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意念与康复的运动想象疗法的比较
浅谈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用(计金强)
浅谈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用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计金强人体在大强度、超负荷运动的过程中,会出现运动能力和生理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疲劳,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运动后有效地延缓疲劳的出现,尽快消除疲劳,提高人体生理机能,即放松。
放松其实就是生理机能恢复的过程。
放松的方法有多种。
比如活动性休息、整理运动、睡眠、冷水浴、按摩、蜡疗等。
还有人尝试过倒立放松法。
今天,我们着重谈一谈意念放松在疲劳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要做到快速有效放松,首先得先弄清楚运动产生疲劳生理机制,好对症施治。
运动疲劳及放松,我们简单的可以认为有以下关系: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理过程。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种种假说,主要有3种:1、“衰竭学说”。
即认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物质及能量的耗竭。
在长时间运动中,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浓度降低,补充糖后,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堵塞学说”。
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这些物质主要有乳酸。
在肌肉疲劳时,测试肌肉血胞中的乳酸浓度,比平时高10-15倍。
发现肌肉组织工作时间延长,乳酸增多,引起疲劳的机制是通过肌肉组织和血液中PH值下降,进而对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产生了不良影响。
3、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细胞,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消耗增加,为了避免进一步消耗,当消耗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抑制过程,对大脑皮质有保护性作用。
总之,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现象,不同性质、不同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的运动,其疲劳产生的原因不同。
我们明白了产生疲劳的原因,就需要我们在运动结束后,进行快速有效的恢复。
恢复过程是各种生理机能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状态的一段功能变化过程。
运动中消耗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运动后的恢复阶段才能得到补充,人体功能才能提高。
如果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继续运动会使疲劳累积,不仅导致机体工作能力下降,还往往引起某些疾病。
简析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简析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意念放松是一种运动心理技巧,指的是通过调节思维和情绪来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意念放松被广泛应用,对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调整心理状态、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在技能训练中,意念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技巧。
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大量的重复训练和练习,而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容易导致运动员的神经紧张和疲劳。
通过意念放松,运动员可以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和思维,从而减少紧张情绪产生的干扰,提高学习效果和技能运用的自如度。
在比赛中,意念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竞技表现。
在激烈的比赛环境中,运动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通过意念放松,运动员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想象、自我暗示等技巧,来减轻紧张和压力,稳定情绪,提高自信心和专注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比赛的挑战。
意念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加快康复和恢复身体的能力。
运动训练中,由于过度训练或意外伤害,运动员可能会面临肌肉疼痛、疲劳、压力和焦虑等问题。
适当地运用意念放松技巧,可以改变运动员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状态,减轻疼痛感,缓解压力,促进身体的康复和恢复。
意念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
通过意念放松的训练,运动员可以培养自觉、自控、自信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调整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康复和恢复,培养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
运动员和教练员应该积极学习和应用意念放松技巧,提升自己的训练和竞技表现。
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脑卒中以其高发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近年来,脑卒中的死亡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明显下降,但致残率却不断升高,目前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2]。
因此,为脑卒中患者制定出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使其最大的恢复缺损的神经功能,恢复肢体功能,已经成为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重点[3]。
1.对脑卒中的认识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神经功能缺损。
1.1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许多因素与脑卒中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包括以下:1.高血压2.心脏病3.糖尿病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史5.吸烟和酗酒6.高脂血症7.高型半胱氨酸血症8.其他因素如药物滥用、饮食(动物油脂摄入过度及高盐饮食)超重、运动量减少、口服避孕药、感染等均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2.脑卒中的康复进展2.1异常模式大脑神经功能的缺失时,肌张力和运动模式不可避免会发生改变,常见的异常模式有以下几种:①反射调节异常②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③肌张力异常④平衡功能异常。
2.2康复理论和原则:一、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智清楚,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
实质性、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宜在10-14天后再进行。
二、康复治疗的本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
最大限度地使剩余脑组织重组和再功能。
要求患者理解并积极投入才能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三、康复治疗应包括运动、心理、认知、言语、职业与社会参与等。
四、因脑卒中患者具有“障碍与疾病共存”的特点,因此康复治疗的的同时应进行全面的监护和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康复治疗目的。
五、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康复运动的目的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新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接下来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分析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分析一、运动想象疗法的原理和方法运动想象疗法,指的是患者在没有进行实际运动的情况下,通过对特定运动的想象来强化受损神经网络的连接,促进大脑对受损运动功能的再学习。
运动想象疗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患者需在放松的环境下闭上眼睛,专注于想象自己在进行特定运动,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受损的运动部位;通过语言引导或者视觉辅助,帮助患者更加清晰地想象出运动的过程和感受;患者需在想象完毕后,逐渐恢复对于实际运动的尝试。
二、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项发表在《康复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且在长期随访中依然保持了效果。
另一项研究发现,运动想象疗法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积极情绪和自信心。
三、分析运动想象疗法的影响效果针对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我们需要综合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
大多数研究发现,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包括手部握力、手指灵活性和肩关节活动度等方面。
运动想象疗法还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可塑性和肌肉协调性,有助于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和速度。
运动想象疗法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他们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增强他们对于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
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具有明显的影响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尽管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表现出良好的影响效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有些患者对于运动想象疗法并不太适应,可能由于他们的想象能力不足或者对于此种疗法的接受度较低。
目前针对运动想象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训练周期尚未形成一致的标准,导致临床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我们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关注如何提高患者对于运动想象疗法的接受度,并且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
“意念治疗”让我逐渐康复
“意念治疗”让我逐渐康复作者:靳庆林来源:《科学养生》2019年第04期我今年70周岁,不胖不瘦,1.75的个头,68公斤的体重,身板硬朗,思路清晰,心脑血管无大毛病,属于基本正常范畴。
在这个年龄段,算是身体不错的了。
身体之所以能够这样,主要得益于我的“心想”之法,也算是意念疗法吧。
别人都奇怪:这个“心想”之法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下面我就把自己的祛病健身的经历和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并非从小身体就那么好,虽然个子不矮,但身体一直比较消瘦。
30岁那年,大学刚毕业,就发现心脏有了问题:患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据了解,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心室传导系统中的右束支发生传导阻滞。
一般而言,右束支相对左束支细长,因此容易发生传导阻滞,只要无其他明确的心脏病症状,无需特别药物治疗。
但我自身感觉心脏部位不时出现隐疼,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医生陆续给我开了不少对症治疗的药物,服过一些但效果不明显。
算来,这毛病已经持续30多年了。
医生要求我定期复查心电图,慎用影响心脏传导的药物。
老百姓哪知道什么是“影响心脏传导的药物”,只好见了医生就告诉人家我有这毛病……我原本是上班族,工作相对较忙,平时体育锻炼少,身体素质较差,每年都会得几次感冒,每次都拖拉个把月,咳嗽流鼻涕,惨不忍睹。
另外,由于一次活动过猛,导致我肋间神经损伤,右前胸常常隐隐作疼。
这些病痛多年来一直折磨着我。
近几年来,我用“心想”之法—即意念治病疗法,这些病痛都基本治愈或完全治愈,身体素质大为提高。
我的亲身体验证明,这种把意念有侧重地用于内脏的“心想治疗”方法有很好的效果。
我以前练过太极拳,懂得一些用意运气的内功修炼理念和方法。
在太极拳中,意和气都属于内修部分。
讲究用意调息,就是用意识调控动作与呼吸相结合。
要求动作轻、柔、缓、匀,呼吸要求深、细、匀、长。
动作与呼吸相结合的原则是,虚者吸,吸是蓄;实者呼,呼则发。
此外,还讲究用意积气、用意运气。
用意积气是在用意调息的基础上进行的。
意念治病的方法
意念治病的方法•意念治病的方法•气功治病的奥秘,主要是意念调节,形体动作的锻炼在其次。
丰富的形象思维既是治病的良药,又能够提高练功者的悟性。
从而进一步登堂入室。
一面说的是练功治病,主要是意念调节。
•(一)癌症肿瘤、小叶乳腺病变。
入静进入气态功,闭目深呼吸,想自己最爱吃的的水果,想一种就行,想着水果放在你家厨房的阳台上。
•(二)心脏病、心绞痛。
闭目深深地呼吸,收缩小腹,想一下心脏里有一团火光后,再想一下人参这味药的名字,吃过人参的再想它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要咳嗽就咳嗽,胸闷就拍打几下。
•(三)关节炎、风湿病,闭目深深地呼气,不要注意吸气。
不要去想自己有病的关节,而是想自己双脚下边有一团或二团火光,脚踩在上面,深呼吸,气在吹这团火,火随着双脚进入骨头里面,往上升,再加温,想着全身的骨头在发烧,接着想泥鳅这类水生的小动物。
•(四)精神系统的病变、神经衰弱。
可以睁开眼睛深呼吸,想着双手双脚的指端发麻、发胀的感觉;并放松想一下电,有气往外边吹,耳朵注意听雷声、钟声等;接着也可以想带香味的蔬菜,想有特殊香味的檀香、花香,想这些名称,最好落实在香的物质进入体内。
•(五)胆囊有毛病,怀疑自己有结石的,想着自己全身的骨头、骨节在放松;男的用左鼻孔呼气,女的用右鼻孔呼气;也可以想一下墨斗鱼,接着想一下很重的雷声(钟声);在大脑里边响着、•(六)特殊病变,如海蓝式细胞增生疾、血癌、硬皮病、白塞氏等怪病。
可以闭上眼睛,想着全身毛细血管打开了在呼气;特别是想着自己双手双脚的指甲,想着病气随着指甲向外排;接着也可以想自己在木炭火旁练功,想在早晨的大雾中闭着眼睛,坐在上边,始终注意呼气。
吸气不要管它。
•(七)呼吸系统的炎症病变的,尽量用深呼吸的方法(延长时间调整到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向外鼓,呼气时小腹收缩);接下来可以想动物猫的形象,意念观察猫在呼吸,不要注意自己。
•(八)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的。
闭目练功,采用逆呼吸,呼气小腹外鼓,吸气小腹收缩;意念自己年青时代,想着饭焦糊了,焦锅巴味道进入自己胃肠;轻轻闭着嘴唇,牙齿不要咬着,舌头在口腔中旋转,男的顺时针方向旋转36圈,女的逆时针方向旋转24圈,口腔垂液要鼓嗽,男七次,女六下咽。
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研究概况
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研究概况脑卒中(CVD)在祖国医学中又被称为中风,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
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三高一多”的特点,其中脑卒中引起的瘫痪属于中枢性瘫痪,绝大多数表现为偏瘫,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神经康复治疗。
而中华传统康复医学中针灸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针灸与现代康复医学联合起来治疗脑卒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其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 治疗时间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已经被临床康复所认识,康复医师认为脑卒中后早期康复安全可行,早期介入,不仅有利于未受损伤脑组织的代偿,还可预防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等。
临床上绝大部分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都可以在生命指征稳定,意识清楚,病情不再进展时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
2 针刺及康复机制的研究进展祖国传统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法有很多,有传统的毫针治疗、梅花针治疗、拔罐治疗、刺血疗法,而现代的针灸疗法有电针疗法、水针疗法、头针疗法、眼针疗法等。
这些疗法至今都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
针刺疗法治疗在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各个时期都有很好的疗效。
现代临床实验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可以从多方面促进脑卒中的康复。
现代康复在很长一段时间认为脑细胞是不能再生的,而现代研究证实了脑功能的可塑性。
脑可塑性促使了神经康复医学的长足发展。
研究证明对脑损伤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改变来代偿受损伤的脑功能,这不仅发生在受损侧脑半球,还涉及对策半球功能的改变。
而在这个过程中,与机体密切联系的外部环境和影响机体行为的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这一过程。
大脑组织的功能重组亦是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理论基础。
认得神经系统像庞大网络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脑神经细胞死亡不能再生,但大脑中有可充分利用空间,运动疗法正是通过刺激外周神经来诱导皮质功能重组。
Nelles等人使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证实被动运动增加了大脑局部区域血流量,其正是脑组织功能重组的前提 [1]。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运动诱发电位在脑梗死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运动诱发电位在脑梗死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 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
6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
6 周后,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 ADL 能力,运动诱发电位(MEP) 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进行动态病情监测。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FMA 和 MBI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运动诱发电位(MEP) 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 ADL 能力。
运动诱发电位(MEP) 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可用于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价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想象;运动诱发电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运动想象疗法( motor imagery therapy)是指为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象,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1]。
近年来,该疗法成为脑卒中康复治疗领域的热点。
本研究对运动想象疗法进行病例对照比较分析,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
并以磁刺激仪测量运动诱发电位(MEP) 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以动态监测病情变化,为脑卒中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
按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组)与治疗组(常规康复干预加运动想象疗法组),每组30例。
⑴病例入选标准:①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②年龄40~80岁;③初次发病,病程<4周;经脑CT或MRI证实;④生命体征稳定,疾病症状不再进展持续48小时以上;⑤不伴理解困难、痴呆、严重心脑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病等。
运动想象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运动想象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发现运动想象训练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
运动想象训练是指通过意念模拟肢体运动,从而达到促进肢体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无需额外器材、无副作用等优点,在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运动想象训练可以在大脑皮层激活相关的神经元,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此外,运动想象训练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信心,增强肢体运动能力,有利于患者恢复到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水平。
在实施运动想象训练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训练频率、时间和强度,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针对不同的肢体功能缺失,可进行不同的运动想象训练,如手部、足部等。
除了单独应用运动想象训练外,研究还探究了运动想象训练与其他康复方法的联合应用(如物理治疗),发现这种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
总之,运动想象训练是一种可行、无副作用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方法。
今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方法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想象与实际运动脑优势功能活动区的关系
许多研究显示运动想象时被活化的肌肉、运动皮层区、 基底节和小脑区与实际进行该活动时活化的部位相同。 虽然实际运动和运动想象时出现重叠的功能活动区; 但两者有各自的优势功能活动区:实际运动的优势功 能活动区为初级感觉运动皮层,顶岛盖区、小脑前部 (运动想象时几乎无功能活动),以及运动前区后部 和5区(运动想象时轻度至中度的功能活动);运动 想象时的优势功能活动区为中央沟前缘,中央前回、 顶叶后上部及楔前叶。
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的医学理论 运动想象疗法临床运用 运动想象疗法的适应症 运动想象疗法的治疗方案 运动想象疗法与中医意念
运动想象疗法的概念与背景
指通过大脑有意识地模式、训练某一动作而不 伴有明显的身体或肢体活动。 20世纪80年代晚期及90年代早期提出。 运动想象和身体锻炼相结合可促进运动学习, 改善活动能力。因其可改善肌力,耐力和活动 的精确性,故常被专业和业余的运动员所采用。 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运动想象配合身体锻炼可更 明显地提高老年妇女的平衡能力,改善异常脊 柱弯曲患者的姿势。
最后2MIN让患者把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 告诉患者回到房间,让其体会身体的感觉,然后让其注意听周围 的声音(如灯管的嗡嗡声,说话声或房间内外其它的噪声),最 后解说者从10倒数至1,在数1时让患者睁开眼。
中医意念与运动想象
1)相似之处:均通过思维的作用促进机体的功能。中医意念的 调控机制较运动想象广泛. 中医意念是“神”的功能体现, 由 心、脑共同调控, 同时与五脏相联系, “心主神志”的功能包 含了现代解剖中脑的大部分功能。运动想象主要是脑的功能, 与神经机制有关, 其调控途径也主要集中于神经通路上。可见 两者在神经调控方面有相似性。 2)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 但有所交叉. 意念在中医的各种疗 法中都有所体现,不仅用于躯体的疾病, 也用于心身疾病, 如 (失眠、抑郁、偏头痛、痉挛)等, 有良好的疗效。 因此其 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 不仅用于躯体的疾病, 也用于心身疾病; 运动想象疗法目前用于运动障碍为主。
简析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简析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意念放松是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调整运动
员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提高运动表现。
意念放松在体
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析。
意念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降低焦虑和紧张感。
在体育竞技中,运动员常常面临压力和
竞争,这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而意念放松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肌肉、集
中注意力等方法,让运动员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和紧张感,提高运动表现。
意念放松可以增强运动员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和专注力,以便能够快速反应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意念放松的训练,运动员可以学会
将注意力集中于关键的动作和技巧上,减少外界干扰,提升专注力,从而提高竞技表现。
意念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建立积极的自信心。
自信是体育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
通过意念放松的练习,运动员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和积极的心理建设,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
任和自信心,从而更加乐观地面对挑战,提高自身的表现。
意念放松还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情绪和恢复体力。
在长时间的训练或比赛后,运动员
可能会感到身心疲惫和情绪低落。
通过意念放松的训练,运动员可以放松身心,缓解身体
的疲劳和恢复精力,提升训练和比赛的效果。
简析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简析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一、意念放松的概念意念放松是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它通过给予专注和主动的心理指令,使身体和心理逐渐进入一种松弛状态。
简单来说,意念放松就是通过思想意志来控制身体的松紧程度,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意念放松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找到一个安静的环境,采取舒适的体位,排除外界干扰;通过主动的意念,集中注意力,缓慢深呼吸,逐渐使身体各部分放松下来;保持这种松弛状态一段时间,让身体和心理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
意念放松的原理主要基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在生理上,人体的肌肉松紧程度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意念放松通过心理指令和注意力集中,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进而调动肌肉的松紧程度。
在心理上,意念放松通过主动的思想意志和集中的注意力,能够分散和排除外界的压力和干扰,使心理得到放松和恢复。
意念放松还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焦虑情绪等方式,直接影响身体的生理状况,进而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1. 提高专注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意念放松训练,运动员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调整注意力的焦点,提高专注力水平,从而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加集中精力,提高竞技状态。
2. 缓解焦虑情绪和压力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经常面临各种焦虑情绪和外界压力。
而意念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通过主动的心理指令和深呼吸,缓解焦虑情绪和压力,使心理得到放松和恢复。
在比赛前使用意念放松技巧,能够有效地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提高比赛发挥。
3. 促进肌肉放松和恢复体育运动训练对肌肉的要求往往比较高,在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训练后,肌肉会出现疲劳和紧张的情况。
而意念放松通过主动的思想意志和深呼吸,能够促进肌肉的放松和恢复,减缓疲劳感,提高身体的适应和恢复能力。
4. 提高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通过意念放松训练,运动员可以掌握一种自我放松的技巧和方法,使身心状态更加平衡和稳定。
运动可以用想象的念力
运动可以用想象的念力运动用想象可以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运动不但可以用想象,而且必须用想象,一个运动员如果只知道运动,而不知道用想象,那他的运动到某一阶段便停止了,无法到达高的境界;突破某一阶段的瓶颈。
一九九八年英国心理心理协会年会有三名运动心理学家以十八名男性大学生分成二组,一组每天想象做手指运动,一组每天实际做手指运动。
结果发现:两组人的手指的肌肉都有进步。
不过,想象自己在做运动的人比实际自己在做运动的人效果稍差,这一研究报告价值甚高。
长庚医院复建科主治医师蔡文钟指出:如患者手受伤需要复健,但因伤而举高有限,在想象力的配合下,所举的高度会有增加;但并不是只有想象而是边想边作,临床上的确有运动想象可促进功能达成的情况。
马偕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何志仁指出:在精神科的治疗上,常会让病人试着想象,自己在海边吹着凉凉的海风,阳光照下来暖暖的,藉此使自己放松;另外所谓的生理回馈,想象会使肌肉收缩或放松,心跳血压也会不同,但其变化和真正的动作比起来要小得多。
台北荣民总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吴浚哲指出:想象是可以帮助运动而非取代运动。
就如运动选手的训练,除了不断的练习外,休息时一直看电影、回忆,可使其技巧更熟练,在运动时更能得到窍门,而达到更好的效果,两者相辅相成,应该说是技巧使得运动效果变好,而不是真有生理上的变化。
从以上的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想象是可以帮助实际运动使其技巧更熟练,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
太极拳也是一种运动,太极拳运动特别重视「练」的工夫,老师教你每日「练、练、练」,但须把一套拳练到滚瓜烂熟,而后教你听劲与懂劲。
「练」是外形的动作,可以看得见的,是第一步工夫;「懂劲」是内在的揣摩,无法看得见的,是第二步工夫。
第一步工夫与第二工夫练到非常纯熟,即练到内外合而为一时便可达到第三步工夫:阶及神明,随心所欲了。
练这三步工夫,必须有明师指点,先练(形),后练身(神),而后拳身(形神)合一,才可登峰造极。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睡眠障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睡眠障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现状 (2)1.2 运动想象疗法的研究进展 (3)1.3 研究目的与价值 (4)二、文献综述 (5)2.1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现状 (6)2.2 睡眠障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表现 (7)2.3 心理状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8)三、研究方法与对象 (8)3.1 研究对象 (9)3.1.1 患者来源及筛选标准 (10)3.1.2 患者基本信息与分组情况 (10)3.2 研究方法 (11)3.2.1 运动想象疗法实施方案 (11)3.2.2 评估指标与方法 (13)四、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研究 (13)4.1 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 (14)4.1.1 实验目的与假设 (16)4.1.2 实验流程与实施步骤 (16)4.2 实验结果分析 (18)4.2.1 上肢功能康复情况对比 (18)4.2.2 运动想象疗法效果评估 (19)五、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研究 (20)5.1 睡眠障碍评估方法 (21)5.2 运动想象疗法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23)一、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睡眠障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
运动想象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已经在康复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干预,观察其对上肢功能康复、睡眠障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现状也称为中风,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最高。
脑血管异常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和缺氧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很多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这通常是永久性的,并且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中医与心理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中医与心理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心理疾病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大困扰,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传统中医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疗与康复心理疾病的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充分考虑了人体的整体性,注重平衡身心,从而达到治疗与康复的目的。
I. 心理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的核心理念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脏六腑的功能,同时注重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病情和症状,中医师会开具特定的中药方剂,通过中药的药性和功效来调整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经络和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
针灸可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也有一定的镇定作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中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
通过特定的手法和力度按摩患者的身体,舒缓紧张的肌肉和经络,以调和身心,促进治疗与康复。
II. 中医康复与心理疾病的调理中医康复与治疗心理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不仅关注治疗,还注重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的身心调理,以保证康复的持久效果。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心理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针对不同的心理疾病,中医会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如舒肝理气的饮食对抑郁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滋阴补肾的饮食对焦虑症有效。
2. 情绪调理中医注重患者的情绪调理,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来促进康复。
中医师会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感受,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比如,针对脾胃虚弱导致的忧虑症,中医会建议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定期进行放松和休闲活动。
3. 锻炼调理中医鼓励患者通过适度的运动来调理身心。
中医认为,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舒缓紧张的情绪,同时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助于心理疾病的康复。
总结:中医治疗与康复心理疾病的方法独具特色,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心身平衡。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手段,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理疾病的症状。
中医康复四大疗法,处处彰显古人智慧
中医康复四大疗法,处处彰显古人智慧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古国,同样,中医文化就是中国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产物之一。
时至今日,中医治疗已经非常成熟,康复疗法基本分为四大板块,很多朋友对其了解不够全面,下面跟随文章,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医康复四大疗法的独特魅力。
一、中药疗法在中药疗法中,又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内服中药和中药熏蒸疗法。
无论哪种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病者的疾病和体质,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方药。
内服中药想必大家非常了解,我们来解读一下中药熏蒸疗法。
其实中药熏蒸就是利用中药煮沸后的蒸汽熏蒸患者全身或者局部,用药性、水、蒸汽等刺激作用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药熏蒸治疗仪就是科技时代中药熏蒸疗法的最好展现。
二、针灸疗法针灸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得也比较多,它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把针具以一定角度刺入患者体内,通过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饮食疗法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更注重“三分治,七分养”的说法,所以通过饮食来配合治疗身体是中医康复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人体的发育及气血津液的来源,都来自于食物。
在完整的中医康复中,饮食的配合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即使治疗再成功也无济于事。
四、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可能很多朋友还不了解。
在公元初开始的“五禽戏”“太极拳”“气功”,早已流传数千年。
其实它们就是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精气学说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疗法其实就藏在大家的生活之中,它不同于西方医术,中医不仅治病,而且不会伤害人之根本。
这才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物,它不仅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将它世代传承、发扬光大!(图源网络,侵则删除)。
运动损伤康复中运用意象的作用与方法
运动损伤康复中运用意象的作用与方法作者:沙雁梅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23期摘要:运动员发生损伤后一个尽可能快地再次回到运动场的方法是把意象与其它治疗技术结合起来。
本文列出了意象、身心协合和运动员损伤感知的基本信息,提出了在能导致损伤迅速和成功地恢复的康复方案中要把意象作为辅助性治疗的建议。
关键词:运动损伤;康复;意象;技巧意象是一种心理技术,它使一个人集中注意一个特别的体力行为或技巧,并在精神中完成这个任务和技巧。
所有运动员都有能力通过使用意象作为心理学战术加快损伤恢复。
发生损伤后运动员不应该只限于接受传统的医学和物理治疗,还必须对身心协合方面加以注意,使用意象方法作为辅助措施,能够更好对付内在和外在疼痛,加速损伤区域的恢复过程,并且避免身体技巧的退化。
一、意象与身心协和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关联作用意象是使用所有的意识在脑中产生或重新创造一种经历,它是一种感觉性的经历。
意象技术开始被用来促进身体训练和在精神上为比赛作好准备,近年来才把意象的作用延伸到损伤康复过程之中。
对于每一个发生在身体中的生理变化,在精神情绪状态中都存在一个同时的变化,此外意象和实际经历都会引发相似的神经生理学机能。
主张运动员把想象成功的康复作为损伤恢复的有用策略。
因为运动员已经用意象技术来改善身体机能,所以过渡到把意象用于对付损伤,这在各种和损伤有关的心理因素方面可能是有益的。
越来越多的医学文献认为,一种精神与身体连结异化愈合过程,在经意象激活时免疫系统应答出现了得到改善的易化,想帮助病人修正损伤意念的治疗者通常都使用各种处理技术,包括精神意象,用輔助性精神意象来控制身体和精神行为具有重要性,使用想象技术的病人取得了正面性处理结果和正面性的态度。
想象减少了脑中的恐慌,刺激图象,消除了引起血管收缩的图像,使血流恢复正常并使肌肉和受伤区域的肌肉放松,帮助愈合。
把伤面处理方法和意象结合起来的损伤治疗方案有助于减少进入烧伤病房病人的疼痛和焦虑。
[教材]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一、概述运动想象疗法(mental practice,mental imagery)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象,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学者就发现想象做某一种动作可以提高简单运动的功能水平。
以后的研究将运动想象运用到体育心理学领域中。
在体育领域,运动想象疗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特异的运动技能。
研究者常常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或4组:对照组无任何治疗;至少2个观察组(一组接受运动想象疗法,一组进行躯体运动);还可以加接受运动想象疗法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个观察组。
Brouzivne等研究了运动想象加躯体练习对高尔夫新手击球技术的影响。
他们将大学体育系的23名志愿者(高尔夫新手)分为3组,第1组为躯体练习 (physical practice)加运动想象,第2组为单纯躯体练习,第3组从事其它体育活动。
结果发现,第1组学生的击球技术比第2 组要好,提示运动想象可使初学者获得新技能。
由此可以看出,运动想象疗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主要是用于体育心理学领域。
在1950年Hossack提出心理意象(mental imagery)的概念,即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在感官没有受到相应的刺激时,产生了一种类似感受器受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体验)。
心理意象也称想象或心灵呈像,往往是以往意识经验的一种重塑,而且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在记忆、动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视空间推理及发明创造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运动想象以后被提出,但没有很明确的定义。
Decety认为运动想象是一种代表特殊的运动功能状态,这种状态在工作记忆中内在再激活而没有任何明显的运动输出,并且遵循中枢运动控制的原则。
也有人认为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entalpractice mental training)指运动活动在内心(cognitively)反复地模拟、排练,而不伴有明显的身体活动。
意念是副大药
意念是副大药——用意念调理身体过年的时候,大家见面彼此都会送上“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的祝福。
这些吉祥、好听的话让人们笑逐颜开,心情舒畅。
如果我们在平常的日子里也能象过年时那样对自己、对别人多说好听的话,多想愉快的事情,多些好的念头,人的身心也会因此而健康。
《人体健康四要素--祛病强身法》之所以强调用意念调理身体,用意念引领动作,要求手随心动,便在于此。
“意念”就是心念。
心里想着好念头调理身体,病就去的快。
心念愈强、意识愈集中,产生的能量越大。
比如,调理肺推气管的时候,心里念着:“气管通”;推血管的时候,心里想着“血脉通”,就能够很快疏通肺气管和全身血管。
无论何病,运心于病处,比如,调理手臂麻木时心想“臂丛神经通”;胃脘疼痛,把手放在胃上想着:“消炎去痛,胃正常”;子宫长有肌瘤,按摩的时候想:“肿瘤消散,没有了”,就能消灭身体里的细菌、病毒,化解包块、肿瘤...。
心如王,病如贼,王至何处,贼便逃走。
当然,不好的意念同样会对身体起破坏作用。
众所周知,很多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
查出癌症后,由于心里极度恐惧,导致六神无主,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使心跳、呼吸、胃液分泌失控,免疫功能遭到破坏,这给癌细胞可乘之机,迅速繁殖吞噬正常细胞,身体不堪一击。
相反,如果心无恐惧,不把癌症当回事,情况就大不一样,就象我的一位家人,30多年前因为在唐山地震中目睹亲人丧生的惨状后极度悲哀,终日寡言,这情绪在心里积压蔓延,渐渐失声,一年后患上喉癌,但是经过手术、化疗,出院的时候,他的体重竟然增加了3斤,北京同仁医院的医生们说这是个奇迹。
一次我问他,当时知道这个诊断结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他说:“啥事没有!我就觉得自己是得了一场感冒”!他这种平常心让我感到震撼。
难怪他一顿饭能吃一个大酱肘子,化疗的呕吐反应也挡不住他吃,因为他的胃黏膜只是被药物的毒副作用伤害而没有遭致情绪的破坏,这是他康复的根本,活命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医意念与康复的运动想象疗法的比较
作者:杨远滨, 王芗斌
作者单位:杨远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科,北京,100053), 王芗斌(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
刊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年,卷(期):2005,20(10)
被引用次数:14次
1.Porro CA;Francescato MP;Cettolo V Primary motor and sensory cortex activation during motor performance and motor imagery: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1996(23)
2.Ryding E;Decety J;Sjoholm H Motor imagery activates the cerebellum regionally.ASPECT rCBF study with 99mTc-HMPAO[外文期刊] 1993(02)
3.Mellet EP;Mazoyer B;Denis M Reopening the mental imagery debate:lessons from functional anatomy[外文期刊] 1998
4.森和关于"治神"客观化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学报 2002(08)
5.王永怀;魏建彦关于意念作用的信息规律及物理机制的探讨 1995(04)
6.Porretta DL;Surburg PR Imagery and physical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gross motor timing of coincidence by adolescents with mild mental retardation 1995(03)
7.Rode G;Rossetti Y;Li L Improvement of mental imagery after prism exposure in neglect:a case study 1998(04)
8.Yaguez L;Canavan AG;Lange HW Motor learning by imagery is differentially affected in Parkinson's and Huntington's diseases[外文期刊] 1999(1-2)
9.Schnider A;Gutbrod K;Hess CW Motion imagery in Parkinson's disease[外文期刊] 1995(02)
10.李炳选;赵海清;孙锡波运动意念加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全性偏瘫康复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09)
11.Blair A;Hall C;Leyshon G Imagery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skilled and novice soccer players 1993(02)
12.高旸;陈爽白;徐放明浅谈患者守神与互动式针刺法[期刊论文]-中国针灸 2004(05)
13.郝林林;隋建峰论思维的场效应--"思维场"或"意念场"--关于气功本质的思考 1998(02)
14.单春雷;励建安;周士枋入静意念对脑电地形图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10)
15.孙福立;梅慧生;邹宪文意念导引对脑波超慢涨落的影响 1996(01)
16.Hossack JC Mental imagery 1950(08)
1.李秀玲.杜磊.李藏芬.李丽芬.李辉.陈凤侠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康复 2010(1)
2.洪玉光萨病康复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6)
3.符俏.陈文远.喻锦成.曾育山.曹贤畅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1)
4.潘洁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新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生 2009(24)
5.赵鑫.唐强.王艳综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09(11)
6.汪卫东气功入静状态下的想象疗法——中医系统心理疗法(SPT)之三[期刊论文]-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5)
7.李春镇.盛佑祥.杨万章.吴芳.舒国建.陈颖.覃建茗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10)
8.吴军发.吴毅.胡永善.姜鹭春.刘树永.刘含秋实际屈伸和意想屈伸单侧膝关节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7)
9.王瑜.李聪元.阎桂芳运动想象结合头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2007(7)
10.王文清.杨晓莲.姜贵云.鞠智卿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新进展[期刊论文]-继续医学教育 2007(15)
11.王文清.杨晓莲.姜贵云.鞠智卿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新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2)
12.王刚.张德清.何建永"运动想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11)
13.王艳.唐强.白震民.徐桂强.李娟头穴丛刺、被动运动结合运动想象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9)
14.王刚.何建永.张德清.林元平.王魁"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1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kfyxzz20051001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