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SI、CRBSI、VAP、CAUTI)的基本概念与预防控制
42031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42031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是为了减少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院治疗效果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制度和流程的介绍,供参考:一、感染预防委员会成立医院设立感染预防委员会,由医院高层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相关预防措施,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和政策。
二、制定感染预防控制指南委员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标准,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指南应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处理、食品安全、个人防护装备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和程序。
三、医务人员培训和宣教医院开展相关培训和宣教工作,教育医务人员掌握感染预防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感染预防意识和操作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教学,使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应对各种感染风险。
四、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医院建立细菌、真菌等耐药菌监测系统,定期开展感染数据统计和分析。
同时要建立感染事件的报告制度,及时汇报和处理感染事件,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
五、病房环境管理医院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检查和清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六、手卫生医院建立全员参与的手卫生制度,包括规范的手卫生操作步骤、手卫生教育和培训、手消毒剂的配置和配送等。
定期开展手卫生的检查和评估,及时纠正不符合要求的操作。
七、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进行与感染有关的操作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相关科室应制定配戴规范,并定期检查和更新装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防护。
八、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医院建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包括清洁、消毒和灭菌等环节。
医院要有专业的消毒团队,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九、医疗废物处理医院建立医疗废物分类、储存和处理的制度,包括感染性废物和非感染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要求。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是病人外科手术后的常见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5%左右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第3位。
SSI会导致手术失败、增加病人痛苦严重的甚至死亡、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纠纷等。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SSI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2、手术室环境清洁符合卫生学标准。
不同类别的手术安置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下进行传染病人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
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门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3、出入手术室应当严格遵循手术室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控制闲杂人员进入。
进入手术室人员按要求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
4、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手术衣、口罩、帽子潮湿应立即更换。
5、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6、术者应努力提高手术技巧。
避免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物品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7、必须进行的伤口引流应首选闭合式引流。
8、换药应严格遵守换药原则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隔离伤口。
特殊感染病人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严格进行隔离并做好自我防护。
9、对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住院日应少于3天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洗澡。
10、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
必须备皮时选择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进行严格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11、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12、遵循《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和本省管理办法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重点部位预防控制措施ppt课件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 的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预防控制的认识和 技能水平。
规范操作流程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
制定各项医疗护理操作流程,明确操作中 的感染风险环节和预防控制措施,确保操 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环境进行 清洁和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数 量。
实施过程监督与评估
保培训质量。
宣传教育开展情况汇报
01
02
03
04
宣传目标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感染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患者自
我防护意识。
宣传内容
包括医院感染基本知识、预防 感染的方法和措施、患者注意
事项等。
宣传方式
通过宣传册、宣传栏、电子屏 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
开展健康讲座等活动。
宣传效果
通过调查问卷、患者反馈等方 式评估宣传效果,不断改进宣
应对策略制定
为了应对未来发展趋势,医院需要加强管理,提高人员意识 和技术水平,加强感染监测和防控措施的落实,确保医疗质 量和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培训内容确定与实施情况汇报
培训目标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 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和 技能,增强防控意识。
培训内容
包括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重点部位感染防控措 施、手卫生、防护用品
使用等。
培训方式
采用讲座、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培训效果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 方式评估培训效果,确
1 2 3
定期检查与评估
定期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 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 意见和建议,对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和优 化。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关键信息项:1、重点部位的定义与范围2、预防与控制的目标3、具体预防措施4、控制策略与流程5、监测与评估机制6、责任与分工7、培训与教育要求8、违规处理与奖惩制度1、重点部位的定义与范围11 明确界定医院内的重点部位,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消毒供应中心等。
111 详细描述每个重点部位的特点和其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重要性。
2、预防与控制的目标21 设定总体目标,如降低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11 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例如将特定重点部位的感染率控制在一定百分比以下。
3、具体预防措施31 环境清洁与消毒311 规定重点部位的清洁频率、消毒方法和使用的消毒剂类型。
312 强调清洁人员的培训和操作规范。
32 无菌操作规范321 详细列出在重点部位进行医疗操作时的无菌要求,如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流程。
322 明确违反无菌操作的纠正措施和处罚。
33 医疗器械与设备的消毒与管理331 制定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和储存标准。
332 建立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测制度。
34 手卫生341 强调医护人员在重点部位工作时的手卫生要求,包括洗手时机和方法。
342 提供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和用品。
4、控制策略与流程41 感染监测411 确定重点部位感染监测的指标和方法,如定期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412 规定监测数据的记录和报告流程。
42 病例报告与处置421 要求及时报告重点部位的感染病例。
422 明确感染病例的处置流程,包括隔离、治疗和追踪。
43 爆发控制431 制定重点部位感染爆发的应急预案。
432 明确在爆发情况下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措施。
5、监测与评估机制51 定期评估511 设定重点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评估周期。
512 明确评估的内容和标准,包括措施执行情况、感染率变化等。
52 数据分析与反馈521 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醉开始时首次静脉给药。 • 万古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应在切皮前120分钟
给药。
47
• 手术时间>3小时,所用抗菌药物为短效者,或超 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术中应每3小时追 加一剂。
• 对VIP实施目标性监测 • 掌握VIP的发病水平 • 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
性 • 降低VIP的发病率。
22
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
•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 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 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 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 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 的致病菌
• 应激性溃疡的预防,降低了胃酸水平。 • 研究表明,三种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方法(雷尼替
丁、氢氧化镁、硫糖铝),接受硫糖铝的患者发 生肺炎的风险低于其他两种。
20
避免重复插管
• 重复插管是VAP的重 要危险因素。
• 当患者具有拨管指征 时应早拨管。
• 采取预防措施,降低 重插管的发生率。
21
目标性监测
57
2、手术中:
• 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 通气。
•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止血,最
大限度地减少组织的损伤。 • 彻底去除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58
需要引流手术切口
• 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 压引流
• 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 口、位置合适的部位 进行置管引流,以确 保引流充分。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第一篇: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SOP)(一)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SOP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组的相关要求和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预防HAP/VAP措施如下: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2、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6、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10、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1)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2)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
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
也可选择环氧乙烷灭菌(各医院自行选择其中之一的方法);(3)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11、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12、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13、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4、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防VAP、cauti、crbsi的预防措施
防VAP、cauti、crbsi的预防措施防VAP、CAUTI、CRBSI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措施:1. 严格手卫生:医护人员必须在接触呼吸机和患者之前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并遵循正确的手卫生步骤。
严格手卫生:医护人员必须在接触呼吸机和患者之前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并遵循正确的手卫生步骤。
2. 机械通气护理:确保呼吸机的正常运作和适当使用。
定期清洁和更换呼吸机的管路,避免交叉感染。
机械通气护理:确保呼吸机的正常运作和适当使用。
定期清洁和更换呼吸机的管路,避免交叉感染。
3. 头部升高位位于30至45度:抬高患者的头部,以帮助预防肺炎发生。
头部升高位位于30至45度:抬高患者的头部,以帮助预防肺炎发生。
预防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措施:1. 严格手卫生:与VAP相同,医护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并在进行导尿操作之前彻底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严格手卫生:与VAP相同,医护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并在进行导尿操作之前彻底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2. 正确使用导尿装置:选择适当大小的导尿管,正确安装和固定。
遵循有效的导尿操作步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正确使用导尿装置:选择适当大小的导尿管,正确安装和固定。
遵循有效的导尿操作步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导尿管护理: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导尿管的移动和不必要的操纵,定期更换导尿袋。
导尿管护理: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导尿管的移动和不必要的操纵,定期更换导尿袋。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措施:1. 严格手卫生:和其他预防措施一样,医护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并在每次操作前后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SICRBSIVAPCAUTI的基本概念与预防控制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 S I C R B S I V A P C A U T I的基本概念与预防控制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感控知识】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SI、CRBSI、VAP、CAUTI)的基本概念与预防控制2016-01-08HYYG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②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③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②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3.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②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防控制1.手术前a.【缩短住院时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b.【正确备皮,避免损伤手术区皮肤】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c.【消毒前先清除手术区皮肤污垢】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合格、有效、适宜的消毒剂消毒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符合手术要求;d.【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及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及预防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费用的增加。
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治疗或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2.分类:根据感染的发生地点,医院感染可以分为两类:医院内感染和医院相关感染。
医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而医院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后超过48小时或在出院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3.病原体: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4.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食物传播等。
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占医院感染的60%以上。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1.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操作医疗器械、进入和离开病房等环节均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2.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和鞋套等,以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风险。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针对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采取早期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在患者安置和运送过程中,遵循相关规范,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
5.污染物品处理:及时、正确地处理医疗器械、器具、织物、环境和医疗废物,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6.消毒隔离: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7.抗菌药物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菌治疗和过度使用。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SI、CRBSI、VAP、CAUTI)的基本概念与预防控制
【感控知识】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SI、CRBSI、VAP、CAUTI)得基本概念与预防控制2016-01-08HYYG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得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得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得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②从切口浅部组织得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③具有感染得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与触痛,外科医师开放得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得轻微炎症与少许分泌物);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得烧伤创面,及溶痂得Ⅱ、Ⅲ度烧伤创面。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得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与肌层)得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就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②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得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得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她感染证据。
3、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得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得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②从器官或者腔隙得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她器官或者腔隙感染得证据。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得预防控制1、手术前a、【缩短住院时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重视术前患者得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得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得血糖水平;b、【正确备皮,避免损伤手术区皮肤】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与周围皮肤得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得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c、【消毒前先清除手术区皮肤污垢】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与周围皮肤得污染,采用合格、有效、适宜得消毒剂消毒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符合手术要求;d、【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与合理剂量得抗菌药物。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SI、CRBSI、VAP、CAUTI)的基本概念与预防控制
【感控知识】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SI、CRBS、I VAP、CAUT)I 的基本概念与预防控制2016-01-08 HYYG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定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②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③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n>m度烧伤创面。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②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3.器官/ 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②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防控制1. 手术前a.【缩短住院时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b.【正确备皮,避免损伤手术区皮肤】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c.【消毒前先清除手术区皮肤污垢】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合格、有效、适宜的消毒剂消毒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符合手术要求;d.【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 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1. 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环境中患者接受医疗、护理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新发或加重原有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必要措施之一。
2.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医院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卫生,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3. 责任与权限•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并监督实施情况。
•各科室负责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并配合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
4. 工作内容4.1 重点部位清洁卫生管理 - 加强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产房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操作室、器械和设备的洁净度符合标准。
- 定期检查和评估各科室的清洁卫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 各科室负责人必须确保员工清洁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掌握,提高工作人员的清洁操作水平。
4.2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与控制 - 对每位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策略。
- 各科室医务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手卫生教育和侵入性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 加强对高风险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后等)的监测和隔离,防止院内感染的扩散。
4.3 医护人员感染控制 -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
- 负责管理的领导应制定并强制执行医护人员的岗前体检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 建立健全医护人员感染事件的报告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感染扩散,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
5. 监督与评估•医院管理部门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建立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警示指标和评估体系,定期检查和评估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并提供改进意见。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规范
医疗废物的处置
1.医疗废物应按规定分类收集,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单位应设立专用的医疗废弃物集中 存放设施,有警示标识,禁止露天堆放。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毁形后装入黄色垃圾袋统 一回收处理。其他医疗废物如换药后的敷料、棉球、棉签、一次性口罩、帽子等应放入黄色垃 圾袋统一回收处理。医疗废物的移交应有详细记录备查,资料保存3年。 2、医疗废弃物采用防渗漏、防刺透的包装物或容器收集。非锐器可采用黄色塑料袋收集。注射 针头等锐器应盛放在耐刺容器中,如利器盒,也可采用小口塑料桶(如使用过的盛装消毒剂的 塑料桶)盛放,并一次性使用。
6、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
感染伤口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
药室。
汇报人:稻小壳
7、空气的消毒:通风换气,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急诊室、化验室等环境,采
用紫外线消毒.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职业暴露
如何加强ICU医院感染管理
三:保持室内清洁安静, 定时进行物表、空气等 的消毒,按时通风,配 备空气消毒净化装置。 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及 消毒液的监测。
四: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 呼吸管道、卫生材料及患者用 物的消毒、灭菌等管理。呼吸 机螺纹管每周更换一次,有明 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接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倒掉, 千万不可使其流向患者,冷凝 水不可直接倒在室内地面。
名。
2、待消毒物品必须彻底去污清洁,擦干后放入消毒剂中消毒,以防稀释消毒剂浓度。
3、酒精瓶、碘伏瓶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在更换消毒剂时更换,清洁后
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再使用。
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制度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制度医院是重要的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医院感染预防制度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指在医院环境中,超出正常预期或新引起的感染事件。
这些感染可以由多种途径传播,包括手术操作、医疗护理、空气传播、环境污染等。
因此,制定科学的医院感染预防制度对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一、医院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制度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来保证执行的有效性。
管理层要加强对医院感染预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二、医院感染预防制度需要进行全员培训。
医院实施医院感染预防制度需要全员参与,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和技能。
医院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向全体医护人员普及医院感染预防知识,提高其预防感染的能力。
三、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内部设施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对于感染预防至关重要。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源管理、消毒消毒管理和医疗废物管理等制度,明确消毒操作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医疗设施和器械的安全使用。
四、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是医院中潜在的感染源,对其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处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存放、运输和处理等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得到正确处理,减少感染的风险。
五、医院要强化手卫生管理。
医护人员的手是最常接触感染源的部位,因此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
医院应建立手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手卫生设施的设置、手卫生操作的规范、手卫生教育的开展等,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风险。
六、医院要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管理。
医院内部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医院应建立清洁和消毒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计划、清洁和消毒操作的规范、清洁和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等,确保医院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达到预防感染的要求。
ICU重点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c) 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
定义: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出导尿 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高居第二 位
8
发生的危险因素:70-80%有留置尿管引起, 常见于女性、老年患者。 临床表现:尿道刺激症状,尿道口周围红肿、 分泌物,腰痛、低热、血脓尿 感染途径:1.导尿操作时带入细菌 2.细菌逆行侵入
13
谢谢
11
诊断: 1.保留导管:留取中心静脉血,外周静脉血标本
进行病原菌培养。 2.拔出导管:取导管尖端5cm进行病原菌培养 3.诊断:阳性时间差法、定量法
12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 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 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 障。 3. 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 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 用说明。 4. 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 5. 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 6. 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7.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 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8. 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 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 检测。
换。 8.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9.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
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10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定义: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出血管内导管48小
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 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 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不仅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导致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都显著高于没有感染者。
应引起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
为有效预防与控制SSI,特制定如下措施:一、手术前患者的准备1、积极治疗或纠正可引起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病人血糖等,提高机体抵抗力;2、缩短择期手术的术前住院日,应尽量少于3天;3、若无禁忌症,术前应洗澡;4、避免不必要的术前脱毛,毛发不影响手术视野时不需脱毛。
必须脱毛时,首选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化学性脱毛剂。
如使用常规普通脱毛方法,必须采用一次性的刀片。
脱毛须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进行;5、对于肠道手术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应口服抗菌药物。
二、手术工作人员的准备1、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涂指甲油;2、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和规范的外科洗手;3、患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手术操作。
三、手术中的预防控制措施1、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必须术前半小时开始静脉点滴,手术时间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通常为3h)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该追加一次,术后原则不用,最长不得超过48h。
选药品种及其他相关要求详见“抗菌药使用实施细则”;2、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3、尽量采取保温措施,保持病人正常体温;4、对糖尿病和血糖不稳定者应在围术期监测并采取措施保持血糖稳定;5、减少手术室内空气中尘埃粒子和细菌浓度,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保持手术室出入门关闭状态、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6、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7、尽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8、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人应该在不同的手术室内进行,如果选择同一手术室,应该先安排非感染性,感染性病人手术后彻底清洁消毒手术房间才可进行非感染病人手术;9、特殊感染病人(如气性坏疽等)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后彻底清洁消毒手术房间;10、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控知识】重点部位医院感染(SSI、CRBSI、VAP、CAUTI)的基本概念与预防控制
2016-01-08HYYG
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②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③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②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3.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②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防控制
1.手术前
a.【缩短住院时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b.【正确备皮,避免损伤手术区皮肤】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c.【消毒前先清除手术区皮肤污垢】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合格、有效、适宜的消毒剂消毒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符合手术要求;
d.【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e.【手术人员要求】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f.【外科手消毒】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2.手术中【关闭手术间门、手卫生与无菌操作、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多于1500ml应追加一剂抗菌药物、手术动作轻柔、有效止血,引流管理合理放置】①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②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③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④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⑤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⑥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⑦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⑧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手卫生、观察伤口、保持引流通畅等】
①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②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③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④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三、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概念及其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VAP: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包括撤停呼吸机和拔除人工气道导管48h内发生的肺炎。
其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①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②无禁忌症者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度,并注意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③应使用含0.1%-0.2%氯已定的消毒剂进行口腔护理,每6-8小时1次;
④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⑤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清洁、干燥;
⑥呼吸机管理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并定期更换;
⑦呼吸机外管路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⑧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四、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概念及其预防控制
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1.置管时预防控制措施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