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报告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报告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报告一、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探索适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二、背景介绍初中历史课堂的学生特点及挑战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建构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由于历史知识的广博性和抽象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三、实践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古代文明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设定“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课堂教学目标,以此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通过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工具,教师可以引入历史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互动式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各种互动式教学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对于历史课堂的教学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 通过互动式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适合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内容]。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总结模板7篇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总结模板7篇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总结模板7篇篇1一、引言本次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次活动,参与者深入探讨了历史教学的理念、方法、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活动目的1. 交流历史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活动内容1. 主题报告:邀请历史教育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分享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2. 教学展示:展示优秀历史教师的教学案例,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

3. 研讨交流:围绕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研讨,探讨解决方案。

4. 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活动成果1. 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通过专家报告和优秀教学案例的展示,教师们对历史教学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得到创新:通过研讨交流,教师们探讨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创设、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3. 教学经验得到共享:通过展示和分享优秀教学案例,教师们学习到了成功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4. 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得到加强: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教师们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为今后的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活动反思与建议1. 加强实践环节:在未来的教研活动中,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让教师们亲身体验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 拓展活动内容:可以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如增加历史文化讲座、历史课题研究等,丰富教师的历史文化知识。

增加参与度与积极性相关的活动环节如研讨会、辩论赛等以激发教师们的参与热情。

通过反思与建议部分提出改进措施和方向让本次教研活动的效果得到持续的提升和发展。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改进和优化未来的初中历史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推动历史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培养出更多具备历史文化素养的优秀学生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历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六、总结本次初中历史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各位教师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交流分享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收获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初中历史课的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课的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课的观课报告1. 观课时间和地点本次观课活动时间为2021年11月5日下午2点,地点为某市某区某初中历史课堂。

2. 教学内容和目标本次观课课程为初中历史课,教学内容为“中华文明的发展”,重点内容为商代和周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讲解,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掌握其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

3. 教学过程和方法3.1 教学过程本次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导入、讲解和练习。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商代和周代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先前所学的历史知识。

讲解:教师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叙述商代和周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并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练习:教师安排了一些互动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3.2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互动法、案例法等。

在讲解方面,教师采用了精神分析法、数字比较法、图示法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知识。

在互动方面,教师设计了多个小组活动、比赛等,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学习。

在案例方面,教师用有趣的历史故事来娓娓道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4. 课堂效果本次观课中,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穿插趣味互动的小游戏和案例赏析,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互动参与,场面活跃,效果明显。

学生通过互动、讨论、赢得小游戏等方式,深入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5. 总结本次观课中,教师在讲解内容多元化的基础上,采用了形式灵活、趣味性强的互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观课过程中,观察到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效果极佳,课程顺利进行。

初中历史教研成果汇报(3篇)

初中历史教研成果汇报(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学科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校历史教研组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现将本组教研成果汇报如下:二、教研成果概述1. 教学理念更新我校历史教研组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改革针对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繁杂、知识点分散的特点,我校历史教研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将地方历史融入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学方法创新为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历史教研组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如: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

4. 教学评价改革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校历史教研组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考试分析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具体成果展示1. 教学成果(1)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我校历史教研组共有10名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县级教学比赛,其中2名教师获得省级一等奖,3名教师获得市级一等奖,5名教师获得县级一等奖。

(2)课题研究:我校历史教研组承担了市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均已顺利结题。

其中,市级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在全市推广。

(3)论文发表:教研组教师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省级期刊5篇,市级期刊15篇。

2. 学生成果(1)竞赛成绩:我校学生在全国中学生历史知识竞赛、全国初中历史素养竞赛等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20项,市级奖项30项。

(2)学习成绩:我校历史学科在近三年的中考中,平均分逐年上升,及格率、优秀率均位居全市前列。

四、经验总结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课题(3篇)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阶段,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探究历史发展脉络,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标1. 通过探究历史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分析、历史归纳、历史判断等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 优化历史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1)中国古代史: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梳理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特征。

(2)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梳理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3)世界史:从古代文明到近现代世界,梳理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古希腊、古罗马、印度、阿拉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

2.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历史分析能力: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2)历史归纳能力:通过归纳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历史认识。

(3)历史判断能力:通过判断历史事件的正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3. 历史素养的提升(1)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我国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历史责任感:通过了解历史,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历史责任感。

4. 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3)开展历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堂方法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涉及知识的传授,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人性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成绩,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深入研究教材:教师应全面熟悉历史课本的内容,包括重点知识点和辅助材料,确保教学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背景和学习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具、历史文物、图片等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讲述与互动1.故事化教学: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具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将其改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提问与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直观教学1.使用多媒体: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的媒体,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2.地图教学:利用历史地图,向学生展示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概念。

实践教学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评价与反馈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

2.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注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述与互动、直观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同时,教师应注重评价与反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

以上内容为一份完整的初中历史课堂方法示例,包含了教学准备、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报告(3篇)

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校本教研逐渐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我校于XX年XX月开展了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报告。

二、教研活动背景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历史素养有待提高。

3. 校本教研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研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素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2.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提升学校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教研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与研讨(1)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选取优秀课例进行分析、研讨。

(2)邀请专家对观摩课进行点评,指导教师改进教学。

(3)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 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开发,丰富教学手段。

(2)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3)开展教学资源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3. 教学评价与反思(1)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2)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3)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改进。

4. 教师培训与交流(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开展教师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

五、教研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素养得到提高。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得到改进,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二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二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觉得我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活动。

我过于依赖课本和讲解,很少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其次,我在教学中发现自己对历史知识的讲解过于简单和浅显,缺乏深入和透彻的分析。

我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很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

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容易遗忘和理解不深,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此外,我在教学中发现自己很少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情感教育。

历史是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但是我在讲授历史知识时往往只注重事实陈述,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培养。

这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参与感,也影响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引导他们通过情感投入和体验历史,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最后,我意识到自己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其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个体差异的存在。

我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答题情况,忽略了他们的兴趣和潜力。

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对自己的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教学的深度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注重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打造趣味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毛鹏飞《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之课堂观察报告陈蓓(坪山实验学校初一英语组)一、背景描述在对毛鹏飞老师已有课堂的观察基础上,学校于2013年组织了我校老师观摩了毛鹏飞的一堂新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基于之前对毛老师的上课风格了解和对有关教学环节的观察思考,借这堂课再一次调整观察方法与过程并作细致分析,跟进对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对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最终目标是引领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并加以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二、本课教学目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再来看《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实施条件:既然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中外历史交往与冲突,那么必然要在课堂上先丰富学生对中外交流的认知,这种认知包括三方面:(1)对中外交流的整体性把握。

交流不仅有好的,还有坏的,不仅有和平的交往,还有文明的冲突,这也是一种交流和沟通。

(2)中外的和平交往。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朝初年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这可以说是中西交流的典范。

(3)中外之间的冲突.在近代以前以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中国澳门最具代表性.三、课堂观察实录整理:本次观察对象是毛鹏飞老师在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七(6)班的《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初中历史教研课评课(3篇)

初中历史教研课评课(3篇)

第1篇一、前言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组织了一次初中历史教研课。

以下是本次教研课的评课报告。

二、教研课背景本次教研课以“抗日战争”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研课由我校历史教师张老师主讲,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三、教研课评析1. 教学目标明确张老师在本节课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明确,有助于教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丰富张老师在本节课中,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内容丰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3. 教学方法多样张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4. 教学过程严谨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逻辑性和严谨性,从历史背景的介绍到抗日战争的过程,再到抗日战争的影响,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5. 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调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培养。

四、改进建议1. 注重历史资料的运用张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历史资料的运用,如图片、视频、地图等,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

2. 加强学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关注学生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 拓展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本次初中历史教研课,张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济渎路学校政史地教研组课堂观察活动简报

济渎路学校政史地教研组课堂观察活动简报

济渎路学校政史地教研组课堂观察活动简报济渎路学校政史地教研组课堂观察活动简报主办:济渎路学校政史地组时间:4 xxx 年年 4 4 月月 1 1 日栏目导航春天寄语学情通报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老师们:大家好!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我们满怀着新的希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冰盖融化了,被禁锢了一个冬季的绿水又重新获得解放,高兴地荡漾起涟漪;被霜雪虐待了一个冬季的枯柳吐出绿芽儿,在春风中飘然摇曳;被严寒蹂躏了一个冬天的小草,恢复了生机,日渐泛绿;被冰冷的泥土禁闭了一个冬季的麦苗苏醒过来,钻出地表,享受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春天的脚步来了,我的心也跟随阳光的节奏起舞,舞成一首美妙的梵音,那是属于春天独有的明媚。

嗅着阳光的味道,不禁微笑的展颜成一朵淡雅的花儿,此刻,只想沉醉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享受岁月如歌的灵动,抒一卷明媚,寄语春天。

春天,欢迎您!您的到来,击退了寒流的杀气,镇压了朔风的肆虐,破解了严冬的封锁。

春天,感谢您!您的到来,启动了整个大地的活力,赐予了万物勃勃生机。

春天的韵律是非常优美的:和煦春风,吹暖了阳光,吹化了坚冰,吹融了白雪,吹动了溪水潺潺,吹来了雁鸣长空,吹来了细雨霏霏,吹绿了杨柳,吹醒了冬眠,吹红了桃花,吹白了梨花...... 更吹来了人们又一年的希望。

春韵中,我最喜欢绿色,绿油油的麦田,绿油油的稻田,绿油油的千山......。

因为有了春绿,大地才有了生机盎然,世界才焕发了蓬勃朝气。

这绿,是春天的赏赐,更是勤奋的酬谢。

人勤春早,人勤春美。

天道酬勤。

光秃秃的黄土地变成绿色,变成希望的绿色,变成人们生存依托的绿色,变成蕴含着丰硕秋实的绿色,那都是勤奋的汗水浇洒的结果。

心里的春天才是最美的春天,耕耘的春天才是最美的春天。

自然的春天是公平的,对每个人都一样,都可以享受春天的温暖,陶醉春天的景色。

可是生命里春天的绚丽,那是要靠自己营造的。

靠汗水,靠勤奋,靠智慧,靠诚实,靠坚韧。

自然的季节——春夏秋冬,交替轮转,周而复始,往复无穷。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打造兴趣讲堂,提高教课有效性毛鹏飞《中外的交往与矛盾》教课之讲堂察看报告陈蓓(坪山实验学校初一英语组)一、背景描绘在对毛鹏飞老师已有讲堂的察看基础上,学校于 2013 年组织了我校老师观摩了毛鹏飞的一堂新课《中外的交往与矛盾》。

鉴于从前对毛老师的上课风格认识和对相关教课环节的察看思虑,借这堂课再一次调整察看方法与过程并作仔细解析,跟进对教课环节的有效性的讲堂察看。

讲堂察看作为研究讲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对改良教课研究方式,提高讲堂教课效益和提高教师的专业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最后目标是引领教师能自觉运用讲堂察看的技术方法,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讲堂教课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并加以研究,以深入对讲堂教课的认识,在比较中解析、在解析中反省,在反省中完美、改良自己的讲堂,并为别人讲堂的完美、改良供给强有力地支撑。

二、本课教课目的解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异传统,使学生认识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今世中国和此刻世界。

学生经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察看和思虑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吸取智慧,逐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关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就,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再来看《中外的交往与矛盾》教课目的实行条件:既然要修业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交往与矛盾,那么必定要在讲堂上先丰富学生对中外交流的认知,这类认知包含三方面:(1)对中外交流的整体性掌握。

交流不单有好的,还有坏的,不单有和平的交往,还有文明的矛盾,这也是一种交流和交流。

(2)中外的和平交往。

此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朝初年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这能够说是中西交流的模范。

(3)中外之间的矛盾。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小结(3篇)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小结(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水平,我校历史教研组在过去的学期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现将本次教研活动进行小结,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2.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研内容1. 教学研讨(1)围绕教材内容,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2)探讨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析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观摩(1)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历史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2)开展课堂观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3. 教学反思(1)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分享教学心得。

4. 教学资源开发(1)收集整理历史学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2)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历史教学课件。

四、教研成果1.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2.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有所增加,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3. 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五、存在的问题1. 部分教师对历史学科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3. 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影响教学效果。

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有待加强。

六、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历史学科教学的认识。

2.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3. 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七、结语本次初中历史学科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初中历史教研总结(3篇)

初中历史教研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初中历史教研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使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有了全面、准确的认识。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

2. 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1)集体备课:教研组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提高备课质量。

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内涵,关注学生实际,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2)观摩课、公开课:教研组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开展公开课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听课、评课,教师们对教学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课题研究:教研组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围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3. 丰富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1)组织历史知识竞赛:通过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举办历史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历史讲座,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研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不断学习、反思,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 学生历史素养得到提升: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学生们的历史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教学成果丰硕:本年度,我校历史学科在全市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多个班级的平均分名列前茅。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课堂观察记录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课堂观察记录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课堂观察记录【关键词】课堂观察教学诊断观察目的:罗捷老师是一位年轻教师,此次观察的目的主要是发现他教学中的不足,促使他向成熟教师转变。

课堂观察分工:李杰老师注意其对重难点的把握、马志民老师注意其讲解方法的灵活性、肖光老师观察其教态及教学语言。

课堂类型:年轻教师常规课教学观察记录与点评第1~2分钟导入:教师用PPT文件演示出一组图片(包括洪秀全雕像、桂平金田村风光),配合图片进行导入,教师讲述广西一直是中国不太发达的地区,也很少出现影响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然而发生在中国近代的太平天国起义却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者点评:导入方式虽然传统,但很好地结合了广西地方特色,将课本知识与乡土历史相结合,的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

第3~5分钟教学过程:结合PPT演示文稿讲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原因。

就课本知识层面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并很快在课本上找到了答案。

教师给予回答问题的学生以赞许。

PPT演示板书设计(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2.阶级矛盾的激化3.自然灾害严重观察者点评: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难以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仅仅是机械地找出课本上已有的原因,因此,随之而来的教师的表扬也就很难达到有效激励的效果。

观察者建议:授课者可将问题设置得更加深奥一点。

考虑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思考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原因同历史上你所了解的原因有什么相同之处,同时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加以引导。

这个环节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农民起义这种在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的现象的规律性原因,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理解,也可以由这个问题引发对于今天的启示。

初中历史教研员的评课(3篇)

初中历史教研员的评课(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于近日组织开展了历史学科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位历史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旨在通过观摩、交流、反思,共同探讨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以下是对本次教研活动的评课报告。

二、课堂观察1. 教学目标明确本次教研活动中,各授课教师均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某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一课时,明确提出了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达成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丰富各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了丰富多样,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如某教师在讲授《秦朝统一六国》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解析、历史故事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灵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较高的灵活性,善于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如某教师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课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4. 教学评价合理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较为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

如某教师在讲授《唐朝的繁荣》一课时,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优点与不足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评价合理。

(2)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

2. 不足(1)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不够充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够明显。

(2)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学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3)课堂评价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

四、改进建议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简介这份报告旨在对初中历史课的观课进行记录和总结。

课堂观察- 日期:[观察日期]- 课程主题:[主题]-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段]-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课堂内容在观察的这堂历史课上,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资源,生动有趣地向学生介绍了历史知识。

教师采用了讲授、讨论、项目制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课堂主题。

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和音频,生动展示了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这些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学生的研究兴趣得到了激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课堂中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制作,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合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探讨历史问题,相互交流,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提出了一些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学生通过讨论和解答这些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个人体验作为观察者,我对这堂历史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非常满意。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资源,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出了较高的研究热情。

总结通过观察这堂历史课,我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资源,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提出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这堂历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参考资料- [教材名称或其他参考资料来源]- [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资料]- [个人观察记录]。

校本教研总结初中历史(3篇)

校本教研总结初中历史(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校本教研活动。

现将本次校本教研活动总结如下:二、教研活动背景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

2. 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资源。

3. 学生活动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培养综合素质。

三、教研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培养综合素质。

四、教研活动内容1.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2)针对教学重难点,开展专题研讨,探讨有效教学方法。

2.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1)结合教材,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内涵,丰富教学内容。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法、探究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与反思(1)开展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4. 教学资源建设(1)收集整理历史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建立历史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教学。

五、教研活动成果1.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理念得到更新。

2.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效果显著。

3. 学生活动积极性提高,历史素养得到提升。

4.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够深入,教学理念滞后。

(2)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3)教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反映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历史 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 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课堂背景观察班级:初二(3)班教学内容:《明朝的海外交通》教学时间:2021年11月18日,第五、六节课授课教师:XXX老师课堂流程1. 预习分享老师首先让学生们进行预习分享,让每位同学针对先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地巩固和铺展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难,有助于后续的学习。

老师也利用这一机会与同学们互动交流。

2. 教学导入导入环节,老师先展示了一幅走私船图,随后以这幅图为切入点,谈到与明朝有关的海外贸易、海上安全等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老师用简略的语言描述这幅图中所涉及的船只构造和货物运送方式,并简单向同学们介绍海外交通在中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 学习环节在学习环节中,老师利用教材、课件和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向同学们全面介绍了明朝时期的海外交通情况,包括海上贸易、海禁政策、船只制造、海路商船等方面的知识点。

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注重把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举实例加深理解,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同学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4. 活动互动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安排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们自主分组,以“海禁政策的利与弊”为主题,分别讨论、收集和表现各自的观点和结论。

活动过程中,老师不仅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还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们,加强了学生们的思辨、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5. 教学总结在教学总结环节中,老师向学生们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并让同学们进行反思回顾,明确自己今天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此外,老师还结合学生们的活动结果,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启示和问题反思。

个人感受作为观察人员,我认为本节课很成功。

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介,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和互动性。

教师在授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积极的互动交流氛围让学生们敢于开口,更愿意去思考和探索。

此外,我还观察到老师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从课堂布置到学生评价,多方面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趣味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毛鹏飞《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之课堂观察报告
陈蓓(坪山实验学校初一英语组)
一、背景描述 在对毛鹏飞老师已有课堂的观察基础பைடு நூலகம்,学校于 2013 年组织了我校老师观
摩了毛鹏飞的一堂新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基于之前对毛老师的上课风格了 解和对有关教学环节的观察思考, 借这堂课再一次调整观察方法与过程并作细致 分析,跟进对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的课堂观察。
(3)中外之间的冲突。在近代以前以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中国澳门最 具代表性。 三、课堂观察实录整理:
本次观察对象是毛鹏飞老师在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七( 6)班的《中外的交 往与冲突》。在进入角色之前,认真学习了毛鹏飞老师所下发的有关课堂观察学 习资料,落实了教学环节的观察点, 所以结合以往的经验制定本次环节观察的三 个阶段:
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同时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 习历史积极性高。
2. 核心知识: 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肢体语言,图片等直观教具将知识呈现出
同学生的?
来,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理解本课内容。
3. 内在联系: 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 向或纵向联系,或与生活联系?
性?
课堂有效性高。
9. 课后作业布置及完成情况?
课堂及课后作业布置恰当,内容比较适合学生完成。
教学改进建议:
1、 教师对学生应该及时进行评价,尤其在答对后及时表扬; 2、 应多加小组活动,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和练习的机会; 3、 多媒体图片可以更加丰富一些。
(二)、课堂教学环节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毛鹏飞老师的课堂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展开:
本次课堂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个人的全程观察方法; 二是采用聚焦 式笔记记录方法, 集中地记录课堂环节; 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四 是对比观察法,观察者的观察、记录与教案、课件进行比较,发现差异,调整差 距,是课堂观察报告更为客观;五是视频回顾法,结合课堂教学视频,做到评价 有理有据。
教师所教内容与之前课程有着紧密联系,将汉代至近代的中外关 系做了一个有效的梳理。
4. 学科特点: 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 与本质?
创设了良好的历史学习的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课堂气 氛活跃。
5. 详略得当: 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 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基本上做到了重点的精讲、细讲,易懂的少讲、略讲。
再来看《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实施条件:既然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中 外历史交往与冲突, 那么必然要在课堂上先丰富学生对中外交流的认知, 这种认 知包括三方面:
(1)对中外交流的整体性把握。交流不仅有好的,还有坏的,不仅有和平 的交往,还有文明的冲突,这也是一种交流和沟通。
(2)中外的和平交往。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朝初年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这 可以说是中西交流的典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传承人类文 明的优秀传统, 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 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 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 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 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 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 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 对改善教学研究 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最终目标是 引领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 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 对自己感兴 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并加以研究, 以深化对课堂教学 的认识,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 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二、本课教学目标分析
(一)、按照初中义务教育新课标(历史)要求,以下是在毛鹏飞老师《中 外的交往与冲突》的授课过程中所做的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

年级
初二
教材 版本
人教版
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观察视角
有效课堂
观察者: 陈蓓 初一英语组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三个知识模块:郑和下西洋;戚
6. 教学资源: 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 校内外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注重了历史与语文、地理之间的综 合运用。
7. 学法指导: 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 指导和培养?
教师运用了多种教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运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指导。
8. 有 没 有 体 现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体 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对课程的参与度高。
环节 1:郑和七下西洋 教师创设情境,板书课题:郑和下西洋,指导了学生从课文上摘录郑和下西
洋的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然后提出思考题:郑和下西洋与达伽 马、哥伦布新航路开辟的对比分析:郑和下西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到达范围 最广。然后动脑筋分小组讨论郑和为什么能够远航?说明你的理由, 按照小组分 组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高涨。 最后是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积极与消 极)。
1 、准备阶段:首先制订观察方案,做到四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 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我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 观察点放在:教学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同时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参与度(人次),课堂趣味性以及目标达成度(课堂有效性)上;保留一份 课堂学案, 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 焦于课堂有效性。
2 、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采集了整节课上 教师的几乎所有环节及学生的参与、 教师的主导情况, 为课后做出更客观准确的 分析与研究提供最合适的一手材料。
3 、反思阶段: 即观察之后的分析与思考。 我对所有环节进行了逐一的分析, 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环节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