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管理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

1、共同配送:共同配送(common delivery) 也称共享第三方物流服务,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

实车率:即企业所有出行运输工具载货行驶的总里程与行驶总里程的比值。该指标的目的是尽量的减少空驶现象,这要求企业能合理组织资源、合理选择配送客户、合理选择配送路线,要求企业具有战略决策的能力。

2、搬运活性指数:搬运某种状态下的物品所需要进行的集中、搬起、升起、运走4项作业中“已经不需要进行的作业数目。

!3、物流中心: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中心定义为:“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4、延迟策略:通常对产品的形状,外观及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但是要求信心传递非常快;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和物流延迟。

!(名)5 、定时配送: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配送,比如数天或数小时一次等,而且每次配送的品种及数量可以根据计划执行,也可以在配送之前已商定的方式联络方式通知配送的品种及数量.

定量配送:指按照规定的批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配送.

!(名)6、加工配送:指与流通加工相结合的配送,即在配送据点中设置流通加工环节,或是将物流加工中心与配送中心建在一起.

集疏配送:指只改变产品数量组成形态而不改变产品本身的物理,化学形态,与干线运输相配合的一种配送方式.

!7、定位储放:每一项储存的货物都有固定的储位,不同货物不能互用储位,每一项货物的储位容量不得小于其可能的最大库量;

随机储放:货物的储存位置是随机指定的,而且可经常改变。

简答:

1、配送与运输的差异:

(1)从线路上看:运输通常为干线运输,运输距离长;配送通常为支线运输(末端运输),运输距离较短,导致配送运输难度大;

(2)从商品品种上看:运输通常是少品种,大批量运输,配装配载难度小;配送通常是多品种,少批量运输,配装配载难度大;

(3)从运输工具上看:运输的完成可以根据需要寻用运输工具,物种运输工具均常见,以大型货车或铁路,水路运输居多;配送的完成因为其送货区域较小,客户需求量较少,通常以小型货车较为常见;

(4)从管理目的来看:运输以效率优先,在运输过程中考虑的是如何降低运输成本,选用最合适的路线,最合适的运输工具来完成运输任务;配送以服务优先,配送实施之前首先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服务要求采取不同的配送方式,其次再考虑降低成本的可能性;

(5)从附属功能上来看:运输通常有装卸,捆包作业,其作业环节比较单一;配送通

常有装卸,保管,包装,分拣,流通加工等作业,其作业环节的复杂程度根据商品特有很大差别,但通常比运输环节多,复杂,不确定性较大.

2、配送在物流领域中的意义:

(1)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

(2)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降低库存量

(3)简化手续,方便客户

(4)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

(5)完善了输及机整个物流系统

3、配送作业的总目标:

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条件下,将恰当的数量的恰当的产品,以恰当的成本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

4、配送的一般作业流程:(1)、订单处理作业;(2)、进货作业;(3)、储存作业;(4)、分拣作业;(5)、配货作业;(6)、配装作业;(7)、进货作业;

5、分拣作业合理化的原则:(1)、存放时应考虑易于出库和分拣;

(2)、提高保管率,充分利用存储空间;

(3)、减少分拣错误;(4)、作业力求平衡化,避免忙闲不均的现象;

(5)、事务处理和作业环节要协调配合;

(6)、分拣作业和安排要配送路线的顺序一致;

(7)、缩短配送车辆(如)等运输设备的滞留时间;

6、作业区合理布置的目的:

(1)有效的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

(2)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3)简化作业流程;

(4)缩短生产周期;

(5)力求投资最低;

(6)为职工创造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7,、配送中心的设计原则:

(1)、系统工程原则:做好物流量的分析和预测,即各个环节的协调,把握住最合理的流程:

(2)、价值工程原则:多个方案比较,以求最大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3)、科学化原则: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现代化的管理水平。(4)、发展原则:制定长远发展战略;

8、配送中心的功能定位:配送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其开展的配送业务活动并以相应的配送作业环节为基础来确定的。

(1)、储存型配送中心已储存功能为主,以尽可能降低其服务对象的库存为主要目标,具有较强的库存调节功能,因此在建设中应规划较大规模的仓储空间和设施;

(2)、流通型配送中心以快速转运为核心,大批进货,快速分装或组配,并及时地分发到各客户指定的地点,因此在建设中应以配置适应货物高速流转的设施为主;

(3)、加工型配送中心,以对商品进行如拆包,分解,整理,再包装等流通加工为主,因此在规划建设中应适应加工的需要,配备必要的加工设施,场地,引进相应的加工技术;

(4)、专业型配送中心应主要针对商品的特性,体现处理专项商品的技术与特色,

因此必须配置特定的商品处理设施,开发使用特定商品的物流技术;

(5)、综合型配送中心的技术和设施则必须具备适应处理多累商品的通用性;(6)、面向城市区域配送的配送中心,要求具有适应快速反应,具有相当灵活性的配送运输设施,特别是在形成公路、配送运输网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运输车辆和运输组织方面的管理,适应快捷配送的需要;

(7)、区域型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广,配送规模大,这些配送中心的通常以销售功能为主,通过配送服务促进销售,因此其设备和设施通常具有流通功能,特别是具有高效的信息网络传输系统,既适应商流,也适应物流的需要。

9、配送中心的规模的三层含义:

(1)配送中心的总规模,即配送中心的需求总量是多少平方米;

(2)配送中心数量的设计:即需要建立几个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是如何布局;

(3)每个配送中心的规模设计。

10、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与国家及省市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与国家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协调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4)、战略性原则;

11、影响配送中心选址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经营环境因素;(3)基础设施状况;(4)其他因素。

12、配送中心订单处理的意义(1)持续降低平均订单处理周期;(2)改善顾客关系,迅速提供必需的顾客服务;(3)降低运作成本;(4)及时输入发货单和会计账目,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降低不准确性。

13、运输原理:

(1)、规模经济:随着运输规模的增长,使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降低;(2)、距离经济: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14、影响运输管理的因素:(1)运输方式;(2)客户要求;(3)运输批量;(4)运输网络;(5)库存管理;(6)运输距离。

15、运输管理的目的:(1)降低运输成本;(2)提高客户满意度.

16、延迟策略: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形状,外观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但是要求信息传递非常快;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和物流延迟。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产品特征;(2)生产技术特征;(3)市场特征;

判断:

3、储存作业目标:基本作业目标:提高作业效率和提高空间利用率。

5、决定盘点时间:A类主要货品:每天或每周盘点一次;

B类货品:没2~3周盘点一次:

C类较不重要货品:每月盘点一次即可。

6、自动分拣系统的特点:(1)、分拣作业无人操作;

(2)、误差较小;(3)、连续作业;

7、城市配送中心:以城市范围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采用日配,也可时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