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新型的教学结构创造了条件,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的信息素养为基础,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方向,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建构新型的教学结构这个主要的目标来展开,而不是单纯着眼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课程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其具体模式。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原则;方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问题是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是开展中小学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新型的教学结构创造了条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环境。下面就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做初步探讨。

一、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性工作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一目标定位不仅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1、开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所以,必须首先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一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中小学阶段,就是开好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初步掌握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这是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来自学生方面的保障。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必要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常识,掌握硬件操作方法、文字及图形处理、网络基础及其应用会

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会利用远程教育网搜集资料,进行学习。

2、各科教师要结合平时的教学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和实践,应用和实践的过程也是深化学习、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单纯依靠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不够的,必须和各学科教学和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课程学习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做到学中用,用中学,从而加快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例如要求学生们在阅读课外书《老人与海》时,教师可通过留预习作业,布置学生上收集有关海明威的信息,了解他所处年代的历史背景及有关他的人和事。由于学生在课前获得了相关的信息,课上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新知,而是主动参与,彼此互通信息,成功的喜悦便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教会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知道怎样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以培养他们的信息加工能力。比如学习中学数学第五册关于《圆》一课,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获取了大量关于圆的信息,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加工、归类,哪些信息是讲圆的特点,哪些是规律等等,然后下载,存储起来,这样长此下去,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去加工每次所获得的信息,从而不断提高信息加工能力。教师中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懂得,无论在哪儿获得的信息他人的,在获得这些信息的同时,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要保护学生信息创新的火花。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以培养他们的信息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例如,教会学生进入本校或其他学校的校园网站,通过校园论坛与其他学生勾通、交流,促进,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传送上去,请老师或专家点评,以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和合作。

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或者与实际生活问题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拓宽培养信息技术能力的路子。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课程整合思想

整合(integration)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教学系统的整合,有两层含义:广义上的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上的整合,是指以学科科

目为中心的整合,即针对学校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整合理论。我所讨论的整合是指狭义上的整合,这种整合思想把各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从而避免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学科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正是基于上述理论基础,将学科的学习任务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相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它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学相整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学习的工具

随着学习资源的迅速膨胀,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已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特征。以整合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在各学科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环境要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4、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导学点教、分步达标”教学模式

要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其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起到一个“导学点教,分步达标”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