意思。
先由词再到句子,然后再互换角色。
(学生活动)活动二:古今对照,分析差别。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明确感受到古今汉语的具体差异。
这段话中实际上只有几个字(词)古今汉语是没差别的,除了地名、人名外,它们是――生:八、我、能、国、不、客、从、来、坐、谈、问。
师:大多数的字(词)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
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刚刚查找到的一些结果,及书上的参考,说说古今汉语到底有哪些差别?(学生讨论)师:概括起来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意义改变了,如“形”“妻”等;一种是意义改变甚至某些意义都消失了,如“服”,它“穿衣”这个义项,今天已经消失。
师:大家再看看,“之”的几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哪几种在用?(学生讨论)概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还在使用,还有一些就是在固定搭配中使用。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句子有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概括:一些古代汉语的句式消失了,如“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等;有些古代汉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如“不若君之美”;还有一种,一些古代汉语句式只在现代汉语固定短语中保留使用,如“之所以”“为……所……”等。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二节古今言殊_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二节古今言殊_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7fdbf7e009581b6bd9eb53.png)
镇卫四境,为国爪牙
教学
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三个意识”的内容,侧重于整合,让学生通过阅读本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梳理整合,建立卡片。这样,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贮存,使其成为自己的财富,为提高现代汉语能力和学习古代文献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大胆怀疑,大胆提出假设,不仅要做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更要做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体现了选修课的开设可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5)阅读工具箱中“汉语词汇的演变”部分。(参考答案)
演变类型
举例
词义扩大
①晋师济河②诗三百
词义缩小
①太后之色少解②肉食者鄙
词义转移
①汪然出涕曰:②江南旱湿,大夫早夭
感情色彩改变
镇卫四境,为国爪牙
板书
设计
词义扩大
①晋师济河②诗三百
词义缩小
①太后之色少解②肉食者鄙
词义转移
①汪然出涕曰:②江南旱湿,大夫早夭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介词结构后置
求救于孙将军。
文言特殊句式,整合后可用“代号”来记忆,即“345——3种句式(判断、被动、省略)、4种词类变化(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5种语序变化(主谓倒装、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每一种句式背出一、两个例句,这样就不容易遗忘。
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https://img.taocdn.com/s3/m/df1ae1687fd5360cba1adbd0.png)
宜春一中语文学科《语言文字运用》《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第一课时导学案教师版审核:高一:语文学科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变情况。
2.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3.了解汉语的演变过程,激起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一、导入师:1978年高考语文试题有一道题是:翻译划线的句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结果这一年这一道题的翻译笑话百出:有的考生译成,“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有的考生译成“特务与小孩在做游戏”;有的考生译成“小孩特别爱看戏”等等,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那么你觉得到底问题出在哪?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设想学生回答: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很大的,不注意差别就要闹大笑话,为避免再次发生此类尴尬的事,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化经典,我们有必要学习并掌握古今汉语的差别。
笑话里的语言学,一石激浪,引起关注,加深印象。
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1.汉语语音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声调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入声声调,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形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2)韵母的变化:古代汉语的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带“p/t/k”塞音尾的韵母都消失了。
2.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答:(1)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
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窥镜”的“镜”,在现代汉语中则要用双音节词“镜子”来表示。
(2)词语的消长变化。
一是产生了一些新词语。
比如“上网、数字电视、基因、DVD”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高考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应用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高考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应用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79a671581b6bd97e19ea09.png)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那些主要的区别。
【古今汉语概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早在商代就有记录汉语的甲骨文字,周秦时代已有完整的典籍,此后两千多年,汉字文献浩如烟海。
汉语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古代汉语(先秦两汉至隋唐)、近代汉语(晚唐到清初)、现代汉语(清初以来)三个阶段(古、近统称为古)。
【课堂活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段,对古今汉语的词汇和句式的差异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古今汉语演变的线索。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自己信不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通过以上文本的分析,古今汉语演化方面有哪些规律?一、汉语词汇的演变1、词形的变化古汉语词汇多为单音节词,到现代汉语演化为双音节词。
例如:形(体形)貌(容貌)衣(衣服)镜(镜子)妻(妻子)自(自己)修(修长)。
这些词语在意思上没有发生变化,这些词语在古汉语中占多数,但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加以改变,要用双音节词来表述。
2、词义的变化古代汉语的某些词在现代使用时,用法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高中语言文字《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e9483c31126edb6f1a10ea.png)
高中语言文字《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教学博苑05-07 0535高中语言文字《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教学目的】: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导语: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请大家举出带“走”字的成语,理解“走”字的意思。
走马观花”、“不胫而走”中的“走”也都是跑的意思。
可见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语的昨日和今天是有些不同的。
一、(1)大家独立阅读引子“秀才买柴”,然后每桌一组讨论,画出秀才说的四句话,并在书上标出古今用法变化大的词。
讨论完后,把本组的讨论情况分别向前后桌的一组同学告诉本组的想法。
(荷、几何、损、价、焰、薪)(2)朗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找出古今用法变化的词及古今不同的句式。
(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词修形衣妻句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二、汉语词语的演变1 、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一个字一个词”。
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文言中的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多音词相对比,有以下几种情形。
(1) 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 ( 前缀 ) 或词尾 ( 后缀 ) ,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 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
(3) 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单音词与多音词没有相同的语素。
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29640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b.png)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2.让学生了解汉字和语音的关系以及汉字基本结构;3.让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异同;4.让学生了解汉语的地位及其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历史背景;2.掌握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异同;3.识别汉字基本结构,理解语音与汉字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引入模块(1) 为什么要学习汉字?A: 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习汉字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和历史,提高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
(2) 汉字的历史和演变A: 汉字起源于古代文明社会,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
在古代时期,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同一汉字可以有多个读音,与现代汉语不同。
到了现代,汉字逐渐与拼音结合,形成了现代汉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文化的发展与变革。
2.知识讲解(1) 汉字与语音的关系A. 语音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与其发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字母“a”发音为“ei”,汉字“爱”由“ai”组成。
在学习汉字时,掌握其发音是非常重要的。
B. 汉字有许多组成部分,其中声符和意符是最基本的两个部分。
声符代表汉字的发音,意符代表其意义。
例如:汉字“日”,由“曰”和“十”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曰”是声符,代表“rì”这个音;“十”是意符,代表“太阳”这个意义。
(2) 汉字结构A. 汉字分为上下、左右、中间三个部分。
其中,左右部分代表其发音,上下部分代表其意义。
例如:汉字“楼”,由“木”和“娄”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木”代表“lóu”的发音,“娄”代表“房子”这个意义。
B.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汉字“闲”原本是由“门”和“一”两个部分组成的,表示“门关着一个人或动物”。
新人教版选修《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2篇
![新人教版选修《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d7ed0e4b73f242336c5fd4.png)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闫亚非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不断深入、进步,一些新发现的元素及物质,都可以形声这种造字方法造出。
比如:镭、锶等等。
而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凉”“晾”“谅”和形声结构,是否在提示我们,在先前造字之初,这个“京”字,原本是读“liang”的呢!再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古代有个叫胡曾的人,写过一首《嘲妻家人语音不正》诗:“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却道是天‘因’。
”如果我们不了解古今汉语读音的变化,一定会觉得这个人真是鸡蛋里挑骨头。
很显然,当时这个时期,这个“十”肯定不读shi,这个“针”肯定也不读zhen,“阴”肯定不读yin。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1、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一个字一个词”。
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文言中的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多音词相对比,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课件6: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课件6: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https://img.taocdn.com/s3/m/982f19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0.png)
(2)古今句式有哪些变化? ①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也就是说同样的意思现在不 这么说了,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同样是判断句,现 代汉语要说成“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主谓语之间必须用 判断词“是”。 ②有些句式现代汉语有了一些改变。 ③还有一些文言句式仍旧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但用法上受到很大 的限制,如“为……所……”、“唯……是”等。
【答案】 C(A项中的“毙”是“倒下”的意思。现在是“毙命” 的意思,词义由一般到个别,缩小;B项中的“俭”是“约束自己, 不放纵”,现在是“节俭”的意思,词义由一般到个别,缩小;C 项中的“响”是“回响”的意思,现在指“各种声音”,词义由个 别到一般,扩大;D项中的“国”是“国都”的意思,现在仅指 “国家”,词义由一般到个别,缩小。)
9.下列对文言文中固定结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言文中的“何……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要……呢”。 B.文言文中的“见……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 C.文言文中的“如……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怎么样呢”。 D . 文 言 文 中 的 “ 以 …… 为 ……” 相 当 于 现 代 汉 语 中 的 “ 把 …… 当 作……”。 【答案】 C(“如……何”是“又把……怎么样”的意思。)
家奴说:“这是古书上的话,你理应知道一二。”那人说:“我 连叫不知情,尚且挨20板;若说知道,岂非要拿我赔命!”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汉语词汇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B.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现代汉语词汇的数量将 越来越多。 C.古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由于种种社会原因,都为现代汉语词汇所 代替,如:人风——民风。 D.古代汉语词汇相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 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设计1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d1b18107a300a6c30c229ff0.png)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设计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学习重点是古今汉语的词汇演变和语法演变。
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对于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帮助,对于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也有用处。
二、课堂活动指导2.1 课本课堂活动●古人云,今人说这个课堂活动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对古今汉语的词汇和句式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从中大致可以看出古今汉语演变的一些线索。
一、课堂活动步骤(1)古今词语比较。
这段文言文里出现的字在现代大部分仍在使用,可是其中大多数词语,虽然字形相同,意义和用法却都有所不同。
教师可以据此讲解古今词义演变的三种情况。
(2)古今句式比较。
注意讲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与坐谈”、“不若君之美”等古代句式在现代汉语中的变化,说明二者的差异。
(3)举例讨论。
请学生从学过的其他文言文片段中找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每个学生至少找出一处。
二、相关知识补充(1)古今词语。
把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就会发现古今词语有很大的差别。
就字形看,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昳[yì]、曰、孰、吾”,可是联系字的意义和用法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八、我、能、国、不、客、从、来、坐、谈、问”。
大多数的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
大致说来,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是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
其中有的构词的能力比较强,如:“形、貌、衣、镜、何、自、日、外”;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如:“丽(美丽、壮丽)、朝(朝霞、朝气、朝发夕至)、窥(窥探、窥测)、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
第二种是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教材中解释了“之”的用法,还可以补充其他例子。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二节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二节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https://img.taocdn.com/s3/m/e395eda0fe4733687f21aa7c.png)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几种方式。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文言阅读中的生词难词。
教学重点:词义推断的常见方法梳理教学难点:各种推断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时长: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汉王反,与杨荣等赞亲征。
事平,赉予甚厚。
时国用渐广,(胡)灐虑度支不足,蠲租诏下,辄沮格。
学生翻译:当时国家支出渐渐增多,胡灐担心度支不足,XX租金的诏书下达,就不开心。
这些翻译的问题的确是经常遇到的,在文言文复习中,理解实词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语境的变化和汉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总会使我们备受困扰,方寸大乱。
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无疑对我们阅读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我就来教大家一些有用的招数。
(板书标题)在介绍方法前,我们有必要理解一下,什么是实词?生读:实词是指词语中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实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以及量词。
所以,正确理解实词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能够在推断中把握实词含义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对我们做题影响很大。
那么,如何合理推断实词含义呢?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翻译划线词语的含义。
生译:1、一曲红绡不知数2、自缢于庭树3、夜缒而出,见秦伯4、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5、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
老师刚才列出的这些字都有什么特点?生:偏旁部首决定了词义的方向。
我们就得出了实词推断的第一个方向——字形分析法(板书)生读: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中的象形、指示、会意字多能直接反映出其本义;形声字占汉字总量的80%,它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根据我们平时的学习经验,哪些偏旁经常和什么意义有关?大家思考一下。
生思考作答。
汉字中就有不少以“月”字作偏旁的字,但是很少和月亮有关。
在古文中,小篆的“月”与“肉”写法及其相似,因此在岁月的发展中,最终合并成了一个偏旁“月肉旁”,与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关。
第二节《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资料
![第二节《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86ef2e9e314332386893d5.png)
第二节《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资料第一课第二节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一、教学概述
1.1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汉语词汇演变的主要表现和古今汉语语序、句式的差异,掌握梳理文言文词语、句式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学习自我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1.2学生分析
(1)学生初中、高中学习了几十篇文言文,其中一些篇目还要求背诵。
古今汉语在词汇和语法上的异同,学生已有大量的感性认识。
学生在高中必修课本第5册中已接触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梳理。
(2)学生掌握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程度有较大差异,能经常通过诵读复习课文或坚持做词语、句式卡片的学生不多,遗忘回生的情况较普遍。
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与反思,即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甚至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与指导。
1.3教学资源
教科书《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课第二节、第四课第一节的“工具箱”及教学指导用书相应的内容;必修课本第1-5册中的文言文;古汉语字典、古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1.4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及文言句式(“语音的演变”放入第二课第四节处理)。
二、教学过程
1。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bbd42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e.png)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语的起源、历史和演变过程,明白汉字和拼音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2.理解汉语的重要性,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和拼音,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3.能够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笔画和笔顺,并用笔画、部首、字形、用法等要素分析汉字;4.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历史和演变•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分类;•汉字与拼音的不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 汉字的构造、笔画和笔顺•汉字的构造和基本要素;•汉字的笔画和笔顺;•用笔画、部首、字形、用法等要素分析汉字。
3. 拼音及其使用•拼音的发音方法和拼写规则;•拼音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作用;•常用汉字的拼音及使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汉字的构造、笔画和笔顺的学习;拼音的发音方法和拼写规则。
•难点:用笔画、部首、字形、用法等要素分析汉字。
四、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分析、练习、互动、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活动一:认识汉字•通过观察图片、听音乐、认真观察汉字,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汉字的存在;•联系生活中的汉字,让学生用汉字写出简单的句子,加深对汉字的印象。
2. 活动二:汉字笔画与笔顺的学习•首先,讲解汉字的构造和基本要素;•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的笔画和笔顺,通过演示和分析实现;•最后,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评价。
3. 活动三:拼音的掌握•分小组让学生学习拼音的发音方法和拼写规则,并让他们相互听写拼音;•通过分组比赛和其他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活动四:汉字分析游戏•把学习汉字的笔画、部首、字形、用法等要素进行全面综合,进行汉字分析游戏;•督促学生的思考能力,加强字词记忆,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汉字的构造、笔画和笔顺以及拼音的使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对汉字和拼音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31a92cdaef5ef7bb0d3c87.png)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文与作者简介:本文为《语文常谈》一书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
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
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课文分析:第一部分: 语言也在变。
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书”例: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节告诉我们: 语言具有稳定性,它的变化短时期不能察觉。
但是语言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
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
它们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 “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收”、“放”、“大”、“小”“追”、“长”、“短”、“弱”等的词义,古今大体是一致的。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设计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eeabf155270722182ef7d7.png)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设计知识目标:正确认识词汇和语法的演变,并能以此解决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古今语言的发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翻译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汉语词汇的演变和汉语语法的演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翻译画线的句子。
“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等笑话百出,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是很大的,不注意差别就要闹大笑话,为避免再次发生此类尴尬的事,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化经典,我们有必要学习并掌握古今汉语的差别。
二、合作探究:词汇的演变1、小组合作:研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一人说古汉语词句,一人说相应的现代汉语意思。
(2分钟)2、合作探究:结合研读的体验,完成下列四组题的翻译及延伸内容。
古今对照,分析古今汉语的区别。
(自主学习8分钟,探究5分钟)第一组:修形貌窥衣镜妻区别一:词形变化——由单音节词演变为多音节词。
[翻译小窍门]“补”字诀,组词法,扩充单音节词。
[拓展]古汉语中双音节词的翻译。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4、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行者,其实百倍5、璧有瑕,请指示王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教你一招]“形”是一个双音节词,“义”为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节词,翻译时遵从“拆”字诀,拆成两个词来翻译。
第二组:1、谓其妻曰2、齐国之美丽者也3、君美甚4、徐公何能及君也。
区别二:替换变化——含义本身没有变化,载体发生了变化。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课件(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课件(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5f21d32cc58bd63186bd49.png)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19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①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①既出塞,出东道。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①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赏读: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
为有利。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4
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赏读:一句善良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 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 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17
3.下面句子和成语里的加点字,读音都比较特别,请标出它们的读音。 ①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②天姥连天向天横。( ) ) ③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
④是时,曹操遗权书曰。(
⑤彗星见于东方。( )
)
⑥羽扇纶巾。(
⑦万乘之国。(
)
)
⑧否极泰来。(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25
二、知识结构
语音的演变
声调的变化 韵母的变化 词语的词形变化
汉语的演变 词汇的演变
词语的消长变化
词语的替换变化
词语的引申变化
语序的变化 语法的演变
句式的变化
词类的变化
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1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1](https://img.taocdn.com/s3/m/adb96dd7a58da0116c1749a1.png)
7
文言文的异读 :
三、古音异读: 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用,就有固定性,从而保 留了古音。 如《石钟山记》“周景王之无射也”中的 “射”,不读“shè”,应读“yì”。因为“无射” 是周景王铸成的一种钟,称无射钟,它具有固定的 特殊内涵。再如《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燕赵古称 多感慨悲歌之士”中的“燕”,不读“yàn”,应 读“yān”,因为“燕”是古代的地名。
后起意义:
既指打瞌睡,更指躺 下睡觉
段玉裁注:“目垂 者,目睑[jiǎn]垂而下, 坐则尔。”
“读书欲睡,引锥自 刺其股,血流至踵。”
《史记〃〃苏秦列传》
古义:
专指坐着打 瞌睡
19
今 古
•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 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20
古 义:
后起意义:
黄 金
金属
锲[qiè ]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
21
上古义:
各种气味,
读xiù 后起意义: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易经〃系辞上》
其味甘,其臭香。
《礼记〃月令》
坏的气味,
读chò u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礼记〃大学》
22
后起意义: 古义:
颜 色
脸色、女色、种类
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史记〃滑稽列传》
23
古义:
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是地利
56
5、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如: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来重金征求(樊将 军的首级)。
5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例子导读
(一)故事:“秀才买柴”
1.同一个字词,文言文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也往往大不一样。
2.古今汉语在语序、句式、词类方面存在差异。
(二)古文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1.古代汉语词汇多为单音节词,到现代演化为双音节词。
2.古代汉语的某些词在现代使用时,用法上受到了很大限制。
3.古代汉语的某些词的某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三)古今句式
1.在阅读古代书籍的时候,文言文中的某些词和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相同,但它实际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
2.语法方面,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现代几乎不用了。
三、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不断深入、进步,一些新发现的元素及物质,都可以形声这种造字方法造出。
比如:镭、锶等等。
而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凉”“晾”“谅”和形声结构,是否在提示我们,在先前造字之初,这个“京”字,原本是读“liang”的呢!再如:
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又如: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ái”呢?
古代有个叫胡曾的人,写过一首《嘲妻家人语音不正》诗:“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却道是天‘因’。
”如果我们不了解古今汉语读音的变化,一定会觉得这个人真是鸡蛋里挑骨头。
很显然,当时这个时期,这个“十”肯定不读shi,这个“针”肯定也不读zhen,“阴”肯定不读yin。
四、汉语词汇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一个字一个词”。
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文言中的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多音词相对比,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
(3)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单音词与多音词没有相同的语素。
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
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的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单纯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叠音词,如:翩翩、霏霏;
②联绵词,如:参差、惆怅(双声关系).须臾、仓皇(叠韵关系)。
这些词虽然由两个字组成,词义却是由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联合式,如:婚姻、宾客;
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
③前缀后缀式,如:阿爷、率尔;
④偏义复词,如:存亡(《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偏指“亡”)。
耳目(《笑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中的“耳目”偏指“目”)。
偏义复词,要根据上下文。
注意它的“偏义”所在。
2.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1)社会生活方面:
社会是文明的摇篮,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作为文化的词汇以第一时间反映社会现实。
以此出现了许多具有典型形象的词汇:
(a)政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指导方针“和谐社会”、“小康生活”等;又有供全民贯彻的“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等。
(b)经济方面:如改革后的“经济特区”,指导性的“十五、十一五”计划,再有以旅游业为头的“红色旅游”、“无烟工业”等,还有经济的附属词汇如“白领、个税改革”等。
(c)文化方面: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为了适应市场而产生了词汇如“红色文化”、“素质教育”、“超级女生”等;也有外来的“拜金主义”等。
(2)网络用语方面:
网络与计算机是20世纪的象征,它代表着先进和高效,十几年时间便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所以当之无愧是新词产生最多的一个领域。
如“硬件、网吧、IT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无数的附属词汇,共约万个。
但也有一些如“PK、1314(一生一世)”等网络异化词现象。
(3)科学技术方面:
有人说21世纪是人才和科学的世纪,科学技术这一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是发生变化最多、周期最短的领域。
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的认识和交际要求,给新生事物命名非常必要,从而产生了许多新词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已成为大众议论的焦点。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4)国际用词方面:
汉语词汇不仅与中国本身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被众多的外国人士接受。
所以词汇与国际接轨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方向。
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
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同样的道理,旧事物的消亡也使许多旧词语“知趣”地退出了词汇舞台。
比如“买办”“土豪”“知青”“人民公社”等现在就没人用了。
3.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残废”——“残疾”
(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目”——“眼”,“口”——“嘴”
4.词语的引申变化
汉语从古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如“天、地、人、马、牛、羊、东、南、西、北、雨、雪、风、霜”等)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如“慈、厨”等)的意义,古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
这类词对阅读文言文不会造成困难。
另外有一小部分词语,文言文里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
如:社稷(国家)、崩(称天子死)、埙(古乐器)等。
这部分词,虽然我们比较生疏,但通过查工具书就可以明白,不会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以上两部分词语在文言词汇总量中占少数,而大多数词语的意义古今有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的“江”指长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的。
河”指黄河。
现在“江“河”泛指一般的河流。
(2)词义缩小。
“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
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3)词义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五、汉语语法的演变
1.语序的变化
古汉语句子中词语的顺序跟现代汉语比较,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夫战,勇气也。
C.荀卿,赵人。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B.“既来之,则安之”(“安”作“使……安”讲)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作“以……为美”讲)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活”讲)
E.“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像翅膀一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