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0343cbd3cc22bcd127ff0c00.png)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新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国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0dd2f8683d049649b6658d5.png)
(2008年高考江苏卷 年高考江苏卷)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高考江苏卷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试解 ________ 试解] 试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 解析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 项排除 新中国成立初期, 项排除;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A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项排除 项排除;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C项排除;1950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 项排除 项排除;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D项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直是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 项正确。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故B项正确。 项正确 [答案 B 答案] 答案
一、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 .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亚洲建立 .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 赢得了民族独立。 锁,赢得了民族独立。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 .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要改变半殖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废除帝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f6abb44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d.png)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内容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作用: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的一切特权作用: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含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联合国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中国的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成功关系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70年代外交突破和转机的关键原因: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双方的共同要求改善过程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1978年,中美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原因:中美关系改善,促进了中日建交标志: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表现: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活动意义:对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上海合作组织建立时间:2001年中国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参加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目的: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性质: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cb7d2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78.png)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讲述了中国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欢迎大家阅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考知识点1、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注意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4、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5、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
6、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7、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8、注意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9、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10、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重要知识点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
③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40108ab284ac850ad0242d5.png)
解析:从图片中的时间看,从1979年开始至1989年,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 也未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所以先排除①④项,答案应该是B。
5/20/2013
2、(2009·江苏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
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
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 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的历史。
5/20/2013 的成就。它对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
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外交成果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3) 社 印度(1950.4.1) 保加利亚(10.4) 会 ——第一个与中国建 罗马尼亚(10.5) 主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匈牙利(10.6) 义 朝鲜(10.6) 瑞典(1950.5.9) 国 捷克斯洛伐克(10.6) ——第一个与中国 家 波兰(10.7)
1、(2011年连云港摸拟)在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
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
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B ) A.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对霸权主义
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决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际问题基础准则 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
取得成功
5/20/2013
考点2
开创外交新局面
考纲解读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 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 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 展所作出的努力 1.中美、中日关系的相关史实及影响 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与对和谐世界的影响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ba1e77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09.png)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我国的历史,对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在地理、政治等学科中也学习了一些关于国际关系和外交的知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外交政策具有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就和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大多数学生具备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部分学生需要在学习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进行学习。
在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等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
2. 请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 请简述我国参加万隆会议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开创外交新局面”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开创外交新出“开创外交新局面”重点,强调“开创外交新局面”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11.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3. 访问印度和缅甸: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之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高一历史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一历史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8f54fb16d5bbfd0a78567362.png)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结束,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和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基本方针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3.基本原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____________的合法政府。
(2)________、互利及互相尊重__________等项原则。
4.内容(1)“另起炉灶”:①含义:不承认_________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使中国改变了__________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____________。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先清除__________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__________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________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__________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________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3)“一边倒”:①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________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__________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____________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美国的遏制:建国初期,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军事上____________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2)巨大的成就: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__________,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睦邻友好:新中国积极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0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0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a7d879551e79b8968022612.png)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 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支 持 票
51 47 34
10
1950
24
1956 1960 1965 1970(年份)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 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 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 了。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谋取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 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 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 议。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 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 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 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主要背景
年第 代三 末阶 段 {70 年 代 末 至 80 外交战略 特 点
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重要 力量;苏攻美守 联美遏苏“一条线一大片” 加强与第三世界合作和团结; 由革命型外交转向国家利益型 外交 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2月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 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 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任何地区谋求 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 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主要背景
第 四 阶 段 {80 年 代 末 至 今 } 外交战略 特 点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我知道,1954年在日 内瓦会议时杜斯特.杜 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 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 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 手,一边向他走去。当 我们的手 相握时,一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 时代开始了。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36c857e5acfa1c7aa00cc21.png)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C 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三点内容的理解,书上的原话,送分题。
2.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解析】:B 从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3.被外国人誉为“周铁嘴”的外交家周恩来,以他独有的魅力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声誉。
他所创制的外交政策有①“一边倒”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求同存异”方针④不结盟政策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B。
记忆性试题。
①为毛泽东所创;④为邓小平所定,②③为周恩来所创。
4.“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来自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舞蹈家和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音乐家演绎的原创芭蕾舞剧《小河淌水》演出获得成功,以此纪念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
那么,今年是中苏建交多少周年?A.50周年(芭蕾舞剧《小河淌水》海报B.55周年C.61周年 D.65周年【解析】:C 1949年10月3日,中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故C正确。
5.金秋时节,在苏式风格的北京展览馆西侧,被北京人亲昵地称为“老莫”的俄罗斯风味餐厅--莫斯科餐厅--重装开业,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来就餐甚至参观;与此同时,以“唤起记忆,传承友谊”为主题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活动正在两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以此纪念中俄建交。
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93026d104a1b0717ed5dd09.png)
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单元综述]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随着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坚决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径进行抵制。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所谓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建国—50年代)1、建国初的环境1)国际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A、有利形势:1)资本主义阵营(削弱)2)社会主义阵营(壮大)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4)新中国的成立B、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建国后采取的外交政策必须巩固政权、保卫和平、卫主权、打破封锁)2)国内形势: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外交方针的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①另起炉照,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学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e045fd05727a5e9846a6132.png)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成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这一政策以保障本国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为基本原则。
新中国建立之初,两大阵营处于对立和激烈斗争状态,再加上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外交孤立的政策,所以使得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教材中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其意义则在于:首先,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社会制度异同,一律平等,和平共处。
这使它成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现为〔〕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一条线,一大片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2.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3.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亚非国际会议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合国大会〔二〕能力提高1.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为了〔〕A.团结世界各国人民B.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自主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C.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开拓外交新局面2.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制定外交原则3.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B.就政治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C.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D.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三〕延伸拓展1.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包括〔〕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B.帝国主义东方战线被冲破C.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2.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方面的大事,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③参加万隆会议④确定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3.以下不属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C.实行“无敌国外交”D.参加万隆会议〔四〕模拟练习1.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是〔〕A.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B.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2.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B.中苏谈判C.中美谈判D.中缅谈判3.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B.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C.亚非国家无矛盾和分歧D.亚非各国有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4.新中国建立之初,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目的是〔〕①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②稳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③急于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④突破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①②5.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管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示范教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示范教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6b52d379a26925c52cc5bff4.png)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设计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包括外交政策、外交目的、外交活动、外交地位和外交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中国外交是屈辱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从高考命题趋势来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现实联系密切,是考查重点。
从全书来看,本单元上承中国政治活动史,下启世界政治活动史,是中国政治活动史的收尾部分。
掌握好本单元是学好中国政治史和国际关系史的关键。
本单元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意义。
主要内容包括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重大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实践、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方面走过的基本历程及其重要成就,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理解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有些知识点,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在初中学习过,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探究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以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确立发展和整体意识,从世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学习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感悟领导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重点: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及本身综合国力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难点:正确把握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特点(原则性、灵活性)。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中国奉行“一边倒”为中心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2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2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cd187edf8c75fbfc77db2d4.png)
2.“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 .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 包括共产党国家 包括共产党国家) 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 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 的事件发生在( 的事件发生在 A.1971年 . 年 C.1978年 . 年 ) B.1972年 . 年 D.1955年 . 年
B.对外政策不再追随美国 . D.使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 .
解析: 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解析: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同年 月,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同年9月 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日本在经济崛起后开始改变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 日本在经济崛起后开始改变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 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答案: 答案:B
外交关系的突破
[名师点拨 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是由当时的国际国 名师点拨] 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名师点拨 内环境决定的。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世界、 内环境决定的。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世界、对两国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 的影响。 的影响。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名师点拨 外交政策的变化都是以本国利益为转移的;外交政策也 名师点拨] 外交政策的变化都是以本国利益为转移的; 名师点拨 是以本国实力做后盾;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是以本国实力做后盾;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B.1949年~1972年 . 年 年 D.1953年~1979年 . 年 年
二、新中国成立后,是怎样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外交政 新中国成立后, 策的? 策的?
(2009年高考江苏卷 年高考江苏卷)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 年初, 年高考江苏卷 年初 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 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 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 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A.①④ . C.①②④ . [试解 ________ 试解] 试解 [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 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解析 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 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 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 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 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 ,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 团和派驻维和部队, 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③错误。 错误。 [答案 C 答案] 答案 B.②④ . D.①②③ .
2020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含解析)1
![2020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含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515648d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8.png)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地把外交方针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体现.知识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①含义: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②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含义: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其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与西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含义: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处于孤立地位。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坚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
易误提醒“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知识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2.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8ed604bd02d276a201292e24.png)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事件、意义?
4、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时间、特点
5、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有哪些?
6、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7、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有哪些?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编写人:曹兵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美苏从盟友到对手的根本原因?
2、美苏冷战对抗的具体表现?
3、冷战的序幕是什么?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5、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6、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对欧洲及世界有什么影响?
7、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
针和平共
处五项
原则的
提出
参加
日内
瓦会
议
参加
万隆
会议
恢复
在联
合国
的合
法席
位
中美
关系
正常
化
中日
邦交
正常
化
开展以
联合国
为中心
的多边
外交
参与地
区性国
际组织
的外交
活动
积极发
展与周
边国家
的睦邻
友好关
系
8、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加强,具体指表现是什么?。
高中历史 第0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试题 1
![高中历史 第07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试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5d2a5796240c844769eaee90.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①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②的合法席位。
2.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③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影响(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a20世纪70年代初,④发生重大变化。
b改善⑤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过程a1971年7月,⑥秘密访华。
b1972年2月,⑦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2.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⑧访华,两国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外交政策目标的调整(1)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标:反对⑨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建树(1)开展以⑩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a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⑪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了“上海共识”。
b为促进⑫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a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⑬》。
b上海合作组织宗旨: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c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
K知识参考答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复习课件)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2d7c9bdaef5ef7ba0d3ce3.png)
【提示】: 2、认识: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是敌是友),最主要从国 家自身的现实和战略利益出发,即国家利益之上。落后 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独立的国家主权,综合国力的 提高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学案》P33 四、新中国在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
特点:“一边倒”。
(《学案》P32) 3)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
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求同存异。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树良好形象。
④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首脑会议,1955):
特点: 首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国际会议,新兴 力量已在崛起。(又称“国际种族会议”)
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求同”:共求反对霸权主义、根除殖民主义、维 护民族独立与平等,保卫世界和平。 “存异”:允许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等。
二、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 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 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 影响。
一、建国以来中国的对外关系:P108
(一)外交方针(原则):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外交内容: (分三个阶段) 1、建国初50年代:(P108-109)
1)背景: ①国际: 社、资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 ●美帝孤立、封锁、包围中国。 ②国内: ●历史原因:帝’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外交关系。 ●现实原因:百废待兴、基础薄弱,国力不强。 2)表现: ①另起炉灶(废旧条立新约)。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后结交)。 ③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学案2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eaf0786f7e21af45b307a8bb.png)
1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学案1.对于新中国的外交,复习的关键是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重在理顺三个历史阶段外交的基本知识,即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内涵及其背景、成就。
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外交策略的异同及其原因。
2.将现代中国的外交置于世界大背景下进行理解,并根据当时国内形势的变化,把握我国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认识到决定外交地位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实力,外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3.注意联系时政热点如美国对台湾问题、南海主权、钓鱼岛争端等问题,(10分钟快速记忆,老师可要检查哦)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奠基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背景如何?外交方针是什么?其主要表现为哪三大政策? 各自的含义及作用?建国后第一年外交成就?(1)背景:①国际: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表现:①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特权、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③“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4)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过程?内容?意义? (1拓展外交空间。
(2)过程: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
(3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表明中 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20世纪50年代标志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是什么?中国为会议取得成果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中国而言,两次会议各有何重要意义? 提高了国际地位。
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 成功。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1.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如何?对中国而言有何重要意义? (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https://img.taocdn.com/s3/m/099ee06f680203d8cf2f245a.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1.“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在( )A.1971年B.1972年C.1978年D.1955年【解析】从材料信息“击败美国”“联合国”可以判断这个事件是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而这个事件发生在1971年。
【答案】 A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
”这段话反映的实质是( )A.尼克松敬仰中国的传统文化B.尼克松渴望目睹新中国面貌C.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D.美国多数人对新中国不了解【解析】从尼克松的话中可以看出,尼克松渴望访华,从实质上反映了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关系的愿望。
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3.“美国认识到,在某某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某某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某某公报》中这一声明实际上( ) A.承认中华人民某某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B.承认了“一国两制”的原则C.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D.向世界宣布同某某当局断交【解析】从声明的内容看,只涉及“一个中国”原则问题的承认,B、C、D三项都是以后的事情。
【答案】 A4.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1972年9月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
”田中首相“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A.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新中国建交B.在尼克松之前访问新中国C.早于美国与新中国联合抗苏D.访华期间即与中国建交【解析】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但中美两国直到1979年1月才正式建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虽是在1972年9月底访华,但访问期间就迅速实现了正式与新中国建交。
所以周恩来说“他比尼克松勇敢”,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到70年代初中国才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
新中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理应取得在 联合国的代表权。但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直 到70年代初这一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原因 过程
影响
中பைடு நூலகம்关系的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从美国 方面看
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 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 作出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 单元内容概览
本单元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 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主要 特点和意义。 两课内容: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小结:
国际国内背景
新 中 国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方针 具体表现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初
一边倒
期
的
外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交
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参加日内瓦会议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 参加万隆会议
(1955)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 况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这一时 期的重大事件,昭示着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 外政策上也作了重大调整。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无敌国外交”的策略,为 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同时,力争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 贡献。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二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外交目标,转 变成了为我国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赢得一个有利的 国际环境。不论在哪一时期,新中国都始终如一地坚 持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大国强权,维护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
五个重点问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4)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5)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个观点: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取得民主独立,才能使国家 富强,才能打开外交新局面;捍卫国家主权,提 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二)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 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及本身综合国力的发展 变化所做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 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难点: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特点(原 则性、灵活性)。
探究二
①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 而不走“中间路线”?
“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两大阵 营对峙,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苏联 则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实行“一边倒” 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 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②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国内因素呢?
①吸取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教训; ②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
----
2.基本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两次调整: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的外交 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 系的基本准则。中国政府坚持从中国的民族和国家利 益出发,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目的出发,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外交政 策的重大调整。
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 要目标,是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 封锁,与众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不断提高中国的 国际地位。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 地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 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 候?起初是为发展中国与哪些类型的国家关系而提 出的?谁提出的?哪五项原则?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解读: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
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
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①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美苏争霸需要
从中国 方面看
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补充:中美关系的现状如何呢?
对立、摩擦:
国家利益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
联系、合作:
高层会晤频繁 经贸往来密切 经济互补性强 合作领域广泛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 的奠基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 外交原则。50年代中期,为了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 家的友好关系,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 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①朝鲜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的国际声 誉大大提高,并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都涉及到新中国;
④苏联的支持。----
(2)参加万隆会议 结合教材,回答:
①万隆会议召开在哪一年?在哪里召开的?
②周恩来在会上提出的方针是什么?
③会议结果是怎样的?有何历史意义?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而不是用其他的“加入”之类的提法?
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就是创始国之一, 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贡献。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探究一: 新中国初期为什么制定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方针呢?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国际关系最 突出的特点两大阵营的 对立和激烈 斗争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战后世界形势图
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台湾问题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外交政策的调整: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APEC第九次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 意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2)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地点在哪? (3)会议的结果是什么? (4)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有何影响?
探究三: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 位参加的会议,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参加这个会 议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