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悬架系统的设计
汽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2doc

轻型轿车悬架系统的设计【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轻型轿车悬架系统的设计。
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可靠,坚固,耐用,使用成本较低,油耗处于国内中低等水平,为当前主流技术水平。
所以,悬架的设计宜选用成熟技术,零部件,彻底的贯彻“三化”原则,较为合理的成本控制。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有着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等众多优点,在现代轻型汽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鉴于此,此次设计,该车的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悬架采用钢板弹簧式整体后悬架.这样设计可以使本车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舒适角度,都可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结果。
本毕业设计要求根据某较车总体方案要求,对其悬架进行设计计算。
为了阐述悬架的设计过程,说明书从设计计算对麦式悬架的设计过程进行了介绍。
说明书首先阐述了悬架中关键零部件如:螺旋弹簧、减振器等的设计、选型和计算;进而分析了悬架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悬架的物理模型。
【关键词】:麦弗逊式悬架;钢板弹簧整体悬架;设计计算;选型The design of Light passenger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Chen xiang(grade06,class01, Heat Energy and Dynamical Engineer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723000,Shaanxi ,Tutor:shi shao ning)AbstractTime of graduation practice problem is that the light saloon hangs to put up systematic design. As a result, Must satisfy several the following call for: Reliable , sturdy and durable, use cost comparatively low, the low grade is horizontal in oil being consumed being in in the homeland , the technology is horizontal for current main current. The design putting up therefore, hanging ought to select and use the mature technology , component and part , put "three into effect completely spending " principle , comparatively rational cost controls.Maifuxun style has had structure simple , compact independent dangerous rack , has occupied space waiting for a lot of merit for a short time , in modern light automobile to apply broadly. Because of this , this time, going forward designing that , that vehicle hangs to adopt the dyadic independent dangerous Maifuxun rack , rear overhang puts up adopt the dyadic overall of band spring rear overhang rack. Such designs that the angle still is from comfortable angle from economy being able to make this vehicle regardless of , can reach a comparatively ideal result.Graduation practice requires that comparatively, the vehicle overall plan demands , the design being in progress to whose dangerous rack secretly schemes against according to some. For the design setting forth the dangerous rack, process , specifications introduce that from designing that the process calculating the design to dyadic dangerous wheat rack has been in progress. Specifications has set forth dangerous rack middle key component and part first such as: Spiral spring , the design that the shock absorber waits for, choose a type and secretly scheme against; Have analysed the dangerous rack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hysics model moving a characteristic, and being that the basis has built the dangerous rack on this account then.Key words: McPherson suspension;The whole steel spring suspension; design and selection;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论 (6)1.悬架的功用 (6)2.悬架系统的组成 (7)3.悬架的类型及其特点 (8)3.1非独立悬架的类型及特点 (9)3.2独立悬架的类型及特点 (10)4悬架形式的选择 (13)4.1总评 (13)4.2前后悬架的确定 (14)第二章悬架的设计计算 (14)1.悬架设计要求 (15)2.前悬架的设计计算 (16)2.1弹簧形式的选择 (16)2.2材料的选择 (16)3.弹簧参数的计算 (17)3.1圆柱螺旋弹簧直径d的计算 (17)3.2求有效圈数 (17)3.3其它参数 (18)4.弹簧的校验 (19)5.后悬架的设计计算 (20)5.1弹性元件的选择 (20)5.1.1加工要求 (20)5.2.2材料的参数 (20)6.钢板弹簧参数的设计计算 (21)6.1挠度的确定 (21)6.2各片长度的确定 (22)6.3断面高度及片数的确定 (22)6.4厚度的确定 (23)6.5板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得弧高及其曲率半径 (23)7.钢板弹簧的强度校验 (24)第三章减振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功用 (25)1.减震器的作用 (26)2.减震器的结构 (27)3.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27)第四章横向稳定器的作用 (28)第五章麦佛逊式悬架导向机构 (30)1独立悬架导向机构 (38)2麦弗逊式悬架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 (40)结论 (42)参考文献 (42)致谢 (43)引言此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轻型轿车的悬架系统。
课程设计悬架系统

课程设计悬架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悬架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悬架系统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悬架系统的性能,进行简单的悬架系统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汽车工程领域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悬架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功能。
2.分析不同类型的悬架系统及其适用场景。
3.评价悬架系统的性能指标。
4.设计简单的悬架系统并进行优化。
5.展现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汽车工程领域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悬架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及性能评价。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介绍悬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分析各类悬架系统的结构特点和适用场景。
2.第二课时:讲解悬架系统的原理和功能,通过实例展示悬架系统在车辆行驶中的作用。
3.第三课时:讲解悬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如刚度、阻尼、稳定性等,分析不同悬架系统性能的优缺点。
4.第四课时:教授如何设计简单的悬架系统并进行优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悬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性能评价。
2.讨论法:学生探讨不同悬架系统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悬架系统在车辆行驶中的作用。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悬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悬架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悬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悬架设计说明书范文

前言本小组毕业设计的课题是普通的经济型轿车。
因而,其定位为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的第一辆家庭用车。
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可靠,坚固,耐用,使用成本较低,油耗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为当前主流技术水平。
所以,悬架的设计宜选用成熟技术,零部件,彻底的贯彻“三化”原则,较为合理的成本控制。
悬架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虽然并非汽车在行进必不可少的装备,但如果没有悬架,将极大的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悬架对整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性能的认识更多的靠更为直接的感观感受,而非他们不太懂得的专业术语。
因此,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提升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共识。
与此关系密切的悬架系统也被不断改进,主动半主动悬架等具有反馈的电控系统在高端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广泛。
无论定位高端市场,还是普通家庭的经济型轿车,没有哪个厂家敢忽视悬架系统及其在整车中的作用。
这一切,都是因为悬架系统对乘员的主观感受密切联系。
悬架系统的优劣,乘员在车上可以马上感受到。
“木桶理论”,很多人都知道,整车就好比是个“大木桶”,悬架是它的一片木板。
虽然,没有悬架的汽车还是可以跑动的,但是坐在上面是很不舒服的。
坐过农用车货厢的人,对此应该是颇有些体会的,即便是较好的路况,在上面也是颠来颠去的。
因为它的悬架很简单,对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考虑的很少。
只有当悬架这块木板得到足够重视,才能使整车性能得以提升。
否则,只能是句空话。
这涉及到部件与整体的关系。
一句话:整体离不开部件,部件也成不了整体。
整体可以提供部件提供不了的功能,反过来部件又对整体有着重要影响。
正因为悬架在现代汽车上的重要重要作用,应该重视汽车悬架的设计。
只有认真,严谨的设计才能确保其与整车的完美匹配。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查阅大量相关书籍,图册,行业和国家标准。
这些是对我们这些将来要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工作的工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的必须经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20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1章绪论460k1.1悬架系统简介汽车悬架是车架(车身)与车桥(车轮)之间弹性连接的部件,主要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及减振器三个基本部分组成[1]。
原始的悬架是不能够进行控制调节的被动悬架,在多变环境或性能要求高且影响因素复杂的情况下,被动悬架难以满足期望的性能要求。
随着电液控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感器、微处理器及液、电控制元件制造技术的提高,出现了可控的智能悬架系统,即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按悬架系统结构形式分,可分为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和电控液压悬架系统两种。
1.1.1悬架的功能悬架是现代汽车的重要总成之一,一般由弹性元件、阻尼元件以及导向机构等组成。
悬架应具备的功能如下:支撑车身或车体;将车体与车轴弹性的连接起来,有效的抑制、衰减、隔离来自不平路面的冲击,以提供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传递车轮和车体间一切力与力矩,使轮胎尽量跟随着地面,尽量减弱外因引起的车身姿态变化,以提供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其中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
例如:应用软悬架,如降低弹簧刚度,可以减小车身的加速度,满足乘坐舒适性,但同时增加了车身重心变化的幅度,加大了车轮的动载,而影响操纵稳定性,而应用硬悬架可以限制汽车姿态变化,保证轮胎良好接地,满足操纵稳定性但同时也会破坏平顺性的要求。
悬架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等多种使用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悬架设计一直是汽车设计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1.1.2 悬架的分类按悬架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及主动悬架三种,如图1.1所示[2]。
1、被动悬架目前在汽车上普遍采用的悬架,仍多为被动悬架。
被动悬架概念是在1934年由Olley提出的。
它通常是指:结构上只包括弹簧和阻尼器(减振器)的系统。
传统的被动悬架虽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不消耗外部能源,但因为其参数固定,所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悬架参数固定,不能随路矿改变,只能针对某种特定工况,进行参数优化设计;而且悬架元件仅对局部的相对运动做出响应,故限制了悬架参数的取值范围。
悬架设计说明书(模版)

第一章绪论1-1 设计题目及要求一、设计题目及要求丹东黄海牌DD680K01客车空气弹簧后悬架设计1、将原客车钢板弹簧后悬架改为空气悬架;2、对原客车有系统的了解;3、掌握空气悬架的设计方法;4、掌握悬架结构强度的计算方法;5、了解悬架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二、课题内容及工作量1、收集并阅读有关空气悬架设计和研究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结构分析,写出综述报告;2、进行空气悬架结构方案验证、结构设计及有关参数设计和选择;3、进行设计中的有关强度及性能的计算分析;4、绘制总成及零部件图4A0;5、编制设计说明书一份,字数约2万字;6、翻译相关方面的资料,合计约为5000字。
三、简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车长/底盘长8540/8192mm车宽/底盘高2420/2306 mm车高/底盘高3200/1735 mm轴距4100 mm轮距(前/后)1900/1800 mm通过性参数接近角/离去角(整车/底盘)11/10(13/10)后悬/前悬(整车/底盘)1790/2650(1550/2542)mm最小离地间隙≥228mm最小转弯直径≤24 mm质量参数最大总质量(整车/底盘)10300kg最大总质量条件下轴载质量前轴3300kg后桥7000kg变速器型号韶关SG135型速比Ⅰ:6.602; Ⅱ:3.473; Ⅲ:2.130;Ⅳ:1.297; Ⅴ:1.000; R:6.0705后桥主减速器形式双曲面齿轮,单级减速桥壳形式冲压焊接,整体式半轴形式全浮式主减速比 4.33:1悬架空气弹簧配横向稳定杆加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车架形式前后端为槽形梁,中段为桁架式轮胎规格8.25R(K级)轮辋规格7.0-20气压前轮胎5.6Mpa后轮胎6.7Mpa动力性能最高车速≥105km/h直接挡最低稳定车速≤25km/h最大爬坡度≤20%加速性能直接挡从25km/h加速到90km/h用时≤80s原地起步换挡加速到100km/h的时间≤70s经济性能多工况100km体积油耗≤18L环保性能排放CO ≤4.5 g/(kWh) HC ≤1.1 g/(kWh)NO ≤8.0 g/(kWh) PT ≤0.36 g/(kWh)噪声加速行驶车外噪声≤82Db(A)50km/h匀速行驶车内噪声≤78 Db(A)驾驶员耳旁噪声≤80 Db(A)空气弹簧的发展、现状及其概述一、汽车空气悬架发展历史在汽车上采用空气弹簧悬架在我国还是一件比较新的事物,但却不是一种新概念。
汽车设计前悬架设计

[1] 王望予.汽车设计(第4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王霄峰.汽车底盘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谢竹生,张新,王明松,李岳林.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4] 刘 涛.汽车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5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任务起止日期:2013年12月30日~2014年01月10日
学生姓名学号201069030101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审查
一、课程设计任务
课题内容
为给定基本设计参数的汽车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匹配合适功率的发动机,轴荷分配和轴数,确定主要尺寸参数;详细计算前悬架的设计参数,绘出前悬架的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给定参数如下:
1.2.2进行汽车轴荷分配
根据汽车的驱动形式、发动机位置、汽车结构特点、车头形式及总质量等,
并参考同类车型和参考文献[1]中表1-6各类汽车的轴荷分配,选取轴荷分配如表1-2:
表1-2CSU1070A货车轴荷分配
车型
满载
空载
前轴
后轴
前轴
后轴
4×2后轮双胎,平头式
2565.5
5131
1665
1665
1.3 发动机功率、转速、扭矩及发动机型号的确定
2.2.2悬架的动挠度...................................................................................................................8
2.2.3悬架的弹性特性................................................................................................................9
汽车设计讲稿-第六章悬架设计

汽车设计讲稿-第六章悬架设计第六章悬架设计§6-1 概述:一、功用:传力、缓冲、减振:保证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二、组成:弹性元件:传递垂直力,评价指标为单位质量储能等导向装置:车轮运动导向,并传递垂直力以外的力和力矩减振器:减振缓冲块:减轻车轴对车架的撞击,防止弹性元件变形过大横向稳定器:减少转弯时车身侧倾太大和横向角振动三、设计要求:1)良好的行驶平顺性:簧上质量 + 弹性元件的固有频率低;前、后悬架固有频率匹配:乘:前悬架固有频率要低于后悬架尽量避免悬架撞击车架;簧上质量变化时,车身高度变化小。
2)减振性好:衰减振动、抑制共振、减小振幅。
3)操纵稳定性好:车轮跳动时,主销定位参数变化不大;前轮不摆振;稍有不足转向(δ1>δ2)4)制动不点头,加速不后仰,转弯时侧倾角合适5)隔声好6)空间尺寸小。
7)传力可靠、质量小、强度和寿命足够。
§6-2 悬架结构形式分析:一、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二、独立悬架结构形式分析:1、评价指标:1)侧倾中心高度:A、侧倾中心:车身在通过左、右车轮中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内发生侧倾时,相对于地面的瞬时转动中心,叫侧倾中心。
B、侧倾中心高度:侧倾中心到地面的距离。
C、侧倾中心位置影响:位置高:侧倾中心到质心的距离缩短,侧向力臂和侧倾力矩↓,车身侧倾角↓;过高:车身倾斜时轮距变化大,加速轮胎车轮外倾角α磨损。
2)车轮定位参数:车轮外倾角α,主销内倾角β,主销后倾角γ,车轮前束等会发生变化。
主销后倾角γ变化大→转向轮摆振车轮外倾角α化大→直线行驶稳定性;轮距变化,轮胎磨损3)悬架侧倾角刚度A、车厢侧倾角:车厢绕侧倾轴线转动的角度B、影响:车厢侧倾角与侧倾力矩和悬架总的侧倾角刚度有关,影响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4)横向刚度:影响操纵稳定性转向轴上悬架横向刚度小,转向轮易摆振,5)空间尺寸:占用横向尺寸→影响发动机布置和拆装;占用高度尺寸→影响行李箱大小和油箱布置。
乘用车悬架设计课程设计

乘用车悬架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乘用车悬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悬架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2. 学习乘用车悬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了解各部件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乘用车悬架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影响悬架性能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不同类型乘用车悬架的优缺点,并进行合理选择。
2. 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对乘用车悬架进行简单设计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悬架设计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和新技术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汽车悬架设计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乘用车悬架设计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设计和计算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用车悬架基本原理:介绍悬架系统的功能、分类及工作原理,包括独立悬架和半独立悬架的特点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悬架系统概述2. 悬架系统主要部件:学习弹簧、减振器、稳定杆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作用,分析各部件对悬架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悬架系统主要部件3. 悬架设计要求及性能影响因素:探讨乘用车悬架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影响悬架性能的主要因素,如刚度、阻尼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悬架设计要求及性能影响因素4. 悬架设计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学习乘用车悬架的设计过程,掌握简单设计和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 悬架设计实例分析5. 悬架设计软件应用:介绍常见悬架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现代化设计工具在悬架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六章 悬架设计软件应用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现代化设计工具进行悬架设计。
课程设计汽车前悬架设计说明书

金陵科技学院课程设计题目名称轿车前悬架设计课程名称汽车设计学生姓名学长学号系、专业车辆工程指导教师2014年11月11日目录摘要 (3)1绪论 (3)1.1悬架的重要性 (3)1.2悬架的作用与功能 (3)1.3悬架的设计要求 (4)2 已知参数 (4)3 悬架的结构分析及选型 (5)3.1悬架的分类 (6)3.1.2非独立悬架优缺点分析 (6)3.1.3比较选型 (6)3.2独立悬架的分类及选型 (6)3.2.1双横臂式悬架结构及特性 (7)3.2.2单横臂式悬架结构及特性 (7)3.2.3单纵横臂式悬架结构及特性 (8)3.2.4单斜横臂式悬架结构及特性 (8)3.2.5麦弗逊式悬架结构及特性分析 (8)3.2.6扭转梁随动臂式悬架结构及特性分析 (9)3.2.7比较选型 (9)4辅助元件的选择 (9)5悬架的挠度的计算 (10)5.1悬架静挠度fc的计算 (10)5.2悬架动挠度的计算 (11)5.3悬架弹性特性 (11)6弹性元件的计算 (12)6.1弹簧参数的选择 (12)6.1.1空载计算刚度 (12)6.1.2满载计算刚度 (13)6.1.3按满载计算弹簧钢丝直径d (13)6.2弹簧校核 (13)6.2.1弹簧刚度校核 (13)6.2.2表面剪切应力校核 (13)6.2.3小结 (14)7导向机构设计 (14)7.1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4)7.2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14)7.2.1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15)7.2.2横臂轴线布置方案选择 (15)7.2.3横摆臂主要参数 (16)8减振器的结构类型与主要参数的选择 (16)8.1减振器的分类 (16)8.2双筒式液力减振器工作原理 (17)8.3减振器计算 (18)8.3.1相对阻尼系数ψ (18)8.3.2减振器阻尼系数δ的确定 (19)的确定 (19)8.3.3减振器最大卸荷力F8.3.4减振器工作缸直径D的确定 (20)9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21)9.1横向稳定杆的作用 (21)9.2横向稳定杆参数的选择 (22)10悬架的结构元件 (22)10.1控制臂与推动杆 (22)10.2接头 (23)11结论 (24)参考文献 (25)设计任务书轿车前悬架设计1.整车性能参数驱动形式 4*2前轮轴距:2471mm前轮轮距:1429mm后轮轮距:1422mm整车整备质量:1060kg空载时前轴分配负荷60%最高车速 180km/h最大爬坡度 35%制动距离(初速30km/h) 5.6最小转向直径 11m最大功率/转速:74/5800kw/rpm最大转矩/转速:150/4000N*m/rpm轮胎型号:185/60R14T手动5档2.具体设计任务1)查阅汽车悬架的相关材料,确定捷达轿车前悬架的结构尺寸参数。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悬架系统的设计

满载时前轴载荷:
满载时后轴载荷:
非簧载质量(指前悬架):
非簧载质量(指后悬架):
钢板弹簧长度:
骑马螺栓中心距:
满载时偏频:
叶片端部形状:压延。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共页第页
课程管理系统说明书悬架系统空气悬架系统减震可调悬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主动悬架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说明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交通工程学院
目录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汽车钢板弹簧设计
己知参数:
总重:
自重:
空车时前轴载荷:
轿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行驶平顺性反映了人们的乘坐舒适性,而舒适性则与悬架密切相关。
因此,悬架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本次设计主要研究的是比亚迪F3轿车的前、后悬架系统的硬件选择设计,计算出悬架的刚度、静挠度和动挠度及选择出弹簧的各部分尺寸,并且通过阻尼系数和最大卸荷力确定了减振器的主要尺寸,最后进行了横向稳定杆的设计以及汽车平顺性能的分析。
本设计在轿车前后悬架的选型中均采用独立悬架。
其中前悬架采用当前家庭轿车前悬流行的麦弗逊悬架。
前、后悬架的减振器均采用双向作用式筒式减,后悬则采用半拖曳臂式独立悬架振器。
这种结构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
采用CAXA软件分别绘制前后悬架的装配图和部分主要零件图。
关键词:悬架;平顺性;弹性元件;阻尼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of motor vehicles on ride comfort, handling and stability as well as comfort and safety of th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Vehicle Ride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spension.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main design of the study is BYD F3 car front and rear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choice of hardware design, calculate the suspension stiffness, static and dynamic deflection deflection. By damp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largest absorber identified the main dimensions. Finally, the design of the horizontal stabilizer. The design of the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are used in the selection of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uspension of them adopted before the current family sedan before hanging popular McPherson suspension, was suspended after a drag arm susp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have adopted a two-way role-Shock Absorber. The design of this structure, effectively raising theof comfort and driving stability. By CAXA software were draw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assembly and parts plans.Key words: suspension; ride comfort; elastic element;buffe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1章绪论 (1)1.1悬架系统概述 (1)1.2悬架的构成和类型 (3)1.2.1构成 (3)1.2.2类型 (3)1.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第2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5)2.1悬架的结构形式 (5)2.2非独立悬架 (5)2.3独立悬架 (6)2.4 前后悬架方案的选择 (7)2.5主要元件 (8)2.5.1弹性元件 (8)2.5.2减振器 (9)2.6辅助元件 (9)2.6.1横向稳定器 (9)2.6.2缓冲块 (10)第3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11)3.1悬架性能参数的选择 (11)3.2悬架的自振频率 (11)3.3侧倾角刚度 (12)3.4悬架的动、静挠度选择 (12)第4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14)4.1前悬架弹簧 (14)4.2后悬架弹簧 (15)第5章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7)5.1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7)5.2麦弗逊独立悬架示意图 (17)5.3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18)5.4横臂轴线布置方式 (20)5.5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20)5.5.1 侧倾中心 (20)第6章减振器设计 (22)6.1减振器的概述 (22)6.2减振器的分类 (22)6.3减振器参数选取 (23)6.4减振器阻尼系数 (23)6.5最大卸荷力 (24)6.6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 (24)6.6.1筒式减振器工作直径 (24)6.6.2油筒直径 (25)第7章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26)第8章平顺性分析 (27)8.1平顺性概念 (27)8.2汽车的等效振动分析 (27)8.3车身加速度的幅频特性 (28)8.4相对动载的幅频特性 (29)8.5悬架动挠度的幅频特性 (31)8.5影响平顺性的因数 (32)8.5.1结构参数对平顺性的影响 (32)8.5.2使用因素对平顺性的影响 (33)第9章总结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6)附录Ⅰ (37)Suspension Principle Of Work (37)附录Ⅱ (48)第1章绪论1.1悬架系统概述自十九世纪末期出现第一辆汽车以来,汽车工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
乘用车前悬架课程设计

乘用车前悬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乘用车前悬架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掌握悬架系统的类型与工作原理;2. 学生能描述乘用车前悬架对车辆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影响;3. 学生能掌握乘用车前悬架主要零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乘用车前悬架系统的故障原因,并提出合理的维修与保养建议;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车观察,对乘用车前悬架系统进行简单的辨识和描述;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乘用车前悬架模型,展示对悬架工作原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汽车科技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良好习惯;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乘用车前悬架系统在行驶安全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侧重于乘用车前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介绍,结合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对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感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乘用车前悬架系统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乘用车前悬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包括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的特点与应用。
2. 乘用车前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解析麦弗逊式、双叉臂式等常见悬架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乘用车前悬架系统主要零部件:介绍弹簧、减振器、稳定杆等主要零部件的作用、性能参数及相互关系。
4. 前悬架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分析前悬架对车辆行驶稳定性、舒适性、操控性等方面的影响。
5. 乘用车前悬架系统的检测与故障诊断:学习使用专业工具对前悬架系统进行检测,掌握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
6. 乘用车前悬架系统的维修与保养:了解前悬架系统的维修工艺,学习正确的保养方法,提高悬架使用寿命。
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悬架系统设计公司:鸿马华祥悬架设计有限公司班级: 1宿舍:学生:负责人:指导老师:目录第1部分绪论 (3)1.1 悬架系统的功能 (3)1.2悬架的工作原理 (3)1.3 悬架系统的分类 (5)1.4 设计任务 (11)第2部分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11)2.1 悬架的静挠度fc的确定 (11)2.2 悬架的动挠度fd的选择 (13)2.3 悬架的弹性特性 (13)2.4 后悬架主副弹簧刚度的分配 (14)2.5 悬架侧倾角刚度及在前、后轴的分配 (15)2.6悬架的空间几何参数 (16)第3部分弹性元件的设计 (17)3.1 弹性元件简介 (17)3.2 螺旋弹簧的设计 (18)3.2.1 螺旋弹簧的刚度 (18)3.2.2 计算弹簧钢丝直径d (19)3.2.3 弹簧校核 (19)3.3 小结 (20)第4部分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20)4.1 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23)4.2 横臂轴线布置方式的选择 (24)4.3 横摆臂主要参数 (25)第5部分减振器的设计 (26)5.1减震器简介 (26)5.2 双筒式液力减振器 (27)5.3 单筒充气式液力减振器 (30)5.4 减震器参数的设计 (32)第6部分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36)6.1 横向稳定杆的作用 (36)6 .2 横向稳定杆参数的选择 (36)第7部分悬架的CATIA 3D建模图 (37)7.1前悬架系统——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37)7.2 后悬架系统——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38)第8部分参考文献 (39)第9部分会议记录 (40)9.1 会议记录1 (40)9.2 会议记录2 (41)9.3 会议记录3 (41)第10部分任务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乘用车悬架设计课程设计

乘用车悬架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用车悬架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悬架系统的设计参数和性能指标。
2. 使学生掌握乘用车悬架的设计方法,包括悬架子系统设计、弹簧和减震器选型等。
3. 帮助学生了解乘用车悬架设计中的力学原理,如受力分析、振动与冲击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乘用车悬架结构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仿真软件对乘用车悬架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乘用车悬架设计对汽车性能、安全和舒适性的影响,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或专科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乘用车悬架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汽车工程设计和管理奠定基础。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乘用车悬架系统概述:介绍悬架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其在汽车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悬架系统概述2. 乘用车悬架设计原理:讲解悬架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原理、设计参数和性能指标。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悬架设计原理3. 悬架子系统设计:分析悬架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弹簧、减震器等部件的选型与匹配。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悬架子系统设计4. 乘用车悬架结构设计:运用CAD软件进行悬架结构设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悬架结构设计5. 悬架性能仿真与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出的悬架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悬架性能仿真与分析6.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典型乘用车悬架设计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悬架设计说明书

本文从汽车振动学介入,建立二自由度汽车振动模型,在以安全性为主,兼顾舒适性的基础上导出悬架系统最佳阻尼系数(阻尼比)的计算式。
结合前人的经验,合理选择悬架簧上、下质量,刚度比等参数,计算悬架系统的刚度、阻尼、挠度等整体性参数。
以此为基础,分别设计减震器、螺旋弹簧以及导向结构,并基于CATIA建立三维模型。
由振动模型可以得到汽车对路面不平度的响应,车身部分的响应关联舒适性,而车轮的响应直接体现安全性,二者不可得兼,彼此的平衡问题就是阻尼比的选取问题。
解决此问题后,由经验选择几个参数作为原始数据,计算得到悬架的整体性能参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减震器的选型、安装布置及计算,接着确定悬架螺旋弹簧的参数尺寸。
值得注意是悬架的阻尼、刚度和减震器的阻尼、弹簧刚度存在某种换算关系,取决于各自的安装情况。
难点在于导向机构的空间位置复杂,相关因素众多,本文在此做到尽可能详细。
关键词:双横臂独立悬架,阻尼匹配,减震器,螺旋弹簧,导向机构This paper from the automobile vibration interven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wo degree of freedom vehicle vibration model, in order to safety, balance the basic comfort on the optimal damping coefficient derived suspension system (damping) formula. Combined with previous experienc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suspension spring, mass, stiffness ratio; stiffness, damping, deflection whole parameter calculation of suspension system. On this basis, designed shock absorber, helical spring and guide structure.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based on CATIAGet the response of automobile unevenness of pavement by the vibration model, the 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body part comfort, while the wheels directly reflect the response of the security, the two can not have both, balance each other's damping ratio selection problem.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experience of several parameters as the original data, calculate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suspension, selection, and use it as the basis for shock absorber mounting arrang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and then determine the size of suspension coil spring.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the suspension damping, stiffness and shock absorber damping, spring stiffness has a conversion relation, depending on the installation of their. The difficulty lies in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steering mechanism is complex, many relevant factors, this paper do as much detail as possible.Keywords: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damping matching, shock absorber, helical spring, the guide mechanism of suspension悬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总成之一。
悬架系统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项目教学设计汽车悬架设计专业:车辆工程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1 悬架概述及悬架方案选定1.1 悬架的要求悬架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且缓和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震动,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保证车轮在路面不平和载荷变化时有理想的运动特征;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使汽车获得高速行驶能力。
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减震器、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等组成。
导向装置由导向杆系组成,用来决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运动特性,并传递出弹性元件传递的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和力矩。
当用纵置钢板弹簧弹性元件时,它兼起到导向装置的作用。
缓冲块用来减轻车轴对车架(或车身)的直接冲撞,防止弹性元件产生过大的变形。
装有横向稳定器的汽车,能减少转弯行驶时车身的侧倾角和横向角所引起的震动[2]。
在对此电动车的设计中,对其悬架提出的设计要求有:(1)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3];(2)具有合适的衰减振动能力;(3)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4)汽车制动或加速时要保证车身稳定,减少车身纵倾;转弯时车身侧倾角要合适;(5)有良好的隔声能力;(6)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尺寸要小;(7)可靠地传递车身与车轮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
1.2 方案确定要正确的选择悬架方案和参数,在车轮上下跳动时,使主销的定位角变化不大、车轮运动与导向机构运动压迫协调,避免前轮摆振;汽车转向时应使之稍有不足转向特性。
此电动车悬架部分结构形式选定为:(1)前悬采用麦弗逊式(滑柱连杆式)独立悬架(2)后悬采用对称式钢板弹簧(无副簧)2 悬架结构形式分析2.1 悬架的分析悬架可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类。
非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是左右车轮用一跟整体轴连接,再经过悬架与车身(或车身)连接,如图3.1(a)所示;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是左右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如图3.1(b)所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