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低频脉冲磁刺激联合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研究

低频脉冲磁刺激联合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磁刺激结合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与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1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三个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分别应用低频脉冲磁刺激、运动干预、低频脉冲磁刺激联合运动干预方法治疗,对各组受试者接受治疗干预前后骨密度检出值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干预后,三个实验组患者干预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频脉冲磁刺激、运动干预均可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同时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积极影响,二者联合协同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低频脉冲磁刺激;运动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骨密度Study about the influence low frequency pulse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Zhang Yun(Liaoning Jinqiu hospital,shenyang,110016)【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low frequency pulse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Methods:160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were selected,and divided into 4 groups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40 cases in each. 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3 experimental groups received low frequency pulse magnetic stimulation,exercise intervention,or both two. Finally,th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data was analyzed. Results:Comparing to the baseline and the control groups,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3 experimental groups was higher,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was better. Conclusion:Both low frequency pulse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can increase the bone density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t the same time. thetwo may yield better results. They are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key words】 Low frequency pulse magnetic stimulation;Exercise intervention;Senile osteoporosis老年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骨质量和密度下降,骨微结构造成破坏,使得骨脆性增加,进而易产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1]。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谈荣珍;胡梁深;杨盼盼;胡俊;张斌;肖茜琼;袁忠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24(30)11
【摘要】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率高的骨病,对我国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研究其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目前,OP的西医治疗方法以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为主,其中药物治疗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及双重作用药物,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
而中医则采用中药、中医特色治疗等,常见中药方为补肾填精、补气养血、健脾益肾方等,中医特色治疗包括针刺治疗、灸法治疗、穴位贴敷、功法、食疗等。
未来可对OP的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索,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总页数】6页(P1319-1323)
【作者】谈荣珍;胡梁深;杨盼盼;胡俊;张斌;肖茜琼;袁忠
【作者单位】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质疏松科;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运动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
【相关文献】
1.骨质疏松症及相关治疗药物对正畸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2.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和相关治疗药物对骨质疏松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3.从“温督启阳”
理论探讨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4.内分泌治疗绝经后乳腺癌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5.补肾健脾活血方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质疏松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哪些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骨质疏松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1、遗传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经发现了多个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基因位点,如 LRP5、ESR1、VDR 等。
这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过程,如骨形成、骨吸收和骨重塑等,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2、激素调节激素在维持骨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PTH)、维生素 D 等激素的异常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从而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此外,PTH 和维生素 D 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3、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病过程。
例如,RANKL/RANK/OPG 信号通路在骨吸收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RANKL 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表面的 RANK 受体结合,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化,而骨保护素(OPG)则可以与 RANKL 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
此外,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异常调节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4、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反应也与骨质疏松的发病有关。
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物质可以损伤骨细胞,影响骨代谢。
慢性炎症状态下,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的释放增加,促进骨吸收,抑制骨形成,从而导致骨量减少。
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1、骨密度测量技术双能 X 线吸收测定法(DXA)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这类骨折的治疗研究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分析近年来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治疗策略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为后续的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新兴的生物治疗等,并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探讨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我们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的不断进步,为老年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鉴于老年患者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手术风险较高,因此,保守治疗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是保守治疗的核心,主要包括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等药物,旨在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同时,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还会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等药物来缓解疼痛。
物理治疗在保守治疗中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通过物理疗法,如温热疗法、电刺激等,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物理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磷等营养物质,也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然而,保守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一些骨折严重、疼痛剧烈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陶泉;杜青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
【年(卷),期】2011(026)001
【摘要】@@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药物治疗能抗骨质吸收和促进钙吸收;非药物治疗以锻炼和生物物理干预为主.生物物理干预方法如体外冲击波、振动、磁场和低能量脉冲超声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治疗途径[1,2];其中体外冲击波(ESW)是一种高能量和高压力波,能促进骨痂成骨和局部组织再生,使骨折愈合及软组织修复,并对人类骨膜细胞增殖、细胞存活量及钙沉积有长期促进作用[3,4].本文对ESW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行综述.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陶泉;杜青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科,上海,20009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科,上海,20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R681
【相关文献】
1.低强度体外冲击波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J], 苏维; 冷区; 毛向明; 李传印; 李炳坤
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和非骨质疏松症环境下促进成骨的研究进展 [J], 李晋蒙;王新涛
3.体外冲击波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邹礼梁;陈作兵
4.体外冲击波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邹礼梁;陈作兵
5.体外冲击波治疗肌腱病的研究进展 [J], 王彬;王钰宏;敖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
标题: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 康状况造成极大的影响。根据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准确的诊断和治 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恢复至关重要。本次演示将重点介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 诊断及治疗原则。
3、影像学检查:X线、CT和MRI是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平片可以显示大多数骨折,但对其细节和隐性骨折的显示能力有限;CT能 更准确地显示骨折细节,特别适用于诊断脊椎骨折;MRI则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能显示骨髓水肿等早期病变。
4、骨密度测试:骨密度测试可以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有助于诊断骨质疏松 性骨折。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最常用的骨密度测试方法。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疼痛管理、复位、固定和康复。
1、疼痛管理: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常导致剧烈的疼痛,因此疼痛管理是治疗的 重要部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药物、物理治疗或神经阻滞等方 法进行疼痛管理。
2、复位:对于移位的骨折,复位是必要的。医生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选择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的方法。目的是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因此,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和期望治疗 效果等因素。
四、研究进展与挑战
虽然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OVCFs的方法都有所改进,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 战。首先,对于非手术治疗来说,虽然抗骨质疏松药物能提高骨密度,降低骨 折风险,但起效慢,需要长期治疗。同时,疼痛缓解药物虽然能暂时缓解疼痛, 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和副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安 全、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进展一、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容易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寿命延长,该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健康负担。
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深入了解以及有效治疗是当今医学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学1. 骨组织重塑失衡正常情况下,骨质更新通过成骨细胞和吸收细胞之间连续交替进行。
然而,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成骨过程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吸收过程增加。
这导致了新生骨量不足及其微结构异常。
2. 生化变化在骨质生成过程中,细胞因子、激素和生长因子等分子参与。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这些分子变化,如骨形态蛋白、卵巢激素、PTH等调节因子的异常,会对骨组织生成产生重要影响。
3. 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某些基因突变可以增加个体患上该疾病的风险;同时,暴露在长期低钙摄入、缺乏运动、吸烟和过度饮酒等不良环境下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三、骨质疏松症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目前,抑制骨吸收药物已成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双膦类药物和雌激素替代治疗。
另外,钙和维生素D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治疗手段。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骨质疏松的综合治疗中有其显著效果。
例如,体重训练和力量训练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改善患者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跌倒风险和骨折风险。
3. 骨转移治疗对于已经发生的骨转移性骨破坏,局部控制和减轻骨疼痛非常重要。
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包括放射治疗、内固定术、动脉栓塞以及靶向药物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
四、新进展与挑战1. 药物治疗个体化随着个体代谢差异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针对特定人群或基因突变开发的药物问世,使得药物治疗更加精确有效。
2. 骨组织工程学技术近年来,利用干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材料学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骨组织工程学技术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希望。
微小RNA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陈煦;王新力;邹远康;李天;赵雄【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是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影响骨折的处理及其预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药物治疗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双膦酸盐等,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影响较小.微小RNA(miRNA)是一种由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编码,在进化上十分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能力.miRNA主要通过和靶基因mRNA碱基配对,引导沉默复合体降解mRNA或抑制其翻译.基于miRNA的作用机制,通过人工合成miRNA拟似物和miRNA抑制剂调节miRNA 相关通路,或人工构建miRNA介导RNA干扰途径,进行基因和分子治疗,从而在分子水平上为研究新一代基因药物和生物治疗手段提供新的切入点.关于骨质疏松,目前研究发现miRNA主要通过影响Runx2和Osterix信号通路发挥调控成骨信号作用,因此,干预miRNA可通过影响干细胞骨再生延缓骨质疏松进程,促进骨折修复.本文重点对微小RNA在骨分化和骨再生的分子机制及治疗应用做一综述,旨在为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5页(P786-790)【关键词】微小RNA;信号通路;骨再生;骨质疏松【作者】陈煦;王新力;邹远康;李天;赵雄【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进展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进展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的慢性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不断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本文将从疾病的病因及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三个方面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解读。
1. 病因及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长期缺乏运动或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骨骼负荷减少而发生的一种骨质疏松症。
研究表明,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骨骼负荷减少,进而引起骨密度下降。
年轻人中,长期经受长期静态工作、运动不足的人更容易患上此类疾病。
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增加骨骼负荷,提高骨密度。
目前主要采取的预防措施有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和营养补充。
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增加骨骼负荷,提高骨密度。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补充适量的钙、镁等元素也可以有效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 治疗方法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和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激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激素的作用来达到减缓骨质流失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较大,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如双磷酸盐类、钙剂等也可以通过调节骨质代谢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物理治疗主要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关节牵引疗法等方法,通过外部能量的作用来刺激骨骼再生,减缓骨质流失。
3. 未来的研究方向随着科技和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也在不断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更多的病因相关因素,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发现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研究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探索更多的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和物理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康复方式。
2024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研究进展(全文)

2024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研究进展(全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
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等特点[3]。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普通创伤性骨折的区别主要在于,骨折部位的骨量低、骨质量差,其内固定及其植入物容易发生松动和脱出现象,骨折愈合能力也因此而下降,骨折后如果缺乏早期并且全面的治疗,很容易导致骨折后不愈合或二次骨折的发生[4]。
目前国内外对于OP的防治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已有详细的阐述[5-10]。
但聚焦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治疗方法还主要以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热敷和推拿为主,物理因子的治疗又相对较为保守,同时缺乏规范化的综合康复分析[11-14]。
由于OP导致骨骼变脆和易碎,骨折的稳定性可能会下降,导致骨折愈合过程变慢,医护工作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力度的过大过小都会造成康复的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康复工作的难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较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和骨细胞的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骨折的愈合时间延长,增加了再次骨折的风险,过早开展康复则可能造成骨折复位不稳再次发生骨折的情况,而过迟开展康复容易出现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从而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所以需要更加细致的康复[15-17]。
本文旨在提出评估术前康复达到标准的方法、如何灵活运用VAS评分、充分发挥康复器具的作用、加强冲击波和水疗等物理因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具体的康复综合分析内容,以期能对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相关参考。
1 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的意义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防止二次骨折发生,以及骨折早期并且全面的康复至关重要[18]。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可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急性后期和康复期。
在急性期和急性后期,目的是控制疼痛,保持骨折的稳定性,限制卧床休息,并保持患者尽可能的活动。
我国近5年来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我国近5年来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
由于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骨质疏松症对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近5年来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的研究现状,本文将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在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如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等。
这些调查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为深入了解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在疾病负担评估方面,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分析,我国科研人员评估了骨质疏松症对我国居民的健康负担和经济负担。
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在我国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病因学研究方面,我国科研人员积极探索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也在发生变化,如营养过剩、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预防和治疗策略方面,我国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根据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因学研究结果,制定了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在预防方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等。
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现状论文

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现状【关键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手术;物理治疗;药物;针灸;中药【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76-01骨质疏松症(op)是是一种骨骼的功能不全症,由此导致骨折或骨折危险性增加,被世界公认为六大疾病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2亿,有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人数约占总人口的6.97%。
自发性骨折或轻微外伤即可引起骨折,国内统计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为16.9%,84%的患者遗留急慢性胸腰部疼痛、脊柱变形(后凸畸形、侧凸畸形)等,骨折疼痛加重了家庭的医疗负担,以及骨折后并发症死亡率增加。
一、西医治疗西医微创手术治疗为了恢复脊椎的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国外率先开展手术治疗骨质疏松后压缩性骨折,mathis 等[1]报道了由于服用类固醇而导致腰椎和下胸椎多发压缩骨折的女性患者,经多处注射骨水泥取得明显效果,背部疼痛获得完全缓解。
jensen 等[2]研究表明对于年龄及类固醇相关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pvp 有稳固作用,90 %的患者表现为在1周内疼痛有明显的缓解、活动能力增加和镇痛药需求下降。
reiley等[ 3 ]经皮穿刺,在塌陷的椎体内置入可扩张球囊,通过扩张球囊抬升终板,并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强化椎体,使病椎原有的高度大部分得以恢复,稳定了伤椎,这种手术称为椎体后凸成形术[4-5]。
国内于2002年才开始引进该项技术,顾晓晖等[6]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症状体征。
治疗后每例患者术后24小时, 1个月, 6个月vas评分都较术前降低。
刘宏建等[7]使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 为充填材料, 在x 线透视监视下, 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的pv p 治疗23例(31个)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椎体,根据目测疼痛评分法(va s) 评定, 并经3~ 10个月随访, 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

绝经后骨质 疏松 症 ( P MO P) 的治疗 方法 有很 多 , 应 根 据
患 者 的 症 状 及 程 度 等 不 同情 况 , 加 以 全 面 考 虑 。 归 纳 起 来 有
药物治疗 、 中医治疗 、 物 理 治疗 和 手 术 治疗 。 现将 其 治 疗 进 展
分均可对骨质疏松症 有治疗作用。
转 换 率 升 高 或 伴 有 严 重 骨 痛 的骨 质 疏 松 患 者 , 短期疗效 明显。 该 类药物其镇痛效果显著 , 降钙 素 能 够 有 效 制 止 钙 流 失 , 能 降
低 血钙 、 增加骨钙 , 使用 降钙素治 疗期 间应补 充钙剂 , 以 防 止 发 生 继 发 性 甲 状 旁 腺 功 能 亢 进 症 。其 主要 的不 良反 应 主 要 有 面部潮红 、 恶心 、 呕吐 、 食 欲 减退 、 腹泻等症状 , 且价格较 高 , 长 期 用 药 可 使 体 内产 生 中 和 抗 体 而 使 疗 效 降 低 , 从 而 限制 了 临
者的生活质量 。
细胞凋 亡 , 明 显 降 低 骨 折 的 总发 生率 。另 外 , E R T还 通 过 钙 调 激 素如 甲状 旁 腺 激 素 、 降钙素 、 维 生 素 D 等 发 挥 对 骨 代 谢 的 调 节 作 用 。 主要 制 剂 有 利 维 爱 、 雌二醇 贴片 、 尼尔 雌醇 、 倍 力 美 等 。雷 洛 昔 芬 是 选 择 性 雌 激 素 受 体 调 节 药 第 二 代 产 品 , 它 能 明显 降低 绝 经 后 骨 质 疏 松 椎 骨 骨 折 , 该 药 选 择 性 作 用 于 雌 激 素 的靶 器 官 , 对 乳 房 和子 宫 内膜 无 刺激 作 用 , 同时 可 以调 节
骨质疏松骨折研究新进展

骨质疏松骨折研究新进展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全球范围内老年人群中的常见健康问题,尤其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椎骨折。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骨质疏松及其治疗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探讨了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症、糖尿病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对脊椎骨折的具体影响。
最新研究表明,合理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新兴治疗方法(如干细胞和生物材料)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骨折愈合过程和结果。
同时,内分泌疾病对骨质代谢的显著影响增加了脊椎骨折的风险,但通过早期识别和合理管理,可以降低这些风险。
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极易导致骨折。
脊椎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骨质疏松及其治疗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内分泌疾病对脊椎骨折的具体影响。
骨质疏松和其治疗对骨折愈合的影响骨质疏松症对骨折愈合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和证实。
骨质疏松显著延缓了骨折愈合过程,表现为骨痂形成减少、骨密度降低和生物力学强度下降。
双膦酸盐和PTH类药物治疗双膦酸盐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效果,能够增加骨密度并预防骨折。
然而,对骨折愈合时间并无显著影响。
副甲状腺激素(PTH)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则表现出促进骨折愈合的潜力,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
新兴治疗方法天然草药如芝麻素显示出通过激活软骨生成和血管生成途径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潜力。
此外,生物材料和干细胞技术如三维弹性/聚己内酯/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结合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显著促进了骨折部位的愈合。
内分泌疾病对脊椎骨折的影响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症、糖尿病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会显著影响骨代谢,增加脊椎骨折的风险。
库欣综合症库欣综合症患者由于体内过量的皮质醇,常常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
研究显示,无论是库欣病、肾上腺腺瘤还是异位ACTH分泌综合症,患者的椎体骨折发生率都较高。
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椎体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那些血清内源性糖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较低的患者。
骨质疏松症治疗新发展(2024年)

骨质疏松症治疗新发展(2024年)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综述2024年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发展。
新型药物疗法1. 抗 Rankl 抗体: 抗 Rankl 抗体是一种新型骨形成促进剂,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它通过抑制 Rankl 与骨细胞表面的 Rankl 受体结合,从而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抗 Rankl 抗体可显著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抗 Rankl 抗体: 抗 Rankl 抗体是一种新型骨形成促进剂,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它通过抑制 Rankl 与骨细胞表面的 Rankl 受体结合,从而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抗 Rankl 抗体可显著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2. Sclerostin 抑制剂: Sclerostin 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骨吸收抑制剂,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它通过抑制 sclerostin 与 Wnt 信号通路的结合,从而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Sclerostin 抑制剂可显著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Sclerostin 抑制剂: Sclerostin 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骨吸收抑制剂,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它通过抑制 sclerostin 与 Wnt 信号通路的结合,从而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Sclerostin 抑制剂可显著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3. Osteocrine 调节剂: Osteocrine 调节剂是一种新型骨代谢调节剂,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它通过调节骨细胞分泌的激素水平,从而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Osteocrine 调节剂可显著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进展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和骨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
目前,全世界患OP总人数超过2亿,是位居第6位的常见病、多发病[1]。
也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性疾病[2],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WHO总署长Dr.G roH arlem Bruntland指出,OP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健康问题[3]。
如何通过护理干预,提高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近年来已成为医学界研讨的热点。
现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诊断标准及分类[4-5]1.1 诊断标准 1994年WHO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适用于成年女性),此标准是依据骨密度(BMD)或骨矿含量与同性别骨峰值量的比较,低1-2.5 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个标准差为OP。
中国建议的OP诊断标准根据成人BMD的均值及标准差而定,BMD介于(均值-1个标差)~(均值-2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BMD低于(均值-2个标准差)为OP。
1.2 分类根据全身分布情况,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包括妇女绝经OP及老年性OP),继发性(包括药物性、内分泌性、先天性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OP)和特发性(包括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发生的OP)。
2 高发人群50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及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发人群[1]。
据资料报道[6]我国部分省市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59.89%,因OP而发生骨折的发病率为9.6%,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王增英等人研究显示:严重的COPD、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健康状况的老年男性也不例外。
老年男性OP不同于绝经后女性OP,没有激素突然变化所致的急剧骨量减少,没有明确的年龄分界,是逐渐形成的过程,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下降,即高龄是老年男性OP的另一个危险因子,老年男性应是OP的重点防治对象[7]。
3 治疗方法3.1 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类、钙和维生素D3、依普黄酮等。
骨质疏松症治疗和护理进展

4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和护理主要包括药 物治疗、生活方式 调整、康复治疗等。
发病原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 01 发病率增加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02 症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病史 03 的人更容易患病
生活习惯: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 0 4 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骨质 疏松症
早期干预
定期进行 骨密度检 测,了解 骨质疏松 风险
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 式,如均 衡饮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等
补充钙和 维生素D, 提高骨骼 健康
避免长期 使用影响 骨代谢的 药物,如 糖皮质激 素、抗癫 痫药等
加强跌倒 预防,减 少骨折风 险
定期进行 健康体检, 及时发现 并治疗相 关疾病, 如糖尿病、 甲状腺功 能减退等。
手术方法:包括椎 体成形术、椎体后 凸成形术、椎体截 骨术等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 严格卧床休息,避免 剧烈运动,定期复查, 注意饮食营养等。
01
02
03
04
康复治疗
01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
按摩等方式,促进骨骼
和肌肉的恢复
02 药物治疗:使用抗骨质
疏松药物,如钙剂、维
生素D等,促进骨骼健
康
03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
临床表现
疼痛:腰背痛、关节痛、 肌肉痛等
01
消化不良:骨质疏松导
06
02
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
骨折:脊柱、髋部、腕 部等部位骨折
呼吸困难:胸椎压缩性 骨折导致呼吸困难
05
03
身高缩短:脊柱压缩性 骨折导致身高缩短
04
稳定性分析--从有限元分析的角度探讨中医骨质疏松症发展

稳定性分析 --从有限元分析的角度探讨中医骨质疏松症发展摘要:通过进一步改善骨微结构是骨质疏松症医学治疗的重要目标,然而,就目前来说我国针对评估骨微结构以及相对应的骨强度方法还存在不足之处。
在国外已有有限元分析通过进一步模拟骨质疏松症经各种药物治疗后有限元模型的实际力学状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分析了相关中医骨质疏松生物力学机制,从而进一步有效验证了骨微结构参数变化对于骨强度的影响及相对应的优化治疗方案,这就为骨质疏松治疗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进一步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有限元分析法,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应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限元研究创建了标准化和先进的骨微结构有限元预测模型,同时在针对骨吸收抑制剂上也进一步推广了有限元研究思路,并且与实际临床试验进行相比较,这就需要更多的随机样本来验证疗效和结果改善,从而指导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实际应用。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中医骨病;骨质疏松;临床应用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身性的骨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量相对较低、骨微结构受损、骨抵抗力相对低和易发生相关骨折等等问题,骨小梁以及相对应的皮质类固醇骨骼的微结构已被确定为OP方案骨强度的决定性因素,但影响药物骨强度的骨微结构变化的生物力学机制尚不清楚[1]。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有限元分析法可以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骨病,主要是由相关骨量侵蚀减少、骨结构破坏和骨脆性的不断增加等等而引起的。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随着人体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疾病,主要可将其分为1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2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患者出现症状后,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驼背、腰肢复位、骨折、呼吸障碍等等[2]。
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该疾病呈现出来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都主要通过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相对应的中医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相对长足的进展,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骨质疏松症的物理疗法

骨质疏松症的物理疗法何成奇;奚颖;杜燕;刘永和;潘玉芳【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1(005)008【摘要】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文献报道较多,但对骨质疏松的物理治疗却少见报道,而以临床实践看,物理治疗对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麻木、骨折等症确有一定疗效,故本文对物理疗法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适应范围、应用分类、临床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Some researchs reported the drug therapy of osteoporosis.The physical therapy of osteoporosis was rarelystudied.Physical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pain,numbness and fracture induced by osteoporosis.The effect,indications,classification and clinical use of physical therapy for osteoporosis were discussed in the current study.【总页数】2页(P16-17)【作者】何成奇;奚颖;杜燕;刘永和;潘玉芳【作者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2【相关文献】1.应用鲑鱼降钙素及物理疗法联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J], 赵法章;韩雪松;苏凤荣;陶树清;陶天遵2.骨质疏松症的物理疗法 [J], 何成奇;奚颖;杜燕;刘永和;潘玉芳;3.物理疗法与简易疼痛处理程序初期治疗腰背痛的比较:一项关于物理疗法的随机临床试验 [J], Hay E.M.;Mullis R.;Lewis M.;郭俊4.美国国家物理疗法考试复习与学习指南(一) 第一章肌肉骨骼疾病的物理疗法 [J],5.对比综合物理疗法和单纯物理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焦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 第5期2011年 10月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Journal of Biom edical EngineeringVol.28 No.5October 2011骨质疏松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黄廷生1v 综述 何成奇2 审校1(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元628017)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科,成都610041)摘 要: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作用特点也各不相同。
本文主要从物理治疗的角度对脉冲电磁场(P EM F s)、体外冲击波(ESW)、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 IPU S)以及综合疗法进行探讨,分析它们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以指导临床更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并寻找进一步研究方向。
通过研究找出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寻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质疏松;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综合疗法中图分类号 R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515(2011)05-1057-04The Update Progress of Physical Treatment for O steoporosisHuang Tingsheng 1 He Chengqi 21(Dep artment of R ehabilitation ,the Fir st Pe op le .s H osp ital of Gu angy uan,Gu an gyu an 628017,China)2(S ic huan Pr ou ince E mph asis L aboratof y of P hysical M e dicine &Reh abilitation ,We st China H osp ital,Sichu an Univ er sity ,Che ngd u 610041,China)Abstract:T r eatments fo r osteo po rosis have many var ieties,and the r ole,character istics o f them ar e also different.T his paper investig ates fro m the perspect ive of physical therapy pulsed electro magnetic fields (P EM F s),sho ck wave ,and 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 und (LIP U S)therapy.T hen co mpr ehensive analy sis of their mechanism of ac -tion,clinical applicatio n of new advances for mo re reasonable choice for clinical tr eatment and further tr end o f r e -search are discussed.T hr ough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s,we find out the str eng ths,w eaknesses,and t he best met ho d o f treatment in or der to achieve better thera peutic effect.Key words:O steo po ro sis;Pulsed electr omagnetic fields (PEM F s);Ext racor po real sho ck w av e (ESW );L ow -intens-i ty pulsed ultr aso und (L IPU S);Compr ehensive tr eatmentv 通讯作者。
E -mail:hts55222@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伴随增龄衰老或医学原因引起的以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据预测,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13亿,骨质疏松症患者(包括骨量减少)共有8400万,占总人口的616%。
美国2005年超过200万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直接经济花费为170亿美元[1-5]。
目前,骨质疏松症治疗主要采取药物疗法,如双磷酸盐、钙剂、维生素D 、降钙素、雌激素等,能有效提升骨量,从而减少骨折危险性。
然而药物治疗存在不少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使用物理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对安全,应受到重视,现就此作一综述。
1 脉冲电磁场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 omagnetic fields,PEMFs)由美国著名矫形外科专家Bassett 提出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目前,PEMFs 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得到日益重视。
1.1 缓解疼痛刘战立等[6]对8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每次40min,1次/d,每周治疗5次,共30次为一个疗程。
结果:治疗后在78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中,疼痛消失或缓解75例,总有效率为9612%,提示低频脉冲电磁场能缓解原发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第28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
杨霖等[7]对41名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结果经过每周6次、连续30次的治疗,患者在(418?01286)d开始疼痛缓解,一周后疼痛缓解3613%?317%,30d后疼痛缓解8710%? 211%;提示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相关疼痛。
1.2对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及生物力学的影响多个实验结果均表明PEM Fs能显著改善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骨钙含量和骨生物力学性能,并筛选出了最适刺激参数。
何成奇等[8]研究发现:三种不同磁场强度(0177、3182和9187mT)的PEMFs治疗均具有增加去势大鼠股骨骨钙含量的作用,其中3182m T的PEMFs较0177mT的PEMFs更能增加股骨骨钙含量;三种不同频率(2、8和16H z)的PEMFs均能阻止大鼠在卵巢切除后的骨钙含量下降,维持去卵巢大鼠股骨骨钙含量在接近正常的水平。
在另一项研究中:卵巢切除Ⅰ组、卵巢切除Ⅱ组和卵巢切除Ⅲ组大鼠每天在强度为318mT、频率为8H z的电磁场环境中分别照射20、40和60min,共30d。
假手术对照组和卵巢切除对照组不干预。
各组动物均在满30d后,行股动脉放血处死,取右侧股骨作生物力学性能测定。
结果显示卵巢切除对照组大鼠的股骨结构力学指标(包括最大位移、最大载荷及最大能量吸收)和材料力学指标(包括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及弹性模量)显著低于其它4组大鼠(P<0105或P <0101),提示在磁场强度(318m T)和脉冲频率(8 H z)相同的前提下三种治疗时间(20、40和60m in)的PEM Fs均能使卵巢切除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维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
由以上研究可以初步认为:强度,3182m T;频率,2~16H z;时间,20min;疗程,30d左右,是比较优化的刺激参数。
PEMFs预防去势大鼠的骨量丢失不仅受治疗强度、治疗频率和治疗时间的影响,而且受昼夜节律的影响。
最近研究表明,在上午9点到下午3点用PEMFs干预去势大鼠,比在晚上0点到6点干预更能预防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
1.3对骨代谢生化指标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畅征等[9]观察PEM Fs对去卵巢诱导骨质疏松症的大鼠生化指标和骨应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比模型组下降,血钙比模型组降低。
白孟海等[10]研究也发现PEMFs能使去势大鼠血清A LP水平降低。
秦茵[11]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能提高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提示PEM Fs能促进骨形成。
Luo等[12]研究发现PEMFs刺激去势大鼠能显著提高血清雌二醇(E2)水平。
1.4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影响谢肇等[13]观察PEM Fs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PEMFs对去势大鼠成骨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对破骨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推测这可能是其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方真华等[14]研究PEMFs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影响,发现50H z、正弦波形、强度1mT PEMFs 干预一定时间后,能够增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 LP及Ⅰ型胶原的表达,促进其分化成骨。
1.5对细胞因子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杨琼芳等[15]研究PEMFs对去卵巢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发现PEMFs能降低T NF-A水平,提高PTH水平。
Chang等[16]发现PEMFs影响去卵巢大鼠骨髓细胞中破骨细胞形成及其有关的细胞因子含量,PEMFs治疗组破骨细胞形成显著减少,TNF-A、IL-1B及IL-6水平显著下降。
还有研究表明,PEMFs能调节Runx2/Cbfa1基因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 LP的分泌[17]。
Chang等[18]在研究PEM Fs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时发现,PEM Fs刺激对细胞外基质(骨钙素、骨桥蛋白)合成无作用,但OPG mRNA表达上调,RAN KL m RNA表达下调。
2体外冲击波自1980年临床首次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 tracor por eal shock w av e litho tripsy,ESWL)治疗肾结石以来,体外冲击波(ex tracorporeal shock w ave,ESW)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令人鼓舞的是ESW在骨科中的应用,使用ESW治疗骨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网球肘、肩周炎、跟骨痛等疾病取得一定疗效,现在,人们试图使用ESW治疗骨质疏松症。
2.1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组织形态的影响T am等[19]用ESW刺激去卵巢山羊左侧肢体,每月1次,总共9次,结果发现左侧跟骨骨小梁BMD较对侧增加219%,显微CT检查显示骨小梁体积及骨小梁厚度也显著增加,而且所有ESW治疗1058第5期黄廷生等:骨质疏松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区域的骨矿物质沉积率也较对照侧高,这表明ESW 能诱导新骨形成,提高局部BM D。
Van der Jag t等[20]用非聚焦ESW(0116mJ/ mm2,2000次)刺激去卵巢大鼠和假手术大鼠的一侧后肢,结果在假手术组,一次治疗就明显提高治疗侧的骨小梁相对体积比(BV/TV);在去势组,治疗3周后,治疗侧的骨小梁相对体积比(BV/T V)为110%,对照侧为101%;在第7周时,治疗侧骨小梁相对体积比为50%,对照侧为35%,提示ESW能缓解骨量流失,有希望成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