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提高对天气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辨析、天气的两大要素、天气符号的识别以及天气变化的原因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天气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他们对天气的认识多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了解天气的两大要素,学会识别天气符号,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辨析,天气的两大要素,天气符号的识别,天气变化的原因。
2.教学难点:天气符号的识别,天气变化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天气符号卡片等,直观展示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掌握天气的两大要素。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天气符号的识别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课堂讲解:讲解天气符号的识别方法和天气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天气知识。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3.1多变的天气》是一节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课程。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的测量指标、天气的变化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认识天气的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但对于天气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现象,培养他们对天气的感知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的定义,掌握天气的测量指标,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对天气的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的定义,天气的测量指标,天气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天气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天气的定义: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现象,讨论天气的定义,得出天气的定义。
3.学习天气的测量指标:介绍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测量指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指标。
4.探究天气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总结天气的变化规律。
5.应用与拓展: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的天气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天气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紧扣课标——说教材本节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该节内容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从前两章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的宏观概念的理解进入到现实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感悟,因此我认为这节课是本章节的一个知识重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也为今后学习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知识打下基础。
基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重点:因为天气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等密切相关,而课标要求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我将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段分析——说学情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比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理性认识。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同时抓住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三、因材施教——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电脑把文字、声音等一体化的直观演示法;和气氛高涨的讨论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观看阅读获取知识。
自己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叙述各种天气状况,提升表达能力。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课件
风的现象
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形成的压力差和温度差, 导致气体流动形成风。
气温现象
水汽在大气中的凝结或升华过程受到温度和湿 度的影响。
天气现象的影响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天气现象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交通 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暴雨、暴 风雪等极端天气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 不便和危险。
对环境的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
02
多变的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的分类
01
降水现象
如雨、雪、冰雹等
,由大气中的水汽
02
凝结而成。
风的现象
如风、风切变等, 由大气中的气体流
动形成。
04
气压现象
如气团、锋面等,
03
由大气中的气压变
化形成。
气温现象
如雾、露、霜等, 由大气中的水汽凝
结或升华形成。
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降水现象
水汽在大气中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在一定的气 象条件下形成降水。
气象观测分为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两 种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观测 已成为主流方式,能够提供更加准确 和实时的气象数据。
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天气预报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和建模,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如数值预报、统计预报等,需要 根据不同的天气系统和预报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引言 • 多变的天气现象 •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 应对多变天气的策略 • 实践环节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引入
天气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天气的多变性和对人类生活 的影响。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3篇
多变的天⽓说课稿3篇多变的天⽓说课稿3篇 作为⼀位不辞⾟劳的⼈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是⼩编精⼼整理的多变的天⽓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多变的天⽓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师,⼤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第⼆章《天⽓与⽓候》,第⼀节《多变的天⽓》。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三个⼩标题:1.天⽓及其影响。
2.明天的天⽓怎么样?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 这⼀节课⼀共有三个⼩标题:⽓。
三个活动:1.让学⽣了解天⽓与我们的关系。
2.让学⽣了解天⽓预报的相关知 本节课中⼀共有三个活动:识。
3.让学⽣懂得保护环境。
⼀个阅读材料,旨在让学⽣知道世界上第⼀张天⽓图的诞⽣。
本节课中有⼀个阅读材料,旨在让学⽣知道世界上第⼀张天⽓图的诞⽣。
本节课中有五个概念:天⽓、降⽔、⽓温、风⼒、风向。
五个概念:天⽓、降⽔、⽓温、风⼒、风向。
需要学⽣掌握的知识点有:天⽓的特点、降⽔概率的意义、风⼒与风向的表⽰⽅法。
知识点有:天⽓的特点、降⽔概率的意义、风⼒与风向的表⽰⽅法。
【教学⽬标】【教学⽬标】 根据以上的教学内容,并且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学⽣认知⽔平以及我县正在⼤⼒推⾏的“杜郎⼝教学模式”,制定本课时的教学⽬标如下: 知识⽬标:让学⽣理解天⽓、降⽔、⽓温、风⼒、风向这五个概念;了解天⽓预报的制作过知识⽬标:让学⽣理解天⽓、降⽔、⽓温、风⼒、风向这五个概念;了解天⽓预报的制作过程;理解卫星云图上不同⾊彩所表⽰的不同含义;区分天⽓预报标志符号的含义;区分空⽓质量等级的划分。
能⼒⽬标:能⽤⼀定的语⾔⽂字对天⽓进⾏描述;能够判断风⼒、风向;能看懂天⽓卫星云 能⼒⽬标:能⽤⼀定的语⾔⽂字对天⽓进⾏描述;能够判断风⼒、风向;能看懂天⽓卫星云图;能模仿进⾏天⽓预报的播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感受到天⽓与我们的⽣产、⽣活、⼯作、学习有密切的关系,我们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感受到天⽓与我们的⽣产、⽣活、⼯作、学习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保护好环境,让地球上永远阳光明媚。
初中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初中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㈡教育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能力目标:⑴学生通过阅读“天气”、“气候”二个框题的内容,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天气是短时段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这是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是该节教材的特色之一,如学生在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为此,教材还安排了练习2加以实践。
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求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图。
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_”说课稿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定州市李村店初级中学王萍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学好这一节,能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并且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的内涵,能在生活中正确使“天气”这一术语。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和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负面影响的讨论,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重点:因为天气跟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而且对终身发展有用,所以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课的重点。
说难点:由于天气符号、天气图比较抽象,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再加上天气预报节目中常用天气和天气图每过一段时期可能有所改变,因此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针对以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演示图片及谈话、实践、强化和发现等方法相结合来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 (( 说学法:再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采取了视听、讨论发言、小组合作交流、比赛、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说教学过程具体做法如下:(一) 导入新课: (给学生展示几幅不同的天气画面,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导入新课。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材设计了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大大拉近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除了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着重利用生动的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领悟,同时培养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现象并从中认识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基础。
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天气图。
2. 过程与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天气及其影响,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难点:识别天气符号,天气预报的判读。
四、教学方法教法:信息技术整合法、小组合作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性学习法。
五、教学课时:1课时按照《教学建议》的安排,是建议安排2课时,但是根据本县的特殊情况,地理课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一周只有两节课,教学任务比较重,所以只能把两节课的内容整合成一节课上。
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有个机会让你免费去海南旅游,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你的父母最关心什么问题呢?相信天气与安全问题,是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天气的有关知识。
出示题目──多变的天气(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特点,体会天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2.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多变的天气》一节是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是学习天气和气候的基础。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奠基作用。
本课包括三部分的内容:1、天气及其影响;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这些内容的实践性很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能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的学习是对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这一教学理念。
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的特点,正确使用天气术语。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讨论交流,感受天气对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学生同时接触“天气”、“气候”这两个术语时容易混淆。
讲清楚了这一问题,可使学生不仅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术语,而且在考试中也得心应手。
二、说教法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1.情境教学法;2.例证教学法;3.反馈教学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三、说教法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还欠缺一定的抽象思维。
因此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的学法是:1.读。
看图,读教材;1.讲。
讲述日常生活体验。
3.议。
相互探究,讨论疑难;4.练。
课堂练习。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新课导入首先使用多媒体显示几幅天气图片,让学生看图片后,设问:今天的天气与那一幅图相近?什么是天气呢?以上连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读图,结合自身体验,探讨问题的答案。
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
(二)讲授新课由“天气的概念引申出问题:如果是长时间里的大气状况,那还是天气吗?启发学生结合教材思考,鼓励其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进而指导学生辨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接着通过课堂练习来进一步巩固所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以及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图表,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他们对天气系统的理解较为模糊,对天气的测量指标和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天气观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注生活、关爱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天气系统的理解,天气测量指标的应用,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动的天气实例和图表,增强学生的地理直观感受。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天气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天气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天气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的测量指标,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系统。
3.实例分析:分析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天气测量指标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是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天气现象入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了解。
学生对天气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天气预报和实时天气状况,对天气的本质、成因以及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的多样性,认识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的基本概念、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天气成因的解释,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实地观察、讨论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天气预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天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天气案例,使学生认识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天气知识的理解。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天气,提高地理素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天气现象的重要内容。
本节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介绍天气的多种表现形式及其影响,使学生掌握天气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大多是表面的,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立天气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多种表现形式,掌握天气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的多种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对天气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天气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经历的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天气的多种表现形式及其影响,使学生掌握天气的基本知识。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的天气现象,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以具体的天气现象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天气现象。
5.总结提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建立天气的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天气的多种表现形式及其影响,使学生一目了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生了解了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的具体特点。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三维目标的确定。
在“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理念指导下,结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节课目标设计如下:1、知道“天气”的易变化,短时期的特点,能够正确形容天气;2、知道“天气”的概念,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3、能够区分天气与气候的不同;4、能够正确举例说出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得出天气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结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因为天气跟日常生活、生产、交通、军事等密切相关,而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我将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了解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由于天气具有短时期,易变化的特征,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将天气与气候混淆的情况,因此我将分析天气特征,如何区分天气与气候的不同作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针对以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讨论,结合生活实践分析,读图分析等方法相结合来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说学法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一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3.1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三篇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2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特点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
学好本节内容,对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材结构:本节课由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部分内容组成。
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3、教材特点: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但又是有章可寻,使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现象和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3、德育目标: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1、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
2、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二、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的利用。
三、说学法指导《多变的天气》一节学习的是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
让学生多谈论生活中天气,把课堂交给学生,贯穿于整个备课的构思中。
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刚刚学校运动会顺利闭幕了。
在运动会期间,天气怎么样?哈哈,老师早就知道了天气会是那样,我可不是吹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
(国庆节有不少同学和爸妈外出旅游吧,大家都去了哪里呢?天气怎么样呢?想必要出门的同学最关心的就是国庆节期间的天气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
)(二)、讲授新课一、天气及其影响1、怎么描述天气展示运动会期间的天气图片,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运动会期间的天气怎么样?今天的天气呢?昨天的天气呢?“神六”发射前的天气和发射时的天气呢?让学生描述天气。
再展示一组图片,让同学知道不同的天气,人们的生产生活会不同。
教师提问:常见的天气有那些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晴、多云、雨、风……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本节课程标准为“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关注天气状况,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多变的天气”是初中地理阶段的基础性知识,也是难点所在。
本课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第一步,说明怎样描述天气。
第二步,解释天气“多变”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学习本节内容的目的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及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
加强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并根据不同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能够区别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个术语;通过指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怎样看懂简单的“卫星云图”,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渗透;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来感知天气预报的内容;通过课堂小组讨论,逐步形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讨论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利用收集的资料和趣闻进一步理解、巩固天气概念,并尝试对不同天气下的活动合理与否做出判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天气与人类密切相关,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Lecture notes on geography "changeable weat her" of Grade 7
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下面小泰
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说课稿说课稿,希望对
大家有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阿城区进修学校的地理教师赵秀波。
我说课的
题目是《多变的天气》,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我说课的内容按以下五部分进行:
一、说教材
二、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三、设计特点四、导入新课五、新课讲授
一、说教材
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说明: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
生了解了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的具体特点。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三)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 1 、会描述天气
2 、理解天气的特征
3 、会预报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地理头脑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我将“天气与人类息息
和“电视天气预报”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形成多方面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
将“多方位、多层次地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确定为难点。
二、使用 flash 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制作了两个软件,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软件,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
一、怎样描述天气
二、了解天气特征
三、分析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四、预报电视天气预报。
在课堂上,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
和 flash 强大的语音、图像交互功能和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快乐
的学习主体。
三、设计特点。
1.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提供大量的相关素材,让学生自
主去学习,也利于教师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授课。
2.极其完美的画面与声音,令知识深烙学生脑海。
3.操作方面,进退自如,尊重学生意愿,可以重复阅读和练习。
四、导入新课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用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导入
新课。
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
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海尔兄弟”、“唱到了不同的天气”。
这时
我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
的天气。
这样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了新课的学习情境。
一、新课讲授
(一)怎样描述天气
我从日常生活入手,给同学们展示了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雷、风、雨。
通过这些天气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产生无限暇想,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天气“阴、晴、冷、热、雪、冰雹、沙尘暴”等,然后总结得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
述天气”,同时通过学习对这些短暂的天气现象的描述也为分析
天气特征作了铺垫。
(二)天气特征
为了让学生理解“天气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给学生提供了三则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
边雨”“暴雨前后”,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软件可以自主选择,
进行阅读分析,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心灵感受着天气,从而说出第一则材料反映了天气的
特点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变化快,第二则材料说明同一时间不
同地点的天气不同;第三则材料说明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的天气差
别可能很大。
”这样既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新
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最后,我再利用“天气瞬
息万变”的特点,过渡到“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三)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六条资讯,学生阅读后选出
六条资讯所反
映的内容,这部分我设计的是普通的选择题,但却模拟了人
机交互的功能,比如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是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如
果选错了就说:“再想想”选对了就说“恭喜你答对了”这样学
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正确与否来了解自己的
学习程度。
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第三则反映了天
气与农业的关系;第四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第五则材
料反映了天气与商业的关系;第六则反映了天气与工业生产的关系。
在分析完资讯之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进一步设问:“除
此以外,你们还能举出天气对人们其它方面的影响吗?”这时学生
纷纷发言:“人类的健康、旅游、体闲、娱乐、建筑等也都受到
天气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且男女生争论的异常激烈,使课堂
进入高潮。
本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用联系的一
分为二的发展观点来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轻松的解决了本节
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时候我趁热打铁,利用天气的重要性过渡到预知近期天气
的方法,进入“电视天气预报”的学习。
(四)电视天气预报
本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天气预报的形成过程的五幅图片
来了解天气预报的形成步骤”、“通过分析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
代表的不同地理事物来读懂卫星云图”、“通过识别不同的天气
符号”来为最后预报天气预报做准备。
其中,“识别不同的天气
符号”是本环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记忆易混淆的特点,我设计了三屏“天气符号”和“景观图片”相对应的操作练习,如果拖动正确,符号就在图片下安家落户,如果不正确,符号即归位。
而且学生可以反复操作练习,这是笔试答卷所达不到的,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操作使学生感觉有趣,乐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最后,学生模拟央视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预报天气预报,而且是用抢答的方式进行的,当屏幕上城市闪动时,学生即可开始抢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生动丰富的预报语言使课堂气氛再次进入高潮。
这样整节课就在边学边练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而且使“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改理念贯穿始终。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