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背影教案

合集下载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课文《背影》。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尊重。

增强学生对父爱的理解,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主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感受过父母的关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父爱的课文——《背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

2.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父爱?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情感。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背影》,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课文中的深层主题。

(二)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主题。

(三)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情感,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指导。

2.布置作业:课后阅读《背影》全文,进一步感悟父爱。

四、教学反思1.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对生字词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但部分学生阅读速度较慢,需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2.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较为详细,有助于学生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父爱。

(2)如何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父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利用图片、歌曲等素材,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难句,共同解决问题。

(2)组内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父爱故事,分享感受。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悟。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3.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生字词,正确使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3)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一、导入课文放《背影》歌动画。

(以此为背景音乐开始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最近我发现,有作曲家把它写成了一首的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下。

二、作者介绍这首歌所表现的就是父子分别的情形。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文,先了解一下《背影》的作者。

放作者介绍,同学读。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记实的作品,作者曾说,他完全是写实,把当时的所见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

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

这篇课文当时中国社会处在军阀混战的时期,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

江泽民同志曾在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时为他题词,放题词。

这可以说是对朱自清一生的品格和学识的高度概括。

下面我们就一起体会一下。

三、课文欣赏思考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放全文朗读动画。

四、思考讨论㈠整体感知:两个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回答:四写背影。

分别为: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艰难的步履,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分析:《背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是让世界充满爱,对于母爱,友爱,学生们总是很容易体会得到。

而父亲深沉的爱,无处不在,却总是默默的。

《背影》是一篇包含着浓浓父爱的优美的散文,作者细腻的笔迹,将父亲沉默的细致的爱展示给我们。

这一单元,教会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爱,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较强,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2、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教学准备:1.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歌曲《懂你》、名画《父亲》的相关资料。

2.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

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利用多媒体,精读、速读相结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背影》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背影》。

(2)理解文章的背景,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和主题。

2. 父亲背影的描写和象征意义。

3.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章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2. 父亲背影的象征意义。

3. 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2)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背影》。

2. 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对父爱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文章的理解、情感体验的表述以及写作技巧的应用。

3. 情感态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内容,评估学生对父爱的理解、亲情的珍惜以及感恩意识的培养。

1. 情感引导:通过讲述父爱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实例分析:以作者朱自清的生活背景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篇1教学目的:〔1〕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引导、点拨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才能。

〔2〕揣摩语言,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3〕加强听说训练。

教学设想:〔1〕安排二课时。

〔2〕注重学生活动,安排讨论,强化听说。

第一课时一诵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或读不准音的字,画下来并注音。

争取读一两遍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

2.边读课文,脑海中边再现文中描绘的内容,力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体会父子相爱相怜的深情。

3.对儿子来说,父亲的背影再平常、再熟悉不过了,而浦口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竟使儿子感动得流泪,这是为什么?说明:要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这个问题。

初读课文,宜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包括课文的情感基调,不宜匆忙“分析”。

“这一次”背影不同于平时,在家境惨淡、心境凄苦的特定背景下,父亲的爱子之情尤为崇高,尤其感人。

讨论中,鼓励尽可能多的同学发言,发言中不大准确的理解,一般可不予纠正,留待深化理解课文时解决。

二揣摩语言,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两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1.说说以下词语的表达作用。

〔1〕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作者为什么用“祸不单行”来形容这两件事?〔不仅仅是不幸,失业是社会造成的,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失业是灾难,是飞来横祸。

失业,又遇丧事,就是更不堪承受的灾祸了〕〔2〕到徐州,为什么会见到“满院狼藉”的景象。

〔这是对失业后凄凉情景的描绘,父亲只能分开徐州,另谋生路〕〔3〕“惨淡”一词。

除了表现经济状况的困窘,还描绘了什么?〔心境也是惨淡、凄苦的〕2.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承受着哪些痛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失业后经济困窘的压力,生计无着,前景暗淡的凄苦〕3.“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完全是为了宽慰儿子〕说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几个问题,就能把握住“背影”描写的特定环境,为深化理解父亲爱子之心打下根底。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优秀8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优秀8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优秀8篇】《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8篇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揣摩文章朴实而简洁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2、仔细研读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颓唐的老境和“我”对父亲的眷恋之情作者“诚实”的写作使文章真实可感,触人心弦,读之潸然泪下;语言朴实,意蕴深厚,“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教学中,宜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采用朗读、研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以及对文章重点词句的分析,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人间亲情。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你平时注意过别人的背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作为语文材料的传统篇目,它感动了很多很多读者,因为它写出了人世间至深至诚的父子之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验作品的情感。

2、讨论交流针对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如某些词语、句子等,提出疑问梳理筛选,将学生比较关注的、较有价值的问题找出来,共同解决。

(三)研读课文1、在写父子离别之前,作者还交代了随父奔丧、家境衰败、父亲到南京谋事等内容,从中可见父亲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这对写“背影”有什么作用?2、文中四次写到“背影”,组织讨论,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在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明确:(1)①难忘背影②刻画背影③惜别背影④再现背影(2)(提示:找动词、形容词)如:“探”表明父亲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把父亲爬月台是的艰难动作,写得栩栩如生。

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案设计(优秀5篇)

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案设计(优秀5篇)

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案设计(优秀5篇)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提高默读速度2.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背影”3.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重点1.望父买橘2.情境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本文作者是朱自清。

《春》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

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

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

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默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三、生字新词好了吗?同学们上课之前一定预习过课文的生字新词,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

请一位同学上来给生字新词注音,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也注一注。

交卸奔丧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晶莹差使狼藉簌簌拭关于生字新词的解释,同学们可以参照书本下面的注释去掌握一下。

四、整体感知好,那我们就针对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啊?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

那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送别的背景吗?哪里?对,第2自然段。

第2自然段怎么说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
1.篇章理解:掌握《背影》的作者朱自清,理解课文主题,体会父爱如山的情感。
2.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蹒跚、橘子、赋闲等。
3.句子解析:分析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铁道边。”
-情感共鸣: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尤其是对父爱深沉的理解。
-词汇掌握: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举例:
-在解析“背影”的象征意义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背影”不仅是指父亲的背影,更是指父亲的形象和父爱的化身。
-对于写作手法的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例句或让学生尝试仿写,以加深对白描手法运用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背影》这篇文章。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这个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但在时间安排上,我觉得可以适当缩短,以便为后面的教学内容留下更多时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背影》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父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珍惜父母的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篇章主题:理解《背影》所表达的父爱主题,把握作者朱自清对父亲的深情描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4课《背影》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4课《背影》教案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例如比较“他走了”和“他踉踉跄跄地走了”的区别。
-在课堂讨论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如“你认为作者通过背影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背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注意到父母的背影?”(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亲情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背影》中所体现的父爱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父爱是伟大而深沉的,它常常在不经意的细节中体现出来。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父亲送儿子上学的场景。这个案例展示了父爱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如何感受到这种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作者对父爱的表达。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具体句子和比较不同场景来帮助大家理解。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课程时间的分配上还有待优化。特别是在新课讲授和重点难点解析部分,由于内容较为丰富,可能会导致时间紧张。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和理解知识点,我需要更加精炼语言,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感受语言魅力。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父亲送儿子上学、买橘子等场景,强调父亲的细心关爱和对儿子的深情厚意。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不同场景中表达的对父亲的思念,如“我这时突然感到,他的背影是这样的高大”。
-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他穿着一件灰色的长袍,显得更加臃肿”。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学习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理解亲情的深沉,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背影的形象。

提问:“背影”这个词在你们心中代表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标记生字词、重点句子。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背影”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分析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着重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5.写作训练让学生以“背影”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6.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表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表现较好,能够主动寻找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在写作训练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短文创作。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课文主题。

学生在写作训练环节,提高了写作能力。

5.需要改进之处在分析课文时,对部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不够到位,需要加强讲解。

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进一步强调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细节上加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词语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1.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1.3理解文章主题,感受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文本,感受语言魅力。

2.2学会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3.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主题,感受父爱的伟大。

2.学会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1谈论父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1.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2.阅读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3.1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描写细腻、情感真挚等。

3.2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4.课堂讨论4.1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

4.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爱的伟大。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

1.2谈论生活中与父亲相处的点滴。

2.精读课文2.1学生精读课文,关注重点词语和句子。

2.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3.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4.作业布置4.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4.2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作品。

五、课后辅导1.关注学生的作文写作,给予个别指导。

2.对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3.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六、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珍惜亲情。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表现的深厚父爱。

2. 课文中作者情感的细腻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品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5. 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读后感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2024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13背影课题背影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交卸、狼藉、簌簌、赋闲、颓唐、琐屑”等词语。

2.仔细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亲情,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文中朴素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朴素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引导学生养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来阅读课文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爱亲情,心存爱意,理解、感恩、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增进与身边人的沟通和交流。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8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最大的创作成就是散文,文风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等。

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这是一篇纪实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祖母的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浦口车站惜别。

想起这些,朱自清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体知识散文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写,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背影》中的经典段落。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父子情深,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1. 重点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 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2.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父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单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 板书,提问:“背影”有什么特殊含义?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第一至三段,分析作者对父亲的描写,引导学生理解父爱。

2. 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背影”的象征意义。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为作者买橘子的情节。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

2. 背诵课文第一至三段。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对父爱的理解是否有所提高。

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背影》教学设计(续)六、课堂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孝敬父母,珍惜亲情。

七、总结全文(5分钟)1.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

2. 提醒学生将课文中的美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会感恩。

八、课堂练习(10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九、家庭作业(课后)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爱意。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优秀7篇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优秀7篇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优秀7篇篇一: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真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2、板书课题:背影朱自清3、作者简介写作背景4、检查预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父子浦口送别。

)2.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3.“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二年前的冬天,徐州)4.“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祸不单行,家境惨淡)三、思考讨论,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讨论一:父疼子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四写背影。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分别为: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讨论二:子爱父儿子总共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讨论二:子爱父1、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2、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3、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4、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四、导学达标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2.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3.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请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4.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掌握。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父爱。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父爱的理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与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与讲解。

(2)深入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父爱,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感现象。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总结其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父爱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温馨、感人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同理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

(2)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 分析并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并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解析课文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句子仿写。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于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背影”为主题的短篇小说。

2.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背影》教案《背影》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读读写写和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

能力目标:
1.学习体会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形象、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2.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重点:“背影”作为文章描写的对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尤以父亲为“我”买橘子而穿铁道、攀月台那个场面的描写为最详,是全文的重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难点:体会蕴涵在作者笔端的深深的父子之情。

三、教学时数: 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

谈到朱

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

《背影》写于1925 年10 月,在当时和以后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这篇著名散文——《背影》。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1. 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
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等。

2.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 年10 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发表在当时的《文学周刊》上。

文章发表后,广为传诵,并一直作为语言教材。

当年,朱自清先生逝世捕些中学生拿着报纸悲痛地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 ”可见本文的影响之大。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差使、狼藉、簌簌、迂腐、踌躇、拭、颓唐、琐屑、举箸
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狼藉、惨淡、勾留、变卖典质、赋闲、蹒跚、颓唐、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情郁于中、琐屑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要求:听准字音,
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2.学生自读,并圈点勾画本文中出现了很多的“四个、次……”
3.学生速读课文,讨论一下问题。

①文中出现几次“背影” ?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明确:
文中四次写“背影”。

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

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
橘子时的“背影”。

②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

第一部分(第 1 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2、3 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
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4、5 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 6 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7 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③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样的感情?(中心意思)
明确:
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细读文本,探究品味
有人说本文是很多的“四个/次……”构成,不知道你找到没
有?
明确:四个“背影”;四次“流泪”;四句“话语”……
(一)探究“四个背影”
1.细读带有“背影”的句子,看看哪一个是重点写?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忆背影)
②“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绘背影)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别背影)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
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思背影)好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分析第二次背影的刻画,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的背影的?
明确: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课文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主要是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疼爱儿子。

(二)品味四句“话” 作者的父亲在送儿子去车站的过程
中,总共说了四句言简意赅的话。

品味这四句话包含的情意。

明确: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不放心儿子,关心儿子)
2.“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怕儿子路上口渴,为儿子做事,体贴周到)
3.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舍不得儿子)
4.“进去吧,里边没人。

” (关心儿子)由此看父亲对儿子
的关心与爱护。

(三)品味“四次流泪”
1. 品读文中写流泪的句子,看看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①“——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 (奔丧途中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悲伤之泪)
②“一一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车站望父买橘; 感动之泪)
③“一一……,我的泪又来了。

”(车站找不到父亲的
背影; 不舍之泪)
④“——在晶莹的泪光中,……” (别后读父亲来信,再现背影; 怀念之泪)
2.有人说,这四次流泪体现了“我”的感情变化,四次流泪分别是悲哀之泪、感动之泪、不舍之泪、怀念之泪,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作出赏析。

3.作者当时对父亲的行为真的理解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这说明了什么呢?
明确: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说明朱自清当时对父亲的行为不理解,运用了反语的修辞表达了自己的懊悔之情。

尽管作者有不理解父亲的时候,但是这并不妨碍作者对父亲的爱和怀念。

二、拓展迁移,交流收获
学习完本文,你学到了什么呢?(提示:从选材上,从语
言上,从情感上,从描写方式上、从内容上皆可)
示例:
1. 从主旨上:
2. 从选材上:选取生活中的细节塑造人物形象。

3.从语言上:朴实的语言最美。

4.从情感上:感情真实最感人。

5.从描写方式上:白描的写法。

6 从角度上,新颖独特的“背影”
7.从结构上,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

8.从人物的刻画上,细节描写之生动
9.从材料的剪裁上,文章详略安排恰当
三、作业小练笔:写写自己的父亲。

[转载]人教语文八上
第背影》教学设计7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