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接收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mW
= [Simin (dBmW ) + 30](dBmW )
Simin = −114 lg dBm +10 lg Bn +10 lg Fo +10 lg M ,其中 Bn 的单位为 MHz , M = 1 时,
称为临界灵敏度。
结论:要使 Simin 减小,需要减小 Fo 、 M ,中频匹配滤波得到白噪声背景下输出最大信号
参见书
P.56
图
3.9
无源网络:
No
=
kTo Bn
,
So
=
GSi
⇒
F
=
1 G
(G
≥ 1) 。
物理意义:它表示由于接收机内部噪声的影响,使接收机输出端的信噪比相对其输入
端的信噪比变差的倍数。此时
F
=
No NiGa
,其中 Ga
为接收机的额定功率增益,NiGa 是输入端噪声通过“理想接收机”
后,在输出端呈现的额定噪声功率。
缺点:承受功率小。
图 3-4 分支线型收发开关原理图
2. 平衡式收发开关 P62,Fig.3.16。
TR1 、TR2 为接收机保护放电管。 3 dB 裂缝桥的特性:在四个端口中,相邻两端是相互隔离的,当信号从其一端输入时, 从另外两端输出的信号大小相等而相位相差 90° 。
发射时, TR1 、 TR2 放电,大部分能量反射,能量在天线处同相位相加,接收机处相互抵
i =1
i=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3
i=n
∏ ∏ ∏ F = Si ∏ So
Ni = No Ni
1
n
n
n
n
(Ni Gi + ∆N1 Gi + L+ ∆Nn−1 G + ∆Nn )
Gi
i =1
i=2
i=n
i =1
∏ ∏ = 1+
∆N1 G1Ni
+
∆N2 G1G2 Ni
+L+
∆N n −1
n−1
Ni Gi
+
∆Nn
n
Ni Gi
+
F3−1 G1G2
+L+
Fn−1 G1G2 LGn−1
,即 F
n
= F1 +
i=2
Fi−1
i −1
Gj
j =1
结论:要 Fo减小,需 Fi 减小,Gi 增大,Gi 影响最大,Fo取决于最前几级,所以要采用低
噪声高放。
因为噪声温度: Te = (F −1)To ,则
∑ ∏ Te
= T1
+
T2 G1
+
二、增益控制 AGC 目的:在跟踪雷达中,接收机输出的角误差信号强度只与目标偏离天线轴的夹角有关, 而与目标距离的远近、目标反射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无关。为了得到这种归一化的角误差信号, 就需要 AGC。 1.AGC:P72 图 3.27,由视频取信号反馈,响应时间 0.5~2 秒,保证大信号。
三、级联电路的噪声系数
图 3-3 典型雷达接收机的高中频部分
n
∏ So = Sn = S G n−1 n = Sn−2Gn−1Gn = Si Gi i =1
N0 = Nn = N G n−1 n + ∆Nn = (N G n−2 n−1 + ∆Nn−1)Gn + ∆Nn
n
n
n
n
∏ ∏ ∏ ∏ = Ni Gi + ∆N1 Gi + ∆N2 Gi + L + ∆Nn−1 Gi + ∆Nn
∆fε = f L − f s − f I 0 = f I − f I 0 , 其中 fI = fL − fs , Ec = S A ⋅ ∆fε f L = f L0 + Ec S L 其中 SA 和 SL 极性相反。 二、现代雷达本振与 AFC P67, Fig.3 − 21
图 3-7 控制磁控管的自频控系统
噪声比。
§3.3 雷达接收机的高频部分
要求:低噪声、高增益、宽频带。 一、收发转换开关和接收机保护器。 1. 收发开关 分支线型收发开关。P62,Fig.3.15,TR、ATR 为气体放电管。TR:接收机保护放电器,ATR 发射机隔离放电器。
发射时,TR、ATR 正常短路, aa′ 、 bb′ 看为开路,能量不进入接收机。 接收时, aa′ 短路、 bb′ 开路,能量全部进入接收机。
2. 定量描述 ①等效噪声功率谱密度或噪声带宽:
∫ ∫ ∞ P( f )df
∞ H ( f ) 2 df
Bn =
0
P( f0)
=0 H 2( f0)
, P( f0 ) ≥ P( f ) , H 2 ( f0 ) 为在谐振频率 f0 处的功
率传输,常用 3 dB 带宽近似,在雷达接收机中,谐振电路级数较多。
i =1
i =1
∏ ∏ = 1+
∆N1 G1Ni
+
∆N2 G1G2 Ni
+L+
∆N n −1
n−2
NiGn−1
Gi
+
∆Nn
n−1
NiGn
Gi
i =1
i =1
∏ = F1 +
F2 −1 + L + G1
Fn−1
n−1
Gi
,其中 Fk
= 1+ ∆Nk Gk Ni
i =1
∑ ∏ ∴
F
=
F1
+
F2−1 G1
2. 噪声温度 Te :
∆N
=
kTe BnG
,N
=
kTo BnG
+
kTe BnG
=
kTo BnG (1 +
Te To
)
,F
=1+
∆N GNi
,F
=1+
Te To
,
Te = (F −1)To , Ni = kTo Bn
考虑天线:接收机的实际噪声温度 Ts
= Te
+ TA , F '
= 1+ Ts To
=
F
+ Te To
物理意义:将接收机内部噪声看成是“理想接收机”的天线电阻 Ra 在温度 Te 时所产生的。
3. 噪声比(相对噪声温度)
tc
=
FckTo BnGc KTo Bn
=
FcGc , Gc 为混频器的额定功率增益或额定功率传输系数。 tc 表示有
源四端网络中除损耗电阻外的其它噪声源的影响程度。若无源,则 tc =1。
§3.2 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和灵敏度
一.接收机的噪声 1. 噪声来源 :电阻热噪声,无线热噪声
谱性质:高斯白噪声 GWN、电阻热噪声在接收机通带内近似为白噪声。
计算 噪声电压均值 un2 = 4kTRBn , un2 噪声电压均方值, Bn 为测试设备带宽,
功率谱密度 p( f ) = 4kTR ,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常数。
第三章 雷达接收机
§3.1 雷达接收机的组成和主要质量指标
任务:不失真的放大所需的微弱信号,抑制不需要的其他信号(噪声、干扰等)。 一、超外差雷达接收机的组成
P49 Fig3-1.优点:灵敏度高、增益高、选择性好、适应性广。
图 3-1 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简化框图
1.高频部分: (1)T/R 及保护器:发射机工作时,使接收机输入端短路,并对大信号限幅保护。 (2)低噪声高放:提高灵敏度,降低接收机噪声系数,热噪声增益。 (3)Mixer,LD,AFC:保证本振频率与发射频率差频为中频,实现变频。 2.中频部分及 AGC:
常规雷达中本振需调谐,并靠在τ 内的记存保持此跟踪值,如能采用稳定本振,让发射频率
跟踪本振,则可消除本振在冗余时间内的漂移。 原理:频率跟踪时,混频器根据差频偏离额定中频的方向和大小,输出一串脉冲信号。
经过放大,峰值检波后,取出直流误差信号,去控制调谐马达转动。 脉冲信号很窄,硅控管的频谱很宽,由快速动作自频控制所引起的载频误差影响很小。
常温:1.5 ~ 3dB 冷参: 0.5dB 30 ~ 60K 1 ~ 5dB
本振的作用:提供一个与发射信号频率相对稳定、准确的参考信号。
主要矛盾:①发射频率变化大, 10−15 ~10−10 。②发射存在的时间短。
一、常规雷达本振与 AFC 调谐本振跟踪发射信号频率
14 ~ 20dB 6 ~ 12dB
二、放大器
行波管 场效应
f
1200 ~ 18000M 3 ~ 18000M
F / Te
6 ~ 9dB 3 ~ 6dB
g
30dB 20dB
参放
500 ~ 15000M
晶硅管
100 ~ 15000M
三、混频器
抑制寄生频率、下变频。
1. GaAs 肖特基混频二极管。
2.平衡混频器。
§3.4 本振和 AFC
So No
⎞ ⎟ ⎠ min
Pfa =const ,Pd =const
2.灵敏度: So = M No
Si =Si min
Q F = Si So
Ni No
,其中 Si
=
F
So No
Ni
=
FMNi
=
FMkTo Bn
∴ Simin = kTo Bn FM
Simin (dBmW )
= 10 lg
Sisim (W ) 10−3
1. 定义: D = 10 lg Pimax (dB) = 20 lg Uimax (dB)
Pi min
Ui min
图 3-10 信号与宽脉冲干扰共同通过中频放大器的示意图
2.
饱和过载: K d
=
dU 0 dU i
,其中为增量增益,若 Kd
≤ 0 ,则接收机就会发生过载。
图 3-11 增量增益与输入电压振幅的关系曲线
到指定检测概率 Pd 时的输入端的信号功率:
Si min = Si | Pfa = const, Pd = const
保证下面灵敏所需接收机 gain = 120 ~ 160dB ,Simin=-120~-140dbw 主要由中频完成。
2. 工作频带宽度:指瞬时工作频率范围,频率捷变雷达要求的接收机工作频带宽度: 10~20% 。 3. 动 态 范 围 : 表 示 接 收 机 能 够 正 常 工 作 所 允 许 的 输 入 信 号 强 度 的 变 化 范 围 , 过 载 时 的
Si / Simin ,80~120 dB
4. 中频的选择与滤波特性:
fo
≥
1 2
∆f R
,中频选择通常选择
30M~500M,抑制镜频.实际
与发射波形特性,接收机工作带宽有关。
5.工作稳定性和频率稳定度:指当环境变化时,接收机性能参数受到影响的程度,频率稳定
度,信号处理,采取频率稳定度、相位稳定度提高的本振,“稳定本振”。 6.抗干扰能力:杂波干扰(MTI,MTD)、有源干扰、假目标干扰。 7.微电子化和模块化结构。MMIC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IMIC 中频单片集成电路、ASIC 专用 集成电路。
消,假负载处同相相加被吸收。
接收时, TR1 、 TR2 不放电,能量通过天线在接收机处同相相加,在发射机处同相相消,
由于裂缝桥的特性,发射机处信号很小。 通常要加接收机保护器。
图 3-5 平衡式收发开关原理图
3. 接收机保护器 P63,Fig.3.17。
图 3-6 环形器和接收机保护器
TR 管加二极管限幅器,发射功率不允许进入接收机。 铁氧体环行器:隔离度 20-30 dB ,要求 60-80 dB 。 加 TR 管、二极管限幅器。
(1)匹配滤波: (S / N )o max
(2)AGC:auto gain control. 3.视频部分: (1)检波:包络检波,同步(频)检波(正交两路),相位检波。 (2)放大:线形放大,对数放大,动态范围。 二、主要质量指标
1.灵敏度 Simin :用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 Simin 表示,检测灵敏度,给定虚警概率 Pfa ,达
2.晶体倍频型稳定本振 P69, Fig3.24
通过载频、稳定本振和相参本振均由同一基准频率倍频产生。
开环,倍频有相位噪声,稳定度为10−8 。
“可调谐”的稳定本振是指频率的变化能以精确的频率间隔离散的阶跃。
图 3-9 晶振倍频型稳定本振
§3.5 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和增益控制
一、动态范围:接收机能够正常工作的允许的输入信号的强度范围。
三、稳定本振
1.锁相性稳定本振,可以构成可调谐的稳定本振。P68, Fig3.23 相位检波器,将 F 2 频率与混频器来的θ2 ( F′ 2 )信号相比较,通过积分器控制速调管振 荡器,本振的稳定度为 10−8 ,取决于基准频率的频率稳定度。锁相电路准确将 fL 锁在 (N ± 1)F 上。
2
图 3-8 锁相型稳定本振
P( f ) P( f0 )
Bn
f
图 3-2 噪声带宽示意图
②“额定”噪声功率,网络匹配时 ZL = Zi* ,内噪声 un2 在负载上所形成的功率为:
N
=
kTBn
=
un2 4R
=
4kTRBn 4R
结论:任何无源二端网络输出的额定噪声功率只与其温度 T 和通带 Bn 有关。
二.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反映接收机内部噪声) 1. 噪声系数:接收机输入端信号噪声比与输出端信号噪声比的比值。其公式为
F = Si So
Ni No
,其中
Ni
=
kT0 Bn
,k
= 1.38×10−23
J
K ,规定输入噪声以天线等效电阻
RA 在室温 T0 = 290K 时产生的热噪声为标准。
线性系统: So = SiG
,
No = NiG + ∆N
, F = No = 1+ ∆N ,所以 F ≥ 1。
GNi
GNi
用分贝表示: F = 10 lg( Si Ni )dB , F 无量纲,只适应于接收机的线性,准线性电路。 So No
T3 G1G2
+L+
Tn−1 G1G2 LGn−1
,当 Go
= 1时, Te
=
n i =1
Ti
i −1
Gj
j=0
∑n
当 Go = 1时, Fo = 1+
Fi−1
i −1
∏ i=1
Gj
j =1
参见课本 P59,公式(3.2..28)、公式(3.2.31)。 四、接收机灵敏度
1.识别系数: 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