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社会心理学)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核心讲义(社会心理学知识)【圣才出品】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核心讲义(社会心理学知识)【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除心理学外,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也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是职业心理咨询师要学习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心理咨询师必须准确掌握并熟练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节概述【考查要点】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社会心理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3.主要的研究方法;4.主要的理论流派,各自的代表人物,主要的观点。

【内容详解】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即现在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他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的观点,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考虑到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家们比较普遍的看法和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内容,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社会心理学知识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是908年,美。

罗斯《社会心理学》,英麦独孤《社会心理研究》。

F.H。

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情境,P是个体,B是行为,f是函数关系。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

个体层面含: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群体层面含: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人际层面含: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个体的相互作用等;社会层面含:风俗、时尚、阶层、阶级、民族心理行为、同根性。

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其中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它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

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伦理性)。

口头调查又称为访谈法.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概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定义(识记)2.社会学的定义(识记)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微观的个体层面2.中观的群体层面3.宏观的社会层面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识记)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识记)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结合实际原则要点:伦理原则(识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应用)(领会)2.调查法(应用)(应用)3.档案研究法4.实验法要点:目标设计的原则(识记)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岐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3.符号互动论4.社会认知论及场论5.精神分析论要点:社会学习论(领会)、社会行为(识记)要点:社会交换论:(识记)、符号互动论(识记)、社会认知论及场论:(识记)精神分析论: (识记)紧张与冲突(领会):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超我(识记)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社会化知识点:社会化概念(识记)、再社会化(识记)、社会化的内容(识记)、社会化的条件(识记)知识点:社会化的载体(识记)知识点:政治社会化知识点:道德社会化(领会)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知识点: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知识点:语言社会化(识记)知识点: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知识点:社会角色的分类知识点:角色扮演过程(识记)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知识点:角色失调(领会)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知识点:自我1.自我的概念;2.自我的结构;3.自我概念的功能;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5.自我概念的测量;自我的概念(识记)、镜我(领会)自我的结构(识记)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知识点:身份、身份的特点(识记)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知识点:自尊、自尊的概念(识记)、影响自尊的因素(识记)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社会知觉知识点:基本概念(识记)知识点:社会知觉的原因知识点: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要点:图式(识记)、图式的作用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整饰知识点:印象及其形成的概念知识点:印象形成的效应要点: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识记)、光环效应(识记)、刻版印象与定型(识记)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 平均模式3. 加权平均模式知识点:印象整饰(领会)第三单元归因知识点:归因(领会)、行为原因的分类(识记)、控制点理论(识记,领会)归因原则(识记)、不变性原则(识记)、折扣原则(识记)、协变原则(识记)归因理论也称作三维理论、影响归因的因素第四节社会动机第一单元概述知识点:社会动机的概念(识记)(领会)、动机过程(识记)、动机的功能、动机的分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识记)第二单元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知识点:亲合动机(领会)、亲合起源于依恋(识记)、影响亲合的因素(识记)、成就动机(领会)抱负水平(领会)、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识记)侵犯的构成(领会)、侵犯的原因(识记)要点:挫折——侵犯学说(识记)知识点:利他、利他(领会)第五节态度第一单元态度形成知识点:态度的概念(领会)、态度的成分(识记,领会)、态度的功能、态度的维度态度的形成(识记)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识记)第二单元态度转变知识点:态度转变模型(识记)、态度转变理论(一)海德的平衡理论(二)认知失调论(三)社会交换论(识记)第三单元态度测量第六节人际关系第一单元人际关系的类型知识点:人际关系的概念(识记,领会)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知识点: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识记)(一)建立与发展的阶段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过定向、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三级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辅导:社会心理学概述

三级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辅导:社会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1908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的观点,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社会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勒温提出过一个的公式:B=f(P,E)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环境,f指函数关系。

该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时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两者紧密相连,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后者是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察。

两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即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觉知、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人际层面主要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主要研究风俗、时尚、阶层,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详细重点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详细重点

1.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个体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奥尔波特)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互动(艾尔乌德)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微观的个体层面:社会知觉、社会动机、社会学习、自我意识、态度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3中观的群体层面:社会影响、群体。

4.宏观的社会层面:时尚、风俗、阶层、阶级、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1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最早社会心理学研究: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客观、实事求是)2.系统性原则*3.伦理原则p98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2.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3.档案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4.实验法要点: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A目的性原则、b全面性原则、c非岐义性原则、d非暗示性原则、e适度规模原则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1963班杜拉、沃尔特斯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2.社会交换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霍曼斯五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布劳: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3.符号互动论:詹姆斯、米德4.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A意识与潜意识b力比多c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d生本能与死本能e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荣格: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人格(集体潜意识)新精神分析论: 1霍妮“文化因素论”2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社会化亚里士多德: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1社会化概念:儿童及青少年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2再社会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会化的内容3 社会化的条件:a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b人类的遗传因素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4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作用机制:规范和比较】5社会化分类:⑴语言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⑵性别角色社会化(性,生物学概念;性别,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别角色,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⑶道德社会化(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⑷政治社会化---爱国意识的发展三个连续的阶段a国家形象阶段b抽象国家观念阶段c国家组织系统阶段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1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2社会角色的分类:A按获得方式(先赋角色、成就角色)B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规定型角色、开放型角色)C按角色功能(功利型角色、表现型角色)D按角色承担者心理状态(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3角色扮演过程: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4角色失调A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同一主体两个角色)角色内冲突(同一角色不同期待)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1.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识。

(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社会心理学

(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社会心理学
(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课 件)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如何感知和解释别人的影响以及如 何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学科。在这份课件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社会心理学,了 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在我们行为和态度上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
自我概念
自我确认偏误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了 解和理解。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自我概念是从人类与周围环境 互动中产生的。
人们需要认同他人,而不仅仅 是因为他们不想被孤立,更因 为他们需要一种内部认可(或 叫往往是寻求合理性)以确认 自己的行为是否为合理的选择。
人们会注意到周围人的言行, 当他们违反集体潜在共识或规 范时,会遭到驳回,而且仅仅 几个人就可以形成某种公认迹 象。
个体感知பைடு நூலகம்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社会 影响产生的效果往往并不是单 纯的模仿行为,更多时会对个 体思想行为造成影响。
社会角色与社会标签
1 社会角色
2 社会标签
社会角色是指人类在社会组织中所扮演的 角色。人们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地位和角 色,还需要在不同场合中适应不同角色, 这有助于实现心理的平衡。
社会标签是人们对个人或群体的正负刻板 印象。它们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 的。社会标签可能改变人们的行为,以适 应它们的标签。
民主决策
在民主决策中,参与者投票 表决,并采取多数规则获胜, 不同成分之间由决策而阶级 性相应流转。在这种决策结 构中,领导者是要为了达成 权利分配而不是为了达成目 标来领导群体。
群体决策
和谐决策
在和谐决策中,人们尝试着 达成一致,决策的结果受到 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 在这种结构中,领导不是必 需的,因为成员们都做出一 致的努力以满足整体的目标。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 响。
主张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 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1925年,乌德认为,“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 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3、实证分析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
态度测量领域是瑟斯顿(首先提出态度量表的结构, 编制了第一个态度量表,即瑟斯顿态度量表)和李科 特(对量表进行简化,使态度测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 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手段)。
二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 征,主要包括一是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社会行为 的方方面面;
⑩1983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简讯》, 后改为《社会心理研究》。
专栏:K.勒温
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了解释人类行为的场理论,并应 用到群体动力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
他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冲突问题。
专栏:F·H·奥尔波特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莫基人用实验方法系统地验证 了“群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响”,提出了社会促进 的概念。
在《模仿律》(1890)中,塔尔德用模仿解释人的社 会行为。
2、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中主张社 会不能还原为个体,群体并非个体之和,而是一种结 构形式,能以与构成它的个体不同的方式思考,感受 和行动。
列朋的《群众心理学》(1895)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高峰
专栏:中国社会心理学简史
⑥1946年,孙本文的两卷本《社会心理学》
⑦1949年至1978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大陆基本上 处于停滞状态。香港和台湾的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50 年代后,却开始蓬勃兴起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汇总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心理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有关键性贡献,它们是孕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所著《社会心理学》及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所著《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勒温公式:B=f(P,E)含义:个体行为是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环境,f-函数关系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二)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四个层面:个体层面:态度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风俗、时尚等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依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阶段一、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从古希腊开始延续至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之社会心理学研究二、经验描述阶段(萌芽期):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对社会心理学起直接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代表人物: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塔尔德的《模仿律》(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三、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始自20世纪20年代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代表人物: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和德国的莫德认为:合作群体中存在的社会刺激,会使个体的工作在速度和数量方面有所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研究领域拓宽理论向多元化发展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原则: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可分为:道德性、知情权、保护被试者、自由退出、保密、正确关系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优点:可取得被试不愿或不能报告的数据缺点:质量上依赖于观察的能力1.自然观察2.参与观察:可获得较多内部信息、观察者在观察时常隐瞒自己的身份、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些负面影响(二)调查法1.访谈法: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一套访谈提纲设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可分: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若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有耐心;同时应尽快搞清被访者拒绝的原因并设法克服2.问卷法:特点(1)标准化程度较高(2)收效快问卷由七部份形成: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一些人口学数据的纪录、结束语、计算器编码问卷设计主要原则:(1)目的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非歧异性原则(4)非暗示性原则(5)适度规模原则(三)档案法:按照一定目的的搜集大量数据,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优点: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缺点:工作量大、耗时耗力档案数据报括:调查报告、个案数据、事件记录、统计数据、出版物及历史文献追溯求助者的个人既往史为档案法的应用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目的是描述现象、解释事实、探求规律、预测行为,最终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社会心理学的价值体现在:提高人类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一、社会学习论: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三级国家心理咨询师PPT复习资料--2.社会心理学

三级国家心理咨询师PPT复习资料--2.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三单元 归因
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A B,没A没B,A是B的原因 折扣原则: A B,C B,A可能是B的原因 协变原则:凯利三维理论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三单元 归因
特异性:玛丽只对这小丑笑 凯利三维理论 共同性:大家都对这小丑笑 一致性:玛丽总对这小丑笑
高共同性:大家都对小丑笑,是小丑的原因 高一致性:玛丽在什么情境下都对小丑笑,玛丽 低一致性:玛丽只在这个情境下对小丑笑,情境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三单元 归因


概念: 对自己 和他人行为 原因的推测 与判断
分类: 内、外因 稳定与异变 可控和不可控
控制点(罗特): 个体归因倾 向理论(内控者 与外控者)
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 作出变化的预测(不同努力可以达到不同目 标); (P129)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可能对未来的 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成或不成)
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第一单元 社会化
社会化
1.
个体
互动 教化
社会
2.基本内容: 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遵守社会规范 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培养社会角色
3.基本条件 较长的 生活依附期 和较好的遗 传素质
(P115)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第一单元 社会化
社会化
4主要载体: 家庭 学校(不可替代的) 大众媒体 参照群体 再社会化: 没有教化好 的个体再教 育(劳教)
第四节 机
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
五种主要的社会动机 (人人都有,或轻或重) 1.亲合动机 2.成就动机 3.权力动机 4.侵犯动机 5.利他动机
第四节 机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社会心理学)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一、1.美国心理学家F。

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

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二、1.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⑴哲学思辨⑵经验描述⑶实证分析。

对应的,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2.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3.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这一时期,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⑴达尔文的进化论⑵德国的民族心理学⑶法国的群众心理学⑷英国的本能心理学⑸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4.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5.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但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二、1.社会化的基本条件:⑴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⑵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2.个体社会化的载体:⑴家庭⑵学校⑶大众传播媒介⑷参照群体.3.社会化的分类:⑴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⑵性别角色社会化。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经典复习笔记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经典复习笔记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经典复习笔记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笔记〔重要〕笔记2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为了了解和说明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样受他人存在的阻碍而发生变化。

他人的阻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的阻碍、想象的阻碍和隐含的阻碍。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强调以适应来说明人类行为。

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2、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闻名的公式:B=f(P,E)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识记〕1).微观的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2).中观的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阻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

3).宏观的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点、国民性等。

4、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时期理论〔识记〕1〕、哲学思辨时期〔启蒙期〕1.时刻: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2.特点:依照哲学思辨及社会准那么来认识社会行为3.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体会描述时期〔形成期〕1.时刻: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2.特点:对社会体会描述分析要紧在欧洲进行3.要点:〔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a.拉扎鲁斯«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b.谢夫勒以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c.冯特«民族心理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a.塔尔德«仿照律»b.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那么»c.列朋«群众心理学»,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进展的顶峰〔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孤独«社会心理学导论»〔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费洛伊德——其理论基础是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性本能和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的人格理论。

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1、1908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美国心理学家F。

H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心理学家G。

W。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3、社会学家CA艾尔唔得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4、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时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群体决策行为及人际合作与竞争。

5、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

6、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态度属于个体层面的研究内容。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7、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E.P.Hollander,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实证分析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孟子的“性善说" 荀子的“性恶说”8、社会心理学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1。

自然观察 2。

参与观察(二)调查法;1。

访谈法 2。

问卷法(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适度原则)(三)档案法10、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F 奥尔波特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1、四个影响比较广泛而长久的理论流派,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和沃尔特斯)、社会交换理论(美国霍曼斯)、符号互动论和精神分析论.12、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13、剥夺-满足命题:个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该奖赏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 社会心理学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  社会心理学

如果被试的回答既有客观陈述,又有主观解释, 则可以认为自我观念是平衡的,如果被试的回答倾向 客观陈述或主观解释,则可能是不平衡的。在主观解 释式的回答中,最好既说到自己好的方面,也说到自 己的不足之处。倘若被试只对自己作好的评价,则表 明他有自卑感。再从回答内容是否涉及自己的未来前 途来看,如果被试在所有的回答中一次也没有提到自 己未来前途的事情,则可能缺乏理想的自我;如果被 试提到了自己的未来的事情,则说明已经有了理想的 自我。
练习
• 2、F.H.奥尔波特(F.H.A llort,1924)指出,社会心理
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 B )的学科”。
• A、社会心理 B、社会意识
• C、社会知觉 D、社会观念
• 4、勒温( K.Lewin,1936)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
B=f( P, E ) 其中,E的含义是( )
• A、行为
• (二)社会心理 •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社
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 1、个体层面: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等 • 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 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等 • 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等。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 一、定义 • 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 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 图式的作用: 影响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 的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3、认知者的情绪
• A、成年人
B、社会人
• C、心理健全的人 D、合格社会成员
• 44、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 )的机制。

三级心理咨询师全部基础知识点及技能

三级心理咨询师全部基础知识点及技能

三级心理咨询师全部基础知识点及技能
一、基础知识点
1.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常见流派和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

2.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发展、人格结构等知识。

3.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学、人际关系、社会认知等知识。

4.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等知识。

5.临床心理学: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治疗方法等知识。

7.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的定义与分类、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方法等知识。

8.性心理学:性心理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等知识。

二、技能要求
1.专业评估和诊断能力:能够使用常见的心理测量工具和评估技术,对来访者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出针对性的诊断。

3.沟通与倾听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技巧,能够主动倾听来访者的内心感受和困扰,并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回应和引导。

4.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能够对来访者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干预,提供紧急的支持和援助,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和冲动行为。

5.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问题、设立目标、寻找解决方案等,帮助来访者更好地应对自身困境。

6.情感与情绪管理能力:能够保持自己的情感稳定并有效管理来访者
的情绪,减少自己与来访者之间的情绪干扰。

社会心理学部分-心理咨询师三级

社会心理学部分-心理咨询师三级

社会心理学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定义:为了了解与解释个体思想、感情与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影响而发生变化。

他人影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影响、想象影响与隐含影响。

〔2〕侧重于社会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研究,以群体生活心理为根底。

强调以习惯来解释人类行为。

〔3〕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心理反响以及个体内在心理因素研究。

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著名公式:B=f〔P,E〕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识记〕〔1〕微观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2〕中观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气氛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

〔3〕宏观社会层面:如风气、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美国学者霍兰德三阶段理论〔识记〕〔1〕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时间: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那么来认识社会行为围绕“人性〞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社会心理学研究〔2〕经历描述阶段〔形成期〕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特点:对社会经历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展要点:a、达尔文进化论b、德国民族心理学:拉扎鲁斯?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谢夫勒以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冯特?民族心理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c、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尔德?模仿律?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规那么?列朋?群众心理学?,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开展巅峰d、英国本能心理学:麦孤独?社会心理学导论?e、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其理论根底是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性本能与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人格理论。

著作有?梦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幻觉未来?、?文明及其不满?等。

〔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时间:20世纪20年代开场特点:a、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b、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c、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要点:a、实证方法:先驱是美国特里普利特,德国莫德b、实验方法:奥尔波特:提出社会促进概念,?社会心理学?墨菲夫妇:?实验社会心理学?c、20识记三四十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实验:瑟斯顿、李科特,谢里夫、莫里诺、勒温〔德国〕d、二战后特征:研究领域拓宽,设计人类行为方方面面理论向多元化开展,并提出新理论解释与预测行为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e、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跨文化社会心理学概念,并出版了六卷本?跨文化心理学手册?〔1980-1987〕。

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 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主要理论- 心理学研究方法2. 人类发展与行为- 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 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文化、社会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理论- 社会认知与影响- 群体行为与互动二、咨询技巧1. 建立咨询关系- 建立信任与安全感- 有效沟通技巧- 同理心与反馈2. 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工具- 诊断标准与分类- 跨文化评估考量3. 干预策略- 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 危机干预- 家庭和团体咨询三、专业伦理1. 伦理原则- 保密原则- 专业责任- 伦理决策过程2. 多元文化咨询- 文化敏感性- 反对歧视- 全球化背景下的心理咨询3. 法律与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 职业资格与认证- 法律责任与风险管理四、实践领域1. 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 心理健康意识- 预防策略-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2. 特定群体咨询- 儿童与青少年咨询 - 成人咨询- 老年人心理健康3. 特殊问题咨询- 压力与焦虑管理- 情绪障碍- 物质滥用与依赖五、案例研究与实践1. 案例分析- 真实案例讨论- 咨询过程记录- 干预效果评估2. 督导与反思- 督导的重要性- 个人成长与自我反思 - 持续教育与专业发展六、附录1. 参考文献- 专业书籍- 学术期刊- 在线资源2. 相关表格与文档- 咨询记录表格- 评估工具样本- 伦理与法律文件请注意,上述内容仅为一个框架,实际的知识点和细节应根据具体的教育课程和专业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

此外,文档的格式应符合Word 文档的标准,包括清晰的标题、子标题、列表和适当的页眉页脚。

每个部分都应详细展开,包含具体的知识点描述和相关的实践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一、1.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W。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

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二、1.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⑴哲学思辨⑵经验描述⑶实证分析。

对应的,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2.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3.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这一时期,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⑴达尔文的进化论⑵德国的民族心理学⑶法国的群众心理学⑷英国的本能心理学⑸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4.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

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5.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但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二、1.社会化的基本条件:⑴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⑵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2.个体社会化的载体:⑴家庭⑵学校⑶大众传播媒介⑷参照群体。

3.社会化的分类:⑴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⑵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是个生物学概念;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是心理学概念;性别角色表示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是个社会学概念。

三、社会角色的分类: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2.规定角色和开放型角色;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工人、农民是功利型角色,教师、咨询师是表现型角色);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四、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五、1.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

2.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镜我,是由他人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的行为及价格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积极的自我暗示)。

3.自我概念的功能:⑴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⑵解释经验⑶决定期待。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⑴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熟)⑵社会自我(大致从3岁到13、14岁)⑶心理自我(这阶段需时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

六、1.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是一种高级需要。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

2.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3.影响自尊的因素:⑴家庭中亲子关系⑵行为表现的反馈⑶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⑷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一、1.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2.印象形成的效应:⑴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熟人之间,易出现近因效应;生人之间,易出现首因效应)⑵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⑶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之三四:⑶加权平均模式⑷中心品质模式:真诚、热情是积极的中心品质,虚伪、冷酷是消极的中心品质。

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4.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5.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

其常见策略有:⑴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⑵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⑶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⑷投人所好。

二、1.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行为原因的分类:⑴内因与外因⑵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⑶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3.控制点理论: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

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外控者,消极的。

4.个体归因时往往遵循的主要原因:⑴不变性原则⑵折扣原则⑶协变原则。

三、1.凯利归因理论也称三维理论,考虑三种信息:⑴特异性信息⑵共同性信息⑶一致性信息。

2.玛莉为什么对小丑笑?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刺激客体(三高,外归因)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行为主体(两低一高,内归因)高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情境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一、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二、1.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2.亲合起源于依恋。

依恋的产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

3.亲合的作用:⑴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⑵获得信息⑶减轻心理压力⑷避免窘境。

4.影响亲合的因素:⑴情境⑵情绪⑶出生顺序。

三、1.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2.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⑴目标的吸引力⑵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⑶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四、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五、1.侵犯的构成: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

2.挫折-侵犯学说要点:⑴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⑵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呈正比例关系⑶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3.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4.侵犯的影响因素:⑴情绪唤起水平⑵道德发展水平⑶自我控制能力⑷社会角色与群体(如果社会对一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侵犯性就会明显增加。

在群体活动时,个体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⑸大众传媒的影响。

5.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呈正相关。

⑴去个性化是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

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⑵群体活动是去个性化最常见的情境⑶大量研究表明,侵犯与去个性化有密切的联系。

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人群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目标,并且攻击的强度远超寻常而不能停止。

六、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⑴自然环境⑵社会情境(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影响,因会导致去个性化,责任分散)⑶时间压力⑷利他的对象的特点。

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⑴心境⑵内疚⑶人格。

3.利他技能。

七、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1.社交焦虑。

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仅次于抑郁和酗酒的第三大危害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

2.嫉妒。

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嫉妒情绪具有如下特点:⑴针对性⑵持续性⑶对抗性⑷普遍性。

3.羞耻与内疚。

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体验。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和一种重要方式;而过多或过少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

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像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第五节态度一、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2.态度的特点:⑴内在性⑵对象性⑶稳定性。

3.态度的成分:认知C、情感A、行为倾向B(不是行为,而是倾向)。

因而有人把态度的三种成分说称为态度的ABC模型。

4.态度的属性:⑴方向⑵强度⑶深度⑷向中度。

5.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⑴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威信、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吸引力)⑵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信息差异、畏惧、信息的倾向性、信息提供方式)⑶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个体的心理倾向)⑷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倒U)。

二、态度平衡理论之一------海德的平衡理论:1.海德提出了一个P-O-X三角模型说明他的观点。

P-个体,O-他人,X-另一个对象。

2.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P-O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

而P-O联系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

3.三个关系相乘,结果为“负”,则不平衡;结果为“正”,则平衡。

三、1.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倾向。

2.目前无法直接测量,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

3.行为反应测量法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一、1.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2.沟通的功能:⑴是获取信息的手段⑵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⑶是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⑷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⑸能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3.现实沟通:是沟通双方牟对方的身份和角色都有比较清楚的把握的沟通,面对面沟通是最普遍的现实沟通形式(电话等到媒体沟通有时也是现实沟通)。

4.虚拟沟通: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沟通方式。

5.虚拟沟通与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过度利用网络,对网络形成高度的心理依赖的现象。

网络成瘾会使个体角色混乱,人格扭曲,道德感弱化,学习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秩序和公众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害。

二、1.体语即身体语言。

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装饰、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等。

2.体语沟通就是通过身体语言实现的沟通。

3.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最有效地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

4.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5.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

⑴公众距离(12-25英尺,3.5-7.5米)⑵社交距离(4-12英尺,1.2-3.5米。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距离属社交距离)⑶个人距离(1.5-4英尺,0.45-1.2米)⑷亲密距离(0-18英寸,0-0.5米)。

三、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其特点是:⑴个体性⑵直接性⑶情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